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么写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怎么写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企业注册登记方面1、程序更简化。

第一篇:大学生怎么写论文

来华留学生该怎么“管”

来华留学教育,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促进人文教育科技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等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要达到50万人。

一线的困境与挑战

来华留学工作取得的进步是明显的,但也正是由于快速增长,使得目前来华留学的一线教育和管理人员面临诸多的困境与挑战。

来华留学教育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国家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为近几年基本上是维持在一定的规模上,如果在招生、奖学金机制、课程与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后勤保障上没有创新设计的话,在接下来的5年中保持大幅度的增速将变得更加困难。

存在来华留学生管理“趋同化”、教育管理和后勤保障“边缘化”现象。目前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中,被提起最多的是“趋同化”的概念,即力求在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组织、第二课堂、后勤保障、学籍制度等方面和本国学生采取类同的政策,但又由于来华留学生的特殊性,在一些细节上对来华留学生还是要“特殊对待”,如果一味地照搬照抄国内的学籍管理和行为规范,在很多方面都会遇到政策壁垒与限制。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特殊性,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在很多的细节上会出现部分“真空”和“死角”。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制度原因和既有体制机制设计上的一些惯性,导致学校从招生、教务,到后勤、资产管理等部门,并没有针对来华留学生做特殊设计,使得来华留学生工作在很多方面被“边缘化”。

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控制尚未形成制度化体系。来华留学生除了语言要求之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加上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提升数量的做法,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不同高校、不同地域之间的质量难以统一控制。留学生在来华留学前教育的科目、水平、语言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和国内的学生一起学习难免力不从心,质量控制更是无从谈起。仅从考试的成绩、奖学金评定和各种原因退学的人数等几方面的数字来看,来华留学生教育确实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专业建设受制于授课语言及课程建设。国内高校也设计了很多好办法,广开门路开设全英文课程,鼓励来华留学生在我国高校中使用英文上课,这一做法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受制于英文课程建设的难度、教师英文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对于课程管理的惯性,还是存在不少的“噱头”和水分,质量不高,有些高校请非编制内教师或者外教上课,质量和考核无从把握,性能价格比不高,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不能实现专业的全覆盖和系统性,仅部分课程使用英文教学,受益面不广,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政策滞后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及教学体制的改革。在一些实施细节上,一些针对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政策限制了留学生的参与。例如,现在的工科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要求学生在求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实习要求,但是既有的政策在来华留学生的校外实习管理上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来华留学生校外实习的教学活动环节无法完成,即使部分省市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但仍存在局限,涉及到外籍人員管理、保险、住宿、费用、接收单位、繁琐的手续、监督控制等方方面面。我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在来华留学生的创业、毕业后就业等方面又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放开,使得这些方面的好做法、好政策没有落到实处。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尝试颁布了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对此现象进行了一些改善,但也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

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政策地域特性明显,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已成为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很多地方和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跨越”,脱离实事求是;沿海开放城市因为有很好的经济和教育基础而成绩突出,但也有一些学校鱼目混珠,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这些要素,导致发展不均衡。混乱的招生和管理可能对“留学中国”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形成固定的人事编制制度与培养晋升渠道。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现状来看,留管干部这一群体尚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建制。来华留学生管理专职干部队伍偏少,大部分由负责外事或教务的管理人员兼任。目前在各类人事制度中很少见到专职的类似于中国学生的“辅导员”编制政策和配比,职务晋升渠道有限,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和进修模式。

每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同,但借鉴程度不高。来华留学生的管理除了“人”这个因素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制”。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系统中,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每所学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管理资金和分配资源的渠道也不一样,风格迥异。这种现象,或许是特色,或许是尴尬,或许叫作“因地制宜”,但也是一定程度的困境。

来华留学生相互交流形式娱乐性多于学术性。校际间的来华留学生交流,或者校内的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组织的活动往往偏重于娱乐性。在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介绍或留管干部的互相交流中,大多对留学生在文艺表演、体育活动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津津乐道。很多学校的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体育竞技、歌唱比赛,或展现特色文化和美食,或以互帮小组、语言学习作为抓手和主题。从笔者工作的经历来看,类似于博士生学术论坛、数学建模竞赛、跨校的研究生学术会议等活动很少看到来华留学生的身影。

在来华留学教育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要有创新设计。部分省、区、市和高校针对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已对“一带一路”这个主题和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有一些短期培训班和联合办学项目,部分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别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多数综合型大学由于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合作基础和有针对性的方案,体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就是对项目的设计缺乏个性化和专业优势的体现,吸引力不强,在做法上也缺乏创新设计,对于国家倡议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应对,除了在人数和奖学金政策上有所倾斜之外,能够体现“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教育内涵设计特色不明显,优势和强势专业得不到体现。

有哪些改革路径可以探索

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路径探索是所有来华留学教育与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历史还不长,但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面对目前来华留学工作的困境和挑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在前进与发展的过程中,又需要互相协同创新,不能“各扫门前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改革的路径。

首先,进行有效和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针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在教育对外开放的国家宏观意见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站在历史和地缘两个维度的坐标上,根据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统筹资源,进行自上向下、卓有成效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主动、积极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将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规划、任务目标、内涵和外延融合到高等教育的宏观设计和细枝末节,将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研究和创新,完善制度,让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够围绕中心工作,任何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典可依。例如:宏观上,可以从条件成熟的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来华留学生入学的门槛制度、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来华留学生卓越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规范有地区差别的来华留学生收费制度和奖学金政策,来华留学生毕业出口的严格把控和在华就业制度,等等。微观上,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来华留学生招收专业的准入制度,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的职能界定和管理框架设计,完善来华留学生政策的修订和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议事制度,等等。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在制度下开展,避免随意性和可伸缩性。

第二,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干部人才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制度框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点并示范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员”定编制度,参照本国学生辅导员的配比进行岗位设置,并且参照本国学生的辅导员培养模式进行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全员编制的情况下,进行多种方式的兼职聘用,采用计算工作量和津贴等激励机制鼓励兼职,弥补干部队伍人手不足的问题。细节上应注意尽量避免雇佣校外人员、无固定编制人员进行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免为人员考核和质量把控带来困难;对留管人员的各种岗位培训和进修学习,可安排与学工干部和教辅人员一并进行,便于学习交流和政策互鉴;另外,还应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纳入学校的各类教学改革研究的活动中。

第三,进行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全英文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开设全英文课程,既能增加本国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又能吸引外国留学生,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有条件、有基础的学校可以考虑“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已经积累的有一定数量的英文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整合,归并成可以进行同一门类相近学科的课程组合的形式,便于国外高校的学生来华进行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再进一步,在既有的课程组合或者课程包的基础上,进行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实习等环节的全英文教学体系设计,建设成全英文专业,以吸引国外留学生来进行学历学位项目的学习。

第四,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细节,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除了制度,留管干部队伍、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来华留学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之外,在管理细节和管理水平上的“打磨”也非常关键,需要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努力,并且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中文課程体系和英文课程体系的关系。教学语言采用英文对于吸引留来华学生、参与全球的学生流动有一定好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长远和根本来说,来华留学生到我国来学习,主要还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汉语教学是本源形式和本源目的。英文教学的课程和项目设置可以围绕学校传统优势专业、通识性课程、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类课程,依托成熟的汉语课程展开,各个学校根据优势与特色形成自己的“拳头项目”,不必面面俱到,这样,便于高校间优势互补,形成“留学中国”的品牌能力。对于一些在理工类专业、中文授课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尝试用双语进行基础课程的补习,然后逐渐过渡到汉语教学,甚至可以为来华留学生设置专门的汉语教学模块等。总之,汉语教学是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本质,而非汉语教学应依托汉语课程开展,是教育国际化和吸引留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趋同化和同质化之间的关系。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很多地方必须和本国学生采取同样的政策与做法才能保证质量。而在有的方面,如果过于强调“等同”则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尴尬。在牵涉到重大问题和原则性、根本性问题时,必须采用和本国学生同样的“尺子”和“尺度”,例如:大到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安全、法律问题、考试违规作弊等,小到出勤考核、借书办卡等。但是,在一些政策规定尚未突破更新,或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对来华留学生采取一些不同于本国学生的“另类”管理,但是要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例如:入学许可,本国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而对于来华留学生,目前无法组织他们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应逐步建立准入的质量控制体系;考虑到留学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具有特殊性,他们的住宿条件和本国学生可以有所区别;一些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思政课程,可以有一些变通,比如增加一些汉语通识课程;毕业就业管理,本国学生有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就业申请步骤,但是来华留学生一时半会还很难纳入到这个框架;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的“盲审”制度,是本国学生的硬性规定,但是留学生可以根据校情酌情处理;留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收缴标准与收缴方式应与本国学生有所不同,等等。“趋同化”和“同质化”不是一回事,有些方面要求必须一致;有些是目标一致,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还有些是建议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保留必要的差异。

学术活动和文体娱乐的关系。来华留学生发展初期,通过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和文艺节目汇演来加强留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很普遍的,在留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展示,组织一些参观活动,让来华留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与热爱,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很多组织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深受来华留学生的欢迎。但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近年强调的“卓越人才”和“精英”教育,最终目标是要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知识技能、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中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一份子。我们要围绕来华留学生创造更多学术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组织来华留学生参与本国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各类学科竞赛、学术交流、论文研讨会等,在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内的年轻学生学者,以及来华留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处理好学术与娱乐的关系,丰富留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和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总体上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做“保姆”和做“导师”之间的关系。“家长式”和“保姆式”的管理模式曾经一度在留学生的管理中流行,来华留学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直是各种经验介绍或者先进事迹表述的核心内容之一,但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留管干部队伍的“人手限制”导致“人盯人”式的、“保姆式”的关怀与爱护已经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在制度约束、规则控制和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之下,在传承过去一些好的做法的同时,新形势下的留管工作还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安排“导师”,帮助来华留学生在生活适应、文化理解、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在管理工作中,做新一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够“解决学生问题、发现学生动态、指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成长”的导师,不同于嘘寒问暖的家长管理方式,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

第五,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加大投入、全力保障。

来华留学事业事关国家战略和教育对外开放的大事,是绝大多数学校将“国际交流”或“国际合作”作为办学功能定位的一个重要抓手,而非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的单个部门职能。高校应设计适合“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需求的治理体系和教务、人事、后勤、财务、学工、信息系统等多管齐下的系统创新机制,从多个维度保障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加大预算投入,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完善制度,理顺关系,经过试点、示范并推广。

从宏观的政策管理层面,国家教育、人事、外交、外专、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从解决来华留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政策法规,解决来华留学生在学习、居住、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为来华留学生在求学目的地专心学习、快乐生活创造条件,保证来华留学生的安全,让他们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是他们人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第六,创新设计,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做好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推广工作。

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干部队伍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不能整日停留在无边的事务处理之中,要将对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创新和理论研究作为所有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一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岗位职责来对待,鼓励来華留学教育和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带头学习政策精神,提炼国际交流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钻研业务知识,发表理论文章,参与各级各类的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活动。除了目前现有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全国学会和各个地方学会之外,还提倡和鼓励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将教育对外开放、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作为研究议题并加以重视,召开高水准的学术会议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鼓励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招生工作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源头,在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很多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中缺乏有创意的手段,虽然每年有不同形式的招生宣传,也有不同规模和不同地点的海外招生宣讲,但是套路单一。反观海外名校在华的招生和宣传推广工作,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靠学费才得以“养家糊口”的私立学校,都会从网页、海报、开放日、校友工作、校园文化等各个细枝末节上对学校进行展示,让潜在的学生觉得这所学校就是自己未来最“恰如其分”的选择,他们能够在全球招来优秀的生源,而且能够带来全球最有效益的合作,和我们通常“展销会式”的留学招生推广工作相比,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第七,紧密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强化设计。

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给来华留学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利用好这个机会可以大有作为。我国目前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学校从地域上来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区、市,从专业类别上来说几乎涵盖了目前高等学校中绝大多数专业,很多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极具发展潜力和合作前景,牵涉到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人文法律、民族艺术等。在这个大好机遇之下,国家加大了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投入,高等学校切忌“一窝蜂”,要加强研究,了解需求,知己知彼,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挖掘自身资源,强化特色,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需求上着眼,在推广、招生、培养、校友等环节上着力,深谋远虑,加强设计和制度创新,一定会在教育对外开放中发挥作用并带来成果。

(作者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张轮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贷款怎么申请

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企业注册登记方面

1、程序更简化。凡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下同)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绿色通道”优先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外,一律放开核准经营。对限制性、专项性经营项目,允许其边申请边补办专项审批手续。对在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特区申请设立个私企业的,特事特办,除了涉及必须前置审批的项目外,试行“承诺登记制”。申请人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让其在3个月内按规定补齐相关材料。凡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智力成果、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的,允许抵充40%的注册资本。

2、减免各类费用。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包括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补照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参加个私协会的,免收其1年会员费。对高校毕业生申办高新技术企业(含有限责任公司)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如资金确有困难,允许其分期到位;申请的名称可以“高新技术”、“新技术”、“高科技”作为行业予以核准。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经居委会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后,1年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提醒:据省工商局个体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关政策已经执行,大学毕业生在办理自主创业的有关手续时,除带齐规定的材料,提出有关申请外,还要带上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证书等有关资料。

金融贷款方面

1、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加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支持力度,对于能提供有效资产抵(质)押或优质客户担保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可由高校毕业生为借款主体,担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亲属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对于资信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发放信用贷款。

2、简化贷款手续。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合理确定授信贷款额度,在一定期限内周转使用。

3、利率优惠。对创业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扶持,视贷款风险度不同,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下浮或少上浮。

提醒:在榕的中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银行相关人士均表示,该行目前没有开办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这项业务,这种尴尬情况主要缘于此类贷款的高风险。中信实业银行福州分行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银行在追求资金收益性、流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安全性。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相对其他贷款,风险高。大学生刚毕业,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抵押物或担保,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即使大学生手头上有合适的项目,但这也只是个别现象。作为企业,银行发放这样贷款投入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贷款难就难在无法提供有效资产作抵押或质押。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榕已有多家银行开办了针对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年满18周岁自然人的个人创业贷款。此类创业贷款要求个人采用存单质押贷款,或者房产抵押贷款以及担保贷款。

税收缴纳方面

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当年安置待业人员(含已办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下同)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纳所得税3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半缴纳所得税2年。

企业运营方面

1、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可在政府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网站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参加政府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举办的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给予适当减免交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创办企业的毕业生、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

2、人事档案管理免2年费用。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其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两年。3、社会保险参保有单独渠道。高校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可在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个人缴费窗口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

第三篇:怎么做,让学生不再恐惧实验探究题

摘要:文章以一道高考试题讲评为例,阐述了高考中的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探究试题背后的规律,并进行了课堂演练和反思。

关键词:实验探究题;分析试题;化学思想;学生的视角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2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高考中,探究性试题以其“创新、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也是新课标的精神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探究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全性,信息的新颖性,结论的不确定性,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学生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模式去解决问题,这类试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尽管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都比较扎实,但学生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操作过程的逻辑顺序不能准确表达、遗漏重要操作步骤等情况,得分率很低。学生很怕做实验综合题。传统的实验复习,老师选题后,学生课下做,然后老师根据错误的情况,论题讲题,学生上课只是个听者,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一直以来,许多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同类试题讲了好几次,但是学生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听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不一定会了,会了不一定通了,语言表达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能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因此,面对实验探究综合题时,要让学生说说心情,谈谈体会和障碍点,讲讲试题的功能,分析试题背后的化学思想,总结一下分析的方法,从而悟出试题背后的本质规律,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二、选择2011北京高考第27题的原因

进行实验综合题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入手分析,选择实验习题是至关重要的。试题要以学生为主,以课本为主,以综合训练为主,要有起点低,落点高,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1]。要针对大纲和考纲、教材、学生实际,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2011北京高考第27题分析[2]:

①本题是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载体的实验探究题。对学生来说,背景材料不陌生,好入手。

②本题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进行设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线索,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

③本题的探究过程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化学思想——控制变量的思想。

④本题在需解释多次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时,需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逐一论证。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本题体现了一个思维递进的过程。学生的深入思维表现在:试题通过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和现象等素材的呈现,制造出悬念,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学生应依据问题的线索进行反思,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结合假设进行解释,进而改进整个实验,在深入思考后得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2011北京】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②进行实验,B中的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终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三、课堂实战演练

【环节1】课堂现做——使试题分析要有针对性原则。学生课堂上现做此题,不公布标准答案,不会做的留空白。学生(1)—(3)基本上100%正确。(4)这一问,正确率低,许多学生在2011高考刚刚结束时就做过,但是他们第二次做依然不会做(4)这一问。

这也是许多老师经常斥责学生:“这个问题都做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试题分析的内容要根据学生测试情况来确定,要找准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要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才会击中要害。

【环节2】区域划分——使试题分析要有情感激励性原则。首先,学生根据评分标准算出自己的得分率;其次,让学生依据《高考说明》将试题进行功能分解:

①你认为试题是以什么为载体呈现的?

②你认为试题考察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③你认为哪些是设计、评价实验的考察?

④你能在试题上画出或标记出化学实验要素:目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现象、解释等要素吗?

这样,将庞大的实验综合题进行细化,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得分点和失分点。最后,是引导学生投石问路,要对症下药,对失分的区域进行分析: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能力训练的不到位,还是做题的习惯不够好等原因。在这个环节教师讲评时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对学生答的好的地方,要大力表扬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对实验综合题的恐惧感,增添其成功感。

【环节3】专项突破——使试题分析具有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学生都标记出实验要素后进行(4)专项突破,组织学生自己对试题进行剖析。

问题1:当你乍看这道实验题时,你的心情如何?

学生:很高兴,试题呈现的是常见的物质——SO2,实验装置简单而又熟悉。试题的背景来源于教材,起点低,很容易入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认知,品味出题背景:SO2的制备、SO2的性质。

问题2:当你读到哪步操作或现象时,和你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为什么?如何对待?

学生:A中有白雾生成,白雾是什么?不可能为硫酸,因为浓硫酸是高沸点的酸;B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SO2与BaCl2溶液是不反应的,但事实却产生了BaSO4的沉淀。

教师:同样的试剂,同一个实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实验现象的不确定性,你们要主动接受新的信息。

学生:A装置只有硫酸可能是白雾的成分;B装置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是BaSO4沉淀,仔细分析装置的功能,装置中有N2的通入口,可能是有氧气的干扰使SO2被氧化才生成BaSO4沉淀;二是含有SO42-的物质进入了B在装置中,可以大胆地猜想白雾的成分是H2SO4。

教师:要学会接受、整合新信息,敢于大胆假设。从原理上分析BaSO4产生的原因,就打破了对原有认知的僵局,使“白雾”这一突兀的信息具有思维的指向性,更好的服务于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问题3:谈谈你对实验探究的认识?

学生:接受认知冲突——大胆假设产生冲突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基本的流程是这样的,假设也是有据可依的,根据原理和目的进行理论分析,根据装置的功能进行干扰分析,理论和实验事实相结合,才能找出干扰实验的全部因素。

问题4:本实验以什么化学思想为指导进行实验探究的?

学生:面面相觑,觉得“指导思想”很深奥,很理论化。

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问题比较棘手时,教师不能迫不及待地讲评,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要引导学生阅读《化学反应原理》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节,读完后,让学生说说读书的感受。

学生:在有多个干扰因素时,用控制变量的化学思想来排除干扰。这种思想由教材走向高考试题,对于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是BaSO4沉淀这一异常现象,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所以,只要让空气消失即可,其他的因素不能改变,这样很容易悟出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目的是赶走空气;针对乙的假设,也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只要让白雾消失即可,可以选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来吸收硫酸。

教师:你们知道(4)问中的①不得分的原因吗?不是试题本身,而是试题本后的指导思想没有掌握,如果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实验的操作就会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问题5:如何分析实验现象,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学生: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做对比分析。白雾硫酸是造成实验异常的主要干扰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详细地分析试题中用的几个对比实验,强化对比分析在实验综合题中的作用。

学生陈述实验中的几种对比:

学生1:将产生的SO2气体通入0.25mol/L的BaCl2溶液和0.25mol/L Ba(NO3)2溶液中,这就是一个平行试验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阴离子对反应是有影响的。

学生2:SO2气体通入0.25mol/L的BaCl2溶液中,原有认知是没有沉淀生成,但是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出本实验的核心问题。

学生3: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排空气的操作,前后实验现象对比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空气的干扰不是主要因素。

学生4:乙在除去白雾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大量沉淀变成少量沉淀,说明白雾是实验的干扰因素。

学生5:甲和乙都分别排除干扰后,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了空气和硫酸白雾都是实验的干扰因素。

教师: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很容易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解释了异常现象形成的原因。从而顺理成章地完善本实验的最终结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环节4】分析化学实验综合试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师生共建思维导图:

探究实验的一般思维模式:

四、教学反思

1.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教和学是相互的,不是由一方传给另一方,让学生分析做题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说心情,谈感想,讲思想、论方法等活动,进而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2.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试题,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分析过程,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偏差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训练,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提升解题的策略。

3.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试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高三复习,学生作业多,负担重,课下做题是为了完成任务,大多数不会把试题理解的很深刻。在课堂上,从学生的视角分析试题,是学生主动对知识整合、再应用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试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5]。学生在做实验综合题时,经常出现表述不严谨,自己想的和表达出来的有出入。从学生的视角分析试题,学生深思熟虑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经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从而弥补学生表达的不足,提高表达的能力。

实践证明,从学生的视角去分析试题,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好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试题分析的主人,为在考场上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2012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

[3] 丁革兵.“一题两讲”是提高讲评课效率的有效方法——新课程高三化学讲评课的课例与反思[J].化学教育,2010,(4):46~48

[4] 陈卫东,等.浅谈化学习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7,(1-2)71~73

[5] 周雪春.让学生说题——在化学课上培养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J].化学教育,2003,(Z1):43-44

作者:张俊华 邹映波

上一篇:普通外科护士论文下一篇:数字媒体艺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