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23-03-04

第一篇:实验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考试试卷B及答案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旅游管理专科 《旅游心理学》考试试卷B

2011级福州榕西职专教学点(中职校)学生学号本试卷共有五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号

总分

题分

20 15 10 32 23 100

得分

得分

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旅游者在入住酒店以前大都经历了旅途的长途跋涉,所以希望很快地办完入住手续进入房间休息,解除旅途疲劳。这体现了旅游者在前厅()的心理。 A、求尊重 B、求安全 C、求快捷 D、求方便

2、()是旅游行业的“软件”,与旅游硬件设施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旅游产品。 A、旅游服务 B、旅游交通 C、旅游娱乐设施 D、旅游景区

3、把青蛙投进沸水,它会立即蹦出。但是,当把它放进常温水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就不会觉得烫,也不会作出激烈的反应,这就是感觉的()的缘故。 A、相互作用 B、适应性 C、对比性 D、理解性

4、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5、根据需要层次论,基本需要包括()。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6、在态度的结构中,()是最稳定的因素。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客观对象

7、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 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8、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哪种自我状态之中?() 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青年自我状态

D、成人自我状态

9、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旅游者情绪、情感的特殊性。() A、兴奋性高 B、波动性大 C、感染性强

D、感受性强

10、()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A、审美感知 B、审美想象 C、审美理解 D、审美情感

11、想要正确地处理旅游者的投诉,首先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能()。 A、正确认识投诉事件本身及投诉者 B、真心诚意地解决问题 C、不可与旅游者争辩

D、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12、按照群体在成员心目中的地位来划分,可以将群体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松散群体和集体

D、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13、“十一”、“春节”黄金周等假期的调整和延长会促使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主要是通过(),使人们潜意识中隐藏着旅游意识,从而表现出旅游兴趣。 A、暗示 B、模仿 C、服从 D、从众

14、当我们去某景区景点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景点介绍中往往运用古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或评价,这就是一种借()来影响旅游者的方式。 A、信息力量 B、榜样力量 C、强制力量 D、专家力量

15、旅游者希望得到最好的服务,又希望便宜省钱,即旅游者存在()。 A、性格角色冲突

B、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C、个体外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D、角色內冲突

16、家庭群体对于旅游者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与()。 A、家庭生命周期 B、家庭成员构成 C、家庭文化 D、家庭收入

17、下列选项中()不是客我交往的特殊性表现。 A、兼顾性 B、同一性 C、短暂性 D、不对等性

18、导游对行程中的旅游者的心理影响不包括()。 A、消除旅游者的迷茫不安 B、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C、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D、影响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9、礼仪的基本原则是()。 A、“约束自己,尊重他人” B、“为他人着想”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职业心理对服务员的意志要求主要有()。 A、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可塑性 B、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C、自觉性、忍耐性、坚韧性、可塑性 D、自觉性、忍耐性、果断性、可塑性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__。它主要包括机体觉、运动觉和___________三类。

2、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___________、紧张性、___________、周期性和选择性。

3、___________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动机的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4、_____________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5、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和斯金纳。

6、态度的____________由态度的强度和对象的属性决定。

7、根据巴甫洛夫对神经系统特点的研究,结合古希腊医生____________对气质的分类,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多血质、胆汁质、_____________、抑郁质。

8、在日常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激情和热情。

9、朱光潜的《谈美》和_________________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审美心理学的形成。

10、_________是旅游者行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重要的参考群体。 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2、旅游动机

3、参考群体

4、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 得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一位客人来到总台,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向服务员提出房价七折的要求。按酒店规定,只向住店六次以上的常客提供七折优惠。这位客人声称自己也曾多次住店,服务员马上在电脑上查找核对,结果没有发现这位客人的名字,当服务员把调查结果当众说出时,这位客人顿时恼怒起来。此时正值入住登记高峰期,由于他的恼怒、叫喊,引来了许多不明事由好奇的目光。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

2、一位很有身份的西欧女士来华访问,下榻于北方一家豪华大酒店。酒店以VIP(重要客人)的规格隆重接待。这位女士很满意。陪同入房的总经理见西欧女士兴致很高,为了表达酒店对她的心意,主动提出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她欣然同意,并随即让酒店裁缝量了尺寸。总经理很高兴能送给尊敬的西欧女士这样一份有意义的礼品。

几天后,总经理将做好的鲜艳、漂亮的丝绸旗袍送来时,不料这位洋女士却面露愠色,勉强收下。几天后女士离店了,她把这件珍贵的旗袍当作垃圾扔在酒店客房的角落里。总经理大惑不解,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客人在酒店餐厅里看见女服务员多穿旗袍,而在市区大街小巷,时髦女士却无一人穿旗袍,因此她误认为那是侍女特定的服装款式,故生怒气,将旗袍丢弃。总经理听说后啼笑皆非,为自己当初想出这么一个“高明”点子懊悔不已。 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旅游管理教育专科《旅游心理学》B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C

5、B

6、B

7、D

8、B

9、D

10、D

11、A

12、A

13、A

14、D

15、D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内部感觉,平衡觉

2、对象性,层次性

3、兴趣,重要表现形式

4、感知环境

5、行为学习理论,巴普洛夫

6、偏爱

7、希波克拉底,黏液质

8、心境

9、《文艺心理学》

10、家庭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的发展过程,即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以需要为出发点的,维持和推动旅游者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是激励人们采取一定行动的动力源泉。

3、参考群体

参考群体是指对个人的评价、期望或行为具有重大相关的事实或想象中的个人或群体。它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因此因人而异。

4、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解释并把它放进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实现更深刻的感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于20世纪初提出“距离说”。布洛认为,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作出审美反应。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相关人群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研究旅游者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研究服务心理;

4)研究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5)研究旅游管理心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1分)

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培养途径是练习。主要有四种培养观察力的方式:1)比较异同,对不同特征的旅游者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异同点;2)全面把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忽略细节;3)细致入微的观察;4)善于通过总结和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要点4分,展开5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旅游者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进行“察言观色”,进而对他们进行定位。对旅游者“察言观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衣冠服饰;2)体形、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发型;3)随身物品;4)语言特点;5)表情和眼神;6)肢体语言;7)生活习惯。(4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1)改变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量及弱化主体的自我防御两种手段进行; 2)信息的适当重复; 3)更新旅游产品; 4)引导旅游活动。

(要点4分,展开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 1)认真倾听; 2)保持冷静;

3)给予投诉者理解与关心; 4)弄清事实真相; 5)记录要点;

6)告知处理对策和时间并征求投诉者意见; 7)及时解决;

8)检查落实并记录存档; 9)完善管理制度。

(要点9分,展开10分)

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 分析及参考答案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12分)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 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4)坚持酒规定的七折优惠条件,但对这位客人也享受优惠的心情,也表示理解和同情。 5)在酒店内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对这位客人给予适当照顾和帮助。 6)对客人能够理解、支持酒店的规章制度,表示诚挚的谢意。

总台服务人员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是通电脑核查、显示的结果不要张扬,特别是对于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客人,要由专人个别处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3分)

2、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 分析及参考答案:

酒店总经理出于对贵宾的一片真诚和尊敬,主动给西欧女士赠送漂亮的中国旗袍,却引起客人的强烈不满。(2分)酒店总经理失误的根源在于没有完全站在客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既然本酒店的餐厅服务员多穿旗袍,而且街上身穿旗袍的女士确实难以看到,那么送旗袍给贵宾岂不有对贵宾不敬之嫌吗?虽然酒店送旗袍的本意并非如此,但产生这样的效果则是难以避免的。(3分)其实,要表达对贵宾的敬意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为客人提供超常规个性服务。但是已经发生的这样的事故,酒店总经理不能光喊“冤枉”,而应设法与那位女士联系,表示歉意,作些解释并补送其他礼物等。另外,还要认真总结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3分)

第二篇: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及答案(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 A.考验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

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6、7岁~

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11、12岁~

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

14、15岁~

17、18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

第三篇:2013年全国教师联考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雅典教育特别重视____C____。

A: 雄辩和演说训练B: “骑士七技”训练C: 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D: 军事体操教育 2.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说明教育具有__D____。 A: 永恒性B: 继承性C: 阶级性D: 历史性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___D_____ 。 A: 心理模仿B: 生物本能C: 人的理性D: 生产劳动 4.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___B_____ 。 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C: 科学技术D: 人力资本

5.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是指_____A___ 。 A: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6.借助于声、光、电等媒体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现代化的___B_____手段。 A: 活动B: 教学C: 学习D: 教育

7.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有着共性,服从认识的一般____A____。 A: 规律B: 特点C: 顺序D: 阶段

8.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贯彻了____A____原则。 A: 启发性B: 直观性C: 巩固性D: 因材施教

9.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直接体现了____B____组织形式。 A: 活动B: 教学C: 学习D: 教育

10.把所学的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是 D 的巩固。 A: 智力B: 能力C: 技巧D: 知识

二、填空题

11.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的代表作是《_____民主主义______》。

12.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因材施教_______。

13.教师的素养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是职业道德素养、__知识素养______ 和能力素养。 14.教育是_____培养人______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1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_____学记______》。

16.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和 教育内容 制约的.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认识 过程。 18.智力是掌握知识的 前提和结果 。

19.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的观点是 启发式 教育观。 20.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 教学 的中心任务。

三、简答题(每题6分)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案: (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提倡唯物主义; (4)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

(5)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的手段。

22.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5)教育具有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23. 学校德育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1) 要统一学校内部的教育力量。(2) 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3) 要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四、论述题(每题12分)

24. 分析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进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2)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中的主导力量。(3)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心理学部分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

25.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该实验室的创建人是 B A: 弗洛伊德B: 冯特C: 华生D: 巴甫洛夫 26.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A: 精神活动B: 反射活动C: 意识活动D: 技能活动

27.暗适应是人在亮处开始转入暗处时,感受性的变化 B A: 降低的过程B: 提高的过程C: 保持的过程D: 起伏的过程

2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D A: 激发兴趣B: 引起注意C: 丰富想象力D: 分化概念

29.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闻到荷花香味,仿佛听到远处传来虚无缥缈的歌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 D A: 感觉适应B: 感觉后像C: 感觉对比D: 联觉

30.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既花哨又鲜艳的广告,这些广告是为了引起人们的 B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注意分散

31.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这是 C A: 测验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

32.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品质是 A A: 注意的转移B: 注意的分散C: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分配 3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C A: 詹姆斯B: 冯特C: 弗洛依德D: 赫尔姆霍茨

3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整体性D: 恒常性

六、填空题:(每空一分) 35.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 正常健康人 为研究对象。

36.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陈述心理现象、 解释心理现象 、 预测心理活动 、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3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 的反映。 38.精神分析理论用潜意识、生本能、 死本能 和 力必多 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39.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 40.如果延髓受损,则会使心跳停止、血压消失和呼吸丧失,生命就难以维持,因此称为 生命中枢 。

41.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意识经验 。 42.被称为“思维着的知觉”的是 观察 。

43.内部感觉主要有:运动觉、 平衡觉 、 机体觉 44.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脑内部转化,这是 原型内化 。

七、简答题:(每题6分) 45.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斯杰在20世纪中叶创立;(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3)心理学在研究与了解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以及创设条件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一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对当今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

46.瞬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答:(1)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具有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短暂;(3)感觉记忆的容量由感受器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 47.有哪些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答(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八、论述题:(每题12分)

4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题要点:(1) 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2) 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 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以下仅供参考)

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

(一)竞争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他们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指向“怎样”完成目前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同别人进行相互比较后才变得可以解释,从中鉴别出自己能力的高低。竞争情境的最大特点是能力归因,学生认为获胜的机会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竞争能力时,就会积极活动,争取成功。当认为自己无竞争能力时,自尊就会受到威胁,因而会逃避竞争情境。竞争激发了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而社会标准充分地提供了关于一个人的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唯独最有能力、最自信的学生的学生动机得到了激发,而能力较低的学生明显感到,将会在竞争中失败,他们通常回避这种情境。一般来说,他们所采取的回避竞争和社会比较的方式是,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中等难度的学习(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是最恰当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高更快。

竞争获胜者夸大他们的能力,认为自己比竞争对手更聪明,更优越;而竞争失败者则认为自己天生无能。也就是说,能力的自我感知很容易随着成功的出现而被夸大,随着失败的出现而被贬低。

(二)合作情境涉及到为共同目标而工作,因此,在合作情境中常常出现帮助行为。帮助既是援助他人,也是承担合作学习中的工作,帮助和合作是不可分的。研究发现,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在合作情境中,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

(三)个体化结构很少注重外部标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由于个体化结构强调的是完成学习活动本身,即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不注重他人是否完成任务,因此它强调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完成任务,获得自我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失败则会产生内疚感,但也不会认为自己无能,而是通过增加努力或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来争取下次的成功。

由于个体化情境强调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注重自己与自己比较,不在意别人的学习如何。因此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他们对自己表现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这种学生即使在遇到失败时,也不会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会降低自我评价,而是认为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坚持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

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也可能有些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反而学得差了,这或是因为他们被刺激得过分而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或是因为他们实在能力太差而失去了信心。 然而,过于频繁的竞赛或统测,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怯场的心理状态,从而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竞赛频繁,考试过多,常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故采用竞赛必须慎重、适量,注意方式,竞赛后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第四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冯特 B.铁钦纳 C.华生 D.苛勒 3.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思维 B.知觉 C.感觉 D.错觉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

A.新颖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精致性 5.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 )。

A.语言获得的条件反射学说 B.语言获得的强化学说 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 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6.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 ) A.词频 B.词长 C.语义 D.语境 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 )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一巴德 D.詹姆斯 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 )。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3.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3分)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运动。(2分) (2)生理变化。(2分) (3)无关动作停止。(2分)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1分) 1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1分)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3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

(1)及时复习。(2分)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2分) (3)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2分) 17.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5分) 动机的特点;

(1)动力性。(1分)(2)指向性。(1分)(3)隐蔽性。(1分)(4)活动性。(1分)(5)维持性。(1分)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 18.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2分) (1)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个体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天生的盲人难以发展绘画能力;

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能力;

而唐氏综合症患者则很难智力超群,等等。(3分) (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重要因素。

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忽视了环境的作用,将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许多学者都强调早期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命早期是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提供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的。首先,学校普遍地教育青少年具备起码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其次,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三,学校有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和多种设备器材,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新的水平上造就更加多姿多彩的个体差异,实现相对于学生个体能力而言的公平教育。(3分) (3)实践活动的影响。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会使相应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比如,卖油翁熟能生巧的倒油能力,宇航员高超的平衡能力,职业经理人出色的管理能力等。(3分) (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3分) 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无法精确估算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自所占比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即遗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3分) 19.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2分) 友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2分)具体来讲,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友谊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友好关系,儿童可以在这种关系中体验到真诚的关爱,因此可以消除儿童的孤独感;

在陌生场合或受到潜在威胁压力的情况下,有朋友在场可使儿童感受到情感支持,增强信心和勇气。研究发现,友谊可以提高儿童自我价值感,并进一步促进儿童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接纳的发展。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 儿童的朋友越多,他们所拥有的交往和玩耍机会越多,从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也就越多,这些愉快体验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福特等人研究发现,让儿童两两组合一起看电视卡通片,朋友组合的儿童比非朋友组合的儿童获得了更多快乐,研究者观察到,朋友组合者的大笑和微笑次数更多,朋友间有更多的交谈和互相注视,也显示出更多的社会反应,如分享彼此的情感等行为。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 儿童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在矛盾冲突解决过程中,如果一方表现出谦让、分享、沟通、合作和道歉等行为,就会给另一方做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榜样,儿童从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反过来,当儿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周围人的表扬、奖励以及冲突的有效解决都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

另外处在友谊关系中的儿童,有更多的直接交流思想、自我表露的机会,由此他们可以获得自我了解、建立自信、“去自我中心化”的社会技能,而这些技能对成人期稳定的恋爱和婚姻关系建立至关重要。

(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当儿童遇到危险或外来攻击的时候,最有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的是朋友。朋友会以同盟军的身份站在儿童身边,成为坚强的后盾。当儿童感受到来自可靠同盟的支持时,会有更高程度的社会安全感。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1)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验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07-21

电商试卷及答案04-21

历史试卷及答案06-21

党校试卷及答案09-25

半期考试试卷及答案04-27

高三英语试卷及答案04-29

高二英语试卷及答案05-04

排球考试试卷及答案04-08

上一篇:树叶贴画校本课程教材下一篇: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