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食品调研报告

2023-05-1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国绿色食品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中国绿色食品调研报告

中国保健食品系列调查报告

中国保健产业系列调查

借消费者一双慧眼

消费者对目前的保健品市场最为反感的是:虚假广告满天飞,夸大宣传遍地是,价格偏高,同类产品泛滥。谁能给予消费者一双辨别优劣的“慧眼”?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正在开展的保健品科学研究与评价工作将使消费者如愿以偿。

■4个科研评价专业课题组将组成

200余位专家合力为保健产品功能把关

这项工作将由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组团完成。据悉,参加此次研究与评价工作的专家来自我国医学、药学等各个领域,共200余位,其中包括17名院士。他们将组成4个专业课题组,即“人群使用观察”、“动物实验观察”、“理化检测”、“文献资料的检索查新”。这项工作由卫生部批准的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牵头,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试验方法,以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功能为主要评价方向,对保健品进行客观评价。

计划这项研究评价工作全部完成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将对所有评价产品出具报告,向社会发布公告。在4个研究方向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对保健品人群使用的研究评价工作,因为这是与消费者最密切的课题。受检的保健品将公开面对消费者的检验和评估,对于保健品生产企业来说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建立中国权威再评价体系

产品究竟好不好放进去一称便知

研究评价结果最终向全社会公布,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检验结果理想自然会给受检产品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一旦结果不尽如人意,参与评价的产品就会遭到市场无情拒绝,这就意味着企业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有足够的信心。有着60年历史的海南椰岛鹿龟酒成为了第一个敢于将自己放进秤盘里的产品,目前已经通过了专家的研究和评价。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秘书长朱康年认为,保健食品的科学研究与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紧密依靠专业机构,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针对以中

医药理论为依据和以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的保健食品特点,建立起中国保健食品科学研究再评价体系和专题再评价模式,必将使保健品行业的管理机构更加权威,对于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再评价制度是非常有益的。向国际化靠拢 现代化行业管理标准亟待制定

在国内保健品企业开始萧条的时候,“洋品牌”已经逐渐抢滩中国市场。国产保健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世界名品纷纷登场相形见绌我国保健食品缺乏诚信

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介绍,我国现有60%以上的保健品企业及其产品处于“亚死亡”状态,30%以上的企业及其产品处于“亚健康”状态。与此相反,安利、宝洁等20多家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已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厂。目前,已有近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批准,相继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据有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每年均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虽说国外的保健品进入中国有一个“本土化”过程,但这一事实已给我国的保健品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世林说,同国外相比,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差距在于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企业缺乏诚信,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致使有关机构难以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另外,发达国家保健品消费水平很高,但我国的消费者受购买力制约,人们对保健品的接受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水平相对低很多。

■制定适合的行业管理操作规范

我国保健食品才会有肥沃的生存土壤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秘书长朱康年认为,目前进入中国的国外保健食品虽然不少,但一些产品的有效成分不一定强于国内产品。以鱼油为例,国内许多鱼油产品比美国同类产品所含的DHA、EPA要丰富得多,可是有些消费者宁愿出高价买进口货,也不愿用国产的。这充分表明,中国保健品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朱康年介绍说,保健科技学会日前组织了31名专家,耗时半年对椰岛鹿龟酒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评价,结果公布后,这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古方收录的保健品销量大增,许多城市甚至出现了断货脱销的情况。这说明,中国保健品不是没有明天的产业。只要努力扶优抑劣,使那些败坏整个行业声誉的劣质保健品失去生存土壤,使那些真正优质的保健品得到应有的发展空间,保健品行业就能真正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就能有辉煌的未来。

朱康年表示,中国保健产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没有高水平的现代化行业管理标准,很难建立起产品的市场信誉度。从这一角度说,中国保健品企业要加速向国外先

进管理水平靠拢,就应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保健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操作规范,以利于顺利地向国际领域迈进。

分食世界市场一杯羹

■养生大国有条件做好养生产品

经受现代科学验证

为药食同源理念争取国际通行证

据中国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刘建文介绍,目前全世界保健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750亿美元,而2001年中国出口保健食品大约只有1.4亿美元。中国保健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与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养生历史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方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四气五味”、“寒热虚实”等概念不理解,这些中医理论目前尚不能完全用西方的技术术语来解释,而养生保健又不能立竿见影。因此,中国保健品在西方人眼中还需要进一步建立信誉和经受验证。

■崇尚自然构成中国保健品绝对优势

以特色作特色变束手无策为游刃有余

面对世界市场,中国保健品真就束手无策了吗?刘建文认为,中国保健品70%以上以中药为原料,符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世界消费潮流,这构成了我国的绝对优势。与西方国家通过长期筛选试验开发的保健品相比,中国保健品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研发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同样的保健品,其市场价格通常为:国产35~100元,进口150~1100元。中国健康产业促进会曾在泰国组织过保健品展览,原打算展期4天,没想到带去的货两天内即被抢购一空。由此可见,中国保健品在东南亚地区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诚信是中国保健品重新崛起的支点

整合汉方药膳食疗文化切入国际市场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则认为,国内保健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首先应该吸取在国内市场上的教训,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去年4月,“中国保健品美国总汇”项目启动。项目所有的展销产品都必须是经过卫生部和有关部门批准进入市场的产品,必须具有符合进入美国市场的外包装和内包装,必须具有符合标准的样本、产品说明书等。事实证明,这次国内保健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大规模的“集合”,效果非常良好。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秘书长朱康年表示,中国保健品目前最重要的是重塑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他表示,由于汉方药膳食补文化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从传统医学出发、结合中医药精华的汉方药膳已成为发达国家保健市场的趋势产品。中国保健品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

宝库资源,最有资格和能力将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精华发扬光大。近年来,我国的中药科技化研究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保健业若能积极与医药界密切合作,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开发出更多的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优质保健食品,占领国内乃至国外保健食品市场。

第二篇: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的可行性报告

班级:勘技(水工)09-2班 姓名:李博闻 学号:

一、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二、有机农业的定义

三、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的比较

四、国能发展前景

五、国能的有机农业的发展办法

序号:46

3090204305

一、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我国的有机食品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从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首次开发有机茶叶出口到西欧市场到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中药材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很多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专家预测,今后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30%。

我国生产有机食品具有有利条件。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建立了很多生态农业基地。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不少外商想进口我国的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干果类、蜂蜜,以及有机药品如中草药、生物药品,有机纺织品如丝绸等,然而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0-1994)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1989年,中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1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Joe Smillie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委托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开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同步开展。

2、起步阶段(1995-2002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并投入资金立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研究、制定AA级绿色食品标准及操作规程。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到2002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1756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总数为3046个,其中“AA级绿色食品证书”60多个。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 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2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简称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该中心自1995年开始认证工作以来,先后通过OFDC认证的农场和加工厂已经超过300家。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关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COFCC根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订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列入2003年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并在全国培训了76名有机食品检查员(包括实习检查员),同时COFCC为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已经和欧洲的SGS、日本的JONA和OMIC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120多家企业通过了COFCC的认证。

3、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8家。国家认监委于2003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人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MIC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家。

二、有机农业的定义 一般定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出版于1940年的诺斯伯纳勋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实上,有机农业就是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农民们没有从石油中提炼的化学制剂(合成的肥料与杀虫剂),因此别无选择。后来人们发现战争期间发明出来的技术对农业生产颇有帮助。例如,被作为炸药使用的化学药品硝酸铵摇身一变,作为肥料派上了用场,而被用作神经毒气的有机磷化合物后来被用作杀虫剂。 新增定义

近来,农民们正在转而回归有机农业,但是今天的有机农业采用了注重生态的系统方法,包括长期规划、详细跟踪记录以及对设备和辅助设施的大笔投资。尽管这一产业规模还是很小,但是从事有机农业的美国农民数量正在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全美国已有超过12,000人从事有机农业。

三、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相比较

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

有机农业的介绍

关。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谈食色变”的现象。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二) 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即所谓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能打破壁垒。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 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发展前景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

平菇

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才走向正规化。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几乎为零。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 (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等

五、国内的有机农业发展办法

发展中国的有机农业的办法如下:

首先要加强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提高人们食品安全和环境意识。

其次国家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农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调控,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

第三,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好这些技术问题,才能使有机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六、总结

有机食品在中国有广大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2008-2009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报告

上篇

2008年,我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以及9月份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都对我国糖酒食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然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食品工业战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基本上保持了正常的运行态势,全行业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平稳提高的有利格局。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其中,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2万多家,同比增长6.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04.23亿元,同比增长30.15%;实现利税总额5659.58亿元,同比增长20.42%。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主要食品的产销量同步增长,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一、酒类市场

2008年我国饮料酒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74亿元,同比增长22.5%。1至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利税总额625亿元,同比增长18.4%。2008年,酒类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酒类行业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在自然灾害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酿酒行业逆势前行,表现令人振奋。基于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国际资本开始大量介入中国酒业,并购与重组不断,而部分骨干企业也开始在布局全球市场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当然,美国金融风暴不可避免地给我国酒业带来影响,国际市场低迷以及终端消费能力减弱,使得出口型企业及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不小的困难。

白酒:2008年,全国白酒产量达572万千升,同比增长15.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比全年产量增幅高13.2个百分点。1至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9.9%,远高于产量的增长,显示白酒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及高端化趋势明显。1至11月,实现利税总额365.5亿元,同比增长27.8%。白酒行业受国际形势影响的程度并不明显,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上升态势,利税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不断涌现,亏损企业比例下降到10%的全行业最低水平。在市场方面,传统名优企业继续扩张在全国市场的份额,老牌二线名酒也纷纷发力,借助传统品牌优势与产品结构升级拓展市场。许多知名酒企率先执行和推广“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酒业。

啤酒:2008年,全国啤酒产量为4103万千升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同比增长5.4%,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相对于其他行业,啤酒行业的增长势头偏弱,1至11月份,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4%和16.4%,低于其它饮料酒的增幅。而企业亏损率为31.9%,在全行业中却是最高的,说明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一个整合与调整阶段。2008年,众多知名品牌集体提价,啤酒行业的隐型涨价终于演变成为明涨的潮流。而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促进啤酒消费的同时,也为众多优秀品牌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

葡萄酒:200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23.8%。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同比增长27%。1至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6%和32.9%。在饮料酒各行业中均保持最高增长。而行业利润以22亿元实现了37.9%的增长,可见葡萄酒行业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2008年,葡萄酒行业生产与消费继续向骨干企业集中,从地域上来看,一些如河南、吉林等地区的产能扩张明显加快。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对葡萄酒文化的持续传播,中国葡萄酒消费趋于成熟,市场总容量也逐渐增大。

黄酒:2008年,全国黄酒产量同比增长10.9%,与上相比,增速提高了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近9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9.6%。1至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与利税总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9.4%和33.7%,其中,利税总额增长幅度在全行业中处于最高水平。黄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始提速,逐步摆脱黄酒产品传统的低档次困扰,并由此带动黄酒产品整体附加值的提高。通过产品创新,黄酒的消费群体也日趋年轻化,“直接饮用”,“加冰饮用”等新的喝法相继问世,各种黄酒产品开始抢战夜场,向年轻消费人群发起攻势。

二、饮料市场

2008年软饮料行业依然保持产销两旺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全国累计产量(不含酒精饮料)为6415万吨,同比增长25.5%,实现总产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25.2%。我国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的行业,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2008年,龙头饮料企业开始新一轮洗牌,资本重组与并购不断上演,市场格局发生进一步变化。在各细分门类中,碳酸饮料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增长已明显趋缓,茶饮料销售迅速增长,市场规模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品牌集中度提升,一些国际资本了纷纷加大在这一领域的开发力度,果汁饮料主打健康牌,发展态势良好。

三、乳制品市场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乳制品产量1778.5万吨,同比下降0.5%,其中液体乳产量1388.7万吨,同比下降3.63%。在出口方面,1至9月,我国乳粉出口量达5.75万吨,但10至12月,出口锐减为0.63万吨。2008年1至9月,我国乳制品行业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9月发生的“三鹿奶粉”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行业发展遇到严重的困难。面对危机,全行业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面对,从奶源基地到生产加工企业,抓紧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同时,10月和11月,国务院分别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我国奶业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对加强我国奶业法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奶业整顿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建立奶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调味品市场

2008年1-11月,我国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59.93亿元,同比增长31.07%;全国味精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89.5亿元,同比增长27.04%;全国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产品销售收入实现近425.79亿元,同比增长26.38%。我国调味品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年增幅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调味品主要销售渠道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调味品市场空间不断扩容。消费不断升级带来调味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味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休闲食品市场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已形成销售额近300亿元的市场规模,薯类、谷类产品占休闲食品主流,同时有益健康的干果、趋向功能健康的糖果、美味便捷的休闲肉制品、休闲海珍品、传统豆制品等丰富着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休闲食品消费格局向风味型、营养型、时尚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国内休闲食品的需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企业基本上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技术,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来消化这一部分影响。

下篇

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中国食品工业所有制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极大地满足了全国13亿人饮食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提升了消费市场的容量。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表明,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由于食品消费刚性特征显著,同其他行业相比,食品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有限。而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将为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起到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2009年及“十一五”后期,我国糖酒食品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势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0%以上。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将对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白酒:随着物价的稳定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预计高档白酒提价的步伐将有所放缓。稳步发展是白酒企业的主旋律,如何在逆境中积累实力,改善产品结构与实现技术创新,将是今后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白酒的低度化将继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新品开发仍是白酒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从香型到口感,从制作到储藏方式等均有许多新的工艺或概念可以挖掘。

2、啤酒:2009年,我国啤酒国际化的进程会继续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国公司会通过“收购、控股、兼并、品牌输出”等形式,掀起迅猛的国际化浪潮,而我国啤酒企业也会以龙头企业为代表,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与“外资大鳄”或联手或抗衡,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加快我国酒业的国际化进程。在整合过程中,优胜劣汰会加速,市场趋于集中,随着市场的成熟,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

3、葡萄酒:中国仍是消费总量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以及消费结构升级、葡萄酒作为健康饮品的价值被广泛认同等因素,葡萄酒的消费量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经济衰退势抑制了海外市场的葡萄酒需求,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成为进口葡萄酒争夺的热土。进口葡萄酒会加大市场投入和拓展力度。

4、黄酒: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化和消费者对黄酒营养功效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黄酒企业对产品口味的不断改进,黄酒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老酒种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黄酒消费结构逐渐转向中档及中高档,时尚化、高档化的概念逐步融华夏酒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入到产品当中,产品与技术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会继续加大营销力度与宣传投入,走出区域性消费的历史,全国性市场特别是一二线重点城市市场将被全面拓展。

5、饮料:软饮料制造业是食品行业中快速增长的子行业之一,行业需求不断提高,产能不断扩大,将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国家拉动内需、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下,国内消费市场值得期待,但由于饮料工业已经历了连续26年的高速增长,饮料产量的增长速度将在高位放缓。去年12月1日起,国家《饮料通则》正式实施,将对规范饮料行业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尤其对特殊用途饮料、果汁饮料等门类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性标准,在规范企业产品生产的同时,也有利于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树立与培养。

6、乳制品: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乳业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30年。奶牛养殖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养殖模式逐步形成;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乳品消费持续上升,成为畜产品消费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三鹿奶粉事件”给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也要正确判断我国乳业形势。问题奶粉只是少数企业、部分批次,绝不是全部。要通过事件的处置和反思,在整顿中振兴,确保今后乳业持续健康发展。客观来说,作为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乳品一直具有较好的市场刚性需求,在行业面临加速洗牌与调整的过程中,也为乳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了潜力与空间,而国际资本也会加快对中国乳业市场的渗透。在此行业洗牌、乳企扩张时代即将来临的关键时期,乳制品企业必须全面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踏实稳步地向前发展。

7、调味品: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较快,正进入一个大分化、大转变和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会加快这一转变,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快速推进行业洗牌和良性发展,从这一点来看,定位大众市场的调味品行业面临着逆市而上的机会。随着家庭大额投资性开支的减少,家庭日常消费势必将有所增加,这对传统调味品而言无疑是发展良机,这就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危为机,加快调整。调味品产品更趋向中高档化,多元化趋势渐显,市场进一步细分。而调味品品牌传统的地域性特征将逐步打破,生产集中度提高,并购会越来越强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8、休闲食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休闲食品已成为食品市场的新宠,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产品在风味化、时尚化基础上,趋向健康化、功能化,低糖、低热量、低脂肪成发展趋势;消费对象向更多人群扩展,市场进一步细分,青年群体由于价格敏感度低,将成为休闲食品消费的主流;面对城市消费群体,产品档次向中高端发展,而部分产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市场扩张;口感、品质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部分地区食品安全

问题的调查报告

淮南市田家庵区

一、调查背景

食品,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自古以来存在着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那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就在短短的时间内,食品安全危害事件频繁发生,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事件,从南京有毒水发产品事件到广东毒酒事件,从震惊全球的“三聚氰胺”事件到举世闻名的“地沟油”事件,从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到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事件,从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到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件件听起来都是那么让人胆战心惊。然而造成这些食品安全危害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一些商家为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遵循起码的做人的原则,违背自己的良心。而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政府监管职能,使得监督职能机构建设和技术进步相对滞后,也给一些奸商以可乘之机。每个事件本身看上去是孤立的,但其造成的危害却是极其巨大的!

现如今的中国,人们在用餐前,都会花时间来讨论“现在该吃什么好?有什么食品才是健康无毒的?”。是啊,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不断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处,被打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残害,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灵被愚弄、被震撼。广大群众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当吃的都得不到保障了,我们还奢求能有什么能得到保障?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的学生,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二、调查经过

1.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2.对象:淮南市田家庵区社会群众

3.时间: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26日

4.地点:龙湖公园及附近、苏果超市、家乐福购物商场

5.方式:走访、问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45份,收回40份,有效40份。

6.参加人员:淮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

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洪承明,学号:1213050112

陈建辉,学号:1213050104

陈建,学号:1213050103

三、调查问卷及数据

食品安全问题调查问卷

1.在日常生活中,您了解食品安全的途径是?

A.媒体宣传(65%)

B. 书籍资料(10%)

C. 他人转述(5%)

D.自己的亲身经历(20%)

2.您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A.非常关注( 42.5%)

B.一般 (55%)

C.从不关注(2.5%)

D.无所

3.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 总体良好,但有部分不和谐现象(10%)

B. 大部分是好的,有一小部分情况不容乐观(40%)

C.一般,好坏各占一半(15%) D.非常不好,都不清楚什么能吃(35%)

4.您认为食品安全包括哪些方面?(可多选)

A.食品色泽 (52.5%)

B.食品保质期和生产日期(65%)

C.食品卫生状况 (62.5%)

D.食品性价比(62.5%)

E.食品是否为“三无”产品(40%)

F.说不清(2.5%)

G.食品是否含有添加剂,或为转基因食品(45%)

5.您经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可多选)

A.超市(85%) B.商场(22.5%)

C.农贸市场(37.5%) D.食品专卖店( 22.5%)

E.小摊贩 (25%)

F.其他(0)

6.您在购买食品时主要通过那些依据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可多选) A.生产日期,保质期 ( 90%)

B.品牌知名度,如广告中是否出现(25%)

C. 价格的高低( 15%)

D. 产品的包装色泽气味(37.5%)

E.相关检验证明标识标签(37.5%)

F.以往经验或别人介绍(17.5%)

7.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可多选) A. 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残留问题(57.5%)

B. 食品过期变质问题(67.5%) C. 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60%)

D. 没有标注转基因食品问题 (20%) E. 食物中毒问题(42.5%)F.食品卫生问题 (45%)

G.假冒品牌问题(40%)

8.目前,最令你感到不安全的是哪类食品?(多选)

A.奶、豆制品(37.5%)

B.海鲜(17.5%)

C.腌制品(52.5%)

D.速食、膨化食品(72.5%)

E.蔬菜水果(10%)

F.饮料(30%)

9.您所遇到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有?(可多选)

A.食品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25%)

B.假冒伪劣产品(65%)

C.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 85%)

D.没有明确标明转基因、进口食品(15%)

E.宣传虚假或夸大( 45%)

F.外出就餐造成身体不适(15%)

10针对食品添加剂,您的看法是?

A.只要是添加剂,就对身体有好处(5%)

B.有好有坏,好的多(20%)

C.有好有坏,坏的多(40%)

D.只要是添加剂,就对身体有害(22.5%)

E.不清楚(12.5%)

11.当买回家的食品有质量问题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可多选)

A.与商家厂家协商要求退款或赔偿 (45%)

B.向消协或媒体投诉(20%)

C.通过法律部门解决(22.5%)

D.奉劝亲友不再购买此产品(42.5%)

E.当自己倒霉,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是把问题食品丢了(45%)

12.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 72.5%)

B. 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42.5%)

C. 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52.5%)

D.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32.5%)

E. 消费者缺乏安全消费知识(40%)F. 事情没那么严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0)

13.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需要做的是?(可多选)

A. 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领域加强自身道德诚信建设(42.5%)

B. 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或个人严加惩罚(35%)

C.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实行明确的问责制(50%)

D. 普及科学安全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官鉴别能力(50%)

14.你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还有信心吗?

A. 有信心。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并且出台相关法律,社会关注度也明显提高,相信在国家的政策干预下,社会的宣扬倡导下,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解决的(25%)

B. 无所谓。虽然有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但对我的日常生活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不是很在意,但也希望能有效解决(15%)

C. 没信心。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是还是有事故不断发生。并且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商人总是以利益为目标,会继续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获取利益,这是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个悲哀(60%)

四、数据分析 在上述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关注,从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有97.5%对食品安全问题持关注态度,其中42.5%的人非常关注。数据显示,有65%的人是通过媒体宣传来了解食品安全的,大家普遍听说的食品安全事件分别为: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地沟油事件,却很少有人知道南阳的毒韭菜事件。这说明媒体和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聚焦程度还不够,还未引起人们对这些事件的重视!

在选择购买食品地点时,85%的市民选择了超市,食品专卖店只占22.5%,他们认为超市相对来说较安全一点。在购买时,90%市民首先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其次为相关检验标识标签和产品的包装色泽气味,这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食品的质量,而不是味道。市民们普遍认为食品安全应包括:食品生产期及保质期、卫生状况、色泽、性价比及是否含有添加剂等方面。在食品安全方面,人们最担心的是食品过期变质问题,接着便是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农药、抗生素、重金属残留问题。在目前,人们最感到不安全的是速化、膨化食品,腌制品仅次之。同时,85%的群众遇到了过了期的食品仍在销售情况,65%的群众遇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情况,这说明了食品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40%的群众认为有好有坏,5%的群众认为只要是添加剂,就对身体有好处,对添加剂一点都不知道的人竟然达到了12.5%。由此反映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很少,甚至是一无所知!

当人们买回家的食品有质量问题时,45%的群众当自己倒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是把问题食品扔了,然后奉劝亲友不要购买此产品。仅有20%的群众选择了向消协或媒体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部门解决。对此,我认为大部分市民缺乏安全消费意识,不懂得通过合法的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或者对食品安检部门的办事能力不信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益熏心、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消费者缺乏安全消费意识。为此市民们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需要做的有: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实行明确的问责制;对出现问题安全

的企业或个人严加惩罚;普及科学安全消费意识,提高购买者的感官鉴别能力! 通过调查,在关于是否对中国食品仍有信心方面,得出的数据令人深省,结果显示60%的群众对中国的食品失去了信心,仅有25%的群众还持有信心,15%的群众竟然觉得无所谓,这是否是更是一种悲哀?

五.调查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不容忽视。大多消费者虽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只是片面了解,对食品安全方面知识掌握的太少,尤其是食品添加剂。大部分群众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很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同时,数据显示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在购买了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后,不懂得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采取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人们在购买食品时,经常遇到食品过期但仍在出售、劣质假冒食品等情况,因此大多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是食品事故仍不断发生。并且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商人违背良心,总是以利益为目标,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获取利益,这是中国当前食品界的一个悲哀!

六.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次发放问卷时,我们地点定在家乐福购物广场及苏果超市,但选取的时间点不对,定在了中午,所以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有的人还未等我们说句话,就直接走掉„„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们定在了上午,地点选择了龙湖公园,但在发放问卷时,一些人并没有去在意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在调查过后,他们才开始注意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让我们很诧异。一些人认为我们是发传单的或者是推销的,于是老远就躲着我们。一部分人在听了我们说明调查原因之后,直接说了句“没兴趣”或“没信心”,然后扬长而去。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听了我们说明调查原因之后,很乐意积极的配合我们,让我们完成了调查。同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对食品安全方面了解的太少了,而且自我保护意识不高。

七.建议针对以上遇到的问题,我们小组提出了如下建议:

1.作为消费者,不能只抱怨企业的道德缺失、不负责任,我们要增强自身食品安全的意识,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追求味道,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我们要将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遇到不合理的、非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其他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时,我们要通过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大监控力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物,以保证所需食品的安全性。

3.基于大部分人依赖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所以安检部门要及时检察食品上的生产日期是否属实,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一律不许再出售。

4.政府要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高度重视的位置上,且各职人员明确职务,尽职尽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努力协调好各有关部门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食品监管的准确性及增强食品监管的权威性。食品安检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加大。

5.我们应该配合食监局的整理,遇到问题商品时尽快举报,以尽早扼杀问题商品的进一步泛滥。 总而言之,我们消费者不但要加强自我对问题食品的防范意识,而且还要配合食监局的治理。

八.调查小感悟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受益匪浅。调查时的碰壁,增强了我们的心理承受压力。调查成功后,我们舒心一笑!与人交谈时,锻炼了我们的口才与交际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学会了综合应用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下次还能有类似的活动!

第五篇: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是站在建设及运营的角度,对业者的经营提供参考及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园区投资的不断深化,大型园区建设运营企业寻求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新途径的意愿日趋强烈,国内优秀的园区建设运营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发展环境和食品产业园区企业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食品产业园区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企业中的翘楚!

目前大多数已有的市场研究资料仅是将重点放在了食品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则是基于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园区运营的困境、解决方案以及成本效益提供审慎的投资参考。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食品产业园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先进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分析了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概况,从一开始就提出食品产业园区投资运营的焦点性问题;而后分析了国内近几年的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环境;紧接着分析了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并提供各个细分子行业的投资价值参考;然后围绕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机构关注园区运营管理,对国内外典型的食品产业园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重点区域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投资及招商引资规划;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的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企业、运营机构、科研单位、产业资本、VC/PE资本、入驻企业准确了解食品产业园区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食品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上一篇:职工技能大赛启动仪式下一篇:中国建筑垃圾回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