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2023-03-15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植物的花》教案分析

www.5y

kj.co

m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3.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的使用镊子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植物的花朵、放大镜、镊子、解剖盘

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的活动准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采集活动。学生课前到花园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感受花的种类的纷繁多样。同时,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到课堂研究。二是准备课堂探究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观察工具:镊子、放大镜、刀片等。为了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花的图文,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新课

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你知道关于花的哪些知识?

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植物的花。(板书课题:植物的花。)

、探究活动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什么呀?

(有很多花)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有关花的一些知识。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花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这些花的构造一样吗?

生猜想。

2.初步研究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1)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花的组成部分。

出示:活动一: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a、解剖要求:解剖时要按由外到里的顺序撕下各部分,解剖操作中要细心,不要损伤了被解剖部分,要把撕下的各部分分行、分类摆好、摆齐。并且填好表格。

b、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c、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小组动手解剖。(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解剖活动中,适时进行指导。)

汇报成果。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

(3)出示:活动二根据花的构造给花分类。

师:自然界中花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给这些花来分类,你们认为怎么分好。<小组讨论>

师:老师这里有一种最科学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辨一下,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下。

师补充说明:在不完全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

很高兴同学们掌握了花的构造,并能轻松就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花。

4.进一步研究有关于花的知识: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花的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填写完成研究报告)

、拓展活动

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你打算怎样赞美花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吧。

四、总结: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下次的活动中来交流我们知道的一些其他的有关于花的知识。好吗?

www.5y

kj.co

m

第二篇:(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植物的花 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 植物的花

课时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植物的花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根据植物花的特点给花分类;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花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3.知道常见植物花的构造;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课前准备

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准备课堂探究器材。 准备观察工具:镊子、放大镜、刀片等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花的图文、视频资料。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

以问题“花的构造一样吗”为导向,引导学生对课前的观察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探究思路。

三、制订方案

四、实施探究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花朵进行解剖花的活动,对各种花的构造进行观察、比较,初步认识花的构造。通过暗示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方法去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开拓一个空间。

五、展示交流、

利用教科书出示的观察记录表,展开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花的名称、有哪几部分、各部分的数量” 等记录项目的比较,了解花的基本构造包括雄蕊、雌蕊、花萼、花冠等几部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花的构造是有差别的,为建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作好铺垫。

教师提出探究的指向:“花的构造一样吗?”然后组织学生到花园、校园花坛中现场观察各种植物的花,最后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六、拓展创新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 --1--

植物的花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 --2-- 作业设计

制作一个花的标本

板书设计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植物的花》精品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植物的花》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单元的第三课。本课通过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研究各种花的构造,根据花的构造给花分类,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花,制作花的标本等,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作为单元中前四课中重要的一节,对使学生对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对植物的花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整体上的而非具体的,是表面的而非本质的,是较笼统的而非清晰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巧妙设疑,激发好奇;动手解剖,观察结构;师生合作,认识结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观察是有意义的活动;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不仅是看,更需要动手、动脑。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花的基本形态结构。

2、初步学会花的解剖。

3、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对花结构的探索活动,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解剖、观察花,使学生知道花的构造。 教学难点:解剖的过程。

教学用具:迎春花、油菜花等花,镊子、白纸、实验记录单、课件

一、 导入:

师: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花儿也开放了,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花,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些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鲜花,那这些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花的构造。(板书:植物的花)

一、 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花的构造:

师:课前同学们采摘的花,老师进行了整理,在每个小组那儿有一些油菜花,现在每人轻轻地拿起一朵来,从整体上仔细的观察一下,这朵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生观察)来,谁来说一说。

(生说出观察到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课件出示)对,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萼片,所有的萼片就是一朵花的花萼,在花开放之前它起着保护花朵的作用;还有花瓣,所有的花瓣就是一朵花的花冠;花蕊,它由雄蕊和雌蕊构成,外边这些由花药、花丝构成的是雄蕊,中间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了雌蕊。这就是这朵花的构造。现在我们再说一说这朵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是从整体上观察了这朵花,那要想进一步认识花的每一部分,我们就要做一个实验,叫解剖实验,那在解剖花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说一说)那老师再给你几点提示。(出示课件)

好的,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开始吧!(生实验:解剖花)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都非常的认真,并且特别的仔细,来赶紧汇报一下咱们的实验结果吧!

生1:我发现了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构成的。……

师:咱们刚才通过实验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构成的, 那是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由这几部分构成的呢?(生猜测)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要想知道花的构造到底一样不一样,我们怎么办?(生:多解剖几种花看一看)

师:对,真聪明,那下面我们就开始吧!(发放实验用品) 实验时,要把解剖的各部分放在解剖盘里,并且要做好实验记录。 (生做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又想说什么呢? (生汇报实验)

师:是的,科学家就是根据我们的发现,把花分成了两类:像油菜花这样,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我们叫做完全花,而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我们称为不完全花。(出示课件)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根据花的构造来分,它们都是什么花呢? 大家看:(出示课件)

师:很高兴同学们掌握了花的构造,并能轻松的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花。下面听一首歌来轻松一下吧!(一分钟后)这是赞美茉莉花的歌曲,那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美鲜花呢?(生用自己的方式赞美花,并且要及时评价。)

三、拓展延伸:

师:是啊,花与人类的生活实在是太密切了。花既能美化环境,是空气清新,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学着养花,进一步探索花的秘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当然美丽的鲜花并不常开,但我们可以制成花的标本。课下同学们可以根据资料卡的提示,制作花的标本,下节课我们来一个作品展评,看看哪位同学的标本最漂亮。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5金色的鱼钩》

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课后小结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审题:“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事线: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情线:表现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大拇指汤姆下一篇:五年级寒假作业布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