读爱心树有感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读爱心树有感范文

读爱弥儿有感

>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推荐度: 读《爱的五种能力》有感 推荐度: 读红岩有感 推荐度: 读《正面管教》有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二篇:读爱怕什么有感

读《爱怕什么》有感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题记

明媚的阳光掩映在窗格中,犹如一朵花在绽放,趁着闲暇的时光,捧着一本《爱怕什么》,细细品读间,唯美的文字,真挚的感情,撩人的禅思,让自己觉得满满的都是幸福。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喜欢文字中穿行的跌宕起伏,喜欢思维中凸显的细腻委婉,喜欢温馨中漂浮的优雅宁静。

因为喜欢,所以邂逅。我和毕淑敏的相遇应该说是相见恨晚,因为一直我都是喜欢华丽词藻的人,很少去看朴实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是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在看惯了气势磅礴的排比后,心突然静了下来,想去寻觅一些自己缺乏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毕淑敏是一位合格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用心去书写教育的作家,在读《爱怕什么》之前,在《时文选粹》中读过她很多的小散文,高贵而富有哲理,平淡中不缺乏伟大,写尽生活小事,却从不落下人生思索。她对人世间的爱有着不一样的思绪,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师生情,她都有独具匠心的体会和想法。读完这本《爱怕什么》之后,我也在想,在这个隔阂四伏、道德危机的时代里,我们要去爱,到底在怕什么?外貌,名利,权势,亦或是优秀,忠诚,付出?毕淑敏说,这些都不是我们在爱的时候所要担心的问题,爱最怕的还是沉默,太多的人认为,爱到深处是沉默。可谁又知道,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需要我们善意的表达和传递。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毕淑敏的爱情观。恋爱不是你幸福的投资,幸福亦不是你走向婚姻的条件,同时婚姻不是你爱情的目的地。我们只是在千万人中,随缘相遇了,然后怦然心动了,最后撕心裂肺的相吸了,我们没有想太多,来不及想太多,只是安全感足够,幸福指数满盈。爱情,绝不是单一的出击,爱是一种温润恒远的心心相惜,爱是一种不带目的的感情倾诉,不需要太多的海誓山盟,平平淡淡的扶持,安安全全的一生。同时,她也以心理学家的笔触告诉读者:爱就要表达出来,藏在心里的叫暗恋,抒写的叫相思,而只有大胆说出来的才叫真爱,不要让爱在沉默中埋葬。这句话,给了多少读者以勇气,让多少丢了爱的人真心反思,而于我,读出了爱的唯美,心的浪漫,让我明白,爱情就是心与心的激情碰撞,灵魂与灵魂的高度融合。

一本好书,总是给人无尽的遐思,总能身入其境,体会文字间的淡雅。亲情,也是这本书所谈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案例来诠释家庭,引导亲情。她说,在适合做你丈夫的千百人中只有一个是你的唯一,同时你将和他共建一个避风港—家。我们大多数在家中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我们在没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时,就不要让爱情开出花。是啊,家很艰巨,需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奉献,家的建立,就是一份责任的确立,一种无形的社会规范。在家中,我们掺杂了爱情和亲情;混合了各自的脾气和争端;营造了猜疑和温馨。这里,是我们感情的宣泄区,是我们秘密的藏身处,是我们依靠的信任港。我们可

以在这里撒娇,埋怨,表现脆弱;我们能够在这里担起责任,培养性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诠释父母爱,彰显孝顺风,享受夫妻情。家,是亲情的发源地,家,是我们道别时最辛酸的眼泪,用心去经营,无论你正在扮演怎样的角色,或即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她说。

周国平说:“友情是盛开在心田的蔷薇,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友情使我们懂得如何去爱人,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毕淑敏说,每个存在的个体,或多或少都有几个称得上心的知己,你和她做了许多事,走了很长的路。我们无论处于生命的那个时期,或成功,或失意,一直陪在身边的,你最依赖的也许还是朋友。父母,有隔阂;情人,有疼惜;孩子,又太小。读了她的文章,让我豁然开朗。友情,无关乎时间,不在乎身份,无所谓距离。我也不再抱怨好久不联系的朋友,不感伤渐渐在忙碌和喧嚣中淡出的感情,就像我的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说的那样:好久不联系,并不代表将你忘记,只是将你藏在了心里。我们的友情在生活中发芽,在距离中深化,一直在那里,像情人,不离不弃。

毕淑敏在循循教诲中诠释着师生情,她的笔端没有居高临下的傲视,只有促膝交谈的真情流露。作为未来的老师,以我的触角,读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作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有的耐心和能力。毕淑敏说:“孩子,天性的单纯,你给予他怎样的世界他就创造着怎样的天堂”。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年轻的一代,我们担起的责任,不只是教给他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处事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去视察社会,融入社会。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在这个容易心动的季节,爱怕什么。身边值得珍惜的资源,我们越发浪费的时代,相信唯一,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着爱情,亲情......爱又怕什么。

班级:姓名:陈玉兰2011级数应1班

第三篇:读爱的教育有感1234567

爱满天下

—《爱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用充满爱的心情去教育每一个人,要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亚米契斯曾说过:教育是“爱的教育”。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它融入在并不华丽的辞藻中,体现了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小说用平凡的人物,平实的语言,平凡的事迹感动着我。在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所流入出的纯真感情,同时小说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并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它在感动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考。我发现我们的生命中不能缺少爱,爱让我们彼此有了联系,它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让我在生命的道路上不孤单。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我能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讲铁匠的儿子,主人公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子,他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而且非常爱自己的父亲。父亲每次喝醉酒总要打他或者撕毁他的心爱之物,可是他从不抱怨,也不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父亲。这应该就是儿女之爱吧。主人公可能想用自己的爱来唤醒父亲,不管最后结局会如何,我坚信爱可以感化一切。因此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夏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器官,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通俗易懂的语句中所流入出的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其实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我国所有实行义务教育的学校,每个星期一都会组织学生和老师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这虽是一个很普通的举动,但它可以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操。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都是用爱编织的节日,用爱去教育每一个人。

生命犹如海洋,在海岸边停了许多爱的小舟。如果在你迷茫时,错过了一叶小舟,不用担心,还有下一叶,只是你准备好了吗?生命中有爱相陪,被爱教育着,还会枯燥乏味吗?整篇小说讲的是情感教育,但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我还有很多要去体会,要去学习。

第四篇:再读爱弥儿有感

教育者的智慧

——————再悟《爱弥儿》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再一次翻开这泛黄的书页,我还是如此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虽然读过它的人都知道《爱弥儿》的所讲所述,但我还是想再次为它做个简介,因为每一次都是一个铭记的过程,是一种快乐,是打开畅游《爱弥儿》大门的钥匙。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写道到的那样“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不再是我们的事情了,„„„„。但是关于过于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所以,对我们教育方向或是其他经典名著的阅读和思考将是我以后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坚持了,相信我的人生将是最受益的。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爱弥儿,或论教育》,卢梭写于1757年。它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在该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述成一个理想的教师,爱弥儿则是自己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也阐释了

他的“自然教育”的思想。他是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被称为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在第一卷的开篇,他就提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是的,这正是他的主要思想体现之一,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批判,所以他觉得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因此,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而有效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他所渴求的“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所主张的实物教育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因此在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通过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方法对爱弥儿进行的教育方法。例如:观察蒙莫朗西北方森林的位置,当爱弥儿问:“做这种事有什么用呢?”我说:“这事是空闲时做的,如你认为不好,我们就可以不做,因为其他有益的事还多着呢。”那一天,我们就不再研究地理位置。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散步至森林,却找不到回家路,我就设法让爱弥儿通过昨天说的森林在蒙莫朗西之北,找出蒙莫朗西必定位于森林的南方,通过以前学习的根据太阳找出北方的位置,找到判断南方位置的方法,走出森林。通过这样的方法那天的事让爱弥儿终身难忘,让他在实践中学到了生活中的知识,而且是一种自愿的或是主

动学习的过程。卢梭这样的教育思想随时提醒着我,不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我们在从事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主体性,通过适当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正如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是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做到真正的爱他们,而爱孩子,首先要接受他本来的样子,无论是长相、性格、禀赋,全然的接纳就是一种最大的爱。那么孩子将顺从自然的法则去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创造,自然的成长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就像那个独一无二的“爱弥儿”一样,享受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也正因为这样的独特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的世界才精彩,我们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为对象的教育。

卢梭写道:“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而这正是他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

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这让我想到,现在这个竞争无比大的社会,很多家长出于一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点的观念,从出生那刻甚至是在胎儿期间就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一系列的起点教育行动,可是我想说,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意图是好的,可是我的父母亲们,您们是否考虑过你们的孩子,你们在没有事先寻求你们孩子的意见的情况下不说,就是在你们还不完全了解你们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喜好的前提下就妄加做出决定,可以说是把你们的所有想法都附加在孩子的肩上,试想这是何等的痛苦,孩子似乎就成了大人的“奴隶”,像一个傀儡。因为孩子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自己的想法,也由于父母安排的习惯,他们也没有为自己打算的想法,就这样像一个非本我灵魂的人在世间行走,过完自己的一生。而我想这是一种比较顺从的状态下所造就的人类的未来,那如果是一种有曲折的教养过程呢,于是出现了孩子对自己想法的支持和对父母强加的意念的反抗,而这又会牵扯出很多的问题,但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父母和孩子间彼此的信任,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想我们的孩子,学生很好的发展和成长,那么对他们世界的了解和熟知是第一位的。这是让我们更好引导教育他们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像教育先人所提出的自然教育的原则一样,正确对待儿童对待学习者,给儿童给学习者以充分的自由。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的不仅仅是蹲下来和他们交谈,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的真正平等,多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之所以这

么那么做了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从大人的角度去批判。重读《爱弥儿》让我更多的从一个教师的思维去审视它,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也因当时时谨记卢梭给我们的启示。

再次读完这部伟大的教育著作,我觉得自己比起大学阶段对《爱弥儿》寓意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思索和收获,曾经是为完成作业而进行阅读,而这次是出于一种真正的虔诚阅读。也让自己深刻体会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必将是像书中所推崇的那样,如何让自己的生命自由健康的发展,与书中的爱弥儿不一样的是我们已是成人,应该学会或者是试着让自己顺应自然的发展,顺应自己内心的发展,在前两个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的发展。在知识方面,通过不断地阅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与专业相关的,还要涉及社会,宗教文化和自己喜欢的阅读。试想现在的自己就是书中的爱弥儿,自己要如何培养自己呢,这真是个有趣更有意义的猜想。在实践这方面,虽然在大学期间也有社会实践,但总觉得自己还是有所逃避,所以现在的我将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让自己在不同的生活圈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这个圈子。我觉得和老师的交流和一些已经有工作经验的老辈交流学习也是件乐事。

对《爱弥儿》的再次阅读,让自己收获颇多,除了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新的感触和想法外,更让自己以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的身份去反思自己,尝试如何调试自己的状态。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也有很多的机会去通过阅读有所体会有所反思有所提高。人必须不断地鼓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己不断地成熟起来,确定好自己。

第五篇:读爱的教育有感1500字

那一天,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的《爱的教育》,我原以为这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小说,没想到我被其中的思想吸引了。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记录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年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我被其中浓浓的爱感动了。

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孩子世界,他们有缺点有毛病,如不守纪律、爱虚荣、有嫉妒心,有的还欺负弱小同学,但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部小说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一切不幸与苦难。

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精神是我们应该时时记住的,这也是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有的基本品质。

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我明白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竞争环境,我忘了自己的本源,我们用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我们的学生,于是我们的了好恶,我们让学生对学校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这本书让我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我发现了我应该用自己的善心去做自己的教育事业,不论学生能否考上大学,我想我的善心一定会感化我的学生,不论他能否考上大学,基本的爱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如果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是有爱心的,都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是相对安定的,虽说一个人的行为算不了什么,但我相信,一个教师的行为应该是很有用的。

我班的一名同学曾在给同学的留言上写下最恨的人是老师,我想他眼的人也许不是我,但是我们这个教师的群体一定曾给他带来的过伤害。我还有一个学生,恨不得杀了老师,这是怎样的深人大恨呀?这些太值得我反思了,曾经看过关于一个抢劫犯的报道,被他抢的人,男的都很大伤害,女的受的伤害都很小,后来事实证明了犯罪心理专家分析,他的父亲对他很凶,而他的母亲对他很好,他的潜意识中就有一种对社会上男性的报复心理,于是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另外,我读《爱的教育》后发现,他们的教师是那样的爱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孩子,虽然他们的学生也犯一些错误。

我班的张同学对社会有一种敌视和躲避心理,他觉得社会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在这样的社会中。幸福只是短暂的,痛苦才是永恒的,我们没有必要追求幸福,我们就应该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我们应该过与世隔绝的生活。问他为什么上学,他说我妈让我上的,仿佛上学跟他没有关系。究其本原,我得知了其中一些原因,他的父母在九十年代都下岗了,他觉社会不公正;他小的时候就比较倔,邻居有时嘲笑(也许是跟了妈开一些玩笑,他多心了),他觉得人间少有真心真意;他自己的成绩在初中因为某种原因下降了,也许是受了打击。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就成了我班同学眼中守纪律,但不知道他心理想的是什么的那种同学了。他对一切有一点愤世嫉俗的样子,仿佛什么都是无所谓的,很冷的那种。 我试着接近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了,可是他开始并不接受我,他最恨的人就是老师了。他有优点我就鼓励他,上课只要他有思路我就找机会让他发言,给他一点自信,我希望这个世界多照他一点,阳光如果照在赤道上,赤道的人会感受不到或者很反感,而他时常生活在两极,只要有一点阳光他都会感受到,开始对他的关心他会觉得太耀眼了,不适应,但我想慢慢地他会接受我这份阳光的( 我觉得现实社会,有太多的人善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过元旦了,同学们要写一副对联,我让同学们自拟。有的同学推荐他,我也有此意,但我怕我直接让他来拟,被他拒绝,这次是同学提议,他总该给个面子吧。他说了一句我能行吗?怎的不行,同学都推荐你来写。下课后,他在没人的地方交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千里沧浪凭谁跃,万里长空任我飞,还有一个横批无与伦比,我请美术老师给我们写了出来。贴对联的时候,我逢人就讲这是他拟的对联,我太高兴了,他能写出如此上进的话,这是他的心态的一大转变呀。同学都在欣赏他的对联,赞美之辞接连不断,他自己也是很高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后来上课,正好要讲对联,我就给同学举了他写的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平仄正好,意义非凡。

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其实这是我的小题大做,我告诉同学们,他拟出这则对联我非常高兴,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他自己的脸上有了欣喜的笑容。

虽然我的一些努力对于他这块坚冰来说,只能暖化一点点,但我相信,冰只要能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就会体会到春天的美妙,他不会再躲避春天的阳光。 学生都是人,是人就可能犯一些错误,我们的目的上帮助他而不是孤立他,如果我们是太阳,就该把阳光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不能让赤道过于热,更不应让两极很难见到太阳。 我们应该相信阳光对于一个失落的孩子的价值。

上一篇:常用外汇词语范文下一篇:挫折小学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