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火灾事故案例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特大火灾事故案例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http:// 2010-08-10 18:21:53 互联网 浏览:

326 发布评论(

0)

1 事故概况

山东某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m3,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m3,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安全管理交流-)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油库老罐区,2.3m3,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h,烧掉原油4万多m3,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人。

8月12日9时55分,2.3万m3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1 .5m/h、温度为150~300°C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撤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m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min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贮存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m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m3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公路向伴于低处烧去。大

火殃及其他许多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海湾。大约600t油水在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志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山东省和当地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地方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动了153t泡沫灭火液及干粉。部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5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

2 事故原因及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非金属油罐本身存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1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时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烧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击,避雷针越高烧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该地区的雷电强

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m,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烧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

(1)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地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A。

(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4)根据电气原理,50-60m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mm和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处,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

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疑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m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络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Ω,远远大于0.03Ω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油库是消防重点保证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塑料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t,压力8KG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min,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施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颖,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起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该油库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m3,而在施工阶段,仅凭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m3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m远远小时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m.当地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驰,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3 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6)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订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二篇:案例分析24、特大火灾事故分析原因、责任者和整改措施

案例分析

24、特大火灾事故分析原因、责任者和整改措施

1991年5月30日凌晨,广东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

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

1989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

5月2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4时20分左右,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唯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通道大量窜入

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55人从窗口跳楼逃生。

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人死亡,84平方米的厂房烧毁。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三合一”: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

②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

③楼内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

④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很多门、窗被铁条焊死。

(2)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在有很多易燃物的工作场所,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并乱扔烟头;

②紧急情况下跳楼逃生时方式不对。

2.间接原因(管理原因)

(1)王某一:

上述直接原因都是由于王某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

(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

该镇、该管理区很多“三资”、“三来一补.”企业都存在安全管理混乱的现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或不健全,厂房设计、建设及投产时未经安全主管部门审验,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不齐全;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工作场所事故隐患较多。说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很不到位。

3.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为加班工人梁某;

(2)领导责任者为王某

一、王某二;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

(3)主要责任者:王某一,石排镇、田边管理区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

4.纠正及预防措施

(1)兴业制衣厂:

改变“三合一”现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或设置专人或兼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工作场所事故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石排镇、田边管理区:

端正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安全生产,保证足够的人员、时间,加强各方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并加强安全生产投入。

第三篇: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某某纺织有限公司观摩我县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今天的演练活动,是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举办的。今天参与演练的领导和单位有:

。 县政府办公室、电力局、住建局、文广局、卫生局、气象局、环保局、安监局、工信局、水利局等部门及下属的自来水公司、环卫站、120急救中心,以及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交警大队、巡警大队、所在镇派出所等警种。

演练活动模拟的场景为:某月某日,位于我县某镇工业区的某某纺织有限公司梳棉车间,因员工操作失误引发火灾事故,火情不断蔓延,有人员被困。

这次演练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对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重特大火灾事故预案处置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任务,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能够快速反应、密切配合、科学处置,将灾害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下面,我县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正式开始。

1 某月某日15时,我县某某纺织有限公司梳棉车间发生火灾事故。因该车间存放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着火后,火情迅速蔓延,一瞬间,整个车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爆炸造成车间工人不同程度受伤被困。

发现火情后,车间管理员应迅速打开所有安全出口,并立即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同时向公司保卫处报告,并将火情告知车间工人。该公司按照提前制定的疏散预案,引导其他车间员工安全撤离。

A:喂!是119吗?我是某某纺织有限公司员工,我们这里的车间着大火了,你们赶紧来。

B:你好,这里是119,你公司是什么着火了,是否有人员被困?

A:我们公司的梳棉车间着火了,工人还都在里面,你赶快来啊!我们公司在工业园。

B:好,我们马上到,请你们派员工在路口引导我们的消防车辆进入着火现场。

接警后,经初步核实,该公司发生火情为重特大火情。 大家看,梳棉车间的大量的易燃、易爆物燃烧后,瞬间聚集的白色烟雾开始在厂区弥漫,并正在向空中升腾,火光越来越大。弥漫在车间上方的风尘颗粒物随时会发生二次爆炸,情况非常危及。

接警后,县消防大队出动全体消防官兵及全部消防车辆赶往现场,并立即向县公安局带班领导汇报,县公安局局长立即向县长汇报。(:县长,某某纺织有限公司发生火灾, 2 火势较大,有人员被困,请指示。县长:立即启动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局长:明白)。

根据县长命令,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立即调集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成员单位,迅速赶赴火灾现场参加灭火救援。

(此时,警报响起,各演练单位到达指定位置。) 县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以县长为总指挥的灭火救援总指挥部,对所有参战力量实施统一指挥。

按照现场总指挥的命令,各职能部门按照预案分工和要求,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现在,大家看到是:

公安派出所民警对火灾现场及周边区域实施警戒。 消防中队官兵接到命令后,指挥员迅速下令对事故现场灭火救援。现在进入火灾现场的是侦检小组,他们身着身穿避火服,主要任务是对火势情况、火势蔓延情况、人员被困情况等进行侦查。

供电局对棉纺公司厂区实施断电作业。

气象部门正在对火灾现场周边的风向进行测定。 现在大家看到是,疏散救援小组的消防官兵们身着灭火服,对被困及受伤人员进行疏散救助,确保人员全部疏散。

交警大队对迎宾路部分路段实施管制,并加强相关路口交通疏导与指挥,保证参与处置车辆通行畅通;

3 听,120救护车已经到达梳棉车间门口,正准备接送救治受伤人员。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消防灭火一组的消防官兵在两支水枪的梯次掩护下,实施内攻灭火。

消防排烟组利用水驱动排烟机对车间内烟雾、粉尘实施排烟加湿,防止粉尘爆炸。

消防灭火二组利用车载水炮及移动水炮对建筑物外部进行外围控制,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同时,还正在开展工作的是:

自来水公司给镇供水管网加压,保证火场用水。 环卫部门对消防车进行不间断供水。

住建部门对楼体进行质量评估,防止楼体坍塌。 现在接到报告:

棉纺厂区周围500米范围内的路口警戒和管制已设置就位。

环保部门目前正对厂区周边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检测。 大家现在请看,经过各参与处置部门的密切配合、联动作战,某某纺织有限公司重特大火情已经全面扑灭,火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第四篇:成功处置*特大火灾事故对的启示(精选)

文章标题:成功处置*特大火灾事故对的启示

200X年4月14日19时30分,福建省XX市XX商贸区地下仓库内因工作人员违章电焊施工不慎,引发特大火灾事故(以下简称“4?14”特大火灾事故)。事故处置过程中,XX市公安局充分发挥“三台合一”后的应急反应优势,第一时间准确判断警情,迅速下达处置指令,消防、交警、巡警等

警种及水力、电力、医疗等部门在公安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下,密切配合、多方联动,紧张有序地开展救火和疏散、解救被困群众工作,成功扑灭大火,400余名居民中无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XX市公安局通过全面总结处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到开展“三台合一”工作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出了进一步做好“三台合一”工作的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

110、1

19、122“三台合一”是加强公安指挥中心建设的必然趋势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在处置“4?l4”特大火灾事故过程中,指挥中心接连接到1

19、

110、122报警电话,民警迅速认定为同一警情,立即发出出警指令,消防、交警、巡警三警齐发,仅3分钟即赶到现场;指挥中心充分发挥收集信息渠道广、报送传递快、反馈情况准的优势,随时保持与现场各警种的联系,及时了解每一阶段的险情和扑救情况并上报领导,为保证决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提供了依据;同时,指挥中心根据联动预案,迅速向水力、电力、医疗等部门下达了加强水压、分类切断电源、派急救车等指令,为火灾事故的顺利处置创造了条件。“4?14”特大火灾的成功处置,证明了“三台合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的构建理念,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信息化、动态化、集中化的模式,切实避免条块分割、多头指挥、分散处警及推诿、扯皮现象,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指挥中心工作,尽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和反应灵敏、职责明确、协调有序、快速高效的接处警工作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启示之二:要把指挥中心建设成维护稳定的龙头、公安信息处理的中心和综合协调的指挥棒

“三台合一”后的指挥中心,要充分利用其指挥畅通、区域协调性强的特点,强化区域治安控制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对重特大案件及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要做到反应迅速、指挥通畅、控制得力;要充分发挥其直接面对群众、信息快捷、反应迅速的优势,从接报警和群众、民警反馈信息等细微之处着手,善于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因素,采取果断措施将各类不安定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三台合一”后,指挥中心成为接警的唯一端口,既为公安指挥决策工作提供了一个综合平台,也为进一步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各级公安指挥中心要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对每天接受的大量零散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善于从零散的动态信息中总结提炼出动态治安的发展规律及治安走向,及时提出前瞻性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动态治安的控制和防范工作。同时,要紧紧抓住指挥中心这个龙头,以完善打防控指挥系统和整合处警力量为主线,理顺指挥中心与各打防控主体间的关系,提高各警种的协同作战能力。要通过指挥中心这个枢纽,使打防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治安管理的合力,并依托指挥中心建立相邻区域间的指挥协作机制,整合区域间警务资源,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优势,争取工作主动。

启示之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树立指挥中心的权威

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指挥中心的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选拔一批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有较高法律政策水平、较强指挥协调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指挥中心,并配齐配强接警、指挥调度、信息处理、技术保障等岗位的人员。同时,要结合大练兵活动,立足实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认真组织开展指挥中心和各处警系统的练兵活动,提高接处警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警情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流的公安指挥中心队伍。要进一步明确指挥中心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赋予指挥中心紧急信息收集报送、接处警、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重大警务活动组织协调等职能,充分发挥其“综合参谋、指挥协调”的作用。各级公安机关的刑侦、治安、巡警、交警、消防等主要警种和基层派出所等一线单位,都应设立与指挥中心紧密衔接的值班指挥室,在公安机关内部建立起覆盖各警种和各部门、上下贯通、职能统

一、反应灵敏、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各级指挥中心根据领导指示和授权下达的指令,任何

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敷衍。对有令不行、行动迟缓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从严查处

《成功处置*特大火灾事故对的启示》来源于,欢迎阅读成功处置*特大火灾事故对的启示。

第五篇:关于开展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及排查火灾隐患专项整

治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XXXXXXX政府关于《关于开展全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XXXXX决定在园区范围内开展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及排查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减少火灾发生,全力保持安全形势稳定,确保冬季和“两节”期间的消防安全,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为指针,以全力维护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目标,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消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从“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高度出发,全面加强冬季防火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园区防控火灾能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园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机构

XXXXX成立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督导、检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X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XXXXXXXX

三、专项整治范围及整治内容

(一)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地下建筑

1、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2、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3、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的;

4、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标识错误、被遮挡、覆盖的;

5、存在商宿仓“三合一”问题以及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留宿人员的;

6、建筑物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采取防火措施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的;

7、在建筑物周围搭建棚、房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

8、在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逃生门锁系统的情况;

9、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不符合标准,未保持完好有效地;

10、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11、占用防火间距。

(二)建设工程和施工现场

1、是否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是否擅自改变使用用途。

2、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组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3、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否在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用品;是否制订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电、气焊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总平面布局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是否明确划分各功能分区;建筑工程内是否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5、施工临时建筑的耐火极限是否低于三级;建筑层数、防火分区的面积是否符合要求;员工宿舍等临时建筑采用彩钢板材料时,其内部填充材料是否采用非燃烧材料。

6、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临时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配置相应的建筑灭火器。

(三)物流仓储企业

1、是否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是否擅自改变使用用途。

2、是否存放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总平面布局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仓库内是否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办公室。

4、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是否锁闭、封堵、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

6、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标识错误、被遮挡、覆盖的。

7、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保持完好有效。

8、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用水、用电管理是否严格。

9、仓库货物堆放是否符合要求。

四、整治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共分4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XX月下旬)

召开消防安全会议,明确隐患排查方法、要求及责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为消防安全排查营造良好氛围。

(二)集中治理阶段(XXX月下旬至XX月中旬)

对园区范围内消防隐患进行彻底全面的大排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主体,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检查督查阶段(全过程)

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不定期抽查、督查。做好督查组的接待配合工作。

(四)整改复查阶段(XX月下旬)

组织专人对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进行复查,将复查情况上报。

五、整治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当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详细、周密、量化。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通过检查,彻底摸清存在的火灾隐患底数,建立起火灾隐患信息库,逐项登记,分类建档。检查要认真负责、务求实效,切忌走过场,确保工作实效。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消防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数据报送要到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数据报送。

上一篇:中国移动营销案例分析下一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