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个人总结

2022-06-29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服刑人员个人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服刑人员个人总结

服刑人员问卷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醉驾入刑”问题服刑人员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我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首先感谢您参加本次调查。

酒后驾驶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事例我们屡见不鲜,醉酒驾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第22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驾入刑。至今,此条款已实施一年多,关于醉驾入刑这一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醉驾入刑体现了立法者严惩醉驾,解决醉驾问题的决心,但同时也引来了社会各界不小的争议。为了更多的了解“醉驾入刑”在社会上的实际影响,我们组成了“醉驾入刑暑期实践团”进行相关调查,希望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社会民众对于醉驾及醉驾入刑新规的看法与建议。

本调查不用填写单位和姓名,大约会耽误您5--10分钟的时间。将会给我们的课题提供巨大的帮助,调查问题的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醉驾入刑实践小组

被采访人性别:男女

1.您的年龄:

2.婚姻状况:已婚有子女已婚无子女未婚

3.您的职业:

4.您一般开什么样的车:

5.您平时饮酒的频率:经常有时偶尔

6.您的驾龄:

7.此次您是第几次因酒驾接受处罚:

8.此次醉酒驾驶您是在何种场合情况下饮酒:

A.亲朋好友聚餐B.公事宴席C.在家里

9.您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情况发生在什么时间:

1 “醉驾入刑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小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10.您醉酒驾驶或酒后驾驶情况发生的地点:

A.高速公路B.公共场所的停车场C.人流众多的道路

D.人流较少的道路E.其他

11.接受了什么处罚(罚金数额,拘役时间等):

12..您在此之前是否了解关于醉驾入刑的相关法律规定?

A.很了解B.一般了解,知道一些C.不太了解,不知道醉驾已经入刑

13.您觉得醉驾入刑以后和以往相比对民众的警示作用是否更大: 是否

14.您是否了解酒后代驾服务?对于代驾如何看待?

A.不了解

B.了解,代驾是个好办法,代驾服务应该推广

C.知道,但觉得实际用处不大

15.您认为导致您这次酒后驾驶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16.您认为对醉驾人员处罚程度是否过重?

17.您认为在醉驾入刑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令您觉得不公平不能接受的地方?服刑期间出现过哪些意外情况?

18.您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预防酒后驾车?对于改进处罚制度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19.本次酒驾接受处罚后您最深的感想或感触是什么?可不可以谈谈?

再次十分感谢您的配合!谢谢!

2 “醉驾入刑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小组

第二篇:服刑人员刑释问题解析

2014年5月15日,江苏某监狱邳州籍罪犯张某某刑满释放,张某某借口有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不愿离开监狱。本来其外甥是到监狱接他回家,孰料两人竟串通一气,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纠缠监狱。2014年5月30日,苏州监狱徐州籍罪犯赵某某刑满释放,赵某某借口判刑时轻罪重判纠缠监狱,并扬言到南京上访、青奥会期间闹事,不愿离开监狱。两个案例中,罪犯本着多闹事多得益的目的,按照以往上访缠访等方式方法,能让监狱机关迫于压力而息事宁人给予赔偿的思维模式进行无理纠缠,影响着监狱正常工作秩序。若是有部分媒体歪曲事实大肆渲染加以报道,更是严重影响了监狱的形象。所以,在法制未健全、地方安置不得力的情况下,解决罪犯释放难问题已摆到监狱重要议程上来。释放难问题虽是个别现象,但牵涉到监狱的物力财力人力较大,监狱机关有必要

一、罪犯“释放难”问题分类

搞清“释放难”问题的类别,是为了根据现象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笔者挂职一年来耳闻目睹一些释放难案例,深感“释放难”工作的难处。从多年发生“释放难”问题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刑释罪犯无家可归。这类问题多出现于老年罪犯,特别在重刑犯监狱,问题尤为突出。此类罪犯入监前没有组建家庭,或虽组建家庭,但入狱后家庭破裂,妻子离婚,子女失去联系,服刑期间住房拆迁或破损。经过十年以上或者近二十年服刑生涯,年龄由中年进入老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是导致刑满释放时无家可归。如:边城监狱邳州籍罪犯刘某某,56岁,住邳州市邢楼镇思田村思田庄594号,因犯介绍卖淫罪,被邳州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刑期至2014年3月27日。刘某某入监前一直单身,无直系亲属,且有轻度精神障碍,并患有白内障。释放时无人接收、无家可归。挂职民警与地方司法局多处协调,村委会勉强接收下来。

2、刑释罪犯有家难归。这类罪犯有家庭和直系亲属,之所以刑满释放时有家难回,一是犯罪行为针对家庭成员,或入狱前存在重大个人过错,犯罪行为发生后即被家庭和亲属抛弃。龙潭监狱邳州籍罪犯张某某,70岁,家住邳州市运河镇,因杀害第二任妻子,经邳州市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刑期至2014年2月24日。张某刑满时,其与前妻所生儿子王某拒绝接收,造成刑满释放难。二是身体有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刑满后需要后续治疗费用而遭家庭及直系亲属抛弃。2014年1月29日,徐州监狱新沂籍精神病犯石某某(病情处于康复期)刑满释放,其妻子儿女为逃避责任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石某某至今滞留在新沂市精神病院。

3、刑释罪犯纠缠监狱有家不归。刑释罪犯及其亲属过度维权,寻找借口纠缠监狱不愿回家。此类罪犯入狱前大多为地方政府定为不安定因素中的重点人,经常处于特殊“关注”对象。他们大多有上访、缠访的经历,对抗过政府以及执法部门,有着丰富的“撒泼耍赖”经验,并且因此得到过“好处”。如上文中提到的江宁监狱邳州籍罪犯张某某、苏州监狱徐州籍罪犯赵某某即属此类型。假若出现更为极端的方式比如:静坐、拉横幅等,即使报警当地公安也不好处理,甚至不愿处理。容易造成民众误解,损坏监狱形象。

4、刑释罪犯遭社区或地方政府拒绝回归。由于罪犯入监前户籍及住址不详,或户籍与居住地不符,或者户口系空挂户,刑满释放后地方政府拒绝接收。徐州监狱罪犯刘某某, 56岁,1998年1月因强奸、抢劫、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死缓,2014年4月23日刑满。其原籍是山东省安丘市安口乡,18岁时(约1977年)到江苏省新沂市打工,从此与山东亲属断绝联系。后在新沂市某乡组建家庭。但入监后妻、女与其断绝关系,从未接见过更不知去向。且原住地某乡已经多次调整区划,当时的乡村现在已经完全城市化。根据当前刑满释放“必接必送”制度,山东安丘、江苏新沂都有理由不接收刘某某,不给办理户口落户及身份证,造成刘某某刑满释放难。

二、刑释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是罪犯释放难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狱地互帮共建过程中挂职民警协调处理的刑释难案例,可以得知:犯属或者罪犯旁系亲属拒绝接收刑释罪犯,多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负担罪犯刑释后继续治疗费用或者生活难以自理的赡养费用;地方政府、社会养老机构或社区拒绝接收刑释罪犯,也多因无法解决其生活、治病费用;刑释罪犯纠缠监狱不愿返乡,也多因回归社会后生活及治病费用无着。因此,罪犯释放难便由此产生。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制度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些制度均不适用于监狱押犯。根据监狱法规定,监狱押犯的社会保障由国家(即监狱)承担。罪犯刑满释放后,监狱将无法继续承担其社会保障,刑释人员的社会保障应该转交地方政府。但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医保或新农合每年年底办理一次,错过时间不予办理;低保也不是符合条件就给予办理,每个社区有相应名额,名额满了,即便居民符合条件,一般也不予办理。再加上当前普遍存在的对刑释人员的歧视以及社区群众对犯罪分子的“社会报复”心理,刑释人员、特别是身体有病、生活难以自理刑释人员医保或新农合、低保等社会保障很难落实,社会养老机构更是将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拒之门外。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失去劳动能力的刑释人员很难享受到低保、社会养老等社会保障。因此,这便真实地造成了罪犯刑满释放难。

与罪犯刑满释放工作有关的单位是监狱机关和司法局安置帮教机构。以上两个单位在协调处理刑释人员社会保障方面非常弱势。医保、人保及负责社会养老审批的民政部门是社会管理机构中的强力部门,监狱及司法局安置帮教机构很难协调这两个部门的工作,而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又给司法局增添了许多工作量,并且即便投入大量精力,也未必能解决刑释人员医保、低保等问题,在此问题上,部分安置帮教部门便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这便进一步加重了释放难问题。

2、无法可依、无责任追究机制是罪犯刑释难问题的根源。刑法、刑诉法对罪犯侦查、起诉、量刑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可谓有法可循;罪犯收监、教育、管理、生活、减刑、假释等均有监狱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作了严格规范,可谓有法可依。违反了以上规定,轻则追究党纪政纪责任,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尽管在罪犯刑释安置方面监狱法第三十七条 也作了规定“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但监狱法对当地人民政府的约束力几乎可以忽略。并且人民政府是个大概念,没有具体部门分管此事。近几年来,中央政法委、省政法委在罪犯刑释安置上也做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均缺乏强制性,违反这些规定,也无需追究任何责任。以政法委规定的罪犯刑释“必接必送”制度为例,要求地方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刑释的重点罪犯做到“必接”,如果出现不“必接”情况,监狱要落实“必送”,由此看来,刑释安置工作的规定只对监狱有约束力,对其他任何机关均无约束力。因此,无法可依、无责任追究机制是罪犯刑释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源。

3、缺少成熟、规范的刑释安置工作机制,是解决刑释难问题的主要障碍。尽管各级司法局建立了许多安置基地、采取了许多安置措施,但无家可归、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生活难以自理刑释人员安置问题却一直无法从制度上加以解决。目前,解决刑释难问题,主要还是靠监狱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监狱民警的协调、说服工作,且一案一议,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没有固定模式的运作流程,即便遇到政府部门或者犯属的无理推诿或不作为,也没有依法解决的平台。因此,建立一个成熟、规范的刑释安置工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罪犯刑释难问题的建议

1、从顶层设计层面上:一是积极呼吁立法。通过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罪犯刑释安置责任主体,解决安置费用,明确安置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有效解决罪犯刑释难题。二是探索建立与社会对接的刑释后保障机制。在罪犯医疗暂时无法纳入社会医保范畴的前提下,上级监狱机关应积极探讨,适当提取部分罪犯狱内劳动报酬,监狱适当追加资金,联合社会保险机构,给符合条件的罪犯建立刑释后商业健康保险、(养老、失业等)生活保险机制或生活保障机制,解决病犯及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罪犯刑释生活、医疗保障。

2、从机制建设层面上:一是通过开展狱地互帮共建,在一定层面上构建解决刑释难题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刑释难”问题,需要监狱机关与司法局、司法所的密切配合。长期以来,由于监狱的封闭管理,监狱内部划块管理,监狱机关与司法局的沟通不是十分畅通,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待“刑释难”问题,一个急于将犯人推向社会,一个怕承担责任,不想与罪犯家属产生纠纷,不想让刑释罪犯流向社会。狱地互帮共建工作给监狱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挂职民警的双重身份,强化了双方的直接沟通,为解决“三难”问题提供了便利。目前,徐州地区基本形成了刑释难问题解决流程。即:监狱筛选释放难对象——及时信息传递——挂职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查找三难症结——信息反馈给监狱——狱地共同寻找突破点——从突破点入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刑释难问题。建议省厅、省局在积累案例、总结经验基础上,从省厅层面上建立一整套规范运作的工作机制。当然,只是监狱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参与机制建设远远不够,也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还必须征得公安、民政、医保等部门支持。二是建议监狱机关长期在各地市级司法局设立业务站。当狱地互帮共建工作结束后,在狱地互帮共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建议省监狱管理局在各市司法局设立联系点,每点长期派驻一到两名业务协调能力较强的民警,利用地方司法局资源,专职处理与监狱有关的工作,同时长期致力于解决刑释难问题。三是积极探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刑释难问题。刑释难问题,很大部分来自于刑释罪犯亲属不愿意履行家庭责任,不愿意赡养、或扶助本应由其赡养、扶助的刑释人员。监狱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如果该做的工作都做完后仍不奏效,可以考虑协调政法委、司法局、法援中心及居(村)委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罪犯回归社会后的赡养、扶助问题。徐州狱地互帮共建民警一直积极推动利用诉讼解决新沂籍刑释人员石启彦刑释难问题。

3、从协调层面上:(1)监狱机关要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工作人员队伍。当前,“刑释难”问题层出不穷,对一个监狱而言,解决“刑释难”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艰巨的战斗任务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监狱也急需培养一支6—10人规模、精通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善于沟通、善于谈判、善于做思想工作,原则性强,应变能力强的民警队伍专门应对“刑释难”问题。一是以狱地互帮共建民警为主力,形成队伍基本力量;二是选择执法经验经验丰富的刑罚执行部门民警,主持队伍领导工作;三是选派医疗卫生、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力量;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风土人情、风俗民俗、谈判技巧、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2)适当解决实际困难。“刑释难”问题形成,有诸多原因,但犯属存在实际困难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一是监狱机关适当解决经济困难。对刑释后确实无钱看病、或确实生活无着的罪犯给予一定经济救助。二是司法局及基层群众组织应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困难、长期有病的罪犯,司法局、司法所、居委会或这村委会应积极协调解决医保、低保问题,对尚有劳动能力的,及时介绍工作岗位。三是监狱办案民警工作中要具备“三心”——同情心、诚心、责任心。对罪犯及犯属存在的现实困难,要有一颗同情心,积极协调监狱、司法局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做工作期间,对犯人、犯属要有一点诚心,特别是对远道而来、到监狱解决问题的犯属,要给予真诚关心、帮助,让犯属推己及人(自己在监内服刑的亲人),取得他们的信任;三是责任心。要把解决刑释工作存在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不懈地协调有关部门,不懈地寻找突破口。切忌仅仅当成工作任务,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就立即把任务搁置。(3)拓展活动空间、改善执法环境、提升监狱执法能力。一是积极与地方司法局开展共建工作,不断扩大协作范围;二是主动与监狱押犯集中地的地方党委政府沟通联系,征得工作方面的支持;三是按照区划,常态化的邀请基层群众组织、社会团体来监狱开展社会帮教工作,扩大监狱在社会上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为监狱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取得社会更广泛的支持,提高监狱执法能力。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刑罚政策的调整以及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监狱工作面临着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尤其以罪犯“释放难”问题突出。随着各项法律的成熟,依法执法将成为全民共识,“释放难”问题终究会根本解决。但在当前情况下,监狱机关还是要从大局出发,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基点,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篇: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

摘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文章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构成、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保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

引言:2004年宪法修正案写入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将人权保障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监狱服刑人员作为特定的主体,一方面,它拥有未被法律剥夺和限制的一些基本公民权利以及法律专门赋予服刑人员的特殊权利,另一方面,也因为其“服刑人员”这一特殊身份丧失了一些本该属于公民的权利,或者某些权利的行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此可见,其人权保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此就如何保障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服刑人员概念与范围界定

服刑人员是指依法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或者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依法被关押于看守所,监狱或者在社区服刑的人员。根据我国《监狱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可见,“在监狱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的范围是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余刑超过一年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分子。”①

二、监狱服刑人员权利的内容

关于监狱服刑人员的权利这一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学者屈学武教授的观点,监狱服刑人员的权利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平等权。监狱服刑人员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平等权。这是由我国法律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导原则所决定的。既包括了作为 ①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83页。 自然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权利,也包括了立法的平等、司法的平等和守法的平等。它体现了作为公民,既要平等地享有权利,也要平等地履行义务的立法精神。

2.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又称为参政权。它是指依照宪法规定,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和在政治上享有的表达个人见解的意愿的自由权。监狱服刑人员的政治权利指的是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所应当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最常见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198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可以行使选举权,但因监狱服刑人员正在接受侦查、起诉、审判,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可停止其行使选举权。而被选举权和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及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则由于监狱服刑人员人身自由的剥夺而受到限制,其他政治权利则处于停止行使状态。可见,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还是享有政治权利的,只是基于其人身自由被剥夺而暂时停止行使罢了。

3.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一切权利的基础,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都无法行使。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与人身有关的其他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的权利。在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监狱服刑人员虽然被判处剥夺了人身自由,但是其他与人身相关的权利还是享有的。如:生命权、健康权、不受刑讯和体罚的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通信权、知识产权中的发明和创造中的人身权利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三、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的现状

我国基本保障了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首先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监狱法》为核心,并由《刑法》《刑诉法》《法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民法通则》《民诉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所共同构成的法律保障体系。”②此外,还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为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实现和保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其次,建立了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民警直接管理、深入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和劳动三大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等,对服刑人员实行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监所改造秩序稳定,包括创建现代化文明监所等,为服刑人员的人权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②参见邵名正主编《监狱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60页。

四、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服刑人员人权保障的探讨

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期间,一般要经历入监初期阶段,监狱服刑阶段和出狱前阶段三阶段。而服刑人员的内心转变最关键的时期在入监初期阶段。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的入监检查之后,都会经历为期三个月入监教育。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服刑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监狱制度,认真学习监狱监规,认清自己的现有身份。“监狱狱警形象的把这些内容总结为明身份,习规范,学养成,吐余罪。”③由于入监教育是每个服刑人员进入监狱服刑的必经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与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阶段最难做到的,往往是第一点:明身份。很多服刑人员虽然人已身陷囹圄,但是,对自己的现有身份不愿意承认或者是不敢承认。往往被沦为阶下囚的滋味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们不仅仅要克服身上穿的这身囚服所带来的痛苦,更要克服的是人在监牢,自由这一最基本权利受到剥夺之后的心灵伤害。可以说,要承认自己的身份,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监狱狱警要随时关注服刑人员的情绪波动与心理变化,必要时,给服刑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而不应当强迫服刑人员承认自己的身份,有损他们的人格尊严,如果这样,有些服刑人员会对监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极大的影响改造。监狱可以设立服刑人员心理辅导室,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平台,尽快转化他们入监之后扭曲的心理状态。

入监教育之后,服刑人员则被分到监狱之下各个班中。监狱下设若干监区,监区下设若干分监区,分监区下设若干班,每个班都有责任民警负责。服刑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参加生产劳动,表现好的服刑人员有机会加分,评选劳改分子会见家属等。当然,这期间,也有表现不积极的甚至抗拒改造的现象出现。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应当允许他们参加监狱文体活动,允许他们同家属会见通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抗拒改造的,应当先查明他们抗拒改造的原因,而不应当盲目将他们禁闭或用语言伤害他们,例如,有些服刑人员是因为家人生活问题无法解决,和同监舍的服刑人员之间有矛盾或者其他影响服刑人员改造情绪的问题而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将情绪转嫁于劳动改造过程中。监狱狱警应当定期做服刑人员的家访工作,了解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子女上学就业问题,父母养老安置问题,了解他们的生活所存在的困难,并且为他们解决好必要的生活费问题,劝他们不要有思想压力,了解他们对服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并定期安排他们会见,不方便会见的,为他们录制视频或录音,并将这些交给服刑人员观看和收听,以利于他们在改造过程中能够专心,放下思想包袱,保证改造的顺利完成。

由于服刑人员长期生活于高墙内,对外面的社会完全陌生了,而他们迟早还是要走出监狱,重新生活的,因此,为避免他们长期生活在监狱与世隔绝所带来的今后出狱后完全不适应这个社会,监狱可以决定让服刑期间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出狱接触社会,当然,这种接触社会的方式是有严格限制的,监狱可以将服刑人 ③参见盛桂英《中国监狱工作人员分类问题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6期。 员置于警车中,只让他们在车内活动,通过车窗观察外界,同时,可以为他们配备相应的心里辅导,使他们不至于对外界社会充满恐惧与陌生,为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尽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服刑人员服刑期满前三个月是监狱服刑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期间,监狱应当为服刑人员出狱做好必要的工作。

例如,出狱前三个月,允许服刑人员不再剃头发,即给予服刑人员三个月的长发期,在身体上逐渐让他们了解他们与现押犯的微妙区别。这期间,监狱狱警应当为服刑人员讲解出狱后户口落户问题,必要时对工作问题,也给他们适当安排,因为,服刑人员出狱后会受到诸多歧视,找工作难于一般人,为解决生活困难的家庭的生存问题,可以为他们安排工作,以便于他们维持生计。服刑人员的权利,并不仅仅限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例如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依法获得减刑权等,更重要的是服刑人员作为一个人,应当具有的权利。监狱,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权利,并保障服刑人员这些基本权利,为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创造必要条件。服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这一点应当予以考虑。

五、关于监狱改造工作其他问题

服刑人员虽然在入监之前给国家,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之后,被羁押在监狱之后,反而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说,这是犯罪分子罪有应得,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不能因为犯罪分子之前所犯下的罪,就将他们所有的权利都予以剥夺,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监狱狱警在犯罪分子入监之后要做的,更多的是教育,是感化,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认识到他们所犯下的罪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洗刷罪恶的双手,而不是报应,不是一味剥夺他们的权利,他们仅有的一点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监狱应当能够保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帮他们实现他们应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川.罪犯权利的缺损与救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幕亚平,周建海,吴慧.当代国际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3]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王果纯.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5.

第四篇:政府看望慰问服刑人员的讲话

**籍的各位服刑人员:

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县相关部门带着县委、政府和家乡人民的殷切希望,来到这里与你们走访座谈,并介绍**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及家乡的父老乡亲,对你们积极接受改造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向为你们的改造辛勤工作的监狱干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服刑人员,大部分正值青春年少,本应该享受生活、工作、事业和爱情的甜蜜,却因为你们触犯了国家的法律,给社会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伤害,受到了法律的应有制裁,也给自己的家人亲属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甚至心理障碍。但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家人亲属并没有嫌弃你们、抛弃你们,仍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教育你们、挽救你们,对你们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知错能改、迷途知返。你们在这里服刑,就是党和人民对你们的教育和挽救,让你们有了一个悔过自新、洗新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

借此机会,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县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去年,我县县域生产总值完成了****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元。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推开,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每个村都通了水泥路,基本上家家都能看上电视。***镇的**村,群众靠辛勤劳动种植***,一年下来,有的家庭收入达到了几十万,

1 修起了楼房,开上了轿车。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乡的**村,以前不通路、不通电,更不用说电视和电话,但是,在省、市委、县委的关心帮助下,今年,水泥路已经通到了**社,电也通了,家家户户用上了明亮的电灯,手机有了信号,看上了电视,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方面,**、**种得满山遍野,**养殖已经修建了专门的圈舍。可以说**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近几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县人民正万众一心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县委、县政府根据**县的具体情况,实施**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和谐、幸福(五个**)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也针对我县边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开展了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援边工程,由***八大企业或单位帮扶**县八个乡镇,计划通过9年的对口支援,使受援乡镇到2020年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特色优势产业收入翻两番,实现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今天,我受县委**书记和**县长委托来看望大家,充分体现了县领导对你们的关怀和希望,同时也是告诉大家,社会仍然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你们,不歧视、不另眼看待,对你们的未来仍然关怀、关爱,希望你们能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不悲观、失望、沉沦,要更好地学习改造。我们将与监狱管教干部一道,

2 与你们加强联系,交心谈心,介绍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形势,解答你们的疑虑,尽可能地为你们解排忧解难,为你们更好的改造,重新做人创造条件。

下一步,希望你们“常怀感恩心,珍惜靠自己”,遵守狱纪监规,认真改造,真诚悔改,积极接受文化、技术教育。用劳动的双手洗涤心灵的污垢,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激励自己,用优异的成绩换来自由的阳光。切切实实告别昨天,认认真真把握今天,通过劳动改造,脱胎换骨,改恶从善,把走记功减刑之路作为唯一的选择,重树生活信心。在家中,你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父母妻儿正望眼欲穿地盼着你们好好改造,早早回乡。同样,**的建设呼唤每一位诚实的劳动者,欢迎你们早日回来,加入到**建设的队伍中,共同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各位乡亲,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走弯路,会有失败与痛苦,关键是在失败与痛苦之后,要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改正。只要你们振作起来,加强思想改造,不断反省自己,就一定能重新获得新生。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你们曾经失足,曾经历了异常寒冷的冬天,但只要你们拥有信念,拥有理想,敢于去奋斗、去拼搏,你们就一定可以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迎来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最后,祝你们早日踏上人生的新路程。谢谢大家!

第五篇:为服刑人员托起新生的太阳

——关于开展个别教育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郑州市监狱

张文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富强、安定的中国,这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平安河南建设成了全省政法工作中心。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们的工作是教育改造罪犯。如何把罪犯转变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如何把刑释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率降低到最低,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肩负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确保监狱安全稳定,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下面我简要试谈一下个人在对罪犯开展个别教育转化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刑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上的原则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保障。公民触犯了法律,在监狱服刑改造只是暂时的,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创造未来则是长期的。这就是说罪犯不是永远的敌人,专政的目的是把罪犯改变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改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改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改造政策,坚持教

- 1他满眼含泪的向我深深鞠了一躬,拉着我的手说道:“郑州市监狱是他再生的地方,他永远忘不了郑州市监狱,忘不了教育、挽救他的警官。”

二、坚持诚信关爱、帮扶为上、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监狱工作而言,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看成是一种服务工作。用诚信关爱、帮扶为上的人性化管理赢得服刑人员的尊重,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机制打造一个安定有序的改造环境,充分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把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诚心诚意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性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我监区服刑人员陈广银,因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同时被处以刑罚的还有妻子、父亲、母亲、哥哥、嫂子,由于两个孩子较小他的妻子被判了缓刑,他的父亲也在我们监狱服刑。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妻子来接见时告诉他:成熟的庄稼被哄抢;责任田被人强种;连家里的房子都被愤怒的村民给扒掉了;现在妻子和孩子无家可归。听到这些令人心碎的消息,陈犯彻底绝望了。那一段时间他寝食不安,度日如年,面目憔悴,三十几岁的人却有着近五十岁的面容,根本无心参加正常的改造。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先是了解情况,寻找工作突破口。我了解到他是因在村民中集资,从事大规模养猪中偶遇突发性疫情,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集资村民将其告上了法院,因此被判刑。于是就从思想教育,交流感情入手。首先,我劝他放下眼前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把自己的荣辱搁在一边,先考虑父母、妻儿——一家人都在经受灾难的考验,

- 3孙延杰14岁辍学在家,父母又常年在外地打工,年迈的祖父母根本无力对其进行管束,久而久之孙犯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打得火热,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特殊环境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霸道习气,好逸恶劳,16岁就因盗窃罪被判刑十个月,出狱后不思悔改,继续为非作歹,。2009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目前在我监狱服刑。在服刑初期,孙犯仍然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犯的罪行,“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严重,经常与同改吵嘴,劳动表现较差,按他自己说的只要他想干什么谁也挡不住,要是他不想干的谁也没办法,大不了六年住个圆满。就该犯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后果不可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改造计划:一是每周与其谈心一次,谈思想,谈人生,谈未来;二是及时向其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三是让其周围的服刑人员对其宽容、理解以便为其提供宽松的改造环境;四是让其每周写一篇改造体会,客观上加速其思想改造进程;五是生活上真正关心其疾苦,让他切实体会到监狱的温暖,以软化疏导其强硬思维。通过四个月坚持不懈的攻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孙犯好像换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能按照《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而且还会开导同改,也有了正义感,遇事能够坚持原则,经常纠正同改的不良行为,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超额完成劳动任务,受到警官和服刑人员一致好评。

四、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力求社会稳定。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用工作的结果检验我们的理论,这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观点。我们

- 5

上一篇:防汛安全教育培训下一篇:奉献精神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