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工作汇报范文

2022-06-14

工作汇报不是事无巨细的流水账,也不是情况概述,而是有选择性的对不同侧重进行汇报。而在不同阶段的汇报重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掌握工作汇报的撰写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区民政工作汇报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区民政工作汇报范文

2018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

作要点

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2007-12-08 17:42:3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2)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在区工委、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立足现实,开拓进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为民”为主线,以“为民解困”为要事,以“适应形势”为主题,以“求真务实”为要求,以“群众满意”

为标准,以“自身建设”为手段,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大局中定方位,抓住机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赢得了民政工第1文秘版权所有作的发展进步,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2006年民政工作回顾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走上正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1、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06年全区城市低保工作要点;完成了全区低保证的更换和低保申请表、变更表、收入证明等系列审批表格的更新工作;建立了低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民政厅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试行);完成全区低保户医疗救助的调查摸底工作,并落实了10户受救助户;配合市粮食局开展“情系困难职工——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好油”的活动,使500户低保户得到了实惠;多次联合区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对低保

申请户进行审批核查,截止9月份,共审批了77户申请户,清退了52户,变更了52户。

2、为严格执行当前低保工作中的各项政策,规范低保管理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及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六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及低保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核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查和复查,采用听反映、实地查的方法进行了一户不漏的清理核查。整个核查过程严格按照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对因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符合原有享受水平或不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低保户进行了核减或清理,全区共核减了47户低保户,核减低保资金2533元;清退了41户低保户,停发低保资金5530元。截止9月份,我区共有低保户1085户1549人。常补对象1011户1388人,非常补对象74户161人,累计发放保障金万元。

3、成立了南昌高新区社会救助领导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

发南昌高新区加强对流浪乞讨等人员救助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救助管理方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防止流浪乞讨人员返流现象。

4、为了提高我区民政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按照“三提高”的要求,我区对辖区内各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此,我区还专门筹集资金为各镇(处)民政办配置了专用电脑和打印机。目前,全国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和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区得到应用,实现了“微机操作、规范管理、银行发放”的目标,我区城市低保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5、在市农经网、区局域网及《社发动态》上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区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并提供给区管委会主任和分管委领导参阅。发表新闻稿件4篇,其中题为《南昌高新区顺利开展2006年低保

核查工作》先后被市民政网、区局域网、区刊《南昌高新区》及局刊《社发工作动态》四家转载。

(二)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步入新阶段。

按照市民字[2006]23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对今年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各级民政干部经过调查摸底,严格按救助对象的确定程序,实施分档救助,分为每人每年300元、200元、150元、100元四个档次,全区1792户2953人得到社会救助,全年总救助金额万元。同时督促各村做好证(卡)的使用和管理,监督各村社会救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救助政策的兑现以及发放救助款物的公开、公平、公正。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6]13号)和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农

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民字[2006]146号)文件精神,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南昌高新区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将为我区特困群众和五保户提供医疗救助。

(三)救灾救济工作创造新格局。

安排好受灾地区的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的稳定。我区民政部门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深入基层对困难群众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受灾的真实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解决好春荒期间的灾民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上半年我区下拨了15万元救济款用于春荒救济,依据“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

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

第二篇:区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民政工作在区委、区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民生保障改善”战略目标和“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积极有为、走在前列”的总要求,注重基层需求,强化服务功能,突出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面临的新要求

民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政权建设等,有3大方面、6个组成部分、20多大项、100多小项。按照年初召开的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及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要求概括为“一统四分”,一统即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四分”即支撑骨干的四大支柱:保底作用、基础作用、支持作用、支撑作用,这个构架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即在继续履行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职能的同时,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有效聚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肩负起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新职能,当好社会建设中的骨干,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

省委书记将现代“大民政”归纳为四个大,即“大视野、大服务、大格局、大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开放大视野,实现由传统的社会治理向现代文明社会的管理要求转变;拓展“大服务”,实现由保底型保障向发展型保障的转变;建设“大格局”,实现由参与社会建设向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转变;建立“大平台”,实现由部门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通过这四个转变,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保底、基础、支持、支撑作用。 一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着力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安排,努力提高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改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形成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局面。同时还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通过提升区划地名、边界治理、殡葬管理、儿童收养、婚姻登记、移民安置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社会服务城乡统筹、公平均等、供给均衡。

二、我区民政系统基本情况

民政局内设5个科室:办公室、救灾救助与社会福利科、社会事务科、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科、优抚安置科(双拥办)。 与局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4个:移民办、殡葬管理所、残疾人集中就业管理办公室、民政事务中心(内含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婚姻登记处、地名办)。

下属事业单位5家:大同公墓总管理处、干休所、陈寿昌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第二福利院、九龙福利院。 企业性质单位1家:福利关怀院。

三、20xx年全区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进展情况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政局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创新管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并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探索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按照“十二五”全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末实增床位1800张的工作任务,大力推进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迁)建工程;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政策性综合保险工作和“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上年半完成情况:城区养老机构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主体机构建设,�势终蚓蠢显呵�建工程列入镇政府实事工程,其他各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全区9家养老机构首次实施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工作,参保费用50346元,养老机构参保率100%。 2.完成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及启动工作,整合资源合理定位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与功能,同时指导各镇(街道)组建养老服务中心。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共有17家居家养老(老年人) 近年来,我区民政工作在区委、区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民生保障改善”战略目标和“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积极有为、走在前列”的总要求,注重基层需求,强化服务功能,突出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面临的新要求

民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政权建设等,有3大方面、6个组成部分、20多大项、100多小项。按照年初召开的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及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及要求概括为“一统四分”,一统即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四分”即支撑骨干的四大支柱:保底作用、基础作用、支持作用、支撑作用,这个构架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即在继续履行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职能的同时,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有效聚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肩负起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新职能,当好社会建设中的骨干,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发展。 省委书记将现代“大民政”归纳为四个大,即“大视野、大服务、大格局、大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开放大视野,实现由传统的社会治理向现代文明社会的管理要求转变;拓展“大服务”,实现由保底型保障向发展型保障的转变;建设“大格局”,实现由参与社会建设向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转变;建立“大平台”,实现由部门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通过这四个转变,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保底、基础、支持、支撑作用。 一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着力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安排,努力提高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改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形成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局面。同时还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通过提升区划地名、边界治理、殡葬管理、儿童收养、婚姻登记、移民安置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社会服务城乡统筹、公平均等、供给均衡。

二、我区民政系统基本情况 民政局内设5个科室:办公室、救灾救助与社会福利科、社会事务科、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科、优抚安置科(双拥办)。

与局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4个:移民办、殡葬管理所、残疾人集中就业管理办公室、民政事务中心(内含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婚姻登记处、地名办)。

下属事业单位5家:大同公墓总管理处、干休所、陈寿昌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第二福利院、九龙福利院。 企业性质单位1家:福利关怀院。

三、20xx年全区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进展情况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政局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创新管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并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探索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按照“十二五”全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末实增床位1800张的工作任务,大力推进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迁)建工程;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政策性综合保险工作和“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上年半完成情况:城区养老机构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主体机构建设,�势终蚓蠢显呵�建工程列入镇政府实事工程,其他各镇(街道)养老机构改、扩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全区9家养老机构首次实施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工作,参保费用50346元,养老机构参保率100%。 2.完成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及启动工作,整合资源合理定位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与功能,同时指导各镇(街道)组建养老服务中心。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共有17家居家养老(老年人) 服务中心,53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共配备245名居家养老服务员,为661名(困难高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服务,且为835名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结对服务,支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53.77万元。为6262位高龄老人发放津贴171.44万元。 3.认真贯彻《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提升福利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确保福利彩票发行安全、健康,力争完成全年福利彩票销售5500万目标。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现共有福彩销售网点39家,完成销售1904万元,创收各级公益金666万元。福利生产稳定,全区35家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1100人。

(二)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点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及有效解困。

1.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完善低保动态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困难对象应保尽保。

上半年完成情况: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低保对象摸排工作,并配合国家审计署开展低保资金审计,完成了低保资金审计基础信息与数据的录入。全区有512户家庭(66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金额467.92元,比去年同期提高76.81元;619户家庭(84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金额473.5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53.23元,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371.69万元。此外,还有565名残疾居民和135名70岁以上农村低保老年人享受了生活补助,分别发放生活补助金13.48万元和2.94万元。至5月底城乡低保新增282户378人,退出336户478人,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2.深化医疗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管理平台,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有4418人次获得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9.57万元,平均每人次救助316元,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类救助对象(包括低保证、扶助证、重度残疾人救助证)享受即时医疗救助2500人次,救助金额共计20.61万元。

3.实施社区小额临时救助运作模式扩面工作,进一步提升临时救助的及时、有效性;研究修订完善临时救助办法和困难助学办法,力争在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上有突破;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贯彻市慈善促进条例,加强和促进慈善组织管理。

上半年完成情况:完成了《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的修订起草工作;初步制定了我区困难群众家庭子女助学帮困政策及补助标准方案;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特殊人群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甄别、救助、救治、返乡、安置等为一体的工作体系。截至5月底,全区共有727户(人)次家庭得到临时救助,救助资金达83.47万元,其中小额临时救助132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49万元;212户困难家庭(424人)领取《社会扶助证》;926人享受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发放生活保障金为171.69万元;642户、733名困难老人享受了每月100元生活补助,发放困难老人生活补助金累计37.62万元;为2517名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62.67万余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2人次,共支出流浪乞讨救助金121万元(含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支出) 另外,上半年还深入开展其他各项解难帮困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共帮扶、救助各类困难对象5823(户、人),发放困难补助金(慰问金)873.45万元;“365关爱行动”中继续为100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红包共计5万元;协同市第六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行动,完成了142名困难群众白内障手术初检工作;会同区商务局、tcl集团、国贸家电开展“扶贫工程”,为1400余户低保和社会扶助证家庭发放每户价值1000元的电器购买优惠券;及时调整了精简职工及定期定补救济对象补助标准。 4.不断强化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大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实现从灾后救助向防灾、减灾并重的综合能力建设转变;开展村(社区)级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员网络队伍。

上半年完成情况:组织人员对全区的避灾中心(点)进行了专项检查,补充应急救灾物质;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各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更 新了自然灾害统计报表;对全区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5・12”防灾减灾日,开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万余册;召开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现场观摩会议,白龙社区、曙光村、沿山村被授予“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至此,我区拥有了5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16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5个避灾中心(点);今年另外推荐了城东社区等9个村(社区)为市级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单位,并在全区排查出17户农村困难群众家庭亟需危旧房修缮,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着力夯实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基础,重点深化“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

1.深化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破解新建社区管理难、新居民融合难等突出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化体制机制,以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拓展功能,提升公共服务全程化代理和“一站式”办理效益;进一步跟踪指导银凤社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农村新社区工作运行模式,探索“一核多元,点片互联,纵横结合,分类引导”的农村社区工作机制;在抓好社区自治、社区服务基础上,抓好“一社一品”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品牌;繁荣社区文化,组织展示区社区文化风采。 上半年完成情况:召开了20xx城乡社区建设考核评定会,并联系我区城乡社区发展实际,修改了20xx年镇、街道城乡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有效促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理念,并起草了实施方案,拟将镇(街道)、社区、片区依次分为大、中、小网格,组建网格员队伍,使管理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将社区由服务型向城市管理型转变;创建了涵盖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业务的14个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推动社区服务队伍、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宫达到全覆盖,积极推广居民和好屋、残疾人日托中心等多种服务载体,进一步实现居民自治、自助、自教、自我服务功能;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梳理、征求意见,起草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和光明等四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经验材料。

2.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工作,及时开展“回头看”活动,努力形成“对象广泛、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方式多样”的村委会干部培训长效机制;积极研究探索我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完善村干部考核制度、加强竞职承诺监督,努力排查可能影响下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

上半年完成情况:深化村务信息电视公开工作,顺利实现一季度、二季度电视与传统村务公开“时间及时、内容到位”;认真开展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活动,同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省级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项制度的监督指导工作,筹备下半年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

3.强化制度及保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在各镇(街道)进一步落实相应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加强社工队伍能力素质培养。进一步建立健全区、镇(街道)二级培训网络,着力办好各类社工素质培训班;积极推进村社结对、新老社区结对,继续开展城乡社工相互挂职交流等,加快城乡共融和全域城市化步伐。

上半年完成情况:按照区委办39号文件5%递增机制,会同区财政局发放了20xx年增补经费和20xx年预发70%的城市社区事业保障经费、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补助经费,共计2292万元;先后组织举办了城乡社区信息员培训,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考试培训等;先后分两批派社区干部异地挂职交流学习;落实提高社工工资福利待遇,目前我区城乡社工人均年收入3.4万元,比上一平均增加4100元,增幅为13.71%;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连续两年在专职社区工作者中考核录用事业干部。

4.创新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指导督促有条件的镇(街道)成立社会组织联合;加强分类指导和典型示范,城市社区重点抓好社区服务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建社区及农村社区重点抓好社区管理类、融合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加快推行网上年检;着力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和解决村、社区各种利益冲突,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半年完成情况:启动了社会组织党建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并在6月底成立了区社会组织促进会。新增注册登记社会团体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家,变更登记社会组织5家,现有社会团体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1个;完成了全区社会组织20xx年 年检工作。

(四)着力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社会氛围,重点提升优抚安置保障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高优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优抚保障政策,着重做好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工作;完善优抚对象数据库建设,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医疗保险、补助、救助、减免“四位一体”。

上半年完成情况:向342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今年第一季度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共8.5万余元;向重点优抚对象1750人次发放优抚金共187.5万元;向303人发放春节一次性慰问金共45.45万元;向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2554人次发放老年生活补助金13.19万元;向65名在职伤残军人发放抚恤金共30.9万元;向12名“三属”发放全年一次性补差共5.6万元;向26名在职6级以上残疾军人和烈属发放春节慰问金共1.56万元。全区有195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范围,占应纳入人数的100%,医疗补助5587人次,金额为24.7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补助、救助、减免实现四位一体;我区部分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的人员信息录入了全国优抚数据库。 2.认真贯彻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增加承训机构;进一步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和复员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及时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积极稳妥地做好军休干部房改工作;扎实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

上半年完成情况:今年我区共接收退役士兵96名,其中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95名,转业士官1名。15名退役士兵办理了复工、复职、复学手续;进一步完善了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机制,根据退役士兵切实需求增加了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物流师、数控车床等多个培训项目,目前共有47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今年还同多家用人单位联系,提早在我局张贴了招聘信息,为招聘单位提供面试场地,进一步提高了退役士兵就业机率。

3.制订新一轮双拥工作目标,加强基层双拥工作,创新双拥工作机制,以建军8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拥工作新发展。

上半年完成情况:扎实开展了驻镇部队春节走访慰问及相关拥军活动,支出慰问金45万元;在各镇、街道成立双拥工作专职机构,重视解决驻镇部队实际困难,并首次向市双拥办申报“省级双拥模范区”;完成了朱枫烈士生平汉白玉雕塑和烈士陵园的整修,并配合开展整修工程的审计协调工作;圆满完成了市清明祭扫革命烈士活动仪式,祭扫人数大幅增加。

(五)着力发展民政事务管理,重点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1.要全面完成钦寸水库第一水平年移民安置任务,按要求适时启动第二水平年移民安置工作;加大移民创业致富工作支持力度,认真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项目实施。 上半年完成情况: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钦寸水库第一批移民建房工作,104人37户移民建房率已达100%;为1182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发放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累计381.84万元,为524名区管水库移民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共计26.2万元;妥善处理了滩坑水库移民有关自留地分配、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发放等问题的信访事件。

2.充分利用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加强地名管理标准化建设;重新修订《区地名管理实施细则》,完成与毗邻乡镇(街道)平安边界协议书的签订。

上半年完成情况:全区第二次地名普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相关普查成果已上报省普查办,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已着手展开;启用了各镇(街道)地名证明专用章,将出具地名证明的权限下放至各镇(街道);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篇)编纂工作,完成了县、乡两级词条的编纂;逐步开展了毗邻县(市、区)平安边界互访,已完成对北镇线的界线年检及xx区的走访工作,毗邻镇(街道)平安边界协议书起草完毕,目前正在签订中。

3.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做好公共墓地建设和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细化实施我区殡葬惠民政策;加快殡仪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开展殡仪服务单位规范化建设和行风建设活动,加强殡葬执法监管,不断提高殡葬服务和管理水平。

上半年完成情况:今年1月1日起实施惠民殡葬政策,遗体接运、遗体停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仪基本服务项目、入葬生态墓地和有山村社员认购骨灰墓费用均由政府买单,并于4月起实现普通骨灰盒普惠。上半年我区减免上述各项费用78.99万元,政策惠及821人;经营性公墓绿化苗木7500余株,投入绿化资金5万余元,累计种植苗木22.55万余株,墓区绿化覆

盖率达90%以上;大同公墓投入改造资金10万余元,新建了一批花坛葬,历年累计投入墓园改造资金947.66万元;今年1至5月份,全区共死亡704人,火化遗体701具(其中3具外省户籍人员按规定到原籍地进行火化),火化率及火化覆盖面继续保持100%;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庄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在庄市、骆驼片区建造一所关怀院”的重点件办理工作。

4.依法做好婚姻收养登记工作,开展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创建工作,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婚姻公共服务内涵。

上半年完成情况:共办理结婚登记938对、补办结婚登记58对;离婚登记291对、补办离婚登记8.5对;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836份;收养登记13件;继续保持无投诉、复议及诉讼案件良好记录。

第三篇:区民政局退伍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区民政局退伍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我区退伍士兵安置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领导高度重,财政投入力度大,重要问题处理妥善,使退伍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人员情况稳定。现将退伍安置工作汇报如下:

一、至退役的待安置城镇士兵情况 至,全区共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136人;其中,

三、四级士官29人,义务兵107人。 截至目前,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21人,安置到民营企业49人,选择自谋职业66人。

一、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有关政策及未安置处理办法

、区安置政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关于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区委、区政府曾有相关会议和文件明确一些措施和办法。区委常委会[]1号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要落实安置上岗政策,优先安置三级及三级以上士官、立二等功及二等功以上士兵、伤残退役士兵,实行指令性安置、扶持就业、自主择业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区委常委会[]16号会议纪要明确指出,拿出3-4名事业编制,专门用于三四级士官安置。对愿意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由区财政支付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相关补助。为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1月,区委、区政府还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未安置处理办法

1、凡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且该单位有接收能力的,一律开出介绍信,办理安置手续,并督促接收单位尽快安排退役军人上岗。

2、凡父母或配偶没有工作单位,或单位破产的,均鼓励其办理自谋职业。

3、凡父母或配偶没有工作单位,或单位破产,且不愿意办理自谋职业的,由区政府统一安置到户口所在的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对

三、四级士官优先安置到乡镇、街道、社区工作。

4、凡符合我区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登记在册,按照当年的最高低保标准及时足额给他们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

5、凡已安置多年因企业经济效益差、濒临破产、停产而下岗的士兵,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将其本人或家庭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关于安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安置政策和

精神,切实维护退役士兵后法权益和全区社会稳定大局,特提出以下几点请求和建议: 、积极倡导城镇退役士兵实行自谋职业。

对城镇义务兵原则上全部实行自谋职业。鼓励

三、四级士官实行自谋职业。改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负担方式,建议由市、区财政两级负担。 、积极妥善、科学确定重点安置对象的范围。

对服役满三期以上的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城镇退役士兵给予重点安置;建议采取市、区两级协作调配,多结点为转业士官畅通安置渠道。

第四篇:区民政局争创服务型机关工作汇报

自“三服务一争创”活动开展以来,区民政局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争创优秀服务机关为工作落脚点,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五创五提高”加强组织建设

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提高综合素质。区民政局将上级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抓好学习。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坚持周一学习制度,形成了讲学习的自觉意识、讲正气的政治意识及讲廉政的忧患意识和讲务实的亲民意识,全面提高了全体民政干部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创造好的调研风气,提高决策水平。该局领导班子坚持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从解决“庸懒散奢”等问题入手,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建议,查摆问题,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当作第一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促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民政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推进问题解决等方面作出承诺,并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内设科室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程序及标准。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民政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显着提升。创造好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实效。在民政干部中积极推行《民情日记》制度,确保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可追溯、可检查、可考核。在工作中,坚持重大决策问计群众、重点工作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困难群众寻求出路、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创造好的宣传机制,提高典型影响力。在全区民政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向“孺子牛奖”获得者吕绪兰学习活动,与先进典型“比纪律”、“比作风”、“比态度”、“比责任”、“比奉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人人争做服务群众的“孺子牛”的良好局面。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先后涌现出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全市模范敬老院长顾长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服务百姓争创一流民政工作

开展“进千家万户,听群众呼声”走基层活动。局党委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镇(街、开发区)民政办主任利用周六时间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走访户数达到600户以上,梳理群众反映较多的合法诉求和合理需求150余条,已解决反映问题130余条,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做好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提标工作。自1月份起,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300元提高到25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800元提高到3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700元提高到2900元。1-6月份,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779人,发放低保金732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864人,发放低保金940万元。做好城乡低保对象专项清理工作。结合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全面推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低保“三榜公示”制度,对我区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专项清理,有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不良现象发生。

第五篇:区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有很大进展,各类民间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行业经济协会迅速开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当前我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现状

为了切实加强我区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机构。按照上级要求,我局自2001年经请示政府批准成立了**区民间组织管理局,设立了民间组织管理科,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并组织工作人员加强民间组织的法律知识和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使我区民间组织管理基本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目前,我区共有社会组织72家。其中社会团体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6家。类型分布为:社会团体中,行业性社团占50%,联合性社团占6.3%,专业性社团占44%;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占77%,民政类占16%,卫生类占3.6%,体育类占1.7%。人员情况:我区社会组织共有工作人员816名,其中专职人员802名,兼职人员14名。

二、主要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热情接待群众咨询各项民政业务,对他们热情服务、耐心准确答复,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一是坚持登记条件、相关手续及实地验收等工作程序,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实地验收合格的马上办理,加班加点也要办好,办结合格率100%。二是切实做好民间组织的年检工作。按照市局年检实施方案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作发放社会组织年检告知单,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了年检质量。对我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加大了督促指导力度,按时完成了年检工作任务。做到了严格执法,优质服务。

2、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是调整工作程序,通知社会组织年检持证书正、副本交到窗口,再领取年检告知单、《年检报告书》及民间组织会计制度报表等手续,并全面细致的讲解政策和要求,防止有的民间组织不按规定参加年检又不交证书或只交副本,见年检不合格不参加年检私自保留使用证书正本问题。二是防止出现民非单位私自设立分支机构一证多用问题,我们苦思冥想刻制了"证件不年检无效"和"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业务印章,加盖在登记证书正、副本上面,这样既明确了法规要求对证书必须年检否则无效进行了明示,又防止出现有的民非单位私自设立分支机构一证多用问题。再是《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的正本没有有效期限,证书的正、副本有同样的法律效益,持正本也可在有关部门和社会上使用,办理养老保险业务或在本单位悬挂证书正本迷惑群众,为防止个别社会组织投机取巧,我们刻制有效期限印章加盖在证书正本上,和副本一样写明有效日期;并将年检合格单位的证书正、副本都加盖年检合格印章,切实有效地进一步加大了督查管理力度。

3、大力开展清理非法民间组织活动。在市局领导要求和大力支持下,我区对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非法民间组织进行清理。我们结合实际采取措施:一是主动、多次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沟通交流,说明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征得业务主管部门配合,提供已取得主管部门许可证书的社会组织名单、电话及地址,我们逐个打电话请他们到我局窗口签字领取登记办证通知,并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宣传讲解有关法规政策,二是对通知未到的,我们想方设法带着通知上门服务,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创造性的开展清理活动,工作进展大有成效。目前已为30多个幼儿园和近10个培训学校办理了登记手续。

三、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区的民间组织有的已成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如我区国办的幼儿园只有3个,受规模和数量的限制只能解决少量的儿童保育问题。而民办幼儿园却在为大量的几千个家庭提供了方便、就近保育服务,培养发展社会组织,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众多的社会组织都在为社会排忧解难;我区的行业协会,涉及蔬菜、果品、棉花、农资、等行业的种植和加工,并扩大到农村流通运输、销售、信息服务等诸多领域。如我区国办的只有3个幼儿园,受规模数量的限制只能解决及少量的儿童保育问题。而民办幼儿园却在为大量的几千个家庭供了方便、快捷的保育服务等等,众多的社会组织为社会排忧解难;再是我区的**工程橡胶产业协会不断增强产业市场竟争力,把**工程橡胶做成全国知名产业,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被选举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事单位、主席团成员。该协会由起步、发展、壮大到腾飞,从维权、打假、协调、服务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我区荣膺"中国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光荣称号。开通了由****工程橡胶产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最大的工程橡胶专业门户网站----中国工程橡胶网,并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工程橡胶产业制造基地授牌暨中国工程橡胶网开通新闻发布会",更大程度的提高了**橡胶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把**橡胶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我区的英才学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工程橡胶产业协会、启明学校被评为**省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

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主观和客观问题:一是缺乏人力物力,没有专项业务经费;二是没有政府的协调,业务主管单位缺乏积极配合;三是多数的民间组织不了解有关政策,只知道在业务主管单位登记,不知道还要在民政部门登记,缺乏政策宣传教育;三是非法民间组织数量多,这也是各县市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据初步了解,目前我区未登记的教育类民间组织约有100多家,卫生类的约有600余家。对通知多次无效继续活动的非法民间组织,没有强制有效的处罚和清理取缔措施。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一是根据**区校园及周边安全各职能部门工作划分,**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在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已跟教育部门联系,让他们本周提供所有已在教育部门登记的单位名单,对未在我局登记的非法组织梳理情况,向**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提出协调解决问题的建议;二是积极同卫生部门领导协调清理工作,利用政策解释和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合颁发通知或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该项工作进展。

五、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想法

1、成立评估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民政局设立相应的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和社会组织评估复核委员会,负责对本级评估委员会和复核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评估委员会负责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负责制定评估实施方案、组建评估专家组、组织实施评估工作、作出评估等级结论并公示结果。

复核委员会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的复核和对举报的裁定工作。

2、学习培训,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

熟悉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培训掌握社会组织评估业务知识,做好评估工作的宣传,讲明意义,使社会组织人员真正理解支持这项工作。

3、选择规模较大的社会组织先开展评估工作,总结经验、以点代面逐步推开。

上一篇:清明节踏青作文范文下一篇:庆七一诗朗诵稿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