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2022-07-24

第一篇: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篇一: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篇二:《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辛梅

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篇三: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篇四:《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作者:李香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1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在交流、操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绿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8+6=14或6+8=14。

师:8+6=14,哦,你都知道它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

方法3: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4: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而不是把6分成3和3呢?

生:因为8和2可以凑成10。(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算法是拆什么数?

生:是拆小数,凑成10。

方法5: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

14,总共就是14棵树。(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算法是拆什么数?

生:是拆大数,凑成10。

师:方法4和方法5,都是把其中一个数凑成十。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什么方法? 生:凑十法。

师:那你们觉得这两种凑十法哪种更简便一些呢? 生:第一种,因为用8凑10较容易。

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3.学儿歌

师:“机灵狗”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让大家听听,瞧,他唱着儿歌来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8加几,不用怕,拆小数,借2个,凑成十,加余数,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的多样化,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他决定带我们去游乐场,观看他们搭积木(课件出示搭积木的画面)

师:你们能算出淘气和笑笑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演示将积木块数凑十。

2.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百花园的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8+7=15)

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反馈。

师:这里不但有美丽的蝴蝶,还有什么呢?(课件出示百花园的蜻蜓图)

生:蜻蜓。

师: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怎么列算式呢?(4+8=12)

学生列式并计算,集体反馈。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 师:我们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吗?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乌龟上楼

师:看到小朋友们个个聪明伶俐,小乌龟也想请大家来帮他上楼(出示课件:8+几的算式。)

8+2=10 8+3=11 8+4=12 8+5=13 8+6=14 8+7=15 8+8=16 8+9=17 生一一算出得数。

师:小乌龟看到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他上了楼,高兴极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都是“8加?”的算式。

生2:都是加法。

生3:第二排数字和第三排数字都是从小到大。

师:你真会观察,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得数的个位数比第二个加数少两个。

师:你真聪明,那么这两个跑哪儿去了呢?谁知道?

生:2跑去和8凑成了10,组成了得数中十几的十。

哇,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这么会找规律,小眼睛真灵敏,老师可开心呢!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题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乌龟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地区横山县石湾中心小学)

篇五:《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钟屯乡中心小学 吴研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第二篇: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第三篇:《有几棵树》教案

解放小学 牛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十以内口算,十几加几,9加几

2、9加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二、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植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观察图,提出问题。

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合起来说完整?

四、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2、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左面一排有8棵,右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剩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你能到前面摆一摆吗?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再说一说,你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谁再讲给大家听一听?大家都用这种方法在下面摆一摆,说一说。

4.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从6里拿出2根,不是3根或4根呢?我听明白了拿出2根要干什么?“凑成十”,为什么要凑成十呢?

那么这个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8+2=10,10+4=14 把这个过程我们一起说一说。

刚才我们把6拆开把8凑成10,还有其他方法吗?还可以把几拆开去凑成十?谁能说一说,到前面摆一摆。都用这种方法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这个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6+4=10,4+10=14. 跟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拆6,拆8)

小结:在计算时不管我们把8拆开还是把6拆开,都是想凑成十,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更快。那到底是拆8好还是拆6好呢,在练习时我们慢慢体会。(把小棒收回学具盒。)

5.问题:你能看懂图上是怎样表示出8+6的计算过程吗?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往往计算方法有很多,还是“凑十法”更快,更简单。相信你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更能体会到凑十法的方便。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儿歌,放松一下吧.

五、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圈的?还有其他圈法吗?哪个比较方便? 还是把5拿出2个凑成十比较快。 2.摆一摆,算一算。

老师这有积木谁能到前面摆一摆。移动得越少算得越快。 3.圈一圈,算一算。 蜻蜓还可以怎样列式? 4.看一看,填一填。

又来了一条毛毛虫谁能说图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5.算一算。

你发现了什么?得数各位上比加数少2,2哪去了?和8凑成10.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几”的计算方法,你们表现得真棒!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路上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6=14 8+2=10 6+4=10 10+4=14 10+4=14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

我以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先让学生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然后出示书上的植树主题图,并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

1、“一共有几棵树?” 8+6=14(棵)

在学生做完8+6=14时,我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 生1: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3:因为9+6=15,所以8+6=14。 比较那种方法更好些?大多数学生同意: 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然后我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其它的算法,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 生2:用手指头数。

最后,我再次强调用“凑十法”通过巡视发现有些学生不但完全掌握“凑十法”中的,如计算5+8时把8分成3和5。5+5=10 10+3=13 我首先肯定学生计算正确后,再一次进行对比练习,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一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此后,学生解答后面的题时都比较轻松自如了。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进位加法,我也相信学生能将这一方法比较顺利的迁移到“7+几”、 “6+几”上。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我认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时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有的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第四篇: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案例

《有几棵树》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植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家具、造纸等。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观察图,提出问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教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 指几名学生讲一讲,同桌练习讲一讲。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 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左面有8朵花,右面有7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 教师?怎样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学生汇报。

2、解决问题

师: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蝴蝶和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和蜻蜓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进行反馈。

3、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4、看谁算得快:

8+3 8+4 8+5 8+6 8+7 8+8 8+9

学生自做,说说有什么窍门

5、师:花丛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6、购买食品。

师:我们经常会到超市购买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7、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8、计算小能手

5+6=

13+5=

9+9= • 6+9=

6+6=

3+9= • 8+7=

4+7=

8+8= • 9+7=

7+6=

2+9= • 学生自己做,集体反馈

9、看谁写得多 8+()=()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第五篇:有几辆车教学设计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国家级特等奖:

朱彩英

张国斌

丘飞雁

刘滢莹

李文英

柯丽宁

崔良敏

徐夏丹

韩慧姝

王艳丽

王晓霞

张红蕾

金丹叶

唐向东

王美丽

刘雪红

唐晓英

时金龙

陆敬梅

李新文

冯加聪

程东升

孟祥霞

段新艳

季竹秀

丁毅斌

黄新囡

国家级一等奖:

郑扬菲

张细林 吴海燕

唐永富

苏红梅 梁佩坤

李丽萍 王洋玉

刘会琼 车

陈慧轶

吕小梅 龚

刘云翔

葛明雯 林道雄

屈艳梅 彭福春

谢沿红 杨玉秋

邱孝生

刘彦华 国家级二等奖:

卓柳玲

朱美仙

涵 杨海龙

谢中华

夏福胜 鲁洁贞

刘滢莹

刘雪芬 黄

黄翠红

黄成艳 陈泰茂

敏 张雪莲

孙希凤

睿 陈

董建军

平 杨

陆昕慧

姬爱华 庞海霞

喆 张凤艳

薛丽萍

王晓湘 张

刘瑞芳

荣 卢启仁

胡永志

吕胜强 方家友

马金红

仉小红 罗开智

唐华秀

立 王敬华

陈荣华

周卫东

省级特等奖:

邹莉莉

朱桂桃

周衍月 赵国汉

张细林

张西云 余仿彬

叶源宗

珍 唐

谭艳君

谭敏红 詹俊华

余锦耀 舒吉武

莫肇琼 胡

何雪梅 卢凤山

赵艳梅 齐丽玲

宋小朋 王晓蓉

静 卢

丰万华 邹

吴莹莹 杨

顾立欣 郑师佳

郑佩茵 席

吴英浓 刘从容

梁球容 何

何超民 陈丽娟

陈承英 张

边丽秋 叶翠艳

阎凤敏 杨风华

亮 胡新丽

周雪玲 刘家元

郑桂兰 王

李春梅 房淑杰

王晓虹 李连彬

王孝珍 张

韩贵杰 薛汉忠

霱 钟

赵柳勤 张韶华

张萍萍 熊清怡

肖悦华 苏蕴瑜

苏国华 徐晓梅

武宏伟 罗志群

陆茵茵 何晓红

刁永红 李

吴晓智 吴凌夫

徐红梅 张金秀

刘远秀 闫明伟

王德富 胡玉琴

魏凤芳 曾继翔

丁毅斌 张永森

张西云 王衍胜

唐升辉 梁大成

李钟涛 傅哲夫

方曼梨 蔡建国

王忠义 王

朴明丽 赵

田秋实 粟

王献琴 汪玉玲

荷 胡婵娟

曾祥花 陈晓君

辉 李新文

席昌琴 高吉龙

孙会玲 胡侠靖

梁国庆 戴

张红军 赵建萍

俊 张慧珍

虹 吴小丹

巫彩琴 舒吉武

施丽华 吴艳珍

宇 卢桂英

江 陈

陈翠红 刘

马秀娜 王

周志珍 徐冬兰

骆红军 曹彩虹

黄鹏飞 张荣卫

荀洪燕 华嫣飞

俊 詹凌云

苗 邱宇宁

潘海燕 邝英嫦

黄燕锋 陈友贤

陈颖蓉 邵

倩 吴凌夫

潘建英 赵颖新

慧 周

萍 吴

红 李金萍

安俊英 王艳玲

邱小倩 吴

萍 姚雪莲

李世玲 孙世良

吴惠清 李海艳

郭东志 薛菊香

周文忠 曾红坚

余青娜 王玉芬

旭 彭海苑

潘希光 路秀芬 林镜炎

徐文健 金红玉

谷磐歌

孙惠娟

廖冬明

张洪明

杨文英 陆茵茵

黄文珍

陈燕玲

贾丽娜

曹晓红

刘远秀

张凤华

黄桂玲

郑兴华

李朝国

崔国庆

陈梅华 余锦耀

田秋燕

潘海燕

罗志民

卢桂英

刘滢莹

刘明广

刘丽萍

刘红雨

梁雪艳

梁二珍

李志嫦

严丽华 李玉玲

何雪梅

范旭玫

于秋菊 黎小婵

何雪玲

范新国

杨玉华 赖文花

崔艳茹

林基涛 赖海容

韩平丽

陈友贤

邝少苗

韩平丽

李姝娟

江玉芬

郭聘鑫

陈凤婷

佟德丽

黄文珍

关亮凯

黄美红

冯燕珊

王东辉

魏吉娥

黄露芹

尹秀梅

郑宏稳 王丽英

朱艳军

张春英

鲁成霞

赵敬伟

张艳红

赵万玉

蔡俊梅

李宁宁

刘丽梅

邱园园

郭桂春

高纪红

周煜晴

李成荣

马碧珍

杨淑雅

马江梅

胡曼玲

潘建华

徐忠莲

廖丽平

宋心心

王献琴

杨晓莉

吴宏燕

戴春平

杨越斌

陈祥亮

王双利 吴云发

李海军

江永鸽 崔永芳

李天勇

黄振芬 赵

李小娟

朝 王济洪

叶志峰 李六柱

毛永柱 姜

何其方 林

李伟霞

吴媚媚 省级一等奖:

朱美仙

周永生

钟俊球 叶树胜

杨文星

婷 韦盛海

王秀端

旭 莫

梅越明

麦弄雅 林

林文金

林进军 黎惠芳 赖海容 黄湘丽 陈燕玲

陈燕华

陈佩娜 朱

李晓春

刘桂萍 厉

韩秀荣

杨永奎 马

盖丽敬

孟丽华 钱忠福

张慧敏

安海美 孙

吴潇彬

俊 周琛云

郭雨泠

谢莎莎 尹伟红

芸 张惠军

陈丽萍

玲 刘文华

保积丽

莉 吴国禹

胡晋红

于美莲 吴成伟

潘培国

王德富 贺国卿

尹红英

陈黎明 段翠芝

王绍勇 秦长元

杨建平

静 吴赛富

雷旭峰

汪莉莉 朱金源

燕桂荣

李宝珠 刘云霞

解文艳 刘海静

王晓清

赵新华 张

张爱林 顾爱萍

瑾 徐文容

琳 舒永明

丽 刘红莉

姜怡珍 孟祥国

岩 杨

伍小平 钟菊莲

吴英敏 张韶华

娜 杨琦璧

杨君伟 唐升辉

欢 罗志群

陆慧凌 梁雪艳

梁球容 黄成艳

黄碧娟 陈晖东

陈合群 吴雅丽

赵玉芹 崔凤杰

原 史宏伟

伊 俞凤兰

杨冬梅 蒋小芬

洁 李

杨燕平 马小慧

王世珍 杨春明

蒋祖明 肖祥菊

勇 李

王元早 李淑慎

邢淑华 汤玉萍

张小荣 杨国平

侯翠萍 张旺生

张西仓 朱

郭静雯 刘运芳

黄宏生 范红英

烨 田

杨春霞 宋淑阳

杨冀玲 薛丽萍

林道雄 李

何承玲 李雕琦

袁图波 张文辉

胡志勇 隗继刚

党翠香 李

张明宣 王

文 余茵妮

余茵妮 严燕娟

丹 任小红

区燕平 陆国汉

陆碧珊 李

李卫华 胡

洪李香 蔡德仙

爽 于

昱 李善姬

房胜非 彭

新 李

惠 李

王丽敏 冯

静 程

旭 高

琼 张荣丽

程晓丽 闫爱娟

王伦芳 朱金环

廉艳双 王玲玲

涛 李

郭俊普 邓

汤红军 杨木根

魏海芬 吴凤梅

李雪莹 佟桂玲

王慧艳 侯久立

刘宏燕 孙清誉

王世珍 任希贤

陈凤梅 荚恒水

马雪峰 兰明顶

平 田墨文

桑玉蓉 张允宝

霞 张中海

宁 郭玉亚

余晓东 余青娜

余仿彬 冼

彤 彭祖成

彭旭辉 刘妙青

刘红雨 李升华

李启铭 戴

陈玉荣 柴

谭清平 魏

涛 熊丽迪

芳 赵国静

路晓熳 关

佳 谷磐歌

张清玲 田

刘景帜 叶春琴

胡立新 张

张戈英 张学峰

斌 吴

秋 单

叶志峰 王

宋彩霞 贺跃齐

唐海波 赵航标

胡永玲 王

祈寿举 高

静 郭文英

高秀敏 李学东

柴米娜 吕迎凤

李正成

邢淑华

邓灿明

李冬梅

韩梅红

叶源宗

吴洁妮

欧阳凌

刘红艳

黎小婵

吕庆荣

刘德宏

郭艳艳

海永红

陈凝洁

康志华

敖光萍

窦兰奎

陈朝玲

徐冬花

魏恩友

李满园

省级二等奖:

钟秀珍

钟小玉

赵柳勤

赵建萍

赵国汉

刘华明

王雪梅

吕庆荣 张伟裕

曾红坚

姚容兴

杨锡辉

谢丽君

吴洁妮

吴凤芳

巫彩琴

王文钢

汪和欣

盛冬芬

饶宝华

区燕平

邱宇宁

欧平富

莫健火

陆碧珊

刘淑翩

刘妙青

刘丽萍

刘惠霞

林卓宏

林泽纯

林茵茵

林清桃

廖国庆

梁月芬

梁柳眉

梁二珍

李子山

李子庚

李志嫦

李吴金

李剑平

黎惠芳

蓝兴军

赖文花

赖三明

邝少苗

孔令斌

黄媛娟

黄新明

黄敏华

黄冬梅

黄翠红

韩平丽 邓设花

邓勤茂 胡素杰

单志冰 孙岚凤

赵沛玲 岳彩杰

张越越 张新宇

英 钟少君

张玉成 姬淑芬

枫 王晓珍

李淑琴 黄立荣

李永芬 马

王伦芳 房淑杰

王晓虹 张祖瑜

李松梅 朱

马玉敏 李家钰

孔祥春 杨

丽 李永红 何纯华

婧 张

施晓清 陶明义

刘洪军 张

官学燕

高焕容 邓勤茂

戴冬梅 曹金兰

李庆玲 林轶群

迪 季婉莹

任亚英 韩

马秀娜 刘

伟 王美丽

杨明玉 楚德艳

杨伟林 高小平

华 谭春燕

罗贤科 彭建元

秀 高艳玲

吴江宇 季生贵

彬 李勤昌

王晓辉 李寿奎 吴学文 舒理敏

项爱红 何

北 王秀云

张志萍 解文艳

李雪莹 冯燕珊

方振宗 陈小兰

陈社教 李文婷

吝俊起 焦淑娟

杨 李秀文

原 孟

陈慧轶 王

王彩红 许丽芳

燕 薛少娟

李淑琴 吴永前

闫明伟 兰明顶

张重庆 张北平

陈传福 何

张先锋 顾秀丽

党翠莲 李朝晖

华 高启荣

涛 雷旭峰

陈黎琴 江陈树

王海燕 柏玉梅

郭永刚 马立民

梁艳秋 方惠青

范旭玫 陈国丽

陈朝枫 张淑田

刘建华 汪宗仁

才国君 马继伟

王新全 龚

王湘豫 张蓉蓉

张晓洁 邓爱萍

沈爱芳 殷

杨敬军 王艳玲

勘静梅 任

王德富 周

裘学均 王

曾宪贵 李文英

丽 黄

李继军 张爱华

进 章姝兰

刘志勇 师菊花

任文知 贾清艳

静 代琳娜

鄢海林 范新国

邓永荣

曹彩霞

胡金玲

宋立巍

杨凤兰

姬淑芬

吴四光

刘桂英

刘爱玲

张晓非

卢信友

单永杰

赵春梅

刘汝瑞

张云波

董修青

张白鸽

邓菊红

杨新华

史卫军

李海良

严金山

郭丽琴

张春利

林以广

沈修峰

戴丽敏

熊素文

王立荣

上一篇:意识形态整改台账下一篇:应急演练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