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

2024-05-12

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通用11篇)

篇1: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

我的长征观后感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在校长和老师的组织下,各班集体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令人受益匪浅的影片。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让我们收获了许多道理。《我的长征》讲述的是王瑞老人重访长征故地,回忆年轻跟随红军长征的故事。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中王瑞的父亲被惨烈的炮火夺取了生命,王瑞被毛主席救起,父亲的死给他内心留下了阴影,但王瑞很快坚强起来。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失去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王瑞悲痛至极,咋黑暗和伤心中毛主席把他扶了起来,并不断抚慰和激励王瑞,让他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向前行进。他跟着红军战士们和毛主席经历了艰难困苦,战胜了许多的敌人,打了很多场胜仗,最后长征胜利了。

七十年后,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长征之路让他深深地陷入一段悲伤的回忆中。

电影里红军战士们勇敢抗争的场面震撼了我,但令我记忆犹心的是长征中每一个人对信念的坚定和对长征精神的追求。在影片中一场场浴血的奋战,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名名战友相继倒下,红军战士们共同吃苦,拼搏奋战到底,永不言弃,不怕牺牲。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看完后,我浮想联翩。我想,老一辈的军人可真伟大啊!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生命。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和祖国有用的人。虽然长征胜利了,但这条路还没有走完,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让祖国繁荣昌盛。

观我的长征有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飞机上,眼眶泛着泪花,“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我们随着他的思绪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硝烟弥漫,到处都是黑压压的,红军们伤亡惨重,到处都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房子是缺砖少瓦的,树木被炸得冒着浓烟,大地上生灵涂炭。在敌人飞机大炮的威胁下,红军只能紧急转移,而就在过湘江时,主人公王瑞认识了爱兵如子,平易近人且纪律严明的毛主席。

就在认识毛主席的同时,王瑞也失去了父亲。在一次会议时,王瑞给毛主席送面条,和蔼可亲的毛主席没有“领情”,而是厉声喊道:“不吃!”然后狠狠把门关上,当时的王瑞一脸茫然,可他并不知道,毛主席与他的关系在更进一步。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毛主席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面对妻子的苦苦哀求,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老乡抚养,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王瑞的亲人,战友一个接一个地牺牲了,而就是这样的牺牲,换来了一场场的战争的胜利,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个多么伟大,悲壮的历史壮举啊!

长征我没有经历,但在那90分钟,我明白了革命的艰辛,明白了团结有爱,明白了坚持不懈,明白了……

我的长征观后感悟

由于参见党课学习,晚上组织看这部电影。本来我很不屑,以为是什么老掉牙的影片,结果看着看着还有那么点意思。既然是讲长征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对红军和党的赞美,这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主人公瑞伢子的遭遇,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一无所有者更加一无所有的事。

像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是不会发生革命的,除非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暴动分裂等等。但这些不足以动摇社会的根本,社会依然会向维持在和平的状态。只有在社会动荡,人人食不果腹,社会资源控制在极少数人手里,并且继续压榨剥削另外一些人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发生革命。革命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活下去”,不革命既死,还不如革命还有一丝生存的机会。

瑞伢子家里被逼死了5个人,剩下的父亲、姐姐、姐夫还有他参加了红军,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参军的人都是这种情况,可能他的情况更惨一些。不过更惨的还在后边,他的父亲、姐姐、姐夫在战斗中一个一个的全都死了,这是他还不到16岁,还有他的连长为了救他也牺牲了,他的彝族的战友也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战死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虽然电影有它的戏剧性,但电影中的人还是让人感动的,因为同情因为感同身受。想想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因为活不去了参军打仗,为了有口饭吃,为了为亲人们报仇。但是战争是残酷的,它又把他的亲人一个个的从他身边夺走,这也太残忍了!这一切都加在了一个孩子身上,本来他是一无所有,但是他还有父亲可以依靠,有姐姐关心他,有姐夫照顾他,因为有亲人的温暖他还是很幸福的。可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以后,他真的从一无所有成了真正的一无所有。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孤儿,任何人都不能说是一无所有。因为就算你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车,没有工作,没有前途,没有知识,没有健康,最起码你在小的时候还有父母和亲人,幸运的话在你成人后你还有父母关心着你在任何时候都支持者你。想想我们当中的一般人,我们所有的,我们在成年后有父母,有哥哥姐姐,有朋友,有些钱,有些人有车,有些人有房子,有些人有爱人,有些人有孩子,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有豪宅,有些人有好车……但是我们中有几个人有满足、有珍惜、有感激!想想吧!

篇2: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

我又一次服下了一瓶鹤顶红,和过去的二十年里所经历的一样。

希望没有患上毒品依赖症。

Long march的故事竟然在20xx年的影片里依旧以这样大场面展示,依然用残忍的血肉横飞博人同情。显然,关于拍摄和讲故事技巧已无需多言,因为这是批量生产,一条破败的流水线上欢快的工作而已。

在两天之内看纪录片《幼儿园》和《我的长征》,无疑是场精神拉扯。解毒而后又被迫去服下毒药,庆幸对毒药到了麻木程度。

“跟着走”作为反复出现的一句扮演着真理角色的语句,暗示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需要做一个小丑或是玩偶就行。主角王瑞则是未成年人,在尚未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个要为之牺牲一切却只是为了不明确最终胜利的秘密组织。大多数的呼喊和情绪来自与敌人斗争或是胜利或是失败(当然很少会有这样的镜头)的结果之后,也即是说:只有在斗争当中才认识到自己还是有情感的。那么可不可以推论,“斗争情操”是情感的来源和乐趣的可能所在?仇恨和嗜血的习惯在long march中养成,同时也蔓延至今。

而王瑞的破格加入组织和至今每个儿童幼年戴上绿领巾红领巾,参加“少年儿童先锋队”这样一个极具战争符号意义的组织时,实则没有任何区别。曾经渴望早日加入,甚至以丧失自己选择权利、独立思考为荣。

《幼儿园》里所看到的仇恨教育的起点根本不需要花多大功夫去探究和追溯,看完《我的长征》系列电影一切就已经明了,或者完整些说,就是:在被迫长期服用精神鹤顶红以后这是自然的结果。

观我的长征有感

伴随着稍微轻轻摇曳的红烛,电影结束了,猛然发展坐在屏幕前的自己,已经泪眼婆娑。 湘江之战,是一切的开始,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主人公王瑞惊慌失措,无助地寻找着父亲,他是胆小的,是茫然的。当他问父亲要去哪里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跟着走”,战火无情,夺走了王瑞父亲的生命,年幼的他第一次感受到死别的痛苦。丧父之痛没有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变得坚强,当他把父亲埋入黄土之时,他便不再是那个遇到困难只会求助别人的孩子,这件事也马上得到了证明,四渡赤水,在为首长送年糕的途中,那个曾经胆小的孩子独自杀了六个敌人。可以说这是他质的飞跃。四渡赤水后,当他问连长去哪里时,如出一辙地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跟着走“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只是前奏,正如毛主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入凉山,红军里来了一位彝族小伙达尔火,在他的帮助下红军成功地取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敌人并没有放过逃到凉山里面的红军,袭击了红军的医疗队,王瑞的姐姐惨死敌手,死不瞑目!怒火中烧的王瑞操起大刀,发疯似地跑到了战俘面前,他要手刃这些人,为姐姐报仇!然而理智阻止了他,作为一的红军他不能破坏铁的纪律,一把钢刀猛地插入泥土,他学会了忍耐。红军也是人,也有情,一位彝族姑娘与达尔火倾心相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如若在组织与你之间只能得其一,那么,我愿负你。有谁能知一去便是今生永别。 飞强渡江,夺泸定,这是故事的高潮。大渡水急,泸定天险,一个鬼见犹愁,一个自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要求在一天之内过大渡河,这本事不可能完成的,更有甚敌人死守泸定,泸定桥只有铁索,桥下是奔涌的激流,渡河,夺泸定,似乎都不可能完成。只着草鞋,踏进江中,日夜兼程,硬生生走出泥丸!泸定一战,殊死拼搏,前面的战士倒下,那么就踏着他血的脚印继续前进,多少人失足落入江中,被奔涌的大江吞噬,多少人舍生忘死,在枪林弹雨中奔跑,嚎叫,高举军旗,高喊前进!奔涌的江呀,你难道就没有为这群拼搏的年轻人泣血么?你见证了这悲壮的历史,你也一定记住了那些英雄的名字!你是否记住了这样的画面,奋勇杀敌的王瑞姐夫,跌入大江,被浪涛吞没;中弹身亡达尔火致死都紧紧握住党旗。王瑞再次在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战友。记得他的眼神,死一般的沉静,如一潭死水毫无情绪那是绝望。经历了那么多生离死别如何不被麻木。那时毛主席是这样感叹的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大渡桥横铁索寒,如何不寒,那上面浸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我的长征观后感范文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看到那一幕幕悲壮,惨烈的镜头,我使劲咬住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王瑞的老人的长征故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长征精神,如: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不怕牺牲,互助互爱,严守纪律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了。这是在电影中“飞夺泸定桥“中体现出来的。

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要塞,敌人想阻止我军北上,便将桥上的木板全部抽掉,只剩下了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桥的另一头敌人火炮密集,让人看了就心惊胆战。可是,红军战士是不会被任何困难给吓倒的!大部队决定,先让七个人冲到对岸攻克敌人,然后,大部队再在后面铺桥。这七个人中就有王瑞的姐夫。他们七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小心翼翼地向对岸攀爬过去,可是敌人的火炮是在是太密集了,王瑞的姐夫不幸中枪了,掉进了湍急的河流之中,壮烈牺牲了。但是,他并没有白白牺牲,大部队成功地过了河,占领了泸定桥。王瑞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坚定不移的干革命,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虽然现在的世界不再混乱,变的十分和平,但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不怕牺牲,互爱互助的精神我们不仅要流传下去并且用到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直到成功为止。

篇3:《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精选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依次最伟大的征途,跨越了十几省,行程二万余里。这一路上的困难,艰险不计其数,其中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而在红军身后,还有几十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赶路时随时有敌军的轰炸机向红军投去雨点般的炸弹。无数的红军战士欺生了,但英勇的红军战士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压跨,他们最终还是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和险阻,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多情况下都会遇见困难,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战胜他们的困难,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战胜他们的 我经常没有做到这一点。学习中遇见了一个难题想了一会想不出来了就不再坚持思考了。一遇见炎热或寒冷的季节,我甚至连作业也坚持写下去。在体育课跑步时,我老是间断,不能坚持做到天天去跑……以前的我做什么都缺乏足够多的恒心和毅力。《我的长征》给了我启发,教育了我,让我明白坚忍不拔是做任何事的关键,我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

篇4: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作文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又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也是我一生当中最痛苦的时光。”那位老人正是影片中的主人公——王瑞老人。

长征时,王瑞才十几岁,他的一家:爸爸,姐姐,姐夫都参加了长征,他的姐姐是一名护士。在一次渡江时,遭遇敌军突击,上有飞机突击,地有坦克追袭,当时场面惨烈,王瑞的父亲不幸牺牲了。我军损失惨重;垂头丧气地回营了。第二天,王瑞来到楼上,碰见了毛主席,毛主席让王瑞帮他梳头,王瑞看自己的双手乌黑,正要洗手,毛主席却说:“不用洗了。”王瑞一边帮主席梳头,一边和主席闲谈。当毛主席问王瑞父亲在哪儿时。王瑞一时没忍住,他哭着告诉主席,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毛主席忍住悲伤把他搂在怀里,并让人买了点东西给他吃。后来,她的姐姐也牺牲了。亲人的离去更激起王瑞的斗志,他的姐夫当时是第一批进攻泸定桥的战士。当时,泸定桥只有13根铁链,没有一块木板,场面惊心动魂,只听见子弹与铁链“砰砰砰”的撞击声。会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沉浸在紧张地战斗中,心不时的就在一起,大家都在为桥上的战士担忧。不幸还是发生了,王瑞的姐夫也中了几粒子弹,最后也牺牲了。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王瑞在硝烟尚末消散的泸定桥定定地站着,毛主席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王瑞擦干眼泪,望着主席坚定地说:“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呢?”

篇5:《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400字

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长征过程中,他经历了失去所有亲人的悲痛、目睹了红军战士英勇善战的忘我牺牲精神、见证了我军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实施。

小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中成长起来。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影片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长征,特别是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生命的关怀,并且刻划出了人物性格的成长历程。在对我党我军历史长河的追溯种,这一份厚重与永恒的精神会永不消逝。而在当前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这种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消防事业前进。

篇6: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400字

本文为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4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小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军,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王瑞落崖牺牲了。王瑞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凌空而悬。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党。在王瑞等人读入党誓词的时候,我不禁热血澎湃。既是为王瑞的入党所激励,也是为无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所奉献的血所自豪,如果这样的队伍不赢,那什么样的队伍才会赢呢?!

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天菩萨”长发随风轻飘、轻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路,这条路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有些人的路是早已造好,直通终点。

有些人的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开辟中。

也有些人不想再往前走,终结这条路或走回头路。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路,路不一定总是直路,也可能有弯路、叉路、环路......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征,为什么?

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无奈......长征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屡战失利后,形势严峻,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决定放弃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看完以后,我有许多话想说: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作为90年代出生的我,看到的只能是电影中红军身影的再现。但我感觉得到长征的精神,感觉到所有参加长征的人的伟大,他们有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有了他们的这种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有一个红军女队员为了救一个伤员,自己却受了重伤。大家都知道伤员活下来的希望很小很小,但是女队员依然要奋不顾身的去救他,这种不怕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战士,中国工农红军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才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惨烈的战斗磨砺了红军的意志,亲人的牺牲,战斗的胜利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胆小、幼稚的伢子成长为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这其间,“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盲目地“跟着走”到最后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这似乎在启迪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坎坷,会有迷茫,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不需要面临枪林弹雨,我们不必忍饥挨饿,但挑战依然存在,学习中的困惑、矛盾,前进中的失败,预设目标的偏离„„

6月10日那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生死战斗的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教育课,影片中那腥风血雨的场面令我震撼。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就参加了红军,大家情切地叫他“瑞纳子”。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长征路上他摔倒了,是毛主席亲自扶起了他。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取暖......想想我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确不懂得谦让,真的很惭愧。毛主席的妻子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可部队要打仗,怎么能把他带在身边呢?他们只能狠狠心,把孩子留在一间房子里,希望能被好心人收养。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结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了救瑞纳子,自己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爸爸、姐姐、姐夫和新朋友达尔伙,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30万人,而到达终点只剩下了2万人,28万人永远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我们的祖国。没有革命战士,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有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篇7:观《我的长征》有感

题目: 观《我的长征》有感

学院: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2班级

姓名: 鲁占龙

学号: 19109640102

观《我的长征》有感

“这是我最痛苦的一次经历,也是我最幸福的一次经历”

-----题记

第一次知道红军长征,是在小学时的课本上,那是一篇叫《金色的鱼钩》的文章,当时看完这篇课文,才知道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也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而感动。如今,看了《我的长征》才明白,那不仅仅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光辉岁月,更是一段气壮山河的精神,一种长征精神。

电影讲述了一个老人对自己长征的回忆。老人叫王瑞,在长征时还只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着父亲,姐姐和姐夫参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跟随党中央开始了漫漫长征路。瑞伢子跟着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但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这艰苦的长征途中,瑞伢子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被敌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在长征的过程中使他不断长大,使他对党信念更加坚定。

长征途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他们不仅要受到敌方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要受到病魔、饥饿的艰苦折磨。但是面对困难,勇敢的红军战士没有畏惧,一个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前仆后继。这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言语所能概括的了。这是一种信念,是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无所畏惧,他们甘愿献出生命,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在长征中,未满年龄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党。当党组织问及他用什么保证他的入党信念的时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话:用我的生命和灵魂。这简短坚定的回答不仅是瑞伢子当时的真实内心,也是当时每个红军战士,每个共产党员的心理写照。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事业做斗争。

到了贵州遵义,下雪的那个晚上,似乎应了那一句中国古老的谚语:瑞雪兆丰年。那个晚上的遵义注定了是会名垂青史的遵义!在遵义召开的会议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生命线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当瑞伢子给毛主席梳头发聊天的时候,聊到自己的爹死在大渡河时,毛主席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的画面。我相信这是王瑞在影片开头中深情讲述的最幸福的回忆之一。而毛主席和普通战士以及所有红军战士之间的那种真挚感情,我相信是信仰让他们彼此之间拥有这种感情的!共同的信仰升华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所有的红军战士都是亲人!正是这种信仰、这种感情使他们一起搀扶着走过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

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写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在我而言,长征是我们英雄们的拼搏之旅,他们用生命热血给我们换回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许我们的英雄离我们这一代已经很远,因而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大多数人早已遗忘了我们的长征精神,忘记了我们的革命先辈当年的艰难历程。

我认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不应该遗忘我们的英雄,遗忘我们的历史,遗忘我们的长征精神。相反,我们要发扬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长征精神,让我们的英雄魂永存于世,让世人铭记那段我们英雄们特殊的人生历程。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今天,我们已成了笼中之鸟,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逃避。在这些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影片的最后是已经高龄86岁的王瑞在看望红军博物馆回忆讲述我的长征。所有他曾经亲身经历的细节。他说希望今天的人们幸福的回忆多一些,痛苦的回忆少一些。我相信所有看了这部影片的人,找到自己信仰和理想的人,也会在将来拥有很多幸福的回忆的。因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篇8:看《我的长征》有感

几十年的风雨征程积淀下了民主、和平与团结--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革命志士的坚毅与无畏--历久弥坚,万古长青!

影片中的情节一次又一次感动了我,感动了这个原已真情荒凉的世界。

其中有这样的情节:班长在跟敌人作战中,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胳膊,胳膊顿时血肉模糊,需要马上动手术取出子弹。但是当时的手术室非常简陋,一张床,几把手术刀,根本没有麻醉剂,要用刀把肉割开取出子弹,... ...(那是怎样的疼啊!)但是班长闭上眼睛说:“医生,动手吧!”就在这时,另一位红军战士伸出自己的手腕说:“如果你疼,就咬我吧。”说完,泪水一湿了满脸。看着看着,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来,心里有太多感慨却表达不出,只是对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本以为班长可以顺利地做完手术,但是刚做了一半,又发生了突发事件。又来了一位红军战士,需要马上手术,医生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正在这时,半昏迷的班长滚下了手术台,他用虚弱的声音说:“医生,先救他。”话不多,但是,感动了医生,感动了我们,泪水再一次打湿了我的双眼... ...

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红军的信念、热血以及执著的追求,熠熠生辉!在那看似无穷无尽的残酷狰狞的灰暗世界,他们怀揣革命的火种,在希望中前进。在那样的岁月,每个人都毫不犹豫将个人利益抛到最后,而将亿万苦难民众的未来抗在肩头!每个人愿意用血,用肉,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民族!为了胜利,刚出生的婴儿,会含泪留下;为了胜利,面对杀害自己至亲的仇雠,也将复仇的刀毅然扔掉……;在那样的岁月,每个人都凝聚起来了,燃烧成一团校熊熊烈火,一直燃到光辉璀璨的黎明!

一声“同志”,饱含深清,即使明知会牺牲,也毫不犹豫伸出救援之手;一声“同志”,跨越千年,不分你我,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罗曼.罗兰曾说:风暴可以折断大树的上的树枝,但树干岿然不动。我们的伟大红军也是这样的!在漫漫的长征途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一批批同志倒下了,会有更多的同志前赴后继,冲锋陷阵,永不放弃。在战士的热血中,在战士高昂的歌声中,我们党的旗帜,巍然屹立。

篇9: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

--读《红军长征》有感

今年的暑假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度过的,每天做好作业就早早来到书屋,迫不及待钻进书丛中。看了很多书,有漫画、儿童文学、历史等书籍,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本《红军长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徒步走完了长征两万五千里路程的历史故事。

刚开始时,红军有30多万人,结束后却只剩下三万多人,这是付出了多么的大的代价呀。长征期间,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半路上,不是被敌人阻击,就是被敌机扔炸弹,可红军毫不退缩,奋勇杀敌,回回都能化险为夷。干粮吃完后,红军就挖草根、啃树皮……为了活命,为了后代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世间几乎什么苦都吃过了。

虽然长征活动已经结束了,但长征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人为祖国而奋斗不止。

爱国作曲家聂耳不怕敌人的枪口,义愤填膺的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生物学家童第周刚上中学的时候基础很差,但他毫不气馁,奋起直追,最后成功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这不都是长征精神的体现吗?

长征精神也留给我深深的启示。有一次,我写作业时遇到一些难题。只读了一遍题目,没有深入思考,便不想做了,等着妈妈回来教。这时我想到红军当年为了学习,用枯树枝做笔,用铁锹铲平的地面当纸,然后趴在地上学习起来,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学的却很投入。而我们现在有桌子,有笔,有舒服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想到这里我认真思考,把作业做起来了。

还有一次,我吃饭时,吃着吃着,便不想吃了,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红军长征时饥肠辘辘的情景,他们吃树皮,啃皮带……还有许多人,饥饿难忍吃毒草而丧失了性命。而我们现在不愁吃穿,每顿都是大鱼大肉的,却挑三拣四,随意浪费。看着碗中的饭,我慢慢的吃下去。

看了这本书,我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养成红军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习惯。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篇10: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观我的长征有感

观《我的长征》

昨晚我们观看了革命大片《我的长征》,这使我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其中,那一句坚定的“跟着走”更令我感动震撼百倍。

影片通过王瑞老人对过去的回忆---十五岁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一次又一次历经枪林弹雨的洗礼。但因为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在血泪战火的磨砺中渐渐成长起来。七十年后的今天,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再一次踏上了长征之路……

影片中的一幕幕,都令我热泪盈眶。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千里迢迢,千山万水。无论风雨,还是雷鸣,红军战士们都不顾劳累辛苦,风餐露宿。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普普通通十几岁的孩子,一个朴素的红军战士,到底是什么支持他战胜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艰难与困苦?对!是信念!是他心底那支持他与困苦磨难挑战,最终胜利了,却从未改变过的信念。相信红军,相信共产党,共产党一定可以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而王瑞老人,支持他的信念---跟着走!

“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爆发出多么大的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帮助下,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又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心存一份信念---登山,累了,相信自己最棒,一定能登上顶峰;一道很难的题,不想思考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出来……

篇11:我的长征作文400字

在长征路途上由于一次敌机的轰炸,王睿的父亲被炸死,一次王睿在过桥时摔倒在地,碰上了毛主席,他便认识了毛主席,毛主席很关心睿芽子,在长征路上,又有一位彝族同胞加入了红军,跟山贼沟通全是这位叫达尔火的彝族同胞帮忙的,在长征的路途上,他的姐姐被山贼打死,姐夫在飞夺泸定桥时做突击队员,被敌人射死,最后达尔火在过泸定桥之后在山顶被人敌打死。

之后,睿芽子被宣布提前入党,毛主席像对待自己亲人对待睿芽子,有一次,睿芽子的连长让他给毛主席送年糕,送晚了,毛主席非但没批评他,还和睿芽子一起吃。

睿芽子经历了艰难险阻,过了重重难关,终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回忆他的生活时,王睿爷爷说:“最令他幸福的是长征,最令他伤心的也是长征。”

王睿爷爷到老依然保留这毛主席在遵义开会时所剩下的四根蜡烛头,后来,王睿爷爷把这四个蜡烛头送给了长征纪念馆。

我真的很佩服当年参加长征的人们,他们这种团结、不怕困难,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有趣的纸餐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