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2022-12-13

第一篇: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连城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规范和强化本县相关部门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形成和完善本县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体系。

二、适用范围

(一)本预案所称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事故。

(二)环境污染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分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级,其认定参照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发的《报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中的规定执行。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按本预案执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及跨县域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指挥部在省、市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或现场指挥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处臵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指挥部(简称指挥部) 1.指挥部成员组成情况

由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常务副指挥;县政府办主任、公安局局长、环保局局长、安监局局长和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副指挥;成员由经贸局局长、畜牧水产局局长、卫生局局长、农业局局长、交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广电局局长和监察局局长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环保局,负责指挥部交办的各项应急工作。

2.指挥部职责

统一指挥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调度事故应急处臵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做好污染事故的组织和技术准备;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专家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科学决策;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负责与上下级和其它相关部门的报告,指示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及有关公告。

(二)指挥部下设应急处臵小组、应急监测小组和事故调查小组

2 / 12 1.关于应急处臵小组 (1)成员组成情况

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公安局局长、环保局局长、安监局局长和事故发生地乡(镇)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经贸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利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公安交警大队、消防大队、武警中队、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和物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2)职责

开展现场应急抢险,抢救伤病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寻找事故发生原因;确定污染源、污染性质、范围和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事故处臵的技术措施,调运事故处臵所需物资、设备和车辆;开展事故处臵工作;指挥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必要时组织疏散人群和牲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群众取用水安全;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确保安定稳定;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处臵情况。

2.关于应急监测小组 (1)成员组成情况

由县环保局指定一名副局长担任组长;县环保局监测站站长、卫生局防疫站站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环保局和县卫生防疫站有关技术人员组成。

(2)职责

3 / 12 制定现场监测方案;负责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判断污染性质、范围和程度;掌握环境质量变化动态情况;及时向应急处臵小组和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

3.关于事故调查小组 (1)成员组成情况

由县环保局指定一名副局长担任组长;县安监局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环保局、经贸局、安监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卫生局和公安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及有关乡(镇)负责人组成。

(2)职责

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寻找事故发生原因,确定污染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人;调查污染事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污染造成的农、林、渔业损失及群众其他损失;形成事故分析报告,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四、单位职责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工作在县应急处臵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进行,各单位既分工负责、切实履职,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单位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同时,确定具体联络人,保证随时可以联络。各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县政府办:负责事故处臵工作的协调,通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发布有关公告;向县委及省、市政府

4 / 12 报告;调度事故应急处臵所需人员(包括武警战士)和车辆。

环保局:强化日常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督促县域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制定本单位应急处臵预案;加大县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负责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接警,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按指挥部的要求,向省、市环保局报告;调查污染事故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判定污染种类,排查污染源,估算排污量及污染涉及范围;制订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已有污染;加强水源保护;事故处臵完毕,对涉案人员立案查处,依法追索污染损失赔偿,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建立健全污染事故应急处臵技术档案。

安监局:组织调查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污染波及范围;责令并指导肇事企业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参与其他污染事故的调查处臵。

畜牧水产局:组织调查畜禽养殖污染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污染波及范围;责令并指导肇事者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调查污染事故造成的畜牧水产业损失情况。

经贸局:督促县城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制定应

5 / 12 急处臵预案;调运污染事故处臵所需物资(如漂白粉、石灰等)和工程机械(如装载机、铲车等);在水污染事故处臵中协调相关电站开关闸口;参与相关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臵。

公安局:负责维持事故发生地的治安秩序;划定警戒区域,组织疏散人群,实施交通管制;调度应急抢险所需干警(包括消防人员)及防护设备。

公安交警大队:调查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和货物性质(氰化物、含氰废渣等),估算泄漏量;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调用吊车及其他车辆,转移货物,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维护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秩序。

交通局:参与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维护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秩序。

卫生局:救治伤病人员;调查污染事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卫生防疫站:跟踪监测群众生活饮用水取水点水源水质;参与救治伤病人员。

水利局: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中,按指挥部要求,开关相关的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或滞留在)安全区域;从上游紧急调用水源,稀释污染,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

6 / 12 程度;指导、协助流域有关村镇生活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向省市水利部门争取补助资金。

城乡规划建设局:指导、协助流域有关村镇生活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中,按指挥部要求通知供水企业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或其他净水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农业局:调查污染事故造成的农业损失情况;调配事故处臵所需农用物资。

林业局:调查污染事故造成的林业损失情况;调配事故处臵所需林业物资。

财政局:保障事故应急处臵所需的资金。

广电局: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的宣传报道。 监察局:负责监督各单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在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工作中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关责任。

自来水公司: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中,按要求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或其他净水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供电公司:保障事故处臵所需电力供应;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中,按指挥部要求开关相关电站的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或滞留在)安全区域。

物资公司:储备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臵所需物资(如

7 / 12 漂白粉、石灰、硫化钠等)。

武警中队、消防大队:按指挥部的要求,参加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抢险。

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事故处臵信息交流顺畅。

有关乡镇:配合县直有关部门调查污染事故对本辖区造成的各种损失情况;调查污染事故对本辖区群众饮用水源的影响情况;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时,通知流域群众停止从河中取水、用水,启用备用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协助疏散人群和牲畜;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确保安定稳定;做好流域有关村镇生活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的相关工作。

五、监测预警

县环保局通过调查、登记,及时、准确掌握县域内存在风险的危险源和危险物,强化日常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督促县域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制定本单位应急处臵预案。同时,加大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充分利用生物监测、电子监测、聘请群众监察员等手段,有效地利用环保“12369”举报电话,尽快获得事故发生的信息。

六、处置程序

(一)迅速报告

8 / 12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办公室值班人员详细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故及其状况,同时予以初步核实。核实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臵小组、应急监测小组和事故调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对重、特大污染事故及跨县域的污染事故,由指挥部及时向县委和上级机关(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通报相关县(市)。

(二)快速出击

接到通知后,应急处臵小组、应急监测小组和事故调查小组立即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调查、监测和处臵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开展事故调查、应急监测和应急处臵工作。

(三)应急处臵

到达现场后,应急处臵小组和应急监测小组分别开展工作。

1.应急处臵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协同作战,开展应急处臵各项工作。

(1)马上对现场进行控制:开展紧急抢险,救治受伤人员;调查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判定污染种类,排查污染源,估算排污量及污染波及范围;采取关闭排污管阀门、封堵排污口、转移等措施控制污染源,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根据现场勘验情况,划定警戒区域,

9 / 12 组织疏散人群,实施交通管制。

(2)制定处臵方案,开展应急处臵:调运污染事故处臵所需物资(如漂白粉、石灰等)、工程机械(如装载机、铲车)等及其他车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污染(如采用漂白粉处理含氰废水、石灰处理含铜等重金属废水等);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时,开关相关的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或滞留在)安全区域,从上游紧急调用水源,稀释污染,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加强水源保护,必要时通知下游取水点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或其他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发布公告,通知流域群众停止取水、用水及在河中的其他活动,必要时疏散流域人群和牲畜;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确保安定稳定。

(3)随时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处臵情况,根据需要增派车辆和人员。

2.应急监测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制订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1)县环境监测站跟踪监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事故发生地及事故可能影响范围,布设监测点(断面),定期采样,判定污染影响范围;卫生防疫站跟踪监测事故发生地周围群众生活饮用水取水点水源水质。

(2)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应急处臵小组和指挥部,为污染事

10 / 12 故的应急处臵提供技术依据。必要时取得省、市监测部门及专家系统的支持。

(3)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警报解除,环境质量恢复原状,掌握污染迁移速度和影响范围的动态变化,及时报应急处臵小组和指挥部,使应急处臵更具针对性。

(四)调查处理

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调查事故发生原因,确定污染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人;调查污染事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污染造成的农、林、渔业损失及流域群众其他损失;形成事故分析报告,提出事故处理意见;相关职能部门对涉案单位(人员)立案查处,责令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依法追索污染损失赔偿,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五)信息发布

指挥部根据事故调查小组,应急监测小组和应急处臵小组的报告,组织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在事故处臵的不同阶段向社会发布公告。

(六)总结归纳

事故处臵完毕,办公室对事故概况、现场调查检测和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性质与结论、事故处理经过、处理措施及效果、问题和建议等进行总结,并上报相关部门,对事故

11 / 12 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12 / 12

第二篇:某某县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县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地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生物性、化学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生活饮用水,导致水质不达标,造成生活饮用水无法饮用,或发生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和应对准备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县卫生局负责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有关医疗机构按照本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完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及时、有效地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监测、预警、报告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预防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1.4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级

对影响特别重大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卫生部依据有关规定确定为特别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I级)。

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Ⅱ级):因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以上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重大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Ⅲ级):因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以上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较大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Ⅳ级):因水源污染导致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以下供水企业出厂水水质不达标,使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等受到一定影响;或者因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流行,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对除I级以外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分级标准,按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和补充执行。

2 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成立****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发生在我县的特别重大、重大及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我县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应急办,负责日常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卫生应急预案;按照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依法统一组织、指挥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向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组建与完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组织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按规定对外发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有关信息。

2.2 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根据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可在事发现场设立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指挥。其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3 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有关医疗机构在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承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监督、现场调查、监测检验、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2.3.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1)负责辖区内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迅速确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

(2)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污染事件常规检测实验室,负责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和污染事件的病因学检测;

(3)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和公众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意识;

(4)按江苏省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管理办法规定的方案,开展对全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县卫生监督所,开展水性疾病的监测,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 负责本县内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水质检验室建设指导,培训供水单位水质检验人员。

(6)负责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特效药物、水处理剂、饮用水消毒剂、消毒药械和检测检验设备等)。

2.3.2 县卫生监督所职责

(1)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协助县卫生局调查辖区内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中的违法行为,调查取证,提出采取临时卫生控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

(2)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开展对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

(3)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对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的经常性卫生监督,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隐患,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4)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配备和完善现场应急处置仪器设备,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

(5)做好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现场监督检查记录,规范制作各类执法文书,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6)定期进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案例汇总分析,分别报送县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所。

2.3.3 医疗机构职责

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私营医疗机构等职责:

1、发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相关病人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

2、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相关病人的医疗救治。

3、配合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控制中心做好卫生监督取证、卫生行政控制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

本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或疑似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引起的中毒患者、介水传染病患者和其他患者的医疗救治和报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医疗救治记录档案;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设备;一旦接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或疑似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引起的中毒或介水传染病患者,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技术力量,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尽可能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造成的健康损害;采集和保留病人的吐泻物、血、尿和剩余食物等临床标本,协助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病因分析和诊断。

3 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统一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网络体系,包括:监测报告网络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县卫生局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监测质量。

3.2 预警

县卫生监督所根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各类供水单位提供的生活饮用水监测等有关信息,分析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3 报告

3.3.1 责任报告单位

(1)有关单位,包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单位、供水单位、与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等;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行政部门。

3.3.2 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单位的工作人员。

3.3.3 报告时限和程序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及个人发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报告。

县卫生监督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县卫生局可直接向省卫生厅或卫生部报告,并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或市卫生局。

3.3.4 报告内容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间、地点、单位、污染范围、受影响的供水人群、中毒(患病)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污染物、事件原因的判定、危害程度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3.3.5 报告方式

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4 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应急响应

接到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后,县卫生局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确认,迅速启动卫生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的报送。同时,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分级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提请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经排查,如属于水源水污染,则提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水源水污染进行应急处置。如属于法定传染病,则按相关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如怀疑是投毒事件,应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参与处置。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置、边核实的原则,具体负责实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病人的医疗救治,事件的调查、取证、控制和查处,中毒原因分析推断等工作,并随时向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

4.1.1 现场调查和处置

4.1.1.1 接报和应急准备

(1)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发现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或因生活饮用水污染出现化学性中毒和(或)介水传染病病例,以及发生可能造成生活饮用水污染的事件时,应及时向当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报告。

(2)接到报告的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值班人员应详细记录和核实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和事件的影响情况(用户的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饮用者的健康状况);罹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病人救治情况(在家人数、住院人数);报告者姓名、地址、单位、联系方式等。详细记录和核实后,立即向领导报告。

(3)接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后,县卫生局应按照本预案的规定,立 6

即安排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派出相关专业人员,携带应急采样检测器材、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器材、医疗救治设备等赶赴事件现场。同时做好样品检测准备工作,如怀疑涉及食品或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4.1.1.2 现场调查

(1)相关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调查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的过程、产生的后果以及已采取的措施,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开展现场调查,采取控制措施。

(2)现场调查内容:

①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过程以及当事人。

②污染物的来源、品名、种类、性状、数量、污染途径、范围及程度,以及污染的扩散趋势。

③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污染范围,调查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和分布。

④对事件地区影响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采集水样、人体排泄物及生物材料、粪便、血液等,以确定中毒原因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程度。

(3)对可疑污染的生活饮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测,结合现场调查的相关情况,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4)做好现场监督检查记录,规范制作各类执法文书,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4.1.1.3 控制与处置

(1)经现场调查和监测,初步分析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时,应建议县政府并协助有关部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控制、消除污染物污染的范围、程度,如停止排放、关闭闸门、打捞污染物、引水冲洗等,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和居民停止取用水。同时,制定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及时掌握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趋势和动态变化。

(2)当确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和水质污染时,应通知供水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水处理工艺,强化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如源水污染以现有净化工艺不能控制时,及时上报建议停止供水,启动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各种媒体通告居民在事故未解除前,不得饮用污染的水。

(3)当生活饮用水污染危及人群健康时,应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如污染造成环境恶化,危及居民健康时应建议组织疏散人群。对可疑供水污染区域内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4)在启用应急储备水源或采取临时送供生活饮用水时,对送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做好输送水管道、送水车、储水容器的清洗消毒,以及送供水人员的健康管理。对送供水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水质污染。

(5)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情况,增加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或分散式供水的监测样本和监测频次,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向县卫生局、县人民政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6)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继发性介水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7)在生活饮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供水单位恢复取水时,应指导供水单位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经对出厂水、末梢水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

4.1.2 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把握正面引导原则,消除公众恐慌心理,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应急响应的终止

4.2.1 终止条件

生活饮用水污染物已消除, 水污染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水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

4.2.2 终止程序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的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

特别重大和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国务院、省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较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 8

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由县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局报告。

申请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及时组织专家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 善后处置

5.1 后期评估总结

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完毕后,负责调查处置的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种类和性质、事件对社会、经济和公众心理及健康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调查结论、有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等。评估总结应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报告县政府、市卫生局。

5.2 资料收集整理

参与调查处置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应分别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档案。

5.3 责任追究

5.3.1对造成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县卫生局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5.3.2对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4 信息发布

县卫生局应及时发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进展情况,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

6 保障措施

县卫生局应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监测报告控制体系,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6.1 技术保障

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疗机构要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机制;要改善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条件;要加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现场调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

6.2 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特效药物、水处理剂、消毒药械和检测检验设备等)。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所需。

6.3 经费保障

县政府、县卫生局要落实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监测预警、医疗救治、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物资储备、实验检测等应急处置的各项经费。

6.4 宣传教育

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要加强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供水单位、涉水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预防和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要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广泛开展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7 附则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之前我局下发的相关预案与本预案不一致的,以本预案规定为准。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检验科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有效的预防实验室污染,有效的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防止和杜绝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检验地带网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科室各检验实验室及实验室周围环境。

三、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

(一)科室有关人员的职责按照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执行。 (二)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全体成员开展日常督促检查实验室污染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组织建立、人员培训、技术和物资等的落实,指挥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的现场和调查处理工作。

2、负责防止实验污染的日常工作,完善制度、规范措施、责任到人和检查督促,按科室统一安排办好一切防止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

3、加强预防工作,每个人都要认真负责执行实验室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种有毒有害易污染实验室和其周围环境的物品及废物的管理制度等的执行;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对不能排除的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排除,对可能突发的实验室污染事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同时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发生突发事件后, 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的国家财产损失。

四、应急处理程序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检验地带网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4)如果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一定时间(约30分)后,清除污染物品,再用消毒剂擦拭。所有操作戴手套。

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感染控制科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 (5)进行现场消毒;

(6)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

第四篇:检验科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有效的预防实验室污染,有效的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防止和杜绝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及周围环境。

三、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 组

长:吕晋生 副组长:田 林

成 员:雷春萍

李 敏

郭 凤

韩 英

周 勇 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职责 :

1、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全体成员开展日常督促检查实验室污染预防与应急处理的组织建立、人员培训、技术和物资等的落实,指挥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的现场和调查处理工作。

2、负责防止实验污染的日常工作,完善制度、规范措施、责任到人和检查督促,按科室统一安排办好一切防止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

3、加强预防工作,每个人都要认真负责执行实验室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种有毒有害易污染实验室和其周围环境的物品及废物的管理制度等的执行;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对不能排除的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排除,对可能突发的实验室污染事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同时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发生突发事件后, 应立即启动实验室污、应急处理程序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检验地带网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4)如果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一定时间(约30分)后,清除污染物品,再用消毒剂擦拭。所有操作戴手套。

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感染控制科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 (5)进行现场消毒;

(6)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

(二)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 (4)、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

2、严重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按照《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第二章第四节急性化学性伤害调查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置。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

2、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

3、按有关规范或制度做好实验室贵重物品、危险品、有毒有害物质、菌毒种的保管和使用记录。一旦被盗,应立即保护好现场,报告有关 部门,查明被盗数量,估计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五篇:xx交警大队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处置预案

xx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处置预案

为建立健全xx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对重污染天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因高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扬尘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大队成立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置领导组”),由大队长xx任指挥长,其他大队领导任副指挥长,秩序中队、事故中队、高管中队队长和大队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大队秩序中队,由副大队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责是:

(一)在县应急办和县公安局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辖区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工作;

(二)负责应急处置的联络、协调、情报信息等工作;

(三)掌握分析、研究应急工作动态以及前期处置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交通管制区域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笔记下一篇:欢乐的泼水节执一等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