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2022-07-09

第一篇: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推广绿色建筑需求 橱柜产业加快结构调整

中国绿色建筑产业论坛专家委员会于2013年12月27日在论坛2013年年会上正式宣布成立。论坛从绿色建筑政策导向、设计规划、人才培养、节能材料、生态城市等角度,开展了深层次研讨和交流,为政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为产业提供了正确的理念引导。对于橱柜行业而言,绿色建筑其实也是巨大的机会所在。

中国城镇建筑能耗巨大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基础设施、建筑的建设也得到了黄金发展十年。十年来,中国城镇建筑面积每年都以近6%的幅度高速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建筑同样也是巨大的能源消耗源,据统计,目前它消耗着约全球40%的能源并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1%,中国城镇建筑面积高速增长带来的城市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橱柜作为住房建筑的配套建材产品,如果橱柜行业能够紧跟节能减排的潮流,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来说,助力虽小却也值得是相当肯定的。

绿色建材下乡带来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发改委在8月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实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

近日工信部联合住建部发布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到,推广绿色农房建设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意识,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绿色农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绿色农房试点示范,带动一批绿色建材下乡,力促环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绿色农房比重显著提高。

橱柜企业可以结合当地市场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加快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通过绿色原材料的全方位覆盖,为绿色建筑提供有力支撑。这既是橱柜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实施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己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设计者和使用者设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

首先,BREEAM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评估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其中:处于设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设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使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AM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捡查的建筑,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环境性能指数,无需计算BREEAM等级。

其次,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或是设计与建造,或是管理与运行这3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最后,合计建筑性能方面的得分点,得出建筑性能分(BPS),合计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两大项各自的总分,根据建筑项目用处时间段的不同,计算BPS+设计与建造分或BPS+管理与运行分,得出BREEAM等级的总分;另外由BPS值根据换算表换算出建筑的环境性能指数[EPI],最终,建筑的环境性能以直观的量化分数给出,根据分值BRE规定了有关BREEAM评价结果的4个等级:合格,良好,优良,优异。同时规定了每个等级下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的最低限分值。

自1990年首次实施以来,BREEAM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可操作饺大大提高。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至2000年已经评估了超过500个建筑项目。它成为各国类似研究领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响启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统,香港特区政府也颁布了类似的HK-BEAM评价系统。

二、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 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发起并领导。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约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它的发展已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的两年包括了14个国家的参与,于1998年10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绿色建筑挑战98”国际会议,之后的两年更多的国家加入,成果GBC2000在2000年10月荷兰马斯持里赫特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International SB 2000)上得到介绍。绿色建筑挑战目的是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GBC 2000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4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评估目的是对建筑在设计及完工后的环境性能予以评价,评价的标准共分8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这是基准的性能量度标准,用于GBC 2000不同国家的被研究建筑间的比较;第二部分,资源消耗,建筑的自然资源消耗问题;第三部分,环境负荷,建筑在建造、运行和拆除时的排放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及对周国环境的潜在影响;第四部分,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建筑使用者健康和舒适度的问题;第五部分,可维护性,研究提高建筑的适应性、机动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能;第六部分,经济性,所研究建筑在全寿命期间的成本额;第七部分,运行管理,建筑项目管理与运行的实践,以期确保建筑运行时可以发挥其最大性能;第八部分,术语表,各部分下部有自己的分项和更为具体的标准。

GBC 2000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结合的方法,其评价操作系统称为GBTool,这是一套可以被调整适合不同国家,地区和建筑类型特征的软件系统。评价体系的结构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评估,所对应的标准是根据每个参与国家或地区各自不同的条例规范制定的同时也可被扩展运用为设计指导.GBTool也采用的是评分制。

三、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1995年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在2000年3月更新发布了它的2.0版本。这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评定标准。

(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评定系统2.0)LEED2.0通过6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估。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革新设计。在每一大方面。USGBC都提出了前提要求,目的和相关的技术指导。如对可持续的场地设计,基本要求是必须对建筑腐蚀物和沉淀物进行控制,目的是控制腐蚀物对水和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在每一方面内,具体包含了若干个得分点,项目按各具体方面达到的要求,评出相应的积分,各得分点都包含目的,要求和相关技术指导3项内容。如有效利用水资源这一方面,有节水规划,废水回收技术和节约用水3个得分点,如果建筑项目满足节水规划下两点要求号可得2分。积分累加得出总评分,由此建筑绿色特性便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合理的建筑选址约占总评分的22%,有效利用水资源占8%,能源与环境占27%,材料和资源占27%,室内环境质量占23%,根据最后得分的高低,建筑项目可分为LEED 2.0认证通过,银奖认证,金奖认证,白金认证由低到高4个等级。截至2001年9月,全美已经有13个建筑项目通过了LEED2.0认证,超过200个项目登记申请认证。LEED2.0评定系统总体而言是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前两个评价体系相比结构简单,考虑的问题也少些,虽然操作程序较为简易,但具有缺乏权衡系统的机制约束的缺陷。上述各国的评价体系的研究时间,技术水平,操作理念等状况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它们的评价体系成果中发现一些共同点:

(1)共同的立足点和目标。各国的评价都是在明确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基本都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为社会提供一直普遍的标准,指导绿色建筑的决策与选择;通过

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产品和环保标准意识,提倡与鼓励好的绿色建筑设计;而且刺激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市场效益,推动其在市场范围的实践;另外由于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得政府制定有关绿色建筑的政新和规范更为方便。

(2)共同的关注点。各国的评价体系都有明确清晰的分类和组织体系,可以将指导目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评价标准联系起来,而且都有—定数目的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关键问题可供分析。这些问题体现了各国对绿色建筑实践的技术和文化层面的思考和研究。评价体系中都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具体指导因素(如对可回收物的收集)或综合性指导因素(如对绿色动力和能源的使用),为评价进程提供更清晰的指示。

(3)开放性和专业性。各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数据和方法都向公众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使用,笔者便是从因特网上得到了各国的完整的评估手册。数据和方法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评估过程的简单,各国对评估的进程都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评估是由相关部门给与专业认证的评估人执行的。如BREEAM的评估是由持有BRE执照的专业人士进行,而LEED的评估则要求所评估的项目组中至少有—位主要参与人员通过LEED专业认证考试。

(4)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绿色建筑系统是复杂并且不断发展的,因而评价应当是可重复的、可适应的,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能做出及时反应。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BREEAM对办公建筑分册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LEED评价系统要求每5年便要更新升级一个版本,LEED3.0预计在2005年发布;GBTool的版本已发展到了GBC2002阶段,GBTool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绿色建筑评价领域进行看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包括:荷兰的ECO Quantum,德国的ECO-PRO,法国的EQUER等,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制约,各国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还不完全,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概括而言包括:一是某些评价因素的简单化,毫无疑问,建筑的生态评估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许多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难以对其确定评价指标,量化更是不易,目前的一些评价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回避了此类问题。二是标准权衡的问题。即对于可以量化的指标对其评分的分值占总分值的比例是否与其对建筑的影响相符。尽管BREEAM ,GBC等系统已经使用有关机构制定出的权衡系统系数,但对这一问题还要进行审慎的研究工作。此外,还有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提高改善建筑性能,评价的约束机制等问题需要考虑。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着建筑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颁布了一些单项的技术法规,不久前,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已组织了有关专家,制定出版了一直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2.0),同时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是我国在此方面研究上正式走出的第一步,当然,绿色建筑评估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建立我国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评估方法,我们还需要售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更加深人有效的探索。

第三篇:武汉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湖北土木建筑学会

武汉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

刘 杨

王维平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在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协调统一,将各项技术与设计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绿色的有机体,充分体现出地域性特色。同时在运行管理上,要坚持绿色建筑从设计一直到运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坚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的同等重视,最终促进武汉地区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武汉 绿色建筑

0 引言

建筑是导致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的大户。建筑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所以探索对资源、环境和气候影响小的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被动式设计及合理的主动式设计,可达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善资源、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四节一环保”的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业造成的污染约为全部污染的1/3,建筑运行过程中导致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减排以及降低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实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这一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武汉市在2009年被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批准为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城市。随后,武汉市以开展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建筑。2011年12月,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在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功能作用,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近年来,武汉接连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承担着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任务。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不仅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对推动全国走出区域协调、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具有示范意义,并充分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武汉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武汉市按照国家和湖北省发展绿色建筑有关要求,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

重要内容,并指定及逐步实施《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武汉市获国家绿色星级评价的项目从首批的“京都汉宫”到目前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花山生态艺术馆”,累计共27个项目,共计2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除此之外,还先后确定了泛海中央居住区一组团、海山金谷、湖北图书馆等47个项目共计597万平方米为武汉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创建项目,有效的推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既有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武汉建设大厦进行了节能改造示范,并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全国首个高星级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

2 武汉地区绿色建筑技术选用调研分析

武汉地区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冬季潮湿阴冷,全年的相对湿度较高,空调的冷、热负荷的需求均较大。依据武汉市地域特点及气候环境实际情况,武汉市绿色公共建筑倾向选择的绿色建筑技术有如下几种:

(1)外墙自保温:采用节能型墙体材料及配套专用砂浆使墙体热工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符合相应标准的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它包括保温窗、特殊保温隔热构造、自保温外墙面材、保温性能好的砂浆和结构材料等。武汉地区对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需考虑夏季隔热的同时兼顾冬季保温。维护结构保温隔热对减少建筑能耗贡献率大,技术投入的回收年限低。

(2)立体绿化技术:通过在建筑墙面、露(阳)台和屋顶等处种植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减少热岛效应,并起到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的作用;它包括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类,如图1所示。

图1屋顶绿化(左)与垂直绿化(右)

(3)排风热回收系统:利用排风对对新风进行预热(预冷)处理,以降低新风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中常见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有转轮热回收、板式热回收和溶液调试新风处理系统等多种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4)可调节空调末端:采用集中空调供暖的建筑选用可以独立调节温度、风速的空调末端,以提高人员的舒适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浪费。设计者可根据房间功能需要,结合使用方便性以及节能因素,合理设计末端调节装置的数量、位置。

图2 可调空调末端设备

(5)室内空气监控系统:通过在地下室、建筑通风不畅或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探测器,并与建筑自动监控系统联动,以确保适宜的空气质量。当空气湿度、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数据超标时,新风系统自动感应,调节送风量或送风速度并自动报警,提醒使用者或管理者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图3 空气质量探测器

(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建筑与太阳能光伏板应进行一体化设计,以节约建筑空间,保证建筑的美观性。武汉地区属太阳能资源可利用区,除光伏技术外,还应考虑太阳能热水技术。

图4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7)能耗监测与设备自控系统:采用可自动计量的耗能设备,并与相应电子信息系统联动,实现对各耗能设备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各分项能耗的统计;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合理监控,实现降低建筑能耗,保证建筑节能、环保和绿色运营。

图5 建筑节能监管平台

3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武汉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

2006年3月,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共同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方面的国家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绿色标识星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该标准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提高了相关的评价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

新该标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 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在众多的修订内容中,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影响较大。在新标准中加入运行评价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以前较注重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相关技术的采用的评价,而对于取得绿标的建筑的实际运行情况较少关注。运行评价就是要审视这些取得绿标的建筑:其绿色设计目标实现情况如何;这些绿色建筑是否真的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投入使用后是否能真正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由于绿色建筑技术中有很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较高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而现阶段,武汉市的绿色建筑普遍存在绿色技术运行情况不佳的现实。例如,室内空气监控系统操作复杂,物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足,未实现相关设备有效管理与维护,导致了系统及其检测平台成了简单的摆设;能效检测及设备自控等智能化系统运行情况不佳,仅使用了系统的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功能,但管理者出于对误操作和系统稳定性不强的担心,未通过系统对设备进行启停和调节控制,而是依旧采用手动操作;能耗监测系统数据复杂,物业管理人员对系统并不是很了解,日常管理和维护都存在些问题,能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也未到位。这些均为管理和维护上的问题。所以对于绿色建筑,实际建筑管理者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对其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进而加强系统的使用效果,增加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的绿色收益。

4 结语

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在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协调统一, 将各项技术与设计之间能够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绿色的有机体,充分体现出地域性特色。同时在运行管理上,要坚持绿色建筑从设计一直到运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坚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的同等重视,最终促进武汉地区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肖钢.推动绿色建筑为武汉新建筑的主体.武汉建设

【3】张磊.南京地区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的探索与实践.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4】中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调研.许嘉桢.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刘杨(1985-),男,武汉市汉阳区新民路观澜御苑,430050. 武汉商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电子邮箱:ktliuyang@163.com,讲师,研究方向:太阳能空调、制冷与空调技术。

第四篇:绿色家居推广联盟

发布日期:2013-08-07 09:49:58来源:中国家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盟概述:

为推动我国绿色家居产业发展,引导传统家居行业转变成绿色健康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家网以中国国际环境艺术行业协会、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为指导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绿色家居为官方发布平台,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绿色家居推广联盟”。联盟主旨: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建环保节约型社会。中国家网联合中国国际环境艺术行业协会、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中国广播网绿色家居频道共同成立中国绿色家居推广联盟,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联盟背景:

1、低碳环保成为世界环境主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是造福人类、创造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早已成为世界环境的主题。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早在2010年向媒体通报“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绿色建筑是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力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将“绿色建筑”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后,相关规划也随之出现。据悉,在未来的3年内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从相关部委的规划来看,“绿色建筑”行动将是未来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并将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让城市更环保。

3、消费者对绿色家居产品的需求:调查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的家装产品与服务有迫切需求,但是相关认知却普遍存在片面性。绿色家居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对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关联紧密的家居行业来说,绿色环保意味着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机遇。值得忧虑的是,消费者对绿色家居的认知普遍不足,且存在盲目消费现象。

4、家庭装修中的安全隐患: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绿色家装的普及程度比较高。消费者普遍认为,要实现绿色环保的家装,应该从“安全、健康、节能”三方面考量家装产品与服务。

5、解决产品环保、装修环保需求迫在眉睫: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生活转型使得人们停留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从室内家具与室内空气质量能否达标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装修作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是众矢之的。所有这些都昭示着实施环保家装迫在眉睫。

6、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经是中国发展的头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大气污染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其饮用水源超过42%不能饮用、白色污染无害化处理要求不到10%、每年流失的土壤养份可以供全国所有土地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近几年来频频出现的灾情与地震,这些生态环保问题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第五篇:黑龙江省绿色推广方案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

2014/2/17 10:52:2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原标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

按照黑龙江省政府2013年第五十三次专题会议要求,为切实做好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上升为全省重大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培育我省绿色品牌及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体系,建立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与政府推动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我省绿色食品长期稳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我省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和优质优价水平,巩固我省在高端绿色食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基本原则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要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基础上,坚持和把握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设立固定展示展销中心与举办参加大型博览会相结合的原则;

(二)企业品牌营销与渠道品牌营销相结合的原则;

(三)强化整体品牌冲击力与单一品牌深度营销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为了加快培育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形成长期稳定、自主经营的营销网络,分四个层级做好全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

(一)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设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常年对外展示和销售绿色食品,并作为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的“绿色食品专业馆”,销售方面以批发为主,以零售为辅,通过培育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增加我省在绿色食品定价方面话语权。交易中心要逐步建设并完善质量监控、网络交易、电子结算、物流配送和检验检测等配套系统,力争于2014年5月前正式运营,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省会展事务局牵头负责,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县政府配合。

(二)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自2014年起,以省政府名义每年集中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重要中心城市举办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每年1月,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北京)博览会,由省农委负责;每年2月,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香港)博览会,由省商务厅负责;每年3月,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广州)博览会,由省商务厅负责;每年9月,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哈尔滨)博览会,由省会展事务局负责;每年10月,举办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上海)博览会,由省贸促会负责。博览会围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充分展示我省在绿色有机食品方面的整体实力和形象。要通过举办“中国大粮仓,绿色黑龙江”主题推介、邀请采购商参会洽谈采购、组织供需双方配对洽谈等活动,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要通过统一名称、统一主题、统一形象、统一对外宣传报道、统一资金补贴标准等方式,突出整体效应,强化整体品牌冲击力,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形象。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县政府、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供销社等根据不同目标市场需求组团参展。

(三)每年有计划组织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8个至10个博览会,单独设立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展区或专馆,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影响力。参照“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方式,在强化整体品牌冲击力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我省绿色食品的单一品牌深度

营销。通过对绿色食品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行分类梳理,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筛选不同品类绿色食品参会参展,积极引导和扶持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初步确定,2014年由省绿色食品展销协会(采取市场化方式确定承办单位)组织会员企业参加7个博览会,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县政府配合。以后,根据参加博览会实际效果对参加的博览会进行适当增减。

1.2014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展览会,4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

2.2014首届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暨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5月23日至26日在西安华南城2号交易广场举办。

3.2014第八届中国上海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6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光大展览中心举办。

4.2014香港美食博览会,8月14日至1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5.2014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20日至24日在南宁广西展览馆举办。

6.2014年浙江农业博览会,11月22日至26日在杭州浙江新农都会展中心举办。

7.2014第十三届苏州优质农产品交易会,12月13日至15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四)推动和支持企业借助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通过旗舰店、连锁店、主流超市、电商网络4种渠道覆盖全国营销网络,销售渠道经销的产品中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比例要达到70%以上,并全面应用溯源体系。在建立销售渠道过程中,充分考虑整合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等其他知名品牌已建立的渠道和品牌资源。

1.展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重大品牌与整体形象相结合的旗舰店约100家。依托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供销社及各市地在全国各地设立的销售网点,采取市场化方式,通过竞争,确定一两家主导品牌或渠道大品牌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旗舰店只销售黑龙江省单一绿色食品品牌,或只销售黑龙江省各类绿色食品品牌,允许混品经营,但要品种齐全,足够规模。旗舰店要支持辐射周边连锁店。

2.规模小于旗舰店的独立品牌连锁店3000家。依托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供销社、农委及各市地在全国各地设立的销售网点,采取市场化方式,通过竞争择优选择,确定具有主导品牌或渠道品牌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如北大荒、黑森、东方粮仓等品牌连锁店。连锁店要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统一标识,同时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

3.进入全国主流超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认证的绿色食品整体打包进入主流超市,争取设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销售专区或店中店。可以区域为主进入不同渠道的多家超市,也可以渠道为主进入不同地区的同一家超市。

4.电商网络营销。推动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推荐的绿色食品进入我省销售网络平台,并利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商营销网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经销绿色食品。

在销售网络建设方面,要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原则,实现相互补充、稳步发展。通过线下销售提供直观体验,树立品牌形象,缩短与顾客距离,并为线上销售提供配送和支撑,通过线上销售为线下销售拓展渠道和延长时间,培育未来销售主流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由副省长孙尧和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康翰卿任召集人,下设质量监督组、品牌认证组、政策支持组、宣传推广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下设的质量监督组负责销售渠道销售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品牌认证

组负责推荐、筛选销售渠道推广的产品和企业;政策支持组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宣传推广组负责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工作。4个组可自行召集组内会议研究问题,并向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负责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议定事项。

2.组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展销协会。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康翰卿及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成员担任名誉会长;由省贸促会一名领导担任会长;由50家大型绿色食品企业(4种渠道推广的绿色食品企业)法人代表任副会长;由省政府办公厅一名处级干部兼任秘书长,负责传达省政府领导工作要求,协助协会领导召开会议及做好对外联络工作,协助省政府领导搞好调研并负责信息搜集工作,及时向省政府及协会领导汇报;由省贸促会一名处级干部担任副秘书长,在会长和秘书长领导下,负责协会秘书处日常工作。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展销协会负责组织我省重点绿色食品企业参加8个至10个国内外博览会活动,整体打包进入全国主流超市,制定旗舰店、连锁店、目标超市、电商平台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后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会员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引导会员企业实施优质优价战略,避免恶性压价竞争,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深化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推动和支持企业借助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并做好企业信用监管、权益维护、情况综合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省政府每年至少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市场推广工作,重点支持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平台建设,支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交易中心”、“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支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点博览会、建设旗舰店和大企业扩张连锁店、整体宣传推介和监督检查我省绿色食品。

五、有关要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推广我省绿色食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筹划,抓好落实。要树立大局意识,在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开展。

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各组牵头部门和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组织好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筹备工作信息沟通通报机制,各地要指定具体负责部门负责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除成员外,还要指定专人负责绿色食品推广有关工作,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制度反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一篇:粮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零售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