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2022-08-04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村留守儿童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村留守儿童六一儿童节

活动总结

属于所有儿童的“六一”儿童节,当许多城里孩子都在尽情享受快乐、幸福和收到礼物时,农村却有上千万无人照看管教的孩子孤独得一无所有,他们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温饱、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为了能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我村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六.一。活动内容包括绘画、看动画片、互赠礼物、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小朋友和家长们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到节日的欢乐。 在整个庆六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其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一些细枝末节还考虑的不成熟,以至于在活动过程就会出现过多的差错,多多少少会造成一点负面影响。其二,村干部之间的衔接配合做的不够,责任工作过于分明,缺乏团结的凝聚力。

当然也不完全没有成功之处,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非常乐意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假期。同时我们也积累到了一些组织活动的经验,学会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和我们的弱点,但我们不视它为缺憾,而把它看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人总是在不足中慢慢学会成长的,从而让自己不断完善成熟起来。我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做的更加完美的!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石马镇店下村幼托中心工作汇报

在石马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石马镇店下村留守儿童幼托中心于2006年创办,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石马镇店下村幼托中心工作汇报。“中心”现在共接收了63名学龄前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有36名。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委托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以及正常的家庭教育,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行动”的号召,积极探索,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努力为石马镇的留守幼儿做出贡献。

一、真心关爱,给留守幼儿一个温暖的“家”留守幼儿最缺乏的是家庭关系和家庭温暖,为此,我们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营造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弥补留守幼儿亲子感情的缺失,让孩子们可以获得家的温馨感受,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是配齐配强了教工队伍。教职工由过去的3名增至11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保育员5名,炊事员1名,5名教师均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这些教职员工从学习、生活等各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教育着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如同在父母身边一样。二是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份成长档案。档案上针对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及心理发育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一周一评,引导他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针对留守儿童设计了特殊的教学方案。留守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非常狭小,因为年龄小,老人不敢让他们单独玩耍或活动,只能时刻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性格一般比较孤僻、依赖性强、不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不断提高自理能力。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孩子们手牵手合作完成任务,引导留守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亲情关系;在课堂上,多为留守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供各种锻炼和尝试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如谢美琴小朋友刚入园时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老师安排的座位上,不像别的孩子又哭又闹,当时我们都很高兴,以为她比别的孩子懂事和适应性强,工作汇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石马镇店下村幼托中心工作汇报》。可过了几天,老师却发现这孩子的“懂事”和“安静”有些不对劲,她不跟任何人说话,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只是一天到晚静静地坐着。经过找临时监护人家访,才知道美琴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为了安全起见,一直把她关在家中看电视或玩,极少与外面的人接触,因此小美琴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合群。我们决定采取措施帮助她。首先,我们利用给她修剪指甲的机会摸摸她的头、手等,跟她亲密接触,轻声与她交谈,让她慢慢开始能跟老师说话;其次在课堂上多鼓励她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答错了也总是从好的方面表扬她,增强她的自信心;活动课上,多让她跟别的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合作完成任务;小美群记忆力强,我们就教她讲故事,然后鼓励她讲给别的小朋友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美群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二、积极探索,还留守幼儿一个美丽的“梦”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留守幼儿也不例外。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的梦里却似乎只有等待。我们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将关爱留守幼儿工作做得更好。首先,我们利用有限的条件为留守幼儿提供食宿方便。凡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监护跟不上的留守幼儿,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幼托中心提供食宿。目前,我们已为63名留守幼儿提供饮食服务,其中36名全托留守幼儿食宿都在“中心”。同时,针对石马镇村落分散,儿童上学路程较远,老人接送不方便的问题,专门配备了一辆留守幼儿接送车。其次,我们为留守幼儿开通了亲情电话。开学初我们就为每一位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了幼托中心的亲情电话号码,外出的父母可以随时通过亲情电话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孩子能经常听到父母的声音,使他们失落的心灵得到安慰;老师和家长还可以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尽量留下外出父母的联系电话,确保儿童有特殊情况时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再次,我们还定期对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有一次,在小朋友入园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名叫张文舒的小朋友手上有明显的被打痕迹,仔细询问才知道是被奶奶打的。原来,文舒小朋友不小心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于是奶奶就痛打了她一顿,认为只有打,才会让她长记性。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老辈人教育方法的严重缺陷,于是我们利用半个月临时监护人接孩子的机会,向留守幼儿的临时监护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尽量地减少隔代教育的隔阂。一年多来,我们对这些留守的孩子倾注了我们的爱,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亲情的呵护。当这些孩子围着我们,把心里的话悄悄地说给我们听,高兴地叫着我们“老师妈妈”时;当看到他们一个个听话、好学、与人为善、健康成长时,虽然累,但我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我们真诚地希望并且祝愿,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所有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心理上不再有阴影,生活上不再有坎坷,学习上不再有困惑,安全上不再有恐惧,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同样的蓝天和温暖的阳光,真正体会到同样的欢乐和美好的梦想,让这一代有着独特成长过程和成长环境的孩子能在社会的关注与政府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18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报告2018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等新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市关工委要

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关爱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年四至五月,市关工委又组织2个调研组,6位同志(每组3人)到全市县(区)、乡(镇)、村、校进行专题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一起,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法和经验、对策和建议等再次进行认真研讨。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和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据关岭、紫云等县的初略统计,他们外出的农民工每年仅从邮局汇回的钱就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的总收入。有的县初略估算,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要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调研过程中,我们

对部分乡(镇)、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了解,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年总收入大大超过乡(镇)财政年总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这样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体现了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长远分析,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趋势将会持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还留在原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亲友等照料,少数的由哥哥姐姐带着。据统计,全市15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共计71075人,绝大多数在当地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就读。另外,尚有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分散在各县(区)的学校就读,少数夫妻双方外出务工将子女带到外地就读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统计。据平坝县关工委统计,全县“留守儿童”9265人,占儿童

少年总数的%,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4%;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占85%,托付亲朋好友监护的占10%,和兄弟姊妹一起独自生活的占5%。普定县“留守儿童”在中学读书的占中学生总数的15%,在小学读书的占小学生总数的22%。镇宁自治县有留守儿童7322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3177人,单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学就读的1254人,在小学就读的4898人,1-6周岁的尚有1170人。关岭自治县有留守儿童9079人,流动人口儿童134人,孤苦儿童526人,就读初中的2834人,就读小学的5852人,在学前班或幼儿园的882人,在关索一小特教部(残疾和聋哑)就读的有33人。紫云自治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19%,隔代监管的占%;亲朋好友监管的占%,尚有2748人与兄弟姊妹同住或独自生活,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0%。

儿童,这是一个需要成年人帮助的群体。孩子们的成长,是成年人义不容

辞的责任。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这些留守儿童被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管,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带来的诸多难题,为社会所牵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一)亲情缺失,普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儿童”编有山歌对唱,甲唱“太阳出来红彤彤,父母打工在广东;半夜梦里来相会,醒来眼前一场空。”乙对“月亮出来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渐江;半夜梦里来相聚,醒来两眼泪汪汪。”这就是他们思念父母的真实写照。平坝县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通信率达不到每月一次。多数留守儿童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普定县马场镇、化处镇普遍反映,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渴望与亲人交流,但父母难以顾及,造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现为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等。水母小学学生李康艳、石林等,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心明显不足等。性格呈现病态或畸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一些学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却不告诉监护人或老师。平坝县一个姓王的小学生,是个很听话又节俭的乖孩子,有一段时间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强迫王某索要“保护费”,王某只有硬着头皮一次次向爷爷要,直到爷爷产生疑心,跟踪去了学校,这才发现他要钱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强,总觉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儿童说,他最怕学校召开家长会,最怕在外面遇见自己的同学和父母亲热,为了躲避这一切,他从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玩。三是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平坝县某

学校调研显示,在一些留守学生眼里,同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惹得起的”,一种是“惹不起的”。对惹得起的,他们就欺负人,对惹不起的他们就被欺负。由于缺乏爱心,他们对人往往显得冷漠,不肯融入集体生活,不善关心和帮助他人。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也随之产生,即“留守儿童”。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高昂的医药费、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关乎于社会的长期发展与稳定,因此是我国现阶段的焦点问题。

2.研究意义

①本调查有利于了解广东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我省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吸纳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逐步增加,这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日常行为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本课题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作为政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参考。

②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农民工是国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农民工能尽心尽力地工作。而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帮助农民工解决其小孩上学、生活等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

③关注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具有积极的意义。部分留守儿童生理、心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他们极其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先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上一篇:产品经理的述职报告下一篇:产品销售服务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