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入学考试试题

2022-12-06

第一篇:高一历史入学考试试题

2017年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7年高一夏令营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

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D.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C.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D.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

2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鞋 匠 李培俊

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

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鞋①.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想些什么。有时,那烟味会丝丝缕缕飘进花店,暖暖的,有些辛辣,有些刺鼻。那烟,显然是两元一包的低档货。

鞋匠的生意不错,摊子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奔他而来的原因,当然是鞋匠为人活泛,活儿做得地道。鞋匠在花店窗下摆摊好几年了,没见和谁红过脸、生过口角。顾客付钱时,鞋匠满脸微笑,从马扎上欠欠身子,重重点点头。顿时,那张脸便显得生动起来。他说,“谢谢,您慢走,再来啊。”

鞋匠第一次来买花,很拘谨,站在收银台前,他狠劲搓手,粗糙的双掌磨擦出一串沙啦沙啦的响声。我问:“有事吗?”鞋匠羞涩地点点头说:“我买一朵玫瑰。”

买玫瑰?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一声,“你要玫瑰?”他重重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要一朵玫瑰。”说着,把钱递了过来。钱是一元一元的零票,折褶里带有微微的酸味。

我从新进的玫瑰花中选出一朵最大最艳的,用绢纸包上花枝,递给他。他双手捧着走出花店,快步跨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小巷里。

我没问过这花买给谁,为什么每月要买一朵?他靠手艺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什么要把汗水里捞出来的钱送进花店,换回一朵不能吃不能喝的玫瑰呢?也许鞋匠有一位他十分疼爱的妻子,每月为爱妻送上一朵鲜花;也许他的妻子有什么疾患,卧病在床,她的床头需要一朵鲜花陪伴;也许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把玫瑰供在妻子遗像前,以示怀念……不管是哪种情况,鞋匠都是值得敬重的男人。

每次进货,我都要精心为他挑选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为他留着,等着鞋匠来取。

情人节成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庆典。这天,少男少女们疯了一样涌向花店,你来我往。

3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尽管我有所准备,进货量高于平时三倍,玫瑰仍然供不应求。下午五时,最后一朵玫瑰卖出,我吁了口气,准备清点当天不菲的收入。这时,一对恋人急如星火走进花店,男子问,“有玫瑰花吗?”我说,“对不起,你们来晚了,玫瑰刚刚卖完。”女子眼尖,发现了那朵留给鞋匠的玫瑰,兴奋得大叫起来:“瞧,还有一朵!”她央求我说,“大姐,卖给我们吧。”我说,“抱歉,那花是别人预订的,过会儿要来取。”女子十分失望,两眼噙满泪水,说,“这是我俩过的头一个情人节,全市花店跑遍了,只剩下你这朵玫瑰了,你忍心让我们过个没有玫瑰的节日吗?”男子也说,“要不,我出双倍的价钱。”

我还是摇了摇头,说,“做生意要言而有信,你愿意让我做个失信的人吗?”

女子脸色变得越发难看,埋怨男子说,“都怨你,都怨你,我说早些来,你偏不听,现在可好……”男子脸上讪讪的,嗫嗫嚅嚅地说,“明年,明年我送你一大抱玫瑰。”

鞋匠早进来了,他把钱递给我,我把玫瑰交给了鞋匠。鞋匠脸上绽开一抹笑意,把玫瑰举到鼻子下,深深地嗅闻一阵,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次鞋匠没有跨过马路,也没有走进那条小巷,他微笑着,把玫瑰花交给小伙子,说,“还不快点送给姑娘。”天降之喜把小伙子弄懵了,接过玫瑰,朝鞋匠深深地鞠了三躬,连声说,“谢谢大爷,谢谢大爷!”

这对情侣走时,鞋匠在他们身后喊了一声,“祝你们幸福啊!”那喊声很快淹没在寒风中,不知道小情侣听没听到。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2期,有改动)

注:①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知道鞋匠的玫瑰是买给他妻子的,“我”很敬重他重情重义,每次进了货,都要精心为他留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

B.情人节是年轻人的庆典。花店的玫瑰供不应求,鞋匠把“我”特意留给他的那支玫瑰交给小伙子。作者这样写能烘托鞋匠这一形象。

C.小说以“我”的视角来讲述鞋匠的故事,真实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其中“我”是花店老板,热情友好,很讲信用,颇有心计。

D.作者采用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鞋匠。直接描写了他的外貌、言行、心理,又借“我”的感受以及小伙子的反应来间接写鞋匠。

5、小说中鞋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6、小说的标题是“鞋匠”,有人说可以换成“玫瑰”,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用哪一个题目

4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好。(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端倪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选,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

5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枝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

(《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

B.“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C. 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

D.“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于本水认为不能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走

6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

B.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端倪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

C.“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D.海湾战争也让于本水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是航空航天事业。

E.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来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节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9、有人说“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你认为所选材料体现出于本水哪些情怀?(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B.诚能得樊将军首 .C.今闻购将军之首 .

诚:如果,假使。

购:重金征求。

7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D.秦之遇将军 .

遇:会面,碰到。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者”,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称“长者”。 B.“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文中称荆轲为“荆卿”是对他的敬称。 C.“足下”是我国古代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也用以称君主。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 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 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将军就显得头脑简单,无勇无谋,轻信人言。

D.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陈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②避乖:远离尘世。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 14. 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而“岁寒心”,指词人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B. “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C. “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

D. 本曲运用秦始皇封树为五大夫和丁固后被封大司徒的典故,表明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

E. 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

15. 诗言声,该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的?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6分)

8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形象优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 ....B. 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 ....C. 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 ....D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关系到迁移人口是否接受公平的教育,关系到产业升级能否顺利实现。

B. 任何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不得非法使用、收集、加工他人个人信息。

C.“雪龙”号科考船本航次安全航行约3.1万海里,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在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

D. 要健全和规范必要的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增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 。 。 。 。这其实也正是儒家的理想,追求“时中”,追求动态中的恰好。

①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充实而光辉

②但在现实的层面,总是需要对人有个评估,这就免不了考试 ③从理想的层面讲,人皆可以为尧舜

④作为一个教师,应正视这个现实,在充满张力的境遇中寻找某种平衡 ⑤应试教育也就应运而兴 A.②③⑤④① 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④③⑤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少数民族的竹乐器中, ① ,既有横笛,又有竖笛;既有长笛,也有短笛。② , 笛子既有用嘴吹奏的,也有用鼻子吹奏的。用途广泛,既可单独吹奏乐章,也可用来伴奏;既可用于恋爱场所,也可用于宗教场所。总之, ③ ,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21、下面五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陆亦可送给赵东来一本外国诗集《雏菊》,赵东来一

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边接过诗集一边说:“多谢美女,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南城门天池公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情境三

凤凰卫视记者连线报道: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央广新闻广播稿:近期的多场暴雨,造成泸沽湖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丽江。

情境五 收到曹文轩著作后的短信回复: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定当惠存。... (1) (2) (3) (4) (5)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这不是愚人节的假话,而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让北京成为单纯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一城市规划建设思路,梁思成早在60多年前就提出过。他建议在完整保护旧城的基础上,在北京城外的西郊建设新的行政中心,把城市分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向个功能区,让古城和新城交相辉映。只是,这一建议非但没有被采纳,梁思成还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于是古都北京的城墙被拆了、牌楼倒下了、护城河不见了,元、明、清三代首都的轮廓,基本消失殆尽……这座经历了多年战火,八国联军没有拆,日本侵华没有拆的伟大古城,最终毁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无独有偶,也是60年前,马寅初于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论”,认为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结果马寅初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直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才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10页) 错批一人,少了名城,是说梁思成;错批一人,多生几亿,是说马寅初。

要求: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夏令营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 扩大范围,原文第五段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D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2)C 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C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3)D 说法绝对,原文第三段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D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B 试题分析:A“鞋匠的玫瑰是买给他妻子的”只是一种推测而已,不是真实的情况,小说并没有揭示出鞋匠到底给谁买花.C“颇有心计”的评价不够准确.“我”作为花店老板,在情人节当天多购进玫瑰花,是很正常的经营之道.D小说没有对鞋匠进行“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无中生有.

5、①憨厚朴实.②谦恭有礼.③重情重义.④心地善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

6、示例一:小说标题用“鞋匠”好.①鞋匠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故事内容集中,以此为题,使结构更加紧凑,能紧扣故事中心.③使主题更加鲜明,热情讴歌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示例二:小说标题用“玫瑰”好.①玫瑰是文章的线索.从买玫瑰到留玫瑰到让玫瑰,使情节紧凑,结构精巧.②“玫瑰”给鞋匠的艰辛生活抹了一点诗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③使主题更加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 试题分析:B项“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错误,结论过度拔高;C项“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错误,原文只说“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D项“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理解片面,这里的“买外国的‘鸡蛋”’也指买外国的武器,不只是指“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8、BD 试题分析:B项“心情异常平静”错误,与原文内容“禁不住泪流满面”相悖;D项“也让于本水…‘他认为…”错误,应该是“中国高层”,“存在有一定差距”错误,应该是“存在巨大差距”.(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二个得5分)

9、①顾全大局,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如“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坚守情怀,如一生甘做“幕后英雄”,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③热爱事业、执著理想的奉献情怀,如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④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的战斗情怀,如文中有多次环境描写,突出于本水在恶劣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⑤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家乡情怀,如多次为家乡捐款捐物,探访母校,帮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1页(共10页) 助家乡发展;⑥大胆创新,敢于挑战的英雄情怀,如面对国家落后的局面,美国的挑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他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解析:D项,“遇”,对待。

11、解析:D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释为“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12、解析:C项理解错误,樊於期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13、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 AD 试题分析:A“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错误;D从后文“半溪明月,一枕清风”可看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错误。(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二个得5分)

15. 借物喻人(象征、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表现手法2分,思想感情4分,如果答用典、拟人、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可以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风萧萧兮易水寒(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D 试题分析:D 项"小巧玲珑"的"小巧"意为小而灵巧,"玲珑"意为精巧细致。"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细致。句中用来形容细节,对象不符。

18、【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不合逻辑,一面对双面,应改为“京津冀教育能否协同发展”;B项,语序不当,应调为“收集、使用、加工”;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答案】B 试题分析:根据“从理想的层面讲”和“但在现实的层面”和后句中的“但”。 20、答案:

①竹笛(笛子)形制多样;②吹奏方法不一;③竹笛是少数民族重要的乐器(答对一句得2分,答对两句得4分,答对三句得6分)

21、【答案】

(1). “笑纳”改为“收下”;

(2). “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或者把“府上”改为“家中”; (3). “光顾”改为“游览”;

(4). “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5). “惠存”改为“珍藏”。(答对一句得1分)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综合考核问题和语体得当,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选用。

22、【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注意概括材料的共性特征:错批一人,少了名城,是说梁思成;错批一人,多生几亿,是说马寅初。由此概括:不要轻易的否定他人的观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兼听则明等。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2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3页(共10页)

第二篇: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喑哑(yīn) 栈桥(zhàn) 廓然无累(lèi) ... B. 恣睢(suī) 拮据(jù) 舐犊之情(shì) ... C. 留滞(zhì) 扶掖(yè) 重蹈覆辙(chè) ... D. 佝偻(lóu) 灵柩(jiù) 强聒不舍(g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罔然

陨落

言行相顾

涕泗横流 B.谀词

旁鹜

润如油膏

歇斯底里 C.喧嚷

睿智

十拿九稳

怒不可遏 D.亵渎

阴晦

原弛蜡象

红装素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乃至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 B.美国主持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历经5年谈判,于近日达成协议。专家认为对中国形..成重大挑战。

C.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D.如果不设法遏制碳排放过量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爆发全球性大灾难势必指日..可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战国策》、陈寿的《隆中对》。

B.《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没有密切的联系。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课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形象地展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D.我国的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当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杨二嫂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10月15日上午10点,备受关注的杭州环城北路隧道正式通车。这将缓解建国北路口、 环城东路口、凯旋路口交通拥堵状况。

B.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

C. 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D. 香椿树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的高档蔬菜,因此广泛在各地栽培。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A.④①②⑤③⑥

C.②④①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⑤⑥ D.④②①③⑤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6分)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李清照《武陵春》)

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③陛下亦宜自谋,以 ,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④持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⑤曾不事农桑。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16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2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让我深深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3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8.文章第二小节“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中的“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是哪些?

结合全文加以回答。(4分)

9.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作赏析。(4分)

(1) 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2) 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10.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的情感?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1.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二)(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④

②① 4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5.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三)(5分)

定林①所居 二月四日作②

[宋]王安石 [宋]陆游 屋绕湾溪竹绕山, 早春风力已轻柔, 溪山却在白云间。 瓦雪消残玉满沟。 临溪放杖依山坐, 飞蝶鸣鸠俱得意, 溪鸟山花共我闲。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6.《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17.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三.作文(40分)

18.《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声音)强;响亮。④使声音响亮。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5 语文答案: 一(24分) 1--5:D C A D A 6. C 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画”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B。 7. 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②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③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二.(36分)

8.(4分)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树下静卧的水牛;长满水草的河渠,碧绿的稻田;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9.(4分)

①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的水车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②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痛惜之情。 10. (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怀念;对失去的童年记忆、文化记忆的顽强寻找;对失去早年梦幻与至亲至爱故乡的怅惘和哀伤;对丑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无奈、失望和痛惜。

11.(4分)示例①: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文化的根。示例②: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12-15见下图14-17 16.蜿蜒曲折(弯曲) 高 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每空1分)

6 17.《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和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各1分) 三.作文(40分)

第三篇:成都七中2015高一下入学考试答案

梓潼中学高二0一五级成都七中远程直播教学实验班语文预习作业单

1.C(A奇葩pāB解甲归田jiěD发酵jiào)

2.A (B见风驶舵——见风使舵;C即时雨——及时雨;D城门失火,泱及池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B(“监测”侧重测算、测量;“监控”侧重控制,语境说明的是测算数据得出结果,所以用“监测”。“几乎”,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意思为十分接近。“近乎”,动词,意思为“接近于”。“调侃式的话”为名词短语,所以此处应用“近乎”。“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革方法。“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是贬义词,所以此处用“改弦更张”)

4.C(养虎遗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5.A(B不合逻辑,“超过50%以上的人”不合逻辑,可删掉“超过”或“以上”。C句式杂糅,应是“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或“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D成分残缺,可在“人们”之后加上“增强”)

6.A(《包身工》的文体应为“报告文学”)

7.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8.A9.B(A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60岁;C项是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D不能体现寿辰之意)10.B(“合”在这里是“环绕”之意,“斜”是“延伸”之意,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抒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山、绿树人的感情)11.B(原文说的是“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12.A

13.C(第二分句中的“这个游戏”的指代范围与原文不同。)14.D(多:称赞)

15.D(D项中的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把”A第一个“之”主谓之间,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B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C第一个“若”,如,像。第二个“若”连词,如果)

16.A (从文中容易看出,A项陈述的是中心重点。)

17.B(A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 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C 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原文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18.A(“山空”不是动态描写)19.B20.C(“面对加西莫多的感谢,她流下激动的泪水”有误,应是加西莫多面对爱斯梅拉达的举动,流下感激的泪水。)

21.(1)氓之蚩蚩匪来贸丝(2)乘彼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与士耽(4)其黄而陨自我徂尔(5)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7)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小人长戚戚

(9)不患人之不己知(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过了三天,养马人来报:‚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您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Yczb15- 1 -10/13/2013

第四篇:高一历史-高邮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2013.1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2012年7月22日《今日高邮》载:新近爆出在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吴三桂后裔及陈圆圆墓、吴三桂墓。吴三桂祖籍高邮,马家寨的吴三桂后裔至今仍会说高邮话,他们曾于2010年10月到高邮来寻根问祖。与这段材料中心有关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该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6.《高邮县志》:“至正十四年,二月已未,□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苟儿领兵攻高邮(张士诚),未遂。”此处□应为

A.秦

B.汉

C.唐

D.元 7.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8.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相互分离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助理军政事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

1 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 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

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的《战必胜说》一文写道: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有何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非常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12.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这是为了履行

A.南京条约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15.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16.“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7.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

2 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18.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9.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罗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罗佐夫斯基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较量的中心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20.今年三月十九日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60周年纪念日,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2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2.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3.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民主革命胜利 24.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3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25.《高邮大事记》:“民国36年9月24日,„„中共高邮县政府、县武装总队联合布告,敦促国民党军政人员悔过自新和投降”。材料中,发布布告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B.渡江战役 C.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D.淮海战役 2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7.2013年1月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指出:“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这表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服务大众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加强团结,实现复兴 D.学术研究,科学创新

28.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强调保护公民的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 D.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30.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31.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直到明朝被废除。( ) 3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33.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34.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

35.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

第Ⅱ卷(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请回答:

(1)根据图1指出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1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3分)

(4)请概括说明材料

一、

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 5 盛……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1分)

(2)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1分)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及标志。(2分)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2分)

(4)从国共两次合作的结果,你可以得到哪些基本认识?(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8.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何地的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

(2)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度联手,请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合作战斗取得的主要成就。(2分)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走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4)战略决战开始于何战役?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2分)

(5)请你拟订一个探究的题目研究上述问题。(2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36.(1) „„ „

答(2) „ „ „

„(3) „ 号要 位„

座„(4) „ __„__„ ___不 __„

__„__名„37.(1) 姓„ „

内(2) _„__„ __„

___„(3) __„_号„ 试„

考线(4) „ „ „

班„四.问答题(本题10分) )„ „38.(1) „ 封

(一„(2) 高„„ „

„(3) „„ 密

„(4) 校„ 学„„

„(5)

„„„

7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3.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 CDBDC 6-10 DCDAC 11-15 DBDBD 16-20 CCAAB 21-25 CAABC 26-30 CBBAD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31.B 32.B 33.B 34.A 35.A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36.(1)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 (2)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1分)

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分)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4)不同:唐朝的三省六部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南京临时政府体现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 趋势:由专制到民主。(1分) 37.(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分)。国民大革命(1分)

(2)七七事变。(1分)时间及标志: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分)。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2分) (4)国共两党要加强合作;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言之有理给2分)

四、问答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10分。

38.(1)上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2)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4)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2分)

(5)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五篇:高一历史试题1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称为“齐祖”,这一称谓与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A、察举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

2、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源远流长,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传之无穷。”关于皇帝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皇位可以禅让②皇权至上③皇权与相权斗争④皇位世袭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4、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措施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汉代推恩令B、唐代设节度使

C、宋代派文臣担任地方官D、清代设军机处

5、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6、中国古代谚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内阁制D、科举制

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最能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皇帝更加注重礼仪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君臣关系日益疏远

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政治进步D、加强了专制皇权

9、古希腊发达的民主政治起源于梭伦改革,下面选项不属于梭伦改革的是()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C、实行财产等级制D、废除债务奴隶制

10、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流执政,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的管理②忽视参政者的政治素养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11、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D、《民法大全》的编成

12、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B、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D、稳定了统治秩序

13、某部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的名义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

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它可能出自哪一文献()

A、《德意志帝国宪法》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权利法案》

14、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成员都表示反对,

但是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

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15、对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工业革命的结果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

C、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限制

16、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建立民主制,确保共和制B、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共和制

C、实行地方分权,建立民主制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黑人奴隶制

17、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B、有任期限制,不能连选连任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18、一些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通商战争,你认

为这种说法()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19、英国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0、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广西永安初步建立政权B、被曾国藩镇压

C、《天朝田亩制度》满足了农民的愿望D、《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1、《辛丑条约》同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瓜分中国B、强调资本输出C、政治奴役D、赔款数额巨大

22、《马关条约》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为()

A、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B、赔偿2亿两白银给日本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对这一纲领的理解有误的是()

A、鞑虏是指帝国主义侵略者B、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C、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2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与日本》中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

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帝国

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中国实现了近代化B、清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D、皇帝制度结束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题18分,27题16分,28

题16分。)

26、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若,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

方的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朱子语类》中所说的“一切收了”的措施和

结果?(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太祖、清王朝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为加强君主

权力,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4分)

27、材料一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

等,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 美国宪法规定的三种国家权力分别属于哪些国家机构?(6分)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里,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

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4分)

材料三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

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

服,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

现在就是站在笼子(笼子指白宫)里向你们说话。”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他们关进笼子的梦想”的理解。(6分)

28、材料一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大军入侵朝

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

争。„„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甲午战争以

清军惨败告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清军惨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二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

接踵而来,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

积极探索复兴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

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4分)

(3)根据材料

二、三,从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客观历史意义。(4分)

(4)当前中日之间因为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假如中日之间终有一战,

你认为中国能否战胜日本,理由何在?(2分)

高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5、DBDBA 6—

10、DCBBC 11—

15、DCDDD 16—20、BBABC 21—

25、CAADA 非选择题

26、(1)措施: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加以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的主要部分。结果: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2)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同时宣布废除宰相制度。康熙皇帝: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雍正皇帝:在宫内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6分,每1点2分)

(3)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建设。(4分)(只要达出两点即可)

27、(1)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6分)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4分)

(3)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的行政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的任期受到宪法的限制;总统的行为需在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6分)

28、(1)中国对战争准备不足;中国在战略上的失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对战争的长期准备。(6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并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4分)

(3)虽然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上看是“排满”,但是排满即是反帝,因为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以后业已沦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所以说推翻清政府,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4分)

(4)中国能战胜日本,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从事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不能战胜日本,因为日本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新政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2分)(只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上一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工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