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牌是拆还是建

2022-06-30

第一篇:广告牌是拆还是建

广告牌是建还是拆

1. 答:

一、行政不作为的涵义

我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并未使用“行政不作为”这一概念,亦未对行政不作为的涵义作出明确界定,仅在《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8)、(9)、(10)项列举了三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不作为行为。学界对行政不作为的涵义大致有以下几种表述:(1)“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却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一种行为方式。”(2)“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也有可能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但却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3)“行政不作为是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4)“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负有某种法定的作为义务,在应当为之且可能为之的情况下,却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一种行为形式。”(5)“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

2 答: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受委托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委托原则:

一、合法原则(主体合法、依据合法、程序合法)

二、公开原则(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委托的依据必须公开、行政委托的相关信息公开、设立行政听证制度)

三、效率原则

四、一次委托原则

行政委托的实体规则:

一、行政委托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须符合法律规定;

三、行政委托的受托方须符合法定条件;

四、行政委托法律关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行政委托的程序原则:

一、提出委托申请;

二、公告;

三、确定具体受委托方;

四、签订委托协议书;

五、公布委托文

行政委托监督的必要性:一方面,行政职权具有支配性和强制性。这种支配性和强制性可以使受托方仅凭其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行政决定,而无须考虑相对人的意志。行政权力的支配性和强制性如果不受任何约束或限制的话,就极易导致受托方的专断,滥用委托其行使的行政权力,就有可能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行政权力具有易变异性。孟德斯鸡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真理,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行政权支配力和强制力,孕育着权力的任意性和腐化性,行政主体极有可能滥用该种权力,并通过行使权力获得不当利益,这就使行政权发生变异。该种变异会使公权变为私权,使行政权力在委托行使的过程中背离委托的初衷,从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综上所述,在此案中,规划局在授权城监单位中没有严格执行授权程序和没有承担授权后没严格监管的职责,有行政失当之疑.

3. 答:不合法。当地政府的30号令明显超越了国家法律的权利,违背了行政原则;而且当地政府出台的是30号令,而不是法律的规定,同时也违背了国家行政法,所以广告商可以再提起拆讼状告工商局不

作为,同时上报当地政府上一级机关,废除10号令,理由是地方命令不能超越国家法律和上级政府的行政规,,要求其监管当地政府的行政运作。

4. 答:(1)对于空间资源费,实质上由一份行政性文件引发的。2006年11月24日,浙江省财政厅、建设厅、工商行政管理局三部门曾经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户外广告设置不管是公共场地、公用设施等具有公共产权性质的空间,还是非公共产权性质的建筑物、场地等设施,都要全额或按一定比例上缴财政非税收入。

一是缺乏上位法的依据。任何部门、单位出台法规、条例,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即上位法为依据,而不能擅自另行释法,自作主张。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是一种绝对权,建筑物上面和地下空间的权利,都应归业主或物权的权利人占有、使用、处分。而“空间资源费”这一提法,在目前我们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中,找不到出处依据。户外广告一般都是竖起来的,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果将其概念推而广之,那么不仅是广告业,其他所有占用空间的行业,包括建楼房的房产商、住楼房的户主、竖电线杆路灯的电业公司,甚至种植树木的农户、开大巴小巴的司机、走路的行人等等,也应交纳“空间资源”费,因为他们都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位置,而这在法理上是站不住的,执行中是难以操作的。

二是混淆收费概念的主体。关于广告空间占用的费用,全国人大通过的广告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广告管理条例都有明确规定。如广告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广告场地费、建筑物占用费,由当地工商部门会同物价、城建部门协商、制定,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按国家现行的广告法规来管理执行,为何要节外生枝提出新的收费名目呢?除了某些部门想借机寻租外,难有其他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一些政府部门的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广告场地费、建筑物占用费等费用的发生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建筑物拥有者、支配者,他们是利益博弈的相关方,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政府只是仲裁者、监管者,现在政府把市场运行的主体撇在一边,自己挤进来收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明显是角色的错位。

三是涉嫌违规乱收费。,按照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只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才可制定收费项目。浙江省(2004)125号政府令《关于浙江省广告管理若干规定》第26条明确规定,广告审批部门履行广告审批职能,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本案例中,城管局属于规划局的下属单位,所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门;政府号令不比路政管理条例,但可视情况而定;城管局所收取的广告设施设置权出让金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当属乱收费行为

5. 答:摘要:狭义的行政救济制度是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该制度的设置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不仅仅局限于“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还可以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救济是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互动的一个过程,更侧重于行政主体提供救济的过程,其途径主要是行政复议,当前我国行政复议存在着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复议程序不严谨等缺陷,针对这些不足,应该赋予复议机构独立地位,实行行政复议程序司法化。

一、行政救济制度的涵义

(一)行政救济制度的概念

行政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救济包括行政机关系统内部救济和司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等,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行政救济制度。

笔者认为,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请求行政主体审查,有权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后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给予补救的法律制度。行政救济是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是基于行政监督理论而产生的一种监督制度,其任务和目的是通过这种监督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弥补行政相对人的损失,它是现代法治社会国家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

二、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现状

我国行政救济制度主要经历了分散性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条例——修订后的行政复议条例——

行政复议法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这个制度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体现了我国行政法制的巨大进步。但是,无庸讳言,这个机制由于建立和形成的时间较短,以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受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还不完善,其体系、结构、内部各种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设计还有不合理之处,当前,行政救济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为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构具体负责查清事实,提出处理意见,报行政复议机关领导批准。实践中行政复议机关主要采取一把手审批或分管领导审批的形式;也有的行政复议机关成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对行政复议机构报送的处理方案集体讨论,决定案件的处理。这种决定形式与行政机关作出普通行政行为的方式相似,保证了行政复议办理方式与行政机关普通行政行为方式的衔接。但是,我国没有相对统一的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构分属于各级不同的人民政府和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情况设立主管行政复议的工作机构,复议机关有时出于照顾上下级关系或整体与部门的关系而支持原行政机关的工作,有时甚至行政行为在作出之前就已经先行请示过上级机关。复议机构没有自主权,当然就谈不上独立性,行政救济机构缺乏独立性,势必导致其缺乏权威性,不断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是制约行政救济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

(二)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狭窄

我国《行政复议法》虽然在行政复议范围方面较《行政复议条例》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行政复议范围仍然较小。首先,内部行政行为没有纳入行政复议范围,使公务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其次,虽然复议法规定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纳入复议范围,但这部分可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单独提起,而必须与具体行政行为一起尚可申请复议,申请人不可以仅对规范性文件不服申请行政复议。这一规定限制了申请人的复议权利,一些规范性文件也许没有直接侵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确实影响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不允许单独对规范性文件申请行政复议是不恰当的。

(三)行政复议程序不严谨,难以操作

行政复议制度是整个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理、作出决定等应当遵循的程序规定非常简略,难以操作。由于一些制度设定上存在原则性问题,以及一些立法技术失误的存在,非常不利于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这种制度规定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审理程序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明确规定,又没有规定可以参照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程序,行政复议机关缺乏依据,只好各显其能,又制订了更为详细的行政复议程序规则。这些规则有的相互差异很大,违反了法治统一的原则,有人还为此将行政复议机关告到法庭,使得行政复议机关很被动,也动摇了人们对于行政复议制度的信心。

三、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针对我国行政救济制度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行政复议制度应在以下方面修改完善: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

要保证行政复议的公正与客观,必须对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作出改变,真正赋予行政复议机构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行政复议是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行为,专业性很强,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上更加严谨,并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这就决定了行政复议机构在行政机关中应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客观、公正地对下一级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以避免这种监督形式流于表面化。在美国,普遍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了行政法官,其考核、晋升、工资直接归联邦和州政府的人事部门所管辖,其所在行政机关很难向其施加影响,从而确保了行政法法官和行政法官的中立和公正。我国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借鉴这种体制,对于行政复议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选用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严格要求复议人员的任职资格,凡是复议人员应具备法律本科以上的学历,并经过专门培训,具有相当的行政经验,一旦任命就要保障其独立行使职权,其人事关系直接隶属于政府人事部门,拒绝行政首长和同事的不适当干预。

(二)扩大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根据WTO 规则的规定,只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相关行政行为的影响就有资格提起审查要求。这个范围比《行政复议法》第6 条、第8 条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要宽。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要求,对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作扩大修改,并赋予更多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复议请求权。首先,建议修改《行政复议法》,允许对规范性文件单独提起行政复议,并进一步允许人民法院司法审查,使行政复议与司法审查衔接起来。因为规范性文件是否可诉反映了一国司法权制约行政权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国家法治水平的标志。其次,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将公务员合法权益的救济归入复议制度。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与保护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一样,两者都应该有充分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手段。国家公务员虽然可以通过行政申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申诉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不可同日而语,后者的救济更加有效。

(三)实行行政复议程序司法化

综合行政复议的性质、特征、实施主体和运作方式等各方面来看,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行为,由行政机关负责实施,提供物质、人力保障。我们不可能在承认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行为的前提下,又认为行政复议是司法行为。[4] 司法制度要求严谨、公正,而行政制度则在追求公正的基础上,还要体现高效和灵活。这两种制度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修改和完善行政复议的程序,实现行政复议程序的司法化。绝对不能从字面上进行理解,简单地认为行政复议程序的司法化就是照搬司法程序,如果从这种含义上进行理解,不但不能使行政复议制度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反而还会使行政复议制度丧失其固有的效率优势,如果行政复议制度简单地照搬司法制度的做法,改革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既得不到司法程序所追求的公平又失去了行政复议制度本来应该具有的效率。

行政救济的途径,是指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损害时,请求救济的渠道,即通过何种渠道请求救济。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1)监察救济。相对人就行政侵权行为向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部门申诉,请求救济。 这种救济途径,相对人只能就行政违法、侵权的行政工作人员请求为之一定处理,如行政纪律处分,监察机关同样不能直接撤销、变更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也不能裁决予以赔偿,此种救济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 (2)立法救济。相对人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侵权行为,向人民代表大会申诉,请求救济。但是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只限于重大决策和立法活动,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较少。对于行政机关的重大行政政策的失误或立法与宪法、法律抵触,可以撤销或改变,或责令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造成的损害,相对人一般只能采用其他救济途径,请求救济。 (3)复议救济。复议救济相对于法院救济而言,可称作行政上的救济,法院救济可称为诉讼救济或司法救济。复议救济是指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专门机构申诉,请求救济。复议救济是功能较完备的救济途径,复议机关在查明事实、判明责任的基础上,可以撤销一个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使其违法行为效力消灭,恢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变更一个不当的行政行为,使相对人获得合理的权益或消除相对人所承担的不合理的义务,使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影响恢复正常;可以责令行政机关就损害后进行经济赔偿,使相对人的物质损失或精神损害获得补救。 (4)诉讼救济。诉讼救济是指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违法行驶为予以撤销,造成损害者判令赔偿的救济途径。法院可以运用诸多的救济手段,使相对人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恢复和补救。如判决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判决变更不当的行政行为,判令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判令行政机关予以赔偿等。 应该指出的是,在行政救济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行政赔偿救济。但是,它在我国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救济途径,因为我国立法并未设立一种专门的赔偿救济机关,赔偿救济的取得,可以通过复议救济途径,也可以通过诉讼救济途径。因此,目前的赔偿救济只以一种救济手段而存在。

第二篇:辩论赛“把大学校区建在郊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辩开场陈词

谢谢主席以及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 我方的观点是:大学校区建在郊区弊大于利!清华大学提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将学生培养为高文化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所谓郊区,即城市市区以外,尚未实现城市化的地区。下面,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陈述:

第一,我方认为把大学校区建在郊区大大减少了学生可利用的资源:

首先,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招聘以及辅导课程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郊区的大学生很难享受到这些社会公共资源,从而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其次,是教学资源的缺失,为了赶校车回城,在新校区上课的老师往往是讲完就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不能有效地和学生建立沟通,不利于学术交流,不利于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发展;最后,在缺少城市文明的熏陶下,大学生的眼界变得越来越狭隘,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脱离社会前进的轨道!

第二,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新校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大大下降。

校区的分散和搬迁造成校园核心文化覆盖面下降,不利于新校区的同学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历史经

验反复证明,在郊区建分校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学科的融合,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第三,我方认为,把大学校区建在郊区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大学生与中学生很大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是需要接触社会的。尽管我们说社会险恶,但仍要创造机会去接触,为成长付出一些代价,而不是呆在象牙塔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们急切的需要这样一个环境,来拉近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从一个学生逐渐蜕变成可以适应社会的理想人才,而这个平台正是市区里的大学。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把大学校区建在郊区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方坚定不移的认为:大学校区建在郊区弊大于利!

谢谢,我的陈述完毕。

第三篇:高速路广告牌,私人可以建吗?需要一些什么手续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在公路上设置非公路交通用标志标牌。公路用地范围以内确需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牌)如广告牌、店名牌、宣传标牌等,须经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或其授权的单位审查批准,方可设置。因此,高速公路的广告发布,要由省或省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由地方交通部门的路政执法大队负责管理。(备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从护栏起40米)如果离高速公路有40M以上距离,你只要在当地工商局广告处填资料,报审批就OK了 。还有公路局路政管理也要备案

需要到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的路政大队去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你的牌子距离高速公路外沿30米,那么就不受高速公路路产保护,你直接可以跟拥有土地使用权一方进行租地,当然在建的过程中,尽管路政管不了你,但实际操作中,路政往往会来捣乱,你要有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省份的管理条例会将控制范围扩大到50米,你最好看看别人是如何建的。建好以后当然可以出租。

第四篇:工作还是创业

发现很多朋友创业的心里很矛盾,既有创业单干的激情,同时又有担心失败后悲惨的命运!所以很多朋友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等等再看,一月过了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岁月流逝,光阴不再,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难以自拔,结婚供房,身上的经济枷锁日益沉重,无力再搏,最后只好认命,打工一辈子。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赚3000元”。 这些理念相信是他们的长辈在生活中告诫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心中做事情的原则。

这些原则就是一些理念,这种理念与其他众多地方的思维理念有很大差别的,即便现在有类似的选择,我估计很多朋友恰恰与他们的选择相反。

但是这种理念却是很先进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得温州人与众不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思路决定出路”!!!

这句话很多人听说过,但是转眼即忘,但是我身边的事实却随时都在验证这个道理!

我所在的大学有一个女同学,是班级唯一的温州人,长的比较丑,学习也不用心,家里父母是开皮鞋厂的,所以经济宽裕一点。在班上每次考试都处于中下等,有点钱喜欢炫耀,挺拽,所以男同学不追她,女同学瞧不起她。

可是这个女孩最喜欢吹嘘自己毕业后5年内要买辆宝马车,送给未来的老公做结婚礼物,别人都觉得她是意想天开,更加讨厌她了。

但是这个女孩行为方式就是不一样,别人忙着考证过级,学习考研,提高知识储备将来好找工作,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学习,最喜欢的是晚上在学院门口摆地摊,从周围的小商品市场进来一些劣质小玩意,高声叫卖,不怎么赚钱,后来自己又卖糖葫芦,不赚钱后来又自己买个高压锅,晚上崩爆米花,两块钱一锅的那种,这样混到毕业,竟然听她亲口说自己大学四年共赚了近2万元。

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丝绸一条街,在亲戚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门面,三年后据说就发财了,同学聚会时竟然开辆本田来参加。5年还没有到,但是她原来说的送宝马车给老公的诺言,很多同学开始相信了。

这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女孩的理念比较先进,别人费了老鼻子力气在考研,在学习,在考证,她却认准了做生意,压根就没有想着将来去打工,结果毕业几年后就变成所谓的成功人士,而大学时代综合素质比她高很多的其他同学,要么拿着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要么刚刚研究生毕业,焦头烂额的去找工作。

这就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

这个女孩智力平庸,性格一般,人长的又丑,可是唯一可贵的是理念比较先进,认准了要自己创业做生意,坚持做下来比那些考上硕士,博士的同学都有出息。回头再说80年代的温州人和四川人。

80年代的温州农民和四川农民都属于最早开始闯荡的人群,温州农民闯荡中国的方式是修理雨伞、钢笔、铁锅,或者倒卖点零用百货,总之到处的流浪。

四川农民闯荡的方式是直接去广东打工。80年代敢于出来闯荡的人都是用勇气的人,因为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抱以深深的恐惧。

四川人和温州人都有勇气和魄力,但是由于思路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发财致富道路。

29年过去了,温州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他们掌握了中国最吸纳进的经商技能,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走出国门,到欧洲去经商。

而四川农民的第一代打工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大多在四川老家继续贫寒的生活,而他们的晚辈循着父辈的足迹,继续一窝蜂的拥挤到广州接受老板们的残酷剥削,成为社会最贫穷的一类人。

这说明什么?由于父辈的选择不同,不仅影响自身,而且影响自己的后代!温州农民的艰苦创业让他们自己和后代彻底摆脱了贫穷,而四川农民的辛苦打工换来的是子孙悲无穷无尽的悲哀和贫穷。

思路决定出路,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浙江人中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很了不起,他总结了浙江人的工作哲学:“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当然这话说的很极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乐意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位老兄的话还真有点道理呢。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

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

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

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激qing,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

等到年龄到了4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那么做创业狼的要求究竟高不高?

我的答案是:只要有做创业狼的理念,哪怕口袋里只有100元,照旧可以创业成功!

人家早一辈的温州人出来做生意口袋有几个钱?不是靠换鸡蛋换铁锅赚的第一笔钱嘛。你口袋里只有100元,至少可以在街边摆个地摊,冬天卖点袜子手套什么的,夏天卖点菠萝什么的,资金充足一点后可以搞个烧烤之类的,反正,钱再少,也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关键看你想不想做创业狼?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时间长了,打工者的性格与创业者的性格会有越来越大的差别。

我们扪心自问,打工时间长的朋友时不时觉得更加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害怕失业的危险,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

心态不仅逐渐的疲惫和懒惰,整个人也没有了锐气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长乐,淡漠名利。

但是生活变得越来越平庸,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房子和孩子教育日渐成为自己脖子上的经济绳索,勒的越来越紧,透不过气来,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适应城市小爬虫的定位,自己本来就是庸人,庸人何必自扰之,发财是人家的事情,咱没有那命。

最恐惧的第一件事情莫过于听到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的消息,最要紧的事情和领导搞好关系,坚持学习恭维逢迎拍马屁,入乡随俗嘛。

思想麻木了,只好随大流,毕竟饭碗在领导或老板的手心里面,想让你滚蛋,就得滚蛋。

最恐惧的第二件事情,是看到自己年龄的日渐增长,可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却没有获得任何提高,虽然靠着资历老工资也越来越多,可是看着那些新进来的年轻大学生,生龙活虎的干活,却只要那么一点的工资,老板的敲打在耳边响起,看人家年轻人吃的少干的多,你们这些老革命越老越不行了。

难怪,打工生涯的结果是越老越贬值,尤其到了40-50年龄段,简直是事业最悲惨的阶段,时刻濒临深渊,如同趟地雷阵,动辄下岗失业。

有人说过去10年是蓝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未来10-20年将是白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你一位自己曾经读个大学就是精英了?

社会不断进步,你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职业理念早就不如人家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老板是现实的,肯定率先在遇到危机时裁掉那些40-50年龄段的白领工人。

所以说你现在有个稳定的工作,你觉得安全,其实等与在你身边按了颗定时炸弹,等到10多年后,它会爆zha,你那时失业的痛苦与代价恐怕要比现在残忍100倍。

那么创业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私人关系很好的亲戚,目前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他今年39岁。原来是退伍兵,后来专业进入一个国营单位一开始老是受气,个性强的他立即辞职选择下海闯荡。

十年后已经家产上亿,春节我们亲戚聚会时他告诉我:“XX,你是咱们家族中学历最高的,又在大学教书,告诉我年收入是多少”

我老实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万元”。

他继续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公司里为我打工的那些职员中学时代学习都比我好,所以学历最差的也是中专,我当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连了中专也考不上,只好去参军,所以一直对那些有学历的文化人很尊重,觉得他们智力高,工作能力强。可是现在我竟然是他们的老板,给他们提供饭碗,这个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接着分析:“我认为一个人失业的成功取决于三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智商,情商和胆商,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应该这样排列: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是很片面的,仅仅在智商上优人一等,可是情商与胆商根本没有包含在内。

而学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蕴含了大量的经营人才,所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产出来的毕业生产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虽然聪明,但是懦弱胆小,不擅交际,社会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我听完我亲戚的话,大吃一惊。他的话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现实好像确实是这样,胆子大的在生存竞争中往往比聪明的人有优势呀。

而聪明的人往往胆子小,而胆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聪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读书越多的人越聪明,可是书读的越多的人,往往胆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三思而后行,凡而是那些读书少的人喜欢先行动后思考,但是这些行动力强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从智商角度来衡量,中国目前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群人,往往是所谓的硕士博士,教授群体,他们大多在高校里工作和生存,但是这些所谓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整体收入水平却不高,现在一个高校的博士年正常收入5万元,硕士4万元,教授也多半不会超过8万元(这是我所在的江苏地区的高等院校)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最聪明的群体收入却远远不是最高的,甚至连公司打工的高级白领都不如。

最后我想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好没有什么用!

中小学,学习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大学学习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社会现实是学习好的人群职业生涯收入并不高。其实表面看创业面临的现实风险比打工高很多,可是从长久看,打工带来的风险更高。

创业的风险是失去近几年的预期打工收入,甚至破产后还得赔进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钱,但是毕竟年轻,能够屡败屡战,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和经验,经商水平与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渐融入经商人士的群体后,眼界和经验日积月累,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门,将来的事业基本上一片坦途。钱也越赚越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相反,打工生涯持续下来,近几年确实平安无事,可是你其实在不断的贬值和缩水,而不是越来越强健。打工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心虚,越来越胆怯,10几年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鱿鱼,失业下岗,你看看那个风险大呢?

理念决定了你如何选择,选择决定了你踏上哪一条路,走上哪一条路决定了你将来的人生过程和结果。

古人还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天下365行,其实行行都能做,但是同样一个人,选择了做生意和选择了上班,将来的区别就很大,真的太大了!

如果你选择了打工生涯,可能你绝对幸运,将来可以做上超金领,年收入不过几十万,如果你很不幸,做了低级白领,也许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猪肉涨价你家估计吃不起猪肉,鸡蛋涨价估计你家得少吃鸡蛋,即便这样卑微的生活,心中还常存恐惧,害怕失业。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生涯,可能你绝对的幸运,将来可以做中国富豪级人物,可以动辄捐助几个希望小学,时不时的享受高尔夫和私人游艇。

如果你经商能力不行,只能开个杂货店,甚至在菜市场卖个豆腐,白菜什么的,你也能赚个一两千元,和低级白领过差不多的日子。

但是你不怕失业,因为每天都有人来买豆腐,买白菜,这又是比白领生活强的地方。

可见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今天去理发,还是那个老理发店,剪一个平头5元,我是他的老顾客。这个理发店位于我家门口的巷子里面,大概面积15平方米,月租金只有350元,加上水电,不会超过500元每月。

理发老板是个35岁的南通乡下人,十多年前就带着老婆来扬州谋生,靠着在乡下学的理发手艺,竟然在扬州扎下根来,养了两个孩子,还买了一处老宅子。

我和他很熟悉,他是万事通,每次来理发总喜欢听他吹牛,也算了解新闻的一条重要途径。他得意的告诉我,扬州莱茵苑小区的房子在过去3个月内,涨了每平方米900元,我说那个与我们穷苦百姓无关,

可是他神秘的告诉我,与他有关,我好奇的问他莫非他在哪里有房产?

他告诉我前年时他在那里一楼临街的地方买了一处60平方米的商铺,当时价值50万,现在已经涨到近80万了。 他当时首付30万,按揭贷 kuan 20万,房子到手后简单装修户马上出租给一个私人诊所,叫木香诊所,就在扬州盐阜东路莱茵苑小区的路边上,扬州本地人去了都能清楚的看到。

他告诉我租金正好可以支付他的贷 kuan,现在他经济上没有什么压力,唯一的梦想是再干20年,退休享受生活。

我吃惊的很,想到他的一个如此小的理发店,平时只有他一个人理发,按我的计算,每月赚钱不会超过2000元,和打工差不多,可是根据他买房的资金实力计算,他一年应该收入在6-7万,月平均收入在5000-6000元,我连忙问他月平均收入是否可以达到5000元,他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也没有否定。

我不由感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做小生意的不赚钱,与他们打交道时甚至可怜他们收入低,谁知道很多不起眼做小生意的收入比我们打工一族高多了。

近段时间有机构在美国民众中做个实验,调查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

结果负面印象居多,当然也有好印象,本着学习改正的态度,优点咱就不说了,只说缺点。

1、中国人最缺乏的品质是诚信与责任感

2、中国人最常表现出的特点是自私与功利

3、中国人最不提倡的一种宝贵品质是:冒险。

看来除了1,2两点大家熟知以外,中国人最缺乏的重要品质竟然是冒险。难怪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只能够觉得平庸与无聊,卑微而绝望,关键在于缺少了冒险这一重要的佐料。

只有生命中增加了冒险这剂良药,一个人才能恢复激qing,回复战斗力,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中表现的像一名勇士! 勇士都会得到上帝的垂青和奖赏!

其实冒险是中国最最稀缺的一种优良品质。

很多人担心冒险后的失败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是那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屡败屡战,冒险的人最终的收获要比普通人大的多。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

绝大多数人习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越是智商高的人越容易陷入这个悖论中,难以自拔。

看来上帝是公平的,赋予人智慧的同时,往往剥夺他的勇敢。

所以世界上享有精彩人生的人总是少数。

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专家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打工者要想衣食无忧,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一辈子到底得挣多少钱?”

假设在正常情况下,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大学毕业时22岁,我们有幸一直工作到60岁,这样我们打工人的一般职业生命为38年。

那么这38年是为我们将来做准备而奋斗的,假如我们能够活到80岁,60岁到80岁这20年里,如果我们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必须开支,以及每月 500元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因为在那个时候疾病会频繁的光顾和困扰我们),所以必须应该要有3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这还算不上我们超过80岁的那部分开支呢!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假定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广大职业经理人为了维系简单的生活而生存,挣4000元就够了(还要有个前提就是基本的住房已经不是问题了),其中2000元用作目前的每月生活开支,1000元用作养老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子女的的教育费用投资。

如果打工人对于目前每月2000元的生活水准还充满恐惧,如果我们现在挣4000元还不够化的话,那么我们将来的生活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我们还有打算项目投资、打算深造、打算住更大的漂亮住房、打算出国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的父辈有单位可以依靠,有我们这一代天良未泯的儿女锦薄相助,有同事朋友的余温,还有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但是如果等到我们二三十年以后,等待我们的更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第五篇:“借代”还是“借喻”

孙海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大江保卫战》中“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格式是:乙(代喻甲)。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事物(情景)也就是本体,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情景)来代替(这叫做借体),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请看下面例子:

例 1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边走到康大叔面前……(借代——特征代本体)

例 2 :读点鲁迅。(借代——作者代本体“鲁迅的著作”)

例3: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产”)

例4:红领巾给老大娘让了座。(借代——“红领巾”与少先队员有关,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但则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这句不能变换句式使本体“少先队员”出现,却可以使人联想到“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特征。)

例5:教师们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借喻——“花朵”与儿童有相似点,因此借“花朵”喻儿童;还可以改换句式说“教师们培育着像祖国花朵一样的儿童”,这样本体“儿童”就出现了;比喻既生动又形象。)

例6: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借喻——本体可换成“猫的脚印像小梅花。”)

例7: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机器。(借喻——借“机器”比喻“头脑”,可以改说成“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像„机器‟一样的„大脑‟。”)

例8: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借喻——“苍龙”比喻“国民党反动派”。)

同学们看了以上例子,你应该对“借代”和“借喻”有了一些了解。借代和借喻虽然有相通的地方,本体都不出现,但它们之间有根本的不同。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这是两者不同的构成基础。两者的作用也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而以喻为主,借代是代而不喻,只起代称的作用。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我们再来看“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这句话中“红五星”“迷彩服”是人民子弟兵的特征。用“红五星”“迷彩服”来借代“人民子弟兵”。

根据这句我们可以仿写一些句子。

瓦砾废墟中的难民,看到了红十字,看到了白大褂,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天使。

同学们,习作时熟练地驾驭语言,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总结,学以致用,要在学习上肯下功夫。

2011届苏中三市――南通、扬州、泰州――高三语文高三卷考查到杜甫《野望》一诗,第⑴题问“„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命题给出的答案为借喻,喻指战乱。笔者是认可答案的,即“风尘”喻指战乱。但不少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是借代,“风尘”代指战乱。基本观点很明确,“风尘”与“战乱”是相关的,因为打仗有“风”有“尘”,这里以“风尘”代战乱。两下争论不休,似乎没有定论。因此,在必要就这个问题,把借喻、借代两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征及其区别方法讲清楚。

首先,了解一下杜甫这首七律的大意。全诗为: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大意为: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眺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

其次,了解借喻、借代两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征。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第一,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 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第二,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

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根据上述来看“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所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一,从相似、相关特点来看,“风尘”与“战乱”有相似性亦有相关性;相似点是“场面混乱”,相关是打仗时有风吹尘土飞扬。似乎难以确定“风尘”是借喻还是借代。

第二,从能否还原为明喻来看,“天下战乱像扬起的风尘一样使弟兄彼此隔绝”,通顺。

第三,从用客体单独表达能否通顺来鉴别,“海内风尘使弟兄彼此隔绝”,也通顺。

总之,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巾帼不让须眉”,单单用客体“巾帼”“须眉”表达为“头巾、发饰不让眉毛、胡须” 肯定不通;“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单用客体表达为“她希望长大后当社会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买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记》”“红领巾们越干越欢”也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杨二嫂”“圆规”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圆规又讲话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后一个“圆规”与“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明是借代。

上一篇:广告公司述职报告下一篇:广告文案写作课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