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2024-04-13

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精选8篇)

篇1: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政办〔2010〕153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规范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工作,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的管理,保障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务外网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组成部分,是覆盖省—市—县—乡的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专网,政务外网与政务信息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凡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及不需要在政务信息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原则上应纳入政务外网运行。

第三条 根据政务外网所承载的业务和系统服务类型的不同,在逻辑上,将政务外网划分为公用网络区、专用网络区和互联网接入区三个功能域。其中,公用网络区用于实现各部门、各地区互联互通,专用网络区用于实现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之间的虚拟专用网(VPN)相互隔离,互联网接入区用于实现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

第四条 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政府直属企业、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申请接入政务外网。凡接入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的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接入单位),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接入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政务外网危害国家安全、处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条 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数字办)主管政务外网,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政务外网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与政务外网建设的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单位职责如下:

(一)省保密局负责政务外网违规上网涉密信息的监控和泄密事件的查处。

(二)省公安厅负责政务外网网络安全的监控、检查、指导和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

(三)省密码管理局(省委机要局)负责省政务外网数字证书注册中心(RA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发放以及密码管理工作。

(四)省财政厅负责政务外网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安排, 并根据各政务部门业务系统在政务外网上部署的进展情况,相应调整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

(五)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必须遵照有关文件规定的技术规范与费用标准,为接入单位提供接入开通、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协助省经济信息中心做好政务外网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为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福建省已建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新的政务专用网络,财政部门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政务专用网络运行维护经费。第二章 业务管理

第九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核准省直部门和单位的政务外网接入和变更申请。凡申请接入政务外网和变更政务外网节点的省直部门和单位,向省经济信息中心提出申请,省经济信息中心在收到申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核准意见。未经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将任何设备接入政务外网。

第十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对地方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市、县(区)政务外网的横向网络接入技术方案必须报送省经济信息中心审查。市、县(区)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和管理规范,做好本地政务外网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工作,保障本地政务外网安全可靠运行和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顺利开展。

第十一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全省政务外网网络地址、网络域名的统一规划和分配。市、县(区)政务外网接入单位的政务外网网络地址、网络域名由各地政务外网管理部门根据全省统一的规划进行分配。

第十二条 省数字办和省密码管理局负责数字证书的审批。接入政务外网的单位和个人申请、使用数字证书,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政务外网电子认证相关规范文件和《福建政务数字证书发放和管理办法》。第三章 安全防护

第十三条 接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保障各自业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第十四条 接入单位应对上网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接入单位或个人发现国家秘密泄露或可能泄露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国家保密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接入单位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第十六条 接入单位在政务外网使用密码产品或含有密码技术的产品,必须按照《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的规定,选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准予销售的产品,并报省密码管理局备案。

第十七条 各级政务外网日常管理部门要根据本级政务外网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同级政务外网主管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及省经济信息中心备案。

第十八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的使用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有任何危害政务外网或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政务外网发布或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第四章 运维管理

第二十条 政务外网运维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省级政务外网和省市县纵向骨干网的运维管理,各市、县(区)政务外网主管部门负责当地政务外网的日常管理和运维管理。中国电信福建公司负责具体运维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中国电信福建公司负责做好政务外网网络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并提供专用客服热线电话与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对网络故障及时修复处置,并为接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务外网运维管理部门及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应当建立相应的值班制度,保障相关设备和网络线路的正常运行,确保政务外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二十三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监督网络技术支持部门为接入政务外网的各厅局提供的技术服务,并提供上网行为、端口、流量等管理服务。第五章 机房和设备管理

第二十四条 政务外网接入点机房应当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五条 接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接入点机房安全和电力供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挪用、改造、破坏政务外网的接入设备。

第二十六条 接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接入点设备的保管、故障情况报告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并将负责人名单报同级政务外网日常管理部门。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政务外网的日常管理及运维实施细则由省经济信息中心会同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数字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1]

篇2: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转发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福建省省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政办〔2014〕11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福建省省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8月24日

福建省省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8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数字福建集约化建设,加强福建省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保障平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建省级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部署于省经济信息中心机房,以下简称政务云平台)由福建省级政务网云计算平台、福建省级政务外网

—1—

云计算平台组成,为省级行政机关开展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服务。

第三条 各部门建设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应充分利用政务云平台资源,实现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避免重复投资。新的应用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设区市、县(市、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可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

第四条 使用政务云平台的单位(以下简称应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政务云平台侵犯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政务云平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应用单位必须遵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级别。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根据政务云平台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一)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数字办)主管政务云平台,统筹规划政务云平台建设应用,推进数字福建项目基于政务云平台部署应用。

(二)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政务云平台的日常业务管理、运营服务和运行维护,依托福建省信息化标准化委员会云计算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制定,协助省数字办指导应用单位开展系统整合工作,配合应用单位做好应用系统的部署工作。

(三)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网安办)会同省委机要局、省委保密局负责政务云平台网络及应用系统安全监控工作。

(四)省财政厅负责政务云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安排,纳入省级财政专项预算。

(五)应用单位负责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调试、管理、信息更新和软件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 使用程序

—2—

第六条 现有应用系统迁移至政务云平台,应用单位要编制政务云平台使用方案。新建项目应在申报过程中明确提出云平台使用方案。省数字办会同省经济信息中心核定项目对云平台资源需求。

第七条 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后,应用单位根据项目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可研暨初设方案),与省经济信息中心衔接应用部署。省经济信息中心须在7个工作日内做好与应用单位的业务对接,分配项目所需的政务云平台资源。应用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负责完成应用系统的安装。

第四章 运维管理

第八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值班值守、运维规程、备份恢复及应急处置演练等制度,保障政务云平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定期检查、评估、通报政务云平台应用情况。

第九条 应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并报送省经济信息中心备案;认真监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使用,及时处置应急事件;积极参加政务云平台备份恢复及应急处置等演练活动。

第十条 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应用单位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修复,省经济信息中心应予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和应用单位应建立日志制度,政务云平台和所承载的应用系统必须具备日志功能,及时自动记录设备和系统的各种操作信息;日志信息应至少完整保存一年。

第十二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可以根据应用系统实际需求变化,动态弹性调整所需资源。

第十三条 应用系统所需运行维护经费由应用单位自筹或申请财政解决。

第十四条 在政务云平台资源剩余30%以下,应启动动态扩容机制,开展平台扩容升级工作。

第五章 安全管理

—3—

第十五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对政务云平台的安全负责,应用单位对其安装在政务云平台的应用系统安全负责。应用系统正式运行前应按规定通过安全等级测评。

第十六条 省网安办定期开展应用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风险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风险等级较高的,暂停系统运行直至整改完成;风险等级较低的,督促限期整改;不予整改的或整改不到位的,会同省经济信息中心采取强制处理措施。

第十七条 省经济信息中心和应用单位要共同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任何人不得非法泄露、复制、篡改、删除存储在政务云平台的数据。

第六章 考核激励

第十八条 省数字办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对省经济信息中心所提供的云平台服务情况以及应用单位使用政务云平台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结合考核情况,安排政务云平台的运行维护经费,优先保障基于政务云平台建设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省工改办根据对省经济信息中心考核结果和经费情况,适时调整省经济信息中心绩效工资总量。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配套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篇3: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关键词:电子文件管理,现状,暂行办法,贯彻,措施

近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厅字[2009]39号,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共分七章三十一条, 从“电子文件管理机构与职责”、“电子文件的形成与办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移交”、“电子文件的保管与利用”、“奖励与惩处”五方面对电子文件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内容全面, 表述严密, 可操作性强。笔者认为, 《暂行办法》的提出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重要的发展机遇, 档案部门应以此为契机, 积极做好贯彻落实《暂行办法》这篇大文章, 切实推进电子文件的规范化、有序化管理。

一、档案界电子文件管理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研究与电子档案标准化建设实践同步发展, 取得了喜人成果。1985年, 我国第一个档案工作标准《档案著录规则》颁布。1996年10月, 国家档案局成立电子文件归档领导小组, 下设OA课题研究组和CAD课题研究组, 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利用、法律效力及长期保存等问题的研究。1999年, 第一个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颁布。随后, 国家档案局承担了CAD及OA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要求的标准起草工作。经过各级档案部门的努力, 一批科技成果, 如计算机光盘档案管理系统、中型机档案资料管理智能软件系统及革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受损航测数据磁带档案恢复与光盘转储等相继推出, 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奠定了电子档案管理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几年, 档案界相继出版了《电子文件管理导论》、《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概论》、《电子文件管理》等多部专著, 国家档案局发布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等, 进一步深化了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标志着全面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课题研究已经启动, 并强有力地推动了电子档案管理实践。目前, 包括深圳市数字档案馆、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在内的一批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二、目前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电子文件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对于国内电子文件管理实践需求, 电子文件管理研究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从国家档案局2006年进行的调查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于2007年对我国153家中央直属机关、省级档案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状况进行的调查情况看, 目前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实践中仍然面临着缺乏制度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电子文件质量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即便是归档后的电子文件, 也因缺少科学的管理措施, 面临着无法正确划分保管期限、无法保证长期可读性、无法维护其真实性等多重风险。电子文件的前后端管理脱节、管理功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使得大量的电子文件基本处于无序、无规的分散混乱状态, 导致我国电子文件面临着严重的失控风险。

三、切实做好贯彻《暂行办法》这篇大文章

《暂行办法》的适时出台, 必将极大地推进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大好时机, 加快推进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进程。一要学好文件, “认准事”。据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批转、印发的有关档案工作的政策文件仅有4个, 而《暂行办法》是第5个。《暂行办法》的出台, 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今后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学好是用好的前提,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清电子文件管理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认识到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 认真学好《暂行办法》, 正确理解每项条款的内涵和要求, 为行之有效地开展好这一工作奠定基础。二要搞好配合, “撑起事”。《暂行办法》第四条要求建立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合会议制度, 并明确了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工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理顺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各种关系, 还有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国家层面、法规层面、服务层面同有关部门共同规划和推动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全面规划, 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相关保障措施, 协同解决电子文件管理中的资金、设施、设备、人员等问题, 形成齐抓共管、各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 切实把《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好。三是用好政策, “办成事”。《暂行办法》第七条指出, “各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要求各成员单位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等保障。这对于档案部门目前正在开展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丰厚”的政策倾斜, 要求档案部门一定要用足、用好政策, 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子文件中心等管理模式, 确保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 积极推动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 并以此为突破口,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篇4: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随 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实 现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沟通,处理一部分政务工作。电子政务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而且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电子政务是一个由内网、外网和专网三级网络域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各个网络域执行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外网则主要担负着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任务。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加快了政府从行政管理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大大提升了政务效率,是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不断优化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等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打造高效、稳定的政务外网,仍然是各地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

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现状

当前,政府办公单位都已经配备了电脑等一系列自动化办公设备,由于电子政务外网以互联网为承载平台,具有自由开放特性,由于网内人员的不当网络访问行为所带来的隐患日益凸显出来。 因此,电子政务外网为政府部门提供便利工作手段和信息共享方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网络管理问题也产生了:

1.根据权威机构调查结果,约有40%的互联网浏览是与工作无关的。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炒股票、浏览非法网站以及其他的一些活动都可以方便地在网上达到,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2.在大量使用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进行各种信息交流的同时,上网感染病毒,导致电脑间的病毒入侵和傳播,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硬盘损坏、应用程序不能正常启动甚至损坏、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机器速度明显变慢等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导致集体资产的损坏。某些病毒可能把政府机关的一些重要数据拷贝、删除,严重影响到国家安全。

3.有些人员常常用一些下载工具(如BT)下载电影和其他文件,占用了机关的大量网络资源,导致网络的拥堵,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

这些不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对机关建设和公务员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关大多制订了计算机上网管理办法,有的还专门配备了网络管理员,定期管理和培训网络安全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上网所带来的影响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加上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制约手段,对公务员上网现象的管理和处理还停留在事后的追究和处罚。目前,利用先进的网络监控系统对机关干部上网进行控制,是最有效的手段。

网络行为管理的技术特点

政府机关可以在国内几家成熟的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中比较、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上网行为管理产品,通过系统的合理部署和策略设定,达到非常理想的上网行为管理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堵P2P

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通过检测网络软件数据包特征码对常用软件进行彻底封堵,包括BT、eMule、PPLive、QQLive等,对于加密BT、不常用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P2P软件,则通过设备的网络行为智能分析技术对其封堵。

2.流量和带宽分配

有些部门和领导因工作需要使用P2P,在全面封堵的同时,还可以提供P2P流量控制功能,即允许指定用户使用P2P,对其占用的带宽进行限制;通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为不同用户、不同部门分配带宽,保障电子政务工作业务需要,充分利用了带宽资源。

3.文件传输和过滤

通过HTTP、FTP等上传下载的电影等大文件,可以根据关键字如avi、rmvb、mpeg进行文件过滤,避免该下载侵占带宽;借助于邮件拦截引擎,在最终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对外发邮件进行过滤、审计,增强了灵活性。

4.网络行为监控

实时查看用户当前的上网情况,如当前在线的用户,其访问的IP地址信息、网址信息、应用服务信息、流量、占用带宽等。对网页浏览、上传下载文件、炒股、聊天、Email收发等都能够提供行为管控,全面限制工作无关的网络行为,为电子政务外网保留更多的带宽资源。

5.上网日志记录

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在对带宽资源进行优化,和全面管控用户的网络行为的同时,还能够详细记录用户的网络行为,如访问的网址、发布的帖子、收发的Email、QQ等聊天内容等,并存储日志和图形化日志查询,满足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第82号令)要求,归档的日志可通过各种组合条件进行在线查询,也可以远程备份到异地进行离线查看。

网络行为管理部署架构

要制定一个单位范围内统一的网络行为管理、有效运作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必须综合考虑目前单位的情况。网络行为管理系统采用多种方式连接在内部网的出口上,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网络上流入、流出的数据包通过该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对具有某种特征、状态的数据进行记录、处理,有效实现对网络数据的监控。通常系统接入方式有以下两种:

1.串接式部署(PASS-Through)

特点:

(1)对网络应用流量的流向、趋势,及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分析。

(2)对网络应用流量及使用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3)不影响网络的已有拓扑的同时支持二层回退、掉电保护功能,确保了网络的高可靠性。

(4)对行为管理员的电脑配置要求高。

2.旁路式部署(PASS-By)

特点:

(1)对网络应用流量的流向、趋势,及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分析。

(2)使用流量镜像,而不需要改动网络拓扑,对网络影响最小,不会增加新的故障点。

(3)对行为管理电脑性能要求不高。

通过互联网控制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在政府政务网络中的应用,可保证用户安全、高效、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资源,为提升整体办公效率和政府形象、节省网络管理成本和管理开销、杜绝信息外发安全隐患、规范和管理用户上网行为提供显著使用效益。网络行为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管理者通过网络行为管理,目的是为帮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建立一个规范的上网习惯,并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在通过软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应做好监控信息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协调得更完善。

篇5: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各市县区总工会、财政局、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各市县区中心支行、支行,省、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地方税 务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

现将《福建省工会经费代征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总工会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福建省工会经费代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会经费的征缴管理,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福建省实施<工会法>办法》、《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闽工[2005]2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行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工会经费(含工会筹备金和补偿金,下同)的辖区内的所有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 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经营实体(以下简称缴费单位)。

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批准的实行自管工会经费的省级产业(系统)工会(具体名单附后)的所属缴费单位暂不包括在上述适用范围内。第三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缴费单位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其中拨缴给上级地方工会40%部分的经费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基层工会应留成60%部分的经费由缴费单位同时拨给其所在的基层工会。

开业投产满一年仍未成立工会的企业,其按月向上级地方工会缴纳工资总额2%的工会筹备金和工资总额0.5%的补偿金,全额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

实行自管经费的省直属企业工会(福建省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工会委员会、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工

会委员会)所属基层缴费单位应缴纳所在地地方总工会部分的经费,按其应缴纳 的比例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

第四条 全部职工和工资总额的构成,按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缴费单位在开业投产后的一年内成立工会的,自成立工会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拨缴工会经费登记手续;开业投产满一年仍未成立工会的,自开业投产满一年后的30日内,应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拨缴工会

经费登记手续。缴费单位应填报《福建省缴纳工会经费登记表》(一式三份),经审核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地方工会和缴费单位各存一份。

第六条 工会经费实行按月代征。缴费单位应于每月10日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工会经费申报手续,15日前向银行解缴工会经费。逾期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每日加收滞纳费额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七条 实行“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缴费的,开户银行向缴费单位开具《福建省税库行横向联网电子缴费凭证》,并将代征的工会经费解缴到人民银行国库。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在预算收入类级科目“非税收入”款级科目“专项收入”项级科目“其他专项收入”下,增加一个目级科目“工会经费收入”,编码为103029901,预算级次为地(市)级或县级,统计代码为1030299。缴入人民银行国库的工会经费,列“103029901非税收入——专项收入——其他专项收 入——工会经费收入”科目。

暂未实行“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缴费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向缴费单位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缴费单位以现金缴费的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并按票证缴费期限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汇总缴款书》。预算收入科目编码、级次的填列参照联网缴费的内容填写。为减少原始 凭证量,“工会经费收入”不单独开票,并入其他同级次税费一同开票。

第八条 每月30日前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直接向同级人民银行国库办理退库手续,将当月代征的工会经费从国库全额退库到同级地方工会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工会经费集中户”。退库原因填列:退给企事业单位的其他退库。在编报财政收入报表时,“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工会经费收入”。终了,本科目无余额。县以上各级地方工会应分成的工会经费,应按规定的时间和比例进行分 成、上缴。

第九条 基层工会应留成60%部分的经费,由地方总工会监督缴费单位及时足额拨给其所在基层工会(用地方总工会统一印制的《工会专用结算凭证(行政拨缴工会经费缴款书)》作为拨缴凭证,据此凭证可在税前扣除)。基层工会必须按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对尚未开立银行账户的,缴费单位可将60%部分的工会经费暂拨到单位行政的银行账户,实行单独核算,开支由工会主席审批,待基

层工会开立银行账户后转入。

基层工会留成60%部分的经费,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纳入委托地 税机关代征范围。

第十条 工会经费因误征、错征、串户等造成多缴的,由县以上工会将多缴的工会经费从“工会经费集中户”退还给缴费单位。经缴费单位同意的,也可用多缴的经费抵顶以后应拨缴的工会经费;工会经费因串户等原因作为财政收入入库的,由主管地税机关向同级财政和国库办理退库手续,将其退库到“工会经 费集中户”。

第十一条 工会经费代征管理软件采用与省地方税务局征管信息系统相同的技术架构,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使用,把工会经费代征工作纳入地方税务机关 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管理。

第十二条 工会经费不得减免。缴费单位因经营困难、连续三个月以上发不出工资的,可提交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向县以上工会申请缓缴工会经费,县以上工会应在20个工作日内批复,并通知主管地方税务机关。但缓缴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经批准缓缴的,在缓缴期内免缴滞纳金,缓缴期满后应当如数补 缴工会经费。

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或拒缴工会经费,经催缴无效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及时将单位名单反馈给地方工会,由县以上工会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缴费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未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或者提出的异议不 能成立又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附件:

自管工会经费的省级产业(系统)工会 单 位 名单

1、中国邮电工会福建省邮政委员会

2、中国电信集团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4、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5、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工会委员会

6、福建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7、中国铁路工会铁通福建分公司工会委员会

8、福建省电力工会委员会

9、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10、中国金融工会所属32家会员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华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

篇6: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煤矿矿长资格证管理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68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取得煤矿矿长资格证是各类煤矿矿长任职的法定条件之一。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区内从事煤炭开采、煤矿建设的各类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煤矿矿长资格证。

第三条 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指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煤矿矿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指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及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四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以煤矿企业为单位申请办理,每个矿长只能在一个煤矿(矿井)任职,不得同时兼任其他煤矿(矿井)矿长。煤矿矿长资格证分为A级和B级,持A级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可在本省各类井型煤矿担任矿长,持B级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可在本省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含9万吨/年)井型的煤矿担任矿长。

第五条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负责全 省辖区内煤矿矿长资格审查、培(复)训、考核、颁证等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煤矿矿长资格证培训机构、培训师资、教学计划、教材等审定工作。

(一)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协助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做好煤矿矿长资格申请材料的核实和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巡查制度,对辖区内煤矿矿长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上报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二)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煤矿矿长的日常监管,协助省经贸委做好煤矿矿长资格申请材料的收件、复核和申报工作。

(三)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负责省属煤矿矿长的日常监管,协助省经贸委做好省属煤矿矿长资格申请材料的收件、核实和申报工作。

第二章 许可条件

第六条 申请煤矿矿长资格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A级煤矿矿长资格证

1、所任职煤矿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基建矿井取得采矿许可证);

2、依法取得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

3、具备煤炭相关专业(采煤、地质、矿机、矿井运输、矿井通风等,下同)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煤炭相关专业中级(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从事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技术相关工作3年以上(含3年),具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工作2年以上(含2年)工作经历;

5、年龄在60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能深入井下生产现场工作的男性公民;

6、依法培训,考试合格(培训结业时间超过半年无效);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B级煤矿矿长资格证

1、所任职煤矿依法取煤炭生产许可证(基建矿井取得采矿许可证);

2、依法取得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

3、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或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并经煤炭专业院校相关专业脱产学习一年以上;

4、从事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技术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含3年),具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工作2年及以上(含2年)工作经历;

5、年龄在60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能深入井下生产现场工作的男性公民;

6、依法培训,考试合格(培训结业时间超过半年无效);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煤矿矿长资格证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煤矿矿长资格证申请表(附件1);

(二)任职煤矿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基建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三)任职单位出具的职务(拟任命)证明原件;

(四)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复印件;

(五)申请人学历或职称证件复印件;

(六)申请人从事煤矿井下管理工作履历证明原件(由任职单位提供),任职单位变动的,县、乡镇煤矿矿长由原任职单位所在设区市煤炭管理部门出具证明,省属煤矿矿长由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出具证明;

(七)煤矿矿长资格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

(八)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申请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2张。

第八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变更申请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证书级别、文化程度、职称变更的:

1、煤矿矿长资格证变更申请表(附件2);

2、申请人学历或职称证件复印件;

3、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4、申请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1张;

5、原煤矿矿长资格证原件。

(二)工作单位变更的:

1、煤矿矿长资格证变更申请表;

2、任职煤矿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基建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新任职单位任命(拟任命)文件原件;

4、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5、申请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1张;

6、原煤矿矿长资格证原件。

第九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遗失补证申请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煤矿矿长资格证补证申请表(附件3);

(二)市级以上报刊刊登的煤矿矿长资格证遗失声明原件;

(三)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复印件;

(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五)申请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2张。

第三章 许可程序

第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的申请、变更、补证。

(一)县、乡镇煤矿矿长资格证申请人可向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领取申请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可直接向省经贸领取申请表,也可以直接在“福建省经贸委”门户网站下载。县、乡镇煤矿矿长资格证申报材料经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核实后,向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交,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后向省经贸委提交;省属煤矿矿长资格证申请直接向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提交申请材料,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对申请材料核实后向省经贸委提交。

(二)申请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必须真实,并在申请材料上签名确认。其中申请材料为复印件的,申请人必须出示原件,经办人核对无误后退回原件,加盖核实章并签名。

第十一条 申请材料收件、受理。

(一)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核实工作。

(二)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复核,对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已受理的申请材料,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省经贸委纵向网进行申报。

(三)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对本系统煤矿矿长申请材料进行核实,统一向省经贸委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对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省经贸委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对已受理的申请材料,以电子文档格式通过省经贸委门户网站进行申报。

第十二条 煤矿矿长资格许可决定。省经贸委应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作出是否颁证、补证、变更的决定。对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核实后报送的申请材料,符合法定条件的应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需要现场核实的,现场核实时间不计入其中)向申请人颁发煤矿矿长资格证;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说明不予颁证的理由。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办理的期限、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的领取。县、乡镇煤矿矿长资格证由各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协助发到有关申请人员,省属煤矿矿长资格证由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为单位统一领取发到有关申请人员。

第四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四条 煤矿矿长资格培训分初次领证培训和两年一次复训,初次领证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0学时;两年一次复训,复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十五条 各类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工作由省经贸委负责组织实施。煤矿矿长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分级实施、教考分离、任前培训的原则。凡是合法煤矿的主要负责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具备法定条件的其他人员均可参加培训。

第十六条 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采取就近分片组织的办法由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属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协助组织实施。

(一)煤矿矿长资格培训工作由具备煤矿安全生产三级及以上培训资质的培训中心或煤炭生产相关专业的专业院校承担;煤矿矿长资格复训由具备煤矿安全生产四级及以上培训资质的培训中心或煤炭生产相关专业的专业院校承担。

(二)三明市、南平市所属煤矿企业的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工作由三明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实施;龙岩市、漳州市所属煤矿企业的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工作由龙岩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实施;泉州市所属煤矿企业的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工作由泉州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实施;省属煤矿企业的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工作由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协助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煤矿矿长资格培(复)训实行报批制度。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负责协调与各培训机构做好 培(复)训计划编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下一培(复)训计划报省经贸委,并于每期开班前2个月将培(复)训计划(培训单位、培训类别、培训时间、培训人数、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学时安排等)报省经贸委核实。

第十八条 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按照统一培训大纲组织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班培训人数不得超过50人,并严格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收取培训费用。

(一)煤矿矿长资格培训主要教学内容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规程;

2、煤矿生产技术及安全管理知识;

3、煤矿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技术、措施,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4、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二)煤矿矿长复训主要教学内容

1、国家有关新法律、法规、规章和新政策;

2、煤矿生产技术新标准、新技术。

第十九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实施情况,真实汇总每期办班的教学情况(附件4)、学员情况(附件5、6)等有关培(复)训信息,于办班结束后15日内报省经贸委。

第二十条 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煤矿矿长资格考试统一使用福建省煤矿矿长资格培训试题库试题,由省经贸委对试卷进行审定,并负责对考试工作进行监考。培(复)训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一次性补考,补考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第二十一条 培训机构应当对参加培(复)训学员的身份及资格进行认真核实,加强对参加培训学员的管理,严肃教学、考试纪律,不得顶替培训和考试。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2年内不得申请煤矿矿长资格证。

第五章 年检

第二十二条 省经贸委负责全省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年检工作,实行两年一次年检,年检时间为每年第四季度。煤矿矿长应于初次培训结业期满两年内参加复训,逾期未参加复训的不予年检。初次领证的煤矿矿长可不参加当年检。县、乡镇煤矿的矿长由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年检资料的核实,报省经贸委办理煤矿矿长资格证年检手续;省属煤矿的矿长由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负责对年检资料的核实,报省经贸委办理煤矿矿长资格证年检手续。

(一)煤矿矿长资格证年检需提交以下材料:

1、煤矿矿长资格证年检表(附件7);

2、煤矿矿长再教育复训(参加当复训)考试合格证明复印件;

3、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复印件;

4、任职单位采矿证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申请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1张。

(二)煤矿矿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年检不合格。

1、所任职煤矿1个月内3次以上(含3次)被检查发现未对井下 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2、所任职煤矿在日常管理、各类建设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3、不按规定参加煤矿矿长年检复训或复训不合格;

4、所任职煤矿存在安全隐患,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擅自组织生产;

5、所任职煤矿两年内被停产整顿及不良记录累计达3次以上(含3次)的。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按照本办法的职责分工,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做好煤矿矿长复训及年检资料核实工作,对年检不合格者必须在两个月内再次组织复训、考核,仍然不合格的应上报省经贸委,由省经贸委依法注消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应由本人持有,不得涂改、转借,违反者依法吊销煤矿矿长资格证。

第二十五条 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当所辖煤矿违法违规的煤矿矿长名单及有关情况报省经贸委。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应当向省经贸委报告,省经贸委核实后予以暂扣、注销或吊销煤矿矿长资格证。并由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工 业(集团)公司协助收回煤矿矿长资格证原件移交省经贸委。

(一)对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暂扣其煤矿矿长资格证。整改结束并验收合格后,发还煤矿矿长资格证;

(二)煤矿矿长因任职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申领煤矿矿长资格证法定条件的,注销煤矿矿长资格证;

(三)煤矿矿长资格证有效期满未进行年检或年检不合格又不参加复训的,注销煤矿矿长资格证;

(四)所任职煤矿非因产业政策实施关闭被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五)所任职煤矿3个月内2次及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生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5年内不得申领煤矿矿长资格证;

(六)所任职煤矿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煤矿长资格证并在2个月内参加复训,复训不合格者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七)所任职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5年内不得申领煤矿矿长资格证;

(八)所任职煤矿拒不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下达的整改通知的,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九)在非法煤矿任职的,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十)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吊销其煤矿矿长资格证。

第二十七条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培训机构有下情形之一的,由省经贸委作出两年内不得开展煤矿矿长培训工作的决定:

(一)培训内容未按省经贸委规定的教材要求;

(二)学员冒名顶替培训、考试;

(三)考试作弊、泄露考试试卷;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规行为。

第二十八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在煤矿矿长培训、发证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省经贸委负责在其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以下内容:

(一)颁发、变更、补证、注销、吊销煤矿矿长资格证;

(二)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年检结果;

篇7: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节能技术改造。为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节能奖励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达到实际节能效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节能奖励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条 节能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奖励资金实行总量控制。

第四条 节能量是指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下降产生的节能量,并且能够核定。但不包括扩大产能和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的节能量。

第五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

第二章 奖励对象 第六条 节能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本省范围内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政府机构、商贸、农村等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是: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

(二)余热余压利用;

(三)节约和替代石油;

(四)电机系统节能;

(五)能源系统优化(系统节能);

(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七)其他重点节能项目。

第七条 符合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条件的项目原则上转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已获得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能再申请本办法所指的节能奖励资金。

第三章 奖励条件和标准

第八条 申请节能奖励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齐备;

(二)符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和建设项目强制性标准等有关规定;

(三)项目的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四)工业节能项目年节能量达到1000吨标准煤以上;其他节能项目的节能量视实际情况可适当降低。第九条 申请节能奖励资金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本省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三)遵守节能法律、法规;

(四)节能技术改造措施落实;

(五)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第十条 节能奖励标准为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150元,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且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金额为200万元。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申请报告》(以下简称《申请报告》),《申请报告》须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包含以下内容:

(一)建设单位能源管理情况;

(二)项目实施前用能状况;

(三)项目拟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四)项目节能量测算和监测方法;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除《申请报告》以外,项目建设单位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和《项目基本情况表》(样式附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

(三)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第十二条 按属地申报原则,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县(市)项目由县(市)政府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报省财政厅,抄送设区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设区市项目由设区市经贸主管部门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报省财政厅。

省属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将《申请报告》报其主管部门或省集团(控股)公司,其主管部门或省集团(控股)公司核实并提出意见后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报省财政厅。

第五章 项目计划的审核和下达

第十三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对上报的《申请报告》按《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当年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由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并实行滚动管理。

第十四条 各设区市经贸主管部门应会同当地财政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督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的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六章 节能量审核和奖励资金下达

第十五条 列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并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由各设区市经贸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向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提出节能量审核申请。

(一)已按《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二)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三)主要工艺设备和配套设施达到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已经形成节能能力。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贸委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审核,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提出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节能量审核费用按规定在省节能专项资金中列支。第十七条 节能量审核机构按以下程序审核节能量:

(一)听取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节能技术改造情况报告;

(二)根据项目实施单位的《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查阅项目建设资料,监测节能效果,对项目节能情况作出评估;

(三)审议项目节能量。审议的主要依据是《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确定原则和方法》(附后)。

(四)起草、讨论并形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报告》。

(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报告》经参加节能量审核人员签名并加盖节能量审核机构公章后,上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第十八条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建设情况;

(二)项目试运行(试生产)情况;

(三)节能量计算方法及节能效果。

第十九条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对节能量审核机构上报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报告》进行审查,确认项目的节能量并通过省经贸委网站向社会公示。对于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联合下达节能奖励资金。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收到节能奖励资金后,应当在财务上作增加资本公积金处理。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财政厅、省经贸委不定期组织抽查。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节能奖励资金的单位,财政主管部门全额扣回已下达的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违规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请节能奖励资金。

第二十二条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节能量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于出具虚假节能量审核报告的节能量审核机构,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取消其节能量审核资格,并依法追究该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财政主管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及虚假节能量的单位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节能奖励资金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于违反此条规定的,除将节能奖励资金全额扣回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篇8: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暂行办法

日前, 为规范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精神, 福建省结合实际出台了《福建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自2013年10月18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 福建省城镇参保人员, 若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非工伤保险范畴的伤病, 其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按照确定的责任大小依法承担, 但由于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 可由参保人员在医疗终结后, 向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 提交导致疾病证明、第三人不支付证明、医疗费用票据等材料, 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 再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人员或第三人追偿。

参保人员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 不纳入《办法》的实施范围。

上一篇:因灾房屋毁损恢复重建工作简报下一篇: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