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救人事件

2022-06-24

第一篇:长江大学救人事件

长江大学学生救人牺牲事件感想

沉重、惊愕、感动------ 我从来没有听过长江大学这个学校,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如果不是这几个遇难的大学生,我也许永远不会听说这个名字。

救人不幸牺牲值不值,我想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可我认为这根本不应该成为话题。作为人,一种生物,我们都有人性,人性让我们在目睹溺水儿童时倾力相救,人性让我们对打捞公司嗤之以鼻。人,应该相互救助,这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下意识的行为,这是一个生物面对危机的本能。不知什么时候,这种本能没有了,人们开始计较利益得失,人们开始权衡利弊,见义勇为的就只有所谓的英雄了。我们每年表彰那么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报道那么多好人好事,难道不觉得有些可悲吗?我们在赞颂舍己为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连舍己为人的人都能用阿拉伯数字简单的清数过来,那我们大众百姓是不是都是冷漠无情的人呢? 希望这场事件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对事件的震撼而已,我们应该真正去思考自身道德上的缺失,切实挺高个人素质,直到当我们再听到见义勇为的壮举,我们的心情不再是钦佩而是共鸣。

这场事件引发了又一场对90后的讨论。记得前些年社会上对80后热议,80后的确拥有着时代赋予他们的共同之处,可这种讨论更多的是用一种有色眼镜、用同一个标准看待这些生长条件、生活方式都不同的青年。如果没有5-12,如果没有奥运会,是不是80后只能永远背负颓废的帽子了呢?对于90后,好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给我一种感觉90后成为国家支柱之时,就是中国衰落之时。如果这几个90后不牺牲,90后是不是仍然是一个没有责任的群体,如果他们没有下水救人,是不是90后就成为了铁石心肠的一代?我呼吁停止这种用出生年代评断人的方式,因为每个年代出生的人都形形色色,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凭空猜想。

这几位长江大学的学生虽然不是同龄人中成绩最出色的,但是确是道德情操最高尚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楷模,为明天的中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第二篇:思想汇报(长江大学生那个舍己救人事件)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我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长江大学大学生英勇事迹,见义勇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道义行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见义勇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义感支配或冲动下采取行动的,丝毫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或以此来捞取什么好处。这也正是人格光辉的闪光点的集中体现。

在我们民族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中,“以天下为己任”是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知识分子倡导并践行“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人生信条。秉承着这一传统,他们前赴后继,把挽救国家危亡、民众疾苦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成为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正是因循着这一历史脉络,一代代知识分子坚守理想,坚持对道义的追求,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不懈奋斗。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们的行为,表明青年一代大学生传承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所负责任的深刻认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有深刻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定会坚守理想、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甘于奉献。一个民族没有什么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们的选择,是一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但有人却争论不休,舍己来救人这是不是一种价值交换,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等值或值得。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出发点来说,它反应的是在衡量这种光辉事迹的本身的精神价值而不是在简单的物质学层上。

长江大学大学生们的壮举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他们都是大一新生,虽然缺乏历练,但危难之际毫不犹豫结成人梯救人;他们没有受过救灾、自救的训练,很多人甚至不会游泳,但在生死关头义无反顾手拉着手走进冰凉的江水。难道他们当时会去想要付出多少代价和获得多少回报吗?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的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这种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感动中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因此,在大学阶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不断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时,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终身奋斗。

汇报人:

2009年12月

第三篇: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幕后隐情浮出水面

愤怒的一幕、惋惜的一幕、敬重的一幕、伤心的一幕。谢谢!谢谢!

谢 谢 管 理 员!

真实:

下午两点多钟,在荆州市沙市区长江边两名十二三岁男溺水,当时十几名大一学生见势组成人梯下水救人,其中还有不会游泳的和女同学,当第二个小孩快救上岸时,由于体力不支和暗流,人梯散了,九名大学生落水,顿时救喊声一片,正好碰上冬泳队几名六十来岁的老人救起六名大学生,其他三名大学生溺水死亡,在溺水附近就有两条鱼船,船上还有人但没一个人去救,消防队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但说身上没潜水衣等救援装备就在江边打捞一会(新闻镜头)就上岸返回去的,被几名旁边的哭泣的大学生阻止,重新到江边观望并无下水捞人的意思,而海事局的船去看了下就走了,学校的领导在两个小时后才到现场,与刚才提到的两渔船的老板商讨捞尸体的费用一俱尸体一万二,渔船老板才让人开始下水捞,当捞起第一个尸体时,观者哭声一片,那捞起尸体的位置距渔船不到三米,当时只要船上的人把浆丢过去就能获救,我在旁看了心里好难受,而尸体上来医生还拿氧气去抢救的假像,(新闻镜头)此时离事发都三个来小时了,当捞起第二个大学生尸体时,渔船的老板停止行动,说二万四钱没到位,拒绝打捞尸体,旁边潜责声一片.最后老师门下跪才以一万一俱尸体成交,到六点多才打捞上来第三俱尸体,到现在为止,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找不到人了,而这些新闻上却说是消防和海事局打捞尸体上来的,当你看了我说的一切你也许不太相信,但仔细看新闻画面就能看到消防队五六人在潜水里走,海事局的影都没见到过,国家养他们是干什么的,打捞尸体本身就是他们的责任,而而go-vern-ment却没人出来做,我以人格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寒心了,我实在看下去go-vern-ment,渔船

老板和小孩的家长

本来都不会死的,当时傍边就有打鱼的船,那些同学哭着跪下求渔民下去救人,几个渔民无动于衷,据说哪里经常有溺水死的当地有打捞队,打捞一个尸体12000,一般是见死不救的!那是财路啊!

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

捞尸费

2009年11月3日晚10:30分更新

2009年11月3日,在我长期关注中,此事得到再次

证实

时间:2009年11月3日晚 山东齐鲁台《开讲天下》报道了“大学生不会游泳该不该下水救人”栏目中播放了一个女大学生说“我们哭着跪下求他们去救人,他们无动于衷”这样的镜头。我无语了!

当时在很多学生、围观群众的大喊和跪求下,两个渔

船扔下了救生圈。

然而让我们更心寒的就是打捞船的到来,学生们哭喊跪求伸一下船桨时(只要伸一下就会救上人来),得到了伤天害理的回答:“我们不救活人,只打捞尸体,一个12000” 当这样的事实再次被证实的时候,你还能沉得住气吗?你还能坐的住吗?你想说的是什么?把你的怒气发出来吧!

事发前,长江宝塔河江滩。[提示:本组图片点击图片可查看下一页] 这些英雄将会永驻人们心间,事发现场的一位目击者给提供的珍贵照片,让人难以忘怀。这组照片再现了当时事发的经过,还原了大学生和冬泳队英勇救人的感人场面。(李凌

云 摄影 陆铭) 据目击者陆先生介绍,10月24日那天,天气非常好,陆先生便约了朋友到江边游玩。“大概下午一点多钟,我们来到江滩上游玩时,朋友提议给我拍几张照。”据陆先生介绍,当时,他们打开相机试用了一下,远远地就看见一群大学生在江滩上游玩,便将这组画面拍了下来。可没想到,这几张照片却成了三位遇难大学生留给人们最后的记忆。

险情突发。

看到两个人头飘在江面上,几位大学生一刻也没想,就冲到了江水中。陆先生告诉记者,事发后,看见大学生英勇救人的画面,他禁不住按下了手中的快门,想留下这珍藏的瞬间。然而,当看到因救两位小孩,大学生开始体力不支,渐渐下沉时,陆先生急了,连忙跟着岸边的大学生一起呼救附近的渔船,可是,一直无人应声。

大学生们手拉手结成“人梯”施救。

“如果当时渔船上要是有人回应,或是丢下一支竹竿,这些大学生也许就不会出事吧。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现在心里还是无法平静。”陆先生告诉记者,他昨晚一夜没睡,因为一闭眼,那些学子的脸庞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冬泳队员跳进水中救援。

两名落水少年被先后救起。

在冬泳队援手下,几名大学生也被救起。

资料图:救人身亡大学生。陈及时,19岁,湖北通山县人,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

程专业大一学生。

资料图:救人身亡大学生。何东旭,19岁,湖北枝江市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

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资料图:救人身亡大学生。方招,19岁,湖北罗田县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

学专业大一学生。

资料图:被救的孩子及家属跪拜救人溺亡大学生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资料图:遇难者家属悲痛欲绝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资料图:10月28日,荆州殡仪馆内,一位市民献花悼念牺牲大学生。新华社记者魏梦

佳摄

资料图:10月28日,长江大学一名学生手持菊花悼念牺牲的同学。新华社记者 魏梦

佳 摄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湖北荆州市在市殡仪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10月28日,被救少年入场参加追悼大会 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亲属痛哭。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亲属痛哭。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同学痛哭。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鞠躬。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 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群众送别。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 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群众送别。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 图片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湖北荆州市在市殡仪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摄影:陈卓/CFP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陈卓/CFP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市民正在送别三位救人英雄 摄影:刘卫东/人民图片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湖北荆州市在市殡仪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摄影:陈卓/CFP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湖北荆州市在市殡仪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摄影:陈卓/CFP

资料图:2009年10月28日,湖北荆州市在市殡仪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摄影:陈卓/CFP

资料图:长江大学学生点起蜡烛,哀悼遇难英雄学生。 摄影:熊波/CFP

资料图:群众在江边祭奠遇难学子。摄影:熊波/CFP

资料图:群众自发来到荆州市殡仪馆祭奠遇难学子。摄影:熊波/CFP

资料图:荆州万余市民昨自发前往长江边悼念。记者叶茂林摄

资料图:长江大学的学子们在学校内点起蜡烛,以哀悼英勇救人而献身的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学友。3位大学生英雄的追悼会将于今天上午在古城荆州举行。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祷,祈祷他们一路好走,还有英雄的父母们,请别哭泣,他们从未离去,从未离去。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资料图:照相馆的师傅自费为3位大学生英雄冲洗遗像送到他们牺牲的地方,供人们

瞻仰他们最后笑容。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资料图:在3位大学生英雄的牺牲地,荆州城长江段宝塔河湾,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

祭奠英灵,追寻英雄的事迹。

资料图:许多普普通通的荆州市民为了看一眼3名英勇的孩子,专程来到荆州殡仪馆送鲜花吊唁,寄托哀思。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资料图:3位大学生英雄的亲人们来到他们牺牲的地方悲痛万分。他们的儿子虽然离开,

但他们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资料图: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中庭里,数千长江大学学子为3位英雄校友秉烛寄哀思。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资料图:10月26日,江滩边摆放的鲜花寄托着人们对年轻英雄的怀念。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资料图:10月26日,长江大学的学生们自发来到江边,表达对昔日伙伴的哀悼。新华

社记者 魏梦佳 摄

资料图:10月26日,长江大学学生与参与救助落水同学的宝塔湾冬泳队老队员拥抱以

感谢他们的义举。

资料图:10月26日,参与救助落水大学生的61岁宝塔湾冬泳队老队员鲁德忠接过学生们致谢的鲜花后潸然泪下。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资料图:荆州市民自发悼念3名牺牲大学生 图片来源:新民网

第四篇:长江大学见义勇为救人事迹感想

班级;20092351学号;2009235127姓名;李慧萍

10月24日,一个舒适的秋季午后,长江大学广电专业的同学们在长江宝塔湾江段附近野炊。野炊结束后部分同学在沙滩上散步游玩时,江边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有两名少年被江水10月24日,一个舒适的秋季午后,长江大学广电专业的同学们在长江宝塔湾江段附近冲得直打转,渐渐远离沙滩。几名同学见状,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跃入江中,沙滩上的同学自发手拉手组成了“人梯”援助。

无奈江水湍急,救援的同学在复杂的水域中渐渐体力不支,就在成功救起一名少年时,由于人在流沙上站立不稳,失去平衡,“人梯”骤然断裂,多名同学顷刻滑入了江中。此时离事发地点百米开外的沙市宝塔湾冬泳队闻讯赶来,凭借良好的水性,陆续救起了六名同学,可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却被江水无情吞噬,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

连日来,这一典范不仅深深教育着大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也教育着被救少年及其所在学校和广大中小学生。长江大学英雄群体的出现和“10•24”抢救落水少年搭起的生命“人梯”,给人们的教育和启迪是全方位的。

在这次事件中,还出现了渔民“挟尸要价,见死不救”的现象。因此,它摇撼了我们的良知,再次警醒我们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也使我想起了一句话:生命是一项随手都可以终止的契约。上帝伸伸手指,生命就可以化为碎片。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请不要辱没“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更不要对逝去的英灵进行亵渎!

除了血缘之亲情,同学朋友之友情,还有酝酿在心中的那种无私的大爱,我们将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以慰藉三位英雄的在天之灵,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一切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

第五篇:危情12小时,大学生村官勇于救人

危情12小时

——记三交镇大学生村干部卢大伟、王树君营救陀螺山被困游客

2011年的端午节,对三交镇大学生村干部卢大伟和王树君来说,终身难忘。

虽说端午节放假三天,可是黑龙江的回家之路对大伟来说是那么遥远,即使树君回他的老家大同,也需要经历一番辗转,于是,两位年轻的村官便靠着青山绿水,闻着粽叶飘香,守在了镇政府——好在值班领导给他们带来了粽子、花生和香干,一起聊天、谈心、看书学习,倒也自在充实。

午后不久,天空中乌云密布、黑云翻腾,不多时,雨柱便顺着屋檐倾泻下来,石英表指到了6:45,突然,派出所的民警飞一般地跑过来,对他们说:“刚接到报警,有7名游客被困陀螺山,你们有时间吗?”——大伟和树君来不及思考,霍地挺起胸膛,异口同声地说:“走!”。

准备好手电、衣服、纯净水和食物等救援物资之后,他们和派出所的4位干警一起出发,向陀螺山迈进,雨大路滑,能见度差,在7:55,他们到达邢家山村,与早已联系好的邢家山村支书、2位向导汇合,开始登山,并通报情况:被困游客共7人,3个小孩,4个大人,其中1位男性、3位女性,他们上午进山游玩,下午下山找不到出路,被雨淋,未携带食物及自救物品,情况危急!进山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山间的风呼呼地吹过耳旁,不时有鸟儿发出阵阵叫声,灌木、荆棘、树枝布满了前进的路途,向导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现在这林子还是小了,动物也少了许多,以前这林子里还有很多野猪和土豹子了,现在不多了。”在微弱的手电筒灯光下,他们小心向前挪动着、艰难地前进着。没有路、刚下过雨、救援目标位置不明确——救援工作困难重重,他们没有气馁,积极与派出所干警商讨对策,由于条件限制,只有手电筒,便采用手电筒灯光指示与喊话相结合的方式救援,边走边喊,用手电筒照射远光,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希望能收到被困人员的回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脚下的路越走越泥泞,身边的灌木越走越密集、各种不知名的动物叫声越来越奇特,还是没有听到一丝的回声、没有看到一抹的身影,而手电筒的灯光逐渐暗了下去,只能照射出暗黄的光线;向导在一望无际的黑暗里,也开始找不到方向;大家的眼前只是一个又一个的高崖、一片又一片的灌木;大伟和树君心里又开始着急:身边是黑压压的树林、山上的夜又格外的冷,那些个孩子又饿又冻,那些个大人又急又怕,千万要坚持下去!就在这时,走在大伟旁边的民警突然“哎呦”了一声,便失去了踪影,大伟急忙呼喊,赶快用手电照了过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面前是5米深的断崖,而民警就在断崖之下,在大家的喊声中他悠悠转醒,被拉了上来,继续投入救援。 时间很快就到了夜晚12:00,带路的向导嗓子喊哑了、民警的制服被刮烂了,大伟和树君并不轻松,身上、脸上被树枝划的火辣辣地痛,嗓子也开始冒烟了,体力更是透支,腿像是被灌了铅,他们互相望着,眼中尽管有疲惫,但更多的还是坚持与焦急。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了他们,成为了救援团队的一致共识。他们带头再次喊了起来——终于,这次有了回应,对面的山崖上,有人向他们喊了回话,模糊间,好像还有人影浮动。大家来了精神,全力向前奔去,路的尽头,居然还是断崖。

而救援目标,就在断崖对面的高崖之上,救援队伍准备从树林中迂回到对面高崖,可是绕了许久,还是没有走出断崖的范围,派出所领导当即果断地联系了宁康平副区长,请求支援,在与3名消防队员、1名干警、2名向导组成的第二增援队汇合之后,开始了救援高潮,市公安局杨梅喜局长、马副局长、忻府区宁康平副区长、王建林副秘书长、消防队范政委、区公安局李廉局长、赵忻纪副局长、三交镇党委书记韩瑞强等领导亲临现场,在陀螺山脚协调动员、指挥救援,大大鼓舞了救援队伍的士气。终于,6月7日早晨7:00,7名受困人员成功脱险,送往市人民医院急救。 救援完成后,大伟和树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脸上的伤痕、破烂的衣服、干涩的嗓音都是危情12小时的缩影,而他们,已然顾不得这些,脑中浮现的是获救人员那喜悦的泪水、获救小孩那熟睡的面容、68岁向导大爷的话语和干警一往无前的背影。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为基层奉献、为人民奉献的“大伟们”和“树君们”,正是我们的脊梁!

(三交镇燕启龙)

上一篇:测绘工作总结三篇下一篇:测绘法律法规讲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