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三句话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皆是三句话范文

理财三句话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

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第二篇:三句话总结

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主题教育活动,支队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提出了在教育活动中要坚持‚立足内部、走向社会,结合本职、统筹兼顾,灵活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解决‚如何营造浓厚氛围,掀起学习热潮;如何抓好学习宣贯,确保入脑入心;如何做好内外宣传,深化学习效果;如何抓住有利契机,推动工作和建设新发展‛等四大问题,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这一主题,确保了教育取得实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力助推教育活动 为切实搞好教育活动,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对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态度、进取的精神来开展此项工作。一是党委议教合力抓。采取党委会、动员部署会等形式,全面迅速启动学习主题教育活动。支队于4月专门召开党委会,审议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军政主官负总责,政治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支队党委紧密结合支队工作部署,把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范围,同部署、同要求、同督促、同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二是党委成员带头学。坚持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支队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委成员先带头、先过关、先过硬,为基层官兵做出了表率。三是分片包干定点帮。按照党委成员分片包干指导基层中队方案,建立起‚基层中队定期向包点党委成员汇报、包点党委成员定期向党委汇报、包点党委成员定期下基层指导‛的良性循环机制。支队党委成员分别深入联系指导中队参加动员部署会,今年以来,支队党委成员下基层专项督导30余次,共同寻找教育热点,突破教育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官兵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教育活动的全面落实。

二、领导带头,加强教育,全面掀起教育热潮 支队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带头进行宣讲辅导,为广大官兵作出表率。结合教育实际,支队政治委员在3月份为支队全体干部上了一堂题为‚树立廉政意识,忠实履行职责,服务经济发展‛专题教育讲座。支队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学习,各中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了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官兵的学习热情。同时,支队党委班子成员在搞好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业余时间,亲自理论调研文章13篇,全面助推了主题教育活动热潮。

三、拓展形式,灵活方式,丰富学习宣贯载体 支队主题教育活动按照‚集中教育、分层施教、精要管用、务实创新‛原则推进,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一)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教育渠道。一是立足内部、走向社会。利用学雷锋活动纪念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等时机,组织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月8日,第二中队辖区年过八旬抗美援朝老兵顶着烈日为中队全体官兵送来他自己编写的《战火情》,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同时,支队各基层中队组织官兵到驻地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激发了支队官兵爱警习武、献身消防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以总队政工干部业务比武竞赛为契机,组织支队政工干部进行精心备课、集中授课,交叉授课,并通过现场点评、教案交流和课件评比等方式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授课水平。在今年政工干部业务比武竞赛活动中,支队荣获总体排名第三的好成绩,1人次荣获基层政工干部个人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三是开展弹性教育,缓解工学矛盾。针对教育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积极推行弹性教育。继续推行‚分统结合‛式教育。利用驾驶、公差、勤务、休假等人员待岗间隙,开辟‚思教育、想教育、讲教育、评教育‛的模式,让大道理在各自的小舞台上说得更透彻、学得更灵活;继续推行‚四互‛式教育。充分发挥‚四互‛小组优势,将政治教育最大化,落实思想形势分析会和谈心制度,官兵通过‚唱读讲传‛等方式,讲认识,谈体会,唱理想,把教育大引导与具体小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鼓励身边兵说身边事,身边人辩身边案,营造了人人抓教育、人人受教育的喜人局面,使官兵在日常具体工作中都能受教育、得实惠。四是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工作协作区各项工作,在工作协作区黑板报比赛评比中,支队代表队精心制作的黑板报以主题鲜明、版面新颖、书写工整、刊头美观、插图简炼获得第一名;在工作协作区首届理论研讨活动中,支队第三中队、第四中队撰写的调研文章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打造精品文艺,凸显警营文化特色。支队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同时,以警营文化建设为载体强化主题教育活动。支队充分发挥各基层政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抓好‚一队一精品‛文艺节目的打造,大力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普及型警营文化活动,强化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学习‘三句话’.才艺大比拼‛文艺节目PK比赛活动,支队将比拼获胜的节目推荐上报区委宣传部,并在区委区政府举办的建军84周年文艺汇演中,支队官兵创作的反映消防官兵灭火救援题材的文艺节目受到一致好评,同时,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支队积极组织开展了‚颂歌献给党.红歌响警营‛,在全面掀起唱响消防组歌的同时,支队精心制作的组歌《冲锋在前》MV获得了总队一致好评。

(三)培养先进典型,激励官兵爱岗敬业。为激励和引导广大官兵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积极投身到促进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支队高度重视青年典型的培育,为青年官兵成长进步搭建平台,按照‚倡导爱岗敬业、激励青年成才‛的工作思路,倡导青年官兵树立爱岗敬业、勇于争先的精神。

(四)打造铁军,彰显官兵精神风貌。支队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广大官兵投入到火热的打造铁军训练中,通过组织动员、表彰激励、开展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全面推动消防铁军建设。在全国比武中,由支队选送的等4名参赛队员奋勇拼搏,勇于争先,并取得了一个单项第六名的好成绩,为总队争得了荣誉。

(五)跟进服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紧贴工作实践,扎实做好消防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七月中旬,支队组织召开了2011警风廉政监督员座谈会,会议向各位警风廉政监督员和社会单位代表简要报告了支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打造消防铁军、构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诚恳征求与会人员意见和建议,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

(六)开展爱民活动,提升部队形象。支队紧密结合本辖区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部队优势,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契机,结合创建活动,支队认真组织开展扶贫济困献温暖、捐资助学献爱心等活动支队全体官兵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的深刻内涵,赢得了群众的高度好评,充分展现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还存在干部讲不透、官兵学不透的情况,具体体现在学习讨论不深入,缺乏教育的延展性;二是个别基层中队主题教育活动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存在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三是活动开展形式上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支队将认真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这一主题,进一步打牢官兵思想基础,努力提升官兵的服务本领,夯实部队建设和工作的根基,推动支队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第三篇:教育孩子三句话

第一句:“我是你的老师”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人生影响最大的老师。父母的品德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经常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作为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向我学习。”而事实上,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有这样的底气的。但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必须进行不断地磨练和适应,当好孩子的老师。第二句:“咱们一起玩”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如果孩子向我提出跟他一起玩的要求,即使再忙,我都会答应他的要求,哪怕只跟他玩五分钟。陪他一起玩,在玩中教他做人,让他学会什么叫规则,什么叫谦让等等。在玩的时候,他是最听话,最容易接受我们父母意见的。

第三句:“说到就要做到”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说到就要做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有一次,我吃完了苹果,对一边正在玩的孩子说:“儿子,帮我扔一下苹果核。”儿子正玩得高兴,连头也不抬就对我说:“你不是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你自己去扔。”我听了哑然失笑。的确,现在我又没有其它事情做,却差遣孩子去干这种并不是太干净(我儿子特爱干净)的事,当然会遭到他的反对,再说他的理由比较充分。于是我说:“儿子说得对,爸爸说到做到。”然后自己将果核扔进了垃圾桶。以后的日子,儿子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基本上都让他自己干,他也没有异议。除了因为他已经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因为他也要恪守“说到就要做到”这句话。

三句话,显然不能代表家庭教育的全部,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针对孩子所处的不同环境、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不同方法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巧妙地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

第四篇: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有删改)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于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客。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儿想哭。

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扳起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儿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①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②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

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岸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③

我使劲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第五篇:三句话,让你受用一生!

一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还是要3句忠告?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明早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

当晚男人未眠…早晨,他对老板说:我要3个忠告。 于是老板给他3句话:

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说完老板给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请问到**走哪条路近?路人甲:走小路吧,近。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他迫不急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于是他又睡下了。第二日起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原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活着。男人长叹:啊!

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儿子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生了他…这时他发现这个约二十岁的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子一齐分享…切开之后却发现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

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上一篇:江南春反思范文下一篇:就要来临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