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报告

2024-05-19

gps测量报告(共8篇)

篇1:gps测量报告

gps测量实习鉴定报告 作业过程

GPS静态测量

GPS静态测量首先要选点并布设网型,点要选在开阔、无遮挡物、无电磁波干扰、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并且便于以后的观测作业和应用。GPS网的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测区,不要过密或者过疏,GPS网三条边边长应相差不大,夹角应介于25度到135度之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GPS网设计应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接下来就是进行外业观测,实习中我们采用同步观测相对定位的方法,三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采集数据,观测时间为40分钟,按预先设定的GPS网依次推进。安置仪器是应注意将仪器安置在测量点上,高度适中,踏实脚架再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时量测点位表面到天线护圈中心的高度。接收机正常工作后不能触动仪器,也不能在仪器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避免无线电干扰卫星信号。

外业观测完成后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HGO软件进行基线解算。

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我们沿GPS网点布设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时应注意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要量距使其相等,每站按规范读数并记录所需数据,随即进行各项计算,填写记录表进行各项检查,满足限差后才能搬站。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2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测量工作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

RTK测量

RTK测量时应将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架设好电台和天线后连接电缆并开机,启动基准站后用手部与其连接,在手部中新建项目并配置坐标系,然后再回到主界面选择平滑,设置电文模式、差分模式和天线高。再将手部与移动站连接,回到主界面设置数据,与连接基准站的数据一样。设置完成后即可选择两个已知点进行基线解算,解算合格后就可以移动移动站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可将数据导出进行内业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需要预先准备调查范围的遥感影像,通过目视判读影像在图中选取分布均匀、遍布全区的特征点,利用RTK测量方法对选取的特征点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的数据遥感影像的矫正,导出高分辨率图像。在南方CASS中打开矫正后的图像,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行配准,完成影像配准后,选择主菜单中的土地利用/ 图斑/ 绘制图斑,在图上,通过目视判别把同一类地物沿边界画出来,完成土地利用分类。然后带着导出的图像到实地考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标注,回来后又更改修正。

平差报告

点连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33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σ Tau检验显著水平:% 单位权中误差比: x2检验值:

x2理论范围: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2.控制点坐标

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基线名 中误差_DX(mm)中误差_DY(mm)中误差(mm)相对误差

1:7665

站点名 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mm)

GP22

高差赋配表

RTK测量结果

中误差_DZ(mm)_U(mm)中误差

篇2:gps测量报告

专业: 工程测量与监理 班级: 096291 学号: 09629129 姓名: 吴志廷

GPS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GPS课程的实习是对《GPS原理及其数据处理》课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GPS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GPS静态数据采集、静态数据处理、GPS-RTK外业测量。

二、实习内容:

1、实习的主要内容:

(1)GPS静态野外数据采集及其内业数据处理;(2)GPS-RTK外业测量。

2、实习地点:东华理工大学校本部

3、外业的方法及过程:

(1)GPS静态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GPS接收机的对中与整平;

2、量取天线高,取平均值为天线高,并记录天线高和点号;

3、到了时间,按住开关键2S开机,记录开机时间;

4、测量时间到了关机,并再次测量天线高。(2)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1、启动手簿上的蓝牙;

2、建立文件并进行命名;

3、手簿与基准站进行连接;

4、对基准站进行参数设置;

5、启动基准站;

6、对流动站进行类似的连接与设置。(3)GPS-RTK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用手簿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2、完成手簿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连接之后就可以进行GPS-RTK测量了;

3、选主菜单上的“测量”,选择RTK,选择“测量点”,就可以进行单点测量,在进行单点测量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精度,若长时间搜索精度还是在浮动,则说明该点卫星接收情况较差,无法测出;

4、选择“放样”,就可以对已知点坐标进行放样,根据手簿的提示移动流动站,直到找到所需点为止。

5、静态数据处理:

使用TGO处理GPS数据步骤如下:(1)数据传输,接收机与电脑相连;

(2)数据获取完成后,首先需要建立坐标系统。使用TGO软件的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模块,增加椭球如beijing54,输入定义坐标系统的椭球名称、地球的长半轴。扁率,短半轴和偏心率会自动计算出来,接下来是增加基准转换/Molodensky,将坐标转换定义到刚建立的椭球中,增加一个坐标系统组,命名为定义的椭球名称,最后在增加坐标系统选项中选择横轴墨卡托投影,根据自定义的基准修改相应的基准方法和名称。此时,一个自定义的beijing54坐标系下的坐标系统,退出之前保存即可。

(3)TGO新建项目。命名一个新的项目,选择一个模板和路径,模板一

般选用Metric(米制),路径可修改为自定义。适当的修改项目属性,如修改坐标系统下坐标系统设置一栏。单击改变,选择新坐标,再选择你刚建立好的坐标系统即可。从而完成了新项目的建立。

(4)导入静态观测数据(*.dat)数据。对导入的数据还要做一定的修改,如点的名称、天线高、天线类型以及测量方法,这些都应该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进行修改。点确定之后,布网的图形就会显示出来。此时表明观测数据已经正确载入TGO软件中。

(5)处理视图中的Timeline。对于一些周跳过于明显的观测数据要予以禁止,禁止其参与数据的平差计算,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数据计算精度。

(6)完成Timeline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GPS基线处理。根据需要修改一下GPS处理形式,选中需要处理的基线,点击处理GPS基线,等待基线处理。若基线接收情况较好,则保存处理结果并可获取基线处理结果报告。若基线接收情况不是很理想,则需要重新处理视图中的Timeline,重复GPS基线处理,直至基线处理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为止。基线处理完成后,可通过查看相关的结果报表获取处理结果,如残差分布图。

(7)基线处理完成后,需要对GPS数据进行无约束网平差。首先选择平差,选择基准中的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点击平差,软件将会自动平差处理,平差处理完毕后可查看网平差报告,查看迭代平差是否通过,如果不通过则选择加权策略,再次平差直至通过为止。

(8)网的约束平差。首先在平差/基准中选择当地投影标准,点击观测值,加载水准模型。

(9)GPS数据处理完成后,最后要进行成果输出。

三、实习体会:

篇3:GPS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探讨

1) 大地高高程系。该系是通过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在地面某点上大地高程定义是地面点沿在通过该点的椭球法线与椭球面的距离。GPS定位测量所获得的是WGS-84椭球大地坐标系中的成果,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GPS测量求得的是相对于WGS-84椭球大地高程。通过大地高程中定义得知是一个几何的向量而不具备任何物理意义。我们不难理解的是不同定义的椭球大地坐标系在构成不同的大地高程系统。

2) 正高高程系。该系是通过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在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高程, 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该系性质:在地面任一点正高不随水准测量路线不同出现差异, 它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值, 我们可用来表示地面的高程;通过任何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并根本不可以精确获得, 严格说在地面上任一点正高高程不可以精确的得出;地面点正高是该点至大地水准面的铅垂之间的距离。

3) 正常高高程系。该系是将正高系统中不能够精确获得的平均重力加速度通过正常重力取代得到的另一种系统的高程。在正常高高程系统中以类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我们通过实际的应用高程测量中得出地面点的高程是采用正常高程系统。在地面点上的正常高是该点至似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的距离, 在GPS所测高程是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法线到椭球面之间的距离, 在两个系统之间存在这一个高程异常, 因此在使用时我们把地面点上的大地高换成正常高。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统一系统。

4) 在高程系统转换过程中, 因为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一般不能重合, 所以把某一个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至大地水准面其间距离为正高。我们在通过该点沿法线方向投影至椭球面上的点, 在此时的距离被称做大地水准面差距。似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也不能重合, 所以两者间的高程差称做高程异常。

在实际应用的作业的时候, 因为区域之间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并没有普遍被使用, 所以我们在考虑范围不大的区域的时候高程异常具有一定几何相关性, 几何的高程拟合方法也没有被我们在系统中广泛的被应用。在GPS高程拟合是通过利用这个原理, 采用数学的方法, 求解GPS观测点的正常高度, 在GPS高程拟合模型当中GPS点布成一定区域面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数学曲面拟合的方式或方法来求得待定点的正常高。根据观测区中所得知的点平面坐标x与y的高程异常值, 采用数值拟合方法, 在拟合处测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在内插出待求点的高程异常值, 从而得求出待求点正常高。我简要介绍在GPS高程测量中用于拟合高程异常的曲面拟合方法。

1) 多项式曲面拟合法:通过公共点上的GPS测定得到的大地高与水准测量测定的正常高得出该点上的高程异常,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公共的点我们可以根据上式列出一个方程式, 若有m个这样的公共点, 就可以列出m个方程, 得出一个高程异常与点的坐标之间关系的多项式, 我们在测量过程中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求有多余的观测值, 最后求得一个最或然值。

2) 移动二次曲面法:通过对某一内插点, 若数据点满足距离该内插点小于某个阈值R, 则可用这些数据点内插, 则称以内插点为圆心, 半径为R的圆形移动窗口曲面内插。移动二次曲面就是用满足上述条件的点进行二次曲面内插计算。但是加权平均法是移动拟合法的一个特例, 它是在解算待定点p的高程异常值的时候, 采用加权平均值来代替误差的方程。

3) 多面函数拟合法:我们通过在1977年美国学者Hardy提出的多面函数拟合法, 运用该法将其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的分析工作中。根据这个方法的思路:任何一个圆滑数学表面总可以采用一系列有规则的数学表面总和以任意精度递进。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在各个数据点上建立一个曲面, 通过这个曲面在高程方向上将各个旋转曲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叠加成一张整体而连续曲面, 使其严格地通过各个数据点。可以看到, 所有的高程模拟模型实际上都是在数学上实现的函数拟合, 而非在物理上真正的高程异常直, 因而其在一定应用范围内可以保证水准测量的精度, 但在布设大范围高精度的水准网时, 若初始水准数据不足, 则仍然存在模拟真实性的问题, 只有在拥有足够密度的传统水准测量点的情况下, 拟合出似大地水准面函数时, 使用GPS进行水准点加密才是主要的应用模式。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GPS的广泛应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GPS测量省时、方便、省力、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测定点的正常高和正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兴趣。通过GPS水准与常规水准相比, GPS水准具有费用低、效率高等特点, 我们能够在大范围的区域内进行高程数据的加密。如何将GPS大地高转化成水准高程, 并使其保持一定的精度, 将继续成为测绘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高程系统以及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GPS高程测量中高程拟合的不同方法, 并对使用GPS进行高程测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GPS高程,正常高,高程转换

参考文献

[1]舒晓明.GPS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探讨[M].中国水运, 2010 (4) .

[2]夏鹏, 罗新宇, 吴和元.GPS高程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可行性研究[M].甘肃科技, 2010 (2) .

[3]徐勇.GPS高程迭加拟合模型的研究[M].科技论坛, 2010 (4) .

[4]王旭, 刘文生.GPS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M].测绘科学, 2010 (4) .

篇4:GPS载波相位测量

【关键词】载波相位;重建载波;差分观测值;平差模型;精度评定

0.引言

载波相位测量是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通过相位差来求解接收机位置。由于载波的波长远小于码长,C/A码码元宽度293m,P 码码元宽度29.3m,而L1载波波长为19.03cm, L2载波波长为24.42cm,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 L1载波的观测误差约为2.0mm, L2载波的观测误差约为2.5mm。而C/A码观测精度为2.9m,P码为0.29m。 载波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

1.载波相位测量原理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接收到的来自GPS卫星的载波信号是一个调制信号,因为GPS卫星在发射载波信号时己经将测距码信号和数据码(导航电文)信号调制到了载波信号上这一过程通常称为信号的调制。因而接收到的载波的相位己不再连续,所以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以前,首先要进行解调工作,即利用一定的方法将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卫星电文去掉,重新获取载波,这一工作称为重建载波。重建载波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码相关法,另外一种是平方法。采用前者,用户可同时提取测距信号和卫星电文,但用户必须知道测距码的结构;采用后者,用户无需掌握测距码的结构,但只能获取载波信号而无法获得测距码和卫星电文。GPS载波动态相对定位目前的实现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参考站向移动站发送原始观测数据,在移动站上进行卫星之间和测站之间的双差处理,求解移动站的三维位置信息,这种方法对差分系统数据链要求很高,移动站上计算量很大。第二种方法:参考站向移动站发送测相伪距的修正量,移动站利用这种修正量修正其测相伪距的观测量,这种方法类似于码差分技术,因此对差分系统数据链路的要求不高,移动站上计算量不大。但第一种方法的定位精度通常要高于第二种方法。

为了进行载波相位测量,接收机也产生一个与卫星载波信号的频率和初相位完全相同的基准信号,称为本振参考载波信号。

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量是GPS接收机所接收的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机本振参考信号的相位差。

2.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

6.2基线向量解算结果分析

基线向量解算是一个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在实际解算时,基线向量解算完成后,可以获得基线向量的平差值及其协方差阵和双差整周未知数等,这样就可以对观测值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

6.2.1观测值残差的分析

在进行基线向量解算时是假定观测值中仅存在偶然误差,如果在观测值中存在系统误差或粗差,会有较大的残差。当其偶然误差达到1cm时,可以认为该观测值存在严重问题。

平差处理后的单位权中误差应该比较小,一般情况下应该在0.05周以下。否则认为观测值出现某些问题或起算数据存在问题。

6.2.2 基线长度的精度

在基线向量解算完成以后,可以利用(11)式对基线长度的中误差进行估算,基线长度的中误差应该在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范围以内。

6.2.3 双差固定解与双差实数解

在进行基线向量解算时,可以获得整周未知数的估值及中误差。从理论上讲,整周未知数应该是一个整数,但是由于各种误差的影响,数据平差求得的整周未数N往往不是一个整数,而是一个实数,称为双差实数解。当实数解十分接近邻近的整数,而且整周未知数的中误差又很小时,就直接确定为邻近的整数;反之如果不存在周跳问题,则可以建立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区间,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其整数解进行优化搜索,将该实数确定为整数,再将其作为已知量回代重新进行平差计算,这样获得的结果称为双差固定解。■

【参考文献】

[1]徐绍铨,张华海,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声享,郭英起.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4]关惠平.GPS 相对定位原理与DGPS 技术简介[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6):22-26.

篇5:GPS测量与应用报告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8项主要功能

1.跟踪定位

2.轨迹回放

3.报警(报告)

4.里程统计

5.短信通知功能

6.车辆远程控制

7.油耗检测

8.车辆调

1.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2.地面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 Antenna)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之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3.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目前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其次则为使用者接收器,现有单频与双频两种,但由于价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购买的多为单频接收器。

GPS术语

1.GPS 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 通用处理器共享

2.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卫星/系统

3.[GPSS]General Purpose Systems Simulator通用系统模拟器

4.[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5.GPS General Phonetic Symbols 捷易读注音符

GPS原理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

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知。

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GPS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GPS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

GPS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0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U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对P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

GPS接收机对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解码或采用其它技术,将调制在载波上的信息去掉后,就可以恢复载波。严格而言,载波相位应被称为载波拍频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频 移影响的卫星信号载波相位与接收机本机振荡产生信号相位之差。一般在接收机钟确定的历元时刻量测,保持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就可记录下相位的变化值,但开始观测时的接收机和卫星振荡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历元的相位整数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能在数据处理中作为参数解算。相位观测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整周模糊度,因此只有在相对定位、并有一段连续观测值时才能使用相位观测值,而要达到优于米级的定位 精度也只能采用相位观测值。

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在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广播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双频接收机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双频接收机。GPS定位原理参考资料: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

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

①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②功能多,应用广。

GPS系统的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1、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500KM可达10-7m,1000KM可达10-9m。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得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

2、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

GPS种类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按接收机的用途分类

1.导航型接收机

此类型接收机主要用于运动载体的导航,它可以实时给出载体的位置和速度。这类接收机一般采用C/A码伪距测量,单点实时定位精度较低,一般为±10m,有SA影响时为±100m。这类接收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此类接收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车载型——用于车辆导航定位;

航海型——用于船舶导航定位;

航空型——用于飞机导航定位。由于飞机运行速度快,因此,在航空上用的接收机要求能适应高速运动。

星载型——用于卫星的导航定位。由于卫星的速度高达7km/s以上,因此对接收机的要求更高。

2.测地型接收机

测地型接收机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这类仪器主要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定位精度高。仪器结构复杂,价格较贵。

3.授时型接收机

这类接收机主要利用GPS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标准进行授时,常用于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中时间同步。

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

单频接收机

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L1载波信号,测定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定位。由于不能有效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单频接收机只适用于短基线(<15km)的精密定位。

双频接收机

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L2载波信号。利用双频对电离层延迟的不一样,可以消除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因此双频接收机可用于长达几千公里的精密定位。按接收机通道数分类

GPS接收机能同时接收多颗GPS卫星的信号,为了分离接收到的不同卫星的信号,以实现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处理和量测,具有这样功能的器件称为天线信号通道。根据接收机所具有的通道种类可分为:

多通道接收机

序贯通道接收机

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机

按接收机工作原理分类

码相关型接收机

码相关型接收机是利用码相关技术得到伪距观测值。

平方型接收机

平方型接收机是利用载波信号的平方技术去掉调制信号,来恢复完整的载波信号,通过相位计测定接收机内产生的载波信号与接收到的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测定伪距观测值。混合型接收机

这种仪器是综合上述两种接收机的优点,既可以得到码相位伪距,也可以得到载波相位观测值。

干涉型接收机

这种接收机是将GPS卫星作为射电源,采用干涉测量方法,测定两个测站间距离。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GPS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GP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机型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池云祥 GPS原理与应用 山东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

徐邵铨GPS测量原理与应用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共广运 GPS测地研究与应用文集 北京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2.12

篇6:GPS测量实习报告

GPS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PS测量实习报告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姓名:*学号:*实习日期:/07/05小组成员:***实习目的:熟练掌握GPS静态定位的外业观测、基线解算、GPS网平差的技术方法,巩固、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任务内容:我们小组在西南科技大学新区完成20个点左右的GPS控制点的观测、数据处理工作。测区为校内新区及周边实习基地,控制点已预设,连测绵阳市国土局布设的GPS已知点,坐标系统是绵阳市城建坐标系统。要求熟练掌握南方天王星9600静态GPS接收机的使用,GPS基线处理及平差软件GPSADJ4.0的使用方法。过程简述:上午领到南方天王星9600静态GPS接收机和三脚架,之后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及我们要实习的内容和地点,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在室外架好仪器熟悉仪器的操作和测量应该注意的事项,练习结束后,进行分组,分为两个组,老区一个组,我们被分到新区。我们一个班一共有12台测量接收仪器,两张西南科技大学有关GPS控制点布设的地图,主要是每组的调度员拿着地图,调度每台仪器的点的测量。我们组成员带着仪器,向实习地点进发,一起商量好测量开始的地点后,准备开测。开测前主要的是找控制点。找到控制点后观察周围的环境,架设仪器结束后有没有遮挡物,遮挡情况做出记录,架设仪器,架设仪器结束后,开机,并开始输入点坐标和仪器高,等到有4颗以上的卫星变黑后就进入测量状态,开始接收卫星传来的数据。并且把开始测量的时间短信告诉调度员。之后,就是看守仪器,在等待过程中,观察卫星的变化情况,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卫星编号ID,高度角,方位角变化,考虑周围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并做记录。测量时间到40分钟后,就要考虑要到搬站时间了,我们本来有6太仪器,在练习的时候发现一台接收机有问题,后来在测量实习开始的时候,又发现我们的仪器又有一台对中部分有问题,这台是比较新的光学红外对中仪器,开始以为电池没有电了,赶紧买了新电池,换了电池也无济于事,集体晕倒!还好有四台仪器可以推进测量,我们进行的是在每一起推进测量的时候保持一个点不动,并且保证每个三角网内的每条边都测足40分钟。我们是选择从西科花园开始慢慢将新区包抄结束,最后在新区老区交界转盘处完成两组的交接(两组中每组有一台一起测足40分钟)。外业测量结束。数据输入电脑,老师对测量数据处理导入电脑和对数据的处理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关于GPS技术的优势、缺点及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总结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丛静态发展到动态丛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地应用广度和深度。载波相位差分法GPS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由于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地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反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GPS信号接收机: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对于陆地、海洋和空间的广大用户只要用户拥有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的接收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GPS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测量。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用户要求的GPS信号接收机也各有差异。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家工厂生产GPS接收机产品也有几百种。这些产品可以按照原理、用途、功能等来分类。静态定位中GPS接收机在捕获和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固定不变接收机高精度地测量GPS信号的传播时间利用GPS卫星在轨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机天线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而动态定位则是用GPS接收机测定一个运动物体的运行轨迹。GPS信号接收机所位于的运动物体叫做载体(如航行中的船舰空中的飞机行走的车辆等)。载体上的GPS接收机天线在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相对地球而运动接收机用GPS信号实时地测得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瞬间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大部分。对于测地型接收机来说两个单元一般分成两个独立的部件观测时将天线单元安置在测站上接收单元置于测站附近的适当地方用电缆线将两者连接成一个整机。也有的将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制作成一个整体观测时将其安置在测站点上。GPS接收机一般用蓄电池做电源。同时采用机内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池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池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池的过程中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丢失数据。近几年国内引进了许多种类型的GPS测地型接收机。各种类型的GPS测地型接收机用于精密相对定位时其双频接收机精度可达5MM+1PPM.D单频接收机在一定距离内精度可达10MM+2PPM.D。用于差分定位其精度可达亚米级至厘米级。目前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已经问世。(2)GPS的定位原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3)GPS系统的特点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定位精度高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500KM可达10-71000KM可达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得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观测时间短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测站间无须通视GPS测量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只需测站上空开阔即可因此可节省大量的造标费用。由于无需点间通视点位位置可根据需要可稀可密使选点工作甚为灵活也可省去经典大地网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可提供三维坐标经典大地测量将平面与高程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测。GPS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目前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操作简便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达“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测量工作者的工作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使野外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全天候作业目前GPS观测可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不受阴天黑夜、起雾刮风、下雨下雪等气候的影响功能多、应用广。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GPS系统不仅可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测速的精度可达0.1M/S测时的精度可达几十毫微秒。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GPS系统的应用前景当初设计GPS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导航收集情报等军事目的。但是后来的应用开发表明GPS系统不仅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而且用GPS卫星发来的导航定位信号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因此GPS系统展现了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4)GPS的用途GPS最初就是为军方提供精确定位而建立的至今它仍然由美国军方控制。军用GPS产品主要用来确定并跟踪在野外行进中的士兵和装备的坐标给海中的军舰导航为军用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等。目前GPS系统的应用已将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应用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许多商业和政府机构也使用GPS设备来跟踪他们的车辆位置这一般需要借助无线通信技术。一些GPS接收器集成了收音机、无线电话和移动数据终端来适应车队管理的需要。由于多元化空间资源环境的出现使得GPSGLONASSINMARSAT等系统都具备了导航定位功能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间资源环境。这一多元化的空间资源环境促使国际民间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策略即一方面对现有系统充分利用一方面积极筹建民间GNSS系统待到前后GNSS纯民间系统建成全球将形成GPS/GLONASS/GNSS三足鼎立之势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单一系统的依赖形成国际共有、国际共享的安全资源环境。世界才可进入将卫星导航作为单一导航手段的最高应用境界。国际民间的这一策略反过来有影响和迫使美国对其GPS使用政策作出更开放的调整。总之由于多元化空间资源环境的确立给GPS的发展应用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环境。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测站点之间无需通视,待定点精度与控制网图形结构关系不大、成果精度高、观测全自动、全天候的技术优势,及其由此而来的经济优势,已经成为控制测量首选的技术手段。大范围的大地控制网建立现在已不再采用传统的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工程控制网(城市控制网),甚至图根控制测量也都大量采用GPS技术方法。所以GPS测量理论和实践是测绘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缺点:就是信号很容易被遮挡。电池要经常换。关于本次实习的经验通过这次实习,掌握南方天王星9600静态GPS接收机的使用。学会在实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布设控制点,以利于测量工作的进行,提高测量效率关于本次实习体会实习当天,天气好闷热啊,但是还是坚持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时由于我们的仪器又有一台有问题,给我们雪上加霜啊!虽然不是调度员,但是充当了调度员的角色,有点越俎代庖,但是让一个女生跑来跑去的多过意不去啊。于是作为一个班委我就充当了调度员的角色,在新区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比较远,但是总不能让一个女生跑来跑去的。老师也非常辛苦,一天守在实验室,并且随时回答我们的疑问,解决我们测量过程中的一些与测量工作进行有关的一些问题。一天下来我的脚痛的要命,当天晚上用开水泡了脚的,但是第二天还是痛厉害,脚不敢着地了,第三天好多了,于是就静下来写写实习报告。颇累收获颇丰啊。

篇7: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测绘二班十组

姚伦 谈盼 唐升旗 韦前 江晴晴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东经108°54’26’’、北纬34°22’16’’附近。位于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东区,测区北临体育场,东至校医院,测区内地势平坦,通视条件较好。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8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二、作业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三、坐标系的选择和已有测绘资料

GPS网的平面坐标系统选用54北京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四、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3台AshtechZ-X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以Km计),为双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 ±(5mm +1ppmD)高 程 ±(10mm+2ppmD)

AshtechZ-X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olution 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五、四等(或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8个,其中已知点2个,未知点6个,组成最小同步环6 个,多边形异步环4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12条,其中必要基线15条,多余基线5条。

2.GPS观测 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3 AshtechZ-X型GPS接收机,同时在三个GPS点上进行观测, 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 时段长度≥90分钟。丈量天线高度, 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 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 再丈量一次天线高, 以作校核。在观测过程中, 自始至终有人值守, 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通知其它两台仪器, 延长时段时间, 以保证观测精度。

六、外业数据处理及检核 1.外业数据处理

外业观测后及时输入计算机, 并进行外业数据的检查。根据自动处理基线向量的结果,检查基线向量方差比(Ratio)、中误差(rms)以及天线高等, 方差比>3,中误差<20mm,参与解算的向量均符合要求。2.外业观测质量的检核

根据《GPS规范》要求,各级GPS基线精度计算公式如下

σ=a+b·D

按D级控制网精度要求,取 a≤10mm b≤10ppm D=4.65Km(平均基线边长)代入上式,经计算得: σ=47.60mm(1)同步环检验

根据《GPS规程》要求,其坐标分量应分别≤6ppm(1/166666);全长闭合差应≤10ppm(1/100000)。经检核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477503(同步环1),最小为1/2124777(同步环4), 均符合要求。

(2)异步环检验

坐标分量闭合差 Wx=Wy=Wz≤±3*sqrt(n)*σ n=3 Wx=Wy=Wz≤±247.3mm 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W≤±3*sqrt(3n)*σ n=3 W≤±428.4mm

抽取独立基线异步闭合环4个,经检查其3条基线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3mm,最小为7mm,远小于规定的494.7mm,符合要求。

七.平差计算

基线处理成功后,即可进入软件的网平差界面,进行WGS-84坐标系下的自由网平差及三维约束网平差。

GPS点WGS-84坐标系自由网平差

(1)GPS点WGS-84坐标系XYZ坐标平差及精度

按《GPS规程》规定,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Vx=Vy=Vz≤3σ=142.8mm 实测基线18条,经检查最大的基线向量改正数为7mm,完全符合规程要求。

基线的相对精度最高为1/72755;最低为 1/108440。(2)GPS点WGS-84坐标系大地坐标及其精度

篇8:GPS测量精度控制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作为军事系统发展起来的。该系统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GPS具有全天候作业、精度高、观测时间短、不要求控制点之间相互通视等优点,导致了测绘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GPS在测绘方面,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籍测量和摄影测量等[1,2,3,4,5,6,7,8]。随着GPS技术和仪器的发展,GPS应用到了更广的领域,如资源勘探、气象预报、地质灾害、交通运输等。GPS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普遍适用的技术,但由于GPS测量过程中也包含多种误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让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才能灵活地应对实际工程[9,10,11,12,13,14,15]。

本文主要从GPS静态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后处理两方面介绍了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对GPS基线的解算和优化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基线的解算是GPS静态数据后处理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解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GPS最终的成果和精度。结合工程实际,介绍GPS数据后处理的精度控制和方法选择,消除或消弱某些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减少了野外工程返工重测。

1 GPS静态控制测量误差及精度控制

1.1 GPS静态控制测量误差分析

GPS误差包括GPS信号自身的误差、信号传输的误差和接收机误差。其中,GPS信号自身的误差包括星历误差、美国的选择可用性SA技术和反电子欺骗AS技术等。信号传输误差包括太阳光压、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和由它们或其他因素产生的周跳。GPS接收机误差主要包括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等。

了解了GPS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方法,以降低GPS测量误差,实现精度的控制。

1.2 GPS静态控制测量精度控制

本文主要以工程测量中的小型GPS控制网和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为例说明GPS控制网的精度控制。

(1)卫星及其空间位置。在GPS测量中,常使用精度因子来衡量观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精度因子分为PDOP空间位置精度因子、TDOP钟差精度因子、HDOP水平分量精度因子、VDOP垂直分量精度因子等。精度因子值的大小与GPS定位的误差成正比,值越大,定位误差越大,定位的精度就低。通过卫星预报程序Star Report来了解卫星的分布、卫星轨道、PDOP值变化,从而选择合适的观测时段。

(2)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影响,在短基线测量中,一般采用双频接收机采集数据和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处理。

(3)多路径效应。根据大量的资料和工程实例分析,多路径产生的误差是小范围控制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多路径效应对点位坐标的影响,在一般环境下为5~9 cm,在高反射环境下可达15 cm,也可导致信号失锁。观测中的很多的周跳也是因此引起的。主要应对措施:点位选择到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远离大功率发射源和高压电线以及无线电传送通道,对GPS天线安装抑径板。

(4)周跳。由于障碍物遮挡视线或无线电干扰等原因引起卫星信号短时间失锁,而全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数发生跳变的现象称为周跳。常用的周跳探测策略和方法主要有多次差法、卡尔曼滤波法、伪距和相位组合法、电离层残差法等。各个GPS后处理软件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次差法通常探测较大的周跳,电离层残差法适用修复小于5周的周跳。

(5)GPS仪器高。小范围GPS控制测量中,GPS仪器高的测量是误差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量取仪器高,可提高GPS测量的精度。

2 GPS数据后处理及精度控制

GPS数据后处理主要包括基线解算和GPS网平差。GPS基线解算是数据后处理中重要部分,其解算的质量关系到基线是否合格,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是否超限,以及GPS测量的成果和精度。

(1)GPS数据质量检查。GPS数据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卫星高度角、方位角、多路径和信噪比、周跳。南方测绘提供了GPS数据质量检查程序Data QC,通过对卫星信息的分析,可以对观测数据有全面的了解,方便下一步基线解算。

以某项目GPS控制测量为例,测站卫星信息如图1所示,基线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测站哪颗卫星哪个时间段存在多路径效应、信噪比较低和卫星高度角有问题,同时是基线解算时选择参考卫星和卫星高度截止角设置以及编辑数据的重要依据。在基线解算时,根据数据质量检查情况删除观测时间较短的卫星,删除连续周跳的卫星,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历元,消除粗差的影响。

(2)基线解算的精度控制。基线解算的精度控制分为相对质量指标、半相对半绝对质量指标和绝对质量指标,这些指标是对解算成果的评定依据。

相对质量指标包括单位权方差因子(反映观测值质量的优劣),观测值的残差的均方根RMS(反映观测值质量的优劣,一般认为越小越好),数据删除率(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反映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RATIO值(反映了整周未知数的可靠性,值越大可靠性越高,此指标与观测值质量和观测条件有关),RDOP值(反映了观测条件的好坏)。

半相对半绝对质量指标:同步环闭合差,理论上应总为0,若同步环闭合差超限,至少有一条基线错误,没有超限,也不能说明所有基线都合格。

绝对质量指标包括异步环闭合差和重复基线互差。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说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质量合格;如不满足限差要求,说明至少有一条基线质量不合格,通过相邻的异步环或者重复基线可以找到不合格的基线向量。重复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基线质量合格;如不满足限差要求,说明至少有一条基线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重复基线找到不合格基线。

(3)基线解算观测组合方案选择。基线解算时可以使用多种系统组合解算,也可以使用单一的系统解算。南方测绘提供了L1(GPS)、L2(GPS)、LW(GPS)、LN(GPS)、IONOFree(GPS)、Geometry Free(GPS)、IONOFree(GNSS)等组合方案。一般情况下,短基线采用L1(GPS),长基线采用IONOFree(GPS)、Geometry Free(GPS)和IONOFree(GNSS),对于北斗系统数据,在解算时选用IONOFree(GNSS)方案。

在基线解算的过程中,尝试选择观测时间长、信号质量较好的卫星作为参考卫星,优化选择历元间隔、高度角和观测组合方案,达到最优的解算结果。

(4)GPS网平差。GPS网平差的一个重要误差检查是起算点质量的检查,可以通过方差因子检验实现,检验约束平差后的验后方差因子与无约束平差的验后方差因子是否一致。GPS平差成果的检查可以通过以上的质量指标和控制点的内外符合精度确定。

3 结语

在GPS控制测量中,现有的GPS仪器设备条件下,测量的误差主要表现为多路径效应和点位的误差,实际作业中应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点位环境,尽量减少其产生的误差影响;数据后处理方面主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优化解算基线,通过控制基线的解算质量,从而提高网平差的精度,达到精度控制的目的,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摘要:GPS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因此对其精度质量的控制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GPS静态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误差原因分析,介绍了降低GPS野外数据采集误差的措施,并基于工程数据实例对数据后处理过程中影响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测量人员参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gps测量报告】相关文章:

gps测量实习报告07-31

gps实习测量报告书09-23

gps控制测量实习报告06-06

gps公路测量实习报告06-06

gps测量范文05-18

测量gps范文05-18

测量gps应用范文06-06

gps测量步骤范文06-06

gps静态测量范文06-06

gps快速静态测量07-31

上一篇:中级经济师备考计划下一篇:[PK赛]关于教师节的作文:感谢您,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