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鹿柴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三年级鹿柴范文

二年级语文《鹿柴》优秀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连贯、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课堂中能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体悟,同时通过课外诗歌的鉴赏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较好,能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课件制作合理,美观,能够为教学服务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教师应变能力还不够:要把握学生思维的流程动态,在学生思维火花闪烁的时机及时点拨。比如学生有创意的发言要及时评点而不能贻误极好的探究时机,要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决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设计。课堂中有一个地方可以依据学生的感悟或疑问来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例;课堂质疑环节,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空山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说:“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错了错了,山不是空的,山里面有人,因为诗句写到的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时候如果能够乘此机会说“同学们讲的很好,我们的陈小立同学为什么看不到浣女和渔舟呢?”这时因势利导,以此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以此启发学生,将同学们引导到“空山”是“静”的意思,同时又因为山上树木茂密,虽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们的活动,使人觉得山很安静。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备学生”,没有预计到学生会有类似的疑问或可能出现的灵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学设定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贻误良好的探究时机。

2、在创新部分,安排了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时间不够充足

3、诗画音flash的播放没有播放完,这很可惜,可以将它当做是启发学生想象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想象的环节,也可以将它当作是学生鉴赏完诗作后的一次升华或是课堂的**,但可惜担心时间不够,没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学设计或所提问题可以设计的更好,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讲到这几句描写的角度时,学生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静一动,这是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两句中体现静和动的字,学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体现动的词:归、下;这样在后面创新部分《鸟鸣涧》让学生找出以动衬静的词时就不会显的突兀。

5、课堂朗读还不够,教师有时可以适时的范读

第二篇:鹿柴王维鹿柴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出塞的诗意春夜喜雨的诗意咏柳的诗意分页:123

第三篇:鹿柴

教学目标:

1.教师导入: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旋律,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含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2.学生背诵学过的故事。 教学要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认识记忆4个生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 教学资源:(主要注明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教育技术资源等) 板书设计:

鹿柴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1.教师导入: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旋律,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含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2.学生背诵学过的故事。 自主探究:

一、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鹿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介绍。

指导学法,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学古诗也好,都要多读,读可以分成四步:点读 、 朗读、 思读 、品读 。结合多媒体说明。 2.学生点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古诗:领读、自由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交流认识生字的方法。

(2)做趣味练习,巩固生字。

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5.学生汇报。 6.质疑。

(1)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教师提供三首曲子:请你挑选一首来给这首诗配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这么选?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 8.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

四、画一画,吟诵诗词。

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出示。

归纳小结:

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多读感悟。

拓展练习: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第四篇:王维《鹿柴》赏析

被誉为“诗佛”的王维,所著之诗无不浸染了禅意而言尽意无穷,令人在空花水月般无我之境里体悟现实之外的幽然之境,摩诘的诗总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共鸣,最终窥见内心本我,迎来久违的宁静与释然。

以《鹿柴》一诗为例,全诗未著“我”一字,却感觉得到一位孤独旅人的行迹。看似写景,实则写虚空,写内心的圆满自足:

“空山不见人”,孑然一身于渺无人烟的空谷荒原,目之所及是迷雾般陌生境地,却蕴含着独自面对世界万象的勇气。“但闻人语响”,还是望不见一息人影,熟悉的人声这么近又那样远,如同独我一人置身世外,只是清风忽而送来尘世的喧嚣——即便这样也无法扰乱我心。“反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一束阳光始料未及地惊动了这仿佛凝滞了的深山,透过密林、尘埃与时光,映照青石之上,恰如顿悟的灵光闪现给人以启迪,仿佛来自太虚的意旨,蕴含神意与关切,为结尾增添一抹暖色。诗画的圆满结合是情景相融,臻于艺术高境,正如苏东坡论其《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物我不分、冥合天人的思想令王维之诗触及自然神韵、人生哲思、与宇宙玄妙。以我拙见,此境成因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却是此心本静,无可取舍,在平淡之中参透永恒。其诗意蕴之隽永恰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论唐诗之境所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五篇:《鹿柴》-徐培芹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学设计

《鹿柴》教学设计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心小学

徐培芹

一、教案背景

《鹿柴》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鹿柴》这首诗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对诗中的“柴”与“景”进行了正音,并知道了王维的诗竟是这样的富有深意。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二、教材分析

《鹿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生活,在蓝田(今陕西西安东南)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鹿柴是辋川的一处小地名。《鹿柴》这一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文识字,了解作者;第二课时,体会古诗描写的情境,理解古诗大意。诗中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毫不做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前两句写“不见”,不见的是人;后两句写“见”,见的是影。在见与不见之中,诗人给我们传递出的是一种以落寞为美的信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字便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幽暗静谧的山林。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发挥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唯有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默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教学难点的突破,我准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先自己品味,再进行诗文意境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山林之美与幽静,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古诗,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练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我们每个人都会吟诵很多,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几首呢?谁再能展示几首关于王维的诗呢?

2.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鹿柴》,教师板书课题。指出“寨”在本课中读“zhài” 与“寨”相通,鹿柴是一个地名,并简介作者。

(http://baike.baidu.com/view/95032.htm#2)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http:///programs/view/9THXeTa7imE/)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板书全诗。 3.指名朗读。

4.学习生字“但、返、景、复”

(三)指导朗读,理解每名诗的意思。 1.指导朗读古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齐读古诗的第

一、二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但——只 闻——听

如孟浩然《春晓》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就是听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空山里见不到人的踪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 3.齐读古诗

三、四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复——又

(3)理解诗句的意思。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青的苔径上。 4.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教师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却看不见人,只有夕阳的阳光透射过密密的山林,照在青青的苔径上。

(3)从这首诗中你能了解到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1.自我轻声吟诵,体味诗的意境。 2.借助影像视频进一步的去体(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5MzM3NjQ=.html)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给这首诗再配一幅画。

3.拓展选做: 本诗出自王维晚年所著的《辋川集》,《辋川集》共有诗二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与特点。(http://tieba.baidu.com/f?kz=383840819)

附教学板书:

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 ,

但 闻 人 语 响 。

返 景 入 深 林 ,

复 照 青 苔 上 。

六、 教学反思

网络已经成为教师获取课程资源最常用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与古诗内容相符合的图片,首先从直觉上让学生知道古诗所描述的一些内容,同时,引领学生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明白古诗中提及的地点、景色、时间以及相关的人文背景,可以增强古诗学习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年级鹿柴范文】相关文章:

鹿柴三年级范文05-20

解析鹿柴范文05-16

鹿柴解析范文05-16

鹿柴赏析范文05-16

鹿柴教案范文05-16

古诗诵读鹿柴范文05-26

古诗鹿柴教案范文05-26

鹿柴教学反思范文05-29

鹿柴王维古诗范文05-29

鹿柴教学设计范文05-29

上一篇:什么是哲理范文下一篇:神经症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