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计划

2022-10-1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 第1课史前人类社会

二三百万年前,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打制石器。石器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并逐步掌握了使用火的本领。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原始人在进化中逐渐形成了现代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西亚、中国和中美洲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原始农业中心,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被称为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始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等精神文化。图腾崇拜、洞穴壁画、图画文字在内的原始宗教、艺术、文字等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出史前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史前文化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 (一原始宗教: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二洞穴壁画是原始艺术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壁画内容多以动物题材为主,反映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场面。

(三原始人最初使用结绳和刻痕记事,后来发明了图画文字。图画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以人和自然物为符号,将一整套的图形刻画在树皮、石、骨或皮革上,来表达某个完整的事件或想法。

第2课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的地理范围基本与今日的埃及相当。它地处非洲的东北部。

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古埃及建筑的巨大成就,而且反映了古埃及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第3课古西亚文明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 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穆拉比时期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800年左右,希伯来人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犹太教。其主要经典《圣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大流世一世统治时,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实行了改革。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其文明最初发轫于两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生活在西亚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西亚的文明历史,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汉穆拉比法典》、犹太教及《圣经》等,都对后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第4课古印度文明

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精心规划与建设的城市是哈拉帕文明的重要特征。

“印章文字”是古印度最早的文字,古印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制度是一种贵贱分明、界限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一般实行内婚制。

古印度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佛教发祥于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教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欣赏佛教文化的遗迹,养成尊重宗教信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第5课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在希腊众多城邦中,斯巴达人崇尚武力,雅典以创新精神和发达的民主政治著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雅典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

雅典的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为维护民主制,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但是雅典的民主有

很大的局限,限于雅典男性公民中,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军队远征东方,建立了

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波斯人:建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改革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希腊人: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战争总会给人类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有时战争在客观上却能起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作用。

第6课古罗马文明

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它位于地中海的中部。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0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者合称《圣经》。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国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7课非洲与美洲古文明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期,居民学会饲养动物和栽培农作物。公元前500年,西非已开始制作铁器,诺克文化是西非早期铁器时代的代表。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展示了非洲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就。 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先后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第二单元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

公元5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欧洲进入中世纪。

中世纪之初,西欧社会开始了封建化过程,最终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了《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

在西欧封建社会,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都有在庄园内生产。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

第9课基督教会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欧洲社会的重要势力。

1054年,西方以罗马为中心的教会与东方以拜占庭为中心的教会决裂,前者称公教,又称罗马公教(汉语译为天主教;后者称正教,又称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会、西欧封建主和大商人打着宗教旗帜,向地中海东部国家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开始复苏和兴起,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是西欧第一所分系科的大学,此后诞生的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大学。

教堂是中世纪西欧建筑艺术的突出代表,哥特式建筑则是当时教堂建筑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1000年之久。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在即位期间,组织法学家对古代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学著作,统称为《查士西尼民法大全》。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11课莫斯科公国

公元9世纪,居住在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建立了许多小国,称为公国,首领称王公。

十六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典礼,改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推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第三单元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

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逐渐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到676年,与唐朝结盟的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定庆州为首都,为新罗王朝。

10世纪时,武将王建起兵击败新罗军队,统一了朝鲜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92年,大将李成桂废高丽国王自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后迁都汉城,从此开始了朝鲜最后一个王朝——李朝(1392年——1910年的统治。

约在公元2世纪末,日本列岛的西部——九州北部,出现了邪马台国家。以后,本州岛上形成了大和国家,其首领天皇。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革新”。

7世纪起,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送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引入汉字、佛教和政治制度、并模仿唐长安城,先后建造了平京城(今奈良和平安城(后称今都。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名著。

4世纪至7世纪,印度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在沙贾汗父子时期达到鼎盛,泰姬陵印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1764年,莫卧儿帝国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 第13课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南为阿拉伯海。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宣扬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自己是安拉的使者。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历纪年元开始。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国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中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故事集。 第14课蒙古帝国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国家制度。主持创造蒙古文字,颁布法律,提高了蒙古人的文明程度。

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后,迁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

成吉思汗生前将征服地区的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这些封地在不断扩张中形成了四大封地,通称四大汗国。

第四单元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掀起了一系列海上探险和殖民活动。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首次登上了美洲巴哈密瓜马群岛。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巴开辟了由欧洲直达印度的新航路。 1522 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证实了地圆学说。 第 16 课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孪生兄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西矛盾再次激化。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训谕,以穿过大西洋上的一条

子午线作为葡、西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41 年,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猎掠黑人,贩运为奴,由此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在贩卖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体制。奴隶贩子带上廉价工业品,从欧洲航行至 非洲,称为“出程” ;在非洲沿岸用廉价工业品换取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称为 “中程” ;用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最后返回欧洲,称为“归程” 。这种欧洲——非洲 ——美洲的航行和奴隶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 第 17 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 世纪到 16 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以神为宇宙 的中心,而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创造出大量特点 鲜明的思想文化作品。史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 文化运动。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和中心。 “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 “文学三 杰” (佛罗伦萨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和“艺术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 16 世纪,德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 18 课 17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1603 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英国的统治。 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英国取消君主制,宣布为共和国。1653 年克伦威 尔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 年,查理二世复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庭政变,拥立威廉为王,史称“光荣革命”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第 19 课 启蒙运动 17 至 18 世纪,欧洲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谓启蒙, 就是启迪愚昧,普及文化教育。 伏尔泰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限制王权,实行“开明”君主制度。 18 世纪末,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顶峰,以狄德罗为首编撰的《百科全书》 ,提出建立资 6 产阶级共和国。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并提出建立民主 共和国的主张。 第 20 课 美国独立战争 至 18 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建立的 13 个殖民地已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语成为 通用的语言。 1775 年 4 月 19 日,英军到波士顿附近搜查民兵军火库时,在列克星敦遭到了民兵的 袭击,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 年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

立。1787 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权的联邦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这部宪 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789 年美国产生了第一届国会,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第 21 课 法国大革命 18 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束缚,人民生活艰难,政府 也因严重的财政危机而陷于破产。 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不能满足第三等级的要求,最终激起了革命的 爆发。7 月 14 日,起义群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开始。 1792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 。 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恐怖手段打击国内外敌人,史称“雅各宾派 专政” 。 1799 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独裁统治。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亦称 “拿破仑帝国” 。 第 22 课 美国南北战争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两种经济制度产生激烈冲突,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焦点。 《汤 姆叔叔的小屋》激发了人们反抗奴隶制度的情绪。 1859 年发生的约翰· 布朗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 1860 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 《宅地法》和《解放 黑奴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南北战 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7 第六单元 第 23 课 工业文明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 空间是无限的论点,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行星是按照椭圆轨 道绕太阳运行的。 17 世纪初,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被称为 “近代物理学之父” 。 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17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了英国。牛顿是这个时期 科学成就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系统阐述了万用引力定律和其他科学成就, 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万用引力定律的提出,提示了一个道理:自然办万物的运行是有规 律的,规律是能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 第 24 课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从 18 世纪下半叶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中叶。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最初发生

在棉纺织业。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 明创造,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跨入“机器时代” 。 1814 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第 25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发生的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 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被并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与恩格斯都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正式在伦敦发 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

第二篇: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参考资料:百度,,八年级历史辅导书

第三篇:八年级(上)历史(人教)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意义见下表) 4.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期,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7. 1860年,太平军在宁波、上海等地抗击洋枪队。 8. 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9.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0. 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志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11. 1894年10年,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2.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 甲午战争后,日本独占辽东半岛,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满。三国强力干涉,日本被迫“还辽”,中国则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款”。 14.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国 别 租 借 地 势 力 范 围 德 胶州湾 山东 俄 旅顺 大连 长城以北 新疆 法 广州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英 威海卫 香港新界 长江流域 云南 广东 日 福建 15. 义和团在山东、河南、直隶、京津兴起。 16. 1900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比较简表

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清政府割让辽东半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主要清,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反帝性质的组织;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内容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应该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银2亿两,增开沙市、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重庆、苏州、杭州为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定关税等(附约:英国又取得在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各国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事务衙门外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厂等 待遇”等特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程度大大加深

17. 洋务运动兴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工业。

目的:为了维持清朝的统治。 主要内容:外交——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军工——曾国藩创建 安庆内军械所 (第一个兵工厂) 李鸿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军工企业) 民企——李鸿章创办 轮船招商局 (最早民用企业) 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18. 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本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捕杀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及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 19. 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分地权”为纲领,后来把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0.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次日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控制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21.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在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22.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3. 新文化运动兴起 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新青年》(《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文学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地位作用: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24.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正义要求,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后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主力由学生发展为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

25. 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久,各地也建立起多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6. 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决定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 27.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最高纲领为建立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为反帝反封建。 2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9.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30.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由此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31.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32.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1926年正式出师,兵分三路,主战场是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赢得“铁军”的美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3.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不久,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34. 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起义反对共产党反动派的统治,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两到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定8月1日为建军节。 35.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这就是“八七会议”。 36. 1927年秋,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领导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7.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革命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队伍会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井冈山根据地很快进入了全盛时期。 38. 1927年到1930年,共产党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开辟10多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39.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40. 1930年底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

红军4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3年9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41. 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2.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的任务,长征胜利结束。 43.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攻占沈阳城。不到半年时间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 44. 日本挟持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45. 杨靖宇等中共党员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吸收人民抗日义勇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6.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47.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8.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卢沟桥,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史称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49.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威胁首都南京。国民政府投入70多个师的兵力,同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11月上海失守。 50. 凇沪会战后不久,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新编第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城进行大屠杀,屠杀军民30万人,惨绝人寰,激起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概。 52. 1938年春,日军向徐州进攻,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艰苦战斗,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53. 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展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54.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认识,选择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方针。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5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最终赢得伟大的胜利。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独立、民族的解放

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56.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和平,揭骗局,与周恩来等人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迅速召开由各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57.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指定宪法等。 58.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9.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机关解放军主动撤除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60.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61. 1948年秋,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名称 时间 领导军队 结果、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东北野战军 解放了东北全镜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中原、华东野战军 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 平津战役 1948.12----1949.1 东北、华北野战军 华北全境至此基本解放 62.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63.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5月27日,上海解放。 64. 1866年,方举赞和孙英德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65. 张謇,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1899年,创建大生纱厂,踏上 “实业救国”的道路。 6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延续到1923年前后,是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67. 《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商务印书局——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68. 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名 称 类 别 意 义 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 “黄鹄号” 水 改变了人民 路 交 的生活,发展了城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 通 市经济,改变了人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 唐胥铁路 运 民的观念。 陆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

海 输 路 第一个开通有轨和无轨电车的城市 天津和上海 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市 上 海 照明 方便了人民生活 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 加快了信息 香港——上海的电报线 通 的传播 讯 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的城市 上 海 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的照相馆的城市 上 海

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影 丰富了市民

像 的生活

第一部故事短片 《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 69. 社会习俗的变化:

发 式 服 饰 称 谓 礼 节 脚 形 义 务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女主内 大人、老太爷 跪拜、作揖、 女子缠足 长袍马褂 男主外 老爷 少爷 请安、拱手 女子 鞠躬 女子天足 强令剪辫、西装 中山装 官职相称 走向 脱帽 辛亥革命后 发型多姿长衫 旗袍 先生 某君 社会 握手 多彩 同志 70. 科举制从隋朝创立,但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废除。至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终结。 71. 1898年7月,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开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实行教育改革,提出兼容并包的精神。 72. 科学技术的发展

姓 名 内 容 意 义 詹天佑 京张铁路(“之”字形路轨)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红三角”牌纯碱 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 地质力学理论 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途径 李四光 松辽、华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 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贡献 华罗庚 领导学生进行数论研究 形成中国数论研究学派 73. 思想文化的成就:

姓 名 内 容 意 义 魏

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严 复 《天演论》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狂人日记》《阿Q正传》杂文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鲁 迅 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 “匕首与投枪”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 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 聂 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优秀群众、抒情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八年级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困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并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点)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难点)

3、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重点)

4、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点)

5、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难点)

6、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安排: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

基础阶段:计划3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课本中提炼一些填空题,精选部分选择与判断题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反馈,扎实基础。

提升阶段:计划3课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复习巩固。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在材料题的处理中,以点拨为主,以学生记忆为辅。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题,关键的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既要让学生好好审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材料题看起来题目很大,其实答案很简单,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组织语言,拓宽思维,把材料题答完整,答完善。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更优秀,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计划1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计划

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八年级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困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并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第

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上一篇:半年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下一篇:部门团建活动游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