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审计报告

2022-06-27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十二章审计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第十二章审计报告

会计(2016)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 课后作业(下载版)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银行借款余额为8500万元,其中,自乙银行借入的1500万元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甲公司不具有自主展期清偿的权利;自丙银行借入的4000万元借款按照协议将于3年后偿还,但因甲公司违反借款协议规定的资金用途,丙银行2014年12月31日要求甲公司于2015年4月1日前偿还;自丁银行借入的2500万元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甲公司可以自主展期两年偿还,但尚未决定是否将该借款展期。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还持有戊公司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该投资预计将在一年内出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乙银行的1500万元借款作为流动负债列报 B.丙银行的4000万元借款作为流动负债列报 C.丁银行的2500万元借款作为非流动负债列报

D.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流动资产列报

2.下列报表项目中,应根据相应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的是(

)。 A.货币资金 B.长期借款 C.开发支出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下列有关利润表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B.我国编报利润表时采用单步式结构

C.营业外收支构成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D.综合收益总额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 4.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5年发生的营业收入为12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30万元,销售费用为20万元,管理费用为50万元,财务费用为10万元,投资损失为4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8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确认其他综合收益50万元,发行股票确认了资本公积100万元,营业外收入为2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15万元。甲公司2015年利润表中综合收益总额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270B.345C.232.5D.225 5.下列经济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 A.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款项 B.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租金收入 C.取得债券利息收入

D.偿还长期借款支付的款项

6.新华公司2015年发生下列有关经济业务:(1)购入固定资产支付价款200万元;(2)购入无形资产支付价款150万元;(3)购入投资性房地产支付价款250万元;(4)购入工程物资支付价款50万元;(5)支付在建工程人员薪酬20万元;(6)支付专门借款利息费用30万元,其中资本化利息费用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新华公司2015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690B.700C.670D.600 7.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是(

)。 A.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1 / 11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C.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D.收到的增值税返还款

8.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采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是针对(

)。 A.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B.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C.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D.企业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量

9.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属于应调减项目的是(

)。 A.存货的减少

B.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C.投资收益的增加 D.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10.下列关于报告分部确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企业应以经营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

B.分部的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应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C.分部的分部利润(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应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D.报告分部的数量可以超过10个

11.甲公司2013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为4850万元,2014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2014年3月分配上年现金股利600万元;2014年8月发现2012年、2013年行政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分别少提折旧200万元和300万元(达到重要性要求),假设按税法规定上述折旧不再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自2011年4月1日起拥有乙公司25%的股权(具有重大影响),2014年10月乙公司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转换导致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300万元;甲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数本年年末余额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5350B.5250C.5325D.5885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包括内容的是(

)。 A.利润表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C.现金流量表D.附注

二、多项选择题

1.表明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的情况有(

)。 A.企业已在当期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

B.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

C.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

D.企业当期发生严重亏损

2.关于资产负债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B.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C.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D.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3.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能相互抵消情形的有(

)。

2 / 11

A.甲公司和乙公司双方有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合同明确约定往来款项以净额结算 B.作为某金融负债担保物的金融资产与被担保的金融负债

C.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下的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与相关保险责任准备金 D.远期合同或其他衍生工具组合中的资产和负债,拥有同样的基础风险但涉及不同的交易对手

4.下列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仅反映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反映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 D.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应当单独列示反映 5.下列有关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填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应在“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B.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应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C.债权性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性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应在“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

D.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如为负数,应将该金额填列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有(

)。 A.企业的基本情况 B.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C.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D.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7.A、B、C、D、E五家公司。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A公司持有C公司80%的股份,持有B公司10%的股份;C公司持有B公司15%的股份;A公司和D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E公司。则下列各项中,具有关联方关系的有(

)。

A.A公司和C公司B.A公司和B公司C.A公司和E公司D.A公司和D公司 8.下列项目中,可能引起利润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增减变动的有(

)。 A.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 B.企业实现净利润

C.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期末确认的资本公积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

9.甲企业2014年1月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10000股,每股股价为1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000元,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4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价格为12元;2015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0000元,2015年5月31日甲企业收到现金股利,2015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价格为15元。除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项投资对甲企业2014年和2015年损益的影响为(

)。 A.对2014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20000元 B.对2014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18000元 C.对2015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30000元 D.对2015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40000元

10.2015,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处置一项投资性房地产,价款为1500万元。

(2)出售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款为400万元(不考虑交易费用)。出售当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为300万元,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万元。

3 / 11

(3)甲公司持有的一项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为20%,被投资方宣告分配2015年现金股利50万元。

(4)转让一项非专利技术,取得银行存款20万元,产生转让净收益5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利润表项目填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应该填入利润表“营业收入”项目 B.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50万元 C.确认现金股利影响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10万元 D.转让非专利技术影响利润表“营业外收入”项目5万元

11.企业将一个组成部分认定为经营分部,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 A.该组成部分能够在日常活动中产生收入、发生费用

B.企业管理层能够定期评价该组成部分的经营成果,以决定向其配置资源、评价其业绩 C.企业能够取得该组成部分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 D.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相同或相似

12.2014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经与乙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商标权总价款为600万元,每年年末付款200万元,三年付清,首次付款时间为2014年12月31日。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为6%,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取得的商标权当日即达到预定用途,未发生其他税费。甲公司对该项商标权采用直线法按5年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2014年12月31日和2015年12月31日,该项商标权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00万元和33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商标权的摊销方法和净残值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公司该项商标权对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影响金额为400万元

B.甲公司该项商标权对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影响金额为330万元

C.甲公司该项商标权对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影响金额为300万元

D.甲公司该项商标权对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的影响金额为0

三、综合题

1.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项大型设备,用于管理部门使用,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经与乙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项大型设备总价款为3000万元,双方约定自2013年年末起,每年年末付款1000万元,三年付清,首次付款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为6%,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取得的大型设备当日即达到预定用途,未发生其他税费。甲公司对该项大型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按5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2013年12月31日和2014年12月31日,该项大型设备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165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大型设备的折旧方法、原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均保持不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项大型设备对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影响金额;

(2)计算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该项交易或事项确认的应付本金余额;

(3)计算甲公司因该项大型设备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

4 / 11

(4)计算甲公司该项业务对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应列示的金额;

(5)编制上述交易或事项有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长江公司为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销售价格为公允价格(不含增值税),销售成本逐笔结转。2015,长江公司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1月31日,向甲公司销售100台A机器设备,单位销售价格为40万元,单位销售成本为3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设备已发出,款项尚未收到。合同约定,甲公司在6月30日前有权无条件退货。当日,长江公司根据以往经验,估计该批机器设备的退货率为10%。6月30日,收到甲公司退回的A机器设备11台并验收入库,89台A机器设备的销售款项收存银行。长江公司发出该批机器设备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实际发生销售退回时可以冲回增值税。

(2)3月25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B机器设备,销售价格为3000万元,销售成本为2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批机器设备已发出,款项尚未收到。长江公司和乙公司约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4月10日,收到乙公司支付的款项。长江公司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

(3)6月30日,在二级市场转让持有的丙公司10万股普通股股票,相关款项50万元已收存银行。该股票系上购入,初始取得成本为35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已确认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万元。

(4)9月30日,采用分期预收款方式向丁公司销售一批C机器设备。合同约定,该批机器设备销售价格为580万元;丁公司应在合同签订时预付50%货款(不含增值税),剩余款项应于11月30日支付,并由长江公司发出C机器设备。9月30日,收到丁公司预付的货款290万元并存入银行;11月30日,发出该批机器设备,收到丁公司支付的剩余货款及全部增值税税额并存入银行。该批机器设备实际成本为6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长江公司发出该批机器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

(5)11月30日,向戊公司出售一项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相关款项200万元已收存银行;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为500万元,已摊销340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万元。

(6)12月1日,向庚公司销售100台D机器设备,销售价格为2400万元;该批机器设备总成本为1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批机器设备尚未发出,相关款项已收存银行,同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合同约定,长江公司应于2016年5月1日按2500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回购该批机器设备。12月31日,计提当月与该回购交易相关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按月平均计提)。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长江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长江公司2015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项目。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选项C,因甲公司尚未决定是否将该借款展期,应作为流动负债列示。(P231)

5 / 11

2. 【答案】C 【解析】选项A和D,应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选项B,应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P232) 3. 【答案】A 【解析】在我国,企业利润表采用的基本上是多步式结构,选项B错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不影响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计算,选项C错误;综合收益总额是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的合计金额,选项D错误。(P238) 4. 【答案】A 【解析】甲公司2015年的利润表中综合收益总额应列示的金额=(1200-600-30-20-50-10- 40-70-80+25-15)×(1-25%)+50×(1-25%)=270(万元)。(P239) 5. 【答案】B 【解析】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款项以及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选项A和C不正确;偿还长期借款支付的款项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选项D不正确。(P242) 6. 【答案】C 【解析】2015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应列示的金额=200+150+250+50+20=670(万元)。(P242) 7. 【答案】B 【解析】选项A、C和D,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P242) 8. 【答案】A 【解析】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P244) 9. 【答案】C 【解析】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属于应调增的项目。(P244) 10. 【答案】D 【解析】报告分部的数量通常不应当超过10个。如果报告分部的数量超过10个,企业应当考虑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满足经营分部合并条件的报告分部进行合并,以使合并后的报告分部数量不超过10个,所以最终确定的报告分部的数量不应超过10个,选项D说法不正确。(P254) 11. 【答案】C 【解析】甲公司201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数本年年末余额应列示的金额=4850+1500-600-(200+300)+300×25%=5325(万元)。(P251) 12. 【答案】B

6 / 11

【解析】中期财务报告中,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P267)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解析】企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通常表明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1)企业已在当期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2)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3)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P226) 2. 【答案】ACD 【解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选项B错误。(P229) 3. 【答案】BCD 【解析】甲公司和乙公司双方的合同明确约定往来款项以净额结算,满足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相互抵消的条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P229) 4. 【答案】ACD 【解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选项B不正确。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综合收益总额;(2)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3)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4)提取的盈余公积;(5)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P250) 5. 【答案】AD 【解析】选项B,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选项C,债权性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性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应在“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P241) 6. 【答案】ABCD 7. 【答案】ABC 【解析】A公司持有C公司80%的股份,可以控制C公司,所以A公司与C公司具有关联方关系,选项A正确;A公司直接持有B公司10%的股份,通过间接方式拥有B公司15%的股份,所以合计拥有B公司25%的股份,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故A公司与B公司具有关联方关系,选项B正确;A公司和D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E公司,所以A公司和E公司具有关联方关系,选项C正确;A公司和D公司属于共同控制E公司的合营方,通常不构成关联方关系,选项D不正确。(P258) 8. 【答案】BD 【解析】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冲减的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影响综合收益,选项A错误;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净利润影响综合收益金额,选项B正确;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期末确认的资本公积最终要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属于综合收益总额,选项C错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其他综

7 / 11

合收益,选项D正确。(P238) 9. 【答案】BD 【解析】该项投资对甲企业2014年损益的影响金额=(12-10)×10000-2000=18000(元),对2015年损益的影响金额=(15-12)×10000+10000=40000(元)。(P239) 10. 【答案】ABD 【解析】选项A,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列示;选项B,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价款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对于持有期间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中,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都会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而且金额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这项交易最终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就是价款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即50万元(400-300-50);选项C,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分配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确认投资收益;选项D,转让非专利技术为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属于利得,应确认营业外收入5万元。(P239) 11.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合并经营分部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属于认定经营分部的条件。(P254) 12. 【答案】ACD 【解析】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购买价款总额的现值入账。201

423年1月1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200/(1+6%)+200/(1+6%)+200/(1+6%)=534.6(万元)。2014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34.6-534.6/5=427.68(万元),大于其可收回金额,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对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影响金额为400万元,选项A正确;2015年年末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前的账面价值=400-400/4=300(万元),小于其可收回金额,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对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的影响金额为300万元,选项B不正确,选项C正确;2015年年末由于“长期应付款”将于1年内支付,所以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中,故对“长期应付款”项目的影响金额为0,选项D正确。(P232)

三、综合题 1. 【答案】

(1)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购买价款总额的现值入账。2012年1

223月31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1+6%)+1000/(1+6%)+1000/(1+6%)=2673.01(万元)。2013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673.01-2673.01/5=2138.41(万元);2013年年末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00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发生减值,固定资产应当计提减值准备138.41万元(2138.41-2000),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因此,该大型设备对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影响金额为2000万元。 (2)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交易或事项确认的应付本金余额=2673.01×(1+6%)-1000=1833.39(万元)。

(3)2014年固定资产折旧额=2000/4=500(万元),2014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0-500=1500(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1650万元,无需计提减值,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 11

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所以,2014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即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1500万元。 (4)2014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1833.39-1000+1833.39×6%=943.39(万元),由于该长期应付款将于1年内支付,所以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中,故对201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0。 (5)2012年12月31日

借:固定资产

2673.01

未确认融资费用

326.99 贷:长期应付款

3000 2013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534.6(2673.01/5)

贷:累计折旧

534.6 借:资产减值损失

138.41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38.41 借:财务费用

160.38(2673.01×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0.38 借:长期应付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014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500 贷:累计折旧

500(2000/4) 借:财务费用

1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0(1833.39×6%) 借:长期应付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015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500 贷:累计折旧

500 借:财务费用

59.61(326.99-160.38-1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9.61 借:长期应付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 【答案】

(1)①事项(1): 2015年1月31日

借:应收账款

46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 贷:库存商品

3000 借:主营业务收入

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0

预计负债

100

9 / 11

2015年6月30日

借:库存商品

3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4.8(440×17%)

主营业务收入

40

预计负债

1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

应收账款

514.8(440×1.17) 借:银行存款

4165.2(89×40×1.17)

贷:应收账款

4165.2 ②事项(2): 2015年3月25日

借:应收账

3510(3000×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800 贷:库存商品

2800 2015年4月10日

借:银行存款

3480

财务费用

30(3000×1%)

贷:应收账款

3510(3000×1.17) ③事项(3): 2015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5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7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 贷:投资收益

8 ④事项(4): 2015年9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290 贷:预收账款

290 2015年11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388.6 预收账款

2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8.6 借:主营业务成本

570

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库存商品

600 ⑤事项(5):

2015年11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200

10 / 11

累计摊销

34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无形资产

5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200×5%)

营业外收入

60 ⑥事项(6): 2015年12月1日

借:银行存款

2808(2400×1.17)

贷:其他应付款

2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 2015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20[(2500-2400)÷5]

贷:其他应付款

20 (2)长江公司2015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项目如下: 营业收入=4000-400-40+3000+580=7140(万元) 营业成本=3000-300-30+2800+570=6040(万元) 营业利润=7140-6040-30+7-20=1057(万元)。

11 / 11

第二篇:毛概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悠久的中华文化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统一与分裂并存

C.侵略与反侵略不断

D.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3.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矛盾的结果

B.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

D.集权与分权斗争的结果

4.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5.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见之于

A.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B.周恩来关于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D.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6.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

A.1949年12月

B.1950年12月

C.195年1月

D.1954年12月

7.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8.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一纲”是指 A.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炎黄子孙、爱国一家 C.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D.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9.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D.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10.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1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中央 C.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D.中共中央统战部

12. 实现台海两岸的“三通”是指

A.通商、通邮、通航

B.通商、通行、通关 C.通邮、通航、通关

D.通邮、通行、通商

13.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 A.“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14.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

A.1984年11月

B.1987年11月

C.1988年10月

D.1997年11月

15.“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一个中国

C.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16.“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A.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的平等互利 C.一个国家的民族矛盾问题

D.一个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17.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A.1978年11月

B.1982年1月

C.1982年9月

D.1984年12月

18.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国际争端问题

C.台湾问题

D.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19.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

A.1984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1995年4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 A.1990年7月1日

B.1993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21.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A.澳门

B.香港

C.北京

D.里斯本

22.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2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予者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4.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D.和平统一,不使用武力

25.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2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C.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D.文攻武备

28.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在 A.2002年3月

B.2005年3月

C.2005年10月

D.2006年3月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A.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B.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C.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关于台、港、澳问题的性质,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是

A.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B.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都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3.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台湾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4.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6. 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是为了打击美国 A.划峡而治的阴谋

B.“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的阴谋 C.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的阴谋

D.策划台湾当局进攻大陆的阴谋

7.20世纪80年代,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当局作为回应的“三不政策”是 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

D.绝不认同

8.“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实行“两种制度”

B.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台、港、澳地区实行完全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9.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它们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和防务权

B.立法权

C.行政管理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0.中国政府所主张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指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港、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参与国际组织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1.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A.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B.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C.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港澳的终结

12.在解决两岸关系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

A.使两岸“三通”有了实现的牢固基础

B.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C.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图谋

D.是针对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13.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 A.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和遏制“台独”

14.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5.2005年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台湾主要政党的党主席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他们是

A.国民党主席连战

B.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C.民进党主席游锡堃

D.新党主席郁慕明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答: 20世纪 60年代初,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第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81年,叶剑英代表中国政府阐述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标志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开始明晰化。

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1995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具体来说,“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①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

② 两制并存。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③ 高度自治。高度自治是“一国两制”内容本身所要求的。需要明确的是高度自治权不是特别行政区所固有的,而是中央政府所授予的。

④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⑥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⑦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⑧ 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的言行。

⑨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⑩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这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重大意义

第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

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

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答:(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第

二、在坚持和平统

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第

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

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第

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第

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第

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台湾的李登辉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就中国和台湾现在的关系明确地说:“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总统迄今对中台关系用过“是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分治的现实”的措施,而表明“是国与国的关系”的认识则是第一次。可以认为,以往用的“政治实体”和“分治”的措辞太暧昧,外国很难理解,所以进一步表明了明确的认识。

——(《读者新闻》1999年7月11日报道)

材料2: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上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或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是一边一国„„公投是基本人权,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的路”。

(1)结合材料

1、2,请说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 (2)请结合本课程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请结合本课程的知识和上述材料,说明“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答:(1)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一直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企图谋取独立的地位,从李登辉到现陈水扁都对大陆持敌对态度。这实际上是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不能允许有什么“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主张并一贯致力于和平统一,但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是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途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和平共处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篇:第十二章答案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1

1、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的披露,对民间审计产生何种影响?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的披露对民间审计界产生了重大大影响,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此案件的披露对美国民间审计在社会的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社会公众对处于独立地位的民间审计及审计结论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其次,这一事件的背后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即提出了民间审计工作质量如何保证,怎样发挥民间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如何保证民间审计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民间审计界应该围绕提高审计质量问题深刻反思,吸取教训,采取可行措施,有效规范审计行为。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2

2、该案件暴露出“普赖斯·沃特豪斯会计公司些方面问题?

豪斯公司采取的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上的诸多问题。比如:应收账款审计中未经向债务人函证即予确认问题;存货未经实地盘点即予确认问题;销售收入、银行存款未经必要核实即予确认问题;忽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问题等。最终导致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总体评价失实,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 •该案件暴露出了承担麦克逊·罗宾斯公司审计的普赖斯·沃特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3

3、该案件对民间审计准则出台有何意义?

•此案件对美国民间审计准则出台具有深远意义。其一,给美国民间审计界以极具说服力的警示,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规范民间审计行为的重视,促使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投入力量研究和修订有关规范,完善了审计程序;其二,案件震动了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使其重视了对民间审计工作加以规范的问题,使其建立了制定审计规范的组织机构,出台了《审计程序的扩展》这一审计规范,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的要求,从而使得民间审计在执业中有章可循。

•总之,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对完善民间审计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1947年出台的《审计标准草案》奠定了客观基础。

第四篇:毛邓三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祖国统一问题

2、“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4.现阶段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5.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可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香港和澳门

6.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

A.1979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 8.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A.台湾人民 B.美国 C.台湾当局 D.国民党 10.2005年3月, 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A.九届人大 B.十届人大

C.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D.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二、多选题

1.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2.台湾问题是:

A.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3.在台湾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A.在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更有利于和平统一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4.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立场是: A.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绝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D.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5.香港和澳门回归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判断正误说理

1.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2.“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用来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 4.在台湾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名词解释 一国两制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六、论述题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C 4.A 5.C 6.A 7.B 8.D 9.A 10.D

二、多选题

1.CD 2.ABC 3.ACD 4.ABCD 5.ABCD

三、判断正误说理

1、【答案要点】正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2、【答案要点】错误。“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祖国大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

3、【答案要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一国两制”构想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用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取得了成功。可见,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答案要点】正确。邓小平提出“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的战略方针,但我们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当前主要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搞公然的独立。我们坚决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四、名词解释

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要点】(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中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党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

(3)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叶九条”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4)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 (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把“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6)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 “邓六条”,使“一国两制”具体化和系统化。

(7)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第

一、基本内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1)“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案要点】首先,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得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和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其次,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考虑了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两岸共谋福祉。保持台湾的繁荣和稳定,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业。

最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解决两岸的最佳方式。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特别是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报告中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概括为六点: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在坚持和平统

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做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述、新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这部重要法律的颁布实施,对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5年

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在会谈和公报中,胡锦涛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的主张。

2006年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胡锦涛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贯彻“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同“台独”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坚定地维护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巩固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五篇:第十二章 防暑降温

第十二章

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从事户外人员中暑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给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因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路总局于2012年6月29日颁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节 中 暑 症 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一、中暑诱因

有人以为中暑一定是在阳光下、室外环境中,在家中是不会中暑的,这是误解,在家中不通风也没有空调的环境,也会导致中暑。老年人、 产妇、 儿童、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或体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中暑。中暑是一个于气温 温室相关的季节病,是可以预防的。

二、中暑症状及处理办法

中暑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于重症中暑三种情况。

1、先兆中暑

一般表现:疲乏、头晕、眼花、耳鸣、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处理方法:此时如能让病人立即离开闷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服,让其喝点含盐饮料或冷开水,一般即可很快复原,如果病人不便移动,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并给予清凉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物,也可中止中暑发展。

2、轻症中暑

除了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8.5℃以上)、大量出汗 脉搏加块等。

处理方法:除需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电风扇吹风,让病人提问尽快下降。对面色苍白、伴有呕吐和大量出血者,应立即喂以淡盐水(1L水中加入2~3g食盐)或清凉含盐饮料。 3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按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极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的疼痛。

(2)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偷用、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知,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处理办法:昏迷、抽搐、抽筋、高烧、休克等症状,属于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急需立即送医院急救。

第二节 中暑危险辨识、

一、生产性热源

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铁路企业主要生产的设备(如内燃机车柴油机、锅炉)处所(内燃机车驾驶室和机房、空调发电车机房)等,接触生产性热源的工作人员(如内燃机车乘务员 地勤检修人员、空调发电机车)等。

二、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1. 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存在高温、高辐射,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2 .铁路企业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包括线路施工、维修作业,接触网施工、维修作业,电务施工、维修作业,调车作业、列检作业、房建施工作业等。

3. 从事铁路企业高温作业的人员包括线路工、巡道工、探伤工、信号工、接触网共、调车作业人员、列检作业人员、房建施工作业等。

三、防暑降温缺陷

1.高温天气露天作业,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疾病。 2.高温天气露天作业,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如未佩戴防护用品。 3.作业环境不良。如高温、高辐射、高湿度、通风不良、气压不适等。

4安全管理。如未建立防暑降温措施、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不完善、未进行防暑降温检查、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作业现场未配备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未调整岗位、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等。

5.防暑降温设施缺乏。如未合理设置电风扇、空调、通风机等。

第三节

防暑降温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中暑措施

为了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铁路企业作业人员应掌握防暑降温基本常识和预防中暑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防暑降温的常识

1.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各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防暑降温、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3.各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良好通风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要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高温天气要保证作业现场饮水或清凉饮料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的要求的饮用茶水或清凉饮料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高温天气现场作业人员要随身携带防暑药物,避免发生中暑件。

5.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症状是,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6.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因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汗排出。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出汗多时,要喝些盐汽水,如图12 -1所示

7.保持充足的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如图12 -2所示。

8.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

9.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J决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图12-1良好的生活习惯

图12-2过度疲劳诱发中暑

10.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二、防暑降温相关规定和措施

(一)铁路企业室外作业人员防暑降温措施

1.铁路企业室外作业人员(所有工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必须配足生活用水、清凉饮料、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灭

蚊物品等,野外作业要携带蛇药。有条件的组织人员将西瓜、绿豆稀、防暑汤等防暑降温物资送到作业现场。

2.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入暑前组织完成“双高”作业人员的体检,防止员工因患有职业禁忌症而在生产过程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3.在连续高温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及时调整作息时间,避开和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生产人员休息,适当减轻劳动强度。 4.施工作业人员:因“天窗修”、紧急故障抢修等原因不能避开高温时段的作业和没有防暑降温设施作业场所作业时,要督促个人做好防护,有条件的要搭建简易凉棚和设置机械通风设备。

5.机车乘务员:确保公寓、调车点、候班室、休息室、食堂等处所的防暑降温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做好备班楼空调的养护和维修,确保乘务员备班质量,保证班前休息好;配足生活用水、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蛇药。 6.轨道车司乘人员:确保轨道车配备的空调、发电机正常运转;严格落实候班制度,重点抓好班前休息;配足生活用水、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蛇药。

7.机务、车辆检修人员:确保休息室等处所的防暑降温设施设备状态良好;作业时要携带蛇药。 8.调车作业人员:确保休息室、备班室等防暑降温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备班制度,重点抓好班前休息;作业时要携带蛇药。

9.严禁员工私自下河塘游泳或洗澡,防止淹溺事故的发生。

10.各单位要加强对防暑设备设施和防暑降温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11.积极改善施工或作业地点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施工或作业地点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及作业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及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12.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及作业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二)预防中暑相关措施

在酷热的环境中,当人体体温上升时,身体机能会自然地作出一些生理调节来降低体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可是,当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生理调节不能有效地控制体温时,当体温升至41℃或以上时,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昏迷等现象,称为中暑。此时,若不及时替患者降温及进行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容易中暑人群

过胖人、儿童、长者、患病者,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预防中暑的措施如下

1.经常留意气象台发出之天气警告,在炎热天气下应采取措施,以防中暑。 2.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和空气调节以保持通凉快。 3.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下作剧烈运动,应选择室内通风的场所进行。

4.如要外出,可穿着浅色、宽松和通爽的衣物,戴上宽边帽子或伞以阻挡阳光直射及帮助散热。 5.在酷热的天气下,不应作长程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 6.户外活动最好安排早上或黄昏后。 7.应补充足够水分,以防脱水现象。 8.避免喝含咖啡因和酒类等利尿饮品。 9.不应留在停泊了的车内。

10.若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求诊。

(三)防暑降温相关规定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在高温天气期间,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h,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h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3.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4.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对患有心、肺、脑血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或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5.加强作业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及作业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十二章审计报告】相关文章:

第十二章强制措施06-27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09-26

第十二章基本知识点08-07

第十二章建筑工程测量11-02

新第十二章存货练习题04-29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08-27

上一篇:第四单元单元导语下一篇:电视剧东方观后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