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曾经很多人问我: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不是就是厨师专业?曾经很多人笑话我,学个厨师还浪费四年美好的青春!曾经更多人不解:等你学成归来要干些什么?在回答这些问题前,大家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课上制作苏打饼干的过程吧。

第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现状,从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比较合理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以求对现行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国际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型(以科学研究为主)、专业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协作型(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和教学型(以授课为重点),这些模式共生互补,各自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目前,我国硕士层次的培养类型主要有两种,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标准比较完善,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为一体,主要采用学徒型或专业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型硕士是面向职业教育的一种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实用性为特点,主要采用专业型或协作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导向性更加明确,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内涵不同,是以一定职业为教育背景的学位类型,旨在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培养单位辐射全国,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我国的硕士教育以学术型为主,对专业型研究生定位不准确,实践中很多培养单位对这两类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质性差别,漠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明显。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所用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教材明显滞后于实践,实践应用价值较为有限,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是国家学位办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现状设立的一项专业学位,主要是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近十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中颇具竞争实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产业,连续13年位居制造业之首。在此情况下,食品工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调查显示我国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小,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比例低,特别是在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增设,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给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更加专业和适用的人才,本论文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一部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探讨并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初步研究。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参与食品企业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并使之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将来增强所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有一只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加强高校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应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有所不同,应用型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所缺乏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培养要求,管理研究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具备上述能力的指导教师。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这样所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所需要的科研活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在校教师的实践培训,特别是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校企共享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的相关工作职责及认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第一,导师为学校批准的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第二,导师可以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制订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外,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将“双导师制”实至名归,而不是流于形式[3]。

二、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需的人才为背景,进行课题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和课程内容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题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合理的课题选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两年,由于学制较短,所以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应该进行协商和讨论,根据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优先为学生选择课题,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应该以实用性为主,立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但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意义即可。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为了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要求。

2.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让学生拿到专业硕士的学位,其所修学分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在两年的培养中,基本有一年的时间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剩下一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课题的实施与论文的撰写,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关于与课题选取相适应的课程體系建设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应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除十分必要的课程以外,消除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之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面要宽,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是带着课题和任务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在职业背景和课题实施中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硕士的特点,不过份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基础课要强调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课要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可以增加选修课的量,开列多种菜单,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要在科学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他们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既要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应设置若干门反映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还要有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以体现宽广性的原则。在正确、理性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集中精力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使得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避免出现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尴尬现象[4]。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应用学科之一,应该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强化学校和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为将来开展课题的必然要求,可以让这类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上届的研究生实施课题,从中得到锻炼。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服务企业的类型,建议在校外导师的辅导下,根据校外导师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将来要实施的课题,直接进入企业,至少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一个月到两个月,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锻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锻煉,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平台,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从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锻炼,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要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所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学校和学院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具有较高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开展合作,依托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创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锻炼机会,并且跟个人的岗位密切相关,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这些企业有意愿、有兴趣,也有资源和队伍来共同培养研究生,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果转化;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学科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5]。

四、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1.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制定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制定出一系列规范专业硕士培养的内部文件,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积极探讨授予学位的硬杠要求。例如,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发表已经见刊的学术论文,还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学位授予要求。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如何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指标,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校或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按照一定标准替代相应的硬杠要求,并授予学位。

2.强化过程管理。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监督机制,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制度。我校专业硕士的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专业课程由学院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派专家组前往培养点听课,进行课程教学检查。认真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切实做好论文中期考核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应组织相应的中期检查,以导师为主要驱动者,以督促为目的,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论文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及时总结,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只有中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工作。严格把关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的把关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规范合理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查对象,实行严格的“双盲”送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资质,建立回避制度,对校内专家按照答辩人与导师不见面的原则,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组进行答辩,校外专家应当是相近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要求不是答辩人的兼职导师;完善答辩程序,首先由答辩人陈述学科基本知识,然后进行正常的论文答辩;规范答辩方式,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体方式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专家的提问现场回答;答辩后,专家进行匿名投票,形成决议,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3,5]。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而轻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正发生着变化,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指的就是专业学位教育;我们要理性认识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职业细分、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顺应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突出其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是其持续、有效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浅谈打造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5):242.

[2]周鹏,陈卫,江波,陈洁,陈坚.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状况[J].中国食品学报,2009,(9):1-6.

[3]张晓曼,孙晓光,刘金川,张彦广,杨建民.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2009,(27):59-61.

[4]邢媛,林淦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80.

[5]李锋,晏斌,尹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理论纵横.2009,(5):20-22.

作者:冯镇,陈志红,李晓东,杜鹏

第二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美味情缘

曾经很多人问我: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不是就是厨师专业?曾经很多人笑话我,学个厨师还浪费四年美好的青春!曾经更多人不解:等你学成归来要干些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大家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课上制作苏打饼干的过程吧。

制作苏打饼干需要准备的原料有面粉、小苏打、鸡蛋、油脂、食盐、磷脂、饴糖、奶粉等,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发酵——需要经过两次发酵。首先,将面粉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发酵时,在占总量40%~50%的面粉中加入温水和鲜酵母液(用温水溶解酵母形成),在调粉机中搅拌约4分钟。然后,使面团的温度保持在28℃~30℃、pH保持在4.5~5.0的范围内,放置6~10个小时。第一次发酵要使酵母菌在面团内充分繁殖,增加面团的发酵潜力。

第二次发酵时,将经过第一次发酵的面团(又称“酵头”)加入剩下的面粉中,同时加入小苏打、鸡蛋、油脂、食盐、磷脂、饴糖、奶粉等原料,在调粉机中搅拌均匀。然后,使面团的温度保持在30℃~33℃,放置2~4个小时,面团发酵就完成了。将发酵好的面团擀薄,用模具压制好形状,放入预热至100℃的烤箱烘烤。15分钟后,香喷喷的苏打饼干就出炉了。

别看这几步操作很简单,但是在第一次制作过程中我们还是状况百出。有的同学第一次发酵过了头,面团“硕大无比”;有的同学第一次发酵不到位,面团像是“营养不良”,又小又僵;也有的同学在第二次发酵时,调配错了原料比例,烤出来的饼干极其难吃……

看了上面制作苏打饼干的过程,我想一定有人会说:“瞧!你们不就是厨师嘛!”我要郑重申明:我们学的不是厨师专业!

我们干什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以食品为研究对象,要求用科学原理和手段研究食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制造、贮藏、包装、分析和评价。因而在大学四年里,我们要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储运等工序,培养食品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的能力。

有了这些理论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食品企业从事食品研发、食品生产管理或者食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我的同学中就有在“浮力森林”(杭州著名面包品牌)的生产车间当主管的,也有在食品厂当出厂检验员的,我的导师更是娃哈哈AD钙奶的研发者。

所以,虽然我们做苏打饼干的过程与糕点师(厨师的一种)并无差别,但目的有着“标”与“本”的区别——糕点师学的是制作过程,而我们不仅要掌握制作过程、学会使用各种生产机器,还要了解制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每一种原料的选择依据以及它所发挥的作用,等等。

我们学什么

■化学是基础课程

你可能会问,苏打饼干制作过程中的“溶解酵母”“测定pH”不是化学课学的吗,怎么会出现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堂上?

其实,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与中学的化学课不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化学课细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等。课堂上,简单的酸碱滴定、显微镜细胞观察等小实验都需要我们细致地完成,因为这都是为今后的综合性实验做准备的。比如制作苏打饼干时,就少不了酸碱度测定,在第一次发酵过程中,如果面团的pH低于4.5,饼干烘烤时就不易上色。

■了解食品添加剂

现代食品生产越来越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所以不论从事食品研发、食品生产管理还是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了解食品添加剂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或者使食品便于加工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种类众多,制作苏打饼干时添加的小苏打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起疏松剂的作用,使饼干松脆、易烤熟。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更不能对人产生危害。

比如在制作火腿、腌肉时要适量添加亚硝酸钠,用于肉类的上色和防腐。但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在人体内容易转变为致癌物质,所以它的添加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国家规定肉类食品中亚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为0.15g/kg。而作为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不法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显然违背了添加原则。

■掌握食品的生产工艺

食品生产要经过复杂的流程,任何一步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原料差别会造成食品的成色参差不齐,工艺欠妥会带来质量问题,设备不按标准清洁则会影响食品卫生。所以,要研发新产品或监督食品生产,必须掌握大众食品的生产工艺,食品工艺学因运而生。

与其他实验室不同,食品工艺实验室是一个标准的食品厂房,在这里我们抱着认真的实验态度,严格依照标准执行,真的成为了“大厨”。苏打饼干的制作就是食品生产工艺课的实验之一。食品分为几个大类:面点类、乳品类、烟熏类和软饮料类等,我们因此制作过比萨、面包、蛋糕、酸奶、熏肠、果汁等五花八门的食物。

■媲美“美食家”的食品感官科学课

每个人舌头上的味蕾敏感程度都不一样,食品感官科学研究人的舌头对酸、甜、苦、辣等不同味觉的敏感度。要想成为食品研发工程师,或是新潮的“品酒师”“美食评论家”,就要在食品感官科学课上用心去体味每一种食物。

例如在红酒品尝课上,我们要对不同的红酒进行色、香、味的评定。有的红酒比较甘醇,有的却很酸涩;有的比较爽口,有的却非常辣喉。通过品评,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葡萄产地、生产年份的不同对红酒的成色、口感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

因为自己在高中时十分喜欢化学、生物学科,课堂上疑问甚多,但是无法深解,所以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虑到食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又能延续自己高中时的喜好,何乐而不为呢?读了这个专业以后,我才认识到从事食品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民以食为天”,时代在变,衣食需求不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然会越来越受社会重视。若要报效社会,选择这个专业将会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

院校点击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是我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著名的学府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还与国外多所食品类高等学府联系密切,有助于学生出国深造。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除了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还单独开设了葡萄酒专业。对葡萄酒生产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考虑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博士点、硕士点。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在本校继续深造。

作者:洪文操

第三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放心飞, 吃货在后永相随

专业千千万,选谁才对盘?

本以为高考过后万事大吉,可没想到却在选专业这关犯了难。

拆“砖”业,为你解决专业难题。

让我们一起选取适合的专业,走上人生巅峰!

依稀记得当初选专业时,我是边流着哈喇子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后来当我在化学的苦海里卑微不已时,恨恨地擦了擦口水大喊:“当时选专业的时候我怎么只看到了‘食品’两个字?!”宿舍里一群吃货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一样:“我也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用科学严谨官方的语气来说,它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说白了,它就是学习怎么让食品吃得美味、健康、安全。当然我们这个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其实还是非常接地气的,毕竟“食品”二字向来贯穿人的一生,所以该专业也以贴近生活而显得非常“别具一格”。

我们专业的课程表,最初都和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食品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跟化学有关的课程是我们学习生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的话有粮油、果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的加工学。这些课程让我们了解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但是求知的过程难免让人头秃,也难免让人死去活来。要不是看在能让面包变得香喷喷的美拉德反应的面子上,我才不要原谅它们对我的摧残。

最有趣的当然是实习,那时候我们可以在学校实验室里做东西。前段时间的微博热搜就有“食品专业学生做月饼感谢宿管阿姨”,那可是相当出圈儿的一件事!

我们学校当然也没屈居人后,每年给大家做月饼也是我们学校的一大传统。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有幸参与其中,虽然味道不大好,但是心意绝对到位。做月饼的时候我已经在脑海中就地摆摊并且开始吆喝,瞧一瞧看一看,绝对不好吃的月饼要不要来一个!

学校统一安排的去企业参观实习更加让我们振奋不已,当然此行的本意是参观工厂和生产线,让我们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往好利来、今麦郎、卫龙食品等知名企业的路上,都成功流下了我们的哈喇子,因为我们早在去之前就听说可以吃到新生产出的产品!

带队老师更是留下一句刻在我們脑门上的至理名言:“吃吃复吃吃,学生只会吃……”学校对我们的用心栽培当然也不止这点,每年还会举办食品宣传知识会。

据我所知,就业方向也是非常的广泛,这从学长学姐们的日常吐槽就能知道,目前知道的有从事化验员、质检员、食品研发、食品销售之类的。总之,我们专业绝对以塑造人才为己任,从古至今也都是尊崇“民以食为天”,所以吃货绝不会被就业前景给打败,单单只用哈喇子就能杀出重围!

当选择合适专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所选专业是不是该院校的热门专业,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习感受。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的热门专业就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就好比国家AAA级风景区的地位一样。

自从踏入这个专业后,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气质这方面先不说,脸颊上的肥肉早已经率先代表着这个专业对我日复一日的影响。

编辑/王语嫣

作者:明烛

上一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下一篇: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