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试题

2022-10-11

第一篇: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 第1课史前人类社会

二三百万年前,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打制石器。石器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并逐步掌握了使用火的本领。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原始人在进化中逐渐形成了现代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西亚、中国和中美洲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原始农业中心,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被称为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始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等精神文化。图腾崇拜、洞穴壁画、图画文字在内的原始宗教、艺术、文字等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出史前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史前文化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原始宗教、艺术和文字。 (一原始宗教: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二洞穴壁画是原始艺术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壁画内容多以动物题材为主,反映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场面。

(三原始人最初使用结绳和刻痕记事,后来发明了图画文字。图画文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以人和自然物为符号,将一整套的图形刻画在树皮、石、骨或皮革上,来表达某个完整的事件或想法。

第2课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的地理范围基本与今日的埃及相当。它地处非洲的东北部。

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古埃及建筑的巨大成就,而且反映了古埃及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第3课古西亚文明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 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穆拉比时期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800年左右,希伯来人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犹太教。其主要经典《圣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大流世一世统治时,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实行了改革。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其文明最初发轫于两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生活在西亚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西亚的文明历史,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汉穆拉比法典》、犹太教及《圣经》等,都对后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第4课古印度文明

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精心规划与建设的城市是哈拉帕文明的重要特征。

“印章文字”是古印度最早的文字,古印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制度是一种贵贱分明、界限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一般实行内婚制。

古印度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佛教发祥于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教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欣赏佛教文化的遗迹,养成尊重宗教信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第5课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在希腊众多城邦中,斯巴达人崇尚武力,雅典以创新精神和发达的民主政治著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雅典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

雅典的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为维护民主制,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但是雅典的民主有

很大的局限,限于雅典男性公民中,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军队远征东方,建立了

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波斯人:建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改革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希腊人: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战争总会给人类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有时战争在客观上却能起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作用。

第6课古罗马文明

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它位于地中海的中部。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0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者合称《圣经》。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国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7课非洲与美洲古文明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期,居民学会饲养动物和栽培农作物。公元前500年,西非已开始制作铁器,诺克文化是西非早期铁器时代的代表。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展示了非洲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就。 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先后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第二单元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

公元5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大动荡时代。欧洲进入中世纪。

中世纪之初,西欧社会开始了封建化过程,最终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缔结了《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

在西欧封建社会,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都有在庄园内生产。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

第9课基督教会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欧洲社会的重要势力。

1054年,西方以罗马为中心的教会与东方以拜占庭为中心的教会决裂,前者称公教,又称罗马公教(汉语译为天主教;后者称正教,又称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会、西欧封建主和大商人打着宗教旗帜,向地中海东部国家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开始复苏和兴起,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是西欧第一所分系科的大学,此后诞生的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大学。

教堂是中世纪西欧建筑艺术的突出代表,哥特式建筑则是当时教堂建筑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1000年之久。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在即位期间,组织法学家对古代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学著作,统称为《查士西尼民法大全》。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11课莫斯科公国

公元9世纪,居住在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建立了许多小国,称为公国,首领称王公。

十六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典礼,改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推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第三单元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

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逐渐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到676年,与唐朝结盟的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定庆州为首都,为新罗王朝。

10世纪时,武将王建起兵击败新罗军队,统一了朝鲜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92年,大将李成桂废高丽国王自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后迁都汉城,从此开始了朝鲜最后一个王朝——李朝(1392年——1910年的统治。

约在公元2世纪末,日本列岛的西部——九州北部,出现了邪马台国家。以后,本州岛上形成了大和国家,其首领天皇。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革新”。

7世纪起,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送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引入汉字、佛教和政治制度、并模仿唐长安城,先后建造了平京城(今奈良和平安城(后称今都。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名著。

4世纪至7世纪,印度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在沙贾汗父子时期达到鼎盛,泰姬陵印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1764年,莫卧儿帝国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 第13课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南为阿拉伯海。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宣扬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自己是安拉的使者。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历纪年元开始。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是阿拉伯国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中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故事集。 第14课蒙古帝国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国家制度。主持创造蒙古文字,颁布法律,提高了蒙古人的文明程度。

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后,迁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

成吉思汗生前将征服地区的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这些封地在不断扩张中形成了四大封地,通称四大汗国。

第四单元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掀起了一系列海上探险和殖民活动。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首次登上了美洲巴哈密瓜马群岛。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巴开辟了由欧洲直达印度的新航路。 1522 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证实了地圆学说。 第 16 课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孪生兄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西矛盾再次激化。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训谕,以穿过大西洋上的一条

子午线作为葡、西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41 年,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猎掠黑人,贩运为奴,由此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在贩卖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体制。奴隶贩子带上廉价工业品,从欧洲航行至 非洲,称为“出程” ;在非洲沿岸用廉价工业品换取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称为 “中程” ;用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最后返回欧洲,称为“归程” 。这种欧洲——非洲 ——美洲的航行和奴隶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 第 17 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 世纪到 16 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以神为宇宙 的中心,而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世生活,创造出大量特点 鲜明的思想文化作品。史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 文化运动。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和中心。 “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 “文学三 杰” (佛罗伦萨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和“艺术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 16 世纪,德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 18 课 17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1603 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英国的统治。 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英国取消君主制,宣布为共和国。1653 年克伦威 尔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 年,查理二世复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庭政变,拥立威廉为王,史称“光荣革命”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第 19 课 启蒙运动 17 至 18 世纪,欧洲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谓启蒙, 就是启迪愚昧,普及文化教育。 伏尔泰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限制王权,实行“开明”君主制度。 18 世纪末,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顶峰,以狄德罗为首编撰的《百科全书》 ,提出建立资 6 产阶级共和国。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并提出建立民主 共和国的主张。 第 20 课 美国独立战争 至 18 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建立的 13 个殖民地已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语成为 通用的语言。 1775 年 4 月 19 日,英军到波士顿附近搜查民兵军火库时,在列克星敦遭到了民兵的 袭击,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 年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

立。1787 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权的联邦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这部宪 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1789 年美国产生了第一届国会,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第 21 课 法国大革命 18 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束缚,人民生活艰难,政府 也因严重的财政危机而陷于破产。 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不能满足第三等级的要求,最终激起了革命的 爆发。7 月 14 日,起义群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开始。 1792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 。 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恐怖手段打击国内外敌人,史称“雅各宾派 专政” 。 1799 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独裁统治。历史上称其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亦称 “拿破仑帝国” 。 第 22 课 美国南北战争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两种经济制度产生激烈冲突,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焦点。 《汤 姆叔叔的小屋》激发了人们反抗奴隶制度的情绪。 1859 年发生的约翰· 布朗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 1860 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 《宅地法》和《解放 黑奴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南北战 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7 第六单元 第 23 课 工业文明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 空间是无限的论点,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行星是按照椭圆轨 道绕太阳运行的。 17 世纪初,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被称为 “近代物理学之父” 。 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17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了英国。牛顿是这个时期 科学成就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系统阐述了万用引力定律和其他科学成就, 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万用引力定律的提出,提示了一个道理:自然办万物的运行是有规 律的,规律是能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 第 24 课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从 18 世纪下半叶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中叶。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最初发生

在棉纺织业。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发 明创造,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跨入“机器时代” 。 1814 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第 25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发生的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 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被并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与恩格斯都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正式在伦敦发 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教师:尹传圣时间:2012年1月10日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第三篇: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本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这三大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格中提纲挈领的写上几个字“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这样学生既不混淆也一目了然。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焚烧的熊熊烈火、圆明园被摧毁的残垣断壁,真实的画面比老师的任何语言都更能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真可是事半功倍。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探讨学习历史的方法、交流记忆的方法等,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没有初一时浓,有的学生连识记知识点都存在问题,其原因是没有时间复习巩固,这是所有政史地生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6-1-16

第四篇: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P73 (2) 尼罗河定期泛滥--发达的农业---村落的形成---手工业....----尼罗河两岸的小国....---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地跨... 历史P74:

二.1. (1)图一,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2)图二,古印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图三: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几何学,太阴历

2.乔达摩#8226;悉达多

佛教是三大佛教最早创立的,宣扬“众生平等”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3. lt;汉莫拉比法典gt; 反映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历史P75 2. 1. 图一 象形文字

图二 楔形文字

图三 甲骨文 2. 生活中动物的形状、自然现象 3. 说明人类走向了文明 3.尼罗河 BC3500 两河 BC3500 印度河 恒河 BC2500 长江、黄河 BC2070 (2)促进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适合人类居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答案,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第五篇: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初二

13、14班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我所教的2个班的学生,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男女比例相当。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忆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在目标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热爱班级体,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要求通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的评价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2课,教学中心是中国近代史,重点是教会学生爱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初二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思想历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3、讲究恰当的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练习。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做到在愉快和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分期搞好单元测验。以使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第一课第二周:第二课第三课 第三周:第四课第五课 第四周:第一次水平测试 第五周:黄金周 第六周:第六课第七课 第七周:第八课第九课 第八周:第十课第十一课 第九周: 复习 第十周:第二次水平测试 第十一周: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二周:第十四课第十五课 第十三周:第十六课第十七课 第十四周:第十八课第十五周:第三次水平测试

第十六周:第十九课第二十课

第十七周: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

第十八周 :复习

第十九周:第四次水平测试《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一文来自斐斐课件园!http://www

上一篇:八年级地理下试卷分析下一篇: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