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旅游心得

2024-04-29

西递宏村旅游心得(通用6篇)

篇1:西递宏村旅游心得

安徽宏村西递旅游心得

我是从学校出发,前往安徽宏村的旅行,终于在10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到了安徽宏村,我们在导游的组织下一起去观光了宏村,南湖。

首先导游向我们介绍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 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 丽。之后我们从小桥上进入宏村,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宏村自古口碑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如“牛头”,苍郁青翠的古树如“牛角”,村里高低错落的房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当时村边有四座木桥为“牛腿”。四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来到村北头,沿着水圳往回走,只见那九曲十湾的水圳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在村中“缓缓飘动”。沿路处处可见一池碧水中楼台涟漪,形成了家通水渠,户有水池,巷穿水圳,村有月沼的水上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 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导游带我们穿梭于宏村狭窄的石板小道,参观月沼,承志堂等地,不得不说宏村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气质,在这里能让一颗嘈杂的心变得宁静。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床一起吃饭之后乘车去了西递,到那之后发现小巷子里面都是画画的学生,成了另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西递呆了一天,拍照,画画,22号又去了南屏。我感觉宏村和西递很像,不知以前宏村和西递谁当年更加兴旺,都有雕梁刻窗、莲门斗拱,洋溢着徽商的富贵,只是西递更加厚重,宏村更加写意,首尾衔湖,水系纵横,随时随地,都有轻盈淡然的感觉。

总觉得西递的大路小巷更有规则,易于亲近,而且西递的水道稀疏,不象南屏关路水道纵横,整个村落流于安闲,角角落落都有写生的学生,手里的画笔飞速摆动,却丝毫影响不了环境的宁静,整个村庄都似这般,动静之宜,别有一番风味。

西递的建筑大多大同小异,高门窄户,内部架空,梁檐具深,不论何时走进都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虽然有四方的天井用于采光,但是阴影下常常静坐着一个老人,面无波澜地看着过往的游人,惶惶忽忽就生出隔世的感觉。

西递的祠堂多,楹联便多,这里的对联脱离了附庸作雅的范畴,多为祖上经验之谈,为人之道,为商之道,为官之道,班驳的红漆见证着当年胡家的辉煌。无论为商为官,先重家教,守道方能立世。西递楹联是一件取有趣的见闻。据考证楹联是对联的雅称,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极力提倡下,发展迅速。到清代相当普及。并成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标志。西递楹联我们看到古楹联一般挂在厅堂左右和厅堂两侧对应的园柱上,全部是优质木料刻制。楹联内容大都是以理学思想为主导,有表明对生活态度的,例如“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对人生的理念,有写景、言志、抒情的雅趣。例如:“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也有对治家、处世、诚实的告白,例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又例如:“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等等都是灵活、鲜明、雅俗共赏。这些楹联吸引了许多游客,字体秀丽,风格迥异,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启迪,精美的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在一天的疲劳兴奋中度过,漫步西递小巷、卷门、青石路面,参天古木,让我们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水湖依偎着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图画。使古民居建筑再次表现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到了傍晚,夕阳下被晒得温温软软的西递就有这种感觉,仿佛一个严厉的中年人,迟暮了,慈祥了,老去了,那些握着茶壶的手,却金光荡漾。我想说,西递是个有灵性的村落。

说到南屏,我们看到了很多祠堂之类的,有一个说是当年拍《菊豆》的地方,墙上有很多《菊豆》的相片,还有从前染布织布的工具,让我觉得很有趣。其实感觉南屏比宏村要小一些,不过自然风光倒是不错,自由走动的时候逛到了一片树林,郁郁葱葱一片绿色在阳光下甚是好看。

在之后的几天我们依次去了关路,打鼓岭,木坑竹海。关于关路的连体民居,我觉得很有趣,这个不大的村落里书屋之多出人意表,印象最深的是临溪书屋,问渠书屋,还有那间著名的“吾爱吾庐”,我不知汪家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然而既然重习儒,经商必然与人无缺,为长久之道。徽商几乎都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是为儒商,所以在明清开辟了他们的江南盛世,而后那些盐商大族,多是徽商后代。路是一个过于安静,文化趋于淡薄的村落。

说到打鼓岭,可以说这是我们玩的最开心也是最累的一天。山峦重叠、涧流飞泻、林木繁茂,生态绝佳。分布有大小六处飞瀑,四处深潭,瀑布最高的落差达30余米,低的也有10余米。瀑布从莽莽丛林和群峰间飞来,犹如一道道白练,在悬崖峭壁间飞珠溅玉,蒸云腾雾,美不胜收;在山崖间三番冲折,泻入深潭。好似少女粉颊上的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又似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打鼓岭与打鼓村之间,至今还保留成片的珍稀阔叶林,其中不乏桂皮、石楠、粗榧、南方铁杉、天竺、巨紫荆、兰果树等名贵树种。于是,阔叶林广了,不知名儿的飞禽走兽也多了;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明朗,更有信心了。

从踏入竹海景区的那刻,眼睛见到之处都是绿:深绿、翠绿、墨绿......恍如走在电影的场景中,淡漠了人世浮华。在这里我们爬的很累很累,石阶陡峭.笔直上去的.爬到一定高度.往下看,让人眩晕。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且前往游玩的游客不多,非常地安静,虽然没有太大的趣味性,但让人心旷神怡。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见到类似于黄山云海般的景致。卧虎藏龙中的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子上打斗的场面据说是来自这里.我想还是很喜欢竹海的宁静和安逸的。

从来这里我就发现这里的人都起得很早,老人喜欢在自家门前安静的坐着,劳动的人挑着担子往田地里走,田地里的农民在劳作,还有水牛,马拉着车,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简单又劳累的生活,但没有半句怨言。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他们不像城里的人拥有过多的欲望,他们不像城里的人喜欢抱怨,相反,虽然生活条件很朴素,但我也能看到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有一天下午,我和同学遇到一个老人,他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了宏村的历史,偶的时候,他说得很激动,就像他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看到这些人,我反思我们自己,现在我们的生活反方式,是我们自己喜欢的吗?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但平时除了学习就是上网,作业多了还整天抱怨,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少停下脚步好好的感受生活。

在宏村这几天,我们闲暇时就去购物游玩之类的,无时无地不感受到“三雕”艺术的魅力。在这些独具特色的古民居上,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把融砖、木、石雕为一体,与木柱梁结构进行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了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雕刻艺术风格。其造型和图雕表现出徽商大贾骄奢浪漫的心态和儒雅恬淡的情趣,又通过栩栩如生和山川风物,历史故事的雕饰,寄寓着主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希翼。“三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我很喜欢宏村这里古旧的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在儿时住过中式厅堂,住起来固然没有今天的单元小区舒适、方便,但每次看到老屋,却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因为从中我不仅看到了前辈们的身影,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历史绵延的过程。对我来说,宏村就是一个适于怀旧的地方,过去时代的那种精致、细腻的闲雅生活,消融在这些粉墙青瓦与亭阁水榭之间,虽然已不是那么真切,却仍然散发着一股朦胧、唯美的诱人气息,荡人心扉,让人迷醉。

篇2:西递宏村旅游心得

学号:*** 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 家,西递为17家(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 吨,宏村达577 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宏村的污水年排放量均在30 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期的雨污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代城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饭店、旅馆)集中在核心景区内,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水井(40 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有85.1%的游客都赞同“如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宏村之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 多所建筑与艺术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有67.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水”,这是西

递、宏村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

2、噪声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的声环境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安静、充满自然之音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皖南乡村旅游素以宁静、古朴的氛围著称,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的原本宁静早已被机动车的马达轰鸣声、游客们的嘈杂喧闹声以及娱乐场所、居住场所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声打破。噪声污染不仅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而且也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环境影响

西递、宏村素有“山水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的人家”之美誉。如今,景区内游人如织、写生者相簇相拥;古民居内摩肩接踵、饭店里人声鼎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被游客的频繁出入彻底打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胜境已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但61%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明显改变了本地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大多为砖石结构、木架支撑、木板隔间、楼板阁楼、房间狭窄,采光较差。随着村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70%的古村落常住村民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部分村民开始外迁,一些古民居遭到废弃,原有的乡村生活气息减弱。

(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西递、宏村处于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地区,民风淳朴,社会文化环境颇具特色。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气息淡化了乡村原有的传统风貌。如部分村民在门前屋下钉上木牌,上书“内有厕所,收费五角”、“家常小炒,内设雅座”;村内的一些私有住宅,参观拍照均要索取费用;旅游旺季,村落到处塞满了各色商业摊点。这种商住混杂的情境破坏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不利于游客体验真实独特的古徽文化。

(四)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者大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他们在乡村的消费可能会导致当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根据在宏村景区的调查显示,68.6% 的居民同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物价的上涨”。增

加经济风险。旅游业是当前西递、宏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村民的就业由最初的以务农为主,转为主要从事旅游公司导游或清洁工作,或者是个体生意经营。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五、调查思考

(一)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二者关系,充分认识没有保护的开发,是不可持续的开发;而没有开发的保护,则是没有根基的保护,不可能成为有效的保护。可实施文化遗产核心地带绝对保持原始性,仅供参观、游览,不作商业性开发,周边地带进行适当商业性旅游开发的方案,这对长久地做好保护工作可起到重要作用。

(二)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恢复纯净自然生态环境

为了能有效改善旅游区的大气环境状况,可以改变传统的柴薪燃烧方式,推广沼气、天然气等的使用;可以积极完善村落排污系统,建立污水处理站,循环使用水资源,保证景区水体不受污染;可以加强对村落主通道和游客密集地噪声的监测,对进入景区的

车辆限速禁鸣,以有效降低噪声的影响。

此外,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针对旅游环境的特殊性,可以采取控制游人数量、游人密度、实行区域轮休等有效措施,合理调节旅游生态容量,缓解乡村旅游环境压力。通过大力营销南屏、关麓、屏山等其他古村落和乡村旅游景点,推行“选择旅游”,为西递、宏村分流游客,避免游客过分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三)加强宏观管理调控,创建和谐乡村经济环境

乡村旅游具有利益主体多样性和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是村民参与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只有对经济利益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让广大村民都来参与乡村旅游并从中真正受益,才能使村民赞成、支持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政府需客观、准确、统一地衡量各项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尽量降低旅游经济效益的漏损;加强对开发商的行为监督,帮助处理开发商和村民之间利益分配,让村民不再被排斥在开发之外,避免类似于“宏村之痛”的旅游资源产权和经营权的纠纷再次发生。

(四)加快新村规划建设,保留质朴乡村生活环境

新村建设是增加群众收入,调动村民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既可以缓解遗产保护的压力,也能够提升核心景区的旅游业态档次,并能够解决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政府应有组织地将行政办公、学校、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出古村落,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或建议一部分居民继续生活在村落中,尤其是对一些具有特殊手工艺的文化传承者予以保留,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村落内的建筑应以保护为主,在不改变其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修缮,完善内部结构。

六、调查时间:*****

篇3:西递旅游劳工移民迁移动因研究

关键词:旅游劳工移民,动机,迁移模型

1 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的大规模发展,部分原来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和部分农民工来到乡村旅游地,成为农村的旅游劳工移民。目前,学术界对城市的“外来人口”研究很多,对农村的外来人口研究较少;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研究较多,对旅游劳工研究较少,并且简单地把他们视为排斥对象。旅游劳工移民正是这两个研究盲点的交汇处,了解旅游劳工移民的迁移动因和行为对研究旅游劳工移民和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旅游和移民的概念,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旅游和移民概念的不确定性给旅游劳工移民的概念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西方学者尚未形成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体系的原因。我国学者杨钊[1]将旅游劳工移民定义为“由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本地旅游劳工出现数量或结构上的不足而引起旅游地以外的劳工迁入并在旅游行业从业超过一定时间期限的移民”。本文根据西递村的特点,将其定义为在户籍地之外的旅游地从事旅游行业超过一定期限,并有定居或长期居住行为的外来人口群体。在时间维度上,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对“迁移人口”的定义,将离开户口地6个月作为时间标准;在空间维度上,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将跨越县市作为旅游劳工移民的空间转移标准。杨钊和陆林对西方旅游移民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把旅游移民概念引入国内[2],并以九华山为例,分析了旅游劳工移民的行为特征[3]、旅游劳工转移动机[4]、从业感知和转移模式[5]等。总体上,国内外对旅游劳工移民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

西递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村落结构及其变迁等方面,研究的焦点是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等,但是对西递社区的行为主体——“人”的关注较少。在西递居民方面,学者们[6,7,8]关注的是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感知;在游客研究方面,他们[9,10,11]关注的是游客特征、满意度和客流分布特点等,对当地的旅游劳工和旅游劳工移民研究尚处在空白阶段。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迁移人口已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乡村社区的发展,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地——西递村,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资料分析等调查方法探讨了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类型划分与特征,研究了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原因和动力机制等。

2 西递村旅游劳工移民现状

2.1 村落人口现状

黟县西递古村落地处皖南黟县县城东南8km处,是西递镇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村凭借完整的古村落原型、精良的建筑艺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设计,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古村落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西递村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是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乡村社区。根据黟县2007年农村合作统计报表,截至到2007年底,西递村有374户,总人口1085人,外来人口约100人,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缓慢。20世纪80年代初,村落所具有的旅游价值逐渐为当地居民和政府所认识,1986年10月西递村开始正式开展旅游业。西递旅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外来经商者寻找商机,同时惬意舒适的人居环境也鼓舞了一部分“第二居所”和养老居所的发展,外来人口在2000年后开始增加,古村落人口的机械增长开始以一种稳中递增的趋势发展。随着西递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西递人口的机械增长将不断加快。

由于旅游产业包含多种活动,对解决就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就业市场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内容与类别,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技能人才。目前西递的旅游企业主要包括西递旅游集团,桃源人家度假酒店、香溪谷酒店,以及村内的旅游商铺,正是这些旅游商业部门给西递村提供了旅游工作机会。2007年西递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98人,可分为3个群体:一是西递村民,约260人,一般西递旅游公司雇员(80人)、各类旅游企业雇员,或以开设旅游商铺包括家庭旅馆或农家乐,从事旅游商品、古玩、旅游纪念品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二是黟县人,约50人,在西递从事旅游商品、古玩店、娱乐场所的经营,一般租用民居开展经营活动和通勤工作,通常不在西递村内住宿。三是本文的主体研究对象——旅游劳工移民,约88人,主要包括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和雇员、旅游企业主移民、个体经营者。本地人包括西递村民和黟县人,外地人则是旅游劳工移民。

2.2 西递村的外来人口

主要有:①旅游劳工移民(图1)。根据西递镇派出所2008年外来人口的登记情况,西递村目前有外来人口100人,主要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劳工移民约88人,占西递旅游劳工的22.1%,主要包括各类旅游企业雇员、个体业主等,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18—55岁,其中被认为流动性强的26—45岁人口占总数的78.4%。其迁出地集中在省内,尤以黄山市最多,省外的旅游劳工移民多来自临近省份,包括上海、浙江、江西、江苏等省。②旅游者移民(图1)。在西递有部分出于旅游休闲、养老、度假等目的的外来定居者,是另一种类型的旅游移民——旅游者移民,包括“第二居住地”移民、旅游退休移民、生活方式型移民。西递的旅游退休移民较多,他们大多年轻时在外工作,户籍迁出,后因为家中房产或旅游分红原因而在退休后返回西递居住和养老;还有一部分人在西递购买房产作为自己的第二居住地。理论上讲,他们可作为生活方式型旅游移民,一般从事酒吧、特色住宿等高端旅游经营项目,具备旅游企业主移民特征。目前在西递纯粹的旅游者移民暂未发现,这可能是我国大众旅游和国民经济所处的阶段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相关。旅游者移民多倾向于迁往气候适宜的海滨度假地,西递对旅游者移民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注:数据来源于西递镇派出所2008年外来人口登记情况。

2.3 旅游劳工移民的特征分析

27位访谈样本多来自安徽省内,以黄山市最多,省外的多来自江苏、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有小部分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19—51岁,以中年男性为主。这符合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总体特征,说明该样本代表了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总体特征(表1)。King[6]根据旅游劳工移民从事的职位高低,将其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旅游企业主和高技能的管理职位,第二层是中间职位,第三层无专业技能的工人。在对西递的调研中,以各样本的职业地位差异及其从事的具体职位为依据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底层旅游雇员。其中,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凭借其管理技能和资金优势位于第一层;个体经营者多有较长的从业经验,位于第二层;底层旅游雇员无专业技能,多从事底层旅游工作,位于第三层。尽管在King[12]的层次划分中把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均列为第一层,但在西递这两类旅游劳工移民中无论在动因、社会融合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均表现出很大差异。从迁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比当地人口相对较高,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经营者虽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但却有较长的从业经验,或接受过专门的旅游业从业技能培训,有较多的资本;2/3的旅游劳工移民是单独一人在此居住,其余1/3夫妻共同在此居住。总体看,尽管这些旅游劳工移民的特征和工作类别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户口并未从原住地迁出,只是在西递做生意(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兼具休闲目的)。

3 西递旅游劳工移民迁移动因研究

3.1 迁移成因分析

本文的成因分析将关注造成旅游劳工移民进入西递的初始动因和他们进入西递以后会选择继续留下还是离开的后继动因。人口迁移是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地理学上一般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括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三个方面。根据样本的访谈结果,结合旅游劳工移民既是旅游劳工又是迁移人口的双重特性,采用编码方法总结出西递旅游劳工迁移的19个动力因子(表2)。

可以看出,造成西递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但仍有不少人是为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文化而到西递,这说明全部用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解释迁移人口的成因,还需要从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由于自身对生活方式的追逐,他们已不同于仅仅以赚钱为目的的普通劳工,他们看重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更看中迁入地的各种生活环境,如语言、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等。

绝大部分被问者对西递村总体感觉满意,不同群体目前不满意的差异较大。在被问及是否有打算离开西递时,打算离开的8个样本中有5个受访者表示是由于“薪资较低”,“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难做”,“收入越来越少”,“收入低,工作很累”等经济因素;有2个受访者是因为“离家较远,不方便照顾家庭”,“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有1个是因为“生活单调,没处去玩,生活范围很小”。这说明在影响旅游劳工移民是否决定继续留在西递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由于两地分居、离家较远,旅游劳工移民如果决定继续留在西递,就要付出较大的家庭成本。

注:⑴较高的收入;⑵就业机会;⑶事业发展前途和机会;⑷旅游职业给人的印象好;⑸气候好,污染少,空气清新;⑹压力小;⑺建筑独特,观赏性强;⑻田园风光,景色优美;⑼尝试不同的职业;⑽人际交往面宽广;⑾对当地有更多的了解和体验;⑿旅游行业可充分发挥其才能;⒀旅游行业从业容易;⒁在原住地找不到工作;⒂想离开原来的居住地;⒃当地人友好热情;⒄离家近,可兼顾家庭;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⒆生意更好做。迁入动因编号的排序按受访者真实意愿排列。

3.2 动力机制

迁移人口的动力机制是迁移人口研究的重点,不同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假设,如推拉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发展经济学说中的人口迁移理论、年龄—迁移率模型等[13,14,15,16,17],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推拉理论。按照Lee[14]的总结,产生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原驻地的因素、迁入地的因素、中间障碍和迁移者个人因素。这四个方面都存在有利于迁移的正的因素(+)、不利于迁移的负的因素(-)和不起作用的中性因素(0),正负因素的较量和综合,促成最后的迁移行动。

本文借助推拉理论从这个四个方面构建了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动力机制模型,希望对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产生进行一般性的理论解释。由于访谈过程中得到的多为“有利于迁移的正因素(+)”,在构建的模型中以促进迁移的正因素为主。不同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的具体推力和拉力是不同的,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大多受西递的环境吸引,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小,而其他三种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多关注经济因素,受其余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小。对某一类型旅游劳工移民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的因素,可作为“不起作用的中性因素”而存在,并不影响本模型的构建(图2)。

迁移者个人因素:在访谈得到的动力因子中,“想尝试不同职业”、“对当地有更多的了解和体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等,属于迁移者的个人因素。“离家近,可兼顾家庭”,理应放在西递的拉力因素内,但这一原因仅对近距离的旅游劳工移民适用,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通常旅游劳工移民因 “离家近,可兼顾家庭”的原因进入西递,这是个人对生活需求的变化,也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将其归为迁移者个人因素。迁移者个人因素贯穿整个迁移决策过程,并与最终的决策直接相关:一是旅游劳工移民中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注重事业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才能,接受公司的派遣来西递。这类人群对西递没有特别的认识和感情,当公司对他们另有安排时会服从公司的安排离开,自主选择性较小。二是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大多受西递的环境吸引、个人兴趣和对西递的喜爱等缘故进入西递,主要目的是休闲,经济因素不占主要地位。他们有的在西递村购买房产,一般不会离开,自主选择性较大。三是个体经营者旅游劳工移民的从业经验越丰富,越能满足其需求,适应能力就越强,选择继续留在西递的几率较高。四是在旅游雇员中,越年轻和文化程度越高,离开西递的意愿越强烈,他们向往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比年长者易接受新事物,更具好奇心和竞争力,不想呆在农村。

推力与拉力:在对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成因分析中发现,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推力因素和西递拉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西递的拉力因素为主。主要表现在:①西递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的拉力。旅游劳工移民往往带有较强烈的经济诉求,“较高的收入”、“事业发展的前途和机会”、“就业机会”、“生意好做”等经济因素是导致西递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预期的实现与西递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西递村凭借风格独特的民居、浓厚馥郁的乡土和风水文化,旅游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到2007年,每年游客量约为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40万元。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对旅游劳工的大幅需求,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本地人受教育程度较低,未受过旅游行业的系统培训或缺少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这导致他们无法胜任某些职位,这为旅游劳工移民创造了进入机会。2000年,西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极大地促进了西递村旅游业的发展,也给西递村带来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旅游劳工移民。2007年西递产业提升转型,加大旅游酒店和高端文化客栈、酒吧建设,给西递村带来了大量的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和底层旅游雇员等3种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这些充分说明西递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劳工移民具有很大的拉力作用。②舒适的乡村田园氛围的特有拉力。除经济诉求外,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动力因子还包括“气候好,污染少,空气清新”,“压力很小”,“建筑独特,观赏性强”,“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当地人友好热情”等方面,这些因子可归结为“舒适的乡村田园氛围”。作为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保持了完整的古村落原型,有精良的建筑艺术和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设计,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徽州传统村落中具有很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古村落;原生态的乡村田园风光,种植各种时令农作物的生态农田,趴在湖边的水牛,不同季节的景色,不同色彩主导下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具有浓厚乡情的邻里关系,这些对旅游劳工移民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③旅游职业特性的特有拉力。旅游职业本身具有的特性吸引了部分劳动力资源放弃原来的行业而转移到旅游业中。在访谈中发现,“旅游行业从业容易”、“旅游职业给人的印象好”、“人际交往面宽广”、“旅游行业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是人们到西递从事旅游业的重要原因。旅游业的特性主要表现:一是可进入性高。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旅游业提供了数量众多且类型层次多样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呈现出多样化和低技能特性,可满足大量不同人力资源的就职需要,在引导劳工流动时更具吸引力。二是在旅游行业中,工作和休闲之间的界限模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多、职业适应面广、职业自控性强,且由于劳动力密集,对需求和时尚的变化反应迅速,小企业容易回避管理,现金使用可逃避税收等原因。旅游业容易促成小企业的形成,因此旅游移民主要以劳工和小企业主为主。④原居住地就业与工作压力大形成的推力。“在原住地找不到工作”、“想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是西递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动因之一,而前者更是造成“旅游雇员”移民的最重要原因。“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仍在1000万人以上,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农村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从全国范围内看,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个体经营者和旅游雇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在就业大军中属于弱势群体,在原居住地就业有困难而迫使他们寻找新的就业地点和就业途径。对生活方式型旅游劳工移民而论,在原住地事务繁忙、工作压力大,是导致其迁移的主要原因。

中间障碍:影响旅游劳工移民产生的中间障碍有信息获取途径和政府政策两个方面。一是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会影响迁移行为的发生。一般是通过“亲友介绍”、“公司委派”、“招聘公告”、“原先从业经验影响”、“无意听说”等方式,以“亲友介绍”为主。由于地理临近、亲友众多、信息获取快捷,来自黄山本市的旅游劳工移民最多,来自较远地区的外省人员较少。二是政府政策的影响。西递村自1986年开展旅游活动以来,游客人数不断增长,旅游经济持续发展,而西递村的户籍人口仅1000余人,以务农为主,没有旅游从业经验。这时有大量外地从业人员发现了此处的商机,进入西递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主要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由于当时西递村没有足够的旅游从业人员,西递镇政府对此一直采取默许态度。后来旅游商户逐渐饱和,西递工商所开始严格控制旅游商铺的审批,个体经营者进入逐渐困难。2007年西递镇“推进旅游产品升级,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构筑国际乡村旅游重镇”战略部署的出台,西递旅游发展进入调整—提升阶段,注重旅游商业业态的提升和大型旅游酒店的建设,这为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和底层旅游企业雇员进入提供了契机。

4 结论与讨论

在旅游地的人口构成中,当地居民、游客、外来旅游劳工始终是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人口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旅游研究往往只关注当地居民和游客,忽略了外来人。许多研究只是简单地把外来人口作为影响旅游地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本文从典型个案出发,对旅游劳工移民这一群体进行探究和解读,探讨这类人群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迁移的原因和动力机制等问题。

在特征研究中发现,西递旅游劳工移民具有明显层次类型差别,根据其所处职位可划分为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者、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个体小生意者、旅游雇员4类,各类型的特征和迁移动因差异明显。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者、个体小生意者、底层旅游雇员多关注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多关注西递的环境。在动力模型构建中,西递旅游业快速发展、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旅游职业特性形成特有拉力和原居住地就业、工作压力大形成的推力共同作用,成为西递旅游劳工移民的主要原因。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政府政策成为影响旅游劳工移民迁移的中间障碍。此外,旅游劳工移民的个人因素也影响其迁移决策。

受西递村旅游发展阶段的影响,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层、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和大型旅游企业雇员的迁移时间均不超过3年,与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相比,其旅游劳工移民的迁入时间相对较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旅游劳工移民包含的子行业很广,他们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大中型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饭店普通员工、导游、个体经营者在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职业要求等方面差别显著,旅游职业的特性在他们身上的反映有很大差别,可进行深一步分类调查。笔者研究的是乡村型旅游地劳工移民情况,在城市旅游地、海滨等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进行比较分析。

篇4:西递宏村旅游心得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 西递 可持续发展

1 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如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兴衰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之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旅游地是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种旅游产品的综合,是具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和人种特征(意即民俗风情) 的地区。它能够发展一种或多种不同旅游(阳光和海滩、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旅游等)。目前普遍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复兴七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特征。①探索:少量的“多中心型”游客或“探险者”;少有或没有旅游者基础设施;只有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②起步:当地投资与旅游业;明显的旅游季节性;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客源市场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③发展: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游客数超过当地居民数;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逐渐占据控制地位;人造经管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中间型”游客取代“探险者”和“多中心型”游客。④稳固: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吸引了“自我中心型”游客;居民充分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⑤停滞: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在时兴;严重依赖于“回头客”;低客房出租率;所有权经常变更。⑥衰落:客源市场在空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被代以其他用途。⑦复兴: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

度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指标主要有实际游客量,停留长度、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分布、旅游者特征、光顾发生时间,生命力指数,旅游地生命力强度等。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主要有宏观上树立永续旅游战略(绿色旅游、软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建立完善的旅游地吸引物系统,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手段等。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征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旅游地规划、建设和管理。

2 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度38′,北纬30度11′,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西递旅游数据

1996年到2001年,西递旅游接待人次从11.4万人增加到28.8万人,旅游收入从150万元猛增到844.1万元;2006年西递村接待游客46.9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783万元;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递接待3.61万人次,门票收入128.73万元。

同为世界遗产,2008年黄山的旅游人数达到270万人次,而平均到西递镇的旅游人数才50万人次,相差近6倍,说明在黄山市辖区内,以古镇和文化名胜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据黟县旅游局统计,2000年西递、宏村游客接待量分别为18.4万人次和8.12万人次,而2004年两村游客接待量分别上升到43.22万人次和46.93万人次,西递与宏村是两个同质化的产品,互为竞争对手,但近年来宏村发展势头超过西递,2006年,宏村接待人次达到60万,大大超出西递。

4 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西递的游客人数逐步增加,我们认为,西递旅游经历了上世纪的探索、起步阶段,现正处于发展巩固阶段。但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西递旅游尚未成为独立旅游产品,仍然处在依附于黄山发展的阶段。二是西递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游客快速增长期后,游客增长的缓慢,甚至是停滞阶段,特别是竞争对手宏村游客不断激增,对西递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不调整产品结构和品质,西递将会走向衰落。何去何从,是复苏,还是消亡?面临着再次开发的问题。一是增加游客停留时间长度和产品的附加值。在游客总量增加缓慢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游客停留时间长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但目前西递旅游仍以观光为主,其旅游过程是短暂的,游客的消费层次很低,旅游收入也有限。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增加游客欣赏项目,把时间跨度拉长,比如在晚间增设徽文化如黄梅戏等专场文化演出。一方面设计参与性强、文化品位高的体验性项目,在具体的体验场景和“舞台”设计基础上,根据主题线索设计体验“剧情”,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高享受的体验过程。如针对民间游艺体验就可以设计很多活动项目,诸如让游客当一回徽州媳妇或女婿,体验做农家活、吃农家饭的滋味等活动项目。另外,充分开发纪念品,增加文化设计的含量,因为实践证明旅游体验不仅在产品体验过程中产生,而且可以在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旅游纪念品中保存下来。二是提高游客品质。有目的的针对游客群进行宣传和促销。除了传统的客源地之外,开辟一些国外高消费层次的客源。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对美、日、韩等国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此还要制作英文、韩文、日文等各种语言的网页。可通过大型活动如举办主题特色鲜明的古村落旅游文化节,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品牌与声势。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可见,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导源泉,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提高生命力强度。在旅游中加入文化元素,让村落的“形”能传“神”。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示出来。一方面导游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加强导游词的深度,同时又深入浅出,将文化作为主线融入讲解之中,使游客时刻能感受到徽文化气息,并产生联想。只有联想才能使游客欣赏层次得到升华,意境得到提高,才能使平凡的古建筑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世界遗产年鉴.中华书局.2004.8.180.

[2]曹启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5.(1).

[3]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3.(6).

篇5:宏村旅游精选作文

宏村仿佛是一位古朴儒雅的徽州夫人,我对她的温柔充满了眷恋与不舍。宏村的生活与景色,正如她的文化一样,文质彬彬中不乏艺术的优雅。

映着朝阳,最先闯入眼帘的首先是徽州特有的粉墙青瓦。这些白花花的墙壁造型奇特,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俯视呈“口”字、“凹”字、“日”字等几种类型。只有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民居,才真正感觉到了徽派建筑的特殊魅力。

不光如此,在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都能看到做工颇为精湛的砖雕。那些砖雕有的是桌上常摆着的瓷质花瓶,有的则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甚至还有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门楣处的雕刻,常常是各种繁复的图案与线条,却排列得错落有致,间隙均匀。这个山谷中的小村竟能把生活过得“无处不艺术”,令我在赞叹之余又对它充满好奇。

脚下是青石小道,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是道边水渠传来的哗哗声,住在这里,仿佛真能抛弃一切烦恼。尤其是悠闲地午后,沏一盏清茗,饮一盅淡酒,听一晌流水、品一番流云……时光悠悠远逝,凡尘俗念亦随风而逝。

来宏村,绝不能错过夜景。于是我穿戴整齐出了门。我在白天到过的小巷一步步走着,兴中荡漾着满满醉意——啊,这场景美得如此醉人——暗红的灯笼一串串挂在墙壁上,用它幽暗微弱的红光点亮了宏村。白净的矮墙,光滑的石板,潺潺的溪流和头顶漆黑的夜幕,一切都被熏染得幽幽地,似有似无地,忽远忽近地绕在我身边。路上,游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条条小巷热闹非凡,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商家们站在酒馆的门口招揽客人。我也随着人流走动,但不知要去向何方,只是手中的相机的快门声从未停过。

终于,我“飘”着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月沼湖畔。当我抬头看的第一个瞬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占据了我的脑海。半月形的湖畔,红灯笼围了整整一圈,它们依旧挂在古老的墙沿上,依旧映照着粉墙青瓦,只是这一切恍如随风流入了月沼湖水中,造就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倒映在水里的灯笼显得更加清幽了,只轻轻一拨,灯笼光就化在了水中,同夜幕一起摇曳着,连带卷进了一丝皎白的月光。我此时还站在原点,微微张着的嘴发不出一点声音,泪水在明明眼眶里打转,却又逆流回心里,洗净了蒙尘。

在宏村,时间的流动让人不易察觉,无论是徽州特有的白墙灰瓦,还是青石道边条细细的水渠,亦或是不时笼罩着苍穹的灰绵绵的云朵,仿佛都不曾变过。

篇6:游览宏村的旅游随笔

直到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开启黄山之旅,就在当天下午马不停蹄地赶往被誉为“中国水墨画里最美的乡村”——宏村,我们的小白在飘带似的公路上前行,两边是起伏的布满竹林或茶园的青山,这路显然是为旅游而专门修建的,我一边赞叹宝爸的车技,一边感叹秀丽风光,女儿笑笑仍像我的小跟班,不断学我说话,时不时会冒出令人捧腹的童言。

傍晚时分,热气还未散尽,在宏村的村口停车场停好车后,宝爸直接拨打松鹤堂堂主的电话,不多时,热情的堂主到村口接我们,一入宏村,如入画中。村落古朴宁静,虽有游人三三两两走过,可并没有城市般的匆匆脚步;虽有琳琅店铺,可并无喧闹嘈杂之感,大家就像约好一样,轻声细语,款款而行。只是巷子太多,对于完全没方向感的我,自由行,实在是难事,想来今日黄昏便随便走走,打算第二天再找导游细细品味。

在松鹤堂办理好入住手续,沿街闲游,无意中走到村南出口,发现了一条河流,河水来自山上山泉,自上而下,水势湍急,岸边河床上有大片的细沙供游人嬉戏,宝爸和笑笑迅速地脱了鞋欢呼着奔向河滩,孩子大笑着说:“妈妈,水好凉啊!”然后一手提着花裙子,一手牵着爸爸的大手小心地趟过水流,在河滩上认真地堆起“城堡”。于是,一大一小的身影在晚霞的映衬下,和岸边的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一起融进我的心里,定格着暖暖的色调。

第二天一早,我们还在睡梦中,宝爸已经出门逛了一圈,回来就一直念叨“多安静啊,这整个村子!”下楼时,大部分房客都出门了,院落里只有阿姨在忙,她看见我们,就远远地打招呼:“你们一家就和我们一起吃些稀饭吧!”宝爸想吃面,阿姨放下手中的筷子去下了两碗面,还端来了鸡蛋和小菜,待我们吃完,可坚决不收钱。我后来跟宝爸说:住在松鹤堂的感觉跟以往住在大酒店的感觉不一样,这里,像家。可能是因为阿姨招呼我们吃早饭的情形,可能因为多年前宝爸在这有过短暂的停留,留下爱人的气息,也可能与这些无关,仅仅因为这是宏村,不是冷冷的钢筋水泥堆砌成的森林。

早餐后,走到村口,正赶上导游带了一队湖北的学生游客参观,我们一家三口赶紧跟上,穿过南湖,最先踏入南湖书院的大门,这是古代宏村学子诵读求学的地方,让笑笑在高高的厅堂拍张书童照,她却一脸懵懂,对于小小的她来说确实无法体会这寒窗苦读的滋味。对照现在孩子们苦学的现状,联系古代学子的寒窗苦读,隐约能感觉其中似有渊源。

穿过几个厅堂,又陆续参观了好几座院落,有官宦府第也有富商大宅,不是气势恢宏,更不是金碧辉煌,只有浓浓的古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动辄上百年的雕刻形态各异,富含寓意,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奇珍异兽,无不传递着宅院主人的情趣志向,更是徽派文化最有力的表现和传承者。

穿街走巷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大奇观,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流着欢快的溪流,水很清,笑笑还在水流里发现几近透明的小鱼,导游说,宏村是“牛型”村落,而这些水流便是“牛肠”,这是宏村特有的人工水系,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顺着水流就可出村,逆着水流就能进村。

我们饶有兴趣地边走边听,突然来到一片开阔的水面,其实是半月型的水塘,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月沼”,荷塘里的水乍一看没什么特别,可多少摄影爱好者如痴如醉,在这里能守上几天,为的是拍下她最美的靓影。此时,多少爱好者临水而坐,细细勾勒她的身姿,我们也请游人帮我们拍下珍贵照片,照片里的背景简直就是一幅画:天蓝得像水洗的,随意地飘过一团团的云朵,白得透彻。水塘边的白墙青瓦,投影在月沼里,一真一幻,一实一虚,人入画境,如痴如醉。难怪明代文学家汤显祖能热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动人诗句。

我们一行人最后来到村口的两棵大树旁,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千百年来见证着村里的红白喜事,如今给游人撑起两把绿色大伞,有儿童在这天然的伞下乘凉,嬉戏。

跟随导游的一个行程结束了,随宏村转了一圈,心中满满的,可仍觉意犹未尽。我们两个大手牵着笑笑的小手,又散漫着走在宏村的小巷子里,踩着青石板,触摸着蕴含着仿佛有着说不尽的故事的墙壁,心里的惬意漾开了。

真想永远生活在这里,给心灵找个归宿,唉,却无奈万般相聚,终有一别,宏村,你这么美,我怎忍离去?

上一篇: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案下一篇:《6乘法口诀》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