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完整版

2022-08-01

第一篇:社会心理学2完整版

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摘要

快要毕业了,想着自己的未来,突然想到了一些亲戚是大学生村官,对村官一职产生了兴趣,便利用假期在家乡所在地展开了调查,作为女生的我着重调查了女大学生村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邻水县着眼于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等问题,2005年在全县首次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先后选派四批共约100名优秀大学生分别到全区102个村工作。七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大学生的踊跃参与下,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成效显著。

关键字:女大学生村官、邻水县、假期调查

正文

循着村官亲戚这条线,我对全县女大学生“村官”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如下:

一、邻水县女大学生“村官”现状

我县现有女大学生“村官”约58人,占大学生“村官”总数的58%。年龄结构: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21-25岁的48人,占82.8%;26-30岁的9人,占15.5%;3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23.14岁,最大年龄31岁,最小的21岁,是一个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为主体的、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年轻群体;文化层次: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28人,占总数的48.3%,大专学历的30人,占51.7%。其中,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省内著名院校,如南大、财大、华东交大,所学专业较为广泛,包括法律、教育、经济管理、金融、行政管理、会计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政治面貌: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1名C.Pparty员,占总数的53.5%,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任职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7人明确了职务。具体任职情况是:副书记7人,书记助理12人;副主任1人,主任助理17人,其他21人;婚姻状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已婚8 人,未婚50名,分别占13.7%和82.3%,大部分村官对婚姻持谨慎观望态度;薪酬及居住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55名月工资为1500,3名为1200元。女大学生村官居住情况各异,有回自家的、有回所在地乡镇集中居住的,也有在任职地租房的。

大学生村官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新鲜力量,女大学生“村官”更是为新农村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思想观念上,女大学生“村官”民主意识较强,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公道话;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女大学生“村官”更关心农民疾苦,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帮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在文明建设上,女大学生“村官”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文明生活。而且女大学生“村官”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好,工作中不急不躁,更善于和人沟通,在化解各种矛盾中起到“调和剂”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发挥了致富带头作用;四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五是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六是培养锻炼了干部。女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实践的锻炼,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很多女大学生“村官”吃苦耐劳,勤奋实干,已经在农村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二、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通过村官领导了解到当前女大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当“村官”是新生事物,对照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等要求,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上大学“跳龙门”的观念,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读大学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到农村,而是为了进入大中城市找到理想的职业。当部分女大学生毕业后迫于大中城市就业难的压力,她们把当“村官”作

为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二是由于现在招聘的部分女大学生“村官”从小在城市生活,在当“村官”前根本不了解任职村的情况,没有做好立足现实和进行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当接触到实际后,与其心理的期望值落差较大,承受能力较差,缺少长期扎根创业兴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专业与工作有偏差。因为女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较为多样,她们大多数是非农专业毕业,进入农村后,由于专业不对口,工作处于茫然状态,很多女“村官”就慢慢变成了村里的文员,只能做一些整理档案、抄写资料的琐碎事,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信心逐渐消减,造成恶性循环。

(三)工作定位存在偏差。一方面,个别村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重视不够,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成长机会。由于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对于村民来说比较特殊,她们既不是乡镇干部,又不是由村民选举出的村干部,因而大多数村民都把她们当“村官”看成是一种镀金的行为,难以把她们当作贴心人。而女大学生“村官”本身又不了解农村、熟悉农民,她们与村民沟通时又存在习惯的差异,因而很难取得信任。另一方面,部分镇或村把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当做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帮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帮助女大学生去融入农村,熟悉农民;二是部分镇、村对女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一些女大学生“村官”被局限地安排做文字工作以及涉及电脑的一些简单工作,影响了女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我觉得村官还是不错的,既稳定又能帮助社会的发展。

调查完毕之后我结合查阅到的资料对“女大学生村官今后成长成才”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假如我做村官的话应做到准确定位,树立扎根意识。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附件

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暑假。我参加了大二学年的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再一次用劳动感受生活,融入社会。

本次个人实践为期六天,共完成两项实践内容:

1、随绿化公司的员工一起深入绿化基地养护花草,通过劳动体验社会。

2、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市的绿化覆盖情况以及各方对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关政策。

八月四号的清晨,我特地穿上一套运动服,在紧张和兴奋中来到我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太仓市``````,看到我的公司员工都打趣地对我说:“哎哟,大学生来啦!”我真诚地向他们微微一笑以表示回应,他们的热情和幽默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说笑着他们就领我去了公司的工具间,工具间里“稀奇古怪”的工具真多,看来绿化养护这活还真是具有专业性。稍后,换好了公司的工作服,同样在热情的园丁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公司的花木基地,这里各式各样的花草让人应接不暇,而养护人员告诉我这种树适合什么温度下生长、那种花应该几天浇一次水之类的,让我再一次感叹任何行业都是很具有专业性的,不能小看了任何职业``````

外面艳阳高照,虽然是待在棚子里面,却还是能感受到太阳的超级能量,不断有汗从身体的各处冒出来。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为花盆里的大树擦叶子,公司员工笑着说这在花草的养护工作里算是最简单的了,我听了当然也是欣然接受。摸着绿油油的树叶,用湿抹布轻轻擦去上面的灰尘泥土,让我在炎炎夏日下也有了一份小小的享受。当我干完上午的“轻活”走出花棚时,已是湿透了全身。

我在花木公司迅速地解决完午餐,稍做休息又投入到下午的活中。

下午我要做的是协助师傅们对花草进行养护,主要包括施肥、浇水和修剪。因为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所以施肥的任务基本上就是师傅完成的,看他们熟练的操作,我也是在一次感慨颇深。为花草施完肥料,就是浇水的环节,秉着师傅教我的“宁湿勿干”原则,我提着水“肆无忌惮”地浇起水来,边浇水边欣赏一些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好看的花草,欣赏她们经水滋润下的绚丽夺目。“玩兴大起”的我到最后身上基本全湿了,不知道是汗水浸湿了衣服,还是浇花的水溅到了全身,再看看师傅们的身上比我还湿,大家都会心一笑。一整天实践的最后任务是对施肥浇水后的花草进行修剪,给他们“美容”。师傅也递给我一把剪刀,嘱咐我用剪刀把花草叶子边缘枯黄的部分剪掉,这可是个技术活,剪得太多,会影响花草的整体美观,而剪的太少,又可能没把枯黄的部分剪掉,师傅又嘱咐我要沿着枯黄色区域外大概三四毫米的边剪下去,如果叶子剪后的形状过于怪异,也可以自己再用剪刀修饰美化一下。看着师傅们满脸皱纹的脸,看着他们认真地神情,我也跟真认真地修剪起来,直到师傅们都下班。

一天的辛苦劳作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在高温天气里干活确实会让人又苦又累,身上也又脏又臭,汗味夹杂着泥土气扑面而来,但是看着在自己的努力劳动下长势健康的花草,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感,这种感觉甚至比绞尽脑汁成功作出一道数学题还要来得让我欣慰和兴奋。我想,这应该就是劳动和收获的光荣吧。

在此后的五号、六号和七号,我同样是在绿化基地里度过的,身体确实比较劳累,有时候甚至想不去干活了,可是绿化公司的极向上的内在文化以及宽松的氛围又深深地吸引着我。

接着,我在绿化公司的帮助下又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二个任务。公司

的师傅们告诉我,我市的绿化工作一直是在全国保持着领先地位,市政府很重视城市的绿化环保,每年都要投入大笔的资金来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和覆盖率,努力让每个居民都享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师傅们载我去太仓市的参观了城厢镇电站村生态园以及金仓湖,它们都是本市较有代表性的生态示范点之一,可以说,电站村就是在树林之中的村庄,而金仓湖则是树林与湖泊的交相辉映。在成群树阴的遮蔽下,即使你身处炎炎夏日,参观一圈后也会神清气爽。回到家里,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我市绿化的情况,总结如下:

太仓市近几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在绿化总量、城市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绿色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先后建成了城厢镇电站村生态园、金仓湖、太仓港港区滨江大道绿化带、港城之星1平方公里生态公园规划景观模型、浏河镇园花园山庄、陆渡镇农业生态园以及新区新浏河风光带绿化景观等。

中华园林网消息:从太仓市农林局获悉,近年来太仓市高度重视绿化工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投资创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加大了绿化力度,今年秋季绿化投入达2.67亿元,实施面积达到近400万平方米。

据悉,其中港区100万平方米、新区100万平方米、各镇100万平方米、各部门100万平方米,这是市委对秋季绿化提出的四个“一百万”要求。按照这个目标,入秋后两区、各镇及农林、水利、规划、交通四个部门实施绿化工程69个,投入资金2.67亿元,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绿化总面积为352.6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88%。

为了让太仓绿更浓、景更美、城市更温馨,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扎实开展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活动,推动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改变,处处散发着现代都市的迷人风采。

1.科学制定绿化以及生物多样性规划

为了将太仓城区建成生态平衡、环境宜人、风景优美的宜居城市,太仓市编制了《太仓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该规划以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强调绿地的系统性,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功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城市生态绿色体系。2008年,又根据城市发展和绿化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在绿化建设构成上,以道路、滨河为脉络,以“二环”、“二塘”工程为骨架,以美化城市主出入口为重点,以城市绿色盆景工程为点缀,以“碧水”工程为依据组成城市绿系工程,加快形成太仓城市水网、路网、绿网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2.着力建设城市四郊林带

几年来,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太仓市充分利用道路、河道网络将城郊的各块状绿地相串联,在市区各主要出入口和外围道路构筑了生态绿环及绿色网络空间。在城东沿江和沪太高速公路太仓出入口植树12.4万余株,新增绿地12.46万平方米。在城北沿沪太高速公路延伸段两侧建设城北防护林带38万平方米。在城市西部沿204国道两侧及昆太路两侧各建20米宽的绿化带。在城南沿新浏河两侧建成防护林带,并规划在新浏河两侧建设宽度各为100米的生态林带,目前已基本完成河北岸33万平方米的风光带。整个风光带突出人文理念,在绿化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设计了众多配套设施。

3.加快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太仓市始终把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作为绿化工作的重点,对市区现有的两个公园也进行了拓建改造。通过收集史料、发掘文物、移建古建筑,重现了具有明清时期“太仓园林之冠”之喻的南园,现已恢复建园60多亩;对太仓最古老的园林——弇山园按照原建筑格局进行恢复性扩建,面积达到110亩,现已成为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貌特色、充满历史文化蕴涵的经典园林。为了弥补市中心公园数量的不足,太仓市又分别在城区东、南、西、北郊建设了菽园(10公顷)、新浏河风光带(33公顷)、西庐园(20公顷)和金仓湖湿地公园(130公顷)(在建)。这4个公园在设计理念上坚持生态与环境的协调、文化与艺术的统一,成为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太仓市还以小游园、广场建设为目标,先后新建、扩建提档了30多个小游园,每个小游园都配以独特的文化景观。城市广场绿地布局合理,植物配置以植物造景为主,做到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4.注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

太仓市在加强公共绿化的同时,要求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单位以及居住小区在项目建设以及绿化改造时,按相关标准要求注重绿化建设,确保绿化指标达标,并做到建设项目和绿化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绿化长效管理中,保证绿化管理资金、措施落实到位。全市各单位积极开展江苏省、苏州市的绿化达标活动,目前,已有103个单位绿化达标,32个单位被命名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21个居住区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单位,“世纪苑”居住小区被评为原建设部第二届东方园林杯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君悦豪庭住宅小区被列入原建设部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近年来,太仓市还积极开展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陆续对桃园小区、昌平小区等进行改造,提升原有的绿化水平,计划用5年时间对55个老小区全面实施整治。

5.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越来越多,太仓市在道路提档改造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全市先后建成了东仓路、滨河路、东亭路、娄江路、常胜路、北京路、南京路、苏州路、广州路、郑和路等景观大道,道路两边各留20米~50米不等的绿化景观带,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并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其生态性。2007年,太仓市在改造上海路过程中,组织各沿路单位打开围墙,充分整合各单位庭院绿化景观,使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化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绿化的社会效益。目前,城区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行道树普及率达100%%,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形成了良好的道路绿化体系。

6.加快构建社会生态体系

太仓十分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狠抓生态基础设施投入,统筹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三网”建设。全市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发电处理,日处理能力500吨。镇镇建有污水处理厂,各镇区排污全部进入污水管网,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5.5万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7.完善城市绿化养护机制

绿化养护和管理是维护绿化成果的重要环节。太仓市在日常养护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区绿化长效管理办法,依据《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定》、《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要求》和《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细则》,不断完善城市绿地养护考核制度,制定了《太仓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细则》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筛选专业养护队伍。同时,严格绿化用地界限,实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强绿化监察,依法查处损坏绿化的违法行为。

近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在劳动中我享受生活,也懂得了只有劳动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对社会负责任表现。同时,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年龄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让自己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而劳动就是我们的手段,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篇: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完整版)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石榴红村考察和访谈提纲

对村领导的访谈

1、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政策支持度

2、该村近几年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投入和为该村带来的经济效益

3、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清洁能源的使用、村容村貌的整治、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民主法制的建设、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旅游服务中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

5、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的特色体现在那些方面

6、村图书、电子阅览室或村民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情况

7、该村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短期和远期)

8、旅游收入的分配情况

9、怎样保证村民的福利

10、本村的教育状况

对农户的访谈

1、该村的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

2、村民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情况

3、村民是否见到有关于“三农问题”方面的相关方面的政策宣传

4、游客对该村旅游方面满意的地方与不满意的地方

5、村民的实际收入情况

6、农户的社会福利状况

7、自身再教育问题

武汉市石榴红村农户情况调查问卷

1、您家庭人口数为:

2、您的家庭年收入为多少()

A.10000以下B.10000-30000C.30000-50000D.50000以上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

A.农产品种植业B.外出务工C.林、果养殖等农副产业

D.开展乡村旅游收入E.其他

4、您家里有外出务工人员人。

5、您的家庭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子女上学B.农业投资C.发展农家旅游投资D.日常生活开支

6、您目前的收入支出平衡状况()

A.收入高于支出有较多节余B.支出高于收入目前负债C.基本平衡

7、您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为多少()

A.3人以下B.3-5人C.5-8人D.8人以上

8、您对本村村委会职能执行方面满意度如何()

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9、您大致一个星期的休息时间为()

A.没有B.一天C.两天D.两天以上

10、您对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持何种态度?()

A.非常乐观B.较为乐观C.无所谓D不看好

11、本村有没有对您进行医疗等相关补助? ()

A.有B.没有

12、您对村里的政务是否关心?( )

A.非常关心B.比较关心C.不关心

13、在您的收入来源中,您对您投资的收益水平的大致评价是()

A.相当高B.比较高C.一般D.比较低E.很低

14、您对您所经营的业务有没有扩大经营的打算()

A.有B.没有C.没想过

武汉市石榴红村游客情况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A.男B.女您的年龄

1、您来自的地区为()

A.武汉本市B.本省外市C.外省

2、您是通过何种方式知道该旅游区的()

A.报刊杂志B.网络C.他人介绍D.旅行社E.其他

3、您的月收入为()

A.2000以下B.2000~3000C.3000~4000D.4000~5000 E.5000以上

4、您对该村旅游的情况感觉如何()

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5、您在该村旅游的时间为多长()

A.3天以内B.3-5天C.5-7天D.7天以上

6、您的旅游形式为()

A.个人B.情侣或夫妻C.与朋友一起D.家庭旅游E.随团旅游

7、您来该村时交通方便吗()

A.非常方便B.方便C.不方便D.非常不方便

8、您认为到该村旅游的不足之处()

A.食宿条件有待改善B.环境卫生有待改进C.收费不合理

D.景点布局不合理E其他

9、您认为该村作为旅游景点的优势是什么

第四篇:2014年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2)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

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规律、刺激泛化与分化规律(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强化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对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8.认知学习理论:(1)完形-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2)认知-结构学习论:由布鲁纳提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有三个过程:获得、转化、评价。②教学观。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总结了四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互惠的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9.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1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瞬时记忆。贮存时间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2秒到1分钟。(3)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14.遗忘及其进程。(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15.遗忘理论。(1)痕迹衰退说: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2)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3)同化说: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4)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16.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做到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2)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表扬、奖励等。4.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1.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

分);(3)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4)一般动机与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3.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3)幼儿期(3—

6、7具体动机(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分)。5.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

6、7岁~

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5)少年期(1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个性不同,

1、12~

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

14、15~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系是双向的。6.强化理论。(1)提出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2)观点:人的某种学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地位。(2)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偿。(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7.需要层次理论。(1)提出者:马斯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洛(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生活脱节的幻想。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3)教育意义:教师

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问,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8.成就动机理论。(1)提出者:阿特金森。(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

避免失败的动机。(3)教育意义:力求成功者,应给与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

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来激发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

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争或竞争不强的情境,及时表扬,评价稍稍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7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误。9.成败归因理论。(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①三维度: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②

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不具有可逆性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

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不同的归因可引发行为的不同表现;归因是主观的,可在

合适的干预下被改变。10.自我效能理论。(1)提出者:班杜拉。(2)观点。①自我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

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②强化:三种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儿童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③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11.学习动机的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1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

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7.最近发展区

及其教育意义:(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2)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1)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

学习迁移形式。(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8,埃里克

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境的基本态度。(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训练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

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可以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某种心理能力。获得了这种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能力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对教(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学的作用: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种学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习。(3)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化

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4.现代的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9.理解自我意识的发展及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中学生自移理论。

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①强调认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1)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2)自我意识高涨,使

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②强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高中生:(1)独立意向日趋强烈;(2)在心理上将自

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

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价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10.中学生的认知差异

及其教育意义:(1)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是指个体在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学习的心向与定势。6.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表现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2.学习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等方面。(2)智力差异。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

策略的基本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异和群体差异。(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1.知识的含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

方式。11.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意义:(1)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1)感构成。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性格的类型差异。(2)教育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稳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定而一致的性格特征,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2)陈述性知识与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要加深学生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和提高学生行为动机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6.复述策

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2)的水平。

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的内容不同)。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7.精加工策略的方

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1.学习的实质与特征:(1)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法:

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8.组织策略的方法:

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5.知识学习

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行的;此外,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

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在较短时间内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

一个阶段。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7.知识直观。(1)类型: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1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3.学习内容:一是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13.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4.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的分类:(1)加涅关于学习层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8.知识概括。(1)类型:感范围。1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性概括、理性概括。(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15.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用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9.错误观念。即个体日(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把学生的学

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6.联结学习理论:(1)尝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知识体系。10.错误观念的性质:(1)广泛性;(2)(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试-错误说:由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提出。其主要理论要点-为学习的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11.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对现有观念的不满;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16.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

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要点二为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要点三为尝试(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新观念的有效性。12.促进错误观

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念转变的教学:(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11.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3.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l4.教师示范要做到:(1)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2)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3)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15.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16.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17.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18.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且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反馈可来自两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给予反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反馈的内容和反馈的频率。19.动觉训练要注意:(1)减少对视觉的依赖;(2)采用分解法,让学生练习分解的个别动作;(3)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让学生体验伴随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20.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2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22.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23.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教师应注意:(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让学生了解围绕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4.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教师应注意:(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2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26.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2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达到自动化程度。17.完形训练模式的步骤:(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而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18.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总结,即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即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即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即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14.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15.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16.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17.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动或过程。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1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19.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2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2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2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2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24.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25.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6.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27.创造适宜的环境要:(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8.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5)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29.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0.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1.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正确的自我观;(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人际关系和谐;(5)人格完整;(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需要;(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个人因素;(2)家庭因素;(3)学校因素;(4)社会因素。5.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1)生物学方面,生理发育的鼎盛时期;(2)心理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活动也处于矛盾状态。6.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1)父母关系,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2)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3)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的作用上;(4)父母个性,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7.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有:(1)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学习负担,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8.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1)隐匿性与突发性;(2)多元性与单一性;(3)无知性与盲目性。9.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神经衰弱;(6)人格障碍;(7)性心理问题。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1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过程。12.心理辅导目标:(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高级目标。13.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原则:(1)非指导性或不指示;(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保密性原则。14.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主义理论;(3)认知行为理论;(4)人本主义理论。15.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1)精神分析疗法: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2)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强化法;(3)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行为治疗;(4)人本主义:个人中心法。16.常用的强化法有:(1)行为塑造法;(2)消退法;(3)代币奖励法。17.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术有:(1)参与性技术;(2)影响性技术;(3)非言语技术。18.参与性技术包含:(1)倾听的技术;(2)鼓励与重复;(3)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19.影响性技术包含:(1)指导技术;(2)面质技术;(3)自我开放。20.非言语技术有:(1)目光注视;(2)身体姿势;(3)声音特征。21.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22.心理评估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23.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1)健康模式。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理智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2)疾病模式。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24.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1)心理测验。(2)评估性会谈。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3)其他方法。①观察法;②自述法。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形式。15.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4)教师的焦虑水平。16.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17.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8.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19.课堂上争取更多学习时间的策略:(1)增加参与;(2)保持动量;(3)保持教学的流畅性;(4)管理过渡;(5)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焦点;(6)课堂自习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20.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1)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2)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3)给学生机会考虑他们将怎样计划、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4)要求学生回顾课堂规则,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2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规模;(3)班集体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22.课堂管理的策略:(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整体关注;(4)变换管理。23.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24.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25.课堂结构: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境这三者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26.课堂情境结构包括:(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27.课堂教学结构包括:(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科学编制;(3)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28.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9.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2)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30.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2.教

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估;(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3.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4.认知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5.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6.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7.教学目标的表述:(1)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8.行为目标具备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3)行为标准。即

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9.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反应的倾向性。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出来。10.教学中的九个事项。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各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3.品德的实质: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4.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忆与学习迁移。11.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12.教学媒体:(1)非投影视觉辅助;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2)投影视觉辅助;(3)听觉辅助;(4)视听辅助。13.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导教学:(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联系;(4)提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14.以学生为中心的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道德情感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式道德情感;(2)想象式道德情感;(3)伦理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2)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式道德情感。6.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理论;(2)柯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3)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7.皮亚杰的道德一种教学策略。15.发现教学设计四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发展阶段理论:(1)在l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标准,称为自律道德。8.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16.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实施五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17.个别化教学及其基本环节。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9.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10.社会参与经验对青少引入有序的教学材料,加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18.个别年道德发展的影响:(1)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化教学的经典模式:(1)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为;(2)可以影响其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3)可能提高成年期参与政治活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使用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11.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1)对他人的尊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重;(2)对社会的尊重。1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提供额外的教学。(3)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品德结构更为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握的程度。 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3.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观察学习。14.品德学习的形成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15.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群体的特征:(1)群体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1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澄清;(5)奖惩控制。17.一种观念要真正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阶段:关系。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阶段:①按自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18.利用群体约定的操作程序:(1)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的吸引力。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

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1.教学评价的概念: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2.教学评价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3.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以客观描述为基础;(2)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4.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5.根据对测验解释时所采用的标准,教学测评可分为:(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6.根据严谨程度,教学测评可分为:(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8.标准化成就测验: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1)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2)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完全相同;(3)测验都有常模为依据,且有信度、效度的资料可查;(4)测试规模大,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在国际上都可统一使用。10.测验标准化的程序:(1)制定测验目的;(2)修改测验项目;(3)扩大样本;(4)确定常模。11.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2)可比性,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可以进行比较。12.标准化测验的不足:(1)不能提高或促进学生的学习;(2)要求接受测验的人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接近标准化样本;(3)公平性有争议,学生在测验上的得分受其知识经验的影响,存在测验偏差。13.教师自编测验: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14.教师自编测验的特点:(1)测验由教师本人,或使用者根据不同的目的或时间来编制;(2)对不同的被测者,可以有不同的测题、时间限制和记分手段,比较灵活;(3)测验规模限于校内或班级,测验的适用范围较小;(4)以教师本人的经验来估计测验的可靠、有效和实用。15.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16.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1)客观题,包括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和选择题;(2)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17.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1)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2)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18.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1)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构;(4)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19.自编测验常见的错误:(1)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2)对测验准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准备;(3)编制的测验太简单,题量太小。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2)观察;(3)情感评价。21.观察信息记录方式:(1)行为检查单;(2)轶事记录;(3)等级评价量表。22.测评结果的报告形式。(1)分数制;(2)等级制:合格与不合格;(3)其他方式:①个人鉴定;②观察报告;③家访或家长会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2)良好的个性品质:①对教育事业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②牢固确定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③良好的性格特征。(3)高尚的职业道德。(4)深厚的知识基础:①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知识领域;③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④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5)较高的教学能力:①敏锐的观察能力;②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③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④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⑤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6)适宜的教育行为:①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②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③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2.教师角色及应具有的特征。(1)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2)应具有的特征: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3.教师的角色形成: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4.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5.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6.教师威信:(1)含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2)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的。(3)教师威信的内容: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7.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8.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一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进行专门训练。关键程序有:每天进行回顾;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

第五篇: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完整版)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巨大变化调查

姓名:叶泳仪

学号:121008

21班级:2010级8班完成日期:2011年8月25日指导教师:葛静华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巨大变化调查

前言:

明英宗正统年间冲鹤堡农民黄萧养起义后,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控制,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4都37堡和新会县的白藤堡划出,设置新县,取“顺天明德”之意,命名“顺德”。顺德建制立县至今已有500多年,建制立县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

鸦片战争打开国门,顺德也卷入了广大的世界市场,顺德的农业商品化和工业近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中国最早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地区之一。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市场对于蚕丝的消费锐减,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导致顺德经济全面崩溃。而日本侵华战争,给顺德的经济以毁灭性的打击。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繁多,土豪对丝厂肆意盘剥,土匪活动更加猖獗,顺德经济处于衰退和瓦解之中。由于临近口岸,毗邻港澳,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较大,在多方面溶入了西方的文化与文明。

1949年10月,解放军进入顺德县城,顺德解放。随后,开展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使得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在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云路乡走在了顺德的最前列,第一个建立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也积极推行。随着大良镇五金生产合作社成立,顺德的工商业改造走在了广东省的前列。而在“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全国动荡,顺德的社会发展也充满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顺德人把握机遇,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创造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顺德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遇到了前进中的问题,姓“社”姓“资”的争论使不少人陷入困惑与苦闷,政府主导、负债发展的“顺德模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992年,邓小平来到广东,在顺德发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坚定了顺德人深化改革的决心,此后,顺德的综合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顺德人迈开了二次创业的步伐。

顺德是华侨之乡,在外地的顺德侨胞和旅外乡亲达40多万,他们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或地区。多年来,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20年以来,侨胞们积极为顺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投资、无偿捐赠部分总计达14亿港元,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35亿港元。

从顺德古代、近代历史了解到这个地方也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经历同样地遭遇,都是从不断地失败、学习、尝试中发展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

顺德的经济实力雄居全国百强县首位,享有广东“四小虎”之一的美誉。

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个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地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有曲折,但都是依着这改革的春风,不断改善发展自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在农业、工商业、交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农业方面: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势低洼,河汊纵横。这里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明清至改革开放前,顺德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以蔗基、桑基、蕉基闻名远近。基塘农业成为其特色农业(其基塘农业:形成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生产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结为“桑基鱼塘”的生态模式,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来,由于蚕桑生产不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加上受工业废气的污染,育蚕成活率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区各镇的桑蚕养殖基本终结。改革开放后,顺德依靠资源、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多品种水产养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今后既要全力抓好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水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又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同时,人们长期以来对基塘利用多,建设少,致使基塘质量严重下降,塘水愈来愈浅,塘基愈来愈窄,单位面积产鱼量也逐年下降,有的甚至出现基崩塘浅的危险地局面。为此,政府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重新打造“基塘农业”品牌。目前,顺德已形成了以鳗鱼、大口黑鲈、鳖等约300种优质鱼的养殖格局,一些咸水、咸淡水鱼类,冷水性、温水性、热带鱼类在顺德也逐渐成了养殖热点,带动了一批养殖、饲料、销售、加工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花卉的种植业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陈村一带园圃密集,栽培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以陈村花卉世界为中心的花卉园艺经济逐渐形成,成为顺德经济发展中上的一项重大产业。一批以花卉种植、经销为主的花卉企业也不断兴起、发展。

实地考察了杏坛基围和陈村花卉世界。杏坛基围路还有不少鱼塘,同时鱼塘边种植蕉树,还有猪的养殖场。陈村花卉世界,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兰花、吉树、菊花等。是一个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旅游、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花卉生产。过年的花街的货源是这里。还有专业人员指导买花人如何种植,园内布局新颖,分区管理,吸引观光者眼球。于2001年9月28日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

同时还发展城郊农业,实行生产基地-专卖店-餐桌一条龙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于是,“远离闹市,回归自然”的休闲农业模式应运而生。

2.工业方面:明清至改革前,随着顺德蚕桑农业的高速发展,以缫丝为主体的手工业也兴旺发达起来,并进入商业化生产。顺德第一家机器缫丝厂

于1874年在龙山堡开办,此后,缫丝业迅速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的民族工业,顺德被誉为“南国丝都”。1935年,顺德糖厂投产,它是中国首批现代化甘蔗制糖厂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顺德人“创造性”地理解和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乡镇企业以镇办为主、主建乡镇企业集团、创造名牌产品的发展模式,后被学术界和新闻界誉为“顺德模式”。政府的参与使得顺德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仅用了十年,顺德就成为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典范。但是“顺德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政府巨大债务风险之上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主导企业的经济模式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面对前进中的问题,顺德又进行积极的探索,开始了产权改革与二次创业。以大进厂为代表的外向型企业带动和促进了一批新兴工业的诞生,形成了以家电、机械、纺织、塑料电子、服装等为支柱的众多行业和一大批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家电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3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为顺德赢得了“名牌之都”的桂冠。顺德现拥有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家乐等全国知名品牌,已形成具有相当实力优势的家用电器、家具生产、化工涂料、木工机械、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有“家电王国”、“家具王国”、“涂料之都”的美誉。同时,顺德还有工业园,经省政府批准的顺德科技工业园由顺德工业园、容桂高新园、杏坛工业园三大园区组成,以智能家电、电子通讯、医药保健、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饲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八大产业为重心。

3.交通方面:顺德是珠三角著名的水乡。“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说明“船”在顺德人出行中的地位。在60年前岭南水乡顺德,船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佛山市顺德区恒顺交通投资管理公司总工程师詹华熙一直从事交通行业,“我刚来的时候,顺德境内除了一些小河沟上的桥,大水系上一座桥都没有。”这样的状况从1982年开始有了改变。据了解,容奇大桥于1982年动工兴建,拉开了改革开放后顺德第一轮的路桥建设工程,1984年容奇大桥竣工通车,同年三洪奇大桥竣工通车,它们标志着顺德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于是顺德境内广珠公路上最后一个渡口在地面上和地图上被抹掉了。“从此,顺德从主要道路上没有桥梁,逐步变成可以不借助渡船就能达到出行目的。”如今,顺德的交通路网建设正向着快速化提升、立体交通构建迈进。今天,顺德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轿车44辆,位居全国前列的家庭轿车拥有量意味着,顺德已步入“车时代”。不少刚刚开上新车的顺德人已经转变了观念,更多地认为买车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而郊游、自驾游等活动则成了买车的更大理由。从2007年至2011年,顺德区境内重大区域性交通工程中在建的有广珠城际轻轨、太澳高速、东新高速、珠二环高速、佛开高速扩建工程、“一环”南拓、顺德区快速干线。随着一个个重点交通工程的竣工、动工,未来的顺德居民出行就会更加便捷。

归功于改革开放和顺德人自身的努力,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提高。但事情总是有两面的,发展的过程既有成绩,又有不足之处。

①过于依赖家电行业的局面依然突出。家电以出口为主,易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面对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以及国外家具业的激烈竞争,龙江家具的优势并不凸显,品牌企业不多,家具创新度不够,档次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家具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③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④开始限制摩托车路面行驶,使得路面轿车数量增加,路边停车情况较多,造成道路阻塞。轿车停发占用单车道,易造成安全隐患。

⑤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严重

⑥近年来,对顺德发展放缓的质疑、担忧、反思越来越多,而事实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人们认识到,顺德只是进入了发展沉淀期一样,只要“给顺德一个机会,顺德就能抓住机遇发展”。那顺德该如何走进自己的新时代?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相关报纸,顺德政务网等资料,提出可行性较大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对问题①:首先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再制定相关的工业发展方案,要既发展家电、家具,也要重视发展电子通讯、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和医药保健等工业。既要开拓国外市场,同时重视国内市场。家电行业间在市场要公平诚信竞争。

对问题②:龙江家具一方面要内修,整合资源为产业加码;另一方面则要外拓,进军国际,擦亮名片,加快龙江家具产业升级的步伐。

对问题③:实行多个部门联合执法,行使各自职能,方便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问题④:建造多个停车场;禁止路边停车或在路边设置计时停车站点;应预留单车道,多设置公共单车服务点;

对问题⑤:全面贯彻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环保工程

对问题⑥: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同时因地制宜释放活力,推行“强镇扩权”和财政资金“一步到镇”,

赋予基层应有的执行权限和事务处置能力保障;在产业发展上将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引入与传统产业关联性强的新兴产业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打造“阳光城市”;政府行政职能方面,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

目前顺德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镇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发展:大良--文化凤城 、餐饮名镇;容桂--商贸天堂、潮流前线;北滘--智造强镇、电器王国;龙江--家具重镇、材料之都;杏坛--岭南水乡、 文明古镇;乐从--商贸之都、十里家具;陈村--花卉世界、城市绿洲;均安--小龙故乡、牛仔天地;勒流--名厨之乡、家电基地;伦教--木工机械、珠宝首饰。顺德区会根据自身发展地需要不断改革,蓄势待发的“顺德新时代”即将到来。

社会调查的附件:

《顺德历史》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顺德地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羊城晚报*顺德新闻》2009年9月29日读城记-风姿顺德60年

顺德政务网:http://

上一篇:平面设计师模拟题下一篇:图书馆新资源第2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