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2022-10-21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陈涉世家

第六单元

整体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章以我国古代杰出人物为主角,选文主要为史传形式,记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物的言行,彰显其过人的胆识和独特的风采。

我国古代的史传文学非常发达,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三国志》等史学著作,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很强,值得中学生初探幽微。《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形象鲜明地刻画了陈胜这个有远见、有智谋、有组织领导才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光辉形象。《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节唐雎是《战国策》中众多谋臣策士中的一位,文章对其智勇双全的形象刻画得简洁传神,很好地体现了史传文学记人的文学笔法。而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隆中对》一文,则以记言为主,以三顾茅庐的历史佳话为蓝本,以史家笔法体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也为《出师表》一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由诸葛亮亲自写作的《出师表》,是这位两朝老臣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忠心和决心的表文,情辞恳切,意味深长,打动了古往今来众多忠志之士,字里行间有许多值得品味揣摩的地方。

另外,本单元的《词五首》代表了词作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时间跨越晚唐和宋代,内容从闺情到报国,通过品读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与单元主题结合紧密,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风采与业绩,从崇拜和喜爱的人物身上获取积极的精神动力,并将积累和见解与读、写、说结合起来,通过多样的语文活动形式锻炼其语文能力。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本单元文言文较八年级选文而言创作时代更早,篇幅更长,理解难度也明显增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教师可设计多种可行方式,着重训练学生自主解决文言疑难的能力,如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对比以往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有效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完善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

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运用所学文言常识疏通课文,排除理解障碍。 2.了解史传文学特点,能够分析史传记人记事的精妙之处。

3.树立科学、客观的历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产生自己独特的认识。 4.了解词的文体特点,能够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角度鉴赏词作。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大量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到达一个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阶段。学习这个单元,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以及小组内相互补充帮助去疏通文章词句,教师可针对疑难适当点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善于结合以往所学文章的例词、例句给予学生启发指点。

另外,史传文学叙事性强,人物也比较知名,学生可能会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找到好的结合点,激趣导入和设疑分析都是不难做到的,可以结合文本同时适当延展课外积累吸引学生去感受人物风采,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教师可借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态度,并激励他们多读史书,比较和分析历史人物的个性、成败与功过。

21 陈涉世家 教材分析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等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进一步积累文言句式和词语知识。

2.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结合文章分析义军领袖陈胜形象。 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文章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疏通词句疑难,明白晓畅地理解、翻译课文。

突破方法:用相关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对《史记》和陈胜的好奇感和探究欲。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分成四或六个大组利用工具书合作完成文章内容的疏通理解和初步认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体会到排解疑难的成就感。

难点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史记》写人记事的精妙之处。

突破方法:将教学分成说起义、谈陈胜、品《史记》三个循序渐进的板块,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难度较大的品析,如《史记》的写作特点则引入其他文段,采用比较阅读和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矛盾点和不同点上各抒己见,并由教师作总结提升。

教学方法

1.合作教学法:学生在疏通文章和探讨问题时以小组形式合作,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 2.导读教学法:教师借助相关文段激发探讨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相关牵引,自然导入,了解《史记》 设计

(一)

(多媒体展示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教师: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中写道:“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这个被毛泽东赞为风流人物的陈王名叫陈胜,同学们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吗?

乱世多豪俊,时势造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司马迁撰写的《陈涉世家》,通过这篇传记文学去了解陈胜从雇农到领袖的传奇事迹。

设计

(二)

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史记》的评价。

教师提问导入课题:同学们,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5 000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

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历史著作吗?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节选自《史记》中的经典作品《陈涉世家》。经由这篇文章了解《史记》,走近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

二、听读课文,疏通字词,读通文章

1.文章篇幅长,字词量大,初读时可能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为生字多音字注音,为长句画出朗读停顿,并用横线标注出有理解疑难的地方。

2.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停顿。

三、咬文嚼字,合作质疑,读懂文章 1.教师:读通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全文,以句号为准,每人一句流水作业,借助所学知识、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疑难,明白晓畅地直译全文。解决不了的疑难,可用字条形式上报老师,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疑难也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2.教师根据字条结合以往文言文例词例句点拨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说起义 1.陈胜、吴广为何选择起义这样冒险的行动来对抗强大的国家政权?(对起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分析不妨变换成理解型的提问来完成,不至于使学生因感到有难度而望而却步)

学生的解答可能源自这几处文句:“天下苦秦久矣”“失期,法皆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

教师小结:可见这场大雨只是起义爆发的导火线,而暴秦的残酷统治才是戍卒们揭竿而起的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为起义作了哪些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为起义舆论作的准备有:问卜念鬼、丹书鱼腹、篝火狐鸣。起义的具体步骤: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

3.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 教师小结:起义队伍之所以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除了因为起义的领袖胸怀大志、敢于反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与秦施暴政,官逼民反,民众的热烈响应也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问题看似是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研读文本)

五、谈陈胜

1.陈胜能从一个雇农蜕变成一位杰出的英雄必定有其过人之处,结合文章谈谈你发现的陈胜的闪光点。

学生可能会通过文章发现这样一些人物优秀之处: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有大志,不甘贫贱,目光长远。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不莽撞。

(3)“此教我先威众耳。”——有心计,懂得树立威信、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封建制度,有志气、有抱负。

2.多媒体展示《陈涉世家》中另一文段,教师大致讲解文意。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看了这段记述,大家对陈胜其人又多了哪些了解?

(引入此段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史记》塑造历史人物客观全面的特点)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结论:陈胜起义成功后自私虚荣,不顾旧情;对属下严苛;不善用人。

六、品《史记》

教师由陈胜的形象自然导入下一板块:《史记》记人“不虚美,不隐恶”,写陈胜,既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又不为贤者避讳,实事求是地写他的缺点,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才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人物丰满真实的个性和风采。这部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我们不妨进一步来品读。

1.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给予点拨评价。 教师明确:这样的裁剪是为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起义作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

2.《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按传主地位和影响划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三类。“本纪”记述古代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为人臣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司马迁却将其事迹归在世家,后来班固撰写《汉书》时就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归入列传。司马迁为何要把他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这样的划分是不是不合理呢?小组讨论,将你的见解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发言,不同意见可展开小型的课堂辩论。

教师小结:司马迁记述陈涉事迹,并不因为他出身低微而贬低他,将他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他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这恰恰体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成败论英雄的史学眼光。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读史使人明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是值得同学们耐心品读的一部名著,它的魅力远不是一篇《陈涉世家》就可以体味得尽的。建议同学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更好地去了解它:

1.借助工具书读《史记》名篇,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等。 2.收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王立群读《史记》。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说起义 谈陈胜 品《史记》

教学反思 注意课堂上学生“独”与“合”的处理。 所谓“独”指的是学生能够有独立阅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发现属于自己的缺漏和疑难,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赏析。所谓“合”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群策群力,集中积累和能力共同解决疑难,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意见。“独”与“合”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课堂上能够合理地分配运用。本课教学中,标画生字词和疑难采用“独”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去确定什么对自己而言是需要掌握的;而疏通文意和解决疑难则是“合”的形式,小组内每人一句翻译课文,互相补充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很有成就感。品读文章阶段,“说起义”和“谈陈胜”的板块采用“独”的形式,不求完全而求细腻,让学生都能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发现;对于较难板块“品《史记》”则又回到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达到教学相长。

资料链接

“苟富贵”到底是“谁”富贵

杨八九

《陈涉起义》中有一句“苟富贵,无相忘”。苏教版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认为这两种注释均不妥。

原文语境是:“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苟”,倘若;“无”,通“毋”,不;“相”在这里不能解释为互相,“相”有指代人称的作用,相当于“之”,可释为“你们”,“相忘”即“忘相”,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指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译为“七嘴八舌地应允了他”。“相”意译为“他”。“苟富贵,无相忘”可解释为:“倘若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这样解释,才符合下文语境。且看文章中陈胜与佣者的对话。“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释为“你”,指陈胜。这一句解释为:“雇工们带着嘲笑的表情回答陈胜说:‘你给人家当雇工,怎么能富贵呀?’”这里的“你”正好呼应了“苟富贵,无相忘”的主语“我”即陈胜。再看陈胜接着回应佣者的一句话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陈胜的眼里,雇工们只不过是像麻雀檐燕一样的见识短浅庸碌无能之辈,而自己才是有鸿鹄之志的英雄。由此可见,“苟富贵,无相忘”这一句的主语是“我”即陈胜,指“我”富贵了,不会忘了你们。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7期)

(设计者:田苗)

第二篇:陈涉世家教案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1-5] [6]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译文对照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適(zhé)戍,发配去守边。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23)唱: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

(50)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1)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2)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

(53)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4)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5)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56)谯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 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6. 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借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 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 【将军身披坚执锐】 古义:亲身,亲自 今义:身体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宜多应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令辱之(代词;他,指吴广) 陈胜佐之(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它, 指起义的事)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王:

功宜为王(大王) 陈胜王(称王)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项燕为楚将(是) 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数: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才) 乃入据陈(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定国号,宣称)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 从: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 比:

比至陈(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其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指扶苏)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 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 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3.未知其死也 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第三篇: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案

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4、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精彩语段。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课时: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了解作者、作品)(2分钟)

1、知识补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检测

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 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史记》是他用毕生精力完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 篇,鲁迅赞曰“ 、 ”。

二、自学指导

字词句子(注音、解释、翻译)(10分钟后检测) 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人

辍耕

嗟乎

鸿鹄之志

谪戍

戊戌

当行

.........度已失期

篝火

陈胜王

鞭笞

社稷

......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者„„也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苟富贵 若为佣耕 太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闾左

........谪戍 .. 屯.大泽乡

皆次.当行

会.

度.已失期..举 .大计

等.死,死.国

天下苦.秦久矣

以.数.谏故.上使外将 ..兵 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指意 念鬼 威众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罾, 固以怪之矣 间令 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往语 .........指目

..

3、翻译下列句子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天下苦秦久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将军身被坚执锐

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

2)、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陈胜在起义前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样分析的,

“天下苦秦久已”指出人民与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之深,显示了起义的正义性、必然性 4)、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

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任何评价的?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了陈胜的远大志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关于理想的座右铭吗(名言或自创都行)?你打算怎样为实现你的理想做准备?

教后反思

第四篇: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设计

王晓雷

【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并适当拓展延伸。 【复习重点】

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复习难点】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复习方法】归类法、检测法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出示复习目标。 直接导入,出示复习目标。 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视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据此,这两课的复习目标是:

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并适当拓展延伸。

二、基础过关

(一)文学常识

1、《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字(

)(

)朝(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 ,全书共130篇。鲁迅誉为“

(二)字音字形

阳夏(jiǎ) 辍耕(chuò) 鸿鹄(hú)

闾左(lǚ)

度已失期(duó)罾(zēnɡ)

间令(jiàn)忿恚(huì) ( 三)词句释义 1.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2.古今异义

例句: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

3、一词多义

广故数言欲亡

(shuò),屡次 卒数万人

(shù),几

4、词类活用

例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雨: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下雨”的意思。

5、特殊句式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征召贫苦人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5、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三、内容分析

1、《陈涉世家》课文内容分析。

四、人物形象

陈涉:年轻时有远大的抱负,有反抗的精神;勇敢机智,有远见卓识;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五、一显身手

(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

3、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六、中考链接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______________ ⑵度已失期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会天大雨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宜多应者

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七、拓展延伸

1、写出四条与“雄心壮志”或“报国之志”有关的诗句来。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八、布置作业

1、归类整理笔记。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复习

一、复习目标

二、基础过关

三、内容分析

四、人物形象

五、一显身手

六、中考链接

七、拓展延伸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篇:陈涉世家 教案定稿 2012

《陈涉世家》教案定稿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适(zhã)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ï)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î)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shuî)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â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jiâ)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攻铚(zhì)、酂(cuï)、苦(hù)、柘(zhâ)、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 字音字形,当堂学习并默写。 陈涉(shâ)、阳夏人也(jiǎ)、佣耕(yong)、辍耕之垄上(chuî)(zhi)(lǒng) ......怅恨久之(chàng)、苟(gǒu)、嗟(jiē)、鸿鹄(hïng)(hú) .....闾左(lǘ)、適戍(zhã)(shù)、屯(tún)、皆次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ï)、扶苏以数谏故(shuî)(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 ....数(shuî)有功、乃行卜(bǔ)、乃丹书帛曰(bï)、 ...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pēng)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jiàn)(cí)、夜篝火(gōu)、士卒多为用者(wãi) ....忿(fân)恚(huì)尉、尉果笞(chī)广、藉(jiâ)第令毋(wú)斩 .....宁(nìng)有种乎、袒右(tǎn)、为坛而盟(wãi)、 ...蕲(qí)、铚(zhì)、酂(cuï)、苦(hù)、柘(zhâ)、谯(qiáo) ......徇(xùn)蕲以东、车六七百乘(shâng)、骑千余(jì) ...社稷(jì)、皆刑其长吏(zhǎng) ..

齐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二、 一般解词: 佣耕:(被雇佣耕地。)辍:(停止。)垄上:(田畔高地。) 怅:(失望。)恨:(叹恨。)苟:(如果。)若为佣耕:(你。)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闾左:(贫苦人民。)屯:(停驻。)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失期:(误期。)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不当立:(立为国君。)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宜多应者:(应当。)(响应。) ..指意:(意图。)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威众:(威服众人。) 次所:(军队驻扎的地方。)丛祠:(神祠。)旦日:(第二天。)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剑挺:(剑拔出鞘。)并发两尉:(一齐。)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藉第令:(即使,假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受命:(听从号令。)袒右:(露出右臂。)徇:(攻占土地。)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社稷:(国家。) 皆刑其长吏:(惩罚。)号为张楚:(号,宣称。①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②立国.号为张楚。)

三、 一词多义及知识关联: 尝:

尝与人佣耕(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之:

辍耕之垄上(去、往。)怅恨久之(语气助词,不翻译。) 先天下之忧而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二世杀之(代词,代扶苏。)固以怪之矣:(代词,带这件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令辱之(代词,代吴广。) 复立楚国之社稷(的。) 而:

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为坛而盟(连词,表顺接。) 收而攻蕲(连词表顺接。)夺而杀尉(连词,表顺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 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哪里。) 为: 为屯长:(担任。)项燕为楚将:(作为。)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功宜为王:(作为。)陈胜自立为将军(作为。) 吴广为都尉:(作为。)为坛而盟:(构筑。)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聚。) 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于是,就。)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行卜(于是,就。)乃丹书帛曰(于是,就。)守丞死,乃入据陈。(于是,就。)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陈涉乃立为王(于是,就。)乃记之而去(于是,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 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吴广以为然(认为。) 祭以尉首(用。)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 以激怒其众(来。)杀之以应陈涉(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徇蕲以东(以。)卷石底以出(而。) 全石以为底(以)无从致书以观(来。)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项燕为楚将(大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率领,带领。) 或:

今或闻无罪(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时。) 其: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以激怒其众(他们的,那些。) 卒:

爱士卒(士兵。)卒买鱼烹食(戍卒。)卒获有所闻。(最终。) 然:

吴广以为然(这样,正确的。)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表转折。) 然则北通巫峡(虽然如此那么。)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样。) 念: 念鬼:(考虑,思索。)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耳:

此教我先威众耳。(罢了。)死即举大名耳。(罢了。) 书:

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绸条。) 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固众人(本来。)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数: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爱士卒(屡次。)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卒数万人(几。)数日(几。) 素:

吴广素爱人(平素,平时。)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原因。)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从:

从民欲也(依从。)从流飘荡(顺,随。)吏而从者(跟随。) 守:

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郡守。)(守城。)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伐:

伐无道(讨伐。)伐竹取道(砍伐。) 应:

宜多应者(响应。)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目: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看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眼睛。)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四、 古今异义: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今译:次数。 度:

度已失期:揣测,揣度。今译:程度。 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广故数言欲亡。(逃走。) 今译:死亡。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今译:等待。 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爱士卒(屡次。)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今译:数字。 上:

上使外将兵(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译:方位词。 怜:

楚人怜之:(爱戴。)今译:怜悯。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今译:诚实。 书:

乃丹书帛曰:(写。)今译:书本。 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私自,偷着。)今译:房间。 往往: 卒中往往语(往往:到处。)今译:常常。 十六七: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今译:约数。 下:

蕲下(攻下,攻克。)今译:方位词。 比:

比至陈(等到。)今译:比较。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议事。)今译:一种职业。

五、 词类活用: 会天大雨(名作动,下大雨。)法皆斩(名作状,按法令。) ...上使外将兵(名作状,在外面。)乃丹书帛曰(丹,朱砂。名作状,用朱砂。) ...(帛,名作状,在绸子上。)陈胜王(王,名作动,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固以怪之矣(怪,诧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名作状,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忿恚尉(使„„恼怒。使动用法。)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名作动。) ...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坚,铁甲。锐,武器。)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六、 通假字: 適戍:(適通“谪”, 適戍,强迫去守边。)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小组内部译文,组长分配任务,分块翻译,提出疑难。 串讲故事。

七、 重点句子翻译:

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胜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补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他们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考虑到已经误期。)补 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我们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调、补

4.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5.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

7.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人首发,应当有很多相应的人。) 8.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而您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补、调 9.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胜、吴广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补

10.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使吴广前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里用笼罩着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呼喊:“大楚兴,陈胜王。”)补 11.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调 12.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屡次说想逃走,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来激怒他们的人。) 13.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我们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防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14.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发动大事,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5.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他们构筑土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补、调 16.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过了几天,陈胜、吴广号令召见掌管教化的乡官及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八、 内容理解:

1. 概括介绍每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①陈胜、吴广的籍贯及陈胜的壮志雄心。 ②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及舆论准备。

③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发展及巨大声势。

2. 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内部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策略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3. 陈胜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舆论准备: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发动起义三个步骤:

①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然后“并杀两尉”。

②陈胜揭露秦的苛政,晓以利害,然后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唯一出路。 ③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成立。

4.分析陈胜、吴广的形象。(言行情神貌)。

第一段:语言、神态。志向远大、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

第二段:语言、动作。雄心勃勃,不甘平庸,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清醒、果断,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机智有谋略。

第三段:语言、动作。勇敢机智,具有反抗精神,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5.常考知识点。

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重点段落为第二段,记述了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4.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是他们提出策略口号,目的是利用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秦楚之间的矛盾,掌握人心动向,以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秦斗争。

5.第一段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突出了陈胜的青年农民形象特点:有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并为引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6.“天下苦秦久矣。”此句既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九、 写法分析:

1. 第一段为什么要介绍陈胜的志向:(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本文还有没有其他的铺垫与照应?

第二段: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第三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 从“戍卒九百人”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这属于什么写法,证明什么?

(对比。突出大泽乡起义顺应民心。照应。与第一段陈涉的鸿鹄之志相照应。) 3.“三老、豪杰”的话说明什么?属于什么写法?

(侧面描写。从侧面突出大泽乡起义的正义性、顺应民心。)

4.文章最后写“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说明什么?属于什么写法? (侧面描写。从侧面突出大泽乡起义的正义性、顺应民心。) 5.本课成语总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揭竿而起

鸿鹄之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05-14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06-24

陈涉世家教案范文05-24

陈涉世家精品教案06-24

陈涉世家教案1范文06-06

陈涉世家教案经典版08-05

《陈涉世家》的优秀教案04-08

陈涉世家 说课05-01

陈涉世家答案06-20

陈涉世家1范文05-18

上一篇:初三上学期班工作计划下一篇:城投公司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