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2024-05-06

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共6篇)

篇1: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安排通知

各有关学院:

根据我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对2012年6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学位论文盲审

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商管理硕士(MBA)实行论文盲审。全日制专业学位、在职工程硕士、高校教师暂不实行盲审。

2、盲审对象及比例: 2009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抽取比例不低于10%、2010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延期答辩学位论文以及全部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由研究生学院组织校外盲审。

二、工作进程安排:

日 期

工 作 内 容

提交答辩申请名单、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①4月26日前研究生向所在学院提交:《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格式:学院+学号+姓名)。

②4月26日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提交全日制(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答辩申请统计表》电子版、纸制版(学院盖章)、《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学位论文电子版。

③4月26日MBA中心提交《在职研究生申请答辩统计表》纸制版及电子版、《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格式:学院+学号+姓名)。

④5月10日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提交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申请答辩统计表》纸制版及电子版、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格式:学院+学号+姓名)、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表、《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

⑤研究生学院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并依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实施办法(试行)》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进行处理。

⑥申请本次论文答辩的研究生需及时与教学秘书联系,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到教学秘书处登记将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学位申请。已定稿的学位论文在盲审前不需要大量装订成册。

论 文送审、答辩阶段

5月2日由各学院派人到研究生学院随机抽取盲审论文,5月3日各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报?兔ど舐畚募八妒柯畚哪涿涝氖椤F渌幢怀槿〉穆畚挠筛餮г杭暗际ψ孕凶橹郎蟆3槿∥ど蟮穆畚挠裳芯可г鹤橹ど蟆?6月8日前研究生学院通知学院论文盲审结果。盲审通过的论文进行答辩,未通过的论文再次盲审,如仍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本次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通过后学院负责对答辩材料进行审核、签字、盖章。答辩前答辩秘书携带论文评阅书及学位审批材料到研究生学院培养与学位办审核盖章(此环节是必经环节,如未通过该环节则答辩无效),之后由各学院组织本单位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公开答辩由研究生学院负责组织,定于5月18日进行,5月11日由各学院派人到研究生学院随机抽取公开答辩论文。

提交学位申请材料

6月15日

论文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以及学位分委员会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与完善。由各学院教学秘书向研究生学院培养与学位办送交学位审批表、学位论文(纸制版2本及电子版)卷内目录、毕业生登记表(在职研究生无此表)、照片(在职研究生不参加图像采集需要提交),同时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

学院留存

学位论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士学位获得者基本信息表(学位授予信息系统生成)、论文摘要纸质版及电子版、、授权书和独创性声明(在职研究生不提交)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复审(校学位会前)

研究生学院对答辩修改后的论文进行再次检测,超过规定比例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注意事项:

1、未交清学费的学生请于4月20日前到计财处交清学费。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审核盖章时,申请人需携带交费收据。恶意欠缴学费学生所修课程成绩为无效成绩,不得申请答辩。《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中增加研究生学院审核意见,请各学院填写《研究生答辩申请统计表》时查验导师签字、所在学院审核意见以及研究生学院审核意见。申请表无签字及审核意见视为无效申请。

2、除涉及国家安全、军工项目的学位论文,一律不再接受保密申请。如申请保密,申请人需将《内蒙古工业大学涉密学位论文保密申请表》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答辩申请表》同时提交所在学院,学院教学秘书汇总后提交研究生学院备案。

3、所需材料请在研究生学院网页学位栏中下载

http://yjsch.imut.edu.cn/news/manage/news/news_show.asp?id=1169

4、照片参考如下标准:(1)图片尺寸(像素):宽150、高210

(2)大小:≤10K、格式:JPG(3)成像区全部面积48mm×33mm;头部宽度21mm-24mm,头部长度28mm-33mm;下额到头顶25mm-35mm;像长35mmX45mm(4)被摄人服装:白色或浅色系(5)照片背景:单一蓝色

(6)电子照片必须由数码相机拍摄,免冠,头顶距离顶部约占照片高度的3/10。

5、根据学位授予类别《研究生答辩申请统计表》分若干工作表,请按要求在相应工作表中填写统计名单。

6、学术不端检测检测电子论文必须保证为定稿论文,一经提交将不能再替换。

7、盲审论文须按盲审格式要求编辑装订,论文中隐去导师及本人相关信息,包括:封面导师学生姓名、个人简介、致谢等内容。盲审评阅书请到研究生学院网站下载,填写时不得随意更改格式。盲审时需提交盲审格式论文2本、盲审评阅书2份。

8、申请二年毕业研究生请按《关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二年毕业的通知》

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

9、论文答辩的各类表格请从研究生学院网站下载,使用最新版本。

请各学院按照上述工作进程的要求,安排好学位论文提交、盲审及答辩的有关事宜,并在12月15日前提交申请学位的全部材料。

联 系 人: 李昆、李勇、李元浩(6575780)

特此通知

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2年3月12日

请大家想一想,英语是谁发明的?英国人呗!英国人认不认识汉语?不认识!那么英国人在学英语单词的时候需不需要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不需要,英国人的英语课本里根本就没有汉字,何谈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那么既然英国人学英语不需要记住(甚至根本就见不到)单词的汉语意思,那么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要去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呢?这种做法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然而由于中国人学英语时都在背单词的汉语意思,因此大家反而觉不出“背汉字”有什么奇怪的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个行为真的很奇怪,奇怪的根源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中国人普遍不会直接识别英语单词的意思,因而只好靠汉语符号来机械地帮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这样去学英语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必然会陷入苦海无边的符号记忆灾难中。

其实英语单词和汉字一样,存在着很多的“偏旁部首”,知道了偏旁部首你就可以根据它们直接来猜测单词的意思,虽不说百分之百猜准,但起码可以猜测个大概,至少在别人告诉过你单词的意思后你可以恍然大悟地领会它,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你对英语单词“见字识意”的能力,做到真正认识一个单词,而把它的汉语意思仅做为一般参考。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单词representative,请别急着告诉我你认识这个单词,其实你不见得“认识”这个单词,你仅是凭着你的记忆力记住了这串英语字母和两个汉字符号“代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去学英语你会多费劲?下面我来告诉你这个单词为什么是“代表”的意思。re在英语里是一个偏旁部首,它是“回来”的意思;pre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向前”的意思;sent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发出去、派出去”的意思;a仅是偏旁部首之间的一个“连接件”,没了它两个辅音字母t就要连在一起了,发音会分不开,会费劲,因此用一个元音字母a隔开一下;tive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人”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偏旁部首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re-pre-sent-a-tive,就是“回来-向前-派出去-的人”,即“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又被派出去替大家讲话的人”,这不就是“代表”的意思吗!这么去认识一个单词才是真正“认识”了这个单词,把它认识到了骨子里。

再举一个例子吧:psychology。

psy=sci,是一个偏旁部首,是“知道”的意思;ch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心”的意思;l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说”的意思;gy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学”的意思,logy合起来是“学说”的意思。因此psy-cho-logy连起来就是“知道心的学说”,因此就是“心理学”的意思。

依此类推,不多举例了,我要表达的观点已经清楚了,那就是,不要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汉语意思,而要用识别“偏旁部首”的方法去真正认识一个单词,真正认识了单词后,你会发现单词表里的汉语翻译原来其实很勉强,有时甚至根本翻译不出来,因为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两者在文字上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只背英语单词的汉字意思是不能真正认识这个单词的,会造成很多的后续学习困难,会造成你一辈子看英语单词如雾里看花,永远有退不掉的陌生感。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英语里有多少个“偏旁部首”,怎样知道和学会它们?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中国人对英语偏旁部首陌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这些重要内容不在学校的英语教材当中,大家在课堂上学不到(这是目前学校英语教材急需弥补的缺陷);二是少数书店里销售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书过分复杂化,动辙几百上千页,内容苦涩庞大,影响了这些常识的普及,使得本来是常识的东西不常识。其实英语里偏旁部首的学名叫“字根”,常用的也就二百多个,它们就像26个字母一样普通而重要,就像汉语里的偏旁部首那样普通而重要,它们是学英语第一课里就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学英语者应及早地掌握这些重要的常识,及早地摆脱死记硬背的蛮干状态,及早地进入科学、高效的识字状态。

【英语字根】

1,ag=do,act 做,动

2,agri=field 田地,农田(agri也做agro,agr)

3,ann=year年

4,audi=hear听

5,bell=war战争

6,brev=short短

7,ced,ceed,cess=go行走

8,cept=take拿取

9,cid,cis=cut,kill切,杀

10,circ=ring环,圈

11,claim,clam=cry,shout喊叫

12,clar=clear清楚,明白

13,clud=close,shut关闭

14,cogn=known知道

15,cord=heart心

16,corpor=body体

17,cred=believe,trust相信,信任

18,cruc=cross 十字

19,cur=care关心

20,cur,curs,cour,cours=run跑

21,dent=tooth牙齿

22,di=day 日

23,dict=say说

24,dit=give给

25,don=give给

26,du=tow二

27,duc,duct=lead引导

28,ed=eat吃

29,equ=equal等,均,平

30,ev=age年龄,寿命,时代,时期

31,fact=do,make做,作

32,fer=bring,carry带拿

33,flor=flower花

34,flu=flow流

35,fus=pour灌,流,倾泄

36,grad=step,go,grade步,走,级

37,gram=write,draw写,画,文字,图形

38,graph=write,records写,画,记录器,图形

39,gress=go,walk 行走

40,habit=dwell居住

41,hibit=hold拿,持

42,hospit=guest客人

43,idio=peculiar,own,private,proper特殊的,个人的,专有的 44,insul=island岛

45,it=go行走

46,ject=throw投掷

47,juven=young年轻,年少

48,lectchoose,gather选,收

49,lev=raise举,升

50,liber=free自由

51,lingu=language语言

52,liter=letter文字,字母

53,loc=place地方

54,log=speak言,说

55,loqu=speak言,说

56,lun=moon月亮

57,man=dwell,stay居住,停留

58,manu=hand手

59,mar=sea海

60,medi=middle中间

61,memor=memory记忆

62,merg=dip,sink 沉,没

63,migr=remove,move迁移

64,milit=soldier兵

65,mini=small,little小

66,mir=wonder惊奇

67,miss=send 投,送,发(miss也作mit)

68,mob=move动

69,mort=death死

70,mot=move移动,动

71,nomin=name名

72,nov=new新

73,numer=number 数

74,onym=name 名

75,oper=work工作

76,ori=rise升起

77,paci=peace和平,平静

78,pel=push,drive推,逐,驱

79,pend,pens=hang悬挂/weigh称量/pay支出,付钱,花费

80,pet=seek追求

81,phon=sound声音

82,pict=paint画,描绘

83,plen=full满,全

84,plic=fold折,重叠

85,pon=put放置

86,popul=people人民

87,port=carry拿,带,运

88,pos=put放置

89,preci=price价值

90,punct=point,prick点,刺

91,pur=pure清,纯,净

92,rect=right,straight正,直

93,rupt=break破

94,sal=salt盐

95,scend,scens=climb爬,攀

96,sci=know知

97,sec,sequ=follow跟随

98,sect=cut切割

99,sent,sens=feel感觉

100,sid=sit坐

101,sist=stand站立

102,son=sound声音

103,spect=look看

104,spir=breathe呼吸

105,tail=cut切割

106,tain,ten,tin=hold握,持,守

107,tect=cover掩盖

108,tele=far远

109,tempor=time时

110,tend(tens,tent)=stretch伸

111,terr=land,earth土地,陆地

112,text=weave纺织

113,tract=draw拉,抽,引

114,un=one一

115,urb=city城市

116,vac,vacu=empty空

117,vad,vas=walk,go行走

118,vari=change变化

119,ven=come来

120,vert,vers=turn转

121,vi,via=way道路

122,vis,vid=see看

123,vit=life生命

124,viv=live活

【第二部分,多认词根,多识单词】

125,aer(o)空气,空中,航空

126,alt高

127,am爱

128,ambul行走

129,anim生命,活,心神,意见

130,anthrop(o)人,人类

131,aqu水

132,arch统治者,首脑archy 统治

133,avi鸟

134,bat打

135,biblio书

136,birg战斗,打

137,cad,cas降落,降临

138,cert 确定,确信

139,chron时

140,cid降落,降临

141,clin倾

142,cosm(o)世界,宇宙

143,cracy统治crat支持

144,cub躺,卧

145,cult耕,培养

146,cycl(o)圈,环,轮

147,dem(o)人民

148,dexter右

149,doc教

150,dom屋,家

151,dorm睡眠

152,drom跑

153,ego我

154,err漫游,走,行

155,fabl,fabul 言

156,feder联盟

157,ferv沸,热

158,fict,fig塑造,虚构

159,fid信任

160,fil线

161,flat 吹

162,flect,flex弯曲

163,flict打击

164,frag,fract破,折

165,frig冷

166,fug逃,散

167,fund,found底,基础

168,gam婚姻

169,gram谷物,谷粒

170,grav重

171,greg群,集合 172,gyn,gynce(o)妇女

173,hal呼吸

174,helic(o)螺旋

175,hes,her粘着

176,ign火

177,integr整,全

178,junct连接,连结

179,later边

180,leg读

181,leg,legis法

182,luc光

183,lumin光

184,magn(i)大

185,matr(i),metro母

186,mega大

187,mens测量

188,ment心,神,智,思,意

189,min伸出,突出

190,misc混合,混杂

191,mis(o)恨,厌恶

192,mon告诫,提醒

193,mon单独,一个

194,mur墙

195,mut变换

196,nat诞生

197,nav船

198,nect,nex结,系

199,negr,nigr黑

200,nihil无

201,noc,nox伤害

202,noct(i)夜

203,norm规范,正规,正常

204,nutri营养

205,orn装饰

206,par生,产

207,parl说,谈

208,past喂,食

209,path(o),pathy疾病,疗法

210,patr(i)父,祖

211,ped脚,足

212,ped儿童,小孩

213,petr(o)石

214,phag吃

215,phil(o)爱

216,phob(ia)怕

217,plex重叠,重

218,polis城市

219,prim第一,最初

220,radic根

221,ras,rad擦,刮

222,rid,ris笑

223,rod,ros咬,啮

224,rot轮,转

225,rud原始,粗野

226,rur,rus农村

227,sat,satis,satur足,满,饱

228,sen老

229,simil,simul相似,相同

230,sol单独

231,sol太阳

232,soph智慧

233,sper希望

234,spers,spars散,撒

235,splend发光,照耀

236,stell星

237,tact,tag触

238,the(o)神

239,ton音

240,tort扭

241,tour迂回,转

242,trud,trus推,冲

243,tut,tuit监护,看管

244,umbr阴影

245,ut,us用

246,vas走,漫游

247,val强

248,van空,无

249,ver(i)真实

250,voc,vok声音,叫喊

251,vol,volunt意志,意愿

252,volu,volv滚,转

这些叫词根词缀。拉丁语系所有的语言以及衍生语言都是由前缀+词根+曲折变化、复合、派生+后缀组成的。在国外学语言学,音位学,语法的都要学习词语构成。国内官方机构的英语教学说实话很不成熟。教学方式很害人。根本不科学,不专业,不系统。很多写教材的人自己就不专业,背了两篇课文记了基本字典就觉出来教学了。语法全部掰碎了来讲,根本不系统。而且语言这个东西是习惯性的,是一步一步积累的,国内全部讲究速成,速记,速考,速忘。搞不懂的就死背。完全没有引入系统的语言学,语法,音位学,语音学。学徒怎么可能体会到语言构成形成的奥妙。国内的外语都是拿来应考的,不是拿来使用的。大陆在外语研究的水平上远远不及港台,日韩。到现在我们连一本专门的解释外部语言历史,发展,结构的译本都没有,可是在国外到处都是,装备到高中图书馆。倒不是因为大陆人少,出国的人少,是因为机制和动机就有毛病。

篇2: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一章 论文答辩的资格

申请论文答辩的资格:

一、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二、学位论文经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开题至答辩原则上应有一年半的时间,如果中途因故换题,应组织参与首次论文开题的专家进行重新开题,并经导师、学科点负责人、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在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备案。

三、向学院提交经导师签字认可的原始试验记录材料。

四、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英语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一)英语要求:

自然科学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前三年或在校期间CET六级成绩达到355分(含355分)以上;

人文社科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前三年或在校期间CET六级成绩达到400分(含400分)以上;

自然科学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CET六级成绩达到320分以上;人文社科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达365分以上,如果在国外学术期刊(指SCI、EI、SSCI、A&HCI收录源刊物)上用英文以第一作者且石河子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1篇与本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内容一致的研究论文,也可通过。

(二)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见《石河子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五、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检测。

第二章 论文答辩的准备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批准,报送研究生处审批。

二、研究生完成论文后,应及时送导师审阅,论文初稿经导师审定后,研究生需做以下工作:

1、将已通过导师审定的论文初稿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做成电子文档并打印一份,提交所在学院进行论文形式审查,并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论文必须经过学院资格审查后,方能提交,论文资格审查小组一般要求至少有两名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参加。论文按照《石河子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2、论文形式审查合格后,学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交由学院进行资格审查,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该生是否已按培养计划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学位论文是否按开题时进行、归档材料是否齐全、学费是否交齐、论文发表情

况、原始试验记录材料是否完备、CET六级成绩等。

3、资格审查通过者,由学院将其所有审查材料(包括成绩单、发表学术论文原件、资格审查结果等)交研究生处进行进一步审核。研究生处审核通过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安排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评阅。

4、研究生可在研究生处网页上下载学位论文答辩审批材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并送导师审查。

三、论文评阅

1、论文评审专家应是责任心强、学术严谨、作风正派、在相关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符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要求的同行专家。评阅人信息应对申请人和导师保密,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

2、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一定比例对申请答辩的研究生进行论文抽查,抽查方法参照《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实施办法》执行。

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人由2人组成,其中校内1名研究生导师,校外1名同行专家研究生指导教师。

4、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人由5人组成,且均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5、论文评阅工作的具体要求见《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实施办法》。

第三章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一、答辩委员会是受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委托对学位申请人

进行学术考查的临时机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或7人组成,成员应由副高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名校外专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7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为该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博导;校外专家至少2位,不少于1位博导,提倡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两方面的专家。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主持答辩会各项议程。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学院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提出,报研究生处备案。

二、导师和论文评阅人不能做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三、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协助组织答辩事宜。答辩委员会秘书应为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

1、填写和寄送答辩委员聘书,将学位论文于答辩前一周送交答辩委员。

2、收集论文评阅人的论文评阅书,复印发送给答辩委员,并将评阅人质询的问题,提前通知学位申请人。

3、协助学院做好答辩会务和接待组织工作。

4、答辩时负责做好记录,起草答辩委员会决议。

5、填写论文答辩人的有关表格和需要上报的有关材料。

6、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整理归纳答辩记录,并填写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审批材料,及时将整理好的学位申请材料交学院汇总。

7、答辩委员会主席委托的其他有关事宜。

第四章 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论文答辩前,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等。

二、答辩委员会秘书将《研究生论文答辩评定表》、《投票表》分发给每位委员。《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填写。

三、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正式开始。

四、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情况(包括完成培养计划情况、中期考核情况等)。

五、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研究生为二十分钟, 博士研究生为三十分钟。

六、答辩委员会和列席答辩的会议领导、专家提问。申请人可稍作准备后进行答辩,也可即席答辩。提问与答辩的时间,硕士研究生合计为三十分钟,博士研究生合计为五十分钟。

七、提问与答辩结束后,即行休会。

八、答辩委员会进行评议。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介绍论文评阅人的意见,答辩委员会根据上述介绍,结合论文答辩的实际情况,就论文是否达到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行评议。评议结束后就是否同意申请人毕业和是否建议授予硕(博)士研究生学位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

九、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当众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和表决结果。

十、答辩委员会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博)士学位水平所作的

决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学位论文水平的综合叙述;

2、对申请人答辩的评价;

3、论文答辩是否通过;

4、论文答辩的成绩;

5、是否同意授予硕(博)士学位;

6、其它意见。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应由全体委员签字后报送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部委员会审核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五章 答辩要求和成绩评定

一、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应公正评审、严格把关、坚持标准,答辩前每个委员必须预先审阅论文内容,作好提问准备。答辩时,要坚持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一般应以公开方式进行(须保密的例外)。论文答辩过程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均应有详细纪录。

二、论文答辩成绩的确定: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评价确定学位论文的答辩成绩(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并提出建议优秀的评定意见。

三、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将答辩人的学位申请书、论文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和决议书等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由学院汇总,送校研究生处存档;其余的答辩原始记录、投票表等由学院存档。

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一年内修改其学位论文后,按程序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按程序重新申请答辩一次;重新申请答辩的时间应在首次参加答辩的三个月后进行。学籍学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研究生处作出相应的处理。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达不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可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六章 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一、学位申请人必须经审查符合以下条件,方能获得申请硕(博)士学位的资格: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三)学位申请人没有同时向其它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凡符合申请学位资格的研究生,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硕(博)士学位并提交有关申请材料,报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硕(博)士学位:

(一)学习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毕业前尚未撤销的;

(二)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的;

(三)未能通过论文答辩的;

(四)其它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

三、学位授予

1、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提交学部委员会进行审核,由学部委员会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建议授予学位人员名单。未通过审查者,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就是否同意其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申请学位作出决议。

2、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位条例进行审议。举行会议(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部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须有全体委员的2/3(含)以上委员出席方为有效。作出授予硕(博)士学位的决定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授予学位人员名单须经过公示,硕士公示期为一周,博士公示期为三个月。未通过审查者,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议,就是否同意其重新申请学位作出决议。

3、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硕(博)士学位者,学位证书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颁发。自授予学位决定公布之日起,学位证书即行生效。

4、对有舞弊行为或其它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行为,他人有权提出质疑,进行监督,学位评定委员会应予认真对待,有权做出是否复议或撤销已公布的决议。

第七章 其 它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已发相关文件中与本规定内容相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解释权归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处。

研究生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主题词:研究生 学位申请 细则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处 2011年10月18日印发

责任校对:邵永斌

篇3: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教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教育居于高等教育的塔尖,教育学博士生作为教育学领域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精英人群,承载着更多知识发现与传承创新的重任。 因此,博士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教育学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涉学科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学科形象。我国从1984年开始招收教育学博士生, 当时招生数量极为有限,但经过30余年的发展,招生数量整体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2013年,我国共招收教育学博士生1353人,另有5455人在读[1],在数量上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数量不等于质量。与其他学科一样,当前我国教育学博士教育面临着如何提高培养质量的挑战。

我国教育学博士教育一直实行导师制,导师无疑是提高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博士与其导师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殊性: 1终身性, 博士生与其导师一旦确立便持续至终生; 2全面性, 在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团队中,博士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任务和论文,导师不仅对博士生的就读体验、学业完成产生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士生学业成就和职业生涯发展。

导师对博士生发展的影响不断获得印证。 科尔(Cole)等人认为,如果年轻科学家在学术事业开始时师从著名学者,不仅能提升研究技能,也扬名于有权分配研究费用和研究奖励的人,知名科学家几乎都有一个有名有姓的“教父”[2];朱克曼发现师承效应是科技精英成长的一条规律。通过追溯诺贝尔科学奖的师徒相承的脉络可以发现, 有师徒关系的比例高达40%以上, 其中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比例超过70%, 导师是博士生求学生涯中有重大影响的 “重要他人”[3];姚云发现1999—2007年教育学学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与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及学术声望有很大的相关性[4];李祖超等人对2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成才因素分析后发现,获得名师指导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5];古继宝等人认为导师的学术经验、学术地位和所给予的指导量是顶尖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点[6];李艳、马陆亭从导师个体特征视角证实:导师的学术水平是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产出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7]。 这些研究不仅系统地论证了师承效应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发现初期学术启蒙、独特治学方法是“名师出高徒”的重要原因。 但这些研究以简单的描述统计或质性调查为主,尚未对“师承效应”进行过精确的计量研究。

本文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为例,聚焦于教育学博士培养中学术导师与其博士生的关系。该奖项由教育部在1995年设立,当时名为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现在的奖励名称, 每3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评选了七届1。 “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目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项,对学科实力提升以及获奖者本人均具有重要价值。教育学属于该奖项的评奖范围,且存在着显著的“师门聚集”现象。 陈平对第四至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者的教育背景和年龄分布进行过统计分析[8],王永斌等人分析了第一至五届评奖结果所揭示的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9], 王日春、王玉明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10]。 但师承效应对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奖过程的影响尚无研究。 开展学术型师承关系的量化研究,可以为观察教育学博士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一个独特视角,为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准备

本文数据在以下数据集基础上汇总和完善而来: 1历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者中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信息。 根据教育部社科网公布的资料,本文选取历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教育学”获奖成果类型中的“专著”和“论文”,并删除以课题组署名的成果;2分别在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数据《博士学位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 《馆藏博士论文与博士后研究报告数字化资源库 》等数据库中查找获奖者的博士学位信息,确定获奖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姓名、导师姓名、获奖成果完成时间及博士学位获得年份的数据;并删除了在职的博士学位获得者;3出生年份数据。 由于教育部社科网不提供获奖者出生年份信息,本文依据这些具有博士学位的获奖者在申报单位的简历分析,查阅获奖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简介, 问询这些获奖者同事、学生甚至向获奖者本人求证等多种方式,最终收集到获奖者的出生年份数据; 4经反复多次的比对和校核, 最终确定本论文所用数据:历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117名教育学类博士学位获得者2的姓名、出生年份、获奖成果完成时间、博士学位获得时间及师生关系等数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优势积累理论(cumulative advantage)认为,在科研活动中, 当个人的表现超出规范要求的一定标准时,就会逐渐进行优势的积累,具有积累优势的个人将不断获得进一步扩展其能力的机会,从而不断扩大自己和条件相似同伴之间的差距。当导师具备更高的学术地位、更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国家或国际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兼任极为重要的社会兼职,都会给博士生提供很多优势的积累。 “未来科学精英通过他们的精英导师的名声,使自己很快被科学界所接受,从而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11]。 本文依据优势积累理论对师承效应进行解释,聚焦于研究历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博士获奖者之间的博士师承关系。

1. 非参数检验与随机实验。 考虑顺序数据或偏态分布数据的组间差异,以及检验分类变量间关系的统计测验,被称作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不需要利用总体信息, 而是以样本信息对总体分布做出判断; 研究的样本数据可为连续数据、离散数据。在本文中, 如果以有资格申报该奖项的所有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为总体,实际获奖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为总体的一个样本,实际获奖者从与之具有相同或相似学术实力的有资格申请者中随机产生。虽然假设了样本总体, 但无法对其分布形态做出简单推定和假设,故本文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定量分析。需强调的是非参数检验主要考察不同分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对相关系数的值不做太高要求。相关系数是一个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 不刻意追求相关系数大小,只要相关关系显著即可。

当优秀的成果申报者和实际获奖者比例足够大时,可以将获奖者的评定过程视为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随机实验。 以第七届为例,教育部社科司审查合格的教育学申报成果为497项,公示教育学总获奖成果为74项, 教育学实际获奖成果占教育学申报成果的比例为14.9%。 但申报成果在上报教育部社科司进行资格审查前,还要经过学校限额申报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审,实际获奖比例远低于10%。 随着我国教育学博士培养规模的扩张和积累,有资格申报该奖项的人数不断增加, 但每次获奖名额并没有相应增加,因此,比例会变得越来越小。获得该奖项从来都不是一个自动程序,不是获得博士学位或达到某种学术水平就能成功获奖。 作为一项竞争十分激烈的奖项, 成功获奖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只占全部有资格获奖者总数的极小部分,可以将获奖过程视作一个自然进行的随机实验。

2. 同期群分析。 同期群分析是对同一特征的分析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分析。同期群分析方法最初提出来是用于人口研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教育领域。 正如其定义所说,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它的关注点不在寻找某个或者某类完全相同的人,而只需要确定研究对象是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即可[12]。 在本文中,教育学博士学位的获奖者数据是重复截面数据,即在不同时期内出现的多个具有相似经历的不同个体,但在考察这一特殊群体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时可以将这些个体看作相互独立、随机发生的自然实验和处于不同师生关系的群组。 在本文的117份样本中具有师承效应的获奖者中, 有97%获奖时间晚于其导师, 这说明师生关系中隐藏着时间变量, 符合同期群效应中的时期效应。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同期群分析方法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学类博士获奖者进行研究。

3. 数据预处理。 首先将本论文所用数据的指标进行定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1“性别”为逻辑变量,根据获奖者的性别取值:若为女性,其值为0;若为男性,其值为1。 2“获奖者师承效应”为逻辑变量, 取值依据为是否师从高校人文社科奖获得者,若导师获得过该奖项,其值为1,否则为0;3“师生关系步长”指的是师生关系链中某个获奖者与师生链源头间延续的代数(其值为整数),具体取值依据获奖者在师生关系链中的位置以及其导师获奖与否而定。为了让师生关系步长对未来获奖者的影响更显著,针对“一徒从多师”现象,本研究选取其师生关系链最长的一条。同时,“获奖者师承效应”判断中的类似情况,取值方式依照“师生关系步长”。图1为部分师生关系链举例及“师生关系步长”的定义。

四、数据分析

(一)“师承效应”对获奖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1. 描述性统计。 将历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117名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 根据是否具有师承效应这一指标分为两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师承效应”这一变量对获奖者的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无师承效应组“博士学位年龄”“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大于师承效应组对应的指标。 “师承效应”对 “性别”这一指标的影响仍需验证。 经计算,无师承效应组男性获奖者的比例(88.2%)略高于师承效应组(71.2% ); 无师承效应组女性获奖者的比例(11.8% ) 略低于师承效应组(28.8%)。

2.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以 “师承效应”为分组变量对117名获奖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由Spearman在1904年提出,该系数是一个与样本分布无关、非参数性质的秩统计参数,用来计量两个变量之间联系的强弱。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师承效应”与未来获奖者“成果产出年龄” “获奖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即师从获奖者将显著减小未来获奖者的“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虽然“师承效应”与“博士学位年龄”“性别”也呈负相关,但是其对“博士学位年龄”“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博士学位年龄”“性别”这两个指标与“师承效应”没有明显的联系。

注:* 在置信度(双侧)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 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深入分析具有师承效应的数据发现: 有64位学生(占有师承组总获奖人数的97%)成果产出时间晚于其导师的成果产出时间。可以说明时间变量与师生关系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在教育学博士的培养中,导师扮演着重要角色。 博士生教育的特殊性,使博士生导师及其弟子的“师徒”关系非同一般[13]。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论证了师承效应的重要作用:教育学博士如果能获得高水平导师的指点,可以在知识继承与创造过程中,比同行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关系步长”对获奖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为更深入考察时间变量对师承效应的影响作用, 接下来分析“师生关系步长”对未来获奖者的影响。师生关系链会受到任意节点变化的影响,由于存在“一徒从多师”现象,故文中得到师生关系链126条。

1. 描述性统计。 以“师生关系步长”为分组变量(组号分别记为0、1、2) 对117份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师生关系步长”对获奖者的 “博士学位年龄”“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这三个指标均有影响,对“性别”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成果产出年龄”和“获奖年龄”随“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2.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对于样本总体的分布状态仍不明确, 所以本部分依然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接下来以“师生关系步长”为分组变量对获奖者所在的师生关系链进行检验,分析“师生关系步长”对未来获奖者的影响,见表5。 根据表5可得,“师生关系步长”与“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其中,“成果产出年龄”和“获奖年龄”的相关系数大于表3中以“师承效应”为分组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相关值。 而“博士学位年龄”“性别”虽呈现负相关,但是并不显著。 我们可以从图2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师生关系步长”这一指标对获奖者的影响。散点图中的直线表示:所分析数据均值的连线及趋势线,代表了数据总体的走势。 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得到,随着 “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未来获奖者“博士学位年龄” “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 分别下降1.14岁、2.73岁、2.86岁。

注:* 在置信度(双侧)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 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五、结论

本文选取1995—2015年共七届的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获奖者的师承效应。同时, 以历届教育学类获奖者作为总体,将具有博士学位的 “教育学”类“专著”和“论文”的获奖者作为总体的样本,研究教育学类博士学位获奖者的师承效应,有以下结论:

1. 师承效应有助于形成 “师生人才链”。 根据本文中的数据分析, 发现有59%的获奖者具有师承效应。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博士生是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导师在培养精英人才中占有核心地位。 师承关系使学术思想和精华得到继承和发扬,学术队伍得以延续和壮大。 同时,导师做出的重大成果对博士生的后续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 师承效应显著降低未来获奖者的知识积累所需的时间成本。 通过分析表2发现,有师承效应组的获奖者的均值小于无师承效应组的获奖者。结合散点图深入分析可得,随着“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未来获奖者“博士学位年龄”平均下降1.14岁。 学术是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具有传承性。 年轻的博士生通过导师的学术领路,辨明方向,减少挫折,提升学术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其知识积累所需的时间成本。

3. 师承效应显著缩短博士生做出科研成果、 获得学术认同所需时间。 自古学者必从师,而师承的高低又影响着学者学艺的深浅,即所谓“师承效应”。 根据分析数据可知,随着“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未来获奖者“成果产出年龄”平均下降2.73岁。 说明在导师学术熏陶和悉心指导下的博士生,研究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与条件相似的同行相比,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间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可显著促进人才的成长,培养精英人才要重视发挥师承作用。

4. 师承效应可以显著降低未来获奖者的获奖年龄。 据统计,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半以上的人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而另一部分获奖者获奖的时间要比前者平均滞后7年[14]。 本文的分析表明, 随着“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未来获奖者的“获奖年龄”平均下降2.86岁。 说明,关系链上的导师获奖产生的累积效应可以使导师指导的未来获奖者带来有效帮助,显著降低未来获奖者的获奖年龄[15]。同时,对引领博士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努力创造新的科研成果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重要途径。 如前所述,优秀导师的悉心指导会显著缩短博士生成果产出的时间,这凸显了导师学术水平及其规范指导的重要性。导师是博士生学术训练的主要引导人和实施者,导师自身水平和指导方式与博士生的发展之间存在举足轻重的关系。“名师出高徒”说明优秀的导师有利于培养杰出的优秀人才,这对“名师”的作用进行了很好地诠释。 因此,提高导师的质量对博士生的培养尤为重要。

篇4: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的急速扩招另传统的单导师制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弥补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经验不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双导师制”为此应运而生。

關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问题;对策

xG64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双导师制”是指由主导师和合作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负责制度。强调主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质量负主要责任,合作导师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协助主导师指导研究生。换言之就是在培养研究生时,给其配备相关专业的两个不同领域的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在其专业上理论知识的高度,而校外导师则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在该领域的运用。校内、校外导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必然性

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的实

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晚,高校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时候,普遍沿用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导师也是由学术型导师兼任,这种培养模式是无法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这也与我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

育的初衷背道而驰。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也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条件,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借助于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以弥补校内导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聘请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成为必然选择。

二、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双导师”制名不符实

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制落实并不到位,个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尽早确立校外导师,有的即使确定了校外导师,也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指导,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有的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校内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只是挂名,并不能实际去参与指导。

2.校内导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偏低

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多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学历也大多为硕士以上,教学科研能力均很强。然而,他们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对教学实践思考得少,参与得更少,缺乏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能力,他们习惯了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和方法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实践环节思考得少,参与得更少,也就很难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只能指导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无法做到更深入的指导。

3.校外导师水平参差不齐,主动性不高且指导效果不明显。

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上,他们不仅有很高的应用理论水平,而且在实践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明白现在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研究。但实际上,校外导师研究水平与预期的仍有差距,一些校外导师由于多任领导职务,较少有时间亲临实践第一线,因此很少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

另外,校外导师只是高校聘任的兼职导师,其人事关系仍属于某个企业或某个单位或某个行政部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对于校外导师的工资、福利和职称评定等均没有影响,尽管有些院校对于校外导师有一定补贴,但数额较少,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校外导师对于能否兼任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不太在意。同时,高校对校外导师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导致校外导师作用发挥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指导。

4.校内外导师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管理

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就是配备校内和校外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其专业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校外导师则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在该领域的运用。然而,“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却不容乐观。除了对校内、校外导师没有明确细致工作职责外,我们对校内、校外导师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参与不够,校外导师本职工作较多,积极性不高,对研究生指导不及时、不到位,这些问题在管理上我们并没有能很好地加以解决。高校对此很少制定明确的管理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大多只是单一的制定聘任机制,缺少具体有效的考核和奖励。对校内外导师的监管力度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内外导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对校内外导师加强管理,充分调动校内外导师的积极性,掌控校内外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是落实双导师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三、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应对对策

1.建立健全导师评聘制度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导师评聘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评聘不能单纯以论文和课题来衡量,而应以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为主,科研学术水平为辅。对于校内导师的选聘,不仅要重视其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还要考虑其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选聘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对于校外导师的选聘,主要考虑其专业技术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求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对于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员,即使不具备高级职称也可以选聘为校外导师。

2.加强导师激励机制和责任意识

双导师制能否顺利实施,导师起决定性作用,他们才是这项制度的推动者和实践者。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提升企事业实践导师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在观念上重视实践导师,对实践导师和理论导师在管理和待遇上力争做到公平合理。加强对实践导师的管理和激励,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对优秀的实践导师进行奖励并开展经验交流,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导师解聘。通过激励与考核促进导师更新知识,把握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

加强导师的责任意识,通过研究生教育的全程评估监督导师,促进导师培养水平的提升。无论是理论导师还是实践导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负责,同时还要关注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指导、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3.加强导师分工、合作及交流

高校作为导师管理的主体,应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功能,协调校内外导师,做导师间沟通的纽带,营造导师与导师、导师与研究生、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良好氛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双导师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全面了解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充分考虑研究生个性特征和职业取向,有目的地培養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之间,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沟通与合作,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培养方法,避免培养环节中出现真空地带。

4.加强导师培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要有一套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因此,必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选送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到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等实践领域进行培训和锻炼,通过参加具体的实践工作,获取相应的实践经验,提高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指导水平。

总之,专业学位的出现是我国学位结构的一次重大调整,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一次学位改革。双导师制对于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去尝试、思考、总结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桂娟,於朝梅,王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0-52

[2]辛德树,熊伟,李敬锁,牟少岩.对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思考[J].教育教学管理.2012(6):33-35

[3]苏简兵,梁靓,束艳.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有效运行功能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3-15

[4]李波.专业学位教育中“双导师制”缺位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58-160

[5]郑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刍议[J].人力资源与管理.2011(7):179

[6]孙洪锋,曹娜.论“双导师制”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2(18):201-202

篇5: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的要求 1.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凡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期内,修完符合本人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和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且经导师审阅论文(初稿)认可后,即可向本学科(专业)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本学科(专业)组织。

(2)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硕士生长一年),全日制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6月初)、业余制学生必须在第五学期末(1月初)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的研究生,经过对论文的修改补充,可于3至6个月后再次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仍通不过答辩的硕士生作结业处理。

(4)提倡和鼓励学业优异、科研能力强且学位论文质量高的研究生提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提前答辩的期限为半年至一年,但学位级点必须2.5以上,且事先经导师、MPAcc办公室、院和研究生院同意。

2.申请硕士学位要求

(1)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向本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并提交申请学位材料,送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并进行投票表决。

(2)根据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给予审核通过,并授予其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3)凡作为结业处理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硕士学位程序

(1)硕士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

(2)导师审阅并推荐,写出审阅意见;

(3)硕士生向MPAcc办公室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MPAcc办公室审查该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并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一名是该生学位论文评阅人);

(5)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系(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

(7)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是同意授予硕士学位;

(8)授予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细则

1、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后,经导师审核,认为可以提交答辩的,可向系(院)教务办公室领取“硕士学位申请表”,填写好有关栏目后交MPAcc办公室,由MPAcc办公室指定答辩秘书负责传递。申请应于答辩日期之前一个月左右提出,以确保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审阅论文、组织答辩委员会)及接受论文质量抽查。

2、“硕士学位申请表”中,申请者本人填写的内容必须由MPAcc办公室负责核对后加盖成绩管理人和管理部门(系或学院办公室)印章,经审核符合申请硕士学位要求者,方可由MPAcc办公室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3、学位论文评阅人(二人)和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对该课题较为熟悉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名本学科和相近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为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组织的学力论文答辩,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评阅论文及参加答辩委员会,否则无效。研究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担任主席。

4、学位论文由MPAcc办公室负责送(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评阅和审阅,申请者本人不宜参加此项工作。

5、如学位论文成果已经通过鉴定并实际上已达到评阅要求者,评阅意见书可用成果鉴定书代替,不必另行组织评阅。

6、如评阅人有不同意答辩的,则应将其意见复印后发给全体答辩委员征求意见,如有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认为可以组织答辩,则仍应如期进行。如原定答辩委员因故缺席而出席的答辩委员已起过三名,答辩不必改期。出席的答辩委员不足三名,应补上合适人选并作好答辩准备后方可举行。

7、答辩委员应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保密专业和内容需要保密者除外),对于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应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算通过。

8、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

(1)主席宣布开会;

(2)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为10分钟左右);

(3)答辩委员和与会者提问,学位申请人答辩;

(4)宣读评阅意见;

(5)休会,答辩委员举行会议作出评议,进行无计名表决(表决票由答辩秘书统一填写申请人的姓名和时间并加盖公章),写出“答辩决议书”;(6)复会,主席宣布对论文的评议和决议。

9、答辩会要有详细记录,也可用磁带录音后记录,记录或磁带录音由系(院)专人保管备查,二年后方可销毁。

10、答辩不合格者(没有取得三分之二多数票同意),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11、如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认为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已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除作出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向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建议,由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按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博士学位的申请。

篇6: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一、申请正式答辩条件

(一)时间要求

1.博士生申请答辩(指提交学位论文进行评阅,下同)的最早时间为自报到之日起不少于18个月(不含休学时间)。

2.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最迟时间为取得学籍后第6学年的6月15日(包括休学时间)。

(二)学分要求

博士生应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

(三)学术成果要求

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科研成果须满足《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有关规定(试行)》(校研字„2007‟11号)的要求。涉密博士学位论文(须为机密级及以上)的学术成果要求可同时按《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06‟4号)的第八条执行。

(四)通过预答辩

二、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二)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三)学位论文要概念清楚,理论推导正确,原始数据和实验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分析严谨,立论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不得编造数据及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引入他人研究成果要明确标出。

(四)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不能与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有重复。

(五)学位论文应严格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规定撰写。

三、预答辩及相关要求

预答辩是检查和考核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一)申请预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同意,向学位点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预答辩申请。

(二)预答辩委员会及其组成要求

学院或学科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5或7人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导师可参加预答辩委员会并担任委员,但不能担任主席),并设秘书一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职以上),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三)预答辩过程要求

1.博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回答委员提出的问题。

2.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查,检查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成果及水平、论文工作量等,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预答辩委员会结合预答辩情况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议,并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作为通过预答辩。

4.预答辩委员会应将预答辩记录、评议意见、投票情况、评议结果填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附件1,一式3份),预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有效。

(四)预答辩结果处理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完成后,经导师同意,博士生可向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正式答辩申请,进入学位论文检测和学位论文双盲评阅环节。

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补充和修改。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通过后,必须重新申请预答辩。

四、博士学位论文检测

在进行双盲评阅前,博士生学位论文须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

(一)检测的论文范围

涉密博士学位论文不进行检测,其它博士学位论文都需进行检测。

(二)受理时间

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每周二、周五受理博士学位论文检测。

(三)申请及检测过程

1.博士生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承诺书》(附件2,以下简称《检测承诺书》),并将学位论文1本及其电子版(要求WORD文档,文件命名规则:学号+姓名)送交到学院教务办公室。

2.学院教务办公室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博士生提交的检测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

3.研究生院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四)检测结果处理

研究生院将《检测报告》发放给学院教务办公室,学院教务办公室将其报学院主管领导审查,并留存其复印件,将原件及时送交导师。

博士生及其导师应认真阅读《检测报告》,并对学位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同时撰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检测结果说明》(附件3,以下简称《检测结果说明》)。

(五)其他说明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是学位论文检查和评审的重要环节之一,博士生和导师同意提交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就视为进入评审程序,检测结果将按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处理。

五、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

博士生通过学位论文检测后,经导师同意后,可向学位点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论文评阅申请。

(一)双盲评阅的含义 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姓名对学位论文作者、导师以及相关人员隐匿,同时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匿。双盲评阅由校研究生院组织实施。

(二)双盲评阅的论文范围

我校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除A类、B类部分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阅。

(三)受理时间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准备申请答辩的博士生至少应在预计答辩日期前3个月(寒暑假不计算在内)向学院教务办公室提交学位论文。

2.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类别及培养计划安排讨论学位授予情况,每年安排3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因此,每年3月、10月及6月10日到7月10日3个时间段不受理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申请,其它时间每周一、周四受理。

(四)申请程序

1.博士生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申请书》(附件4,以下简称《评阅申请书》),并向学院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报告》及其《检测结果说明》;(2)5本学位论文,其中1本正常装订(“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声明”中需导师、作者签字),其余4本匿名;

(3)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单(一式2份);(4)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交费单;(5)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6)博士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审查表及佐证材料(附件5);

(7)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自评表(B5纸打印,一式4份)。

2.学院教务办公室整理博士生提交的材料,并审核博士生成绩、学位论文、学术论文、预答辩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在《评阅申请书》上签字、盖章,并发放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表格。

3.学院教务办公室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将博士生提交的材料统一报送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

(五)形式审查及组织评阅

研究生院对学院提交的博士生材料进行复审,并组织学位论文的双盲评阅,评阅份数为4份,其中校外评阅份数至少3份。

(六)评阅结果处理

评审专家在评审学位论文后将做出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不同意答辩三种结论。评阅书返回的份数必须不少于3份,评阅结果处理办法:

(1)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3份或3份以上均为“同意答辩”申请人根据评阅意见进行修改后,进入答辩环节;

(2)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2份为“不同意答辩”申请人本次申请无效;

对于此次申请无效的申请人,必须根据评阅人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方可重新向研究生院申请答辩,且应在最迟答辩日期前完成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否则将按校学籍管理规定处理。(3)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2份为“同意答辩”、1份为“修改后答辩”

若“修改后答辩”意见中分数为70分以上,申请人根据评阅意见修改后,可进行答辩环节;

若“修改后答辩”意见中分数为70分以下,申请人根据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写出书面修改说明,导师同意后,由所在学院组织相关学科2位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查,学院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作出同意答辩(见附件6)、延期答辩继续修改学位论文以及其他具体要求的决定。

(4)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1份为“同意答辩”、2份为“修改后答辩”

若2份“修改后答辩”意见中分数均为70分以上,申请人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导师同意后,可进行答辩环节;

若2份“修改后答辩”意见中有分数为70分以下的,参照本节第(3)条办理。

(5)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1份为“不同意答辩” 导师根据评阅意见可选择撤销本次申请或提请复议。选择撤销本次申请即本次申请无效的处理办法参见本节第(2)条;选择提请复议,由研究生院增聘2位评阅人盲审,增聘评阅意见中仍有“不同意答辩”意见的,本次申请无效,增聘评阅意见中有其他意见的,参考上述办法执行。

(七)有关双盲评阅的其他说明

1.申请正式答辩的博士生提交的5本学位论文除1本外,其余的4本学位论文要求无作者姓名、无导师姓名、无致谢、无个人简历,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页不需签字,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页采用列表但匿名的方式,具体格式见《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列表》(附件7)。

2.博士生在提交学位论文时可提出建议回避评阅人员名单(不超过5人)及其所在单位。

3.双盲评阅的学位论文评阅费(含增加评阅的学位论文评阅费,200元/本)由导师支付,在提交学位论文时缴纳到校财务处;外单位研究生院(部,处)管理劳务费和论文邮寄费由研究生院支付。

4.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现象经认定情况属实的,将按《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学术)论文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处理办法》(校研字„2009‟45号)处理。

六、正式答辩

(一)答辩审批

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的博士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答辩委员会由学科提出草拟名单,由5或7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组成,其中至少应有2名外单位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可为1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中应有1名同行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以利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了解掌握本单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名,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职以上。答辩博士生的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2.思想政治鉴定 由学院(系、部)级党组织填写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态度等情况,并根据其表现明确表明是否同意推荐其答辩。不同意推荐答辩的,不予审批答辩。

3.答辩材料的审核

博士生须认真填写“学位档案”(要求确定答辩时间、地点、答辩委员会成员),并登录研究生院主页进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后录入“学位信息”栏目。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负责审核“学位档案”中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并签署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在距答辩日期前3天以上,将已经填写完毕并经学院审核和有关人员签字的全部答辩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审查通过后,发放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决票。答辩公告将会在答辩日前3天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近3天答辩公示栏”内自动显示(涉密博士学位论文除外)。

(二)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要公开举行(涉密学位论文使用涉密副本答辩的除外)。博士生应分别与导师、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历及答辩材料审核情况;

2.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少于40分钟);

3.答辩委员提问,博士生答辩; 4.休会,答辩委员会召开内部会议,审定是否同意申请人毕业及其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并根据博士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讨论并形成答辩委员会决议。

获得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为通过学位论文的答辩,同意毕业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将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报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未获答辩委员会2/3以上(含2/3)同意票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2年内(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或者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并报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5.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及答辩委员会决议;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七、加强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与审核工作

各学院应根据《关于加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审核工作的通知》(研院函„2009‟31号)要求,做好加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审核的工作,并制定本学院加强审核工作的实施细则。

八、毕业和结业

(一)毕业 1.在博士生答辩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前,由学籍所在学院对其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做好毕业鉴定。

2.博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博士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并以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的最近一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日期为毕业证书的发证日期。

(二)结业

博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博士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论文评阅最终未通过或学位论文答辩最终未通过者,准予结业并发给结业证书。

九、博士学位的授予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进行审议。评定博士学位时,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须有2/3以上(含2/3)成员出席,会议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如无记名投票表决未通过,此次申请无效,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可在2年内(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1次。答辩通过后,方可再次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申请。通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材料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上报的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投票表决。评定博士学位时,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须有2/3以上(含2/3)成员出席,会议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通过者,将授予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须经3个月争议期而无异议后发放。

十、档案整理

(一)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负责将全部学位授予档案材料交至学院教务办公室,等待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开会讨论。

(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开会讨论后,将授予博士学位意见书相应栏目填写完毕,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由教务办公室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及有关材料送交校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等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

(三)博士生按照校档案馆规定的归档要求,将有关材料存档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四)学院按学校规定时间将整理完毕的博士生学位授予材料送交校档案馆存档,并将《研究生档案寄送单位备案明细表》交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备案。

十一、涉密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评阅、答辩及存档等保密要求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06‟4号)执行。

十二、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毕业、结业及学位授予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十三、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往所有文件与本办法不符合的,以本办法为准,原校研字„2006‟14号文件同时废止。

上一篇:沙溪乡幼儿园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材料下一篇: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