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墙体加固方式研究

2022-09-10

建筑物墙体加固的形式有:水泥灌浆法, 扩大砌体截面法, 钢筋水泥夹板墙, 外包钢筋混凝土, 增设或扩大扶壁柱, 外包钢, 改变结构方案等。

1 房屋中易倒塌的部位, 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

(1) 承重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面层、板墙等加固。

(2) 隔墙无拉结或拉结不牢, 可采用镶边、埋设铁夹套、锚筋或钢拉杆加固。

(3) 支承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增设砌体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面层、板墙加固。

(4) 出屋面的烟囱、无拉结女儿墙超过规定的高度时, 宜拆矮或采用型钢、钢拉杆加固。

(5) 悬挑构件的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加拉杆或采取减少悬挑长度的措施。

(6) 当具有明显扭转效应的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优先在薄弱部位增砌砖墙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或在原墙加面层;亦可采取分割平面单元, 减少扭转效应的措施。

2 关于粘钢加固的方式方法

粘钢施工试应遵循下列顺序, 粘钢加固的成效, 主要取决于施工质量, 应由专业施工队, 严格遵循以下工艺程序进行施工。

表面处理 (包括加固构件的结合面处理及钢板的贴合面处理) 是最关键的工序, 应认真进行。如局部有破损, 应首先凿毛, 用高强水泥修不后再进行处理。对于混凝土构件结合面, 根据构件表面的新旧、坚实、干湿程度, 分别按以下四种情况处理。

对很旧很脏的混凝土构件的粘合面, 应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 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后用冷水冲洗, 再用角磨机的等对粘合面进行打磨, 除去2mm~3mm厚表层, 直至完全露出新面, 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对混凝土粘合面进行打磨, 去掉1mm~2mm厚表层, 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用清水冲洗干净, 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即可。对于湿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或龄期再三个月内的混凝土构件,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 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卡具、支撑用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等固定, 并适当加压, 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沿挤出为度。若有局部不贴合处可用木楔打入, 将钢板与混凝土表面压实。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一般兼作钢板的永久附加锚固措施, 其埋没空洞应与钢板一道与涂胶前配合。

3 墙体加固使用材料粘贴碳纤维布

(1) 粘贴碳纤维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擦拭, 确保粘贴面无粉尘。

(2) 混凝土表面涂刷结构胶, 必须做到涂刷稳、准、匀的要求, 即:稳, 刷涂用力适度, 尽量不流不坠不掉;准, 涂刷不出控制线;匀, 涂刷范围内薄厚较一致。

(3) 碳纤维布粘贴时, 同样要稳、准、匀, 核心要求做到放卷用力适度, 使碳纤维布不皱、不折、展延平滑顺畅。

(4) 滚压碳纤布必须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 不宜在一个部位反复滚压揉搓, 滚压中让胶渗透纤维布, 做到浸润饱满。碳纤维布需要搭接时, 必须满足规范要求≥100mm。

4 新型板材材料标准

(1) 纸面石膏板 (GB/T9775—1999) 。

(2)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JC/T564—2000) 。

(3) 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 (JC3063—1999) 。

(4) 金属面硬质聚氨酯夹芯板 (JC/T868—2000) 。

(5) 金属面聚苯乙烯夹芯板 (JC689—1999) 。

(6) 硅镁加气混凝土空心轻质隔墙板 (JC680—1997) 。

(7)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JC 666—1997) 。

(8) 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 (JC/T626—1996) 。

(9) 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 (JC623—1996) 。

(10) 住宅内隔墙轻质条板 (JG/T3029—1995) 。

(11) 住宅混凝土内墙板与隔墙板 (GB/T14908—94) 。

(12) 水泥木屑板 (JC411—91) 。

5 墙体加固抗震力的计算

5.1 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βs为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η为加固增强系数;

βθ为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 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有关方法计算;

ψ1、ψ2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 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5.3.3条的规定取值。

5.2 当增设砌体抗震墙加固房屋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体中沿墙体高度每隔0.7m~1.0m可设置与墙等宽的细石混凝土现浇带, 其纵向钢筋可采用36, 横向系筋可采用6, 其间距宜为200mm;当墙厚为240mm或370mm时, 可沿墙体高度每隔300mm~700mm设置一层焊接钢筋网片, 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可采用34, 横向系筋可采用4, 其间距宜为150mm。

墙顶应设置与墙等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 并与楼、屋盖的梁 (板) 可靠连接, 可每隔500mm~700mm设置12的锚筋或M1 2的胀管螺栓连接;压顶梁高不应小于120mm, 纵筋可采用412, 箍筋可采用6, 其间距宜为150mm;

抗震墙应与原有墙体可靠连接, 可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600mm设置2根直径为6mm且长度不小于1m的钢筋与原有墙体用螺栓或锚筋连接;当墙体内有混凝土带或钢筋网片时, 可在相应位置处加2根直径12mm拉筋, 锚入混凝土带内长度不宜小于500mm, 另一端锚在原墙体或外加柱内, 亦可在新砌墙与原墙间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柱, 柱顶与压顶梁连接, 柱与原墙应采用锚筋、销键或螺栓连接。

摘要:墙体加固的材料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也逐渐引申出许多新的材料。对于墙体加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墙体加固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加快墙体加固技术的研究, 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都发展的比较快。笔者亦就其中的理论性的知识体系加以概括研究。

关键词:加固,复合材料,改建,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 姚雪涛.粘钢加固砌体结构构件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建筑, 2000 (4) :107~108.

[2] 李臣洪, 豫雯.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 2006.

[3] 唐业清, 万墨林.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本科高校复合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下一篇: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