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

2024-04-18

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通用16篇)

篇1: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

老师推荐我们读《夏洛的网》这本书,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让我们读这本书,这只不过是一篇普通的童话故事而以。当我读完后才知道这本书后,我才恍然领悟了老师的用意。

《夏洛的网》讲的是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小猪威尔伯是一只落脚小猪,被弗恩救起。当弗恩实在不能养威尔伯时就放到朱克曼先生的猪圈里,从此威尔伯与一只蜘蛛夏洛绳索下了真挚的友谊。读到这里我并没有感觉到这本书的特别含义,但是当我更深入地读下去时,我却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有一天,一头老羊带来一个消息:威尔伯将在圣诞节那天,被做成熏肉火腿,威尔伯悲痛绝望地向夏洛求助,看似渺小的夏洛承诺:“我会想办法救你的。”于是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织网技术,并且委托老鼠坦普找文字,用网编织了一句句美丽的“谎言”,织出了被人们视为奇特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最终帮助威尔伯获得了特别奖,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夏洛死后,威尔伯承担起了保护夏洛后代的重任。在威尔伯细心地照顾下,夏洛的孩子们一个个安全地飞走了,只留下了三个陪伴威尔伯。威尔伯虽然爱夏的后代,但是永远也忘不了夏洛,没有一只蜘蛛能取代夏洛在他心中的位置。

读完以后我已泪流满面了,我从夏洛身上学到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对待朋友要真诚耐心,付出不求回报,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要乐于助人,要有爱心。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得到启示,在这次5。12地震中,虽然四川人民遭遇了重创,但是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四川人民已经重新地勇敢地站立起来了。在我看来,朋友就是能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就像夏洛帮助威尔伯一样,是这样的无私不求回报。

《夏洛的网》包容了无私的爱与友情,让我们更深地感到友谊的伟大。

篇2: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

我怕她跟我在一辆车上,是因为我们吵架了。昨天,我中午想和她一起吃饭,苗雨晴就拉着她做7路车(每次吵架都少不了苗雨晴)。她说想和老爷钓鱼,可她下午要学宝威英语,根本来不及!再一个,有苗雨晴在,你就不管我啦在,你就不管我啦?正好这时倪小桐来邀我,我们俩就去吃饭了。

正想着,到车管所了,我看见韩碧莹拿着面包上了车。今天我们俩都学写作,而且还是同桌呢!我想我们只要不理对方,不就过去了吗?韩碧莹站在了我左边的第二位,她身子使劲往前靠,过了一站,我左边的阿姨走了,我也跟着往后走,在离门不远的地方找了个扶手。似乎有人碰我,我扭头一看,一个小男孩抱歉地笑笑。到市政府时,人差不多都下光了,我便站在了后门。快到站点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转过身---是韩碧莹。“嗨!”我面无表情地转过头,不理睬她。这时,门开了,我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只是故意放慢了脚步。没想到她真的追了上来,说:“我只想跟你道歉,对不起。”霎时间,一股暖流涌遍了我全身!啊,深厚的友谊和那种清谈的就是有区别。我的好友多有情有义,而我刚才还那样想……

篇3:班主任要正确引导构建学生的友谊

1.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成熟,他们交往的需要更加强烈,友谊的需要更强烈。对中学生来说,友谊是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情,是彼此相互关心、交心,彼此学习、相互体谅,帮助和信任的体现。因此,他们把友谊看作是一种真挚、持久而经得起考验的关系。他们的友谊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与兴趣性格相似而建立起来的,有的是在相互学习中建立的,有的是在相互羡慕对方的特长、威信而建立起来的,有的是在共同的理想与志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友谊无疑都是健康的。但是,异性同学的友谊也有可能发展为恋爱。这是需要老师做出正确判断,灵活处理。

2. 正确引导交往,增进同学感情

目前,仍有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交往会耽误学习,甚至会出现早恋。其实,不管你如何压制,他们的交往依然十分活跃,与其压制不如正确引导。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比如,针对早恋这一敏感话题,我利用班会进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首先,我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要懂得珍惜;其次,我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让对方注意自己,必须使自己更出色;最后,我从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的角度,让学生明白,早恋其实是一个人早期的情感的一个历程,处理不好会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一生,要学会保护自己。宽容的态度,友好的引导,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得到教育,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更加自然、纯洁。

3. 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一般来讲,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信任与鼓励,教师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表扬他们身上积极的美好方面,就能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且自觉地去克服自身的缺点。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对学生的做法,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论如何都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对学生谈恋爱的处理方式为冷处理,一旦发现学生有早恋现象,既不紧张,更不会见风就是雨,与学生谈话时不轻易的使用“谈恋爱”这个词。因为一方面恋爱与同学间的友谊是很难界定的,而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发展为恋爱关系也是很自然的,这个我们大家都清楚。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是在谈恋爱,但他们知道老师非常反对学生谈恋爱,老师找他们谈话,他们也要努力辩解,不承认自己在谈恋爱,所以不如假装不知道他们在谈恋爱,同他们谈话时旁敲侧击说一些早恋的不利因素和后果,同时施加学习上的压力,提出更高要求,效果会更好的。如果发现学生明显在谈恋爱,同学们都知道,并且已经影响学习时,也要多想办法,多加引导,而不可粗暴阻止他们的交往,否则会适得其反。有的教师干脆把他们调了坐到一起,消除距离美,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如果男女同学恋爱关系处理得很好,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促进学习,学习成绩会不断上升,并且与班上的同学也相处得很好,这样的同学友谊我认为是最珍贵的,班主任没有必要阻止他们。

篇4: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他常常跑当铺,把衣服当了钱买面包。由于到期付不出赊购货物的欠款,他常常受杂货店老板的责备。有时候他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竟要借钱买邮票。生活这样窘困,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坚持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恩格斯曾经在曼彻斯特一家工厂里做过事。有一个时期,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分给马克思,十镑,一百镑,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去。

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的时候,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后来,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这些书信直到现在还保存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评点】

文章开头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一句,开门见山,揭示了他们友谊的结晶,点明友谊的“伟大”,点出主题。文章组材严谨,“先总后分”,过渡自然,中心明确。

篇5:伟大的友谊作文

【例文一:伟大的友谊】

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世界之大,人生之广,难得有几个把酒言欢的朋友。当你遇到他或她时,会不会产生惺惺相惜,难以自拔的感觉?如“高山流水”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前者志在高山,后者志在流水。知音难遇,伯牙可为之永不鼓琴。友谊,的确伟大。

是啊!世间哪还有这样的友谊?友谊可遇而不可求,但是我认为是对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同学辅导我的学,仅是这一点,就触动了我的心弦;舞台之上,取得成就,鲜花诚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若是没有朋友不断地鼓励,就会在挫折中徘徊不进。风雨之中,是朋友递过来的伞为我遮住了雨滴无情的打击;跌到时是朋友伸出一双手将我扶起;考试失利后,是朋友在我被父母训斥后安慰我,让我在失败中找回自信。仅仅是一些小小的举动,却给予我无限的温情,回荡在心间,久久不散。

正是因为如此,我的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有一片乌云,友谊的光芒也会冲破它,挥洒心田,照亮胸膛。

友谊,的确伟大。

【例文二:伟大的友谊】

我的记忆犹如广阔的蓝天,天空中的每一朵白云都是我的朋友。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当中小莉是最突出。我和她的友谊像瀑布一样剪也剪不断。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互帮互助,亲密的简直无话不谈。虽然她已经转学了,但是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

我记得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出了水痘,有一段时间不能去上课。在妈妈的`精心的照顾下,我的病终于好了。我刚进班,小莉主动要求帮我补课。她白天努力地学习,晚上帮我补课。有一次,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挺多的,小莉帮我补习的时间也比较长。就耽误了她写作业的时间,小莉帮我补习到12点才回家,她写作业到深夜,还要帮我准备第二天的复习笔记。由于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早晨没有充沛的精力,所以在上课时不停地打哈欠。终于熬不住睡着了,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小莉站起来”老师严厉地说。小莉没有听到老师的话,过了一会小莉还是没有站起来。老师十分生气,走到了小莉的跟前。老师再次生气地说:“小莉站到后面去,不要浪费大家的学习时间。”小莉羞愧地站到后面。

在放学的路上,我对小莉说:“你这些天帮我补习太累了,今天你好好的休息一晚。明天我们再继续吧!”我已经把你今天晚上的复习计划定好了,不要再推迟了。”小莉坚定地说。晚上小莉仍旧帮我补课。过了几天我落下的功课全都补齐了。并且在一次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而小莉却因为我生病了。

篇6:友谊最伟大作文

森林中有一对好伙伴,是猩猩和猴子。

一天,猴子突发奇想:我们来种水果吧!猩猩听后,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两人一起去买了种子,它俩一个买了桃子种子一个买了香蕉种子。它俩一起租了一片果园,一个中了桃子,一个种了香蕉,它俩高兴极了。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果园里接满了水果。放见望去,红一片,黄一片,灿烂极了!

过了几天,猴子来摘桃子。“咦?不对啊!以前桃子树上的桃子都是满满的,怎么现在只剩下一点了呀!?”猴子觉得很奇怪。“这个果园的要是只有猩猩和我有,莫不是……”于是,它气冲冲地跑到猩猩家去,大声说:“猩猩,你怎么偷我的`桃子呀!你这人太坏了!”“我会偷你的桃子,哼!笑话,我最讨厌是桃子了,怎么会偷你的桃子呢?一定不是我偷的。”“是你偷的,一定是你偷的!!”“不是!”“是!”……它们吵了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像两个仇人。

不久,猩猩去果园一看,发现自己种的香蕉也不见了,便去猴子家评理:“你怎么偷我种的香蕉呀!”“我没偷!”“偷了!”……这时,地底下的老鼠兄弟出现了,大声说:“你们别吵了,东西是我偷的,你们别吵了!”同时,它俩互相看了一眼;同时,它俩一起对对方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同时,它俩一起笑了。

它俩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友谊更伟大了!

篇7:《伟大的友谊》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热忱、困窘、竭尽全力、无微不至”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和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的提示作用,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2、难点:能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和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的提示作用,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伟大的友谊”,齐读课题,正音(谊)

2、学生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这份伟大的友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板书:马克思恩格斯)那么,为什么称他们的友谊是伟大呢?他们之间的友谊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通句子。

(2)、找出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最能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他们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交流。

媒体出示: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1)齐读。

(2)这一小段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讲恩格斯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第二层讲在(事业上)他们亲密地合作。(板书:生活上 热忱帮助

事业上 亲密合作)

(3)课文的哪几节写的是生活上的帮助?(2、3节)哪几节写的是事业上的合作?(5-7节)

(4)这小节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过渡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指导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齐读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2、3小节

1、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2、3小节,恩格斯是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的?

媒体出示第2、3小节。指名两生读。(1)交流。

出示:有一个时期,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分给马克思,十磅,一百磅,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去。(2)抓住“宁愿”“厌恶”,你有什么疑问呢?

(3)恩格斯宁愿做自己最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把赚来的钱寄给马克思,让他摆脱这种困窘的生活,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4)齐读句子。

2、恩格斯为什么要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呢?在文中找出恩格斯帮助马克思的理由,用直线划出句子。(1)交流。

媒体出示:他常常跑当铺,把衣服当了钱买面包。由于到期付不出赊购货物的欠款,他常常受杂货店老板的责备。有时候他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竟要借钱买邮票。(2)从这些句子你觉得马克思的生活怎么样?(困窘)理解“困窘”的意思。(3)分小组读句子。

(4)但是,面对这些困窘的生活,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运动。当然,马克思之所以能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工作,这离不开恩格斯的热忱帮助。

(二)、学习第5—7小节

1、“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2 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5、6小节,用刚刚学习第2、3小节的方法,再来说说他们是怎样亲密地合作的?(1)学习第5节。

①从“每天下午”、“总要”、“好几个钟头”、“滔滔不绝”等体现他们讨论的时间长。

②他们讨论的不仅时间长,讨论的还很激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激烈的争论”体现他们讨论的激烈。理解“各抒己见”和“滔滔不绝”。

③小结:从他们长时间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中,看出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让我们来读读第5小节。(2)学习第6节。

过渡:他们同住在伦敦时亲密地合作,分开了也不会因此中断联系。引读第6小节。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亲密地合作的?“几乎每天通信” 补充资料:他们在合作期间,共通了1386封信。

②引读:每封信中都在彼此交换(对„„),可见他们的合作是多么得亲密。(3)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合作都那么亲密,他们同住在伦敦时(„„);他们分开时(„„)引读(4)学习第7节。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理解“无微不至”)。请用“谁在什么时候,谁帮助了谁做了什么”的句式说说他们是怎样无微不至互相关怀的? 指名读。

A 恩格斯帮马克思写通讯;B 马克思帮恩格斯编写著述中的某些部分; C 马克思死后,恩格斯帮助完成《资本论》的最后两卷。

③恩格斯花费了11年完成《资本论》,甚至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在竭尽全力地帮助马克思,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④现在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他们间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感受他们之间友谊的伟大。

(三)学习第1小节和第8小节

1、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让我们去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第八节,从中你会发现什么?他们都共同做了哪些事情呢?

男生读、女生读

2、交流。引读:他们共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们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奠定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基础。

3、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呢?(板书:共同目标)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创造了共产主义事业。(板书:共同创造)这样的两小节,做到了首尾呼应。

4、小结: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亲密地合作了四十年,他们共同创作了指导全世界人民革命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合作的时间之长是很少有的,一般人是很难办到的,他们的共同奋斗目标是非常崇高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很伟大的,所以我们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四、总结全文,再悟友谊

1、根据板书提示,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总结:(指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基础上的,是伟大的友谊,在生活上,恩格斯……,更重要的是……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再次齐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你和朋友或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定是真挚感人的,以《友谊》为题,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写你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36.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活上

热忱帮助

共同目标

共同创造

事业上

篇8: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

一、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思想, 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凝聚全国各阶层的力量, 需要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 不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祖国更具有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思想, 警醒大学生不忘国耻, 提高民族凝聚力, 努力地投身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工作,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豪迈情怀, 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作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强大国家, 在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反映出它欣欣向荣的面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需要通过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来实现。因此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昂扬进取的斗志、豪迈无比的建设热情, 能够积极树立伟大的理想,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去,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 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需要依靠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中的广大群体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凸显了个体民族成员的共同身份属性, 能够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从而产生自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的崇高使命感。在大学校园里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强化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意识, 把大学生自身成才成长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 自觉地把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以实际行动报效伟大的祖国。

二、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1. 民族精神信仰弱化。

在当前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 中国社会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新旧社会思潮杂糅, 个别地方出现无序、失范的现象, 它们强烈冲击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大大消弱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部分大学生受社会影响, 缺少主人翁意识, 没有国家责任感。大学生价值观转变, 集体观念的消失, 让一部分大学生以是否能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是否有助于个人未来自身发展及其生存作为评定自身成功的标准, 缺少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献身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民族理想, 已被为自己为金钱而工作的功利主义所代替。那种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与个人发展紧密相连的思想越来越淡漠。

2. 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 可以有许多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轻松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当代大学生优点是接受新事物较快, 但是他们思想不够成熟, 价值观的冲击对他们的影响也尤为巨大, 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价值观迷失。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 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中。西方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性解放、自我奋斗、自由竞争, 它唤起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是中华名族传统的民族精神轻视个体重视整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为大学生们真心折服和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主张的是轻利重义, 诚意正心, 把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提升到无比的高度, 但是, 这种高度使大学生陷入到内心痛苦和自我矛盾中。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多元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 导致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丧失。

3. 大学生公民素养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不少家境生活优越,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基本上没经受过挫折教育, 缺少生活的艰苦磨练, 没有吃苦精神。道德缺失和不正之风现象在社会上弥漫, 这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严重影响。个别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 不关心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 没有自己的信仰, 更不清楚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 不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去成才成长。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 缺乏奋斗精神, 贪图安逸。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严重问题, 在学业上弄虚作假。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受人生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素质教育, 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养。

三、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1. 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核心。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发扬者和继承者是当代的大学生们, 所以他们也理所当然的应成长为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进入20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都使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 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过时论等各种观点, 与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相对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依靠一代代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的努力。

2. 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教育。

自尊、自信、自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前提。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接受以及实践, 从而形成整个中华民族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 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有着伟大民族精神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 需要依靠作为社会中坚群体的大学生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顾全大局、清正廉洁、爱国奉献、自强不息、与人为善、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五千多年的滚滚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始终没有因外患而屈服, 因内忧而解体, 依然以巨人的高大形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现在我们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需要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中获取有益的营养。

3. 加大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教育, 必须以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基础, 进行深入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修养。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开拓进取精神、精诚团结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自觉遵守并实践爱国守法、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诚信建设, 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努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1. 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教育, 让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民情、国情、世情以及民族历史文化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 了解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认清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理解, 不断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2. 以校园文化为基石, 创建大学生精神家园。

构建先进文化大学校园, 拓展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内涵。可以在大学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栏, 号召大学生积极踊跃投稿;可以组织大学生定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记录片, 谈人生, 谈感想;可以举办大学生自己参演弘扬民族精神的文艺节目。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认清我们祖国曾经受过的屈辱、现在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努力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面貌。

3.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参观实习、勤工俭学、参加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这些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 也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好方法。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 对大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教育和历史教育;选择一些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革命圣地和遗址、革命老区,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选择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企业和大型厂矿企业,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鼓励学生走出去, 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4. 从生活实际出发, 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要把培育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大学生体验自理、自立、自信、独立、自主的训练, 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行为训练和精神教育, 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杨德广, 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沈宝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与有效途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3]邱伟.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职大学报, 2013, (5) .

篇9:我和老朴的伟大友谊

后来的局势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韩国队不仅干掉了葡萄牙,还干掉了意大利,杀进了世界杯的半决赛。我家在望京,这里住了好多韩国人,他们看完比赛就跑到楼下狂欢,叫喊着“大韩民国”,偶尔有中国球迷从家里探出脑袋抗议:“你们瞎嚷嚷什么啊,让不让我睡觉了!”由于中国队的糟糕表现,这样的抗议显得毫无道理。在电梯里,我遇见了朴永南,他50郎当岁,身板硬朗,喝了点酒,脸红扑扑的,用不流利的汉语说:“看足球了吗?”我装糊涂:“没看,上次世界杯我看了,1998年那次,荷兰打你们,是5:0吧?”老朴脸更红了:“荷兰是这个”,他比划小指头,然后竖起大拇指:“我们是这个”。我也跟他比划,竖起大拇指:“荷兰是这个”,然后张开脚丫子,指了指脚丫子上的小指,“你们是这个。”老朴显然被激怒了:“那你们——”他伸出食指,一时想不出指向哪里,在空中晃了晃,忽然指向自己的裆部:“是这个!”他为自己的急智大笑起来。“粗俗!”我说。

老朴是个耿直的汉子,年轻的时候估计也参加过南朝鲜的学生运动,是“愤青”,上了岁数依旧对祖国充满热爱。我们小区门口有好多黑车,有一次,老朴坐车去机场接人,路上和黑车司机聊天,老朴问:“你开的这车是什么。”司机答:“比亚迪。”老朴问:“日本车?”司机答:“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车。”老朴点头:“嗯,不要开日本车,日本车不好!”司机说:“是啊,德国车好。”老朴说:“不,韩国车好!”司机就跟老朴逗:“韩国车?我没听说过。德国车有奔驰,美国车有凯迪拉克,日本还有丰田,我怎么没听说过韩国有什么车啊?”老朴急了:“现代现代!”这“现代汽车”的洋名字是“Hyundai”,念不好就和“混蛋”混淆了,比亚迪司机一琢磨,我说韩国没汽车,这老头儿就生气骂我混蛋,这不是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吗?北京司机就是觉悟高,他把车停到路边,扭回头来问:“高句丽是谁的?”老朴说:“这个还有争议。”司机说:“有他妈什么争议?你下去,我不拉你了!”老朴也是暴脾气,推开门就下去,司机又不依不饶:“你说长白山是谁的?”老朴说:“是你的。”司机满意地笑了,他把老朴扔在机场高速路上,扬长而去。

后来老朴向我复述整个事情的经过,我说:“是中国人就会顶这个司机!”老朴问:“什么叫顶?”我说:“就是支持。你在北京生活,应该学好汉语,Hyundai,我们说是现代!”后来老朴说“现代汽车”就字正腔圆了。因为“现代”接管了北京城里的出租汽车,将富康一水儿换成了“现代伊兰特”,老朴再也不坐黑车了,出门就找出租,北京出租一律染成黄加绿的王八色,有些捷达混在里面,不容易认出,老朴挑剔,非伊兰特不坐。

尽管朴永南的汉语水平有了进步,但尔等蛮夷怎理解我堂堂上国的微言大义。有一次,我在电梯里碰见老朴,他拖着行李打算回国度假,我问:“您这是回汉城啊?”老朴整理行李,不搭理我,我又问:“您这是回骚儿(首尔)啊?”这次他庄重的点了点头。我接着开玩笑:“日本人最近又说,竹岛是他们的。你是不是回国抗议他们丫的去?”老朴更正我的发音:“独岛!不是竹岛。”我嘱咐他:“抗议是要抗议的,但是你不要剁手指头。”老朴说:“这些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你这样说话,严重地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感情。”

篇10:《伟大的友谊》 之三

[板书设计:

20、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主义

(40年)

马克思――伟大的友谊――恩格斯

生活 竭尽全力

事业 不分你我

共同 创造真理]

◆[-03-11]

篇11:名人故事: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

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篇12:冰心的作品伟大的友谊

从苏联回来,行装未卸,家人邻居就热烈地围上来,争先恐后地询问我参观访问的经过,也问我对苏联的哪一种事物印象最深。我应当从哪里说起呢?我心头热烘烘地,回忆把感激的热泪,引上我的眼睛。苏联的人民,对我们真是情深似海!我就从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亲如骨肉的炽热的情谊说起吧。我个人的感受是,到了苏联,从不会使人有作客的感觉,一踏上这个伟大盟邦的国土,热烘烘的人海的暖流,就会把你包围起来。在这暖流中,有党政机关的领导人、有工人、有农庄庄员、有教师、有作家……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乳牙未脱的孩子。他们对于从中国来的客人,好像迎接招待多年未见的亲兄弟姐妹一样,一束一束的鲜花、一张一张的画片、一件一件的精巧的小礼物、一条一条的红领巾……塞到我们怀里,系到我们的颈上;他们拥抱我们、亲吻我们,向我们投以最亲切最热烈的问讯,使得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我们在苏联的三个星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们参观访问中,无论是党政机关,或是工厂、农庄、学校……的负责同志,都分出百忙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我们介绍这些单位的建设情况,使我们得到了很深的启发和莫大的鼓舞;同时他们也极其关心中国的建设情况,以中国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并为此而兴奋欢呼。当我们代表团团员中负责领导人民公社的同志,向集体农庄庄员报告人民公社的丰产成就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兴奋欢喜的脸上,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们怎能不为这休戚相关的真挚情感的涌现而深深地受到感动呢?

苏联人民在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正义凛烈的.敌忾同仇之感,尤其使我们感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这是多么伟大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呵!

最难忘的是那些群众集会的场合。专为欢迎我们的集会不必说了,那情况总是万分热烈的。但是有两次在莫斯科,一次在基辅,不是专为欢迎我们的集会,我们是去观看轻歌舞剧、芭蕾舞和歌舞会演的,当剧场经理、导演和歌舞、音乐会的主席,在台上宣布有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在座,并且向我们祝贺的时候,会场观众鼓掌欢呼,有两次还全场起立。这种发自内心极其自然的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使我们突然地惊喜、激动,不知道该怎样地来表达我们感谢的情意。

在欢迎我们的各种集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苏联人民是怎样地喜爱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他们朗诵着鲁迅的作品,奏着中国的乐调,唱着中国的歌曲,跳着中国的舞蹈——如扇舞、灯舞等,而且表演得十分精彩。明斯克的白俄罗斯歌剧院,还准备在我们国庆十周年的时候,上演歌剧《白毛女》。剧场经理极其热情地对我们说:“苏联人民十分关心中国人民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舞台艺术,来促进我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了解。”我们却发现苏联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了解是很深刻的,他们密切地关心报刊杂志上的关于中国的一切消息、收听中国的广播、喜爱中国的戏剧电影。我在莫斯科街市上,看到上演曹禺的《雷雨》和《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电影的广告。在各地的书店中,看见有用苏联各种民族文字出版的中国近代和古代的文学书籍。有一位作家告诉我,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苏联出版了中国作家四百四十三种著作,一共发行了两千二百六十一万三千册。这是多么巨大的印行数字啊!

苏联的作家们对于中国作家在我们祖国建设中的创作生活,感到极大的兴趣。在基辅作协的欢迎会上,大家围住我们的青年作家马烽,询问他担任县委书记后的写作情况,大家眉飞色舞,举杯祝贺,就像家里办喜事一般地热烈高兴!

篇13:伟大的琐细

这是一节音乐课, 执教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花了不少工夫, 教学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由于教学设计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很有效, 表现得也很出色。

上课时, 该班班主任也来听课, 她的几个小小的举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环节, 音乐老师请学生与邻座互相演唱给对方听。班主任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旁边没有小朋友, 便走过去, 坐在他身边, 让他唱给自己听。当音乐老师请觉得邻座唱得好的同学举手时, 班主任鼓励那个学生举手, 自我表扬。不仅如此, 整堂课上班主任始终脸带微笑, 温和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当学生们表演结束时, 她率先鼓掌。有时看到哪个学生做出有意思的举动, 她会和同事笑着小声交流。我坐在那位班主任的对面, 虽听不到她说什么, 但她的神情宛如一位深爱着子女的母亲, 正怜爱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孩子的种种可爱。

或许因为自己有一个五岁的儿子, 所以我最近听低年级课时常常会产生遐想, 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在几年后坐在教室里会如何说话, 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 如何和小伙伴合作活动。而此时此刻, 看到那位班主任的笑容, 我情不自禁地感动起来。因为在那刹那间, 我不再是一个教师, 而是变成了一个与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的家长。我想,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老师以甜美的笑容来面对孩子。

笑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给孩子以信心和温暖。特别是在低年级, 当学生刚刚走上学习之路遇到困难时, 教师甜美的笑容, 温和的仪态, 可亲的话语, 乃至身上好闻的气息, 都会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重要推动力。如果疏于对低年级学生基础的培植, 以后他们再面对困难, 笑就会比哭难得多。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琐细的, 但这是一种伟大的琐细。比如, 那位班主任在课堂上的莞尔、举动, 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 可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好的小学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伟大的琐细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篇14:伟大的友谊优秀学生作文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伟大友谊;理想契合;启示

初中九年级历史《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简述了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影响——巴黎公社。作为世界历史,欲深刻了解相关史实,全面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坚忍克己,携手创立《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中艰辛过程,唯有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方能有所彻悟。

一、相见恨晚的理想契合

见到恩格斯之前,马克思一直在寻找着一位志同道合的学者、朋友、革命者,恩格斯的不期而至无疑是知音难觅。1848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途中,绕道巴黎拜访了马克思。在十天的政治与理论交谈中,二人惊奇地发现彼此的观点完全一致:马克思称赞恩格斯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内容丰富、有独创精神;恩格斯佩服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时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致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义的掘墓人,并力求把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无产阶级事业共同奋斗。二人决定合著第一部光辉著作一一《神圣家族》,共同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拟在这部著作中集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提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唯物主义原理,以期使无产阶级能够而且也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此情的现代启示在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最为崇高而长久的友谊。

二、相互尊重的取长补短

观点不一时怎么办?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坦率的争论。1865年巴黎出版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起源和变异》一书,马克思看后把它推荐给恩格斯。马克思认为该书“比达尔文更有意义和内容,应当给以肯定。”恩格斯回信认为:“这本书没有任何价值”。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认为对这本书持完全否定态度是不对的。恩格斯读完该书后,又写信给马克思,承认了作者有功绩。他说:“作者的功绩是他比前人在更大的程度上强调了土壤对于人种形成的影响,其次是对杂交的影响,他比他的前辈发挥了更正确的意见。”显然,恩格斯的评价同马克思的评价接近了一些。两人又经几番争论,意见逐步趋于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在长期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坦率的辩论,互相吸取对方正确、合理意见,力达较为全面的认识。此情的现实启示在于:在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过程中,难免观点不一或磕磕碰碰,遇此应冷静对待,换位思考、互取彼长。

三、雪中送炭的生活关心

马克思21岁时就被耶拿大学授予哲学博士,按说养家不成问题,但因志在革命、自弃仕途,困窘也便可想而知。1852年2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9月境况更为糟糕:“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我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这些,还成问题。”尤其令人惊讶的是:“我连读报用的便士也没一个……我把向所有债权人付款的期限拖到了9月初。”恩格斯为让马克思一家过上温饱的生活,使马克思得以继续研究理论,不得不在他父亲与人合作的“欧门——恩格斯纺纱公司”,从事那“该死的生意经”,以此担负马克思一家的大部分开支。此情的现代启示在于:真正的友谊,不是朋友春风得意时的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四、患难与共的冰释前嫌

1963年1月6日夜间,恩格斯的爱人因心脏病发作突然逝世。对恩格斯的不幸,马克思及时写信表示极为关切和同情。怎奈,因为马克思是清晨收到恩格斯的来信的,而到晚上给恩格斯回信的时候,正处于完全绝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信里流露了困境情绪。收到回信的恩格斯感到很失望,过了12天才回信。马克思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处理不妥,并回信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描述了写信当天所陷入的绝望境地——“我家收到了肉商拒付的期票,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小燕妮卧病在床……” 马克思的回信使恩格斯冰释前嫌。恩格斯接到信后立即给马克思写了回信:“不过不要紧,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此情的现代启示在于:做人贵有胸襟、冰释前嫌。

五、牺牲健康的勤奋钻研

写《资本论》期间,马克思白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看资料,晚上在家中写作,经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马克思每天总是坐在他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埋头研究图书资料和官方视察员的一些报表。数年如一日,以至工作人员已经熟悉这位博士了。他读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在地板上蹉来蹉去,天长日久水泥地上竟被磨去一层。写作过程中,饥饿、疾病、死亡,常常朝他袭来。有时痈症痛得他无法坐着写字,他就躺着写,有时突然两眼发黑,疼痛难忍,胸部闷得慌。1867年4月,马克思对朋友说:“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六、结语

恰缘于这种长期不懈、献身革命的研究精神与执著奋斗,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时被当局驱逐的艰难岁月里,在收获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伟大的友谊故事。这种友谊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化,而恰因时间的推移日趋珍贵,并给予在校学生以理念信念、做人择友等多重启示。

参考文献:

[1]沈春藻,徐杰强.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给我们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07).

[2]王元新.马克思在友谊上的修养[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02).

[3]王昭干.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光照千秋[J].理论建设.1994(01).

篇15:《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激发对革命导师的尊敬。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

2、练习从课文叙述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难点: 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第二段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方面。(边说边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第三四段,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

2、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3、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段。

1、听录音读第三段,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方面?(边说边板书)

2、默读第三段,思考:

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说明他们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3、检查、交流。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些例子。(先指名说,然后学生评议,最后再请几位学生说说。)

5、思想教育:

你和同学间在学习上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吗?请举些例子给老师听听。(对学生作及时表扬)

6、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出示句子理解。

A、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高兴。

〈1〉、先齐读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再指名说,然后让学生评议,最后再请几个学生说说。

〈2〉、指导读句子。(先指名读,然后请学生评议,再多请几个学生读。)

7、指导朗读第三段。

先请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地方,读后让学生评议,再请学生读,最后齐读。

8、说说本段段意。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讲了什么?

2、理解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A、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伟大的友谊。(先指名说,学生评议,然后再请几个学生说说。)

3、指导读句子。

4、齐读第四段。

五、总结全文。

1、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从两方面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但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再请学生说说。

六、质疑。

七、回应目标总结。

八、作业:完成“思考.练习1”

附板书: 伟大的友谊

生活上 竭尽全力帮助

篇16:《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

关于课题的解说:所谓“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是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各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教学。

该课题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心理学、哲学、美学、现代“三论”、全息理论等为研究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为研究目标。具体操作为:

寻找支点旋转球体产生向心突现心轴把握总旨。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找准这个球体的支点,然后在教法和学法的共同推动下,使文章这个球体旋转起来,球体的定位旋转过程也就是教和学的具体过程,由于球体的各个部分都向心轴环拱着,因此球体的定位旋转所产生的向心力也就必然朝着一个方向而向心,研究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就是研究球体与心轴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从控制论角度讲,教师和学生要将教材――文章,这个球体旋转运作起来,就须有一个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球体就不能定位旋转。因此找准这个支点,就可以完成师生对整个文章――“球体”的控制,文章这个球体在师生的作用下一旦旋转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虚眼望去即可透过球体发现心轴,由心轴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总旨。

追根朔源:往远处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写道“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文心雕龙》第三十篇《定势》]从近处看――《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305―306页中写道“我们可以设一个譬如,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这东西最是美满,浑凝调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力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容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这是指所要写出的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蓄于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

三、教材分析

《伟大的友谊》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第一篇是讲读课文《长征》第三篇是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三篇课文都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总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读懂课文,要求阅读时,要把心放到课文中去,不仅做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够入情入境被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所打动。

《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记叙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革命活动的艰苦日子里,相互关心,亲密合作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们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建立的伟大的友谊。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们来分析本课的教材特点,不难看出,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的相互关心和事业上亲密合作两部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抓住第四自然段――承上启下过渡段来品文悟“道”,概括全文。可以说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伟大”一词的含义,体会作品饱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本课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把准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宁愿”、“各抒已见”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作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设想

为落实以上教学目标,较好地解决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学语文“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原理,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释题意,定支点,设疑激情。

文章题目是“伟大的友谊”,教师可以从释题入手,直截了当地寻找支到支点――“伟大的”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①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友谊,朋友间的情谊,这里讲的友谊是伟大的。)

②看到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①谁和谁之间的友谊?②通过什么事情他们之间建立了友谊?③为什么称这种友谊是“伟大的”?)

以上教学环节,运用发现法,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就向“心轴”接近,点燃思维的第一束火花。学生一般地都可以意识到“伟大的”这一关键问题。“支点”得到确定。

2.理层次,把重点,会意悟情。

通过初读课文,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搭起全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开始由“心轴”辐射全文。

学生自读全文后初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课文写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②课文主要是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的。

根据课文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径奔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承上启下过渡段,进一步敲定“伟大的”问题关键,也便于展开对全文的学习,可这样设计:

(1)再自由读课文,看文章中哪一个段落能够既点明这种友谊的内容,又说明友谊的伟大。

(2)投影出示过渡段练习题:

“在生活上,恩格思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①从内容上讲,这一段既写了,也写了(),既写了恩格思对马克思的(),也写了俩人之间的()。

②这一段与前后段联系紧密,有()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段,依据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全文分成前后()部分。

以上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抓关键问题结合起来,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可以看到文章有分有总,有承上有启下,可写的都是一个主题――朋友间的友谊。

3.品词句,重训练,入境动情。

⑴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入境入情的目的,采用抓住“支点”――伟大的,有步骤地向全文辐射,使文章这个球体旋转运作起来,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即对球体实现定位旋转之始是由慢到快,师生的共同作用,使球体逐渐产生向心力)。

可这样设计:

①默读,找一找,看课文哪一部分最直接,最具体地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学生一般地都可找到事业这部分。

②自由读(5―7)小节,看这几节文字分别写出了哪些内容,并且说出哪一节文字最能反映出两人友谊的伟大。学生一般地都会找到第7节“无微不致”节。

③学习“无微不至”节,边读边划,看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伟大的”。

学法指导: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无微不至”“竭尽全力”在文中的作用;运用删词法比较两句子[a.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b.他们设法给对方以帮助。(语言训练始终为理解内容服务。)];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法,深刻体会“他们……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句子的含义。

④总结本自然段学习内容,说说从哪儿看出友谊是“伟大”的。进一步突现“心轴”。

⑤归纳学法,迁移到“争论”节和“通信”节中去。

运用“找、读、划、议”的学习方法,看文中哪些词句反映了两人的友谊,并说说这友谊为什么是伟大的。

以上设计体现了“心轴”向“球体”的辐射和“球体”向球心轴的环拱,采用的办法是“明搭”――明显的搭桥的办法,紧紧扣住“伟大的”。

完成下列板书:

马克思――→伟大的友谊←――恩格斯

事业

⑵第二部分写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直接反映了“伟大的”,一切非常清楚、明白;第一部分写的是生活,写恩格斯如何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可这样设计教学:同学们你或者是你的家人、朋友在生活上帮助过别人吗?如果帮助过,它能称得上“伟大的”吗?如果不能,为什么文中的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却可以称作“伟大的”?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伟人吗?请大家仍用“找、读、划、议”的办法自学课文,找出答案。

解决以下要点:

①恩格斯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穷苦)

②课文是怎样写马克思生活穷苦的?(当衣服买面包,赊购货物,借钱买邮票)

③用上“不但……而且……甚至……”把反映马克思生活穷苦的散乱的句子,变成内容联系紧密的一段话。(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与“球体旋转型”阅读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

④了解马克思生活穷苦的原因。

(板书:奠基人受迫害长期流亡)。

⑤用“因为……所以……”和“所以……因为……”句式,说清楚马克思生活穷苦的原因。

⑥说说为什么对马克思生活上的帮助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

以上教学设计,将原本看似与“伟大”主题无关的内容并入“轨道”,使全文的每个部分都向“心轴”保持向心力。使整个球体在师生作用下定位旋转起来。

4.揽全局,扣首尾,升华中心。

教学设计:分别指名读开头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各主要讲了什么。(开头:讲马恩是好朋友;结尾讲在共同的奋斗中两人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投影六个“共同”:共同研究、共同领共、共同办报、共同起草、共同创造、共同目标。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六个“共同”,通过生活上事业上两人的互相帮助,向人们揭示了什么叫――伟大的友谊!

仍是“伟大的”,但此时支点已与心轴连成一线,已升华为文章的中心。

上一篇:免费收入证明样本下一篇:经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