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和开发部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技术部和开发部范文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篇一:技术合同认定及优惠政策

第一部分:技术合同优惠政策

一、 营改增优惠政府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附件四《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

2、《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问题的公告》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6号 )

二、可以免税的技术合同范围 1.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是指转让者将其拥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有偿转让他人的行为。

2、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

其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必须约定为归委托方所有或委托方与受托方共有,否则不能认定为技术开发合同。

3、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

1、技术服务。

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是指转让方(或受托方)根据技术转让或开发合同的规定,为帮助受让方(或委托方)掌握所转让(或委托开发)的技术,而提供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且这部分技术咨询、服务的价款与技术转让(或开发)的价款应当开在同一张发票上。

三、备案的材料

1、申请享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试点纳税人,应按照规定,到国税主管税务机关办1技术咨询,是指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理备案或审批手续。

2、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时,报送的材料为: (1)《北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审批确认表》;

(2)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的书面合同及复印件1份(英文合同须附带中文译本);

(3)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 (4)技术交易奖酬金领取单。

四、技术合同免税优惠注意事项

1、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须分别核算。

2、享受免税政策项目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享受免税政策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4、一个合同一备案(其他项目则是一事一备案)。 注:海淀国税要求,须先进行备案登记,才能申报免税。同时,需注意将相关材料留存齐全,以待备查。

5、技术合同如涉密,备案前须做脱密处理。

第二部分 技术合同认定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技术合同认定

技术合同认定是指根据《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设立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对技术合同当事人申请认定登记的合同文本从技术上进行核查,确认其是否符合技术合同要求的专项管理工作。

二、目的

1、落实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财税优惠政策

2、作为高新技术认定的依据。

三、认定的依据

1、《合同法》

2、《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 )

3、《技术合同认定规则》

4、《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

四、审查的主要事项

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对当事人所提交的合同文本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和认定。其主要事项是: (1)是否属于技术合同; (2)分类登记;

(3)核定技术性收入。

五、技术合同的分类

(一)技术开发合同

1、委托开发技术合同

2、合作开发技术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

1、 专利权转让合同

2、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3、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4、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

(四)技术服务合同

1、技术服务合同

2、技术培训合同

3、技术中介合同

六、技术合同的基本条款及条款不明确、未履行或不合理的后果

(一)基本条款

1、项目名称;

2、标的内容、范围、要求;

3、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

4、技术情报、资料的保密

5、风险责任的负担;

6、技术成果归属的受益分成办法;

7、验收标准及方法;

8、价款、报酬或使用费及支付方式

9、违约金或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10、解决争议的方法;

11、名称和术语的解释。

(二)条款不明确的后果

1、申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下列主要条款不明确的,不予登记: (1)合同主体不明确的;

(2)合同标的不明确,不能使登记人员了解其技术内容的; (3)合同价款、报酬、使用费等约定不明确的。

2、申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合同名称与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要求当事人补正后重新申请认定登记;拒不补正的,不予登记。

(三)条款未履行的后果

约定担保条款(定金、抵押、保证等)并以此为合同成立条件的技术合同,申请认定登记时当事人担保义务尚未履行的,不予登记。

(四)条款不合理的后果

申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其合同条款含有下列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等不合理限制条款的,不予登记:

(1)一方限制另一方在合同标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的; (2)一方强制性要求另一方在合同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独占回授的;(3)一方限制另一方从其他渠道吸收竞争技术的;

(4)一方限制另一方根据市场需求实施专利和使用技术秘密的。 申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约定提交有关技术成果的载体,不得超出合理的数量范围。

七、技术成果载体数量的合理范围

1、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方案、产品和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图纸、试验报告及其他文字性技术资料),以通常掌握该技术和必要存档所需份数为限。

2、磁盘、光盘等软件性技术载体、动植物(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以及样品、样机等产品技术和硬件性技术载体,以当事人进行必要试验和掌握、使用该技术所需数量为限。

3、成套技术设备和试验装置一般限于1-2套。

八、技术合同的认定

(一)技术开发合同

1、认定条件

(1)有明确、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目标;

(2)合同标的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尚未掌握的技术方案; (3)研究开发工作及其预期成果有相应的技术创新内容。

注:单纯以揭示自然现象、规律和特征为目标的基础性研究项目所订立的合同,以及软科学研究项目所订立的合同,不予登记。

2、不属于技术开发合同的情形

(1)合同标的为当事人已经掌握的技术方案,包括已完成产业化开发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

(2)合同标的为通过简单改变尺寸、参数、排列,或者通过类似技术手段的变换实现的产品改型、工艺变更以及材料配方调整;篇二:技术合同

【合同履行】技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等合同的区别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所达成的具有明确全力义务内容的协议

技术合同的种类很多,而且各种合同还经常互相重叠交叉。《合同法》根据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特点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将技术合同分为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4类。下面分别对这4类技术合同做一简单介绍。

一、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的标的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技术开发合同分为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1、委托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进行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具体来说就是委托人按照约定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完成协作事项、接收研究成果。受托方即研究开发人按照约定制定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合理使用研究开发经费,按期完成研究开发工作,交付研究成果,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技术等,帮助委托人掌握研究开发成果的合同。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2、合作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各方就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工作所订立的合同。具体来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为完成一定的研究开发工作,当事人各方共同投资,共同参与研究开发,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协议。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现金、设备、材料、场地等物质条件承担辅助协作事项,另一方主要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则应当按委托开发合同来处理。 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

二、技术转让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所订立的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是现有的、特定的、成熟的技术成果。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引进合同等。

三、技术咨询合同

技术咨询,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委托人提出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掌握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预测,为委托人提供最佳的或者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者解答委托人的问题。技术咨询合同,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受托人就特定的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是一类独立的合同,包括在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其他各类合同中有关技术咨询的内容,不能使用有关技术咨询合同的规定,应当适用其所属的合同的有关规定。

当事人可以在技术咨询合同中约定对咨询报告和意见的验收或者评价办法。委托人是否采纳以及如何采纳受托人的咨询报告或者意见,由委托人自行决策。受托人对委托人实施咨询报告或意见所受到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对于技术咨询合同的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之外派生完成的或者后续发展的技术成果,归属和分享的原则是:谁完成谁拥有;允许当事人做特别约定。

四、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可分为辅助技术服务合同和传授、传递科技知识和情报的合同。前者包括产品设计合同、工艺编制合同、测试分析合同、计算机程序编制合同等,后者包括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等。与其他三类技术合同相比,技术服务合同有其特点。服务方所运用的技术知识是现有的技术,不包括开发性的技术成果,也不包括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不存在技术权属的转移,无需约定技术成果的归属及分享条款,并对实施的结果承担责任。篇三:技术合同免税指南 技术合同免税指南 ·什么是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1、什么是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小试、中试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项目;(2)技术改造项目;(3)成套技术设备和试验装置的技术改进项目;(4)引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开发项目;(5)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语言系统、过程控制、管理工程、特定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但软件复制和无原创性的程序编制的除外;(6)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7)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项目; (8)其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什么是技术转让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3、什么是技术咨询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是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为另一方(委托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所订立的合同。

4、什么是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产品设计服务,包括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配套件、专用工模量具及工装设计和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的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以及其他改进产品结构的设计;(2)工艺服务,包括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工艺编制、新产品试制中的工艺技术指导,以及其他工艺流程的改进设计;(3)测试分析服务,包括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技术成果测试分析,新产品、新材料、植物新品种性能的测试分析,以及其他非标准化的测试分析;(4)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指导等; (5)新型或者复杂生产线的调试及技术指导;(6)特定技术项目的信息加工、分析和检索; (7)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包括为技术成果推广,以及为提高农业产量、品质、发展新品种、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关技术服务;(8)为特殊产品技术标准的制订;(9)对动植物细胞植入特定基因、进行重组;(10)对重大事故进行定量技术分析;(11)为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定性定量技术鉴定或者评价。

·技术合同免税政策

1、对于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财税字[1999]273号文件)

2、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据此明确,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篇:百合鲜切花开发前景和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

:百合花种类繁多,花朵大,颜色鲜艳,深受大家喜爱。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的不断扩大,百合花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国民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百合鲜切花的开发前景和栽培优质高产百合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

:百合鲜切花;花卉栽培技术;优质高产

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甜蜜爱情等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而且因其花朵大,颜色鲜艳,花姿妖娆,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花种之一。特别适合用作切花、盆花和园林布景,深受人们的喜爱。百合花种类繁多,大约有9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在热带高海拔山区。我国是拥有百合种类最多的国家,据调查约有46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有36个变种为中国特有种,是百合花的发布地。

1开发前景

1.1生活所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多元化,对花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随着产能过剩,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花卉业可以重点开发。当前,有很多地区的农村已经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百合切花的生产已成为重要的发展项目,不仅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效益大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3发展花卉,增加对外贸易百合切花属于高档切花的一种,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其它切花品种。近年来,中国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特别在我国云南省,每年以20%的增长幅度快速发展,是目前国内百合切花质量较高的产区之一。生产的切花除了供应国内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外,还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为我国赚取大量外汇。

2发展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中国百合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我国的百合切花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水平均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荷兰、日本等),而且百合种球主要依赖进口,伴随着我国鲜切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切花百合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许多科研、生产单位为发展我国的百合种球产业,进行了大量百合种球繁殖的实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2.1选择高品质的百合品种百合鲜切花的品种选择应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亚洲百合属于无香型低档次百合,价格低廉;而东方百合则属于花大、鲜艳、芳香扑鼻的高档次百合花,价格也较高。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考虑以东方百合为主,适当种植亚洲百合和庸香百合的品种。

2.2对种植时间把握好百合切花的种植对时间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条件适宜,全年均可种植,但为了利益最大化,把握好种植时间,使百合花的最佳销售时间与元旦、春节、情人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大节日相一致,节日期间销售价格和销售量都明显高于平日,因此要把握好时间播种,确保节日期间有足够的花供应。同时,进口种球和优质自繁种球应避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此时为宿根百合的产花高峰,销量大,但价格比较低。

2.3种球的预处理购买回来的种球应先经过预处理再进行种植,保证种球的品质。冬天种植百合,球根一般都是新近收获而未经冷冻的球根,要尽快将鳞茎种人湿润的土壤中,不要拖时间太长;对于冷冻的种球,应将打开外面包装的塑料袋,置于10~15℃的温度中缓慢解冻,而且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高温带来品质的下降。反复冷冻可能引起种球发生冻害,贮放温度太高或贮放时间太长也会引起发芽[1]。

2.4控制百合种植密度对于百合花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要严格控制百合花种球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由百合的品种、种球大小、季节等因素决定,种植时要综合考虑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对种球大小差不多的,植株高大的品种种植要适当稀一些,植株矮小的可以适当密集些。对种球大小不同的,同一季节,球根大的应种植稀一些,球根小的应种植密一些,在光照充足温度高的月份种植密度要高,在缺少阳光的时节或在光照条件差的情况下(例如冬天),为了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种植密度可以适当降低。

2.5控制湿度种植百合花前要严格控制土壤湿度,以握紧成团、落地松散为最佳。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种植前,应该先浇一次水,要一次浇透,降低土壤温度,防止高温土壤损害种球。种植后,要再浇一次水,水不必太多,使土壤和种球充分接触就可以了,为根的发育打好基础。以后浇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握紧成团、落地松散,不出水为宜。浇水的最好的时间是晴天的上午,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避免波动太大,减少叶烧发生。开花期间减少浇水,可以少量多次,防止百合鳞茎腐烂、落蕾。2.6改善种植方法在种植百合前要进行土壤消毒,种植方法采用开沟点种法。春夏季种植时,种植深度距地表8~lOcm,冬季6~8cm,如果种球种植过深,百合出土时消耗养分不说,还会影响根系生长,使鳞茎发育不佳,花芽较少;种球种植浅,球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根系生长发育不好,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切花生长,花茎不够粗壮,开花时容易歪倒。

3小结

通过本文,大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于发展百合鲜切花的条件充足,机会不容错过,各方应该抓住机会,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百合鲜切花,利国利民。

第三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安庄镇中心小学 张春华

一、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综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综合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兴国”,人才的基础在哪里?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资源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综合实践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对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综合实践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综合实践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标

㈠工作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㈡学生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㈢教师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内涵,真

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综合实践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三、研究的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编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㈠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㈡研究思路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培养

为着眼点,通过比赛、访问、座谈会、个别面谈、问卷、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校本综合实践教育资源,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学习新技术,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

五、研究的原则

⒈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从综合实践教育的基础性、通用性出发,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适应每一个孩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学习必要的综合实践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又要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又健全的人格。 3.基础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是一门使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工具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又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工农业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素质。 4.活动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以学生自身实践为主的原则。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实现理解、认识、探索、创造、交流和情感体验,在动作的内化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技能、情感、个性的发展。

5.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和互相渗透,要因地、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发教学资源;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6.主体性原则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验、动手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践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使他们在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

7、目的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其外显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彻底消除无目的无意义的“花架子”活动,力求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每次活动都是教育中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8、因材施教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的特征和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差异、特长差异、能力差异出发,因人制宜地加强个别指导。 9.区域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的内容,各地的情况是不同的,强调它的地方性特点或者区域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校得天独厚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我校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

六、教育资源开发的设想: 1.建立实践基地,强化校本特色: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综合实践课专业教室,即使是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课教室,但设备也不够学生使用,只能满教师的演示使用,更缺乏校外的实践基地。

劳动实践基地是综合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开展课外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将着手创建“小农场、小苗圃、小果园、小饲养场、小鱼池、小工厂”等学生综合实践实践基地,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课外科技活动,促进潜能开发:

要深化综合实践教育,确保综合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把创造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综合实践教育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去检验、去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生物饲养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电子制作活动、航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背景。

3.科学选择内容,改进课堂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确立综合实践课的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内容的教学。如组织学习一些当地农特产的栽培、嫁接、加工等知识;

开展一些乡土资料、环保等的调查活动;介绍一些简单的动植物栽养实用技术。还可开设一些现代科技知识讲座,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手头资料,给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信息,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 4.校外公益劳动:

面向社会,每个学期组织几次校外公益劳动,如社区服务、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周围的环境,服务身边的居民,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5.相关学科渗透:

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包含多种综合实践教育因素。生物学与农业生产、人类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它可以直接促进学生了解农牧业的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天文地理可以使学生获得家乡的自然气候、物产资源分布、交通网络以及利用和控制自然力的方法等知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是许多重要生产过程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产原理,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劳动兴趣。 6.其他教育活动:

开展教室内务整理、洗衣服等生活自理比赛;举行篝火晚会、挑战自我等文体活动;长期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举行农技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指导,请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致富能人来介绍本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带领学生带生产第一线,激发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兴趣,树立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七、研究措施:

1.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

要像江泽民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综合实践教育看作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途径。全校教师要树立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念,以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以扎实的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教改,以教改促进综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开创我校综合实践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校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校内应充实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的设施建设,装备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的教学设施,建立学校课堂小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为综合实践教育提供规范的实践基地。

3.深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

教师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研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学生现代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4.健全对综合实践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

把综合实践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综合实践教育督导评估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督导评估,大力表彰和奖励综合实践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坚决纠正不重视综合实践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事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9.1-2009.5

1、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综合实践教育思想,积极吸取各地研究成果。

2、组织部分教师系统学习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内成员的分工工作。

3、调查研究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思考课题操作的可行性,制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㈡实施阶段:2009.6-2010.8 系统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教育资源,逐步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评估机制,完成有关的系列体制。并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结和研究论文。

㈢总结阶段: 2010.8-2010.10 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撰写课题成果,请有关专家鉴定。

九、成果的形式

1、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

2、学生综合实践素质提高的各项依据及有关数据;

3、其他有关材料。

十、课题组织结构

课题研究小 组:

组 长:张春华

成 员:

周文娟

赵德兵

张堂然

第四篇: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一、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

1、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指以微电子为基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存储、输入/输出、处理及传输的设备(硬件)、软件和元器件开发的技术领域。

包括九大类产品:①电子计算机,②计算机外部设备,③信息处理设备,④计算机网络产品,⑤计算机软件产品,⑥微电子、电子元器件,⑦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⑧广播电视设备,⑨通信设备。

2、生物技术领域:指利用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或其组分、细胞和组织,通过人工方法和新技术加以改造,使之具有所要求的更优越的特性,或产生新的组分,以应用于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社会福利等事业的技术领域。

包括四大类产品:①农林牧渔,②医药卫生,③轻工食品,④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3、新型材料技术领域:指根据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经过人工改造而开发出具有优良物理、化学特征的新材料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产品: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有机高分子材料,④复合材料,⑤纳米材料,⑥其他材料。

4、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指以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为主要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领域,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允许、社会接受的可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和能源产出率的节能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新能源,②高效节能。

5、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指以激光、计算机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技术领域。

包括五大类产品:①先进制造技术设备,②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③机电基础件,④仪器仪表,⑤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6、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指以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等生化工程开发生产的药物、诊断试剂,利用化学合成、半合成和从天然动植物资源提取有效成分开发生产的药物,以及利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手段改造与开发生产的医疗器械和人工器官等的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医药,②医学工程。

7、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指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设备、仪器、装置开发的技术领域。

包括二大类产品:①环境污染防治及资源利用设备,②环境监测仪器。

8、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指以空际、星际运输、旅行和开发利用空间和字宙资源为目的.开发的设备、装置和仪器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①航空器,②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③运载火箭,④应用卫星,⑤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⑥其他航空航天产品。

9、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指以勘测、开发地球、空间及海洋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领域。

包括六大类产品:①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②固体地球观测设备,③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④空间观测实验设备.⑤大型工程、海洋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检测设备.⑥遥测遥感技术及产品。

10、核应用技术领域:指以原子能的有效和平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领域。

包括八大类产品:①核辐射产品,②同位素及应用产品,③核材料,④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⑤核电子产品,⑥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⑦核能及配套产品,⑧核三废处理技术及产品。

二、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电子计算机

1、高性能微型电子计算机

2、大中型电子计算机

3、巨型电子计算机

4、工作站

5、服务器

6、便携计算机

7、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机

8、工业控制机

9、网络计算机(包括移动计算设备)

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1、大容量光、磁存储器及其部件

2、新型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平板显示)

3、新型打印装置(激光打印机)

4、高稳定抗干扰智能化电源

5、自动扫描输入设备

6、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7、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

8、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9、图形、图像处理设备

10、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

11、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12、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

13、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4、光存储器(光盘)

15、光电探测器

16、集成光学产品

17、激光全息照相系统

18、激光高速摄影系统

19、平板显示器

20、大屏幕超平面及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

21、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22、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计算机网络产品

1、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2、网络服务器

3、网络终端设备

4、网络接口适配器

5、多协议通信适配器

6、网络检测设备

7、网络安全设备

8、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9、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

计算机软件产品

1、系统软件

2、支撑软件(实用工具软件、中间件等)

3、管理类软件(各行各业的事务处理软件、决策支持系统等)

4、人工智能软件与专家系统

5、辅动类软件(三维CAD/CAT/CAM/CAE/CDM等)

6、多媒体软件(语音、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

广播电视设备

1、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HDTV)

2、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

3、高画质激光视盘

4、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及其产品

5、新型有线电视综合传输系统设备

6、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7、图文电视系统设备

8、影视节目制作设备

9、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

10、数字录放像机

11、数字彩色电视机

12、大屏幕彩色投影电视

13、DvD的相关技术产品

14、数字音响设备及数字收音设备

15、数字摄录一体机

通信设备

1、同温层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设备

2、卫星通信系统及地球站设备

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4、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传输系统和设备

5、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

6、数据通信多媒体系统设备

7、单模光纤和新型光缆

8、宽带数字程控交换机

9、高速无线寻呼产品

10、新型通信终端

11、数字移动通信(GSM、CDMA)系统及设备

12、光纤通信设备(2.5Gb/s―l0Gb/s)

13、无线与有线混合网通讯设备

14、宽带接入设备

15、数字交叉联接设备

16、网管技术产品

17、新型保密机

18、移动通信手机

微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元件

1、集成电路(IC)卡专用芯片

2、移动通讯手机配套集成电路

3、通讯用电路

4、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及消费类电路

5、通信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

6、电力电子器件

7、微波器件与电路

8、高清晰度电视(HDTV)配套集成电路

9、片式半导体器件

10、片式电子元件

11、CATV专用集成电路

光电子元器件

1、光通信用激光器

2、光通信用光电探测器

3、光通信系统(2.5Gb/s及l0Gb/s)用光收/发模块

4、集成光学产品(滤波器、隔离器、耦合器等)

5、新型发光二极管

(二)生物技术领域

农林牧渔

1、新型兽用基因工程疫苗

2、农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3、农业环境控制设备

4、无土栽培设施

5、工厂化立体种植、养殖设备

6、动植物产品储藏、保鲜产品及设备

7、生物资源深度加工产品

8、新型农作物生长病虫草防治产品

9、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

10、微生物农药、抗菌素农药及辅料

11、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

12、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医药卫生

1、基因工程生产活性蛋白与多肽

2、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3、DNA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

4、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

5、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6、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7、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8、各类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药(

一、二类新药)

9、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

10、生物技术后处理中破碎、分离、纯化、提取

11、高效分离纯化介质

轻工

1、食品加工用新型食品级酶制剂

2、其他工业用新型酶制剂

3、工具醇

4、酶、辅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再生技术设备

5、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胺基酸等)

6、单细胞蛋白

7、新型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8、微生物多糖酯

9、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微生物的培养及开发

10、絮凝性细胞连续发酵技术设备

11、新型有机酸

12、新型生活微生物及制品

13、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

14、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1、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

2、生物化工新产品

3、环境治理用生物制品

4、天然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制品

5、生物高分子缓蚀阻垢、絮凝剂及制品

(三)新型材料技术领域

金属材料

1、高纯金属材料

2、超细组织金属材料

3、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

4、非晶微晶合金

5、形状记忆合金

6、超导材料

7、储能材料

8、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

9、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

10、稀有金属及稀土材料

11、贵金属及其代用材料

12、高性能磁性材料及磁介质

13、新型半导体材料

14、新型电子材料

1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材料

16、Ti及Ti合金材料

17、高温耐蚀及难熔金属材料

18、新型模具材料

19、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

20、屏蔽材料

2l、触媒材料

22、电真空材料

23、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

24、表面技术改性材料

25、超精细加工技术产品

26、热处理新技术产品

27、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2、导电、压电、供电陶瓷

3、半导体陶瓷

4、磁性陶瓷

5、高温陶瓷

6、高强、高韧陶瓷

7、耐腐陶瓷

8、光学陶瓷

9、结构陶瓷

10、高性能陶瓷纤维

11、玻璃纤维

12、光学纤维

13、光纤面板及微通道板

14、生物、生化陶瓷

15、高硬、高耐磨陶瓷

16、光电子材料

17、超硬材料

18、高性能隔热材料

19、高性能绝缘陶瓷

20、新型功能薄膜材料

21、特殊玻璃及镀膜材料

22、人工合成晶体及产品

23、石墨制品及特种碳素材料

24、特种密封材料

25、新型建筑材料

26、特种涂料、填料

27、高效过滤材料

28、车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及制品

29、无卤型阻燃灭火剂及制品

30、无机分离膜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1、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2、有机分离膜

3、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

4、有机光电子材料

5、有机硅、有机氟等元素有机材料

6、特种合成纤维

7、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8、精细化工材料

9、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助剂

10、改性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11、新型纺织印染助剂

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2、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3、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4、增强体材料

5、基体材料

纳米级材料

1、氧化锌

2、二氧化钛

3、碳酸钙

4、百炭黑

5、硫酸钡

其他材料

1、新型人造纤维及制品

2、高档天然纤维

3、高仿真制品

(四)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领域

新能源

l、太阳能技术产品

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产品

3、风能技术产品

4、地热、海洋能技术产品

5、新型储能装置

高效节能

1、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

2、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3、照明电子节能产品

4、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

5、节水新技术装置

6、节油新技术产品

7、新型节能型内燃机

8、节约燃料新技术产品

9、新型节能炉窑技术产品

10、节能型自控新技术产品

11、能源转换、输送、储存技术产品

12、节能新工艺产品

13、新型余热回收装置

14、高效蒸汽管网设备

15、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

16、新型高效压缩机

17、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

18、节能型空调器

19、高效制冷机

20、节能计量仪器仪表自控装置

(五)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l、检测、传感元件及产品

2、传动基础元件及产品

3、伺服控制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

4、光电控制系统

5、力、视觉系统技术产品

6、工业机械人产品

7、柔性制造单元(FMC)及柔性制造系统(FMS)产品

8、高性能数控机床(三轴以上联动)

9、变频调速装置

10、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

11、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12、智能化的电器设备

13、智能化的电力设备

14、树脂砂铸造设备(20吨/时以上)

15、先进模具设计、制造设备

16、大型真空电子束焊设备

17、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设备

18、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19、波长可调的强激光设备

20、激光脉冲功率技术设备

21、等离子技术设备

22、高效的物流系统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1、塑料机械

2、纺织机械

3、包装机械

4、造纸机械

5、其它机电一体化的轻工机械设备

6、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合成材料加工设备

7、特种运输车

8、新型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

9、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

10、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设备

机电基础件

1、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

2、新型低压、高压电器

3、新型大功率电源

4、高速、超硬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

5、新型专用泵、阀

6、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

7、电子式低压电器

8、高强度异型紧固件

仪器仪表

1、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2、高性能分析仪器

3、高性能信号记录仪器

4、新型测量、计量仪器

5、新型实验机与模拟仪器

6、光电参量传感仪器

7、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8、微机夜视及热像仪

9、电镜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嵌入式智能部件

2、分布式控制系统

3、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4、大电流断流容量试验及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

5、在线自动测试系统

6、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7、安全检测及控制系统

8、光电检测和探测技术设备

9、智能识别系统

(六)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

医药

1、新型抗肿瘤药物

2、新型心脑血管药物

3、新型地方病药物

4、其它新型治疗性药物

5、新型预防性药物

6、新型诊断性药物

7、新型药剂附加药物

8、新型化学合成和半合成药物

9、动植物里提取的药物

10、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11、各种矿物提取的药物

12、新型药物制剂及辅料

医学工程

1、血液学临床检测、检验仪器

2、血液流变学仪器

3、生物化学分析仪器

4、生物化学传感器及电报

5、X射线诊断设备

6、X射线、核磁共振断层成像系统

7、核医学成像装置

8、超声成像装置

9、病理学、组织学检测仪器

10、电生理信号设备

11、非电生理信号设备

12、微波热图设备

13、临床监护类设备

14、生物信息处理系统

15、物理和特种治疗设备

l

6、心、肺、肾、肝、胰人工脏器

17、心瓣膜、关节、骨、血管等人工器官及假体

18、生理辅助器具及功能假肢

19、传统医学(中医)仪器

20、新型呼吸机及麻醉机

21、新型齿科设备及装置

(七)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l、高效能除尘器

2、高效能防爆装置

3、新型工业炉、窑尾气脱硫、脱氮装置

4、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5、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6、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7、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8、工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

9、水处理纳滤、超滤设备

10、含有机化学毒物、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设备

11、污水除氮脱磷装置

12、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净化装置

13、活性碳快速再生装置

14、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设备

15、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

16、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设备

17、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备

18、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19、工业设备防静电装置

20、使用清洁燃料的运输设备

21、低汞无毒电池

22、其它减少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

23、水系及市政清污设备

24、高效垃圾焚烧装置

环保监测仪器

1、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2、敏感气体检测仪

3、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4、微量有机毒物分析仪监测仪

5、COD、BOD在线自动监测仪

6、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器

7、火警监测仪器

8、应急、快速监测仪器

9、高精度的分析仪器

10、快速微量农药监测仪

(八)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l、航空器

2、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

3、运载火箭

4、应用卫星

5、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6、其他航空航天产品

(九)地球、空间及海洋技术领域

1、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

2、固体地球观测设备

3、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

4、空间观测实验设备

5、大型工程、海底设备基础稳定性勘测监测

6、遥测遥感技术及产品

(十)核应用技术领域

1、核福射产品

2、同位素及应用产品

3、核材料

4、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及装置

5、核电子产品

6、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

7、核能及配套产品

8、核三废处理技术及设备

第五篇:电子政务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子政务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1、行业及发展概况 1.1行业概况

1.1.1 软件行业总体市场

软件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行业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历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数据显示,200

9、2010 年中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分别为 9,513亿元和 13,364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5.62%和 40.48%。 2011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达 18,468 亿元,同比增长 38.19%,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 10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软件行业的良好开局。 2012 年、 2013 年和 2014 年软件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25,022 亿元、30,587 亿元和 37,235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35.49%、22.24%和 21.73%。2008-2014 年中国软件行业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

4000035000305873723

5 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33642502218468757395131.1.2电子政务市场的发展状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自动化系统。比如“十五”期间,国家推进了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应用系统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 年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金融监管、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在建设管理方面,首先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这对加大业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业务应用的先导性、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初步形成了高层次、组织化和规范化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顺利实施。其次,各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工程时,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运行与维护模式的探索、国产设备的应用和工程建设的管理等方面。此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加强了项目的申报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以及验收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对保证电子政务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据CCID 统计,2013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1,634.2 亿元,同比增长16.91%。2007-2016 年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2014-2016 年为CCID 预测值):

2007年-2016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30002568.82500200015001397.81188.66391906.21634.22218.11000

741861.71010.95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电子政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当前呈现出政府对硬件投入比重逐年下降,软件和IT 服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2014 年财政行业信息化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为22.2 亿元,占总投资的35.3%;软件投资达到25.1 亿元,占总投资的39.9%。与此同时,服务投资快速增长,达到15.6 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提高至24.8%。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政务投资受经济的影响较小。预计到2016年政府行业IT规模将达到1121.5亿元。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继续不断扩大。

1.3 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内容和方向。随着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主导,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三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增速可达20%。

1.4市场竞争情况

1.4.1 软件行业总体竞争状况

软件行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

在企业数量方面,经过近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软件行业企业总数迅速增长,截至 2014 年末,我国拥有各类软件企业 38,695个。在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优势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820.88 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 12.95%。

在产品竞争方面,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分析,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中,除金蝶、用友等少数国内厂家涉足中间件市场外,几乎被国外软件企业垄断。应用软件市场是软件产品中种类最多、应用最广的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均处于此领域。随着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内应用软件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行业市场更加细分和专业化,国内厂商往往更熟悉用户需求及使用偏好,因此在本领域较外国厂商具有本土优势,总体上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电子政务、能源、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各类软件,首先是电子政务软件方面应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1.4.2电子政务领域市场竞争状况

由于电子政务应用的特殊性,国外厂商IBM、 SAP、 ORACLE等厂商涉足较少,国内软件服务企业成为电子政务的主要业务应用软件供应商。

电子政务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充分竞争,各细分领域内部已形成了龙头企业拥有明显市场份额及技术优势的市场格局。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思路更加成熟,政府行业市场更加趋于细分,要求IT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加专业化,因此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相对较高。电子政务业务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优势和重点领域,为政府部门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2、行业进入壁垒 2.1 市场进入壁垒

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功能、数据交换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不符合这些规定的新进入者将无法进入本行业市场。同时,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应用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政府部门在建立信息系统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总成本不仅包括购置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所付出的显性成本,而且包括在工作规范、管理制度、业务改造、职员培训等方面的隐性成本,产品转换成本较高,新的进入者很难抢夺先入者的市场份额。

2.2 行业经验壁垒

该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卫生教育部门、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这些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多样性和复杂性高,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苛刻。客户在选择软件厂商时更加关注公司以往的行业成功案例,因此行业经验壁垒较高。

2.3技术和人才壁垒

技术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本行业的软件企业不仅需配备既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复合型研发团队,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财政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管理思想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以及具有较强业务开拓能力的营销团队。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建设、持续发展、长期积淀的过程,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人才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2.4服务网络壁垒

管理软件日常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或产生新的需求,如不能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将大大降低客户的满意度甚至失去新的业务机会。这要求软件企业在提供软件产品的同时,建立贴近客户的、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及时有效地向客户提供持续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因此,高效完善的服务网络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2.5 客户资源壁垒

软件企业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培育出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体,积累丰富的成功案例,从而在行业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同时,在行业内针对不同用户特定需求而进行的二次开发,不仅能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将增强用户黏性。而新的进入者往往缺乏示范案例和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良好的客户群体。

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1 有利因素

(1)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是国家重点发展、大力扶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关于扶持软件产业的法规、财税、金融政策和支撑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从各方面保障了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

(2)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职能正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倾斜,为提高执政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必定产生政府信息化的新需求,需要加大对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在内的电子政务市场的投入,这将为该领域的产品提供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升级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比如中间件、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完善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格局开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中间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升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整合,大大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网络的海量计算服务,不仅可以作为软件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存储空间的提供者和业务信息处理的平台,由此将极大创新和完善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扩大软件的应用领域。

3.2 不利因素

(1)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在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国内软件企业及用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行业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另外,软件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因而容易被盗版,使软件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若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不利于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相比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融资渠道不畅,在经营理念、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积累不足,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软件行业关键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软件巨头手中,核心高端产品如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关键中间件技术几乎被欧美等跨国软件巨头垄断。企业规模偏小和竞争力不强限制了国内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以及企业品牌的提升,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项目风险

相对一般信息化(如企业信息化)项目而言,电子政务项目通常更具复杂性,不确定性影响更大。涉及的主要风险有:

1、协调性风险(即合作主体之间形成的矛盾) 对目标的期望和认同不一致,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文化意识和沟通上的矛盾。

2、技术性风险

对实施方案的选择,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对设备购买的选择,对软硬产品的选择等。在这方面,可能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3、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包括人员的组合不恰当与变动造成团队涣散,项目监理不到位,双方的信息沟通问题,实施过程遇到意外问题,实施与运营没有很好交接等。

上一篇:近视调查报告表范文下一篇:金融衍生品交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