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总结报告

2022-07-03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监测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环境监测总结报告

环境保护总结报告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JHTJ-3标土建工程

七工区十三局

二〇〇八年环境保护总结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七工区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第1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京沪高铁三标段七工区环境保护总结

(2008.3——2008.12)

一、工程简介

工程概况:我工区起讫桩号DK570+112.1-DK580+229,正线长度10.12公里,主要工程内容:路基工程4.407Km,荆河特大桥(4.5Km),大桥4座,张山口大桥(10-32m,双线简支箱梁,全桥长332.74m),西南岭大桥(70+3×24+20钢构连续梁,全长118.2m),焦庄大桥(6-32m双线简支箱梁,全桥长201.4m),朱庄三村大桥(5-32m双线简支箱梁,全桥长168.6m),箱涵15座,框构2座,隧道一座(DK571+075龙山隧道,长390m)。

本标段总工期为60个月。其中施工工期(含征地拆迁及施工准备)48个月,联合调试6个月,试运行6个月。2008年4月18日开工,2011年12月31日完成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含铺轨与四电工程);2012年12月31日全线竣工开通

二、现将我工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项目部将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联合协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空气粉尘及噪声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扎扎实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1、进行环境保护,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2、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在项目经理部及各工区负责人中明确分工,建立保护环境的管理网络体系,项目部设有安全

第2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环保部,负责制定《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及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3、环境保护是涉及到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是企业取信于民、维护企业声誉的大事,施工中,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不积水,道路平整,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氛围,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完成。

4、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将噪音、振动减到最低限度,确保振动影响达到环境保护标准。

5、临时道路和取土坑尽量少占农田,完工后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水土流失及对环境的破坏。道路及时洒水保护,以控制扬尘。

6、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搭设符合消防要求,制定完善的消防制度,落实消防责任人。

7、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并加强目标考证,严格奖惩,调动全体职工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为保证项目环境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制定了环保管理措施。降低电能、燃油、燃煤及原材料消耗;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污水排放;控制锅炉、施工机械二氧化硫的排放,达到了GB16297-1996的规定(≤700mg/m3);控制建筑场界噪声,达到GB12523-90的规定(≤85dB),完全杜绝了油料泄漏事

第3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故发生;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控制粉尘排放,达到了无投诉;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建材,不使用不符合环境标准及淘汰落后建材。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了建生态路与自然相谐调目的。

保护环境是工区的职责,因此我工区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下大力气改善项目施工环境、关心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始终把环境无污染作为工区追求的目标。2008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

为了更好的识别项目部在施工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有助于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明确职责,加强环境意识,具有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按不同工序,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防止环境污染事故以及资源能源的浪费现象的发生;实施内部审核,以达到控制环境因素的目的。具体根据施工工序不同按照评分和直接判断两种方法进行识别。

一、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根据环境因素识别,我们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工区有重要环境因素水类2项;气类7项;声类4项;渣类4项;资源类3项;能源类3项;化学品类2项;异常紧急状态类6项;其它类3项等共计9类,29项。据此若发生重要环境因素时,可立即找到环境因素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对重

第4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要环境因素及时处理并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重要环境因素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做到无污染无伤害。

二、重要环境因素方案措施

我们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不但制定了详细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而且还制定了紧急状态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专项措施,据此号召工区全体职工:

(一)办公区、生活区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项目开工前要向业主和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郑重考虑工程对植被的影响破坏程度,严格按规定施工。

2、应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提倡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型水龙头;施工污水经沉淀后再利用或排放;含油污水应经隔油池后排放;严禁将食物残渣倒入下水道;食堂下水处设置隔油池,并定期清淘;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清洗餐具。

3、设置固体废弃物的临时放置点,集中存放,及时回收,并进行标识;对可回收固体废弃物,进行定期处理,送到物品回收部门;对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委托垃圾清运单位定期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临时设施搭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采取破碎的办法改造成合格的路基填筑材料予以利用。

第5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4、有毒有害废弃物定点分类存放,集中处理,并做好标识;废旧打印机墨盒、硒鼓等由办公耗材供应商以旧换新,及时更换并带走。

5、节水节电,减少办公器具材料消耗,杜绝超环境标准的原材料进场和使用,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

(二)、水土及生态环境方面

(1)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设置同生活水源隔离措施,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2)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3)结构物施工废水,建沉淀过滤池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合格后排入河流,防止对河流的污染。

(4)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超标和随意排放。

(5)施工区的污水,必须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环保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中,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钻孔桩泥浆和其它废弃物要全部拉走;施工中不随便向河流中排放废油、废水,乱扔生活垃圾。弃土要随时拉之指定地点堆放,保证河道畅通,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

(7)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严禁超范围进行砍伐破坏。

第6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三)、大气环境及粉尘方面

(1)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防护,尽可能防止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2)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盖严,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不得污染道路。

(3)对于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储存材料用彩条布覆盖严。 (4)施工尽可能使用电动机械和低污染机械。

(四)、噪声的方面

(1)、施工时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建筑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3)、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4)、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5)、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6)、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7)、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等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 (8)、合理安排砼施工作业时间,选用环保型振捣棒,振

第7页共8页 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铁三标段项目部七工区(中国水电十三局)

环境保护总结

捣棒使用完毕及时清洁、保养,对操作工人要严格要求,振捣砼时禁止振击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落点有序,振捣砼时,由相应人员控制电源及电源开关,防止振捣棒空转。

搅拌站及其它施工区产生的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施工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尽量避免因设备老化,作业时排放过量浓烟或有害气体而污染空气。

不得因任意堆放或弃置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而妨碍公共交通,影响周围居民生活、降低河流行洪能力、危及居民安全、破坏周边环境,或者影响其他承包人施工

三、2009年环境管理计划安排

我们将克服不足,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落实,节能降耗,从实际出发,细致地对施工的各环节各工序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严格按制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执行,避免重要环境因素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争做环保型、节能型工区。

京沪高铁三标段七工区项目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第8页共8页

第二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总结报告

2012年06月30日—7月02日,北京联合智业对我司环境管理体系运作一年之后进行了为时两天的监督审核;验证组织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资格,依据是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环境体系各层次文件,审核涉及的部门有管理层、铸造质量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营销公司、技术部、总调度、铸造事业部、加工事业部、加工质量部、财务部及办公区域、食堂、库房的巡视,审核结果为:推荐保持认证注册资格。

这次审核结果是通过审核了,审核老师也对我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但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各相关部门对手册和标准的理解不够需加强学习

二、环境内审员的能力需要加强

三、文件管理需要加强,例如:环评报告的验收查不到,由于人员流动没有交接仔细产生

四、管理评审报告的输入材料的欠缺如:绩效方面、

五、法律法规有过期的现象,需要责任部门及时更新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部分组织调整有变动,职责和接口要分清(建议组织架构要细化到个人)

七、工业园内缺少车辆进厂不能鸣笛、限速等标识

八、员工的三级教育要跟上

九、老设备和新设备资料要建档(如图纸和线路图、说明书等)

十、各项检查的内容要多一点关于环境的内容

十一、管理评审要根据每年的总结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十二、此次审核开立书面轻微不符合两项如下:

1)管理方案时,发现车间正在对浇注机和再生砂设备进行改造、,对浇注机改造其目是:为减少废渣的排放,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减少烟尘的排放和人员的劳动强度。对再生砂设备进行改造其目:是为了砂子的重复循环使用,节约能源,达到铸造废砂零排放的目的。但提供不出制定的管理方案的证据。不符合标准中4.3.3条款关于“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的要求。

2)车间垃圾分类不够细致,有个别垃圾混装如:公司将油棉纱等危险固废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查看车间外部固废分类箱3个,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实际并没有进行分类,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4.4.6条关于“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要求(书面不符合项之一)。

在这里,也再次强调,在今后工作的开展中,各责任部门应该更加积极面对,发现问题后,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及时有效地给予纠正,对于潜在的问题,及时做出预防措施。至于其他暂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则要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工作态度,与其他部门一起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继续踏踏实实将工作做好,将记录填写好,将文件资料保存好。在工作中,大家相互间交流心得体会,利用

PDCA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最终达到标准要求的能力与素质。将我们的工厂建设成为绿色生产的花园式工厂。

报告人:刘宏艳日期:2012.07.04

第三篇:新客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一、 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主体结构:本项目主体由办公塔楼、SOHO办公塔楼和裙楼以及地下车库组成。其中办公塔楼高41层,建筑高度200米,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SOHO办公塔楼高19层,建筑高度80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高5层,建筑高度24米,采用框架结构;底部设3层满堂地下车库。

二、

2、基坑规模:基坑面积约17800平米,周长约533米。

三、

3、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0.00相对于吴淞绝对高程+9.45m,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本工程场地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0.45m~-2.25m,基坑底标高为-17.10m,基坑开挖深度为14.85~16.65m,局部主楼超挖深度2m。

四、

二、 工程地质概况

五、

1、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河西地区,金沙江东街以北,庐山路以西,原有建筑物已全部拆除,现多为荒地,场地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吴淞高程为6.61~14.05米,最大高差达7.44米。

六、

2、按揭露的先后顺序将各分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七、 ①填土(Q4ml):杂~灰色,松散,由粉质粘土夹大量的碎石、砖块及混凝土桩头等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10~60%不等,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厚度不均,场地西南侧及南侧层厚较大。堆填时间为近3~5年不等。层厚2.30~11.40米。

八、 ②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仅见于部分钻孔。层顶埋深2.30~11.40米,层顶标高2.58~5.20米,层厚0.40~2.30米。

九、 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低。局部可见少量的腐植物,具淤臭味。偶夹薄层稍密状薄层粉土,单层厚1~2mm,分布不均。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2.50~12.00米,层顶标高0.97~5.23米,层厚4.30~14.00米。

十、 ③2粉砂夹粉土(Q4al):灰色、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中压缩性,其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局部夹有薄层稍密状粉土和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单层厚1~10mm,分布不均匀。该层主要分布于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④1粉细砂之间,属过渡性层位,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0.30~23.90m,层顶标高-11.27~-1.41米,层厚1.80~6.80m。 十

一、 ④1粉细砂(Q4al):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中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薄层稍~中密状粉土和中砂,单层厚1~2c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13.90~28.30米,层顶标高-15.67~-4.14米,层厚8.00~18.60米。

十二、 ④2粉细砂(Q4al):青灰色,饱和,密实,中低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薄层密实状

粉土,单层厚1~2mm,分布不均。顶板埋深27.10~36.40米,层顶标高-23.77~-19.22米,层厚17.10~25.20米。

十三、 ④3a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局部夹有薄层中密状粉细砂及粉土,单层厚1~5mm,分布不均。该层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④3含砾中细砂中或分布其顶部,局部缺失。顶板埋深47.80~56.20米,层顶标高-45.92~-39.69米,层厚0.70~3.10米。

十四、 ④3含砾中粗砂(Q3al):灰色、青灰色,饱和,密实,中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不均。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砾石和细砂,砾石成分多为硅质,呈椭圆状~次圆状,含量约5~10%,直径0.50~8.00c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自上而下砾石直径逐渐增大。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48.60~58.80米,层顶标高-46.82~-39.63米,层厚0.40~10.80米。

十五、 ⑤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K2P):棕红色、褐红色,岩石风化强烈,结构已破坏,上部坚硬土状,下部呈碎石状,手捏易碎,水冲易散。顶板埋深59.70~65.20米,层顶标高-52.55~-50.54米,揭露层厚1.10~6.60米。 十

六、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K2P):棕红色、褐红色,岩石风化较弱,结构基本未破坏,岩体呈块状结构~整体状结构,完整性好,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芯表面有光泽,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多有灰白色方解石充填,遇水易软化,风干后易崩解。在J29号钻孔71.30~77.00m处分布有粉砂岩,强度较低,手捏易散,风干后极易崩解。顶板埋深62.00~70.70米,层顶标高-58.07~-54.45米,最大揭露层厚16.00米。 十

七、

三、水文地质概况 十

八、

1、场地地表水

十九、 场地位于长江漫滩上,场地东侧紧邻庐山路分布有一条南北向排水渠(人工河道),宽约8.00米,水深1.50~2.00米。场地西部为长江(距场地约4公里),距离场地很远。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长江南京下关站最高水位为10.22m(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为92600方/秒,最低水位为1.56m(1956年)。

十、

2、场地地下水

二十一、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漫滩之上,根据勘探揭示的地层结构,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潜水和下部弱承压水。 二十

二、 (1)浅层潜水

二十三、 潜水含水层由①层人工填土构成。场地人工填土厚度普遍较大,由于密实度差,其间的大孔隙往往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且连通性较好,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层,雨季水量较丰富。新近沉积的②层粉质粘土和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属饱水地层,但给水性较差、透水性弱,属微~弱透水地层。

二十四、 南京地下水最高水位一般在7~8月份,最低水位多出现在旱季12月份至翌年3月份。根据调查和勘察揭示,长江漫滩属地下水丰富的地貌单元,其水位变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同时与地形条件亦有关。雨季或暴雨天,在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很高,甚至溢出地面,但旱季地下水位可以在地面下1.5m左右,甚至更低。

二十五、 野外勘探时间为2010年11月底,勘探期间天气晴好(已连续3月左右

未下雨)。勘探期间,在钻孔中量测的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40~6.50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2.06~8.96m(受孔口高程影响),吴淞高程为4.80~5.20m。

二十六、 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周围工程施工降水等因素影响,以蒸发和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正常情况下雨季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年变化幅度约1.50m左右。 二十

七、 (2)弱承压水

二十八、 弱承压含水层由中下部的③2层粉砂夹粉土、④1层、④2层粉细砂和④3层含砾中粗砂构成。层顶的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透水性弱,与砂土层渗透性差异性大,为相对隔水层,可视为隔水层顶板;隔水层底板为下伏基岩。该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厚度大,埋藏较浅,水量丰富,属透水层~强透水层。勘察期间采用隔水方法测得的弱承压水水位3.50~4.20米(吴淞高程),与场地周边工程测得的弱承压水相比略偏低,主要原因是周围有多个工程施工降水。若承压水水位变化主要受侧向迳流补给影响,补给来源主要为长江。

二十九、 拟建场地表层为①层填土,土质松散,透水性好,②层粉质粘土、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透水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③2层粉砂夹粉土、④1层粉细砂和④2层粉细砂及④3层含砾中粗砂,含水量丰富,透水性好。 三

十、 地下水、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

二、测量执行标准及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01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08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0850026-2007;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08/715314-94;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101/78-97;

6、《城市测量规范》0118-99;

7、《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850007-2002;

9、基坑周边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环境条件使用状况;

10、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线及构筑物的具体要求。

三、监测范围与对象

1、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相邻环境(房屋、道路、管线)以及围护结构本身均需进行监测。

2、基坑变形观测基准点必须位于基坑变形范围之外(距基坑边不小于3倍基 坑

挖深),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每-个测区不少于3个测量基准点。

3、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对各测试项目进行不少于3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

四、监测要求

⑴所有测试点、测试设置需加强保护,以防损坏。 ⑶ 测周期: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 ⑶监测单位需要及时向设计人员、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提供监测结果. ⑷ 土体开挖前,需对周边环境做全面调查,掌握监测象的初始状况。 (5)埋入测斜管应保持垂直,沉降标点应埋在坚实的土体中,并做好保护措施。 (6)深层位移、沉降等观靡目在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每1-2天观测-次,开挖期间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观测频度、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绘制成相关曲线图,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其作出发展趋势分析,对基坑是否安全作出评估,编制即时报告。

(7)当监测项目数值出现急剧变化时,应向有关各方报警,提出处理建议,以保证基坑安全。

(8)基坑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去编写施工组织方案,监测单位制定的具体监测方案需经设计人员认可后方可实施。

五、、基坑监测内容和要求

深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的地下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又难以准确判别的特殊性,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尚难于准确预测,施工阶段的安全监测对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⑴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

①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 为共用点,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 布置监测点。

②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在支护结构或外侧土体中每隔20m-50m设置一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每边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埋设在土体中的测斜管长不宜小于基坑

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超过支护结构桩长3^ (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① 边建筑筑竖向位移监测: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础上,且 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麯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鱗构筑物基雜线的对称部位,每-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②周边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 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③周边建筑倾斜监测: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 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④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 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或裂缝末端。

⑤周边管线变形监测:监测点宜为15m-25m,并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⑥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检测:监测点按监测剖面设置,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根据该基坑支护设计及基坑周围环境状况,基坑监测方案包括六项内容:①、围护桩桩顶(冠梁)水平位移及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②、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监测;③桩体内力监测;④水平钢支撑轴力监测;⑤地下水位监测。⑥沉降监测

1、支护结构内部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

桩顶(冠梁)水平位移观测及桩体水平位移观测直接反映支护结构变形特性,是支护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桩顶(冠梁)水平位移反映支护结构的顶部变形情况,是支护系统变形的重要内容,且其测点安装布置方便,易于观测,可布置较多测点,在有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增加新测点。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观测完整地反映了围护桩的变形。在有支撑作用的情况下,围护桩变形最大、最危险的部

位不一定在桩顶。高精度的桩身水平位移观测(测斜)不但能全面反映围护桩的实际变形,且其测量受外界影响小,数据结果稳定,是基坑开挖观测的重点项目。其测斜管安装相对复杂。一般来说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测量结果可相互校核,测量数据有点有面,以全面了解整个基坑位移状况。

围护结构的内部位移使用测斜仪进行监测。

测点分别布设在主体结构的墙体中。将测管固定在墙体的钢筋笼内,在绑扎时一定要牢固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使其发生上浮或侧向位移,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密封测斜管底部以及各处的接头,在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与坑壁走向垂直。然后将测斜管同钢筋笼一起沉入挖好的桩体中。根据主体全长在两侧分别合理布设相同的测点。量测时将探头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两道槽上缓慢下至孔底处,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测读一次,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每一次测量步骤中均须一定的时间延迟,以确保读数系统与温度及其他条件平稳。

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中,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前后两次测量时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读数绝对值之差小于10%,两次结果符号相反,否则应重测本组数据。

2、基坑周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

监测土体侧向位移可掌握土体的运动规律及预测对地面的影响,据以研究减小施工扰动的施工措施,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①监测仪器

RST自动化测斜仪,PVC测斜管。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对于土体测斜孔,先用地质钻机成孔,孔径应等于或大于89mm。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一般管底标高低于基坑底部标高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密实充填水泥砂浆。测斜管应竖直,埋置时应确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管口配保护盖。

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 5

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0.5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应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2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车站一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2米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于车站该轴线方向的位移。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④注意事项

ⅰ采用测斜仪在埋设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 ⅱ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

ⅲ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牢固固定、密封; ⅳ测斜管安放就位后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ⅴ调整方向后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的干净、通畅和平直。管顶宜高出地面约10~15mm;

ⅵ进行钻孔和测斜管之间的回填。回填宜用中粗砂缓慢进行,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回填料无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进行回填。回填工作要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

ⅶ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两周完成; ⅷ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3、地下水位监测

由于场地地下水丰富,围护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单管旋喷桩止水帷幕。若止水结构漏水,将会影响基坑及主体结构的底板施工,使基坑开挖难以顺利进行。为 6

此应对基坑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另外,水压力是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要荷载,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掌握水压力荷载的状况。

基坑外距基坑2m的距离处布设水位观测井,将水位管预埋在观测井内对水位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变化过程。在车站的两侧和轴线位置各布设一个观测井,观测井为小型钻孔机成孔,观测井深度在20m左右的透水层中,然后将水位管放入孔中,从管外回填净砂至地表50cm,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用水位计量测到水位管顶的距离,测出水位管的高程,推算出水位的标高。通过对水位的监测,可以进一步得到基坑内降水、开挖对基坑外部地下水的影响。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基本上都是因为大面积降水引起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必要时加强观测频率。

4、支撑轴力监测 ①监测仪器

FLJ-40型振弦式反力计(轴力计)及频率接收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钢支撑选用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将轴力计焊接在钢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钢支撑和轴力计之间焊接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垫板。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应变计进行测试,绑扎钢筋笼时进行埋设,并牢固固定。

B、现场量测:仪器在埋设前进行标定,支撑轴受力前进行初始值的测量,监测两次的结果平均后作为轴力初始值,在钢支撑承受荷载的过程中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监测,监测时应记录数据稳定后的频率值,填写监测报表,现场检查监测数据是否正确,监测时所记录的数据为频率值。

C、数据计算:钢支撑轴力计算—般公式为: P=K△F十B 式中:P——所受荷载值(KN) K——仪器标定系数(KN/F) △F——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仪器的标定公式代入标定常数,计算轴力值,并绘制轴力-时间变化曲线图;根据轴力-时间变化曲线图和设计规定的轴力限值分析钢支撑内力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在监测简报中提出监测分析和建议。

④注意事项

ⅰ钢支撑宜选用端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

ⅱ将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焊接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钢板,作为垫板,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

ⅲ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

ⅳ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见报支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 ⅴ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轴力计与钢围囹、钢支撑之间要垫设钢板,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导致支撑失去作用。支撑加力后,即可进行监测。

5、沉降监测 (1)支撑立柱沉降监测 ①监测仪器

徕卡N3水准仪、铟钢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立柱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或直接打入膨胀螺栓),检测点埋设如图2所示。

素混凝土11原地面P88原地面特制膨胀螺丝监测点埋设平面示意图图2 监测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mm) b、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c、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沉降监测随施工进度进行,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随时间变化量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计算累计沉降量,与容许沉降控制值比较,以此判定挡土墙的安全可靠性。

剖面图

六、监测频率和监测结果反馈

1、 支护桩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位移、基坑外侧水位监测频率:

(1)基坑开挖初期(抱深小于5.0米),每 隔 1-2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现象加密监测. (2)基坑挖深超过5.0米时,每隔1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现象每天监测-次。 (3)基坑开挖超过10m至接近坑底及挖到底标高后-周内,每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加密监测,甚至24 小时连续监测。

⑷基础底板施工期间,每隔1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每天监测-次. (5)基础底板浇筑完毕后,每隔2~3天监测-次.

⑷当超过报警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加密监测频率,甚至跟踪监测。

2、周边建筑物沉降、周边道路及坡顶土体沉降、周边管鋪沉降水平位移监测频率: (1)支护结构施工期间,每隔2~3天监测-次。 (2) 土方开挖到主题结构施工至±0.00期间,监测频率与位移检测频率一致。 (3)支护结构施工到主体结构施工至±0.00期间,建筑物倾斜与裂缝监测每周测1~2次中出现异常加密监测。

七、监测反馈程序及信息管理

专业监测小组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绘制各种变形~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汇报,为实现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监测值变化较大,立即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3天内提供报表。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

监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的描述,起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尤其要做好初始数据记录,监测组根据该车站的施工进度,对各项监测点进行了埋设,并于当日对埋设好的监测点连续进行了两次监测,取平均值作为监测初始值。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须及时整理监测资料,以便发现数据有误时,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定期向建设、监理和设计提供一份量测报告。每次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方可计算

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说明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和建筑物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提供参考。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根据信息化施工要求,监测后应及时整理分析各项量测数据资料,判别监测对象的安全等级状态,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发挥监测信息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本工程监测信息按《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框图》进行反馈。

资料调研监测设计监测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施工、监理、设计监测量测NO工程施工安全判别结束YES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框图

各监测项目变形统计情况分别如下

八、资料整理

每日所监测的项目完成后,则要把所测的数据进行归类计算,并绘制出相应的速率变化曲线,并上报监理。资料经审批返还后,由专人负责统计、管理,做到资料齐全,分类清晰。

第四篇: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一、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营商环境制度和工作措施。区人民政府召开了X年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对全区作风建设,特别是优化为民服务与营商“两个环境”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全区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任务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以确保“两个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制定出台了《X区投资促进优惠政策》、《X区项目招商落地引荐人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X区招商工作、争取资金、扶持服务企业培植税源收入任务考核办法》,确保优质项目在X区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制定了《改进工作优化“两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针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X个部门,X个窗口开展为期X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窗口部门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进行通报公示,并与进驻部门审批科长签订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承诺书》,通过制度约束,营造“两个环境”良好氛围。

对X项行政审批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要件、时限的再梳理,同时编制了《办事指南》和《制度汇编》手册,进一步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逐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充分利用“X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管理平台”,同时建设微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四是主动跟进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着力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开辟服务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速度。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与上级审批部门沟通对接,了解政策最新信息;与企业主动联系,收集审批过程中需要市直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邀请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领导召开项目审批推进会,进行审批科长“面对面、一对一”答疑解惑。全力加快铝业园区项目审批异地受理点建设,目前大厅建设、管理制度、事项汇编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于近期有关部门入驻铝业园区大厅。

二、我区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从办事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看,我区营商环境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区人民政府在重视程度、政策帮助、资金支持等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例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的落实及时性不强,人社、教育、科技、房管等部门在营商软环境工作上还需发力。

(二)政务服务质量不高。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与企业的协调沟通方面做的还不够,企业在审批、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帮助解决,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及态度还需提高。企业项目落地、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所需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例如水、电、气等基础保障方面,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细化的不具体、解决的力度不强,服务的方式、水平、质量、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高效、便捷的政务办理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政务服务政策宣传不到位。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对当前有关营商建设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对国家及地区的优惠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在企业手续办理、项目引进落地、要素保障协调方面都存在服务不到位、政策不明确的问题。例如对我区的百年老店,自治区、市级的名优产品,非遗项目内容,商务、文化等部门没有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积极广泛宣传,以提高我区传统优秀品牌在全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力度不强。

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虽然建立了网上和APP政务服务平台,但是功能不健全,只能查询办理程序,政务审批系统使用率低,没有真正实现网上审批。

(五)简政放权的程度不高。

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的不配套、不同步,各种审批“要件”、程序和环节仍显繁多,例如规划和国土等部门,每次企业审批不止跑一两趟,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同时,审批和监管流程界限不明,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造成审批困难,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安排。区人民政府要从我区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和分析营商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从清明的政治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气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科学规划。要学习和借鉴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加大我区营商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保障能力。

区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分析我区企业的现状,在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抓住招商引资新项目与现有企业的需求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和态度,积极想办法解决我区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通过定期协调上级部门,进行现场办公等措施,有针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引进项目的快速落地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要努力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第一时间获取科技信息,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在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推动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要加大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特别是要解决好铝业园区水、电、气、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商业综合体、职工公寓、文化体育、学校、医院、交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营商公共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及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让企业安心落户,让人才踏实创业。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多样化需求,积极协调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让企业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条件,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为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三)理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对我区营商环境有关的政策、制度、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要进行完善,不适应新形势的应予以修改或者废除。要在政策宣传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全方面的宣传,让企业和群众深入了解国家及地方的优惠政策、服务政策、审批政策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各职能部门间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加强沟通,推进信息、数据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为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综合效能。

区人民政府要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社保大厅等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及职能进行认真梳理,确保把一般性审批事项在窗口直接办结,逐步实现入驻数量最多、办理事项最全、办理效率最高、办理质量最好的服务大厅,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要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需求,推进网上大厅业务事项延伸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管理制度。

区人民政府要以简化办事流程目标为牵引,建立完善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调整机制,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进一步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拓宽简政放权程度,特别是国土和规划等重要审批环节,要明确审批和监管的界限,要确定先审批后监管的流程制度,主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难题,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在监管中严格强化管理措施,把事前监管的重点转移到事中和事后监管,通过制度的优化,服务的跟进,在推动企业引进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总结报告

安岳县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

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推行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宣传动员,建立健全制度,大力整改治污,我乡网格化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将我乡网格化环境监管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高升乡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县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高升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面深化乡村二级网格建设,实施网格监管全覆盖,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我乡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成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乡分管领导:谢林洪(党委委员、副乡长、人武部部长)

专职环保工作人员:李海龙

乡级环保网格员:谭惊春(高升网格化管理分中心)

村级环保网格员:各村网格员(各村村支书)

二、加强广泛宣传

1、召开专题会,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落实环保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2、乡、村、组干部开会时宣传环保知识;

宣传环保网格员的职能职责。

3、在公开栏公示网格员工作职责;

4、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及环境保护网格员在环境保护巡查时做到多看多说。

三、具体工作成效

1、落实网格员环境监管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网格员对辖区内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巡查、督促整改上报并配合调查工作。

2、高升乡政府与各村两委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与农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8000余份。

3、建立健全的网格员巡查制度。要求每周不少于2次的全方位巡查,并作好巡查记录。截止9月底,全乡组织环境网格人员对辖区内所属企业、畜禽养殖地和水源地巡查30次,对秸禁烧共巡查40次,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制止15次。

4、加强环保隐患排查和治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配合处理。

四、严格考核制度

把网格化环境监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工作推动不力、环境质量恶化、有举报并造成影响的扣年终目标份,出现严重问题的严格追责。

上一篇: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下一篇:环境工程基本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