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实施方案

2024-04-16

水稻种植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水稻种植实施方案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因病虫害的发生、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水稻种植产量不高,对种植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等方面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全面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水稻; 种植技术; 增产; 技术优化

众所周知,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下,能够有效达到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水稻种植也不例外。然而,农药及化肥的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用不当对水稻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来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的目的,从而全面促进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1 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所谓叶龄种植技术主要就是将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作为依据,再结合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程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不同时期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技术以及水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1]。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高产生育指标,并在规范性技术体系之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种植效益增加的目的。

1.1 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在对该种植技术优化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2]。叶龄观察点的建立主要根据水稻的茬口、品种以及其他实际因素分析,结合各项数据的差异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观察点,并在水稻新展开的叶子上标记相应的叶龄,以便于随时掌握水稻叶龄的变化动态,有利于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可以进行叶龄预报等,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合理改进种植技术 在开展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在遵循叶龄模式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技术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叶龄种植技术增产效益的作用[3]。从当前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实施的情况来分析,叶龄模式的使用以及推广,主要是按照当地的水稻实际生产条件、生态特点以及其他实际因素等为主,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而且这也是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改进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结合地区水稻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3 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所谓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对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诊断,对一些存在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处理,降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正常情况下,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制约的情况,在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分蘖临界叶龄期及移栽叶龄期等进行田间诊断,同时还应注重抽穗期、拔节期的田间诊断,通过叶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田间诊断技术,从而有效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的。

2 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

所谓水稻种植“三控”技术主要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控病虫技术,结合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三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标。

2.1 控苗技术的优化 对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水稻计划生育的优化,以优生优育提高水稻产量为主。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效的分蘖,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费,同时会造成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引发病虫害、造成水稻倒伏等,严重影响水稻的种植产量。而通过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无效的分蘖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降低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从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数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充分将肥料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2 控肥技术的优化 控肥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水稻氮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以往在氮肥施用过程中,认为氮肥施用量越大,就越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达到增产增长,其实不然,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大,就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水稻的成穗率偏低,同时也会引起更多的病虫害,增加了水稻农药的使用量,致使水稻的产量不高,氮肥的利用率偏低。而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站在氮肥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上来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打破以往氮肥的实施方式,在水稻生长前期要施加少量的氮肥,在对水稻实施控苗技术之后,将无效的分蘖处理掉,于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升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在实施控肥技术以来,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氮肥的投入成本,同时还能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2.3 控病虫技术的优化 在水稻种植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将会对其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水稻种植的病虫害防控也成为水稻种植技术的重点工作,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应对控病虫...

篇2:水稻种植实施方案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增产;技术优化

众所周知,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下,能够有效达到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水稻种植也不例外。然而,农药及化肥的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用不当对水稻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来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的目的,从而全面促进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所谓叶龄种植技术主要就是将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作为依据,再结合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程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不同时期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技术以及水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1]。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高产生育指标,并在规范性技术体系之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种植效益增加的目的。

1.1 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在对该种植技术优化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2]。叶龄观察点的建立主要根据水稻的茬口、品种以及其他实际因素分析,结合各项数据的差异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观察点,并在水稻新展开的叶子上标记相应的叶龄,以便于随时掌握水稻叶龄的变化动态,有利于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可以进行叶龄预报等,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合理改进种植技术 在开展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在遵循叶龄模式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技术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叶龄种植技术增产效益的作用[3]。从当前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实施的情况来分析,叶龄模式的使用以及推广,主要是按照当地的水稻实际生产条件、生态特点以及其他实际因素等为主,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而且这也是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改进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结合地区水稻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3 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所谓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对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诊断,对一些存在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处理,降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正常情况下,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制约的情况,在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分蘖临界叶龄期及移栽叶龄期等进行田间诊断,同时还应注重抽穗期、拔节期的田间诊断,通过叶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田间诊断技术,从而有效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的。

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

所谓水稻种植“三控”技术主要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控病虫技术,结合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三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标。

2.1 控苗技术的优化 对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水稻计划生育的优化,以优生优育提高水稻产量为主。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效的分蘖,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费,同时会造成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引发病虫害、造成水稻倒伏等,严重影响水稻的种植产量。而通过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无效的分蘖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降低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从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数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充分将肥料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2 控肥技术的优化 控肥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水稻氮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以往在氮肥施用过程中,认为氮肥施用量越大,就越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达到增产增长,其实不然,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大,就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水稻的成穗率偏低,同时也会引起更多的病虫害,增加了水稻农药的使用量,致使水稻的产量不高,氮肥的利用率偏低。而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站在氮肥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上来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打破以往氮肥的实施方式,在水稻生长前期要施加少量的氮肥,在对水稻实施控苗技术之后,将无效的分蘖处理掉,于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升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在实施控肥技术以来,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氮肥的投入成本,同时还能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篇3:水稻种植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解决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 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效益就成为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难题。虽然诸多的稻区都先后开始实施高产品种大面积种植和与其配套的高化肥、高农药投入的高产措施, 但是, 由于农药以及化肥的增施, 导致稻区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农作物也开始频繁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病虫侵害。由此可见, 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进而真正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有以下几种种植技术在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方面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

2.1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

水稻叶龄栽培技术就是指以水稻器官的同伸规律为有力依托, 根据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育进程, 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它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理论。

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 其高产生育指标更加数量化, 技术体系也更加规范化。如果能够将其大面积应用到实际的水稻种植中去, 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能够增强水稻的种植效益。

在采用叶龄优化技术种植水稻时,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建立叶龄观察点, 以便更好地掌握叶龄的进程。这是应用叶龄水稻种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就是说要根据品种和茬口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差异, 设立不同的观察点, 且在新展开的稻叶上标记叶龄, 准确掌握叶龄的最新变化动态, 进行叶龄预报。

其次, 遵循叶龄模式的基本原理, 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叶龄模式的使用与推广要以当地的实际水稻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特点等, 进行相关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全面提升。

再次, 尽快建立适用当地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叶龄模式的应用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状况相符,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规范化、指标化和数量化。为此, 一定要了解并准确掌握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群体建成特点以及各阶段的生长指标, 再结合当地的水稻丰产经验, 应用叶龄模式原理, 建立起以叶龄进程为指标, 高产群体建成为中心, 综合配套组装各单项技术的栽培技术体系, 并尽量使各项技术在实施程度及时间上有量化的标准。

第四, 熟练掌握与应用叶龄模式田间诊断技术。在水稻的实际生长过程中, 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各种影响。为此, 在应用叶龄模式的过程中, 务必要分别于移栽、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拔节及抽穗期进行田间诊断,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夺取高产。

2.2 水稻种植的“三控”技术

所谓水稻种植中的“三控”技术, 就是指控肥、控苗和控病虫。关于三控技术的原理,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关于控肥, 就是说要控制水稻氮肥的施用量, 提高水稻的产量。这看起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 但实则不然, 其主要原理就在于肥料利用率的提升。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 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主要问题是氮肥的施用量过大, 但利用率却相对偏低, 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 病虫害多、农药用量大, 以及攻高产易倒伏、产量不高不稳等。水稻种植中的控肥技术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就是将水稻生长前期的施氮比例大幅度降低, 适当提升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这样氮肥的利用率就会大大提升, 可以由传统技术下的小于30%提升到40%甚至40%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控肥”技术中氮肥的施用量下降了, 但由于实际的利用率提升了, 所以水稻吸收的氮肥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还会增加。

关于控苗, 就是要尽快实现水稻中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 有很多无效的分蘖, 这些不仅会浪费肥料, 同时也会导致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 甚至可以说是水稻倒伏和病虫害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 要想实现水稻种植的高收益, 就必须要减少无效分蘖。具体做法就是:尽量减少对天气的依赖, 采取以控氮为主的无效分蘖控制策略, 即施肥的时间、施肥的种类、施肥的数量等因素都是可控制的。

关于控病虫, 就是要走“增加茎粗”和“缩短基部节间、拉长中上部节间”的技术路线, 这样, 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高产条件下的倒伏问题, 协调了高产与抗倒的矛盾。“采用‘三控’技术的水稻基部节间又短又粗, 基部节间比传统技术缩短20%以上, 这样就不容易倒了。”至于“控病虫”, 则通过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群体通透性来实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实现水稻种植技术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为此, 我们一定要不断革新水稻种植观念, 大胆创新, 不断优化现有的水稻种植技术。但是,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一定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 不要盲目照搬他处的经验和做法, 否则, 会大大影响实际的水稻种植效果。

摘要:水稻种植要想获取良好的收益,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的技术, 尽快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正是基于水稻种植技术的这种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以“水稻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希望能就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进而真正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增强提出一定的建议, 为大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成宜, 李开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8) :105.

[2]冯虎林, 邵保元.水稻叶龄优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12, (16) :5-6.

篇4:水稻种植技术

关键詞:单产;种植技术;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49-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大事,重视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防治病虫害的保证。水稻的种植一般都选用优质高产同时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水稻的实际特性、土壤条件以及栽培目标制定适应的栽培方案。本文就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和中后期的水肥管理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有所帮助。

1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

在进行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要防止早衰,植株抽穗之后要重视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率,以此提高植物养分的积累,实现内部能量的高速运转,这也是促进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补施粒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发生脱肥会导致作物因光合作用减弱而被削弱,最终会导致作物发黄而枯萎,所以要在这个阶段进行补施粒肥,以此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在施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根外叶面肥为主,在破口期到灌浆期这个阶段共施肥2~3次,每亩地每次施肥硫酸二氢钾100克,尿素0.5~1公斤,用50公斤水溶解后再加15~20毫升混合剂喷施在稻植株茎叶上。对针对施肥过程中的底肥不足导致叶片脱氮的田地一般在抽穗前追加2.5~4公斤的尿素,以此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最大程度上发挥水稻的最大优势。

在进行水分调节时,特别要注重水稻抽穗开花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调节要求,水稻在进行抽穗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适当的渗灌,以此提高田间的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促进抽穗正常,保证授粉。如果温度异常要采用一定措施保证温度,改善田间气候,减轻温度对田间作物的影响。在进行抽穗之后要保证植物根系的水分补充,在进行水分补充时要适当改善土壤疏通程度,保证根系土壤透气。

在水稻种植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水稻的毁叶病虫害当中主要以后期综合征、卷叶螟、稻瘟病及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抓好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根本原因是真菌性疾病混生的结果,一般会导致水稻叶尖破损,严重时甚至可以是稻谷的单产降低1/5左右,所以要进行积极预防。

2水稻中后期种植的水肥管理

在进行水稻种植的中后期要加强灌溉水肥管理,防止水稻在后期发生早衰和早熟的现象。水稻在种植的中后期需要的灌溉水量和根系需氧量都比较多,而水和氧气一般都由土壤直接供应,这就在供应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水供应和空气供应的矛盾,为了能够同时保证根系的水供应和空气供应,要加固用于疏通排水的田间地埂,以此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和增强垂直渗透能力,通过高效的垂直渗透将各种对作物有害的盐碱冲走,将含氧气的水分输送到深入地下层,同时提高水分和氧气的供应量。

在追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在水稻齐穗之后追施氮肥,而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的追施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叶面肥是在水稻早衰时追施,而生长调节剂是在水稻贪青晚熟时追施。对于需要进行促进早熟增产的地区需要进行灌浆和喷施稀土二氢钾等之类的叶面肥,追施次数在1~2次为宜。而如果在水稻抽穗期间出现了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就会出现水稻生长期偏长和灌浆比较慢等问题,这时可以在灌浆开始的阶段追施浓度为40%的乙烯利400倍混合液多能维生素。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加速水稻灌浆,从而促进水稻提前成熟,在使用乙烯利之后水稻植株的营养元素会从叶片等部位向穗部转移,从而提前变黄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够将乙烯利作为增产类肥料进行追肥,这种肥料对于能够正常生长的水稻没有任何的增产作用,因此乙烯利对于大多数能够正常生长的水稻是没有作用的。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追施过乙烯利的水稻不能够进行留种,以此避免对下一批水稻熟制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各项管理要求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各项管理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植株特性良好的品种要加强培养,通过杂交的方式提高种植水平。在进行整个种植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注重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最大限度利用各种农业资源。

参考文献

[1]姜丽霞,杨晓强,王晾晾,宫丽娟,李秀芬,王萍,李帅.基于大宗粮食作物的黑龙江省农用天气预报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20).

[2]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推广[M].中国植保导刊,2010,(10).

[3]冶月珠,郭建平,蒋跃林.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M].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

篇5:种植水稻承包合同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仿照《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公开、诚信、平等、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就水稻种植承包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承包土地位置和年限

甲方将位于 的地块面积 公顷的土地承包给乙方种植水稻。承包年限为10年。一切生产费用,乙方自己全部负责。

二、费用收缴办法

前四年每公顷承包费用(上打租):第一年收1500元,第二年收2000元,第三年收3000元,第四年收4000元,后六年每年每公顷收缴水稻均为4000斤。水稻每年11月末上缴完,否则甲方将终止合同的履行。如果甲方要收购水稻的话,乙方将优先卖给甲方,不得外卖,价格以市场平均价计算。甲方不收购时,乙方可以自由外卖。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提供上电设施、电机井、潜水泵、水稻育大棚,育苗喷灌设备。提供部分住所。整理好土地(主要

是渠系、池更等灌排工程。

2、享有国家所有的惠农政策。

3、有权确定种植什么品种。

4、维护乙方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或解除合同。

5、在本合同期内,甲方不得提高土地费用。

6、乙方违反合同,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所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2、乙方有义务对承包的土地渠系进行维护和维修,包括甲方提供的水泵,板房等器械和用品的保养、维护和维修。

3、按合同要求的上缴方式和时间交付水稻(现金)。

4、对承包的土地不准擅自变更用途或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进行流转。

5、在合同期内,如果遇到国家建设征地或统一开发、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甲乙双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协商解决,并根据情况甲方对乙方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延期相应的年限。

四、由于不可抗的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本合同自行解除。

五、本合同期满后,在同等的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承

包的权利。

六、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达成新的协议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应。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

甲方(发包方):

乙方(承包方):

乙方地址和身份证号:

年 月

篇6: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

二0一二年八月

一.合作社简介:

1.合作社简介: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010

年在县工商局正式注册。合作社办公楼现建在河口镇板桥村。它位于湘潭县西大门,与湘潭市和县城易俗河仅一河之隔,紧临潭花公路,潭衡西线高速、107和320国道连接线。选址合理,交通便利。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77人,拥有固定资产300万,流动资金350万,流转到合作社的水田5596亩。种植双季水稻5300亩,百合296亩,开展农资经营全市布点350个终端服务站,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580万元。其中粮食48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1100万元,实现纯利102.5万元。合作社带动和服务农户数量多达4000余户。

合作社基地分布在我县排头、锦石、河口、石潭四个乡镇12个村近2000农户,成为了全县流转经营土地最多的专业合作社。

2.机构健全: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2009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规范的专

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成立了监督机构,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规范科学完善,很好的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3.人力资源保障。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从事过多年农业

技术研究。特别是有县政府、县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扶助,指导。他们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社在水稻种植和农机推广上,取得突出成绩。

4.技术支撑。通过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在粮油站、植保站、土

肥站的支持和培训,合作社已经全面掌握了农田土地结构的监测分析技术。制定了一套具体可行的土地监测办法及化肥、农药比例的配置、使用原则。以及双季种子种植搭配安排有较为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操作流程。

5.机械设备配套齐全。合作社自身投资180万元,购买插秧机5台(其

中高速插秧机二台)、大型拖拉机3台、施肥机3台,平整机3台,收割机5台,手扶拖拉机34台、中型机滚船5台、收割机4台、育秧流水线1台(套),货运农用车4台、抬架式喷雾器34台、电动喷雾器300台、其他农机具112台、有近800台各类机械加入合作社。并有效的利用当地农机资源和当地农机大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实现了合作社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

6.成效显著。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操作、统一指导”2009年3月至2012年,通过在石潭镇、河口镇、排头乡、锦石乡等四个乡镇 5000多亩地的实施项目技术,实现年产水稻 3975吨,总产值 1080 万元,农户人均增收 400 元,实现了优质双季水稻种植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预期目标,并打造了这四个乡镇区域内的生产示范基地,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二.合作社主要推广的品种和推广规模

1.优质双季稻种植的推广

早稻主要推广的品种为优质早稻湘早籼45号和早稻超级稻中嘉早17号。晚稻主要推广的品种为湘晚籼13号,湘晚籼12号,玉针香和农香18等“湘米”系列。坚持统一配种,统一浸种、催芽,集中育秧。合作社建有自己的自动恒温催芽破胸室,育秧大棚。依靠科学与创新从根源上杜绝了直播,实现了优质稻的增产增收。

2.推广规模

优质水稻种植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土地流转为主,合作社2012年土地流转面积应达到5300亩,2013年预计达到10000亩,再进一步联络每个村组的种田大户一起扩大优质稻种植。尽量完成目标量30000亩优质稻种植。

2012年合作社继续加强和深圳诺普信农化公司、山东史丹利化肥公司、中央储备粮、省农科研究院的合作,做到产销一体化,继续为推广“湘米”品牌而努力。

三、社会的反响的认可:

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得到了村民的拥护。2010年与中央储备粮湘潭直属库签订了长期产销合作合同。解决了合作社的稻谷哄干的后顾之忧。

2011年8月县农机局为了表彰合作社在农机机械的推广上作出的贡献特奖励了一套育秧自动流水线设备。

2011年10月省农科研究院领导来合作社考察,签订了12年的“湘米”品牌种子供应合约。

2011年10月山东史丹利化肥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总经销的代理合同。

四、合作社的主要困难。

(1)融资难,合作社在当地任何一银信部门都不能享有借款的优惠政策,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花烟草的养殖方法下一篇:海因茨偷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