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公共关系礼仪

2022-08-01

第一篇:第9章公共关系礼仪

第9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第九章 正当行为

第一节 正当行为概述

一、正当行为的概念

正当行为,又称排除犯罪性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指虽然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依法排除犯罪的行为。

二、正当行为的种类

我国刑法只明文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正当行为。除此外,其他正当行为主要包括: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义务冲突、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等。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

二、一般正当防卫

(一)一般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1.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

(1)对“不法侵害”的理解。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是指由行为人实施的,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

(2)对无责任能力者(包括精神病人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但为全面保护法益,应尽量限制在必要场合。

(3)违反起因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行为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所谓的防卫行为,成立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的,属意外事件。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1)“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①正当防卫的开始时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不法侵害已经”,开始通常是以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为标志。

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经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则无法减轻或者避免法益侵害的,也应认定为已近开始,即虽然没有达到着手的程度,在预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②正当防卫的结束时间: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是指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行为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法益。

但是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取得的财物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追捕者可以适用正当防卫。

③关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认定,还应注意:在持续的不法侵害过程中,即使表面上某段时间停止了不法侵害,但从整体上看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仍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2)对违反时间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成立“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前防卫与事后防卫)。

事前防卫存在过失的,应认定为过失犯罪;事后防卫构成犯罪的,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

(1)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

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是出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而选择实施防卫行为。

(2)对违反主观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对于欠缺防卫意思的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

防卫挑拨,是指为达到侵害对方目的而故意挑起对方侵害的的行为。其应成立故意犯罪。

相互斗殴,是指均具有侵害意图的双方作出的斗殴行为。其符合犯罪成立条件的,成立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等。

偶然防卫是指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符合了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的情况。

4.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1)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包括共犯中的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

(2)针对不法侵害人所进行的防卫,包括针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进行的防卫,以及针对不法侵害人的财产进行的防卫两种类型。

(3)对违反对象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故意针对第三者进行防卫的,应成立故意犯罪;误以为第三者是不法侵害人而进行防卫,按假象防卫处理。

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1)对限度条件的理解

①”必要限度“,以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为基本判断标准。

②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属于防卫过当。

(2)对违反限度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实施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成立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一般成立过失犯罪,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犯罪的可能性。 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防卫过当 1.防卫过当的概念

防卫过当,是指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2.防卫过当的特征

(1)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一样,都具有行为的防卫性。这是它们的密切联系之所在。

(2)防卫过当具有客观危害性与主观罪过性。这是它同正当防卫的本质区别。

3.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防卫过当一般为过失所造成,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如在为保护较小法益而使用严重暴力时也会出现故意),但应排除直接故意。

4.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1)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罪过形式及客观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

(2))防卫过当不是罪名,只是一个法定的量刑原则。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特殊正当防卫

特殊正当防卫也称无过当防卫。

(一)特殊正当防卫的特殊性的体现 1.防卫对象特殊

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2.防卫目的的特殊性

特殊正当防卫所保护的只能是人身安全。 3.严重暴力行为正在进行

正在进行是指暴力犯罪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二)特殊正当防卫与一般正当防卫在成立条件上的主要区别

1.特殊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只能是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一般正当防卫所针对的是需要防卫的任何犯罪与违法行为。 2.特殊正当防卫没有必要限度,因而不存在防卫过当;

一般正当防卫具有必要限度,因而存在防卫过当。

第三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牺牲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的行为。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一)起因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1.作为避险对象的范围

除人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险外,也包括大自然的自发力量而导致的危险(如洪灾、地震等),动物袭击而产生的危险,等等。

2.对违反起因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而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成立假想避险。

对于假想避险,行为人有有过失的,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的,属意外事件。

(二)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1.“危险正在发生”的理解

是指危险已经发生或者迫在眉睫并且尚未消除,其实质判断标准是法益是否处在威胁之中。

2.对违反时间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违反紧急避险时间条件的,成立“避险不适时”(包括事前避险与事后避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险)。

事前避险存在过失的,应认定为过失犯罪;事后避险构成犯罪的,则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三)对象条件:一般来说是无辜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是针对不法侵害者,则为正当防卫行为。

(四)主观条件:具有避险意识

1.行为人必须具有避险意识,包括避险认识与避险意志

避险认识,是指避险人认识到危险正在现实发生,认识到只有损害另一方较小法益才能保护较大法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保护法益的性质。

避险意志,是指避险人具有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目的。 2.对违反主观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故意引起危险以后以紧急避险为由侵害他人法益的,成立故意犯罪。

(五)限制条件:不得已而为之、别无它法

1.只有在不可能采取其他合理方法是,才允许紧急避险。 2.违反限制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在可以采取其他合法方法避险的情况下,避险人采取避险行为的,应视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况和客观损害,分别认定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六)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对“必要限度”的理解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通常是指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2.违反限度条件的认定与处理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成立避险。

对于避险过当,应当根据避险人的主客观情况,分别认定为相应的犯罪。但是,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避险过当

(一)避险过当的概念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人实施的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应负刑事责任的避险行为。如果避险行为所损害的法益比所保全的法益发生不均衡的现象,而导致不应有的损害,避险行为就开始从正当行为转化为违法行为。

(二)避险过当的特征

1.前提条件:必须符合避险行为的基本主观条件。

2.客观特征:在客观上必须是超过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3.主观特征:在主观上必须对其避险行为所造成的他人合法权益的不应有的损害具有罪过。

(三)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1.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罪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避险过当行为的具体罪名。

2.我国刑法规定避险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一)相同点

1.都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性行为,都属于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行为,行为人都不负刑事责任。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2.都属于由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紧急行为类型。

3.在主观上都是具有为了保护某种合法权益免受损害这一目的的行为,即在主观上都要求行为人必须是为了使某种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或“正在发生的危险”,才能排除犯罪性。

4.在客观上都对他人的权利或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害。 5.在构成要件上,都存在超过了客观要件的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这一不符合构成要件的“过当”问题,刑法对两者的过当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措施。

(二)主要区别

1.起因条件不同,即危险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仅限于人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既包括人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自然力的影响。 2.限制条件不同

紧急避险要求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3.对象条件不同

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通常是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4.限度条件不同

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只要不过于悬殊即可;紧急避险要求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第四节 其他正当行为

一、法令行为

(一)法令行为的含义

法令行为,是指依据刑法之外的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将一个行为合法化。

(二)目前中国的法令行为的种类

主要有三种情况:

1.国家为了财政的目的而规定某些机构可以发行彩票; 2.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扭送; 3.警察的抓捕行为。

二、正当业务行为

(一)正当业务行为的含义

正当业务行为,是指从事一定业务的人员正当地执行其业务的行为,即使造成一定损害也不得进行刑法的评价。

(二)典型的正当业务行为

如:医疗行为、竞技行为、辩护活动

三、被害人承诺

(一)被害人承诺的含义

被害人承诺,是指经权利人同意或者要求,损害其某种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被害人承诺成为正当行为的要件

1.被害人对愿意遭受损害的权益有处分权。 2.被害人有处分能力。

3.被害人的承诺必须是真实意愿的表示。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刑法学》授课大纲

4.造成的损害没有超过承诺的范围。

5.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必须是法律所许可,或者一般生活规则所认可的行为,符合社会一般善良风俗。

6.承诺的时间必须发生在结果发生前。即权利人的同意必须是事前或者行为是同意,而非事后的承认。

(三)以下承诺无效

根据被害人承诺成立的要件,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以下承诺无效: 1.幼儿与精神病人的承诺。

2.对被害人本人的重大健康权、生命权的承诺。 3.事后的承诺。

4.在非法行医中被害人的承诺。

四、基于推定的承诺的行为

(一)基于推定的承诺的行为的含义

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是指行为时虽然没有被害人的承诺,但为救助被 害人的紧急事项,可以推定如果被害人知道行为时的紧急情况就会当然作出承诺,而法律上认可基于对被害人意思的推定而实施的行为。

(二)基于推定的承诺的行为的成立要件

行为的实施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三要素:前提条件(情势 紧急)、实质条件(被害人承诺的当然可能性)、补充条件(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五、自救行为

(一)自救行为的含义

自救行为,是指法益已经受到侵害,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受侵害的法益,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

(二)自救行为的构成要件 1.必须是为保护自身的权利

2.必须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 3.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护权利的行为 4.自救行为方法手段的适当性

六、义务冲突

(一)义务冲突的含义

义务冲突,是指行为人同时存在两个以上不相容的法律义务,为了履行其中的某项义务,而不得已无法履行其他义务的情形。

(二)义务冲突的成立条件 1.必须存在两个以上的义务。

2.必须是为了履行重要义务,放弃非重要义务。

第九章

正当行为 6

第二篇:第9章 连接 (教案)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3

第9章

1.教学目标

连接

(1)了解螺纹的类型及主要参数;

(2)掌握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措施、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3)掌握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4)了解键连接的类型、特点,掌握键连接的选择及强度计算; (5)了解花键连接、无键连接、销连接等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螺纹、螺纹连接及其零件的结构和类型。 (2)螺纹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以及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难点

螺纹连接的受力和变形关系图 3.讲授方法: 多媒体和演示柜教学 4.理论学时:

4课时

常用的机械连接方法有机械动连接和机械静连接。机械静连接又分为不可拆卸连接:铆接、焊接、胶接等(这种连接拆卸时会损坏其中一个零件)和可拆卸连接:销连接、键连接、螺纹连接等。

除以上的连接方式外,常用的还有过盈配合连接、无键连接等。螺纹连接是采用螺纹和螺纹连接件来实现的连接。这类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工作可靠等特点,在各个行业及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9.1 螺纹连接

目的任务: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重点: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难点: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

9.1.1 螺纹的分类

根据平面图形的形状,螺纹可分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和锯齿形螺纹(书图9.1)等。根据螺旋线的绕行方向,可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规定将螺纹直立时螺旋线向右上升为右旋螺纹(书图9.2a),向左上升为左旋螺纹(书图9.2b)。机械制造中一般采用右旋螺纹,有特殊要求时,才采用左旋螺纹。

根据螺旋线的数目,可分为单线螺纹(书图9.2a)和等距排列的多线螺纹(书图9.2b)。为了制造方便,螺纹一般不超过4线。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4 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连接,矩形、梯形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除矩形螺纹外,其他三种螺纹均已标准化。

9.1.2 螺纹的参数

以圆柱螺纹为例(图9.1)。在普通螺纹基本牙型中,外螺纹直径用小写字母表示,内螺纹直径用大写字母表示。

(1)大径d 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2)小径d

1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3)中径d

2螺纹轴向剖面内,牙厚等于牙间宽处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4)螺距P 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 同一条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设螺纹线数为n,则有S = nP 。

(6)升角 中径d2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9—1) (7)牙型角a 螺纹轴向剖面内螺纹牙两侧边的夹角。

(8)牙型斜角b 牙型侧边与螺纹轴线垂线间的夹角,对于对称牙型b = a/2。

(9) 螺纹牙的工作高度h 内外螺纹旋合后,螺纹接触面在垂直于螺纹轴线方向上的距离。

图9.1 圆柱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5 9.2 螺纹连接件及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9.2.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根据结构特点,螺纹连接有下列四种基本类型。 ⒈ 螺栓连接

2.双头螺柱连接

3.螺钉连接

经常拆装会使螺纹孔磨损,导致被连接件过早失效,所以不适用于经常拆装的场合。 4.紧定螺钉连接

将紧定螺钉拧入一零件的螺纹孔中,其末端顶住另一零件的表面或顶入相应的凹坑中,如书图9.7所示。常用于固定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转矩。

9.2.2 常用螺纹连接件

螺纹连接件品种很多,大都已标准化。常用的标准螺纹连接件有螺栓、螺钉、双头螺柱、紧定螺钉、螺母和垫圈。

1. 螺栓

螺栓头部形状很多,最常用的有六角头(图9.2a)和小六角头两种(图9.2b)。

a) b)

图9.2 六角头螺栓

a) 六角头螺栓 b) 小六角头螺栓

2.螺钉

螺钉的结构形式与螺栓相同,但头部形式较多。 3.双头螺柱

双头螺柱没有钉头,两端制有螺纹。结构有A型(有退刀槽,图9.3a)与B形(无退刀槽,图9.3b)之分。

a)

b)

图9.3 双头螺柱

4.紧定螺钉

5.螺母

螺母的结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六角螺母。按厚度不同,螺母可分为标准螺母(图9.4a)、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6 扁螺母(图9.4b)和厚螺母(图9.4c)三种。螺母的制造精度与螺栓相同,也分为粗制和精制两种,以便与同精度的螺栓配用。图9.12d所示的圆螺母常用作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并配有止退垫圈。

a) b) c)

d) a) b) 图9.4 螺母 图9.5 垫圈

6.垫圈

垫圈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被连接件的支承面积或避免拧紧螺母时擦伤被连接件的表面。常用的有平垫圈(图9.5a)和斜垫圈(图9.5b)。当被连接件表面有斜度时,应使用斜垫圈。

9.2.3 螺纹连接件的选择及注意问题

1.螺纹连接的预紧

螺纹连接的预紧是指装配时把螺纹连接拧紧,使其受到预紧力的作用,目的是使螺纹连接可靠地承受载荷,获得所要求的紧密性、刚性和防松能力。除个别情况外,螺纹连接都必须预紧。由于预紧力的大小对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强度和密封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重要的螺纹连接,还应控制预紧力的大小。

2.螺纹连接的防松

螺纹连接防松的本质就是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运动。按照工作原理来分,螺纹防松有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性防松以及粘合法防松等多种方法。

1)摩擦防松

(1)弹簧垫圈 弹簧垫圈(图9.6)用弹簧钢制成,装配后垫圈被压平,其反弹力能使螺纹间产生压紧力和摩擦力,能防止连接松脱。

图9.6 弹簧垫圈 图9.7弹性圈螺母 图9.8 双螺母

(2)弹性圈螺母 图9.7所示为弹性圈螺母,螺纹旋入处嵌入纤维或者尼龙来增加摩擦力。该弹性圈还可以防止液体泄漏。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7 (3)双螺母 利用两螺母(图9.8)的对顶作用使螺栓始终受到附加拉力,致使两螺母与螺栓的螺纹间保持压紧和摩擦力。

2) 机械防松

(1)槽形螺母与开口销 槽形螺母拧紧后,用开口销穿过螺母上的槽和螺栓端部的销孔,使螺母与螺栓不能相对转动。

(2)止退垫圈与圆螺母 将垫片的内翅嵌入螺栓(轴)的槽内,拧紧螺母后再将垫圈的一个外翅折嵌入螺母的一个槽内,螺母即被锁住,见书图9.18。 (3)止动垫片

(4)串联钢丝 用低碳钢丝穿入各螺钉头部的孔内,将各螺钉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制动。使用时必须注意钢丝的穿入方向(见书图9.20,上图正确,下图错误)。

3)破坏性防松

图9.9 冲点防松 图9.10 焊接防松 图9.11 粘合防松

(1)冲点 如图9.9所示,螺母拧紧后,用冲头在螺栓末端与螺母的旋合缝处打冲2~3个冲点。防松可靠,适用于不需要拆卸的特殊连接。

(2)焊接 如图9.10所示螺母拧紧后,将螺栓末端与螺母焊牢,连接可靠,但拆卸后连接件被破坏。

4) 粘合防松 如图9.11所示,在旋合的螺纹表面涂以粘合剂,防松效果良好。 3.支承面的平整

若被连接件支承表面不平或倾斜,螺栓将受到偏心载荷作用,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从而使螺栓剖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可能比没有偏心载荷时的拉应力大得多。所以必须注意支承表面的平整问题。

4.扳手空间

设计螺纹连接时,要注意留有扳手扳动的必要空间,否则就无法装拆。各种结构情况下的扳手空间尺寸可参考机械设计手册。

5.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

(1)要设计成轴对称的几何形状

(2)螺栓的布置应使螺栓的受力合理 (3)螺栓的布置应有合理的间距、边距

(4)同一组螺栓连接中各螺栓的直径和材料均应相同 (5)避免螺栓承受偏心载荷

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可根据第3章所学的知识计算或者参阅《机械零件手册》和《机械设计手册》。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8

9.3 轴毂连接

为了传递运动和转矩,安装在轴上的齿轮、带轮等必须和轴连接在一起。轴毂连接常用的方法有键、花键、销和过盈连接等。

9.3.1键连接

键连接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装拆方便,因此应用很广。键有平键、导向平键、半圆键、楔键和切向键连接等多种。

1. 平键连接 如书图9.26a)所示,平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平键的上表面与轮毂槽底之间留有间隙。这种键的定心性好,装拆方便,应用广泛。常用的平键有普通平键和导向平键。

(1)普通平键 普通平键按其结构可分为圆头(称为A型)、方头(称为B型)和单圆头(称为C型)三种。

(2)导向平键 图9.12为导向平键,该键较长,键用螺钉固定在键槽中,键与轮毂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轴上零件可沿键作轴向滑移。

图9.12 导向平键 图9.13 半圆键连接

2. 半圆键连接 半圆键连接如图9.13所示,键与轴上键槽均呈半圆形。与平键一样,半圆键也是侧面是工作面。半圆键连接的优点是装拆较方便,缺点是键槽较深,对轴的削弱较大,所以只适用轻载连接。

3. 楔键连接和切向键连接 (1)楔键连接

楔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键楔紧后,轴和轮毂的配合产生偏心和偏斜,因此楔键连接一般用于定心精度要求不高和低转速的场合。

(2)切向键连接

9.3.2花键连接

花键连接按其齿形不同,有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和三角形花键。前两种应用较多。

9.3.3销连接

销的主要用途是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也用于轴和轮毂的连接或其他零件的连接,通常只传递不大的载荷。销还可以用于安全装置中作为过载剪断元件,称为安全销, 第9章 连接

教案 119 当过载时,销即断裂,以保证安全。

销的型式较多,有圆柱销、圆锥销及其他特殊形式的销等。书图9.32所示即为圆锥销在轴毂连接中的应用。

图9.14 花键连接

图9.15 销连接 图9.16 过盈连接

9.3.4过盈连接

如图9.16所示,过盈连接是利用轴与轮毂孔两配合零件间的过盈(轴的尺寸略大于毂孔的尺寸)而构成的一种连接。过盈连接装配后,由于轮毂和轴的弹性变形,在配合面间产生很大的压力,工作时靠压力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或轴向力。

过盈连接结构简单、定向性好,承载能力较大并能承受振动和冲击,又可以避免键槽对被连接件的削弱。但由于连接的承受能力直接取决于过盈量的大小,故对配合面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另外,装拆也较困难。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社)第1章--第9章在线测试

《政治经济学(社)》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B)

A、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居于主体地位

C、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 D、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

2、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 (D)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

C、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 D、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

3、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A)

A、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B、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

C、国家要消灭的经济 D、起主导作用的经济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B)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

5、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C)

A、不应当多样化 B、只能是单一的

C、可以也应当多样化 D、完全是自由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ABCDE)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

D、私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

2、我国的私营经济是(ABCDE)

A、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

B、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D、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

E、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资”企业包括 (BCD)

A、私营企业

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D、外商独资企业

E、企业集团

4、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BD)

A、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C、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E、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ABC)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B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D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E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B、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D、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E、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因此,我国革命胜利后,应首先走资本主义道路,然后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错误

2、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与我国解放初期(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没有原则的区别。

错误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的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

错误

4、国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

错误

5、按劳分配消除了劳动者个人收人分配的差别。

错误

《政治经济学(社)》第03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2、市场竞争是(D)

A、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B、公有制的必然产物

C、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D、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B)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4、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尼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或横滨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了市场经济的(B)特点

A、竞争性 B、开放性

C、平等性 D、法制性

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里讲的“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资源必须配给(C)

A、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生产者 B、能带来较多利润的商品生产者

C、社会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经营者 D、个体和私营企业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照资源的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人类社会分为三种经济形式包括(ADE )

A、自然经济

B、封建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产品经济

E、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ABCDE)

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

B、市场经济是自组织经济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D、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E、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3、市场调节的功能弱点包括(ABD )

A、市场调节目标偏差

B、市场调节程度有限

C、市场调节速度缓慢

D、市场调节成本昂贵

E、市场调节有失公平

4、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ABCDE )此题题库答案错误应为ABDE A、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B、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E、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ABC)

A、二者的含义不同

B、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C、市场经济不能离开市场

D、市场不能离开市场经济

E、两者含义相同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主要是指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

错误

2、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错误

3、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化就不能运行,因此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错误

4、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正确

5、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厂家把自已的产品名号等输入电脑信息网络,用户如果需要某种商品,可根据网络上的信息,通过电话或传真联系,就可以进行异地交易,这种商品交换的市场属于(B ) A、商品交换的固定场所 B、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无形市场

C、广义市场和狭义市场都有 D、供求双方交易难以实现的无形市场

2、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D )

A、服务市场 B、信息市场

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

3、市场主体是(A)

A、市场交换的当事人或交换对象的占有者 B、交换对象

C、交换商品 D、交换的生产资料

4、下列选项中,即是市场活动的“当事人”,又是市场活动的协调和管理者的是(D )

A、企业 B、个人

C、家庭 D、政府

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由(A )决定的。

A、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内在要求和商品流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B、市场经济

C、政府政策 D、长官意志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同来划分,市场主体可以分为(ABC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政府

D、经纪人

E、代理人

2、从空间来看,市场分为(ABC )

A、地区性市场

B、全国市场

C、国际市场

D、现货市场

E、商品市场

3、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ABC )

A、市场比较集中

B、供求变动影响的范围比较广

C、产品的专用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

D、交易周期长

E、间接性

4、信息市场的特点(ABC )

A、同一产品可以同时为多个部门,企业服务

B、交易范围是同物质商品生产紧密相连的

C、具有多层次和间接性

D、交易集中

E、交易次数少

5、房地产市场的特点(ABCDE )

A、是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和买卖

B、交易商品价值大、使用周期长

C、价格一般呈现上升趋势

D、具有多元经济功能 E、具有区域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生产要素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

错误

2、消费品市场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正确

3、从融资期限来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错误

4、劳动力市场中,不可避免出现劳动者由于原来的劳动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

正确

5、供给的有限性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之一。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5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D)

A、无限责任公司和股份责任公司 B、独资公司和混合联合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合伙制企业适用于(D)

A、投资大规模大的企业 B、周期长的企业

C、资本密集型企业 D、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

3、企业经营的目标(C)

A、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B、销售额最大化

C、长期利润最大化 D、利润最大化

4、放权让利的国企改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C)的现象

A、工资下降 B、企业效益上升

C、通货膨胀 D、供过于求

5、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施规范破产,对经营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进行联合,兼并,这些改革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B)

A、规范国企经营方式,避免资产流失 B、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企经济效益

C、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 D、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ABC)

A、简单协作

B、工场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业主制企业

E、合伙制企业

2、以下哪些特征属于有限责任公司(BCE )

A、公司的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责任股份

B、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C、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限制

D、股东人数没有上限

E、股东按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力,承担义务

3、个人业主制企业的缺点包括(ABC )

A、资本来源有限

B、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C、企业存续期限短D D、直接管理

E、双重征税

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ABCD )

A、股东人数不同

B、设立方式和程序不同

C、筹集资本和转让资本的难易程度不同

D、组织机构及决策不同

E、都是有限责任

5、国有企业的作用包括(ABCDE )

A、经济导向功能

B、基础服务功能

C、支柱构筑功能

D、技术示范功能

E、社会创利功能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错误

2、业主制企业是一种古典企业形式,代表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

错误

3、合伙制适合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

正确

4、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

正确

5、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6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A ):

A、总体上循着有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在到发展需要这样的顺序发展的。 B、从消费低级商品到高级商品

C、从低价商品到高价商品 D、纷繁复杂没有规律

2、在目前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办法在于(C )

A、修建基础设施 B、科技进步

C、减少农民 D、提高农产品价格

3、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不可替代的物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此正确理解的是(A )

A、我们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首位 B、发展农业要以粮为纲

C、粮食生产搞好了,整个国民经济也就会搞好 D、有了粮食,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

4、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C) A、国有企业亏损面大 B、农村人口多,素质低

C、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D、科技兴农的力度不够

5、对农业和工业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B )

A、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基础中的基础 B、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相互促进

C、农业是第一位的,工业是第二位的 D、农业与工业相比较,农业更重要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纵向看广义农业包括(ABC )

A、产前部门

B、产中部门

C、产后部门

D、种植业

E、渔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BD )

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B、农业是其他部门形成、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农业能够带来更过收益

D、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

E、可以利用农业发展对外贸易

3、粮食消费包括(ABCDE )

A、城镇居民口粮

B、农村居民口粮

C、饲料用粮

D、工业用粮

E、种子粮

4、我国土地资源状况的特点(ABCD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耕地后备资源缺乏

D、大部分土地资源质量差

E、人均资源丰富

5、土地的特征包括(ABCDE )

A、土地面积的一定性

B、土地使用得当,土壤肥力或生产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用地已经破坏,地力很难恢复。

C、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D、土地严格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E、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会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

错误

2、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实现首先要创造生产者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正确

3、其它因素不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对它们的消费成正比。

错误

4、广义的居民储蓄主要有两种形式:银行存款和购买证券。 正确

5、利率水平越高,居民储蓄倾向也越高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7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是(C )

A、全社会劳动寺共同创造的 B、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C、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D、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创造的

2、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如果用公式来说明可以表示为(C )

A、c+v+m B、c+v C、v+m D、c+m

3、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归根到底是由(C )

A、生产决定的 B、交换决定的

C、消费决定的 D、国家性质决定的

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用这名话说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表明(A )

A、积累和消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B、要先积累后消费

C、国家必须增加消费,才能发展生产,增加积累 D、积累和消费是一对互为消长的矛盾,国家不要干涉,让其自我调节

5、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D )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

C、税收和支出 D、收入和支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ACD )

A、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

B、增加国库券的发行量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节约使甩生午资料

E、延长劳动时间

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包括(AD)ACE A、扩大再生产基金

B、杜会保障基金

C、社会后备基金

D、国家行政管理基金

E、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3、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有(AC )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C、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安排

E、国家强制能力

4、GDP这一指标的缺陷在于(ABC )

A、存在遗漏

B、只计算经济活动而不计算经济福利

C、很难把各国的GDP进行比较 D、存在重复计算

E、不能反映第三产业发展

5、社会主义财政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目标的渠道包括(ABC)题库答案错ABCDE A、国家预算

B、企业财务

C、预算外资金

D、劳务收费

E、银行信贷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是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

错误

2、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 ,但却与国民收入的实物数量成正比例变化。

正确

3、降低固定资产消耗、原材料消耗及能源消耗等,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确

4、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正确

5、信贷分为两大类即商业信贷和货币信贷。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8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工作中十分重视优化产业结构,这是因为(B )

A、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B、产业结构转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C、产业结构反映了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D、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出口

2、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根本区别在于(D )

A、后者指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前者为生活服务的部门

B、后者为社会创造财富,前者不为社会创造财富

C、后者是物质生产部门,前者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D、后者的劳动是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的劳动,前者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劳动

3、“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主要表明了( C)

A、要优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其它产业 B、农业是第一产业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B )

A、需求结构 B、供给结构

C、国际贸易 D、经济全球化

5、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指(A)

A、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B、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C、由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D、由内涵型转变为外延型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AB ) A、生产要素和生产效率

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C、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

D、消费资金的增长程度

E、竞争和垄断的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要求达到 ( ABCDE)

A、经济更加发达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D、社会更加和谐

E、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E )

A、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也可能创造很高的生产率并享受富裕生活水平。

C、除了很少几个例外,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

D、被陆地包围地区运输成本很高,发展国内市场和参加国际贸易比较困难

E、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在于(ABCDE )

A、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迈进的阶段的需要

B、从近期看,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需要

C、从长远来看,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D、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E、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近期途径(ABCDE )

A、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B、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C、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D、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E、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经济增长未必能够带来经济发展。

正确

2、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不可能创造很高的生产率并享受富裕生活水平。

错误

3、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都比较贫穷。

错误

4、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是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

正确

5、供给结构是决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因素。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9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 )。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劳务合作 D、友好往来

2、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D )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3、对外贸易包括(A )两种形式

A、进口和出口 B、输出和引进

C、产品和劳务 D、掠夺和反掠夺

4、我国利用外资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A )

A、沿海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珠江三角洲

5、对补偿贸易描述正确的是(D )

A、是对外贸易方式 B、是利用外资方式

C、既不是对外贸易方式也不是利用外资方式

D、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包括(ABCDE )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经济合作

D、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E、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ABCD )

A、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C、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E、在世界范围内制定经济计划

3、“入世”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 )

A、有利于中国继续和扩大开放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B、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C、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同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有关机构解决摩擦和纠纷。

D、我国的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E、有利于我国老百姓购买国外商品

4、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具体体现在(AB )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透明度原则

E、贸易自由化原则

5、入世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ABCD)

A、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

B、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C、企业“走出去”方兴未艾

D、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E、进口商品价格降低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全盘西化”。

错误

2、我国经济特区的经济以“三资”企业为主,因此,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主要是资本主义。

错误

3、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

错误

4、WTO的成员国不能够保护国内的任何产业进行保护。

错误

5、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我国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10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B )为主。

A、直接调控 B、间接调控

C、行政手段 D、高度集权

2、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应该是(C)。 A、总量平衡 B、结构优化

C、经济增长 D、分配合理

3、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是指(D) 正确答案是C 题库答案错误 A、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平衡 B、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市场供需平衡

C、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D、全国工业部门的生产和需要的平衡

4、国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因为(C )

A、失业率增加 B、物价上涨

C、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D、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5、实行产业政策的目的是(C )

A、通过调整供给的总量和结构来达到供求的基本平衡 B、通过调整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来达到供求的基本平衡

C、组织起合理分配资源的产业关系 D、迅速壮大某产业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宏观调节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BCDE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分配政策

D、国际收支政策

E、产业政策

2、我国政府所具有的经济职能包括(BCE)

A、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具有的职能

B、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者具有的职能

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具有的职能 D、政府作为社会监督者具有的职能

E、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3、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包括(ABCD )

A、经济稳定增长

B、增加就业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E、增加消费

4、当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旺,总支出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BE )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均衡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E、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5、当出现经济萧条,社会商品总供给过剩,失业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AD )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均衡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E、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正确

2、市场在实现总量平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正确

3、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正确

4、财政补偿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无偿性的补助。

正确

5、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正确

第四篇:第9章 房产变更测量

第九章

房产变更测量

房产变更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房产测量之后,因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涉及权界调整和面积变化,为保持产权产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房屋及用地的位置、权界、面积和现状的测绘调查,是房产经常性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及时、准确的房产变更测量,确保房产图的现势性和房产档案的真实性,为房产日常的转移和变更登记提供准确的权利位置定位图籍和权属面积等数据。

1、 房产变更测量的内容

房产变更测量包括现状变更测量和权属变更测量。现状变更测量具体反映在分幅图和分丘图上,权属变更测量具体反映在产权证附图与登记档案上,为产权产籍提供测绘保障。 1.1、现状变更测量的内容

(1)、房屋的新建、翻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类别(结构、层数、用途)和平面位置的变化;

(2)、房屋的损坏或灭失,包括部分拆除、焚毁和倒塌;

(3)、围墙、栅栏、篱笆、铁丝网等房屋围护物和附属设施的变化;

(4)、道路、广场、河流、街巷等的开拓、改造,河、湖、沟渠、水塘等水系的边界变化; (5)、行政境界的调整,房屋坐落(地名、门牌号)的更改; (6)、房屋及其用地面积的增减变化;

(7)、纠正错误测量,主要是房屋平面图形、建筑类别的更正。 1.2、权属变更测量的内容

(1)、房屋买卖、交换、继承、分析(割)、赠与、兼并、入股、赠于等引起的房屋产权的转移和变更;

(2)、土地使用权界的调整,包括合并、分割、塌没和截弯取直; (3)、征用、划拨、出让、转让土地而引起的用地权属界线的变化;

(4)、法院、公证处等司法部门裁决的房地产转移和变更(包括没收、分析),以及房产管理部门按政策处理的接、代管和发还的房屋,绝产房屋。

(5)、产权的注销以及设定的他项权利(抵押、典当等)范围变更或注销;

(6)、房产权利人自行申请,因申请人隐瞒事实、伪造有关证件等引发错证的补充和更正。

2、房地产变更测量的实施步骤

变更测量应根据房地产变更的有关资料,先进行房地产要素调查,包括现状、权属和界址调查,再进行新权界位置和面积的测定,并及时调整丘号、界点号、幢号和户号等有关的房地产编号,最后进行房地产资料的处理。

2.1、准备工作

通过各个渠道收集的房地产变更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列表,调用已登记在案的资料和房地产地籍图。 2.2、房地产变更调查

根据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书,结合已有登记资料,进行房地产现状调查、权属调查和界址调查。

(1)、现状调查:即房屋及其用地的自然状况的调查,自然状况的调查一般是指房屋坐落、建筑类别、用地分类等情况变化的调查。

(2)、权属调查:即房屋及其用地的权利状况的调查,包括登记的权类、权利人或他项权人、权利范围、四至界标、墙体归属等情况的调查与核实。

(3)、界址调查:即房地产变更后新的权利界线的认定、确定和标定。可分成认界、确界、标界三个阶段。认界时,不论任何方式指界,必须得到邻户认可并签章;确界时,坚持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标界时,严格执行《房产测量规范》相关规定,标示在房产图上,区别毗连界址位置。 2.3、权界位置和面积的测定

房地产变更后新的权界位置和面积的测定实际上是一项复丈工作,由于房地产变更登记是以产权户为单位进行的,变更后的房地产权界位置和面积也要分户测定。

(1)、权界位置的变更测定

一个产权户可以拥有一幢房屋或多幢房屋,也可以多个产权户共同拥有一幢房屋,应分别测定,绘分幢分户图或分层分户图,图示变更后新的权界位置,不仅为重新计算分户权属面积作准备,而且也是颁发房地产权证附图的需要。

同幢房屋及其用地的分割,应将分界实量数据注记在复丈图上,分割后测定的各户房屋及其用地面积与原登记发证面积的不符值应在《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的限差以内。

(2)、面积的变更测定

通常,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房屋建筑面积变更测绘:一栋已竣工房屋,在完成建筑面积测绘计算之后,增加或减少部分建筑空间而引起该栋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减;一栋房屋的部分分户建筑面积权属界线发生变更所引起的分户建筑面积的增减;一栋房屋应分摊共用建筑面积范围发生变化或其服务功能发生变更而引起整栋或部分分户建筑面积的分摊共用面积变化。

①一栋房屋增加部分建筑空间,且增加部分不能成为独立一栋,而是成为原有建筑的一部分时。例如,在原有建筑之外再建室外楼梯;又如,在原建筑外墙凹进部分延伸楼板并用外墙封闭等。

a、当一栋房屋只需计算和提供整栋建筑面积(不分户),且新增加部分的建筑空间借用原建筑外墙,新增加部分面积按原建筑外墙外边线和新加的外墙的外边线范围计算。这时,原建筑部分的面积不变,整栋的建筑面积增加新增建筑空间的面积。

b、当一栋房屋需分户计算及提供分户建筑面积,且新增加部分为套内建筑面积或应分摊共用面积,则整栋或该功能区的共用面积分摊将需要重新计算。

c、当新增加部分的建筑空间没有借用原外墙时,新增部分的全部墙体计入新增部分的建筑面积;新墙与旧墙之间的伸缩缝若与室内相通时,计入新增部分的建筑面积。 ②房屋部分权属界线发生变更时,只引起与权属界线有关的双方分户建筑面积变更,整栋建筑面积不受影响;与权属界线无关的其他分户面积不受影响。例如一户变二户、大户变小户或小户变大户、裙楼的重新分户分割、某层商铺的重新分割等。

a、当权属界线变更后的双方分户边长已知,且其总和与原分户边长总和相符,则按变更后的已知边长计算分户套内建筑面积,按原共用面积分摊系数计算各户的分摊共用面积。

b、当权属界线变更后各分户边长为实量边长且无法知道原各分户边长可供校核的,则按实量边长计算各分户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与原局部总建筑面积比较。

③一栋房屋应分摊共用建筑面积范围发生变化,或其服务功能发生变更而引起整栋或部分分户建筑面积的分摊共用面积变化时,应考虑房屋建筑面积变更测绘。

a、一栋房屋中应分摊共用面积范围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时,该共用面积服务范围内(功能区内)的各分户分摊共用面积值需重新计算。

b、一栋房屋中应分摊共用面积服务范围(功能)发生变化(扩大或缩小其服务区域)时,原服务范围内的和变更后的服务范围内的各分户面积均需重新计算。

c、一栋房屋新增加或减少一部分套内建筑面积而使整栋或该功能区的其他用户的共用面积分摊系数发生变化时,若各户产生的面积变化值最大不超过0.3%者,可不重新计算其 他各户的建筑面积。但新增加的(或减少的)套内建筑面积与同功能区内的其他套内建筑面积有相同的共用面积分摊系数,并按其分摊相应的共用面积值。

(3)、变更建筑面积的办理

房屋竣工面积测绘完毕并提供使用资料之后,若其建筑面积发生变化,应视其具体情况,分别按如下规定办理:

①房屋加建、改建的,应由建设单位事先向建筑管理部门申请报批,根据已批的加建、改建部位名称,测绘作业部门按测绘技术规程有关规定,测绘其变更面积值和计算由此产生整栋其他部位的面积变更值。

②重新分割是指如裙楼商铺的分户分割,工业厂房、仓库的整层分户分割等。建设单位需提供盖有公章的分户分割尺寸方案图及文字说明,测绘作业部门应现场实测各边长后,计算分户面积,并与原已测绘的整层(或整体)的面积比较,必要时需进行面积平差或分户边长平差,以使分户分割后的面积总和与原整体面积相符。

③变更共用面积使用功能或范围的,应由业主委员会向建筑管理部门报批,测绘作业部门根据批准的变更情况重新测绘变更部位的共用面积值,并计算相关分户面积的变更值,然后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是否更改相关分户面积。但不论是否更改相关分户面积,都应形成一份变更测绘资料,将附有详细说明的变更测绘资料存档,并提供给业主委员会或产权单位。

已报批的加建、改建、重新分割等变更测绘工作完成后,只形成或更改成新的建筑面积资料,不需重新形成或更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测量报告。修改建筑面积测绘资料的,除按测绘资料档案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外,对于更改房号的,不论原资料是否有“房屋层次及房号编号立面图”,也不论房号是否与楼层次编排匹配,均需形成两份“房屋新旧房号对照表”,分别随新资料存档和提供。

3、变更测量的方法

3.1、现状变更的测量方法

根据房地产变更范围的大小和房地产平面图上现有平面控制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 变更范围小,可根据图上原有房屋或设置的测线,采用卷尺定点测量法,具体应用正交法、交会法、延长线法、方向线法、自由测站法等方法(限于图解测量)。

(2)变更范围大,可采用测线固定点测量法或平板仪测量法(限于图解测量)。

(3)采用解析测量或全野外数字采集系统时,应布设好足够的平面控制点,并设站逐点进行数据采集。

3.2、权属变更测量的方法

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采用图解复丈法或解析复丈法。 (1)、图解复丈法

①调用有关已登记在册的房地产资料,包括房屋及用地调查表、房地产初始登记申请书、房地产平面图等。

②根据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书,标示的房屋及用地位置草图、权利证明文件,约定日期,通知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到现场指界。

③现有的图根点、界址点、房角点等平面控制点,均可作为变更测量的基准点。利用现有平面控制点之前,应设站检测点位的准确程度,同站检测较差不超过图上±0.2mm;异站或自由测站检测较差不超过图上±0.4mm。当用测定的点之间距离与由此反算的距离进行检核时,其距离较差不超过2倍相应等级的平面控制点点位中误差。

④房屋分析时,应将分界的实量数据注记在测量草图上,并按其实量数据计算面积后,再定出分割点在复丈图上的位置,以便绘制分户平面图。

⑤修正房地产分幅图、分丘图,并对现有产权产籍资料进行修正与处理 (2)、解析复丈法

①调用有关的原房地产登记资料,包括房屋及用地调查表、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书、房地产平面图,以及现有的界址点、房角点坐标成果表等。

②根据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书、标示的房地产位置草图,权利证明文件,约定日期,通知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到现场指界,应预先设立界标。

③利用现有平面控制点之前,应进行检测,用重复测定的方法,测得两点之间之距离与由坐标反算之距离进行检核,其间距误差不超过2倍相应等级控制点、界址点或房角点的点位中误差。

④野外解析法测量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或交会法。它们的技术要求按《房产测量规范》执行。

⑤按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测定新增界址点的坐标,并计算分割后新权属面积。

⑥用地合并面积,以合并后外围界址点坐标计算的面积为准。用地分割后各户用地面积之和与原面积之不符值不超过2倍相应等级面积中误差,如在限差内,按相关面积大小比例配赋。

4、房产变更测量的精度和业务要求

房地产变更测量的精度包括图上精度和解析精度。图上精度是指变更后房地产分幅、分丘平面图图上精度;解析精度是指新增界址点或房角点的点位精度以及面积计算精度。 4.1、变更测量后图上精度要求

图上精度是指图上地物点的点位精度,它与成图比例尺有关。《房产测量规范》规定了房地产分幅图图上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编制分幅图时,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6mm,变更测量后的图上精度应与变更前的图上精度要求一致。 4.2、变更测量后解析精度要求

解析精度是指新增界址点或房角点的点位精度,以及面积的计算精度。

(1)、新增界址点或房角点的点位精度,以及房屋和用地面积的测定精度,与成图比例尺无关。《房产测量规范》规定全野外数据采集数据或野外解析测量等方法所测的房产要素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为中误差不超过±0.05m。权属变更测量后,新测定的变更要素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新增界址点或房角点的解析精度,要与变更前的原有界址点或房角点的解析精度要求一致。

(2)、房屋及用地面积,如按房屋及用地的实量边长直接计算,其面积中误差应满足相应房屋及用地所在的等级要求,执行《房产测量规范》中相应的等级面积中误差的规定;如按用地界址点的坐标计算用地面积时,其面积中误差执行《房产测量规范》中面积测算中误差的有关规定,其限差不超过式(

)计算的结果:

1n2S2miDi1,i

1 (

)

8i1式中: S为面积限差,㎡;

mi为相应等级的面积中误差,㎡; Di1,i1为多边形中对角线长度,m。

《房产测量规范》还规定房产分割后各户房屋建筑面积之和与原有房屋建筑面积的不符值应在限差以内;用地分割后的各丘面积之和与原丘的不符值应在限差以内;房产合并后的建筑面积,取被合并房屋建筑面积之和;用地合并后的面积,取被合并后的各丘面积之和。

4.3、房产变更测量的业务要求

(1)、房地变更测量应做到变更有合法依据,对原已登记发证而确认的房地产权界位置、面积等合法数据和附图不得随意更改。

(2)、房地产合并或分割时,分割应先进行房地产登记,且无禁止分割文件,分割处必须有固定界标;位置毗连且权属相同的房屋及用地,可以合并,并应先进行房地产登记。

(3)、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或转移,其房屋用地也应随之变更或转移。

(4)、他项权利范围变更,应根据抵押、典当合同注销原权利范围,划定新权利范围。

5、变更测量后资料的处理

房地产资料主要由房地产平面图、房地产产权登记档案和房地产卡片三部分组成。此外,为了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分类统计的需要,编造了各种账册、报表,简称为图、档、卡、册。为了相互检索或调用方便,一般使用丘(地)号。为了保持房地产现状与房地产资料的一致,必须对房地产动态变更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修正图、卡、册,补充或异动档案资料,这样的房地产资料才会有使用价值。

变更后房地产资料的处理,是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它包括房地户已有资料的处理和未登记、未结案房地产资料的处理。在处理之前,预先对有关变动的房地产编号进行调整。

5.1、房地产编号的调整

房地产编号中,丘号、丘支号、幢号、界址点号、房角点号、各个权利符号、房产权号、房产共有权号等是主要的房地产号。

(1)、用地合并或分割,须重新编丘号,新增丘号按编号区内的最大丘号续编。组合丘内,新增的丘支号按丘内的最大丘支号续编。

(2)、房产合并或分割,应重新编幢号,原幢号作废,新增幢号按丘内最大幢号续编。 (3)、用地单元中的房屋部分拆除,剩余部分的房屋仍保留原幢号。

(4)、整幢房屋发生产权转移,可保留原幢号,已有的房角点号不变。整幢房屋灭失,其幢号、房角点号以及依附于该房屋的权利符号也应注销。

(5)、用地合并,四周外围界址点维持原点号;用地分割,新增界址点按编号区内最大的界址点点号续编。

(6)、由于行政境界的调整,所涉及到的房地产编号区也应作相应调整。 5.2、已登记房地产的资料管理

(1)、图的处理

房地产现状变更,通过修测补测,实地修正房地产分幅图,同时作出现状变更记录,以便修正房地产分丘图。房地产权属变更,通过变更测量后绘制的测量草图,经过审核确权后,标注在分丘图上,做出权属变更测量记录和房地产编号调整记录,修正分幅图,重新绘制分户图。

已建立数字房产图的单位,可根据现有的硬件与软件配置,根据变更后的房产数据进行图形编辑、注记,修改分幅图,分丘图则根据需要由分幅图派生。

(2)、卡的处理

房地产卡片的制作一般是:房卡按丘分幢建卡,多产权户的同幢房屋在幢内再分户建卡;地卡按丘分户建卡。房地产变更时,对现有房地产卡片也要根据变更测量记录,修正卡片,或重新制卡、销卡。

修正卡片,因涉及到房地产资料统计分类面积的变动,须作出改卡记录,作为面积增减变化的原始凭证。房地产权人和使用户名的更改,除更改卡片外,还须更改已建的户名索引卡,地名门牌号的变动,除更改卡片外,还须更改已建的地名索引卡。

在建立了微机管理系统的单位,已有的房地产卡片经一次性输入电脑后,可以取消,但应对房地产变更记录和房地产编号调整记录,通过内部资料的联系工作规则,由房地产信息管理中心修正或删改电脑资料。

(3)、档案的处理

根据权属变更案和变更测量记录,对 相应的房地产产权登记档案进行异动变更和补充。由于房地产产权登记档案分类方法不同,有按丘分类、按地名门牌号分类、按产权户名分类、按权证号分类等等,变更后的图件(测量草图、分户图)和产权证明文件应分户归档,对按丘(地)号建档的单位,丘内再分户立卷。房屋及用地权界线的调整说明,房地产编号的调整记录以及房地产面积增减变化等资料也须合并到相应的档卷内备查。

已建立微机管理系统的单位,要对存储于磁盘或光盘内的档案资料进行同样的处理。

(4)、册的处理

根据房地产登记、发证成果和分类管理(如经营管理、租赁管理、产权产籍管理等)的需要,编制簿册,如:发证记录簿、房屋总册、房地产登记薄册、档案清册、房地产交易清册。此外,产业管理上需要的经管公房手册、异动台帐、异动单和统计报表等各种簿册也要随着房地产变更作相应的动态变更,其主要依据是:对权属变更根据权属变更案和有关凭证;对现状变更根据现状变更单。

5.3、未登记、未结案房地产资料的处理

(1)、未登记的房地产是指:房地产权利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产权登记,房屋权属有争议或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房屋及用地权属来源证明,无主房屋或无人登记,以及没有房地产权属证书不能设定他项权利登记的房地产。

(2)、未结案的房地产是指:发证前有他人对要登记的房地产提出异议而暂缓确认的,或者过去未办理登记需补办登记后再确认的,以及房屋私改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而不能确立的房地产。

(3)、未登记、未结案房地产资料的处理

未登记、未结案的房地产的原始记录,未登记房地产的调查表和测量草图,一般容易忽视,为了房地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今后确权的需要,应当进行收集、整理、列表造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补办了登记须结案时,不能单凭过去的初步调查记录,必须进行复查和测绘。发证后,原来未登记、未结案的房地产清册和有关图籍,应及时进行销号或注记。

未登记、未结案的房地产卡片建议与已登记、已结案的卡片分别建立,分别进行统计,也要按丘(地)号分户归档或另建未登记档案作为产权登记或监理部门日常处理产权和签证的参考

第五篇:人文地理第9章

第九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

重点:宗教 民族宗教 宗教起源。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基督教堂的建筑风格。伊 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

难点: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移民、传播、领土竞争、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与主要宗教的传播。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宗教组织。主要宗教的分布区。训练方法:参观南关清真寺,感觉其建筑特色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1学时)

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1. 犹太教 2.道教 3. 印度教

四、世界三大宗教

 1. 佛教

2. 基督教  3. 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包括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留存在印度的佛教演变为印度教,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以大乘佛教为主, 其经典主要为汉文系统, 称为北传佛教; 而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属北传佛教中的分支, 称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 其经典为藏文系统; 传入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以小乘佛教为主, 称为南传佛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2学时)

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传播形式

1.移民 2.传播 3.领土竞争 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地域的各种宗教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包括和平共处、竞争和排斥(宗教战争和宗教迫害)。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1.神权政治 2.政府与宗教 3.民族与宗教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 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欧洲有大部分人口信奉此教, 另外英国、北爱尔兰中部、荷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德国等是新教势力范围。天主教在拉美占统治地位, 一些原始部落和受英、德殖民文化、法律影响的国家除外。其它宗教占亚、非洲的绝大部分。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 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2学时)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宗教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伊甸园等。

第四节 宗教景观(1学时)

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建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宗教景观。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清真寺及佛教建筑特色对比。

宗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齐云山。

上一篇:电话销售9种开场白下一篇:编辑求职信范文3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