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先进事迹

2024-04-07

吴仁宝先进事迹(共9篇)

篇1:吴仁宝先进事迹

吴仁宝先进事迹

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吴仁宝同志,在5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身体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从而以其突出的工作成绩和为我国“三农”工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当代农民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1)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他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最大幸福”,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和目标。如今,华西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超8000美金,实现了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500万元的存款,有1—3辆小汽车,过上了“实现小康、中康、奔大康”的幸福生活。在建党80周年期间,由中宣部、中组部举办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中,称华西为“天下第一村”,称吴仁宝是“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几十年如一日,忘记节假日、礼拜天,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任何时候也挫伤不了“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不倒”(夸不倒、难不倒、下不倒)的标准,真正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2)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熬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他从70年代起,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到如今,老百姓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华西的老百姓千方百计叫他住好房子,甚至有许多老百姓急得哭,但他还是不肯住。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同时,他对子女也严格要求。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村民先做到的,自己一家人先做到。受他的影响和带动,全家26口都在华西,每年为集体创造近10亿元的利润。真正做到了“献了青春,献毕生;献了自己,献子孙。”

(3)加强党建,发扬民主。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信仰,密切党群关系,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到“一个共产党员,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华西村党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4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94名。他带领党员干部干事业,坚持“五靠”:一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靠党的好政策;三靠各级组织为基层、为农民服务;四靠全体华西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五靠实事求是。吴仁宝认为,老百姓是最讲良心的,干部为他们做了好事,他们永远记住,干部亏待了他们,他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的不是你个人,而是共产党。所以,他坚持以法治村、以德治村,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成立了特色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创造性地开展对农民的教育,使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达到了“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像今年年初,吴仁宝把并入华西的周边村个别懒散的人集中在华西村党校,办了个培训班。一开始,准备办一年统一免费食宿,还发工资。但办了不到一月,他们就积极要求工作。现在,都改得很好,进步也比较快。像华西周边村村民杨永平,原来是“不想工作,不想啥,经常寻事、打打架”,是公安局、派出所的“常客”,几次被拘留,还被判过刑。他自己经常说:“我以前在家,什么话都不要听,什么事都不想干。加入华西后,这种环境感染了我,我看到什么都好,什么干部都看得惯,什么事都想做。我个人变化,不是360度转弯,而是380度打转弯。”

(4)心系百姓,胸怀天下。他始终把“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为了能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贡献,他把共富之路延伸到全国各地,不仅帮助中西部地区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县、镇、村基层干部1万多名,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而且还先后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建好后又无偿移交给地方。最近几年,又率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现在,新的大华西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社会安定,人心所向,一呼百应,共同富裕。

(5)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吴仁宝誓言要干到80岁,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他认为,华西能有今天,并不是他自己的水平高,主要是“认真”。一是他及时、认真地学习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他不设立自己的办公室,坚持到下面去,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把问题解决在下面。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做到统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他认为,有效发展就是科学发展;什么是执政能力。吴仁宝和华西村党员干部,以其敏锐的发展眼光,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带领华西的党员干部,与时具进,加快发展,进一步推动华西的“三农”变“三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步伐。去年,华西实现了105亿,成为全国第一家销售超百亿的村庄。今年1—11月份,销售已超200亿,2005年目标300亿。同时,已规划了今后三年实现“两个一千”(一是三年实现销售1000亿;二是帮助周边16个村,三年内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村庄建新公寓房,可节约土地1000亩)的发展目标。华西要进一步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力争把30平方公里大华西村,建成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同志曾是党的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人代会主席团成员。1989年、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农业模范。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农村新闻人物、香港“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功勋村官、“20年.20人”(中央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专栏)、“25年.25人”(中国改革之星)、“50年.50人”(人民日报庆祝建国50周年专栏)、“80年.80人”(中组部建党80周年《鲜红的党旗》丛书)、江苏省“道德楷模、时代风范”、江苏省100名勤政廉政好干部、江苏省廉政代表称号。

篇2:吴仁宝先进事迹

仁和幼儿园

王琛

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去世了,他不仅给华西村留下了殷实的物质财富,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把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村支部书记,何以能够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何以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我感到有三种精神在他的身上熠熠闪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向吴仁宝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三种精神,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一要学习吴仁宝同志“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吴仁宝书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高尚情怀的生动写照。他刚上任的时候,那时的华西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面对如此困难的环境,他没有丝毫动摇,坚信会用自己的双手给华西带来财富,立下了“不拔穷根,誓不为人”的志向。为了寻求发展的新路子,他可以说是跑断腿、磨破嘴,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华西村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跨越式发展。在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吴仁宝书记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他始终信守“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的“三不”诺言。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孩子和家长,必须向吴仁宝老书记学习,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服务家长、关爱孩子。同时我还是一名学校基层管理者,所以还应像吴仁宝书记那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村”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贴近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一名聆听者,加深与教职工之间的感情,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和期盼,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要学习吴仁宝同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华西村是靠实事求是,始终走自已的特色之路发展起来的。”这是吴仁宝向每位前来华西“取经”的人必讲的一句话,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华西快速发展的精髓,那就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工作作风,华西村怎能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几十年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正是有了这种工作作风,吴仁宝同志才能创出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学习他这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既要开阔眼界又要理清思路,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教为荣、岗位建功”的思想,以拥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师德情操、广博文化知识、精湛教学技能为目标,为幼儿教育建功立业。

我园是2009年开办的年轻幼儿园,办园之初就确立了“让每个幼儿在梦想的蓝天下健康、快乐、自信地结伴飞翔”的办园宗旨,以“优化人本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幼教科研、彰显园部课程特色、营造幼儿健康天地”为办园目标,以“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为工作目标,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努力打造“仁者爱人,满园和畅”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即“欣赏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颗童心,尊重每一位教师”,营造和谐顺畅的园所氛围。辛勤耕耘终有收获,我们所付出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辛勤劳动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在家长的满意声中得到了回报。寒暑三年,幼儿园累累硕果展风采,教师专业提升显成效,幼儿全面发展有特长。真可谓:百花齐放春满园、红烛争辉谱新篇。我园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平安校园、市文明单位、区级巾帼示范岗、省优质幼儿园。中央教科所授予我园“十一五”重点课题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了《江苏省绘本课程》教研实验基地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重点课题实验园。

三要学习吴仁宝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

吴仁宝同志文化程度不高,他只读过两年私塾。可就是这样的一位书记,他为何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这跟他一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他在不断学习中找到最新的政策、最新的发展思路,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去。有人说吴仁宝神奇,能够未卜先知。其实,我觉得这是他长期坚持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学习不仅仅指的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社会实践知识。因此我们要向吴仁宝老书记学习,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进取精神,让学习成为提高我们能力的助推器,让思考成为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催化剂。学习不是体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贯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推动幼儿教育事业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学习是永不停歇的脚步,我园积极倡导“书香校园”,与书为友,以书养性。教师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等,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园部定期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目,如《写给青年》、《教师礼仪》《教师的20项修炼》《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教师上路》等。鼓励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赏名著,读经典,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阅读中与哲人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读书笔记及心得,组织教师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发扬年轻人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读书活动俨然成为我园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我园还鼓励教师互相学习,重点抓好“骨干带教团”和“蓝青工程”。对于骨干教师,采用多学习、勤思考、建平台、压担子等方法,引导她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去,在研究中加速其专业化成长。对于青年教师,则采用青蓝结对的方式,建立师徒培带网络,帮助她们日趋成熟。通过“课堂观摩学习”“青年教师技能练兵”、“教师成长档案”、“仁和新秀”等评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成长成熟。

篇3:“华西领袖”吴仁宝的新农村主义

在华西村,吴仁宝如同圣人。83岁的吴仁宝个子不高,背有些微驼,走路、说话很快,吃饭也很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从早忙到晚。有时候,你能看见他一个人在村里匆匆而过,穿一双黑棉鞋,跷起腿来就露出白色的袜子。你向他问好,他对你热情回应。

只要在村里,每天上午10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民族宫礼堂,给游客和考察团做一个简短而直白的报告。人多的时候,1000多人的礼堂全部坐满,两边的走廊还要加座位。头天晚上,吴仁宝都会得到一份听报告人的名单,根据不同听众调整演讲内容。他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江阴口音,为了让大家听清楚,特意安排了一名翻译。做报告前,他会先走到听众席上与领导们见面握手,并在开场白里向他们表示欢迎。

吴仁宝出场时,会得到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演讲结束后,他会安排半小时文艺演出,表现华西村的生活与发展。有时候,他就会站在台下等待表演结束,散场时陪客人合影。来华西村旅游,这是唯一不收费的项目,老书记就是一个景点。

他的家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拜访。吴仁宝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老式的联排房中,这类房子村里已不多见,更没什么人住,他的左邻右舍都已搬走。房屋四面墙皮已经有些脱落,地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所有家具与日常陈设中没一件值钱的东西,二楼十几平方米的客厅中只摆放着一台老式21英寸CRT彩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满墙上与各级领导和考察团的合影,客厅的外间被打通修建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大会议室,方便他晚上召开会议。各级政府给予他的奖励累计多达1.3亿元,而他分文未取,都留在村里作为教育基金。

华西集团的销售收入每年可以达到四五百亿元,而吴仁宝还保持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方式。“有记者问我是不是在作秀,我说就是作秀,作给华西干部们看的。”吴仁宝直率地说。

1961年吴仁宝成为新组建的华西村书记,与中国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历次乡村改造不同,吴仁宝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最清楚农村的困境与农民自身的劣势。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传统农业文明已濒临崩溃,对江南鱼米之乡的赞颂仅剩文学价值。遵循传统的生产模式,农民已无可能从人均4分土地的资源中获得发展。在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对接中,农业经济与农民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没有积累,缺乏知识和信息,仅有微薄的土地和低水准的劳动力。

吴仁宝最初的目的不过是让农民们吃饱饭,但他并不仅限于对财富的追求。事实上,他所发动的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乡村改造运动。吴仁宝采用了跳跃式的发展路线,直接跃过了分散个体阶段,将农业生产从小农模式带入规模经营。他以集体经济来会聚资源,规避农民个体的薄弱与落后;他只能通过强制与苦行般的积累,来获得资本,因为创业之初,是不会有银行给农民提供贷款的。

在吴仁宝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所有制成为农业社会与现代化对接的跳板。他以集体的力量对抗资源的匮乏,规避陌生领域的风险,并由此创造了一个乡村发展的神话。

2001年后,吴仁宝又将他的乡村建设推广到了周边,创造性地发明出“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联合方式,形成了一个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产值450亿元的超级村庄。他的新农村改造之路有了更大的空间。

尽管我们尚不能适应“千好万好,不如‘一分五统’好;爹亲娘亲,不如老书记亲”这样的语言,但“一分五统”的确可以为周边村庄带来变化。华西村的共同富裕制度、足够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极强的村庄内聚力。在周边村看来,加盟“大华西”,既可以获得华西村——他们现在称之为中心村——提供的公共产品,也足以降低生存风险。

篇4:“别了吴仁宝”等

别了吴仁宝

2013年3月18日晚,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逝世。作为新中国改革的亲历者,吴仁宝带着他的1600多位村民,凭借改革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创造了销售收入500多个亿、人均纯收入8万余元的超级企业集团,使华西村成为天下闻名的“第一村”。

当然,作为一位在中国独树一帜的农民企业家,吴仁宝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比如,有研究者统计指出,吴的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以上,诸如此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吴仁宝让华西村这样一个曾经村民连饭都吃不饱的落后时落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公司

腾讯,微信动了谁的奶酪?

2013年开年不久,关于微信即将对用户收费的传言四起。对此,腾讯方面的回应是,微信没有对用户收费的计划。

那么,传言的出处究竟在哪儿?据可靠消息透露,2月底及3月中旬,工信部两次召集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与相关OTT企业开会,第一是讨论如何监管OTT业务(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业务,如腾讯微信),第二,商讨如何向OTT业务收费。

——腾讯的微信业务造成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视频等业务大量流失,他们准备向其进行额外收费。

三大巨头提出要求,腾讯不愿向用户收费,结局会如何?最大的可能将是双方私下达成协议,腾讯向运营商缴纳“过路费”。

看来,腾讯要破财了……

盛大的内忧外患

盛大最近的日子确实有点不好过,先是老本行网游的营收在上个季度被搜狐畅游超过,随后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的一封公开信,又将盛大文学内部的纷争摆在了桌面上。

如今的盛大可谓内忧外患。其一,创始团队出走,内部人心不稳。其二,移动阅读市场百花齐放,盛大文学遭遇瓶颈。从流量上看,盛大文学旗下的几家网站在去年纷纷遭遇流量增长缓慢问题。其三,巨头入局,市场平衡被打乱。传言吴文辉团队所找到的投资方中,百度、腾讯均榜上有名。其四,IPO难度大,上市遥遥无期。一个在美国没有原版案例的中国公司,怎么给喜欢听故事的美国投资人画大饼?

数据

数据如何驱动电商

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Gartner数据显示,大数据带动了2012年全球280亿美元的IT支出,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300亿美元。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一一面对的挑战。

篇5:吴仁宝先进事迹

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吴仁(优秀党务工作者、恒江公司党支部书记)

篇6:观《吴仁宝》感

——《吴仁宝》观后感

华西村的故事,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了,可对创造这样辉煌成绩的人——吴仁宝,却是在观看了电影《吴仁宝》之后才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华西村可谓是沟壑众多,土地贫瘠,当地流传着“有女不嫁华西郞”的民谣。而做为华西村党支书的吴仁宝却不信这个邪,总是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的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的钱都是鼓鼓的”,他一边说着大话,一边画着蓝图,带领着全村群众一步步将大话变成大实话,蓝图变为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是什么让吴书记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

是群众的力量,是在党员带领下的群众力量。

影片一开篇就是吴仁宝抢磨盘、盖磨坊的故事。为了能让村民省时省力,同时也增加村里收入,吴仁宝决定一定要将磨盘买到手,他动员全村党员、村民捐粮,并带头将自家全部口粮捐出。买回了磨盘还要盖磨坊,吴仁宝再次带领村里仅有的几位党员每天一背篓一背篓的背石料,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都动了起来。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吴仁宝这一次要改变的是这个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的华西村,他告诉村民:我们村一共有800亩

地,每年平整五六十亩,15年就可完成。然而在他的带动下,15年划7年就完成了。为了带领大家致富,吴仁宝顶着压力开办小五金厂;当大家都在为分田到户而喜悦的时候,吴书记却没有随大流,吃透政策结合村中实际,抓住机遇,开工厂办企业,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实在在为村民谋福利!

正因为吴书记心中有村民,时时为村民着想,事事带头,克已奉公,才使得村民们消除顾虑,团结一致;使得他一系列举措,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吴书记依靠群众的力量,完成了他改变华西村的创举。

影片朴实无华却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在我的日后工作中要如何团结居民呢? 我想应以吴书记为楷模,做到如下以几点:

首先,要为群众着想,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凡事应起带头示范作用,并克己奉公。华西村的成功,得益于吴仁宝的敢为人先,也得益于全体华西人的共同努力,一切发展都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而要团结群众,就必须首先为群众着想,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第二,夯实能力、敢于担当,以诚信树立威信。正如吴仁宝所说,他给华西人描述的蓝图,什么时候落空过?说过的话,承过的诺,就要努力去实现,而不是说完就算,象轻风般拂面而过。

第三,发挥无私奉献精神,打好群众基础。吴仁宝用他的行为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也为他推进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解民难,办实事”,为社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篇7:浅谈吴仁宝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缔造者,一手将一个有名的小穷村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大富“村”,让世人见证了神州大地上的奇迹,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奇迹未能遍地开花?我想华西村的领头人吴仁宝的作用不言而喻。

【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

“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不当一把手,我退下来了;退了不是什么都不干,应该要干,干什么?要为党的事业,要为老百姓的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这就是吴仁宝的奉献精神,他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骨髓里。“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这就是他对人生的意义的思考,而最终,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完美地回答:“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我要做到职务休,思想不休,工作不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他把自己人生的价值实现在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实现在了为农民谋福利的追求上。他坚持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淡薄名利就是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他的目标不是存折上那一个个空洞的数字,而是人民那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

【要当就当“有本事”的干部】

“当好一个村书记,一定要有开拓精神,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官,老老实实、平平庸庸,甚至叫群众脱皮掉肉,那是干部没本事。”吴仁宝作为华西村的党委书记,一心把带领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当做自己的目标。他把衡量干部好坏的标准从平凡的守成提高到了创业,开拓。“现有企业‘五个创新’:一是质量要创新,二是数量要创新;三是品种要创新;四是进货要创新;五是营销要创新。”都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然而在现代社会,一味的守着旧路走下去那就是没本事!“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只有做改革的实践者,维护者,最终才是改革的受益者。”这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观内涵中否定的意义,那就是通过不断的否定现有的不足,去追求那最终的终点。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那么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去否定,在形式逻辑上,否定是对肯定的颠覆,然而我认为它同时也是另外的一种的肯定,一种对新事物的肯定。但否定又是无止境的,至少在未到达人们心中理想的世界之前我们需要不断地否定从而获得一种向上向前的动力。真正做到扬弃,做到否定与肯定相结合。我认为这就是否定的意义价值所在。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错,就我的理解,社会主义的美好不是体现在那种大同境界,而是人人都能够真正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满足”的美好境界。“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虽然反对搞平均主义,但还是强调一种共富的思想。虽然社会主义强调均衡,但是我的观点就是,共富是最终目标,而不是过程中的状态,要想实现那最终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然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也不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而是在富人,富省的带动下,全国共同发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我认为,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对于公私所有制的这个问题,我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给了比较好的答案,那就是公私结合,共同发展,当接近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时,我相信私有制也会自然而然地消亡,做到“天下大同,社会共富”。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读过吴仁宝语录后结合课上内容和自己长久以来的观念总结出的一些浅陋的看法,望老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3123教室C3组

篇8:“村官样板”吴仁宝

吴仁宝与他所带领的华西村蜚声中外,不仅在于华西村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肇始于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吴仁宝始终坚守华西村的集体经济,从某种程度上,华西村已经是全球研究集体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活标本”。

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华西村集体经济的成就,是吴仁宝超凡的政治经济学智慧。以及社区领袖式的个人魅力起着主要作用。如今传奇已去,带着老书记留下的财富,未来华西村的发展,会不会延续“吴仁宝式”的辉煌?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做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必须是政治家”

3月22日清晨8点08分,华西村前任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追悼会在华西村民族宫举行。

民族宫里挤满了人,在外面广场徘徊的人更多。人们都站着,宫里的桌椅前几天已经拆掉。工作人员向一位年迈老者递过去一把塑料凳子,被老者摆手拒绝了。吴仁宝巨大的遗像挂在正前方的墙壁上,面带微笑。遗像上的吴仁宝少有地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生前他总是穿一件尼龙质料的黑色上衣,脚蹬布鞋。

这里曾是吴仁宝每日必到的地方。每天早上,吴仁宝会从家里或者金塔来到这里作报告,听众是来到华西村的旅游者。在高峰时,每天约有5000人次来华西村“考察、取经、旅游、学习、培训”,听吴仁宝作报告,已经和游览华西村建造的“小万里长城”、“小白宫”、“小天安门”等山寨景观一样,成为华西村旅游的一个固定项目。几乎每个到访华西村的游客都会去听老书记演讲,通俗而不乏大道理的“吴仁宝式”语言,常常引起听众掌声雷动。报告内容主要是介绍华西村如何摆脱贫困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但他讲的话也会很即兴,“不光介绍华西村的情况,还会融进一些时事,而且针对不同的听众会讲不同的内容”。

吴仁宝一口江阴方言,外地人难以听懂,所以他总是带着一个翻译——通常是他的孙媳妇周丽,他用江阴方言说一句,翻译用普通话再说广次。吴仁宝一般不与听众互动,说到兴奋时,他会在胸前挥动手臂。

这个报告一作就是十年。除非在外出差或者有特别重要的会议,吴仁宝绝不会缺席。以前身体健朗时走着去,后来身体不好了就坐轮椅去。

他喜欢开会。按照华西村官方的说法,华西人也爱参加会。

吴仁宝开会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会议时间经常在凌晨。他一般夜里11点左右睡觉,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华西村新的一天随着他的醒来而开始。他起床后打开电视看新闻,一边看一边喝茶抽烟,想到哪些工作要布置,就召集村干部开会。“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开会,”2006年时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的瞿全兴说。一本得到华西村官方认可的著作《吴仁宝新传》中写道,“华西的老村民说,三天听不到吴仁宝说话,心里就好像少了点什么。”

瞿全兴说,华西村人热衷于开会,起码比在外面无聊应酬强,开会是你说我说,可以发扬民主,而且还能产生效益。他甚至将开会提到了“会议经济”的高度。

1992年3月1日凌晨3点钟,华西村主要的村干部接到总机通知:赶紧到南院宾馆403会议室,参加紧急会议。在会上,吴仁宝宣布了他对时局的判断:邓小平讲话了,经济要大发展。当时邓小平南巡讲话还没有传达到基层,但《深圳特区报》刊载的八篇评论文章引起了吴仁宝的注意,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文章传达的是邓小平的意志。吴仁宝进一步判断,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原材料涨价,于是连夜开会,定下了“借钱吃足”的策略,借款2000余万元,又从银行贷款6000万元,购进了钢坯等大量原材料。没过多久,邓小平南巡讲语传遍中国,原材料价格果然上涨。外界盛传“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这笔财富,成为华西村腾飞的第一桶金。

吴仁宝曾说,

“当一个政治家不一定要是企业家,但要做—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必须是政治家。”他掌握政治动向的方法是研究新闻,天天坚持听《新闻和报纸摘要》,看《新闻联播》,还有凤凰卫视,吴仁宝最喜欢的节目是阮次山的政治评论。他贯彻自己想法、管理干部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开会。即使在去世前不久,吴仁宝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开会。

中国农民思想家

研究政治和政策导向,可以说是吴仁宝的一大爱好。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带领华西村民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起步,到兴办集体工厂,乃至2008年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吴仁宝每每都能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握先机。

“作为最基层的社会治理机构,如何读懂上面的政策不走偏,同时又让下面的老百姓都满意,把两个方向的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如是总结吴仁宝的战略思想。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华西村取得今日的成就,吴仁宝是最重要的因素。

半个世纪以前,华西村仅仅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而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上世纪末,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个不停地引起中国农民兴趣的“共同富裕”神话,正是由于吴仁宝近50年的直接领导而实现的。

为了得到吴仁宝的指导,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村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有人说,一直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和希望的吴仁宝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渴望着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村交流、学习。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村帮村,户帮户,最终实现全国富!”这一口号是典型的“吴仁宝式语录”,类似的还有许多。他曾说“要当就当‘有本事’的干部”、“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始终坚持集体经济的吴仁宝认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共同富裕”理念使华西村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最富村庄,吴仁宝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民思想家。

与吴仁宝有几十年交往的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认为,吴仁宝是一个具有中国农民典型特点的人,外圆内方,实事求是,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农民的思考和表达,把旁人看来对立的意识形态和政策方针都理顺了,并以此为指导在实践中赢得成功。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

瞿全兴透露,这几年,上级政府批准给吴仁宝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如今,老百姓家家都住上了高楼别墅,他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

直至吴仁宝病危时,被家人送到上海华东医院住了一周。当天清醒之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回华西开会……

华西村对于吴仁宝的眷恋是显而易见的。从19日开始,吴家在吴仁宝位于长廊尽头的家中设下灵堂,吴仁宝停灵于此,供人们前去吊唁。每天不断有华西村和周边乡村的村民,以及闻讯而至的各界人士,来到吴仁宝灵前,看老书记——这是华西村民对吴仁宝的尊称——最后一眼。22日上午,追悼会结束之后,前往灵堂的人数达到了5万人。由于人数太多,移动速度缓慢,现场还发生过一次误会:十几名村民误以为吴家临时取消遗体告别,他们看不到老书记了,情急之下遂冲进吴家院内,引发了一次小冲突。

54岁的李正元是前去和老书记告别的5万人之一。其实19日他已经去看过老书记,22日他又率领全家四口人排两个小时长队,只为在吴仁宝遗体前再鞠三次躬。18日晚上7点多,他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了吴仁宝去世的消息,一下子“心里很闷”,他跟家里人念叨说,一定要去看看老书记一“感觉像自己家里—个长辈过世了。”

在华西村为吴仁宝出版的《吴仁宝箴言》中,曾收入一段这样的文字:

“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 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人民多做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这个价值远比资产高。”

争议“华西模式”

然而,作为当今已不多见的经济形态,华西村是集体经济还是家族企业、是政企合一还是市场经济,诸多疑问围绕在吴仁宝和华西村周围。

2004年左右,华西村研究者、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怡开始调研华西村的集体经济模式,在统计后指出,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7%。尽管这并非指他们实际拥有的财富数量,但他们在集团党委、村委中身居要职,被认为处于华西村金字塔的顶端。

“家族依旧是村庄的权贵阶层,”但周怡在他所著的《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中同时指出,“家族每一成员的奋斗和获利都被涵纳在村集体的事业中。因此集体与个体、整合与分化的博弈过程,依然是集体整合、集体声誉强力超越分化的个体性。”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微博中表示,华西村无疑是成功的。“华西村模式的经济学本质表现为三点:强大的内部人控制及传承,类似许多德国企业;职工入股,少发现金,发股票,高激励,高积累,与投行咨询异曲同工;紧跟大环境变迁的能力,中国特色。”

温铁军也在总结华西村的经验时提到,华西村一是打红色的社会主义牌获取长期稳定的政治保护和因此不可能被减少的经济资源;二是打白色的资本扩张牌成为天下第一社区资本总量村;三是打灰色的村庄党委公司化的治理方式取代城市政府治理,以及私营经济开发区等多样化牌弱化产业资本扩张中的各种张力;四是打绿色的生态旅游牌保持多元文化及多样化经济结构(包括粮食农业维持村民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四点均可见华西村的成功之处。

然而,温铁军也坦言,华西村的成功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乡镇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其特殊性,因此,其经验可借鉴。但难以复制。

经济学家华生则对集体经济的未来并不看好。他认为,华西村本质上是家族控制的最基层的政企合一,政企分开现在已经是改革的必须,所以这种制度显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不符。“而且,华西村的成功取决于特殊时期对乡镇企业的特殊扶持政策,而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土地,但现在通过土地确权,集体土地也正在瓦解过程中。所以,从长期来看,集体经济本质上有问题,产权带有一定模糊性的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生命力,只能在一些非营利性的社会管理部门中可以沿用。”华生说。

变与不变

自建村以来,吴仁宝一直是华西村最重要的精神领袖和主导力量。在他去世以后,华西村站在成就与争议并存的路口,将何去何从,是否还有足够的凝聚力来续写集体经济的辉煌,成为外界最关心的问题。

华西村如今的党委书记、吴仁宝的四子吴协恩,早在2003年就接任。不过,由于吴协恩处事低调,十年来,吴仁宝依然担任着华西村“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并以“村党办政企三总办主任”的身份,监督着华西村各项工作的推进。

熟悉吴协恩的村干部说,“新书记”军人出身,性格沉稳、内敛,与“老书记”直爽、甚至有些火爆的脾气不太像,但“新书记”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全,而且在发展经济上颇具创新理念。“‘新书记’今后应该会主要在经济方面抓工作。”华西集团党委副书记杨永昌表示,事实上,当年华西村对外合作生产自己品牌的烟酒,正是吴协恩一手促成,“当时他的想法,就是要大力发展‘华西村’这个品牌,为今后发展服务业打好基础。”

华西村偏重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个中变化近几年已经显现出来。华西村炼钢厂的工人小王从去年下半年起就不怎么上班了,“工厂的活儿比三五年前少多了,现在经常放假,每个月领1000多元的工资”。

“最近这几年关了好几个厂,不锈钢厂两个车间去年关了一个,老热带厂、小化纤厂也关了,新热带厂去年一年都役轧钢。”

杨永昌说,华西村从2003年以后就没有新开过工厂,关掉的厂倒不少。“有的是我们技术改造后产能优化了,有的是搬到外省市去了,也有的不符合华西村未来的发展路线就关掉了。今后还会延续这样的态势。华西村的投资和公司现在已经到达了全国各地,业务也走向了海外,华西的产业早已不局限在0.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了,集团一共有2万多名员工,98%都不是华西村民。华西未来的目标是构建宜居的生态村,留在村里的主要将是商业、服务业。”

根据华西村对转型目标的表述,在未来5年内,集团公司确定了原有工业企业在保持原有产能的基础上,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促进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规划和全国布局旅游业、海运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仓储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的发展目标。

海工、海运将是华西村重点发展的业务。2008年之后,华西集团认为轮船价格已到低点,反周期扩张时机到来,于是购买二手轮船进军海运业。目前华西旗下拥有5艘远洋运输散货船,年运输能力超300万吨,主要运输铁矿、煤炭等物资,航线分布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家与地区。2010年,华西村又订购了8艘新船,届时总载货量将超过105万吨。由于订船正值资产价格的低点,在2012年航运业不振的情况下,华西旗下海运业务依然实现了盈利。

在资本市场,华西村也在逐步深入,目前,华西金融已形成一个以江阴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控股集团框架,业务涵盖典当担保、投资贷款,以及咨询、创投等,实现区域化管理和运营。此外,华西还参股了国内6家银行和2家证券公司,华西村商品交易所也即将开业。“我与父亲不同的是,我对投资工厂不是特别感兴趣。老一辈喜欢把力气花在做实业上,但我喜欢做资本运营,对资本市场、对智力劳动很感兴趣。”吴协恩坦言,但他也表示,转型并不是“一刀切”,传统产业效益好的、有潜力提升的仍然不能放弃。

据华西村的统计显示,2012年,服务业对华西村利润的贡献比例已经占到一半。

篇9:吴仁宝观后感

乡林站 张晓献

看了电影《吴仁宝》,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影片以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名字命名,带着我们走进华西村,走近吴仁宝。影片生动再现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的不凡历程。正因为有了好的带头人吴仁宝老书记,华西从一穷二白的小华西,发展到今天成为“天下第一村”。如果说华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范,那么吴仁宝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主人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臶。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来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支部书记,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1、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了,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2、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3、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报告会上,已是85岁高龄的吴仁宝,有这样一句语录:“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这就是吴仁宝,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个永远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这部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是什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河南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河南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乡林站 王舒增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苏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臵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已最疼爱的儿子送到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终身体力行地教育身边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产党。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华西富了,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华西致富后的快乐,要让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上一篇:中秋游园活动策划案下一篇:粥铺的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