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局重点工作汇报

2022-08-28

工作汇报是某岗位的员工向自己的上级进行工作完成情况报告的书面内容,它是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卫计局重点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卫计局重点工作汇报

XXX卫计局信息化工作汇报

夯实基础 重点突破

全力推进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延安市辖12县1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3.1万人。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44个,卫生专业人员22129名,床位12865张,是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

2015年我市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试点单位,在省卫计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百姓一张卡,政府一张屏”的总体目标,以全省卫生计生信息化“33651”工程为指导,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先导、以应用为核心全力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推进县级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应用,夯实基层信息化基础。目前我市75%的县级卫计部门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县级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依托平台,县域内布署了公共卫生服务应用系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HIS系统、计划免疫系统、妇幼管理系统、计划生育各项应用系统及村级卫生工作站。初步实现

1

县域内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积极使用系统数据核算公卫资金;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诊疗、检验检查、药品管理、综合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在建成县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地域,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截止年底,我市所有县区要建成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2015年,我们为全市1806个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读卡器,进一步夯实基层信息化基础工作。

(二)加快市区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全省信息化试点工作。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市区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公开招标题、签订合同和项目启动工作。目前已建好市区信息平台标准规范、正在接入市直市管医疗机构。延安自建的5项业务系统(血液管理系统、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中医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3个已有雏形(血液管理系统、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准备上线测试。正与省中医管理局商讨中医管理系统的需求内容。每周召开一次甲方、乙方、监理三方建设例会,协调解决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计划年底前完成市区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并与省平台对接,实现全市范围内以三大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为支撑的相关业务

2

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交换,为各级各类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综合卫生管理等应用服务,并面向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卫生咨询等公众服务。

(三)建设延安医疗集团业务协同与综合应用系统。延安医疗集团的医疗机构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洛川、延长、志丹、宜川4家县人民医院和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组成。我们建设的延安医疗集团业务协同与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人、财、物等医疗资源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分析,双向转诊和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支撑医疗集团内部各医院间的医疗协同业务开展,为市政府、卫生局、医疗集团总医院等不同层级提供决策分析的支撑。目前洛川、延长分院已与总院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医疗质量监管等功能,其它功能正在建设中。

(四)积极推行信息化其它项目进展工作。一是居民健康卡建设项目。我们积极与信合、邮政、建行、长安等银行进行了对接,已确定宝塔区与长安银行合作,延川县与建设银行合作,洛川县与邮政储蓄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行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常住人口30%的发卡量。二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我局目前正在建设全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为市级卫生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同时该系统将与国家和省级应急指挥系统平台互通对接,成为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的节点。三是远程会诊系统建

3

设。6月中旬我们召开了全市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实施会,对远程会诊项目的建设内容,工期安排做了明确、详细的布置。目前项目硬件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完成48所乡镇卫生院CR的安装和验收工作。网络连接调试、视频连接安装和总集成工作已经过半,预计9月份可以完工。

(五)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能力。为了让统计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卫生计生科学管理与决策,我们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延市卫计发[2016]142号),要求县区借机构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成立统计信息股,配足配强统计信息化人员。市级建立统计直报季汇审制度,随机抽取医疗单位的报表进行统一汇审,确保数据质量。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统计执法检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每月撰写本单位运营情况分析。市本级今年完成《县区人民医院2015运营情况分析》、《延安市农村贫困人口患病调查情况分析》及《各县区村卫生室减少情况调查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速度与应用水平还不能满足医改的需要,服务水平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制约信息化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个别单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影响整体建设进度;

4

二是统计信息化工作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已建平台和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个别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成熟度不高,影响业务人员使用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部分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不够,为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工作带来障碍;六是对网络信息安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2016年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攻艰年,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站在医改需求的大局,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一是扎实推进市区卫计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做好省上安排的5个应用系统试点工作和延安医疗集团业务协同与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工作;二是督促指导县区搞好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完成相关业务系统与省、市平台的对接工作;三是继续大力推进居民健康卡发放、远程会诊和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四是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举办一次县级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二级以上医院统计人员培训班;五是加强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分析工作和医改监测工作

5

6

第二篇:某市卫计局在人大视察调研卫生计生工作时的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市卫计系统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53家,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11家(XX医院、XX医院、XX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XX防治所、XX防治所、XX防治所、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街卫生院XX家,乡镇街防保站XX家。此外我市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XX家,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XX所。

全系统现有在职职工XXXX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68人(正高20人,副高54人,中级578人,初级716人)。全市现有执业医师759人,执业助理医师253人,注册护士823人。市直公立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XXX件,乡镇卫生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XX件,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业务用房约XX万平方米,共计开放床位1457张,床位利用率市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分别为69.95%和20.11%。

2018年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为371889人,占常住人口的99%,高于全省平均参合水平。截止4月末,共有49.3万人次参合农村居民获得7654万元补偿款,其中门诊补偿47万人次,补偿金额为1827万元,住院补偿2.3万人次,补偿

5827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几年来我市卫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帮助下,以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中心,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各项卫生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卫计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一)扎实推进卫生计生体制改革。

一是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公立医院监管和评价制度。认真抓好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落实工作,真正建成“小病在乡镇(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医养结合工作,支持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二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顺利。我市的三家县级公立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全部实行了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体制改革.

三、近5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5年来,我们以卫生三年攻坚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其中卫生三年攻坚6亿多元),整体迁建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大鲸港卫生院,新建了下渔口、安康、安福、安裕、安丰、三岔河、陈家嘴、黄山头、安凝、安宏、深柳安尤、安障、安全等

13所乡镇卫生院住院楼和官当、三岔河2所卫生院医技楼,以及县卫生业务综合楼,焦圻、陈家嘴、深柳安尤、安障4所卫生院门诊楼,完成19所卫生院进行公租房建设,完成新建、改扩建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其中县中医院4万平方米)。目前,总投入4.5亿元,总建筑面积103000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已完成门诊楼建设,预计月底住院楼将实现正负零,全县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提升服务水平,我们根据《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做好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

“定编、定岗、定责、定绩效”的工作,把握好以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人员编制结构。在人员管理上,实行了定编定岗不定人,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绩效考核。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同管理的人事制度。建立因事设岗、竞聘上岗的用人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与竞聘上岗职工签订统一规范的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形成了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制。5年来,共引进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晋升高级职称60余人(其中农村副高7人)。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实施了绩效考核,有效提升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医改工作稳步推进。从2009年12月31日起,我县在全市率先试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我们又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到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乡村两级全覆盖。同时,强化了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了“七个一”的监管模式。基本药物全部实施网上集中采购,并一律实行零差价销售,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施几年来,每年为广大农民群众药费让利

1000多万元。2015年4月1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也实施了以取消药品差价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一年多来群众十分满意。

(三)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

“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以科室人员高素质、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效率为主线,结合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医疗质量万里行、乡镇卫生院管理年和平安医院创建等活动,全县各医疗单位职工的文明素质、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各医疗单位均能较好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去年,我们又开展了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三岔河、陈家嘴被评为首批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今年,该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与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我们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全县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和电子录入率达90%以上;免费开展妇女病健康普查工作,每2年完成一轮,今年又完成了

6747名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对全县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合理用药,3年来共完成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175人。近年来,全县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每年均控制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各种疫苗接种率均≥95%。在2014年的全省公共卫生服务检查评比中,我县获得全省第8名的好成绩。加强孕产妇管理,完善孕产妇绿色通道建设,住院分娩率达到100%,有效避免了孕产妇因孕死亡。加强儿童保健和预防出生缺陷,近年来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6‰以内,出生缺陷率逐年下降。实施农村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在全县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农村卫生监督协管网络。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打击非法行医取得了较好效果,非法诊所基本取缔。今年在全省率先试点村计生专干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由村计生专干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中妇女保健部分工作,并按服务人口1.36元/人兑现公共卫生服务费。

(五)新农合制度更加惠民。近五年来,全县农民参合230余万人次,共补偿新农合基金65389万元,惠及农民238万人次,受益面达103%,极大的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201、2013年曾一度实施参合农民起付线外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因住院率畸形走高基金出现透支现象,后对住院补偿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2013、2014年实现当年基金基本持平。2013年起,我们将新农合救助重点转为大病救助,开展大病医疗保险,群众受益更加明显。

(六)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扎实。5年来,我们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均在全市第一方阵。一是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城独父母奖励、计生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手术并发症扶助、独生子女保健费等国家法定利益导向政策均得到有效落实,扶助金及时足额打卡发放。2012年以来,全县已享受奖扶22846人次,共发放奖励扶助金额2200万余元;享受特扶2479人次,共发放奖励扶助金额900万余元。二是完善落实关爱关怀政策。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育龄妇女的“三查一治”,

全面深入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扎实开展,优生促进知识全面普及,计划生育爱心助孕特别行动有效落实,计生家庭在经济扶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子女入学、社会关怀等生产生活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四、今后5年工作设想

(一)项目建设工作。整体规划全县医疗机构布局,合理实施能力项目建设。一是县人民医院转址新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二是县疾控中心、县精神康复医院、县血吸虫病专科医院要合理规划,争取资金完成升级改造或新建;三是安昌、安生、安德、深柳等

4所尚未进行升级改造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完成升级改造;四是引进1-2家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医疗机构;五是借环洞庭湖区综合治理项目,加快血防能力建设、中心卫生院新一轮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和儿童医院建设。

(二)公共卫生工作。公共卫生经费标准逐年提高,5年内提高到60元/人,其中村卫生室提高到24元/人,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态化,真正实现群众不得病和少得病的目标。加强饮用水水质管理,对全县所有自来水供水站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和随访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加强健康素养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健康状况根本好转。

(三)医政中医工作。加大“三好一满意”和“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力度,对全县医疗单位进行全面督导。继续加强中医药工作,全县乡镇卫生院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区,2017年完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复核。开展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妇幼保健院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儿童保健合格县验收。加强院前急救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工作机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办法,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医改工作。县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同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加强政府办院职责,逐步去行政化,让公立医院更好的服务群众。鼓励民营资本注入或开办医疗机构,加强民办医疗机构的监管,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的补充作用。有序落实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完成将新农合划转给人社部门的工作。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鼓励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实施农村高级职称评定工作,让真心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医务人员不吃亏。

(六)实现计生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注重优质服务,探索服务模式,力争在2018年前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人口计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更加注重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健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八项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使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成为群众满意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定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继续坚持计划生育一把手负总责,把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情况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政绩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2019年,成功创建新一轮计划生育国家优质服务县。

第三篇:(市卫计局)中医药条例落实情况汇报

钟祥市落实《中医药条例》工作总结

(一)中医药扶持保障措施。一是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条例》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市卫计局副局长胡宏俊任组长,市中医院院长彭波、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吴而立为副组长,市中医院班子成员赵玉生、黄启玲、杜宗升、董璀红、刘先明、刘科、夏瀚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中医药条例》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将中医药纳入全民医保体系,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鼓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意见》、《绩效考核标准》、等多项促进中医药建设发展鼓励政策,将职工关心的中医中药纳入分配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市卫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通知》,对全市18个乡镇卫生村医生,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直医疗单位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母婴保健知识培训,“小儿捏脊”“儿童推拿”等课件深受基层欢迎。五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中医药条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原在岗人员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训,并与三基

考核相结合,不合格者记入绩效考核评分,并与工资挂钩。

(二)加强中医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健全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和病情评估制度,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相继出台了《医疗服务剧本》,《孕产妇诊疗流程》等文件,分期分批对医务人员进行服务剧本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提升了医务人员规范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二是抓中医药内涵建设。把提升中医特色,强化中医内涵建设摆在医疗业务的突出位置,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措施及考核机制》等多项促进中医药建设发展鼓励政策。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60%以上,开展中医治疗技术60余项,中医参与住院治疗率达90%以上,中医病历规范化书写率100%。各科制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6个,执行率100%;制订中医临床路径23个,完成临床路径病例129个。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PACS和LIS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B超工作站,跟进和完善了HIS和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上台阶。四是依法执业得到保证。杜绝无证执业、无证上岗。

(三)强化职业教育,提高科研水平。一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网络视频教育。组织医务人员收听收看全国顶级中医专家授课,每周一次。二是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讲座。去年以来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同济医院、武汉一医院等11名专家来院开展了新技术项目的讲座6场次,全院医务人员及乡镇村医师共

300余人参加。三是华医网继续教育学习。全院有491人购买了华医网学习卡,通过华医网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达到规定学分。四是承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五是进修培训。坚持送出去学习的模式,依托上级大医院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医院《建立人才储备库的实施方案》,建立医院人才储备库,去年以来择优选派了12名临床医疗、医技骨干公派外出进修,涉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骨伤科、麻醉科等8个专业,有120余人次参加了荆门、武汉等省内组织的短期培训,有10余名科主任参加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这些业务骨干学习回院后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提高了全院医疗业务服务水平。六是开展中医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纳入科主任考核目标,今年市中医院向荆门市科技局申报了5项科研课题,其中有脾胃肝胆病科的“软肝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等3项获荆门市科技局立项。

(四)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和扶持不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二是有关鼓励中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冲突;三是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还有待加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的优势;四是加强中药地道药材的管理,将地道药材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鼓励药农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中药药效。

(五)对中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

医的扶持力度,对农合、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的比例,能够落到实处,中医药与西医在报销的比例上应有区别,不应笼统对待。二是要加大基层中医医院的建设力度,使县级中医医院都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水平,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三是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力度。在中医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大胆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建设中医信息化、标准化网络,达到以国际接轨。

钟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第四篇:卫计局卫生计生工作计划

一、内完成卫生局和计生局的合并工作;内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一乡一所公立卫生院工作。

二、年底前实现基本药物在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实现基本药物的使用、网上采购和零差价销售三个100%的工作目标。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完成国家及省市工作目标。

四、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保证参合人数不低于93%(常住人口达到100%),基金使用率控制在90-95%之间。

五、完成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六、医疗单位将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完善行业作风建设,深入落实中央“九不准”,完善约束机制,杜绝吃拿卡要和收受红包现象。

七、、强化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八、努力提升计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争取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发挥原有计生宣传阵地的特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九、不断改革创新计生服务管理方式。继续做好“单独两孩”生育审批服务工作。相关部门加大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

十、坚持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重点,抓细民生政策的落实。继续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推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扶助机制,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的健康养老工作,做好奖扶、特扶目标人群资格确认、信息录入等工作,实现扶助对象信息录入准确率100%。发挥计生协会组织网络优势以及协会会员的“宣传、引导、带动”作用,加大政策和资金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倾斜力度,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经济发展和致富能力的提升。

20xx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惠城”和“幸福惠城”这一总目标,以确保“两个安全”为中心任务,切实履行食品监管新职能,全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加强队伍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我局20xx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 加快监管机构建设。

一是力争20xx年上半年完成桥西、小金口、水口三个食药监所的组建工作,建立完善上下对口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定标”;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制度,构建起覆盖乡村社区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的“抓手”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科学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综合协调机制、部门间、区域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程序、举报投诉处理、许可审查、风险评估与预警发布、抽样检验等内部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监管部门和镇、街道政府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考核。

(三)完善稽查工作机制,以案件办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稽查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稽查队伍办案、抽检能力水平。二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诉必理、有假必打、有案必查。加强与公安、法院、法制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专业性的双边或多边打假打劣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三是提高食品药品抽验监督水平,充分发挥通过监督抽验及时发现问题食品药品并依法查处的积极作用。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稽查工作。五是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及案件回访制度,对发现监管队伍中有“跑风漏气”,或者充当“保护伞”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二、从严监管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各环节,进一步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

(一)从严监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严格按照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方式、频次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流程,切实落实我区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职责,做好日常监管工作。抓好乳制品、肉制品等7类重点品种监管,重点治理“两超一非”等突出问题,完成各项专项检查,对违法行为严查重处。

(二)从严监管食品流通环节。

一是以乳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食用油、白酒、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应节食品等产品为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大商场超市等作为重点场所,着重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二是根据省、市局要求,落实好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体系推广,扩大该体系在全市流通经营户的应用。三是加强酒类专卖监管,规范酒类专卖市场。

(三)从严监管餐饮服务环节。

一是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力度,严格要求学校食堂的食品采购索证索票、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通过治理使全区学校食堂量化分级全部达b级以上;二是建立完善与教育部门联动的执法机制,学校食堂的违法情况与学校校长、分管校长、后勤主任任职和承包的经营挂钩。三是按照市、区迎接卫生城市复审督查工作方案要求,依照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做好督查工作。

(四)加强药品流通监管。

一是加强飞行检查,完善监督检查方法,增加靶向性,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查处;二是重点开展制售假劣药品、中药制剂、互联网非法销售药品、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扰乱中药材生产经营秩序,严查违法经营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第二类神药品的行为;三是开展药品网格化监管试点工作,遵循“片区清、人员明、主体清、状态明、责任清、任务明”的原则划分网络,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网格责任人和协管员、信息员“知情报情”的作用,推进药品监管工作。

(五)从严监管医疗器械和保化品。

一是重点开展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和违法广告的专项治理工作;二是继续抓好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配合市局搞好国产非特化妆品的备案检查工作,加强对祛斑、美白、祛痘等风险点产品的监管力度,重点开展违法添加和违规标签标识专项整治。

三、进一步优化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服务举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机关,以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二是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主动服务、贴近服务、规范服务,为促进食品药品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环境。三是强化示范创建,巩固现有示范街和示范点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创建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开展示范创建。

四、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提升队伍执行力。通过走出去、接地气,提高工作决策的针对性、指导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深入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三是抓好监管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健全廉政文化,不断提升“为民、务实、清廉”核心价值内涵,为实现科学监管提供精神动力。

五、稳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一是稳妥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按照市局的相关部署,在中心区就餐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中学食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市级视频监控中心,实现对学校食堂加工间、烹调间、配餐间、餐具洗消间等食品加工操作关键区域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增强各学校食堂的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二是完善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完成食品药品快检室建设,切实提高快速筛查及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快速检测能力,积极构建与行政监督相适应的快速检测技术监督体系。

六、加强食品药品风险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理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结合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实际,成立多部门组成的“XX区食品药品安全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和三个“联调分会”,化解食品药品基层矛盾,落实舆情监测;二是完善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XX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平台。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三是狠抓风险排查。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研判,通过监督抽验、投诉举报等技术手段,深入梳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信息和线索,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参照市局做法,逐步推进飞行检查制度,提高对问题较多企业及高风险品种企业的检查频率。四是狠抓企业第一责任落实,倒逼企业遵章守法,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

七、加强食品药品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培训。按照市局、区人社局全年培训计划,按重点围绕各业务部门应用工作内容开展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全年组织系统相关业务人员集中培训2期以上,全年系统人员培训率要达98%以上。二是继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干部管理档案,规范干部的管理和日常行为,落实日常考核考评方法,加强干部使用和管理。根据工作绩效和综合表现,制定机关股室及所考核项目细则汇总形成绩效考核细则,试行并完善。

八、全面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工作职责,以小餐饮店、小食品店等五小行业为重点,按照《XX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分解一览表》要求,全面做好卫生城市迎检复审的各项工作。严格对照标准,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将每一条街、每一家店的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确保“人员、措施、责任、标准、时限”落实到位,确保片区内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规范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和盲区。

在新的形势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抓改革、强基础;抓监管,保安全;抓服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适应新体制,完善新机制,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为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现将20xx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如下:

(一)夯实基础,构建有效的工作保障

1、推进机构改革。对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早谋划,早安排,争取主动。根据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市镇两级改革到位的时间,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装备及时调整到位。进一步理顺体制,承担全镇食品安全面上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职责。

2、强化基层力量。以此次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为契机,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建立起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基层监督机构。

3、增强技术支撑。坚持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督“两轮驱动”。积极推进检验检测项目扩大工作,建立健全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机制,加强快检技术的应用。加强基层检测机构建设,重点提高风险分析评价和预警能力。

(二)凝聚合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

1、着力提升工作效能。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着力增强干部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监管能力。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举办执法监督、行政许可等各项培训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提升工作效能。

2、着力抓好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廉政岗位教育,继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3、着力转变工作作风。严肃中央 “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和“六个严禁”相关纪律。利用走访座谈、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开展自查自纠,树立监管为民、高效权威、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三)严格要求,扎实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1、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继续坚持食安委会议制度、食安办例会制度、食安办专题会议制度等各项协调制度,确保机构改革到位前,食品安全工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都有责任归属单位,形成合力,减少监管盲区和推诿现象。

2、抓好药品监管。全面梳理监管环节,综合落实精细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和有因检查力度,对高风险企业落实驻厂监督员制度。同时,抓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进一步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档案,做到底数清楚。

3、抓好餐饮食品监管。全面完成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等级公示。继续实施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开展学校春秋季开学、中高考期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继续做好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全镇从业人员培训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推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餐饮安全检查和“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四)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围绕重点抓整治。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要节点的整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有督查的抓好食品药品流通和消费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同时,做好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放心粮油、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奶工程建设。

2、围绕隐患抓防控。着力实施和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建立风险会商情况定期上报和情况通报制度,做到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机制,建成统一规范、动态高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开展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风险等级划分,提升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3、围绕大案抓严惩。要主动作为、快速反应、狠抓落实,以查办大案要案和故意制假售假案件为重点,严字当头、严格监管、严格检查、严厉处罚。进一步强化大案要案督办机制,加强案件查处的协调,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违法案件。注重对举报工作管理和案件线索梳理,善于发现,对新体制下的监管模式进行探索,突出上下互动、横向联合,确保监管不留空隙、没有盲区。

(五)强化宣教,营造社会共治新格局

1、实施科普行动计划。结合监管形势及监管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周”、“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组织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开展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等活动,举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拓宽公益广告的播放渠道,在社区、学校、医院、工地、农村集贸市场等地设置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栏,选择条件好的企业建立科普宣传站,目前,我镇已建立5个科普宣传站试点,通过播放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加强社会沟通互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扩大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平台,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强化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监测舆情、分析舆情的工作制度,提高公众满意度。

3、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共建”系列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放日、“消费者看厨房”、“ 我执法你参与”等一系列主题宣教活动,积极探索食品药品监管公众参与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乡镇卫计局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强化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我局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医疗救护网络,明确了卫生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卫生应急管理职能,实行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卫生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了各项卫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医疗机构也相应成立各自的应急处理队伍,分工负责相应的应急工作。

(二)完善预案体系,制定了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县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逐步健全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程序、卫生应急调查处理的技术方案,做到了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要求各医疗机构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

(三)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警系统。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县、乡医疗卫生单位配备了直报专用电脑和网络设备,建成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依托、覆盖全县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设立了应急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配备了疾病控制应急处理车辆,120急救车辆;加强县乡医疗的发热门诊建设,县乡医疗单位均设立了发热门诊,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确保了发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为提高卫生人员的应急知识水平,我局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日常会议、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形式,对县乡村卫生人员开展应急知识培训。2015年,我县共有医务人员140余人次参加县级以上卫生应急知识培训,举办培训班4场次;与县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机关”活动5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应对处置能力。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我县进一步完善了卫生应急队伍管理规范,依托县医院“120”急救中心,组织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急诊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医疗卫生应急队伍,设立医疗救援组、疾病控制组、卫生监督组,分工负责相应的应急工作。县人民医院还组织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下设三个应急梯队,在接到紧急救援报告后由第一梯队负责前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第二梯队在院内待命,视现场情况随时增援;第三梯队负责院内急救准备工作。2015年1-10月,县医院急救中心共出诊2491次,其中院前急救712人次。我县在县疾控中心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贮备有“84”消毒液、百消净、手推动力式喷雾器、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鞋等应急物资,并按规定进行经常性补给和更新,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急性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

(六)突出重点,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了卫生应急规范管理,重点抓好鼠疫、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乙丙类传染病、群体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做好了救灾防病等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规范了结核病的排查,切实提高了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5年,我县及早部署、全面防控,有效遏制了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

(七)突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的必要条件。2015年,我县总投资约1.2亿元的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极大部分的安装工程,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投资360万元的县计生服务站综合业务楼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12月份可投入使用;争取到总投资1057万元县妇幼保健院中央预算内建设项目;争取到总投资约790万元百育、玉凤、坡洪、头塘、洞靖卫生院建设项目。在完善基层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改善基层应急救治条件,争取到县财政投入12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置13辆救护车于今年8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县医院(急救中心)新增了2辆价值50万元的救护车。这些卫生项目的建设及设备的完善,为应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与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卫生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2015年共开展宣传活动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大力宣传,强化了公众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了基层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九)加大监督检查,狠抓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对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传染病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对各医疗单位发热门诊、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的检查,对学校卫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对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2015年,我县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320人次,车辆440辆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562户次、公共场所630户次,监督检查供水单位24家、各类学校73余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卫生应急体系、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上级对卫生应急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我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设备较落后,物质储备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低。

(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及装备有待加强。卫生应急专业人才缺乏,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不精不全,快速检测、救治装备落后,自我保障能力差,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工作服务需求。

(三)多部门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需建立有关部门之间高效的协作机制,目前,我县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等方面机制尚未形成。

(四)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与卫生应急工作要求还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卫生应急基础建设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进一步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二)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进一步强化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送工作,实现信息报送“无缝对接,快速准确”。

(三)强化培训演练,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制定卫生应急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重点对卫生监督、疾控、医疗机构有关卫生应急技术骨干开展卫生应急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演练。

(四)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及时组织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卫生应急合作机制的建设。

(五)加大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公众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基层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上一篇:卫计系统禁毒责任书下一篇:万科地产销售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