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2024-04-19

社工年终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我们xx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市计生局和镇计生办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央《决定》为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这一任务, 依靠社区干部和群众,有条不紊地在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计生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信息统计上报及时准确,对迁入迁出的流动人口及时变更,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流入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登记表和pis中数据一致准确。在五月份的pis数据全市考核中,我社区的逻辑关系准确率达到百分之99.51获得全市第一名;信息录入完整率是百分之98.54,获得全市第二名。截至6月 30日,xx社区最新统计数据为总户数:3172户,8091人,其中常住户:2093户,5610人,流动户1079户,2481人,育龄妇女:2677人,已婚育龄妇女2088人,期内出生23人,其中男孩14人,女孩9人。死亡14人、新婚21对。

二、创新宣传手段和形式 让计生观念深入人心

1.创新宣传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零距离”工作

为了加大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搭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今年,我社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快捷、便利的特点,继续通过博客、飞信向广大育龄群众传递着计生知识。在飞信上建立了流动人口群、新婚人员群,避孕药具人员群等,定期将计生法律法规、新型婚育观念、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传达给不同群的人员。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活动

一、召开百日宣传活动

XX上半年xx社区共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活动。XX年2月5日下午,xx社区“百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社区办公室内举行。活动中,共发放了计生宣传单、宣传品60余份。启动仪式的开展,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营造我市良好的人口环境,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大的加强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活动

二、庆三八联谊会

3月5日上午,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xx社区举办了庆“三八”联谊会,联谊活动中,社区书记带领大家高唱《学习雷峰好榜样》、《革命人永远年轻》等革命歌曲,大家情绪饱满,歌声嘹亮。曹丽梅表演的山东快书《矬大姐》更是赢得了观众们的一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大家在欢快愉悦地气氛中度过了愉快并有意义的节日。

活动

三、法律进社区 维护妇女权益

4月20日上午绥芬河镇xx社区开展的“法律进社区”知识讲座,一改往日法律宣传的讲座模式。而是妇女们围坐在一起,通过讨论真实案例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类似屡次发生的事情,一味的忍让不是办法,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为了使辖区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活动

四、净化美化环境 计生协会显身手

“5.1”节期间绥芬河市绥芬河镇xx社区计生协会组织会员30余人开展了以“我为环保出份力”为主题的卫生环境整治活动。活动中,大家手拿扫帚、小铲等工具对联通一条街长达400余米的街道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参加本次活动的协会会员干劲十足,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脏乱不堪的街边变得整齐、干净,一处处的“牛皮癣”广告被彻底清除。辖区内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辛勤劳作的同时每个人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路人对此无不交口称赞。

篇2: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一、心家园成都总部年度工作情况

1、启动运行多个项目和活动

XX年1至3月,在经过XX年近3个月的前期调研评估和项目跟进之后,与共青团成都市委、上海恩派三方合作建立的彭州市磁峰镇xx阳光社区中心、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阳光社区中心及两地的志愿者工作站顺利启动并正常运行,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之中。

7月、8月,启动彭州xx及大楠村暑期《心家园—心成长》夏令营系列活动。

7月,开展了温江涌泉街道瑞泉馨城居家养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及需求评估等。8月1日,心家园正式启动温江居家养老项目。

另外,在第四季度,心家园还组织志愿者参加了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在锦里开展的以贫困农民工子女为主要关爱对象的“围脖暖冬”劝募活动,及“筑爱3小时”迎新慈善夜暨“围脖暖冬”微公益行动启动仪式。

2、认真谋划未来项目

在扎实开展好既有项目工作的同时,机构的项目推广接洽工作也在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目前,与共青团青羊区委、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办、共青团成都市委已经达成意向性合作,相关3个项目正在具体洽谈中。12月,机构2名负责人拜访了中国社工协会,与南燕副秘书长交流了本机构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就中国社工协会四川试点项目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3、成功注册民非机构

XX年3月,开始筹划本机构民非注册的相关手续。4月,机构正式在成都市民政局注册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

4、积极加强对外交流

XX年的对外交流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安排机构负责人和员工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与会议交流,包括:参加社区建设能力培训;参加《川越5.12》毕业典礼及台湾学习分享会;参加北京林护社会工作讲座(系列之四: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参加第三届中外民间组织论坛;5月参加“5·12大地震三周年论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基于社区的灾后重建”交流会;成都心家园志愿者受邀参加“走进美好新家园”——全国百名抗震救灾志愿者四川地震灾区行;6月参加“四川灾后重建与社会工作--跃迁、转化、超越国际研讨会”; 10月参加《非营利组织战略绩效与管理》及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的学习;11月参加爱有戏组织的以“中国公益接力,助力伦敦奥运”主题义集暨第二期义集;参加英特尔基金会志愿服务小时资助计划宣讲会暨《志愿服务助力创新》约稿说明交流会;与一天公益、北川羌魂(中国心)负责人一同拜访中国扶贫基金会; 12月,参加由救助儿童会与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共同举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参与式防震减灾论坛”会议;参加四川地震灾区社区康复模式成果研讨会;参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成都举办的为期6天的《社工服务组织社区项目能力建设培训班》;心家园志愿者受邀参加中国-日本抗震救灾志愿者交流座谈会;XX年12月4日、5日,成都心家园两位负责人应邀赴京参加了XX“中国志愿服务博览会”暨“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论坛。

篇3: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笔者认为, 《社工规划》的发布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描绘了蓝图, 指明了方向。规划贵在落实, 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参与规划制定的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形成合力。

“社工”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 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 这些领域都是和社会管理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 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 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社工人才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社工立法势在必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立法, 用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责权利、规范职业行为, 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环境。用法律理直气壮为社工撑起保护伞, 社工人才才能安心踏实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大显身手。

社工队伍建设既要强化领导, 也要形成合力。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规划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民政部门具体负责, 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关部门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出发, 从推进社会建设和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 克服部门利益保护倾向, 形成工作合力, 努力促进社工队伍建设。

社工人才队伍亟待发展壮大。我国目前社会工作者的实际数量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社工规划》提出, 到2015年, 我国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 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人, 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到2020年, 我国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

普及社会工作知识, 增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同感。按照《社工规划》的要求, 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即将启动。其中包括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人民团体和有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培训课程。每年定期举办地厅 (局) 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和县 (处) 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 有计划地对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 到2020年基本完成对主管社会服务与管理有关部门或相关工作的地厅 (局) 级和县 (处) 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知识轮训。着重对乡镇 (街道) 相关工作人员、基层党组织干部、居 (村) 民委员会成员、下派基层锻炼干部和大学生, 以及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一线人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 提升其专业服务与管理能力。将社会工作课程列入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范围, 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工作通识教育。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司法工作者等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密切相关人员的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

大胆使用和优先录用社工专业人才。社工人才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 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社工规划》还规定, 将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作为评估公益类社会组织的 (下转第42页 (上接第46页) 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招录、招聘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工作人员和选拔干部时, 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熟悉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地方基层人大、政协参政议政。

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社工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缺憾和问题。社工人才不足、社工队伍建设滞后, 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短板。目前我国社工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 与社工发展先进国家和地区差距较大。比如, 美国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8‰, 日本为6.26‰, 我国香港地区为5.7‰。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资格制度, 但实际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认证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社工职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效果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同, 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发展和稳定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各地社会工作者普遍存在身份不明、薪酬不高、缺乏社会认可度等问题。更重要的是, 目前, 我国专门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严重缺乏, 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很不健全。因此, 应当加快立法, 将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职称评定、薪酬待遇、奖惩考核、选拔录用等方面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 使身份得以明确、薪酬得以提高, 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同时, 还应明确规定社会工作者与村委、居委、社区和基层政府部门的相互关系, 明确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的区别, 以便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一言以蔽之, 新时期的社工工作发展和社工队伍建设要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加强立法、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强化培训、完善保障。

篇4: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机制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而学校社会工作机制的介入为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一、辅导员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相通性

1角色的重合性。教育部第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扮演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学校社会工作者们也始终秉承着“助人自助”的原则,扮演着助人者、支持者、沟通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与辅导员的角色和定位有着高度的重合性。

2对象的相似性。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全体学生,包括不同阶段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专科生。而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指处于教育体系内的所有学生,特别是在学习生活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的范围不仅涵盖了高等学校、特殊学校,也包括了小学、中学等不同的学习阶段。因此,可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所服务的对象是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两者的服务对象有较高的相似性。

3价值的关联性。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目标也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由单一的事务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由传统的说教模式向引导沟通转变。由此可见,学校社会工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4功能的统一性。基于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原则,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需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方向。而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也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指导、心理关怀、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从本质上看,这两者的功能目标恰好是不谋而合的。

二、辅导员工作的社工化介入机制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分为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机结合在不同层面上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帮助和服务。

1个案工作的介入。“个案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个案工作在高校的发展和运用中,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指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学生,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个案工作中,由于出发点与对问题解决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许多个案工作模式,辅导员可运用个案工作机制来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2学校小组工作的介入。学校小组工作是指在学校生活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协调好、发展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促进各个要素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活动加快自身社会化的一种专业的工作方式。在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运用一些技巧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以达到最终目的。辅导员在日常学生事务管理中可扮演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巧妙借助学校小组工作机制解决一些群体性的常见问题,如针对入库贫困生的心理教育问题,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等。

3社區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观点认为人和环境两者是紧密相关的,要求我们去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而在学生工作中也应从学生及其所处的环境人手。高校辅导员可依据社区工作介入机制,将学生置于高校这个大环境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传统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性较强、有思想内容、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推进辅导员工作社工化的有效路径

1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将以辅导员为主力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与社会工作模式相结合,要求高校在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打破原有的行政性和管理性的思想理念,将更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及方法考虑其中,使社工化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同样,现有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也要在资源和实际工作中支持和保证社工化机制的介入,使两者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2完善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在相关理念指导下,应及时补充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涵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要熟悉和了解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工作,以保证学生事务的妥善处理。

篇5: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上学期社工系青年社工协会工作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新收获。 在这个崭新的学期中,本协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会员管理 针对上个学期协会会员过于混乱的现象,本学期会员管理在以下方面要加强管理。 1、  划分部门,职责分明。 协会共设有文娱部、外联部等部门,在新学期协会会员动员大会上要有针对性和科学合理的对他们进行部门的安排和职责的明确。以加强管理和展开工作。 2、  志愿服务,加强培训。 上个学期,由于大1的会员缺少培训和志愿服务经验,导致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诸如时间观念不强,志愿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新学期,要科学详细有计划的对全体协会会员展开志愿服务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要明确各个会员所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服务网点加强对会员的教育与管理”。   二、活动开展 志愿服务活动贵在长期坚持不懈的参与和实践,在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和计划; 1、  协会成熟的志愿服务网点 已有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对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在活动中也有需要作出改变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如何提高整个活动的新意和延续性。有的志愿服务点由于种种的原因,导致我们和义工点负责人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要改变这种不好的势头,就要加大力气,进行整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主动联系义工点的负责人,与他们交流,让他们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 制作和分发调查问卷,对象分别是志愿服务对象、志愿者及相关的参与者; (3) 针对各个义工点的实际情况,结合各方面的.经验和意见建议对整个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改善和提高; (4) 协会理事会成员不定期的对协会各个志愿服务网点进行调查和提出建设意见。 2、  新开辟的志愿服务点 由于新开辟的志愿服务点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支持。所以在这个项目上就要由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和带头进行建设。主要目标和建设重点如下: (1) 志愿服务的对象是何种弱势群体或者特殊人群,要考虑到协会性质和协会会员的能力问题; (2) 志愿服务种类是何种类型的,活动进行的时间、地点等; (3) 活动的安全性、可行性、持续性; (4) 活动费用问题。 3、  临时性活动 对于临时性的一些活动。比如义卖报纸、高校交流会等活动,要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计划和总结。同时,保障协会会员的权益和人身安全。   三、协会发展 1、  对于协会的发展,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协会一直都致力于发展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校内,这是协会的一个空白的地方,所以在校内的话,在协会的计划和工作中可以尝试往校内发展。 2、  青协十年,风风雨雨。在十年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述说,有那么多的笑脸值得回忆。回味过去,全新起航。在青协成立十年之际,特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包括:高校交流会、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征文、大型庆典。   四、具体时间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参与者 特别说明: 1、时间表仅为已定事项的说明和安排。 2、各活动具体策划和相关事宜未在此作说明。 3、庆典活动为计划之中的工作,但若条件不允,即放弃。 4、换届工作需保证绝对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5、临时性的活动不包含在此时间表格里。 6、校内的活动开辟需具体再探讨和与相关的部门取得联系。 1 协会新学期动员大会 3月16下午4点 13栋 全体大1、大2会员 2 义工点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3月19、20、21日―6月底 三福、一福、湖橡等 各义工点带队人及志愿者 3 协会会员培训 3月23日―5月底 4栋 协会大1会员 4 青协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4月19日―24日 学院 全体志愿者及相关人员 5 协会换届 6月底 4栋 大1会员           社会工作系团总支学社联 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 202月

 

篇6:社工工作总结

1、我收集约稿对象联系方式的方法:

工作第一周每天还只是看各个网站的新闻以挖掘信息,后来摸索着改为在各个网站开始找资源。现实找到了园艺学会、绿色食品网专家资源库名单,想通过名单上的姓名和单位来寻找专家们的联系方式。但是在搜索专家资源库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挂名的专家都年事已高并且很少能直接找到或者根本找不到有效的邮箱联系方式。在搜索专家资源库的前几天中我找到名单中的联系方式也不过十几个,但是随着搜索名单的过程我找到了很多其他相关的单位和有效的联系方式。于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找资源的方法:直接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单位联系方式”,如“农业局联系方式”。后来又发现这样找到的联系方式中很多都只有电话没有邮箱,于是在工作中还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来我又改进了搜索内容,换为“相关单位邮箱”,如:“农业局邮箱”。这个办法得到的有效搜索结果又多而且花的时间并不多。同时,在搜索的过程中总能得到以外的“惊喜”获得一些地方整个农业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名单。

2、共找到以蔬菜为主的有邮箱的相关农业单位如下:

单位名称地方种子站蔬菜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相关单位济南市农业系统相关单位

(二)我的不足:

(1)我的工作经验不足,眼界不够开阔,思路比较窄

因为还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从对信息的敏感度,到搜索约稿对象的联系方式都经历了一段摸索时间,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我约稿的方式我自己定义为“傻瓜式”,也可以称作为“杀鸡取卵式”。因为我每次的搜索深度几乎到了不能再挖掘的地步,相同的方式近一两年内不能再使用,不然得到联系方式将会重复。

(2)我的工作心态不是很好,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我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工作将近一个月了才找到比较有效的约稿方式。而且至今还没有成功约到稿件致使我本人压力比较大,不知是不是我的工作方式除了什么问题,还有继续海量的查找联系方式群发约稿函的方法是否能够继续下去。

(三)杂志社发展建议

1、网站有待建设

目前杂志社虽然已经实现稿件的网上送审、录用,但网站建设非常落后,无法让预约稿者通过便捷的网上了解方式来认识我们的杂志。现金我们的网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同时还可以网站改版为契机,通过网站密切与作者、广告客户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刊、网齐头并进的良好互动形式,杂志社的经营赢利创造条件。

联系方式数量365316692单位名称蔬菜相关企业榆林市农业相关部门农业局蔬菜相关部门各省农林厅信息处联系方式数量3812192

2、加大选题策划力度

虽然我们名为《蔬菜》杂志,但是如果出版内容完全限于蔬菜则征稿范围过于狭窄。可以设一个“放眼看农界”“农业天地”类似专题,专门编辑除蔬菜相关主题以外的大农类相关文章,这样既提高了杂志的综合性能和广度,又扩大了征稿对象范围。

3、赢取“第一眼效应”

杂志开篇的广告过多,一打开要翻好几页才能看到正文,难免给人“头重”的印象。

建议在杂志中间穿插些广告以减少“头重”的效果,二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首版广告的价格,同时制造出广告价格梯度供企业选择。

4、理事会业务开展意见

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我搜索到了大量的只有联系电话和单位地址的农业相关单位,还遇到一些农业企业名录等资源。因为多数约稿方式都是通过邮件进行,所以以上资源都没有整理,觉得很浪费。

虽然我们杂志有专人负责理事会业务的开展,但是个人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专门负责理事会之外的其他同事也能够参与其中,通过积聚群众的力量,想必理事会的成果毁更上一层楼。

篇7:社工工作总结

去年九月份入职,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在这看似短暂的社工生涯中,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也让我的生活从此更加丰富多彩。

刚入职的兴奋,迷茫,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好像一直飞翔于碧海蓝天中的鸟儿,苦苦寻觅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堂,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期待,终于看到了前方一片葱葱郁郁的陆地,找到了心的归宿。那种感觉无以言表,好像这里就是我将要实现梦想的地方。就这样带着这份虔诚与信念,我开始了自己的社工之路。

入职伊始,便是制度的学习以及了解中心与社区的基本情况。直到九月底才开始正式开展妇女儿童家庭领域的服务。而开展的第一项服务就是四点半课堂。当时因为场地有限,只能招募十个小朋友。即便如此,我也怀揣着十分的热情投入到了这项常规服务中。慢慢地,我感觉到了这些课业辅导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想做一些更加有意义而且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一些服务。

鉴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所以总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服务。到十月份的下旬,小学堂已经开展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了,因为对小学堂的学生和家长的深入了解,我也慢慢地从这里看到了自己以后开展服务的方向,或者说小学堂就是我以后开展服务的基础。后续继续跟小学堂的孩子和家长深入沟通和了解,发现了很多家长和学生们深层次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关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沟通障碍;校园欺凌;学习兴趣低等一些个案。还有针对家长的关于情绪;亲子关系;家庭暴力等个案。

为了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了一个儿童绘本馆的常规服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绘本阅读,绘本借阅,绘本故事会。让孩子平时写完作业能够有机会阅读绘本。针对小学堂之外的孩子实行会员制,加入绘本馆会员就可以办理借书证,将绘本馆的服务推向社区其他居民,让对绘本感兴趣的家长和学生们有机会将绘本带回家。绘本故事会是固定每周五下午的时间由社工给学生讲述绘本故事。

在了解了一些中心和社区的基本情况后,开始寻求一些外界资源,最终也整合到了一批人力和物力,顺利开展了敬老月活动,两届安全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布艺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瑜伽常规服务等。经过这些,也明白了整合资源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松岗一小,肯德基,新爱婴早教,如是布艺,英语周老师,以及瑜伽教练的支持,可能我的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另外还需要特别感谢的就是我们社区的义工朋友。前期的.一些活动招募义工,会主要安排他们做一些简单的签到,维持秩序,收集意见反馈表。但是这样的活动中,义工的状态基本上都是比较被动,没有充分给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这可能就是很多义工参与活动中积极性或者投入度不高的原因。后面在一场领域的宣传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将活动流程全部都交代给义工们来完成。有的负责分发宣传册并现场招募参与者,有的负责现场签到并且登记积分牌,有的负责游戏环节,有的负责有奖竞答环节,有的负责按照统计分数并发放礼品。社工负责统筹和拍照,只要将活动的每个流程安排好给义工的分工,剩下的只要悠闲地看着义工们忙得不亦乐乎就行了。整场活动下来义工的反馈特别好,感觉自己在活动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在只是站在一边看着,等着社工的随时指挥。所以在以后的义工和志愿者服务中,我们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义工和志愿者的自我价值感和主观能动性。

说到这里,也不禁让我想起了20xx年度的小学堂,当时主要是我来负责看的。每天下午基本上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在小学堂上。再加上其它工作,感觉余下的时间太少,不够忙别的事情。所以在20xx年度的这个学期的小学堂,就和其他同工商量轮流排班,另外招募义工。这样每天一个社工,一个义工相结合的形式来管理小学堂。而我平时负责周五的绘本故事时间,偶尔有闲暇再去小学堂,因此节省了四天,每天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安排给小学堂的孩子做个案辅导。同时也让我们社工办公室的环境有所改善,不再像之前总是有学生随便进出办公室问问题,打扰社工的正常工作。

在小学堂与家长的接触中,特别是后期做的一项关于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很多家长虽然一直说自己要正向的教养孩子,但是行动上却还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明显的一个就是在我们小学堂中有一些家长给孩子辅导做的过程中,总是在孩子旁边督促孩子尽快写作业,这里写的不对,那里写的不好。经过社工劝说离开一会,马上又返回来提醒孩子要好好做。很多家长就是这样一边哭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又用自己的方式造就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有更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成长局限于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他们送孩子来小学堂,只是让他们写作业。周五绘本故事的时间,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先去社工办公室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去听故事。看着孩子眼巴巴地回头望着,慢慢走出绘本馆教室,犹如看到一双大手,粗暴地将一直活蹦乱跳的小鸟硬塞进铁笼子里。看得人心痛!可惜!这也激起了我寻找方式改变家长教育理念的决心。我想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还给孩子本该属于他们的童年。

也许这是一条很远,也很漫长的一条路,但是我相信会有希望。因为我们秉持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

因此家长会在我们社区应运而生了。我设想的目标是每个月举办一次家长会,每个家长会会有一个主题,来讲述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普及家庭教育方面新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到目前为止,家长会已经开展两期,有一次只有六位家长参与。我当时很失望,不明白为什么家长对这些可以提升他们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活动不感兴趣呢!后面总结了原因,最主要的可能就是意识问题。后面如何提升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意识又成了我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而家长会我依然会继续做下去,也在时刻提醒自己,只要有一个家长愿意来听,我都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就像海边捡海星的那个小男孩一样,决不放弃!

还有一个绘本推广小组,也是目前正在做而且以后会继续壮大的一个发展目标。现在的小组成员共计五名。我们第一次的小组集会讨论出的小组目标:短期目标是开发绘本教案,并开展相应的绘本课程,让孩子和家长喜欢上我们的绘本课;长期目标是我们希望这个小组将绘本阅读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认识绘本阅读并爱上绘本阅读。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我不想让自己局限在某一点上。有的同工问我想不想晋升为主任?有的同工问我工资没有实行新标准,有没有别的打算?还有的同工问我机构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公平,有没有感觉委屈?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我只是一个正常人,不是没有感受。只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而我干嘛要提前预支自己的精力,纠结于明天未必会一直存在的事情呢!何不省下心思放在自己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的事情上。职位,工资,奖励都不是我的,但是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却会伴随我一生,为我所用。孰轻孰重,在我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

另外,特别感谢两个人对我的支持,我的爸爸和老公。是他们的支持坚定了我继续这条路的信念。

八个月的社工之路,一路汗水,一路收获。

篇8: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笔者立足于四川团省委建立的这支灾区社工队伍, 研究自2008年十一月以来灾区社工的工作情况与效果, 灾民的反馈以及管理层的反思, 从三个角度深入剖析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组建社工队伍

自2008年五月四川受灾以来, 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进入灾区进行心理干预等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 灾区民众的心理状态从应激阶段、灾后阶段渐渐过渡到恢复与重建阶段, 各地社工队伍伍在完成前期灾区服务后逐步撤出四川。在这种情况下, 四川省团省委联合团市委、团县委建立灾区社工队伍与志愿者队伍, 以承接灾区服务工作、发展本地社会工作。

对社工队伍的建立与管理主要由团省委权益部负责。在此之前, 权益部的品牌项目是“12355心理咨询热线”, 主要服务人群为青少年, 目的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维护合法权益, 促进健康成长。地震后, “12355心理咨询热线”获得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美慈等慈善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支持, 社工与12355综合性服务平台一同发展。

(一) 招聘

前期团省委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宜宾、乐山、雅安、资阳、阿坝等受灾市州建立了73个“12355心灵驿站”, 招聘了140名志愿者2。

2008年十一月团省委以能立足当地、拥有技能、长期服务为原则, 招聘2名管理者和13名专职社工。其中13名专职社工分布在成都、绵阳、阿坝等3个地震重灾市州和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安县、北川、平武、青川、汶川、茂县等10个地震极重灾区县3, 社工队伍正式成立。社工队伍中, 一个专职社工负责一个灾区的服务工作, 办公地点在团县委, 具体活动一般在“12355心灵驿站”开展, 并且有志愿者辅助配合。

团省委在招聘社工人才时没有专业背景的限制。现灾区共有社工16名, 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笔者访谈的文社工、陈社工分别为新闻、中文专业, 工作前他们对社工了解甚微, 不知道该专业具体理论与方法。刘社工也为非社工专业, 但她说工作前对社工基本了解。三名受访灾区社工皆表示选择这份职业一是由于就业压力, 二是本身来自灾区, 想为家乡重建做点事。

(二) 培训

2008年十一月至2009年三月与2009年九月两段时间里, 团省委组织社工队伍接受专业培训, 培训老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各地高级专职社工以及港方专家组成。培训内容覆盖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课程, 包括《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等, 老师及专家向培训对象介绍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理念, 促进专业价值观内化以及对主要工作方法的了解, 通过一对一指导使培训对象学习掌握具体专业技巧。

与团省委合作的慈善组织也组织了多期培训班, 包括“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灵服务社工培训班”“美慈·12355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培训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12355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培训班”“蓝剑彩虹之家·12355心理辅导培训班”。虽然培训对象以志愿者为主而非专职社工, 且内容偏心理学专业知识, 但社工队伍成员皆参与培训。

三位访谈社工皆对培训的内容、形式与效果表示满意。陈社工说培训流程是上任前接受集体培训, 然后去灾区实践工作2至3个月, 再到成都接受培训, 专家会对他们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给予回馈、建议, 平时他们可以通过电话与邮件与专家联系以寻求帮助, 这种形式的培训进行至今。他表示最初自己完全不知道工作从何入手, 专家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了如何给灾民打电话、如何第一次上门走访, 他觉得在实践中非常受用。例如, 他说, 第一次走访他就不会明确说明目的, 以免引起灾民戒备, 而是以“看望”形式询问一些简单情况, 与老人聊天时关心他们身体“小毛病”, 这样的方式很能取得灾民信任。陈社工表示培训内容虽然不可能立刻在实践中运用到, 但随着工作的推进, 总会有用得上的时候。文社工通过培训对社会工作有了基本认识, 他特别赞赏专家与社工一对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内容方面他觉得学习小组工作对日后工作中十分有用。刘社工表示经过培训后, 她已能带领志愿者进行个案走访。

二、灾区社工工作方式

前期管理层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为社工队伍设定了明确工作职能, 即通过基线调查确定帮扶对象、通过走访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方案、通过招募、发展和培训本地志愿者实施帮扶方案4。通过实践, 社工的职能向具体与全面发展, 包括值守“12355心灵驿站”, 为来人、来访、来电提供咨询、判断、转介等服务;与相关部门联系, 通过调研、走访, 将辖区内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 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在辖区内多形式地开展心理服务活动, 抚慰灾区群众的心理。

(一) 走访

走访是灾区社工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地震中房屋、公共设施严重毁坏, 许多民众失踪死亡, 这给灾民带去了重大经济及精神创伤。待大部分灾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后, 社工需要尽快在板房区走访, 收集人员信息, 包括经济损失情况、生理情况及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然后进行分类, 及时上报有自杀倾向、自杀未遂或有家属自杀情况的人群信息。与团省委合作的慈善组织、专业组织及高校的专家会对心理状况严重不良者进行干预, 并指导社工对剩下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心理帮扶措施。

社工与帮扶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后, 会定期进行回访跟进, 平均每月一次。回访目的依旧为收集信息, 并通过陪护与聊天稳定帮扶对象的心态与情绪。每一次走访社工需填写详细而具体的《走访情况登记表》, 每月定期上交至团省委。每个案例结束时, 要写一个简短的结项报告以反映服务对象的情况变化。

在访谈过程中, 两位社工表示第一次走访最艰难。文社工2008年十一月起在北川工作, 至今已走访近200人次。他感叹建立信任的过程很不容易, 常常会遇到意外情况。文社工说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 他跟灾民在交谈时间和内容上都逐步变长、深入。陈社工2009年4月起在阿坝工作, 由于当地交通状况欠佳, 灾民多居于山区, 每月走访最多6次, 少则2、3次, 不能走访的对象他会定期打电话保持联系、更新信息。当问及是否感到工作量过大, 他们均称没有, 虽一个人负责一个灾区, 但“12355心灵驿站”专家、志愿者会协助, 并且社工在灾区主要作用是“桥梁”, 即观察灾民以将情况上报至团省委、专家, 而非亲自提供专业的个案、小组服务。

(二) 管理与宣传

灾区社工队伍与团省委“12355心理咨询热线”综合性服务平台共同发展, 并且社工开展诸多活动时都需要当地“12355心灵驿站”的人员与场地支持。“12355心灵驿站”设有接听座席, 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就业创业、志愿者咨询、个案服务、投诉等六方面的接听服务, 工作人员配置包括专职接线员、志愿者和心理专家。社工与驿站联系紧密, 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宣传。

在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的支持下, 团省委专门针对预防自杀成立“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理咨询热线中心”, 为扩大知名度切实服务灾民, 热线中心展开一系列宣传活动, 包括设计印制服务手册、宣传海报和广告衫;在广元、什邡、绵竹等灾区的板房区、十字路口、高速路等地设计制作一批户外广告;与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合作, 开设心理栏目5等等。社工队伍成员参与宣传工作, 通过宣传热线电话使有困难的灾民了解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信息的途径, 达到转诊及自杀预防的目的。同时, 社工通过社区慰问、走访服务等活动对共青团进行宣传, 由于灾民对社会工作认知度极低, 社工便依靠团省委的信誉与影响力进行自我宣传。

访谈得知, 灾民普遍没有听说过社会工作。受访社工称第一次接触灾民不会介绍自己是社会工作者, 以免产生误会。文社工最初尝试介绍自己身份使得灾民很疑惑, 他们以为他是心理医生来“看病”, 产生很强抵触情绪。陈社工几次给灾民张大哥展示自己工作证并解释后, 张大哥依旧很疑惑问他“社工到底是啥子”, 并坚持认为社工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社工队伍虽很多时候在共青团名号下参与活动, 没有明确打出“社工”旗帜, 但通过走访、其他形式接触, 现在灾民已经越来越熟悉与接纳社工。

(三) 开展服务活动

社工借助“12355心灵驿站”场地开展小组活动, 活动策划由驿站心理专家制定并撰写, 提交纸团县委审批修改, 申请到活动经费后社工再与驿站志愿者一起带领活动, 服务群体包括学生、老人及成年且同质性较强灾民。另外, 社工参与以共青团名义组织的社区慰问、心理咨询等活动, 为灾民提供物质支持与心理服务。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是重点受关注社区。社工开展服务活动一方面为了抚慰灾民心理, 缓解抑郁或躯体化症状, 避免出现自杀危险, 重建灾民生活信心, 另一方面为了在服务对象中发掘能够转换为志愿者的人群, 以扩大社工队伍伍的辐射范围, 营造灾区互助氛围。

文社工说大部分活动都是在“12355心灵驿站”开展, 驿站配备有沙盘、图书和电脑等活动器材, 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人。文社工需要与当地学校联系定期邀请十个左右学生做小组活动, 但当笔者问及小组主题, 他不能明确说明, 只表示形式以游戏为主, 内容丰富, 如“大风吹”“乒乓球过河”等。而针对老人, 考虑到服务对象安全与生理状况, 活动开展会比较困难, 一般为茶话会, 社工与志愿者陪聊或陪护。文社工表示这两类服务对象做完活动后回到学校与社区交流就是对驿站和社工一个极佳的宣传, 现在“12355心灵驿站”和社工在北川已普遍为灾民所接受与信任。陈社工说阿坝的三个驿站与当地三所高中合作, 驿站设心理治疗师, 接受学生咨询, 特别是面临高考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他说驿站的心理专家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自己则通过驿站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 不会亲自介入。

三、服务评估与工作考核

社工服务 (小组活动) 评估主要为服务对象对活动的满意度、期望调查, 以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为手段, 来评定活动开展效果。

社工队伍的工作考核由团省委与工作地团县委负责。2009年考核目标为每个社工确定帮扶名单不低于30人, 走访不低于20户, 开展帮扶活动不低于10次, 发展志愿者不低于10人。具体内容包括:社工严格按照各市 (州) 及区 (县) 作息时间工作;每月25日前将本月工作调查问卷、走访记录、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等材料上报至省中心;走访心理帮扶对象每周需不少于4次、每月不少于20次, 每次走访后将走访情况以信息的方式报省中心备案;省中心将根据市 (州) 团委意见及省中心考核情况, 于年底评选出1至2名优秀社工, 并为其颁发优秀证书及奖金6。合作慈善组织亦参与评估, 但采用不同考核方式, 且结果仅作为组织的资料收集, 不与社工业绩、薪金挂钩。

在服务评估方面, 当笔者问及问卷的科学性时, 文社工与陈社工表示问卷由驿站心理专家设计, 他们只负责活动完后分发给服务对象当场填, 问卷以选择题为主, 针对活动每一环节游戏的满意度调查, 最后一道主观题收集服务对象对下次活动的期望, 填问卷期间工作人员不会回避现场。而刘社工说并没有对服务对象或服务效果进行评估。

在考核机制方面, 三位社工表示比较满意。陈社工认为以走访记录作为考核比较合理, 考核流程很明确, 并且上交材料能直观反映出工作状况, 管理者也会定期到驿站来视察。文社工表示考核是双重的, 一方面来自团县委, 一方面来自团省委。管理者前任部长反思说最初考核面临诸多质疑, 基线调查主要通过灾区医院寻找到帮扶对象, 但许多医院在地震中全部损毁, 病人的档案、资料全部被埋在了废墟里, 无法找到帮扶对象;走访方面, 青川和阿坝受地理交通因素限制, 社工难以完成20户走访任务;在开展帮扶活动上, 由于帮扶对象都是分散居住, 集中开展活动难度较大。后根据社工反馈情况, 团省委对具体工作考核做调整。

四、经验与反思

访谈对象对自身工作与经历有许多思考, 在实践中他们遇到过诸多问题, 有些已通过探索获得解决, 有些依旧存在, 这些经验与反思是灾区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结晶, 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与整理。

(一) 专业化的问题

团省委在招聘时并没有专业限制, 导致社工队伍成员专业背景不一。但受访社工表示, 通过培训来填补专业知识缺陷也能胜任工作, 且工作过程中他们并未有专业知识匮乏的感觉。同时, 管理者表示组建专业社工队伍以现在的条件比较困难, 一是四川高校较少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社工人才较少, 从外地聘请成本高, 并且不会四川方言会降低灾民的接纳度致使工作不便开展, 二是招聘限制过多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灾区社工主要起“桥梁”的作用, 沟通灾民信息与专家反馈, 并非亲自提供服务或咨询, 工作内容专业性较低。并且社工不独立, 策划、开展活动需要倚靠驿站, 且需获得团省委与团市委同意, 大多数活动并未针对服务对象需求设定, 且缺乏明确主题, 社工在其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志愿者或者行政人员。

(二) 职业伦理的本土化困境

社工队伍由团省委组建, 其工作内容与性质带有行政化色彩。社工每月需将走访、开展活动获得的灾民信息即使反馈至团省委, 灾民与社工间并没有达成保密协议。另外, 西方社工规范要求案主与社工不可发展私人关系, 工作与生活分离。但在四川灾区, 社工需要与灾民建立起友谊, 通过“朋友”这层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工作。陈社工说自己会将联系方式留给灾民, 他们平时经常会打电话向他求助, 有时事情小至进城问路也要打电话询问, 并且常常是在他下班时间。当笔者问道会不会有将工作代入生活的感觉, 陈社工表示不会, 他和灾民已是朋友了, “做人朋友多就是好事”。三位受访灾民也表示, 和社工渐渐成了好朋友, 也习惯他们到家里来做客。

社工队伍的非专业化、中国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特色以及灾区的特殊情况都削弱了社会工作伦理与规范对当地社工的要求, 其中某些工作方式是为适应本土化而作的调整, 值得思考与借鉴。

(三) 下一步计划缺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同地方灾民的心理状况分化明显。北川的文社工反映当地灾民开始逐步暴露出心理问题, 之前一年由于大部分灾民忙于房屋重建等体力劳动, 灾民“没心情去想”, 现在一切安顿妥善许多灾民渐渐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的现象。而阿坝的陈社工表示当地灾民普遍心理状况恢复良好, 只有极个别困难户由于经济压力大而情绪受影响, 但政府已给予扶持, 灾民们对政策十分满意。而三名受访灾民皆称自己并不太明确对社工服务的期望, 有经济帮扶就很不错。

针对不同状况的灾民群体团省委与社工没有采取相应服务措施, 基本依照以往工作模式继续行事, 并且受访社工都表示很迷茫, 不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 工作缺乏远期规划。现在灾区社工基本工作内容依旧是走访, 驿站心理专家和志愿者仍然在咨询服务和小组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 社工的工作内容与角色的定位限制了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灾区已有部分社工辞职, 这种人才流失现象无疑对灾区社工队伍的建立起消极作用。

(四) 群龙无首的“乱”状

地震后进入灾区的社工工作者十分多, 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已撤出, 但一些机构组织依旧留下社工对灾民做跟进观察。在北川现有中国科学院、国际医生、进德公益、NPI公益组织、国际美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的社工20多个, 文社工表示不同机构的社工同时展开相似的工作, 非常混乱。以走访为例, 他以共青团社工的身份去走访收集资料, 许多灾民就很反感说刚刚都来了好多人, 问的问题也差不多, 他们已不愿再配合。文社工说灾区社工没有一个统一组织, 大量人力物力被浪费, 还使得灾民对社工产生负面情绪, 不过近期团省委正与NPI、中科院等洽谈合作事宜, 准备整合灾区社工力量。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四川省“12355·李家杰珍惜生命心理热线社工服务队”的研究, 笔者针对一些现存问题提出建议。

四川省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社工组织以整合当地社工力量, 集中人力物力高效提供服务, 例如江堰市社会工作协会已于2009年一月成立。社会工作可由此从政府部门分离, 独立发展后能较自由开展活动, 内容逐步专业化, 社工的角色渐渐由“桥梁”向指导者、治疗者/辅导者、倡导者、教育者和增权者转变。

社工的界定不清限制了其专业化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虽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 但实际上决策中的“社工”是一种泛指, 并未对从业者的专业背景有要求。在实践过程中, 灾区社工的工作内容、扮演角色等都与志愿者相差无异, 未体现出专业性, 考核机制中也没有关于专业伦理与规范的评核。但另一方面, 以四川省团省委这样以团系力量发展社会工作的举措, 即使专业性欠佳, 但却是一种蕴含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尝试, 是否有效、适应还待时间的检验。

周期性培训对灾区社工的发展起了良好推动作用。培训一方面填补了新聘社工专业知识、技术的空缺, 另一方面提供渠道反应社工实践中所遇问题, 专家给予反馈建议后使得整个工作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灾区社工在当地的知名度与接纳度不断提高, 现每个灾区仅配备一名社工, 虽受访两名社工均表示工作量适中, 没有过大压力, 笔者分析那是由于大部分社工专业工作内容都被“12355心灵驿站”的心理专家与志愿者分担, 社工并没有在灾区重建中真正发挥出专业作用。社工队伍应当扩充, 工作内容亟待重新定位, 社工须获得更多自主权, 包括策划活动、申请资金、带领小组、服务评估等等。

参考文献

[1]张敏杰, 重视灾区社会工作, [J].社会科学, 1998年第12期

[2]陈涛, 王小兰, 社会工作者在汶川地震灾后介入中的角色分析, [A].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

[3]四川省团省委权益部内部资料

[4]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三版) ,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

上一篇:夜的美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