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读后感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读于永正读后感范文

于永正课堂观后感

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

————观《中国名师语文课堂实录》有感

官厅中心校 刘芳

非常感谢程主任又一次让我们与中国名师近距离接触,不仅领略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而且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的人格魅力。“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这句话是我听完课后想到的。课堂中,他们注重学法的引导,处处关注学生,能够以学生的原有基础为出发点开展学习,于是有了让学生的笔在本子上跑个不停的经典。课堂上,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摩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或与同学一起表演„„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名示的,暗示的,都在幽默、轻松氛围中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听了老师们的这几节课,收获挺多!他们的课,让学生的个性之光在对话和写作中闪烁。他的课不仅语言、动作有趣,而且流畅自然,妙趣横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切,感觉听他的课一点也不拘谨。大师们的风采让我深入领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老师们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关爱学生,注意方式。课堂上老师和一个小女孩一起交流完作文后,俯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随后,便有一个小男孩拿着修改后的草稿跑到前面。于老师摸着他的头鼓励他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举着他的修改稿,肯定他的修改成果。看得出男孩很高兴。课后,我问于老师当时耳语的内容,他说:“找一个不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上来交流。”于老师的这番话令我非常感动,他没有说“找一个作文写得差的同学”,充分照顾到了孩子的自尊,相信他鼓励的话语也会成为男孩学习的动力。

2.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他和孩子一起分享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再读,再读,再读。”他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读三遍,边读边改,在读中感悟。我想这应该就是“实打实地教”。 3.评价方式采用高分值。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是给100分,150分,120分不等,他从来不吝啬手中的笔,是采用高分值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之光在对话和写作中闪烁。

通过老师的这两堂课,我明白了课堂确实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名词。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了令人非常满意的作文 ,的确不得不让人佩服! 我想,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想学生所想,顺学生所意,保留一颗童心,我们的课堂才会少一些单调、古板,那样学生才不会学得被动与疲乏呀!

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达、写作,展现着他们生命的精彩;让学生在老师地引领下,“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让学生的个性之光在课堂的对话和写作中闪烁起来。

第二篇:读于丹

《论语》心得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作为国学中一支绚丽的奇葩,儒家的《论语》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学者为之呕心沥血、精心研究。然而当我们翻开浩若烟海的研究著作时,扑面而来的并不是一种亲切感,反而往往是一种庄严与神秘。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一本朴素可亲、随手可触的“心灵鸡汤”。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地人之道

在这篇里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人的信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宽恕,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对于信念,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这就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做一个真正的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的人。蒙田说“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怀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做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做一个真正的无悔的自我。对于宽恕,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对别人仁慈永远不会徒劳。即使受者无动于衷,至少施者可以获益。”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所以一个成大事者必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之路更顺畅,如果你想让你自己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如果你想让你自己更成功,请多一点宽恕、少一点怨恨!

二、孝之道

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认得人,何谈爱他人爱国家?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中也曾教导我们“事父母,能竭其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到这未尝不是一种轮回,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喜欢和我们的父母在一起……长大后,便离开他们,只有在我们需要父母亲,或是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才会回去找他们。尽管如此,父母却总是有求必应,为了我们的幸福,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既然父母可以为我们提供百分百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年迈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所以请学会感恩,孝敬我们的父母!

三、诚信之道

作为商家,要注重诚信,因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试金石,如果你想财源滚滚,请讲诚信;作为学生,要注重诚信,因为信誉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如果你想品学兼优,请讲诚信;作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诚信之道,因为信誉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请讲诚信。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记住: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使诚信者安身立命。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也许有的人认为于丹是在糟蹋国学,但我认为,正是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第三篇:读于丹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为营造书香校园,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今年四月份我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校长向每位教师赠送了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触动很大,心境敞亮了许多。内心涌动着对校领导的无限感激。这本书让心情在极度灰暗中的我见到了一丝亮光,心头的诸多困惑得以释然。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超凡的智慧,一种脱俗的为人处世的正确心态。它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的看待人生,看待人生的价值。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就接触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其实并未真正读懂,只是机械地重复记忆。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古老的书籍,用现代人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诠释,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现代普通人和古代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是遥不可及的。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却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冗杂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一些人生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干涸已久的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高不可攀。朴素温和、平易近人中时时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人们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往往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不要一味贪图享乐,或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二、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臵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

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

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

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要学豪猪。可见,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定不要过分的亲密无间。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并且在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直、诚实、广见博识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交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正确的评价他人,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四、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也解开了自己内心纠结许久的心结,让我从牛角尖中走出来。它让我有了许多的豁然开朗,让我以更好的心态,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和为人处事中,不再感到郁闷和憋屈;它让我感到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温馨。不由得让我这个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彷徨过的人,对人生发出这样的眷恋之语:活着真好!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耐人寻味的。她也把这种感悟传递给了我,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哲理。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那份归属感,我一定要像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淡定做人,快乐生活! 如此,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感谢孔老夫子教会我正确看待人生,快乐生活!

感谢于丹教授把一向令人望而却步的《论语》诠释的这样平易近人!

更感谢万校长把这样一本好书推荐、赠送给我们!

这本书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陪伴我走好人生之路!

第四篇:读于丹《论语》有感

早就听说的于丹老师的大名,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她的一些精彩片段,终于有一天,手捧着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怀着里面精彩的只字片语,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自己的心仿佛豁然开朗了很多。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减少过失,对他人谦恭有礼,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普天下的人就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为什么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一一破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的“恒心”

不够。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这还是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用恒心来面对所有的困难,才能跨越失败,收获成功。

我是一个启英幼儿园的语训教师,工作中也曾不断地接受挑战,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当生活的困难来到面前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恒心来解决一切的难题。作为语训教师,也曾经有过很多困惑,为课堂教学的不如意而苦恼,为家长的不理解而难受,为教研组的深入研究而焦躁,为幼儿园的工作而忙碌顾不上家庭。但是,当你用另一种视野去关注身边人的时候,你发现,只要你不懈地追求,你就会获得周围的支持和鼓励,你就会收获另一种心情。所以,不要气馁,不要烦躁,收获一种心情,就会收获一种成功。 于丹和她的《论语》,将千万颗心中的一心之得呈现于观众读者,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第五篇:读于丹《庄子心得》

做幸福的老师

——读《庄子》心得

韩福英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静静地品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觉得自己的内心淡定了许多。我的座右铭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觉得人就应该在这个物欲喧嚣、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关键是应该做好的自己。

回首自己走过的岁月总觉得是那么匆匆忙忙。我们生命里的这段光阴,跟整个时间流程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的。用庄子的比喻来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时常在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最最有价值呢?

庄子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是的,今天的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做人有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为该属于自己的谁也拿不去,不属于自己的它也不会来。自己常常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家长信赖的老师,这就是我最欣慰的。但是有时候总是过于急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做了违反课堂纪律,作业出现错误,我总是很生气,有时甚至大声指责。其实想想学生们真不简单,我刚刚批评过他们,他们竟然会对我亲切地微笑,并亲切地喊我“韩老师”。

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世界上,想想做小学老师也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最纯洁的心灵,不需要去揣摩他人的心思,只要我们付出爱心、耐心,就会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作为一名老师,当然都盼着自己的先生最优秀,希望他们的成绩出类拔萃,好像这样才更光彩。这是一种积极追求向上的心态,但如果过度了,就会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使他们讨厌老师而最终对学习产生倦怠。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的心态 不仅仅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祖国未来和希望呀!

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我有

时也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但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人还是应该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执着不断前进。凡是一件事如果动机过强,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越来越喜欢看体育比赛,那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挑战,有多少优秀的选手正是因为压力太大,没调整好心态,而失去了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呀!我的第一次国旗下演讲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磨炼了我。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轮流演讲,当我登上演讲台,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刚刚开始时,我就觉得有些小紧张,又想到周围这么多的师生,后面还有校长们,就更紧张了。我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但无济于事,演讲快结束了,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可能自己想演讲得好一些,结果适得其反。当我读了庄子《达生》篇里木匠的故事,明白了一个朴素而又玄妙的道理,人做事要做得好,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也就是我们在做事时,别想太多,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实现了真正的超越。与我们的同事天天相处,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信赖的老师,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上一篇:第一周课外拓展范文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