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2024-05-14

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通用12篇)

篇1: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蜀葵的优美散文

一见到蜀葵或提起蜀葵,我心里就会酸涩。

心里酸涩的重要原因是,从见到它到得知它的名字,已经过去了50多年!

从三、四岁刚记事起,饥寒的乡村里绝少有专门侍种的花草,但我家院门前却年年春天都会长出几丛花来。花儿有好几种颜色,粉红、紫红为多,间或有粉白的。花一开,上面嗡嗡嘤嘤地蜜蜂、蝴蝶飞过来,门前就热闹起来。我和妹妹各摘几朵花拿在手里玩,竟然招惹来其他人家的孩子们羡慕的眼光。

这花儿的主人是奶奶。

门前地埂边儿的这些花儿只有奶奶务作。春天,花儿从地下冒出叶芽,奶奶拐着小脚拿小铲把周边的土松一松,把杂草铲去。这项劳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告诉家里人,这是她务息的花儿,不是杂草,别在翻地种地的时候给清理了。

我家的自留地只有门前那一小畦,种地的时候父母会把埂边一一翻过,把埂子垒高,把草根捡干净。像众多在忙碌中讨要生活的乡亲一样,那个年代的父母根本没有精力顾及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花草,在有限的土地里多种一粒种子也是暖饱的希望啊!

浇过水之后,花儿的花茎一股劲往上窜去,然后从下往上,缀上朵朵花蕾,渐次开放。花儿开起来,在贫瘠的乡村里成为少见的风景。匆匆而过的乡亲们偶尔也会看上一眼,从他们一忽儿亮起来的眼神里你会读出:这花儿开得真美啊!

我们家的房子正好座落在村路边,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牛车东去,行人西往。擦东墙修起水渠、顺渠筑起南北的路是后来的事。

花儿盛开的时候,我和妹妹摘下奶奶的`花,拿到玩耍的伙伴中去炫耀。伙伴中有喜好者便产生了觊觎之心,伺机跑到门口摘几朵回去。好在花儿每天都开,摘几朵也不影响景观。

奶奶每天一大早都会站在她的花儿前看好久。我缒着奶奶的衣襟看花,见奶奶默不作声,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在花前看那么久。

奶奶、父亲母亲都没主动告诉过我这是什么花,追问急了,搪塞说这就是地里的花,门前的花。不像其他杂草野花都有个土名儿,比如扯拉秧(牵牛花)、冰草、黄花子(蒲公英)、曲曲菜(苦苦菜)什么的,所以打小我就记住,这是门前地里的花、奶奶的花。

从我知事到奶奶去世不过六七年光景,我们家门口的花儿年年盛开。后来,父母也自觉地管护花儿,花籽儿年年播撒,花儿越来越多。花籽儿随意播撒得半片地里都是花秧的时候,不得不跟杂草一起被及时拔掉,只保留门前埂边那一溜。

奶奶爱花。

我在她的包袱里看见过手绣的一方花绸。上边是艳丽色彩组成的花朵、花叶、花枝,枝叶下还有两只鸟。我不懂那是什么图案。等我长大懂事后,再也没有看见那件绣品。按我脑子里模糊的记忆,想象着那应当是件牡丹鸳鸯图。

我还记得过去每个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母亲和奶奶在那只大铁锅里烙的香喷喷的大锅盔上,都要用菜叶菜汁绘出好看的花儿来。那花儿像门前花儿的花瓣,又像是从没见过的花儿。面饼上的花儿是奶奶用粗大的缝衣针细心“画”上去的。母亲在一边用不同色彩的菜叶绞出汁来染出枝、叶、花来。我和妹妹眼巴巴地望着奶奶耐心地绘制,心里想的是锅盔什么时候能熟。因为从大锅里散发出来的味道实在太诱人了。

奶奶这辈子太苦了,这也是后来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得出的结论。1931年,父亲2岁,奶奶32岁那年,爷爷就被抓了壮丁,一去杳无音信。我还有两个姑姑,一个4岁一个6岁。奶奶咬牙带着3个孩子,在极其黑暗的社会里东奔西走、艰辛度日。从我知道认人,奶奶就已经很老。现在算算,她当时也就60岁。母亲说过,奶奶从小带我,困难时期粮食紧张,每月拿到粮食,一定要先给我蒸下小馒头晾干存着,保证我顿顿有吃的东西。

母亲还说,奶奶经常骂爷爷是个“没良心”的,又说爷爷很聪明,上过学堂,胡琴拉得人泪水涟涟,算盘能打出人的吉凶祸福。奶奶不明白,爷爷到了军队里,为什么不来个音讯不管家里人。我从母亲转述奶奶的回忆里,约略猜测出为什么奶奶站在花前那么久总是不言不语。

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我帮着奶奶剪她小脚上的老茧。小脚在长长的白制布里裹着,脚底上是被裹断的脚指压进来形成的厚厚的茧子。帮着奶奶剪茧子的时候啥也不想,直到过了好多年,我才想到那些裹断的脚趾、那些茧子代表着什么。我似乎能听到被折断脚趾时的断裂声,能听到一个十几岁女孩子痛苦的惨叫声,和她蹬着这么一付小脚,后边跟着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艰难行走在去往玉门关二百多里之外路上的苦难凄凉。

坐在沙枣树下的阴凉处,看着那条老路上咯吱走过的老牛车,奶奶双眼迷离,她低声吟唱起那首不知道哼了多少遍的老歌:月牙弯弯梁州歌,日子好过人难活……那时候的我哪里知道,奶奶的日子里有多少苦水,眼里有多少风霜雨雪,心里是多么渴望生活如花儿一样美好!

篇2: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立春”一过,春天像精灵般地跳在眼前,阳光、气温、春风,赶趟儿式的,踏着春天的脚步赶来,到处绽放李花桃花的芳香。杏花最为着急,不待嫩叶冒出就争先恐后地开满枝头,朵朵艳红,不几日,色彩由红变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然后,李花不甘落后,一簇一簇压满枝头,白洁而清雅,雍容高贵。没待李花凋谢,桃花不容商量遍树张开,红的、粉的、绛的,粉中带白,红中带粉,姹紫嫣红,色彩绚丽。

春天是醉人的季节。在山清水秀的川东,无论是深丘是平地,是高速路上农村小径,还是房前屋后田埂地角,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满眼风光,目不遐接,美不胜收。果花飘香,杏花、李花、桃花、次第开放,漫山遍野,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山水图画。山坡上、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块接一块,如油画一般,色彩斑斓。

摄协的朋友相约从春天出发,背上行囊踏上绚丽的花季。在莲花湖畔,在州河两岸,在庙坝桃花岛上,在宣汉普光,在春风吹过的地方,我喜欢看冬天一树的裸枝此时长出层层叠叠的碧绿的新叶,喜欢坐在河石上掬清澈见底的河水,喜欢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人在田园风光中快乐的飞舞,喜欢听小鸟在春暖花开的李树桃树上飞来飞去婉转地歌唱,春天让我们的心兴奋飞扬。

从达州出发,直奔开江“黄金花海”。过了开江普安,呈现在眼前的.是大片的油菜地,远远地,大大的“万亩油菜基地”字牌耸立在油菜地里。我们的车在一望无际的油菜基地行驶,馥郁芳香从车窗飘来,沁人心脾。路上靠满了小轿车,游人络绎不绝。挎着相机,扛着脚架,走在古色古香的亭楼走廊上,很多摄友已经架上“长枪短炮”,忙碌地拍摄。我手扶廊栏,放眼望去,油菜花铺天盖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灿闪烁。在油菜花海里,穿着花花绿绿的游客在被掩没的田埂上,摆首弄姿,拍个不停,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女士们心花怒放,亲吻着花香,摆弄着身姿,与风一起飞舞,与花一样迷人。这一望无际花团锦簇的油菜花,因为有了游人的欢闹,似乎更加灵性生动,更加璀璨夺目。摄友肖肖、薇薇情不自禁地手舞纱巾,同其他相识的、不相识的游客一起,在小径间,在田块里,飞呀、跳呀、歌呀,痴情地陶醉在迷梦的花香中。

我赞叹当地政府的有识之举,他们做着旅游经济的名片,既培育了旅游景点又丰收了农民,还宣传提升着自己,县摄协借力发挥,组织“黄金花海”赏花摄影活动,把万亩油菜基地融入文化的元素。

趁着和煦的阳光,赏完花海,我们马不停蹄直奔达川区黄都乡观音山。远远而望,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数千亩的李子园,李花繁茂,覆盖如雪,白茫茫一片,这里的李子、李花已经远近闻名,曾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报道。我们来过多次,一直惊艳于、迷醉于她的繁花似锦和鸟语花香。同行者忙不停地拍摄这里的花、这里的树、这里的山、这里的田园风光,特写、近景、远景,不亦乐乎。我与他们一样,跟着捕捉每一个镜头,但又不一样: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树花,每一个乡亲,都像是对着我在微笑,让我有一种倍感亲切的温暖。这是我曾工作过的地方,是我用三年时间书写的一篇产业大文章,如今果树遍山,枝叶繁茂,到了仲夏,满山的李树,累累硕果压满枝头。李子成熟时,本地、外地的商贩络绎不绝,他们采摘的一筐筐青黄、新鲜的李子,犹如农民脸上的笑容。于我来说,这似乎是我的骄傲和自信,也是我反复嚼读而不厌倦的作品,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带着朋友们来到这里,或拍摄、或留影、或赏花,都不足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不知不觉中,太阳下山了,我们不得不收起行囊,周日一早又匆匆赶往通川区田家塝采风。那是我们去年的约定:在那里与桃李芬芳的春天约会。每年春天,百花盛开时,这里桃花妖艳,李花烂漫,油菜花金灿,一丛丛,一簇簇,交相辉映,在春风中摇曳着,散发出或淡或浓的芳香。我们身临其景,一间间青砖黛瓦的农房掩映其中,犹如走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篇3:三月寻芳黑崖山散文

十里桃林,灼灼其华,风吹花雨,飘摇成香。

这般绝美的桃花,不是电视里的唯美镜头,也不是梦中的虚幻缥缈,它此刻就在我的眼前,我此刻就在这桃花的落英缤纷里,我此刻就在这鲜为人知的榆社黑崖山的深处。

若你此刻站在我身旁,定会被这漫山遍野的桃花震撼到无以言语。这一山又一山的白色桃花,沟沟壑壑里,山崖山峰上,满满的到处都是,仿佛是一块极大的锦绣地毯,粉白色桃花,重重叠叠着。真想躺在这块大的绣毯上,听松涛阵阵,鸟语声声。闭了眼,就仿佛置身仙境,无车马喧闹,无人声嘈杂,耳朵里只有这春风十里。

我们轮流站在崖边一棵盛开的桃花树下拍照,这是个绝佳的位置,身后的群山是花的海洋,身边的桃花绚烂地开放着,细看那一朵朵:桃花粉面,含香带笑,五朵花瓣均匀地舒展着,每一朵花都相对独立开放,却又和其它的花朵相映成趣;中间的花蕊就如同美女的发饰一样,点缀得恰到好处,更显花朵的精气神;枝条上只有花,没有叶子,花与花的辉映,竟然让这样的绽放更显绝美。

风过,花瓣如雪,飘飘洒洒地落下,一地的娇嫩花朵,怎能不让心里生出层层的怜香惜玉之情,如若黛玉在此,定会用她的背囊装了这一地的花瓣,唱起她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把它们葬成香冢。这里的花吸日月精华,集天地灵气而生,绝不是大观园的人工种植可比,恐怕就连江南的三月烟花也缺少这种凛然之美。江南的花自是温婉明艳,可这里的花却是自由随性,奔放的.美。

站在花下拍照,不止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来生我愿为一棵花树,长在深山老林,枝繁叶茂,和月光相守,在岁月里沉默着,静静地花开花落花满天。招蜂引蝶也罢,枯叶落尽也罢,自然地生长着,原生态地生长着,阳光下呼吸着山的气息,风雨中汲取着水的灵气……

就在我快把自己狂想成一棵树的时候,同伴惊叫道:“这不是去年枯萎但却没有凋落的杏吗?”我循声望去,只见杏树的枝条末端零星挂着几颗已经缩水枯萎发黑的小黑东西,像一个痴情的人儿,在这里痴痴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这一树含苞待放的花儿,可就是他要等的中意的人儿?

我正自顾自地多情着,忽听任老师对着大山呼喊“黑崖山,我爱你……”我和他开玩笑:“你爬过榆社好多的山了,是不是对每座山都说我爱你啊?”任老师笑着说:“是啊,我是一个移情别恋的人,可山最忠诚,它不会离开不会背叛,它会一直在这里等我,等待我下次来对它说出心中的爱。”

向远处望去,起伏的山脉连绵蜿蜒。在任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分辨着哪座山头是榆社的什么山,四县垴、雾云山、笔架山……任老师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着,他应该是把这些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熟记于心了吧,否则他怎么能准确地知道远处哪座山叫什么呢?李旭青老师曾写过一本榆社徒步三十六景《翻山越岭来看你》,他是徒步登山的爱好者,据说很多山,他居然一个人不同季节攀登过,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的土地爱的深沉。”像任老师、李老师这样的榆社人也把自己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化作了一石一山的叩拜、一草一木的关切、一字一句的情怀,我们需要这样的热爱,我们需要这样的表白。

留恋美景,时光短暂,我们补充能量和水分,稍作休息,我们九人小分队不得不开始下山了。

本计划原路返回,意外地遇到一个放羊的老乡,攀谈中得知,黑崖山有野猪出没,我们上山时看到的痕迹就是野猪拱食的证据,听得我后背都有点发凉,幸亏是白天,我们又有一队人马,否则还不知道会和什么动物不期而遇呢!老乡还告诉我们山上有很多品种的鸟儿,都在树丛中,所以只能听见它们的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影踪。这原始神秘的黑崖山啊,我们还有多少未知的,还会给我们多少惊喜啊!

老乡为我们带了一条新路,他穿着一双破旧的军用球鞋,走得却极其轻松,我们穿着登山鞋拿着手杖,却是举步维艰。走了一截,老乡已经在前面的岩石上坐等我们了。我很奇怪,他的羊群呢?他用手一指不远处的山坡,只见一群黑山羊正矫健地在山石之间行走吃草,其中的一头气宇轩昂,头顶上的羊角长得俊美而有气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外来者,仿佛它才是这里的主人。老乡说,这是头羊,喜欢在队伍的最前面引导,可以带着羊群上山,也能领着羊群回家。

我慨叹头羊的智慧和风度,也更觉黑崖山的灵气和自在。下山的路逐渐开阔起来,原来我们是顺流而下,一条清澈的小溪就在我们身边蜿蜒流淌,这山一下子就不再是我们上山时初识的那个“北方汉子”,粗犷豪迈中多了一些温婉和灵秀。

队伍经过一棵树的时候,走在我前面的杨老师却忽然停下了脚步,悄悄地拿出了相机,微笑着拍摄着什么,我好奇地凑上去,只见一只灰色的野兔稳稳地端坐在草地上,耳朵竖得直直的,竟然在和我们对视着,我走上前,它竟然不惊恐。记得上山时,我冲着对面的山吆喝了一声,草丛里忽地跳出了一只野兔,我被吓了一跳,继而激动地欢叫着,队友们也热闹起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兔子三跳两跳就没了踪迹。眼前的这只兔子是不是我吆喝出来的那只,它是不是在目送我们下山?

告别了兔子,我们继续前行,一块硕大的石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溪水边巨大的石面,向着阳光,经风历雨变得平坦光滑,我们坐在大石头上,抚摸着岁月的痕迹,听风诉说关于石头的故事。

篇4:三说曾园的散文

知道曾园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在这个凉爽的夏天终于下决心去看看。不是路途遥远,却是因为曾园在江南之地实在没有多少的名气。以为去与不去没有什么大碍,今日前往,只是觉得时间多的无法打发。

虚廓居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位于古城西南隅。清同治、光绪年间曾朴之父曾之撰建于明钱氏“小辋川”遗址,名“虚廓居”,亦名“曾园”。园内水面宽广,衬以平冈小阜,布局得宜。遥山近水,风光如画。晚清及近代文化名人遗迹留存颇多,足堪玩味。水池风荷,尤具佳趣。占地约二十亩,水木清华,台榭参差。曾园的世界并不大,但在当年,有李鸿章,翁同和,张謇、周瘦鹃、范烟桥、包天笑、柳亚子等一群超卓不凡的灵魂来来往往,他们欢言洽谈,文气相通。

一般人认识曾朴是从知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开始的,其实曾园中曾经发生过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只是没有人想到小凤仙会与曾朴之间有什么关联,想要在今日的曾园寻访当年才子佳人的足迹恐怕已是不可能的了。

曾园照壁有翁同和手书的“虚廓村居”四字,给你一种飘渺之感,觉得这样的地方就应该发生那种才子佳人的情爱故事的地方。江南才子历来多情,演绎过无数的让后人回肠荡气的故事。

曾朴用了一年的时间将一个蓬头垢面的乡下丫鬟打造成了才貌俱佳的白雪公主,少女多情,名士风流,朝朝相见,情意绵绵,这位少女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小凤仙(原名小凤,为曾朴所起)。但小凤与曾朴的郎情妾意很快就被姨太太察觉,姨太太便以送小凤去读书为名,密嘱鸨母将小凤带到上海妓院。曾朴因公务缠身,无暇顾及此事,等发觉,已是木已成舟。后来,小凤辗转到了北京,改称小凤仙,不数年,便在花丛中出了名,蔡锷对她一见倾心,但小凤仙说:“落花有主,嫁娶大事,只有常熟曾某才肯委身。”蔡锷只得请曾朴保媒,去说服小凤仙。曾朴心中不舍,却又奈何,只好玉成此事。

蔡锷和小凤仙的传奇故事,在当时曾引起不少的轰动,据此拍摄的电影《知音》中的古典韵味以及浪漫主义情怀曾倾倒无数影迷。古有伯牙子期、今有蔡锷凤仙,一曲高山流水,弹出的又何止是一段人世间最难寻觅的知音佳话。

小凤仙曾为蔡锷写了两幅挽联。其一: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其二: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足见其情其才。难怪曾朴对她致死难忘。

据说,小凤仙后来嫁了个山西籍的军官,军官死后,又改嫁于一个工人,解放后生活十分困顿。后来还是梅兰芳念旧帮忙,让小凤仙在机关学校里当了保健员。1951年,小凤仙51岁。女人的悲剧往往很彻底。

曾朴因《孽海花》而为更多的人熟知,其实他除了与小凤仙的这一段故事之外,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他是第一个在常熟兴办学校的人,是第一个将雨果的作品介绍给中国人的人,也是戊戌变法的直接参与者。

今日曾园,已经不复当年的浪漫和缠绵,只有那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在那自娱自乐的轻声低唱着弹词开篇;已经不复当年的群星荟萃,只有那些平民百姓悠游期间,述说着平常故事。面对历史,总是难免感叹风景依旧,人事已非。到曾园,你也难以免俗,你无法从无言中阅读出更多历史遗迹的内涵,更无法接近那些曾经活跃的灵魂,或许只有曾朴纪念馆外面的那颗三百年的红豆能够述说些什么。

篇5:三说曾园的散文

没有哪一个风景区的路是那种坑洼的小路(这样的路即使在常熟的农村也难以看到),只可过小汽车,旅游车是难以进入的。周边环绕的是臭水沟和破旧的低矮的斑驳的老式房子以及丛生的杂草。如此赋有文化内涵的曾园居然是身处这个城市最杂乱的地方。让人惊讶。

到门口,以为曾园一定是一个非常狭小的所在,只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才勉强走进院子的。进得里面,才发现原来是别有洞天。常熟是一个休闲之地,可以选择的去处很多,但是曾园应该不比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逊色,为什么这个地方来的人会很少,走在园中,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此锻炼、喝茶、唱曲。似乎是专为附近的居民修建的后花园。据说此地一度成为学校而失去了原有的许多历史韵味,令人叹惋。曾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在曾朴纪念馆,你看不到一个人耐心在此细读他的那一段辉煌而沧桑的历史。只有那颗门前默默生长了三百年的红豆树坚守着对曾朴的那一份执着。

是因为常熟古迹太多,无需在曾朴身上做什么文章?可是,只是因为一个并不可靠的传说,常熟人就动用巨资修建了名闻遐迩的尚湖,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革命故事,常熟人也热心地不断的修建扩建着沙家浜。再看旁边的翁同和故居的遭遇,就更是令人费解了。如果说曾朴的份量不够,那么作为两代帝师的翁同和难道也难以和姜太公相比吗?毕竟姜太公还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呢,但肯定不是常熟人,而翁同和确乎应该算是常熟人自己的骄傲吧。为什么常熟人会对姜太公如此情有独钟,他与常熟人之间的联系只是因为传说他曾经在常熟的某个湖边垂钓过。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知道样板戏《沙家浜》的人比知道曾朴的多,知道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的.人比知道两代帝师翁同和的人多,所以常熟人是情愿舍去更有文化底蕴更有可靠的历史价值的因素而选取了更快带来经济价值的因素。

今天,当我们热衷旅游,热衷去寻访历史遗迹的时候,多做一点真正的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准备,免得满脑子装回了一大堆虚假的所谓历史文化知识,在那里大肆炫耀的时候,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却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柄。联想起上个月到云南,当时对摩梭人的所谓走婚制很有兴趣,对东巴文字充满好奇,被那些导游满嘴的忽悠搞得是七荤八素。最后发现,所谓摩梭人是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说法其实早已经不存在了。而所谓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其实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在说着摩梭人,在书写着东巴文字,在传说着纳西文化,也只是作为一个旅游的卖点而已。那些所谓的民俗村也是为了要掏出你的腰包而建造的。并不是少数民族人生活的常态,你根本不可能在那些为参观而建造的村落中得到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所以,我一般不喜欢那种旅行团组织的购物式的旅游。即使要去,也千万别成了导游眼中的那个既好骗又无知的游客。

篇6:香飘十里瓜果园的散文

我爱吃八里营的洋香瓜,每年同学除了给我送,还约我到她那儿去观赏,但是公务在身总不能前往,可也总想抽个时间,到八里营去走一走,去实地领略一下瓜园的旑旎风光,去探讨一下八里营的洋香瓜香甜的奥秘所在。

六年过去了,9月13日我终于如愿以偿,滑县作家协会组织到八里营乡采风,笔者有幸参加了采风活动。

13日那天天刚放亮,我便带上相机,和作协的同仁驱车前往。八里营乡位于滑县东部,西距县城30公里,属黄河冲积平原,土质深厚,壤土、沙壤、粘土、盐碱土均有分布,辖区内交通便利,大广高速、省道S222线和四高公路纵横穿越,乡村、村村实现道路硬化相通,柳清河、黄庄河、人民河、五干排纵横贯穿全境。

经过近1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了“金御苑瓜菜交易市场”,市场占地面积50亩,偌大的市场里,卖瓜的车辆和买瓜的车辆有序出入,洋香瓜堆放得满满当当。那瓜,有的墨绿,有的雪白,有的淡青,有的金黄……看去,真是五彩缤纷,煯煯闪光,美不胜收。在这里,我只“认识”脆梨,便好奇地向瓜农请教,那瓜农不厌其烦地指着瓜告诉我:这是“伊丽莎白”,那是“雪红”,左边车上的是“江南春”,身后车上的是“白雪”,东边那一车是“景甜”,西边那一车是“流星雨”,西北边那一车是“丰雷”,还有好多没有运来的如“网纹”等等20多个品种……他如数家珍,一一地详细介绍。介绍时,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和自豪写在了他的面颊上。

听完瓜农的热情介绍,穿过停放有序的机动车辆,我来到购瓜车辆的装车点,这里是一片繁忙景象,有五名工人往箱里装洋香瓜,有三个俏姑娘在钉瓜箱,她们用纤纤小手,快速地把半成品拉开,转眼间就制成了一个完好的箱子。箱子上“八里乡”三个大字耀眼入目,吸人眼球。装车工把一箱一箱的洋香瓜装上停在标有“冀”“鲁”等等字样的大货车上。据说,“八里乡”洋香瓜远销广东、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安徽、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青海等省市。

走出“金御苑瓜菜交易市场”,约了作协同仁,急不可耐地去瓜棚看架子上的洋香瓜。八里营乡洋香瓜是有产业协会组织的,该协会种植大棚7000余栋。登高远望,一栋一栋地白色大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仿佛茫茫大海中成排成排即将出海的点点白帆,颇有气势,尤为壮观,令人震憾。走进大棚内,绿色的瓜蔓,沿着尼龙线绳从架子顶上顺势垂下,茂密的绿叶依偎着瓜蔓,或金黄、或雪白、或墨绿、或淡青的洋香瓜点缀其间,如同一幅幅获了国际大奖的水墨画,让人惊叹,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我不由得感叹:这儿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景啊!身置美景之中,我不由地向瓜农打烂砂锅问到底,瓜农毫不保留地向我讲述了八里营乡种植洋香瓜的故事。

原来,“八里乡”洋香瓜产业能够做大做强,该乡党委政府是“主心骨”,三个党支部是领头雁,村民是生力军,在豫北的平原上,成功演奏了一曲优美、悦耳动听的`大合唱。

据介绍,八里营乡原属扶贫开发重点乡,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始终困扰着党委政府。洋香瓜万亩种植园区属贫困人口较为集中区域,覆盖14个行政村,1.4万人,2.6万亩耕地,该区域有种植甜瓜的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大棚洋香瓜种植模式,但规模不大,效益不好。下半年,乡党委政府开始在该区域引导连片成方种植。10月底一场暴雪,棚体全部坍塌。生产自救过程中,乡党委政府争取财政扶持,每建1栋大棚补助3000元,并在该区域统一规划3000亩,配套建设道路和市场,种植面积恢复并扩大至1500亩。

为了做大品牌,8月的一天晚上,八里营乡党委办公室灯火通明,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209月1日成立中共滑县八里营乡洋香瓜产业协会党支部,负责领导、监管“绿梦、茂盛、八里香”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乡党委、政府关于洋香瓜产业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合作社实施无公害瓜菜标准化种植,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科学种植是关键,八里营乡党委深暗此道。为此,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支部带头人,与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在新品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瓜品保鲜贮存、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多次组织人员到山东参观学习;实行老种植户带动新种植户、老种植村带动新种植村的办法,确保生产管理水平。

从此,在八里营乡这个大舞台上,拉开了种植洋香瓜的序幕。洋香瓜产业协会党支部理清思路,精心谋划,采取“支部+基地+协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供应生产物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标准,统一销售。改变种植模式,拉长生产期;经营农产品品牌,扩大并永久占领市场;扩大种植面积,完善产业链条;开辟洋香瓜、蔬菜配送服务中心,保证产品及时、迅速外销。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推动共同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协会支部的努力下,先后引进种植了“伊丽莎白”、“雪红”、“江南春”、“白雪”、“景甜”、“丰雷”、“流星雨”、“脆梨”、“网纹”等品种,生产模式已定型为年产两茬瓜一茬菜,即早春茬瓜、夏茬瓜、秋冬茬菜。棚体采用三膜或四膜结构,棚内年产洋香瓜0.9~1.2万斤,菜0.4万斤,年亩净收入1.3万以上。

协会党支部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为瓜农提供仪器和相关技术服务、免费测试香瓜质量、标准;投资4万元购置了土壤养分测试仪2套,为瓜农免费测土配方;技术上依托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管理技术、新品种示范、瓜品保鲜贮存等技术支持。同时与山东鲁青种苗有限公司、河北廊坊骄子种苗公司、南京理想种苗有限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年5月,由上级财政投入、绿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建成了占地30亩的无公害瓜菜交易市场并启动运行,为该区域及周边瓜农提供销售服务,最大日交易量500余吨。

,基地种植业产值达到3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1个省、直辖市,产业发展带动了劳务、物流、农资经营、包装、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尤为可喜的是,农业及三产用工达到1万人以上,农民务工收入5000万元以上,也带动周边区域的贫困人口通过务工实现脱贫。

俗话说:“有麝自来香”、“酒香不怕巷子深”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标准化生产,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十里黄花万亩田,春作夏暑织秋烟,汗珠洒落力无尽,沃土耕耘一片天。”这是八里营乡党委书记张兴义在闲暇之余创作的《香瓜九品》中的第九品·辛劳----由此我领悟到了八里营飘香的真正内涵。

后记:

,以刘苑村为中心的洋香瓜种植基地获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瓜菜生产基地认证,并注册了“八里乡”甜瓜商标;

20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河南省省级无公害甜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2011年10月,“八里乡”甜瓜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11月,“八里乡”甜瓜荣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20,“八里乡”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八里营甜瓜”取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绿梦合作社(联社)申报为国家级示范社;

中央电视台七套、省电视台九套分别作了专题报道。

篇7: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黄蜀葵,黄蜀葵陆游,黄蜀葵的意思,黄蜀葵赏析 -诗词大全

黄蜀葵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开时闲淡a时愁,兰菊应容预胜流。

剩欲持杯相领略,一庭风露不禁秋。

篇8: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倦寻芳,倦寻芳汤恢,倦寻芳的意思,倦寻芳赏析 -诗词大全

倦寻芳

作者:汤恢朝代:宋体裁:词 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烟湿浓堆杨柳色,昼长闲坠梨花片。悄帘栊,听幽禽对语,分明如翦。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背後腰肢,彷佛画图曾见。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但如今,病厌厌、海棠池馆。

篇9: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倦寻芳,倦寻芳李莱老,倦寻芳的意思,倦寻芳赏析 -诗词大全

倦寻芳

作者:李莱老朝代:宋体裁:词 缭墙黏藓,糁径飞梅,春绪无赖。绣压垂帘,骨有许多寒在。宝幄香消龙麝饼,钿车尘冷鸳鸯带。想西园,被一程风雨,群芳都碍。逗晓色、莺啼人起,倦倚银屏,愁沁眉黛。待拼千金,却恨好榷难买。翠苑欢游孤解佩。青门佳约妨挑菜。柳初黄,罩池塘、万丝愁霭。

篇10:夏日寻芳蜀葵园的散文

倦寻芳,倦寻芳吴文英,倦寻芳的意思,倦寻芳赏析 -诗词大全

倦寻芳

作者:吴文英  朝代:宋  体裁:词   暮帆挂雨,冰岸飞梅,春思零乱。送客将归,偏是故宫离苑。醉酒曾同凉月舞,寻芳还隔江尘面。去难留,怅芙蓉路窄,绿杨天远。便系马、莺边清晓,烟草晴花,沙润香软。烂锦年华,谁念故人游倦。寒食相思堤上路,行云应在孤山畔。寄新吟,莫空回、五湖春雁。

篇11:那个夏日散文

有的人可以终生不见,有的人理当常去看看。那年地震刚息几天,何洁就把我叫到青峰书院暂避其难,在山中我一住就是半个多月,那段日子充满了禅意般的宁静。后来我时常也去,再后来,去的次数竟然日渐稀疏了。何故?一旦自问,我真还找不出一个让人可原的理由,只觉得愈久没去,就愈是去心难起。

数月前那个夏日,成都朋友J君叫我陪她去山上看看何洁,我这才驱车三十多公里去了一趟青峰书院。山脚下,通往书院的石径左侧有条公路,道弯坡陡,这条公路我实觉陌生,甚至不知通往何处,经打听才知道它直抵书院。J君疑惑地看了看我,像是在说:你怎么连这儿修了公路都不清楚?

停车场有些空荡,这时院里定然少了许多往常的那份热闹。从这儿看书院门楼只能仰望,然后拾级五十、叩门数声,这才跨进久违的庭院。

“姑婆在亭子里。”王小妹轻轻关上了开合嘎吱的木门。

院里很静,只有清晰的鸟蝉声忽近忽远。那座亭子踞岩而立,六根圆柱撑起六角飞檐,何洁谓之六角亭。那年地震时,我们就蜷伏其中。所以何洁与人每每在此喝茶,都会由此谈开那次险遇。对我她是不会那样滔滔追述的,那段相拥护命的短促经历,当时就让她给凝缩为“生死之交”了。

何洁独坐亭中,身边照常摆着清茶、干果和书。这时她看的不是书,是相册。放在旁边的四五本相册也都厚厚的,想必此前她都交替看过了。旁边还有一只空空的木把布袋,一看便知,她的所有相册平时都全藏袋中,只须一提,众多亲朋故友也就随她而行而坐,也就听她喃喃地絮叨了起来。

问候如常。杯茶过后,她又打开相册,给我们翻点起了这人那人。

——他是搞雕塑的,已经去世好几年啰。

——这是我的一个同门师兄,去年刚过世。

——他是个作家,写过很多好作品,现在都已瘫痪啰。

她一连介绍了好些人,其中有我熟悉和不熟悉的。那张有雕塑家的照片,是我初春在书院工地上拍的.五人合影,破土刚出的菩萨石像端坐正中。雕塑家系宜宾人,魁梧、耿直。

——这是你我当年在书院工地上一起照的,你看看,那时的你,哪像现在哦。

她这话说得我更觉自己今不如昔了。

——弟娃儿,你看看当年的大姐!

相册上几张略微泛黄的黑白照片,张张都是何洁的青春,都像是那个年代的某首歌、某首诗,其柔婉之美令人心动。

看着自己的花样年华,何洁平静如水。这一刻,我似乎感觉到了这静水下的那股深流。也就在这时我才发见她气色红润、精神矍铄,说了那么多话,没半句像以往那样说自己这儿不对劲、那儿舒服,整个与古稀之年毫不沾边。

一只长尾鸟呀呀呀地从院里树上缓缓飞起。她望着那只大鸟轻语道:“你咋个又按不到时间哦,吃晚饭还早哈。”

我抬头望去,其鸟如凤、翔之若舞,转眼间便隐入了林中,这鸟让我感到好生稀奇。此时我才望见崖上万木犹如翠浪西倾,这般造型无疑是那场地震的创意。整片青林层层葱茏、鸟蝉和鸣,每一丝清润空气中仿佛都含着灵气。再看亭边那棵曾让何洁费心治愈的千年银杏,从树干到枝叶,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昂然而又玄妙的活力与神韵。

何洁的居屋型似别墅,自名为“知返居”。她说她打算在顶楼东南一面拆除砖墙、搭建阳台,好让自己享受更多的春光秋月。听后,我和J君面面相觑。

“我要去走动走动了。你们去给师傅上上香。”她的说道如闸流而止。

我同J君转到后院高台上,在通体雪白的“菩提正果塔”前焚香而拜。香烟袅袅间,但见傍晚临近,便与何洁道过保重就出门下山了。

篇12:夏日紫薇散文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坐火车旅行也还是蛮不错的。我这次在上海开往广州的T99次列车上很有效地看了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很美地睡了一觉,因为没有精彩电视节目的羁绊。坐火车有点儿关禁闭的味道,在那样的环境里,心会比较静,看书的效果也会好很多。有时想,曼德拉、李敖等成功或博学人士,他们以往的牢狱生涯,也许为他们以后的生活轨迹,留下了一道虽苦尤甜的成功印痕。

火车于26日上午十点多到了广州东站,我随后就地换乘地铁到“芳村”汽车站,再坐了50分钟的大巴到顺德大良车站。本想叫辆车回家的,但离开顺德四个月了,很想看看这儿有些什么变化。于是,就拖着拉杆箱,在烈日下散起步来。

“大暑”刚过,多少还是有些热的,不过,跟上海相比,气温基本上相差不大。南方夏日不过如此,而冬季要比上海暖和多了。所以,走在南方的夏日阳光中,心里不免会产生一种“赚到”的感觉。于是,流汗也就成了自然的桑拿。

路过南国东路时,路旁行道树中,那夏日里开得最最绚丽夺目的紫薇花,突然告诉了我,我之所以顶着烈日步行,原来是想看一看这些花朵盛放时的摸样。蓦地,王菲《我愿意》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前几天,在上海时练习弹这首曲子,没想到在看到了这些歆爱的花朵时,自然成了我的心曲。思念看来还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无息出没在心底,哪怕只是对自然界中的花朵。我虽然没有想这些花朵想到无法呼吸,也没有朝她们疯狂奔去。但是,我愿意为了来看这些美丽的花朵,而停留在夏日阳光的怀抱,即使汗流浃背也依然幸福满溢。

到家后,发现房间还是蛮干净的,于是就偷懒不打扫了。因为这时我最想骑单车去小区对面的顺峰山公园看看。当我来到今年春天曾留下过照片的“黄花风铃木”前,发现那一片已成了绿色的海洋。那春日里风铃似的黄花,和旁边那株墨笔似的粉色玉兰,如今都换成了绿色的盛装。而整个公园,浓浓的夏绿,已替代了百花争艳的春华景象。

牵系着对春的回忆,我徜徉在环湖小径上。虽也看到了如美人蕉、夹竹桃、栀子花、龙船花等一些夏日里开放的花朵,但作为夏日里最为亮丽的风景,那一树又一树秀美的紫薇花,总会令我心动异常。

此次,在顺德逗留的五天日子里,我几乎天天会在下午日落前去顺峰山公园骑车运动一下。30日那天下午,我到公园路旁的小卖部里买冷饮。看店的是两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是打暑期工的。坐在那儿吃冰激凌,没事干,我当然会问她们一些有关情况。比如看小店的月收入等等。因为我曾想过,在那样的环境里,看看小店,听听音乐,写点儿东西,还是蛮不错的。

没想到,聊着聊着,其中的一位来自广州从化的女孩,在得知我是上海人时,她说她在“世博会”期间曾跟家人去过上海,并对上海印象很好,并打算三年后报考上海的“复旦”或是“交大”。她的理科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次又以很高的考分被“从化第一中学”录取。而她的文科成绩,在我看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她说她小说看得少,不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倒是看过几遍;她说她比较喜欢看散文作品。她读过毕淑敏和余秋雨的作品。她打算攒点钱,想在参加完高考后去湘西的凤凰古城旅游。

说真的,我听她谈了这些后,我感觉也许和这个小女孩还真的有点儿缘分,因为她所谈及的很多事,我听来非但不陌生,而且还非常有同感。凤凰古城是我比较欣赏的作家沈从文的故乡,七年前,我特意驾车从广东去了那儿。没想到小女孩自己想去旅游的第一个地方居然会是那儿。

后来,我们谈及了英语学习。初中三年级学生,若未涉及自学,英语程度不会很高。她讲到曾有位外国游客将伍角当作伍元付账时,她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对方进行了交流。她还讲了一个她认为比较成功的女孩,从十五岁开始自学英语,现在英语水平很高,事业也很不错。我从她那清澈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歆慕的光……

那天和她告别前,我把上海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她,我说希望她在三年后能考取上海的“复旦”或是“交大”。她说她一定会努力的,还说考取上海的大学,她一定会来找我的。我从小女孩的眼里,看到了一种非常纯净的东西——有对未来的向往,有对知识的渴求……

回到家,我开始将一些要带回上海的书籍装进了拉杆箱。我看着书架上那些书,突然目光在一部比较厚的“英汉汉英”词典上停了下来。类似这样的词典,我有很多。我想,这本词典,躺在我的书架上还不如送去给那小女孩,只要她努力,这本词典对她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31日上午十点左右,我绕湖骑了一圈单车后,又来到女孩们看的小卖部。我将那本词典交给女孩,并在扉页上写到:某某同学,学业有成!

女孩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看得出,她很喜欢那部词典。我很高兴这部词典将不再孤独。我告诉女孩自己下午就要回上海了,并再次祝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可以考取上海的名牌大学。

女孩坚定地点了点头,说她一定会努力的。这时,我看到小女孩那双虽有点儿近视,但却是非常秀气的眼睛,犹如夏日的紫薇花一样,让人感觉希望的美好,以及人性的温暖……

上一篇:日常工作安排管理下一篇:有气势的销售口号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