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附带差别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户口附带差别范文

中美教育的差别

中美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论坛

第二届中美课堂教学对比研究培训班闭幕式总结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为期两天半的中美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第二届中美课堂教学对比研究培训班即将胜利落下帷幕,大家也将满载而归,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深圳实验承翰学校感谢主办方委托我校来承办本次中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对比研究的盛会,感谢各位会议代表对会议期间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会议期间的报告、观摩课、指导课、对比研讨课、案例解说、专家点评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详实,郭元祥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分别从转变教学观念、建设发展性课堂标准、总结中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方面等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走向;米尔特博士的报告通过援引美国校园里的真实案例,阐述了“问题导向学习”在美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级教师龚海平、蔡宏圣的两节观摩课则体现了传统教学注重知识整体性和双基扎实性的同时,积极吸纳了国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前语篇理论),结合了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优势进行整合教学;毕艳薇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撰写观察报告;深圳实验承翰学校两位教师的数学课、英语课也分别展示了我校“331”课改实验在小学学段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本次会议的重头戏,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卢曼女士则分别上了小学英语、小学数学、小学综合课,向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了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精彩和美国教师能力的全面性,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后续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关于中美基础教育的对比、分析更是方兴未艾、热度不减,深圳实验承翰学校这几年在国际化教育领域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今年10月,本人代表我校参加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

1 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赴美教育领导力培训及学校考察团”,参观了美国的国会、总统府、华盛顿纪念碑、林肯和杰弗逊总统的纪念堂等,重点考察了美国6所大学、7所中小学。在考察期间,我们走进课堂听课、观摩,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这些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感悟和启发:

一、政府停摆,秩序井然

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美国州一级政府与百姓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本次联邦政府的关门事件对民众的影响不是很大。此次美国政府停摆事件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折射出美国民众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教育和美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差异

客观地说,中国的教育应该比美国教育落后。有人说就基础教育而言,中国至少比美国落后20年,高等教育至少比美国落后50年。至于真正落后多少,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来思考答案:在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上,排名前10名的学校中,美国占了7个,而中国一所都没有,中国进入前200名的才只有2所大学。美国大学在校学生1600万,其中国际学生约68万,美国大学的绝大部分优质生源来自美国本土的中小学,而且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是美国人。

1.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国基础教育相对偏重于知识目标的培养与达成,美国基础教育偏重于能力的培养与达成。为达成目标,中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统编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参考资料,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而美国的学校不仅没有统编的教材,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各州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 2. 中、美两国课堂教学的差异

差异很多,我只能凭自己的理解提出三点主要差异:一是美国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问精神的培养,二中国教师则更偏重教师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和主导意识的体现;二是美国教师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而中国教师更偏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三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中国这方面的整体差距很大。

2 3. 中、美两国学生课外活动的差异

中国学生的课外活动大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家庭作业大多是课堂作业的重复。许多家长还要让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班,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畸形发展。

美国学生的课外活动大多是运动和阅读。例如美国小学规定学生每学期要阅读25本课外书。

三、美国大学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提供了灵活的对接方式和广阔的出路。美国的大学升学渠道有很多的切入点,具有弹性,显得相对灵活。SAT考试可以多次参考,可以最好的成绩申请大学;美国的高中生升学选择的机会多。可以直接申请大学,也可以先读社区大学再读正规大学,可以读一段时间休学工作过几年再回来继续读下去。

四、对美国教育认识的误区。以前总是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业负担很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很轻。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每天一般要上5节课,通常是跨年级,还要有2节辅导课,要抽时间来提升学历。学生每周都有很多的阅读任务、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要完成,学习负担不必中国孩子轻,只是所负担的任务内容区别较大。

五、中美教育需要互补优势。美国在2009年国际PISA考试中排名靠后,对于暴露出的问题,敢于承认,勇于改革,开始更加重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同时也将考试成绩和对学校的评估进行挂钩。而中国在国际奥数比赛中频频获奖,而诺贝尔奖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人获奖。对此,我们更应当反思。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重视考试,而忽略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缺乏是我们的教育切肤之痛,必须改变。

六、深圳民办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当前,深圳的民办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入学的学业基础差、知识能力水平低,难以升入国内好大学或考不上大学。面对这一问题,我校提出了以“文化课教育为主体,以留学预备教育和传媒艺体教育为两翼”的综合发展思路。我们这样做就是要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出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通过合适的途径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进入了世界排名在前的好大学,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还能使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优秀建设者,岂不是利国利民、大快人心的好事?

这次的美国之行,使我更加坚定了我校的一些办学信念与行为,

3 那就是我们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借鉴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大力提升我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国际化的特色办学方向,即走“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育特色之路,培养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各位代表,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我想用八个字来总结本次论坛,那就是:亮点纷呈,回味无穷。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会议代表一路顺风,工作顺利,生活顺心!

谢谢大家!

马新礼

2013年12月17日

第二篇:“差别化”成真

《2009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草案)》日前下达各地。作为一项每年都要进行的“常规”工作,今年的《计划(草案)》显得非同寻常。

“差别化”意义非常

在这份经过改革的土地利用计划草案中,一个最为新鲜的词就是“差别化”。 所谓“差别化”,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人口资源状况的差异性等,以及国家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采取不同的计划管理,在分解计划指标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另一个层面是根据各地土地管理工作的绩效和水平,例如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一系列工作的差异性,进行“奖优罚劣”。第一个层面的探索,其实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后一个层面的推进,则是科学发展观在计划管理领域的一个实践。

细想起来,这一改革思路的形成,也是土地计划本身的属性决定的。回顾土地利用计划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脉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被打破,国民经济计划的领域大大缩小,而土地利用计划却作为鲜有的指令性计划得以保留。我国对土地利用计划实行指令性管理,未取得计划指标,不能批准用地。尤其是2004年将土地作为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后,计划的强制性、约束性作用凸显,从调控土地利用走向调控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层面。

土地利用计划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方分解计划指标,从原来的局长办公会,到市长办公会、省长办公会,有的还是常务会来讨论。计划对于落实规划、落实国家调控政策、促进集约节约和耕地保护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每年下达的计划指标,都会受到各地的高度关注,同时也使得用地计划在土地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计划作为实施土地差别化管理的一个基本工具,时机已经成熟。

改革源起“科学发展试点”

事实上,对计划管理进行改革,应该说源于去年初国土资源部党组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就是这次活动确定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今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也正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提出改革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用地计划的奖惩机制,发挥计划的导向作用,根据各地在耕地保护、集约用地、土地执法以及计划执行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实行差别化管理。从而改变土地管理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局面。

2008年年初,国土资源部领导曾在一份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大意是各地差异大,各个方面新情况、新问题不少,要求抓紧研究土地计划管理的差别政策。在接下来的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中,国土资源部将实行计划管理的差别政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了整改方案。落实这些要求,去年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件事展开:

一是出台了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办法。要求以计划管理台账和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依,据,开展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提出计划评估考核结果和指标奖惩建议。土地利用计划“奖优罚劣”的思路初步形成。

二是开展了2007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土地利用计划的台账管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同时,对考核情况进行了全国通报。这次考核虽然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却收到了很大效果。其最大的收获是让各地意识到,计划管理正从单一的业务转向土地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是提出了落实差别政策的初步方案。起草了关于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若干意见,总的考虑是从完善计划指标体系,优化计划的指标配置,改进计划的分解方式,落实计划的奖惩措施这四大方面提出了计划差别管理的初步方案。

四是奖惩措施初步得到落实。依据计划考核和补充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执法等工作绩效,全面实施计划指标奖惩。用地计划鼓励先进、惩罚落后的导向作用得以显现。

“深圳会议”为改革奠定基调

2008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工作座谈会,可以说是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要转折点。会议选择在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召开,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次会议浓厚的“改革”意味。

正是这次会议为土地利用计划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基调。会议将主题确定为: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工作,争取更大作为。要求各地以改革的眼光来审视计划工作的过去,以改革的思维来谋划计划工作的未来,以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各项决策的落实。同时提出了“变分散管理为统一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平均管理为差别管理,变单一管理为复合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的计划改革新思路。传递出变过去单纯的指标管理为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发挥计划对整个土地管理统领作用的核心理念。

同样在这次会上,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向全国各地的规划、计划工作负责人提出“重新认识计划功能”。第一,计划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规划是管长远、管大局、管总量、管方向的;而计划是管近期、管增量、管速度、管时序的,长远规划要依赖计划来落实,这就要求计划必须与规划衔接。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和计划相脱节,两张皮。第二,计划是宏观调控的主要闸门。宏观调控有多种手段,但是落实在生产要素的调控上,一是资金,二是土地。近年来土地利用计划作为土地调控的闸门,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防止经济由偏热到过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同样,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计划仍然大有可为。第三,计划是制度创新的有力杠杆。在国家相继批准的一批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最近国务院批准的集约节约示范省等一些改革试验中,都能看到计划的影子,计划一定程度上成了改,革试验的发动器。第四,计划是差别管理的基本工具。根据各地耕地保护、集约用地、土地执法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实行土地的差别化管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改革思路逐渐明朗

细读这份《草案》,至少有以下几点引人关注。

一是充分体现了对中央扩大内需决策的贯彻落实。要求各地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的原则,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切实发挥计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确保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目标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要优先满足保增长、扩内需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积极配合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切实保障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建设项目的用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动经济增长。二要切实保障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安排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的用地计划,严禁计划指标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既保障经济发展,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三要切实加大民生领域建设用地供应力度。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建设用地,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二是体现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要求适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并按照新农村建设部署,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住宅建设必要的用地,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安排,保障农村建设必要的用地。各省(区、市)要合理测算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在分解下达市、县土地利用计划时,必须将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计划指标安排量不得低于国家下达当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5%。同时要求加强监管,确保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专项使用。

三是体现了发挥计划对整个土地管理统领作用的理念。要求将所有涉及用途转变的用地,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未利用地开发、围海造地等,纳入计划统一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将存量土地的使用纳入计划,确保各地批地和用地都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计划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计划台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计划安排使用报告制度,计划台账管理要与审批统计、供地统计、变更调查等紧密衔接。

四是体现了差别化管理的改革思路。要求切实做好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建立计划奖惩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计划的导向作用,鼓励依法用地、保护耕地、集约用地,惩罚违法用地和滥用土地;国土资源部将对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超计划批地或超计划用地严重、农用地转用征用后供地率较低、耕地减少幅度较大、违规违法用地严重的,要相应扣减用地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严格、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的,要相应给予计划指标奖励。

自此,从去年初国土资源部门就频频议论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篇:领导与管理的差别

管理与领导大不同

领导和管理缺一不可。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却无疑是相互联系、互 为补充的。任何将二者分开的做法都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华伦〃班尼斯在1989年出版的《领导者该做什么》一书中列出了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不同。

管理者从事管理,领导者进行创新。

管理者是“拷贝”,领导者是“原版”。

管理者着重维护,领导者着重发展。

管理者关注系统和结构,领导者关注人。

管理者依靠控制,领导者激发信任。

管理者看眼前,领导者看长远。

管理者问的是“怎样”、“何时”;领导者问的是“什么”、“为何”。管理者关注利润,领导者纵观全局。

管理者模仿,领导者创造。

管理者接受现状,领导者挑战现状。

管理者是标准的好兵,领导者自有主见。

管理者把事情做好,领导者则做正确的事。

面对目标,领导者会更多采取积极的态度;

为了使成员接受解决方案,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做协调、平衡工作,以便缓解相互冲突的不同观念;领导者则会在工作中营造一种使人兴奋、激动人心的气氛,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第四篇:中美庭审的差别(整理)

中美庭审的差别

----《金牌律师》观后感

在观看了中国庭审宣传片和《金牌律师》之后,我感到,中美庭审过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从视频中显而易见的一个差别就是被告人的位置,全美国的法庭,都不像中国这样,将被告人单独置于一种包围的环境中,而是让被告人跟自己的律师坐在一起,(并且律师和检察官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站着的,尤其是跟法官说话的时候,)与检察官并排面对法官。这种设计,当是基于普通法根深蒂固的无罪推定的法律传统;而在中国的法庭上,我们可以看到,被告人都是与周围的人隔绝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而我认为,这一形式上的不同也是两者诉讼程序传统差别的体现:在美国,起诉方和被告方都是诉讼主体,虽然相互对立进行争辩,但地位平等,权利相同,双方就有争议的问题申辩事实和进行辩论,各方提出证据以支持本方的主张,在《金牌律师》中我们看到,起诉方和被告都是诉讼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在法庭上表现得很活跃,起诉方、被起诉方先后陈述和提证;双方各自的证人到庭侯询,在出庭作证时逐步进行,本方的证人作证完毕,本方律师直接询问证人,接着由对方进行交叉询问,而且这种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还可以进行第二轮;起诉方和被告方的辩论,也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整个过程让人感到严肃紧张但是并不压抑;而中国法庭审理采用审问制,审判长指挥全部庭审,审判长依照职权主动询问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追查犯罪,而不受诉讼双方所传唤的证人和提出的证据的限制。

 其次,中美庭审中法官的职能也有很大差别。倾向于职权主义,即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的作用,对于一个案子的审判需要法官与陪审官组成合议庭共同进行评议,共同就事实和判刑作出裁决。“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凡是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的合议庭,除了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之外,他们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与审判员的权利相同,即共同听审,共同评议,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包括作出判决。而这与美国将陪审团与法官的职能分开,由陪审团评议以认定案件事实,法官不参加评议,只是在陪审团作出有罪裁断以后,法官才负责判处刑罚是迥然不同的,美国倾向于当事人主义,法官只负责主持庭审,不主动调查证据;陪审团听审以后进行评议,负责作出是否有罪的裁断;如果陪审团作出有罪裁断,法官才负责适用法律判处刑罚。就像电影中播放的一样,最后是由陪审团作出游乐场巨额赔偿的决定。

 最后,我认为中美法庭上律师的能动性也不同,中方律师更讲究围绕法律法规展开调查、说理,而在美国,律师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空间的发挥,他们从各个角度切入,进行对本方有利的辩护。

第五篇:欠条与借条的差别

欠条与借条的差别借条是纯粹的借款时具立,欠条适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各种债权债务差别关系,欠条与借条的差别。

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款而产生的;而欠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任何能以金钱为给付内容的债都能产生欠条。

二、性质不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而欠条则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个结算结果,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

三、诉讼时效不同。对于注明了还款期限的借条和欠条, 诉讼时效均从其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两年。没有注明还款期限时,两者的诉讼时效是有区别的:对于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时间为两年。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断。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的20年内不主张权利,则丧失胜诉权;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条,出借人也可以随时要求返还,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日起2年,同样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但是从出具欠条之日起,两年内不主张权利的,丧失胜诉权。

四、证明力不同,借条格式《欠条与借条的差别》。 举证时,借条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官简单的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可;欠条持有人必须向法官陈述欠条形成的事实。如果对方否认,欠条持有人必须进一步举证证明欠条形成的事实,否则法院很可能不予支持其诉求。 链接:完整的借条或欠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欠款、借款(物)的原因; 2、欠款、借款的准确数额,借物的名称、数量,金额应用大写表示; 3、借款(物)的归还时间、欠款的付清期限应明确; 4、违约责任要写清楚,如利息等; 5、必要时,应当由担保人签字,并写明担保期限、责任。 书写借条和欠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字里行间应当紧凑,不能留有多余的空间。

2、最好附带在借条和欠条中体现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签名应当真实,应当当面书立,防止借款人或欠条书立人用其他人来签名,最后拒绝承认借条。

4、尽量避免使用容易产生分歧的语言,简洁和语义单一的借条才是最标准的借条。

5、还款时间直接关系到诉讼时效的问题需要注意写法。(欠条与借条的差别 完)

上一篇:婚礼代东致辞范文下一篇:哈理工研究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