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

2024-05-23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精选9篇)

篇1: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总预算会计简称财政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并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项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情况及结果的专业会计。

2.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掌管的财政资金。

3.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有价证券是中央财政以信用方式发行的国家公债,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一般预算结余和基金预算结余)购买。

4.财政周转金是财政部门管理的具有特定用途、有偿使用的各种货款基金。

5.政府财政会计的负债是一级财政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二、简答题

1.答:

(1)核算对象不同: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而且要核算经营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2)会计的核算基础具有双重性: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既有经费收支会计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会计报表有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之处明细表等。

2.答:

1、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2、而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帐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不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拨出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以及已不符合预付帐款性质而按规定转入的预付帐款等。

篇2: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

一、填空题

1、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2、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由于其的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具体对象也有所不同。

3、在执行总预算的过程中,由一级财政部门掌握的货币资金和债权形成一级财政由发行公债、与上下级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应付款项形成一级财政的;各项结余和基金形成一级财政的。

4、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就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金运动中形成的。

5、行政单位会计的预算外收入及其结余,以及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6、根据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我国政府会计分为和。

7、。

8、总预算会计在整个政府会计组成体系中居于,总预算会计按管理体系可分为中央总预算会计和地方总预算会计。

9、政府会计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五个要素。

二、判断题

1、政府行政单位是指政府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执行行政单位预算,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和单位。()

2、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由行政单位掌握的各项财产和债权形成行政单位的资产;各项应缴和暂存款项形成行政单位的负债;固定基金和结余形成行政单位的净资产()

3、政府会计以公共资金为核算对象,以公共事务为核算依据,以公共业务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因此,政府会计具有明显的统一性。()

4、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5、中国人民银行在办理国库业务过程中设立的国库会计,以及税务部门在办理税款征解过程中设立的税收会计等,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均担负一定的总预算会计任务,因此,它们也应包括在广义的总预算会计范围内。()

6、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的单位为二级会计单位。()

7、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是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按其特征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归集、分类的类别名称。()

8、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篇3:对非盈利组织内部的会计控制研究

2010年4月26日, 公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但是非盈利组织却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 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依旧相对滞后。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对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就发布了《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 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但是在我国,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并且由于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对不高以及非盈利组织的自身特殊性, 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依然没有动摇, 由此很容易产生诸多的问题, 对非盈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当前我国非盈利组织内部的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大多数具有官民二重性,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环节相当的薄弱, 管理显得相当的松弛, 因此, 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的不少。从近近年来非盈利组织出现的危机, 例如郭美美事件、故宫连环被窃案等一系列案件中可以发现, 非盈利组织领导层贪污腐败, 组织内部人员变相分红, 滥用公共资源、巧借组织名目敛财的事情层出不穷, 这直接的导致了捐赠人对非营利组织的可信度产生质疑, 其陷入了严重的诚信危机。

1、监管观念的陈旧, 行政权力过大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虽然在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今天, 但是政府对非盈利组织的过度干涉, 导致非盈利组织的发展走向了扭曲, 其主要表现在:第一, 沦为为政府执行某种决策的工具;第二, 政府过度干预, 导致内部行政权力过大, 对其自主性构成了威胁。

2、货币资金的收付授权审批制度不严

非盈利组织的各种资金的很大部分来自社会的捐赠, 所以在使用上, 每一笔开销都要对社会负责, 由此不得随意的挪用资金。但是在现实中, 非盈利组织发生各种专用资金被挪作他用的事件, 这就是由于货币资金的收付授权审批制度不严, 组织领导一言堂的结果。

3、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 很多非盈利性的组织都缺乏一个健全的会计机构, 特别是健全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组织内部的领导常常很随意的指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来负责资金业务上的来往, 由此特别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的发生。

4、非营利组织的费用控制不严

笔者通过走访还发现, 有很多非营利组织为了下一年度增加财政拨款或不被减少拨款, 一到年底就开始疯狂的花钱, 也不顾对费用基本的控制, 将很多钱花在无用的事情上, 既造成浪费, 又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进一步完善非盈利组织内部的会计控制的对策

1、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

作为非盈利组织, 每一项支出都应该对社会负责, 这也就要求相关的负责人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 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规划好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 将会计控制规范化, 保证内部系统能够正常、健康的运转, 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非盈利组织对社会的贡献。

2、强化自身的内部监督

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 所以, 为了保证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执行良好, 内部控制故而要具有相当强的应对能力, 并且能够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在非盈利组织内部的会计控制中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机制, 可以及时的了解组织内部哪里存有缺陷以及可能引至的后果。

四、创造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管理民主化

创造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会计控制工作的发动机, 在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中, 不论工作多么的繁忙, 都可以可以充分的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此提高工作效率。非盈利组织在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 也一定要重视组织的文化建设, 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打破工作人员之间的心理隔膜, 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在决策上本着民主决策, 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最终让内部会计控制也会更加有效。

1、高度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在非盈利组织的内部建设中, 也应改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作为非盈利组织的重要组成人员, 对其健康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高度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不仅要求组织在选拔人才上重点考察其业务水平, 更要对其职业道德进行严格的考察, 这样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仅有着较为熟悉的业务能力, 也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进,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仅有正面关注, 对其负面的关注与质疑也层出不穷, 例如红十字会等, 进一步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本文通过实践考察, 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注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并且总结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会计控制,非盈利组织,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模式:集权与分权选择初探》, 《经济问题》, 2011.11。

[2]朱小平、宗文龙:《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综述与展望》, 《中国会计学术研究》, 2009.8。

篇4: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

关键词: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财政资金;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核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工作性质和社会需求的特征决定了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

一、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一方面专项资金控制不严,供应范围较宽,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了财政负担。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是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分离出来的,但在分流收入的同时,没有相应配套地分流财政支出,于是出现了原由财政供给的项目照样供养的状况。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缺乏明确详细的对应标准、控制方法,往往造成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普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率,不合理使用资金的现象。

2.业务凭证填制缺乏规范合理

首先,某些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完整、不规范,存在着较多的错填和漏填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的开票日期填写的较为随意,客户名称填写的不够明确,项目内容、数量、性质及标的填写的过于模糊等。其次,与原始凭证相比,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在记账凭证的填写或处理上,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其摘要的填写笼统、简单,甚至还有虚报假填现象,会计科目的使用不准确,对账、审核、结账不及时等。

3.会计没有履行其管理的职能

目前,许多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对资产管理采取了账实分别管理的策略,因此造成了账实管理的分离,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漏洞。由于政府与非盈利组织的资产基本都是由财政资金支付所获得的,属于国有资产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对其加强管理,逐级分担责任,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这种账实分离的体制,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例如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就同一资产进行入账、折旧或报废的处理,或是处理的时间、方式及程度不一致,这就会造成所提供的资产信息的不一致性,违反了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的初衷。

二、改进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的措施

1.强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与此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内控严格、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2.加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高度结合

在资产管理方面,应通过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充分协调来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统一性,从而使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真正能为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在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应对每一项购入资产进行入账,对每一项出库资产进行登记,并定期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实核对,以保证其保管账与实物账一致;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应通过建立资产明细分类账,严肃资产清查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网,以及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变动情况,以使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确保其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建立、健全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对政府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模式,这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会计核算中心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使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

4.加强财政监督

加大对政府与非盈利组织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途径与渠道。建议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符合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经费支出标准,并对这一标准的统一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各单位之间在乱发财物、财政支出上相互攀比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就是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户的管理与核算。一是要规范收入管理,一切收入取得都必须使用盖有“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的票据,严禁使用收款收据和白条子,尽快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划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的界限,不得将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列入暂存款核算。二是要规范支出管理,在支出拨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专户内部账户之间不要划转,一切支出通过拨款途径解决。

参考文献:

[1]党淑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

[2]张国生 赵建勇: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环境、特征与预算会计改革.财经论坛,2008(5).

[3]李 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8):41.

篇5: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简答题

主要特点

① 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

② 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③ 有关财政资金的收支项目要符合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④ 不计盈亏,着重核算资金的收支结余

⑤ 原则上施行收付实现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职能

① 传统的核算,反映,监督职能

② 预测预算资金的发展变动趋势,以便采取正确及时的决策措施

③ 宏观经济调控职能

④ 参与政策决策职能

对象

① 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象:是财政总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执行情况,反映为各级财政总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② 行政单位会计对象:以预算拨款为主,全面和酸反应和监督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在执行行政单位预算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就是行政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③ 事业单位会计对象:不仅仅是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情况,而且是将其扩展为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对事业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记录,反映,和监督。

④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对象:资金领拨,使用在内的组织或基金所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在执行组织或基金预算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净资产

目标

指的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 基本目标

① 经营责任性目标(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目标是有效的反映资源手托着的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

② 决策有用性目标(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数量化信息。

具体目标

① 核算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促进计划实现,为各级部门提供相关数据资料

② 实行会计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③ 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执行进度,合理调度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果

2.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像企业会计一样把整个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而是指各个独立的基金和账群1)记账主体 又称核算主体。主要解决单位业务核算,确认入账的范围问题。2)报表主体 又称报告主体。解决单位会计报表的业务资料范围问题,种类设计和信息范围,质量要求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1)基本计量单位固定,货币是基本计量单位而非唯一计量单位2)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需要确定一种外币本为记账币。3)币值稳定

3.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

会计要素特征:1)同质性 每种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内容具有某种相通的属性 2)独立性 相对,客观互相独立存在 3)系统性 整个系统具有有序相互关系会计平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费用)

资产+支出(费用)=负债+净资产+收入

收入-支出 = 结余(超支)

4.报表

内容: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附表 作用:1)集中提供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便于各级管理者使用2)提供单位履行职责效果及各方面业绩等,有助于资金供给者评价单位内部需要,考核单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遵守其他限制条件的情况,促使单位充分利用资金达到资金供给者所指定的组织目标3)为资金供给者供给和分配资金提供决策信息

要求:数字真实,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报送及时

5.医院会计的特点

属于预算会计范畴,是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企业会计的某些特点

1)从资金运动形式和资金来源渠道看,医院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国家拨款,大部分是开展医疗等相关活动的收入,会计核算对象包括预算资金和经营资金两部分。资金运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医院会计同时具有预算会计,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特点

2)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与其他事业单位采用现金制基础不同,为此医院会计应设置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对跨期费用进行提取或者摊配

3)重视成本和运营成果的核算,医院会计除了要核算预算拨款外,还要按照经济核算制的原则,对医疗活动,药品销售,制剂生产等经营资金运动过程发生的成本耗费和盈亏进行全面核算

篇6: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单选15个,30分

判断10个,10分

名词解释2个,10分(下面1,2,4题为名词解释)

计算分析5个,50分

复习要点:

1、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征、组成体系及其关系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体系

3、财政周转金放款与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的核算

4、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财政实拨资金的概念及在事业单位拨入经费时的确认时点

5、财政应返还额度的核算

6、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7、经费支出分类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8、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顺序

9、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文物文化资产、短期投资

篇7: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结账基础:收付实现制(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非生产经营业务)、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业务)

核算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实际成本、配比 基本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

1.“调出资金”结转

借:基金预算结余

贷:调出资金

2.通知国库退付库款的合法的凭证

“收入退还书”是唯一合法凭证

3.财政总预算会计负债内容

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已结报支出、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

4.财政周转金支出年终结转至哪个科目

财政周转金收入

5.财政收入包括

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财政周转金收入

6.结转入“一般预算结余”的帐户

借:一般预算收入

补助收入-一般预算补助

上解收入-一般预算上解

调入资金

贷:一般预算结余

借:一般预算结余

贷:一般预算支出

补助支出-一般预算补助

上解支出-一般预算上解

7.哪些内容可办理预算收入退库

(1)发生技术性差错

(2)企业行政隶属关系改变

(3)企业缴纳税款超过应缴税额

(4)财政部明文规定或批准的退库项目(如弥补亏损)

8.财政机关预拨给行政、事业单位下年度的经费

借:预拨经费

贷:国库存款

9.预算会计的基本等式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10.基金预算收入有哪些 P33

311.能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的项目

借:基金预算收入

补助收入-基金预算补助

上解收入-基金预算上解

贷:基金预算结余

借:基金预算结余

贷:基金预算支出

补助支出-基金预算补助

上解支出-基金预算上解

调出资金

12.财政部门核算上下级财政之间的往来款项,涉及的帐户

与上级往来、补助收入、上解支出

与下级往来、补助支出、上解收入

13.财政总预算会计结余有哪些

一般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

三、行政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在确认拨入经费时,不可能对应的科目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对应科目:经费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结余

行政单位的会计科目有哪些,没有哪些 P20

3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分录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行政单位建立备用金时分录

借:暂付款

贷:银行存款

行政单位净资产有哪些

固定基金、结余

行政单位的项目支出有哪些

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工作或特定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一般包括大型专项会议支出、专项任务支出、大型专项修缮支出、专项基本建设支出等。

行政单位支出类科目

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行政单位“库存材料”账面价值的内容

购进材料一般按实际价格计价;发出、报损和清点中多出或短少的材料,按库存平均价格记账;购入材料的运杂费、差旅费,可直接列为经费支出。

“结转自筹基建”属于()类科目

支出

行政单位汇兑损益应计入

经费支出

行政单位在确认拨入经费时分录

借:经费支出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

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基本支出明细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会计报表说明书

四、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余经分配后转入哪个项目

事业基金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哪些

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事业单位现金支出范围

日常零星开支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

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可对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进行调整的有

以前记错、估计不准确、减值、大幅变动

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能够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的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取得的投资收益

经营收入

事业单位来说,最主要的结转(结余)种类是

财政补助结余结余

事业单位净资产帐户有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能够转入“事业结余”的科目有

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事业支出、其他支出(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

业务题

预算收入的核算

财政临时借款转作补助

借: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XX

财政收到性质不清的预算款

借:国库存款

其他财政存款

贷:暂存款

财政用预算安排财政周转金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XX预算存款

同时,借:其他财政存款-财政周转金存款

贷:财政周转基金

预算收入的级次更正

上级预算收入更正为本级预算收入,补记收入。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

本级预算收入更正为上级预算收入,冲销原来多计预算收入,(用红字金额登记),然后作上正确的分录。

借:国库存款(红字)

贷:一般预算收入(红字)

同时,借:国库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地方财政税费附加结余中调出资金

借:调出资金-基金预算调出资金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调入资金-一般预算调入资金

从本县上年结余中补充预算周转金

借:一般预算结余

贷:预算周转金

财政拨付粮食风险基金30万元给有关粮食部门

安排: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同时,借:其他财政存款-专用基金存款

贷:专用基金收入-粮食风险基金

拨付:借:专用基金支出-粮食风险基金

贷:其他财政存款-专用基金存款

财政动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的特种国债到期兑付

收回本金: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有价证券─国库券

利息收入: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基金预算收入─其他收入

年终决算单,所属下级财政局欠解的预算款和应拨付下级财政补助款转作往来款项予以入账

借:与下级往来

贷:上解收入

借: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

行政单位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直接支付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授权支付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

行政单位购入办公用材料

借:库存材料

贷: 现金

银行存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的核算

P213

行政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的分录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某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对外销售产品

借:银行存款

贷:经营收入-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同时,借:经营支出-产品成本

贷:存货

提取修购基金

借: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事业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的分录

借:事业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

综合运用

篇8: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一、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直沿用预算会计名称, 还没有真正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这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关系密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财政机关、政府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 他们只关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这在当时是适用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 会计信息使用者已扩展到了广大公众和纳税人, 其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更关注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责任的履行情况, 各级人大要代表民众借助会计信息对政府工作作出评价, 这样, 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称为预算会计就显得狭隘了, 预算会计体系显得越来越不适应。

(二) “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依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 不利于规避风险。目前, 我们的支出仅反映出实际支付的部分, 而那些当期已发生却尚未支付现金的部分没有反映, 这很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2) 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尤其是实行国库支付制度后,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会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当年的工程款或费用无法支出, 从而只好作为年终结余处理, 导致年终结余出现了虚增现象。 (3) 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在实务中,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长期债务不预提利息, 无形资产在确认时一次性摊销, 使得不同会计期间的业务活动成本高低悬殊。

(三) 会计核算内容不规范, 隐性负债、资产反映不实

1. 对在用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耗用时不计提折旧, 这会导致: (1) 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在使用后固定资产会损耗但其账面价值却始终不变, 与实际价值日益背离, 导致我们虚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和基金总额。 (2) 无法对价值进行合理的补偿。由于没有计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程度, 因而我们无法根据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更新。

2. 核算对外投资的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 我们只使用成本法核算核算股权投资, 没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实际上, 很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比例较大, 有的占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资本, 有的已实际拥有被投资单位控制权, 如今对这类投资业务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 这明显不能合理、准确地反映投资价值。

3. 政府的基本建设拨款未进行核算。

由于制度规定的缺失, 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 将基建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列, 使其分属于不同的会计系统, 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分设银行账户, 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这使得在同一组织下, 人为地将一个会计主体分为了两个会计主体。实行部门预算后, 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已统一纳入综合预算编制, 这使预算管理口径与实际核算不符, 很不利于自筹基建款与基建拨款的统筹安排, 也不能完整地反映资金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

(四) 预算会计对限定用途资金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 可是在一些部门里, 预算会计只是体现了簿记作用。财政部门的角色长期局限于分配资金, 没有对预算单位具体如何使用资金进行有效记录与监督, 这是导致一些人挪用公款, 甚至于贪污的主要原因。

(五)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1. 没有现金流量表。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要求, 这就不能较好地了解单位的货币资金周转情况, 也无法揭示投资活动和单位筹资产生的货币资金变动情况及原因, 不利于管理者合理调度和使用资金。

2. 会计信息真实性因报表项目列示的不够科学而受到影响。

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所采用的“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编制资产负债表, 将时点会计信息与期间会计信息混同编报。这既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也违背了明晰性原则, 使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内容重复交叉, 让人费解;此外, 资产负债表项目不像企业会计报表按流动性分类, 而按会计科目顺序排列, 也没有按时间区分长短期负债, 这不利于对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六)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有必要提供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

由于财务报告的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立场往往不一致, 为了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保证客观公允地反映各部门的受托责任及业绩, 考虑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 需要委托有资质的事务所以其中立、公正的身份, 对各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依法审计, 并提供公允、客观的审计报告, 使之能取信于信息使用者。

二、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设想

(一) 建立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建议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取代预算会计体系, 使之附合国际惯例。新的会计体系的构成模式应借鉴美国做法, 由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构成, 其体系涵盖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单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国有、民间非营利组织。国有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国有事业单位, 其资金主要源于财政预算资金, 其核算方法和报告形式接近于政府预算会计, 关注的是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结存情况,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性和限制。因此, 应将其纳入政府会计范畴, 继续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经过改制后已全面走向市场, 并已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 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非国有事业单位可执行我国在2004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二) 调整现有的会计确认基础, 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 促进资产、负债管理的持续性管理;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 能更好地监管国有资产, 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应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运用中, 可对全部的金融资产、部分负债项目以及反映绩效的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 还可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 使社会保障支出需求在各会计期间得以均衡负担。

(三) 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及内容

1.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折旧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行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净资产保全的必然结果。可以在“专用基金”增设二级科目“折旧基金”项目, 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是它与固定资产的差额。

2. 按对外投资的期限和目的分别进行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核算。对于拥有控制权或占被投资单位资本50%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 可参照企业会计的权益法进行核算。

3. 为了能提供关于基建资金方面的会计信息, 满足相关各部门的需要, 应把基本建设拨款纳入单位的财务统一核算。

(四) 加强对限定资金的控制, 建立和发展基金会计

在基金会计模式下, 每一项具有限定用途的财务资源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进行单独记录和报告, 这就划清了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 保证了专款专用原则的有效地执行, 便于加强政府和预算单位财务资源的管理。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应根据公共财政框架和基金管理要求, 建立政府公共基金会计、国有资产基金会计、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等。这有利于制衡权力, 促进法治, 防腐倡廉, 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五)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使之与国际接轨

1. 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能提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形成和使用情况, 对分析单位财务资源的形成与运用有着重要意义。只有编制了现金流量表, 才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缺失, 也才可以满足进行决策时对经济前景预测的需求。

2. 调整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

通过调整, 使时点会计信息 (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与期间会计信息 (收入和支出) 得到科学、规范的反映;同时要把项目按流动性分类, 以利于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

(六) 形成定期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机制

审计鉴证的实质是检查单位受托责任及管理公共财政的业绩是否全面履行, 是否按相关规定有效执行和控制收支预算。因此, 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必须增加定期审计鉴证的要求, 以保证其可靠性和真实性, 确保各单位合规合法地履行受托责任, 并通过提高政绩来取得社会公众、相关部门的信任。

摘要:针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文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设想, 建议建立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及内容;建立和发展基金会计以增强会计体系对限定资金的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制度。

关键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基金会计

参考文献

[1].蒂文·A芬格乐著.张纯译.财务管理 (公共、医疗卫生和非盈利机构组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2004 (09)

[3].邹玉香.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结构与构建.市场研究, 2009 (10)

[4].吴小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

篇9: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研究

摘 要:文章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分析会计监管机制的特点;接着分析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四大问题;最后,结合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机制;营利组织审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55-2

1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特点

1.1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基础性和连续性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会计活动,可以说会计活动几乎会涉及到非营利组织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对非营利组织的各项监管中,会计监管活动贯穿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始终,是一种基础性和连续性的监管模式。会计活动产生的财务报表信息,是政府、资产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了解非营利组织日常活动合理及合法性最直观便捷的信息,一旦会计监管出现本质性问题,会导致其他信息失真,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具备连续性的特点。

1.2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主观性和依附性

会计监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性判断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会计监管,这和会计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等主观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工作中极有可能掺杂个人感情,进而影响会计监管的客观公正,因此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会计监管人员是被领导者,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单位或组织的领导者,会计监管自然就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1.3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不仅涉及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还有行政管理等有可能涉及到资金的方方面面,包括货币的收支,业务活动的费用等,故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活动涉及的范围广泛全面。由于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全面性,广泛涉及日常业务活动的多个方面,并且监管的对象、依据、目标等因素在不断随着活动的转变而动态变化着,所以会计监管的方法、手段等针对不同事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会计监管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不断监督管理的过程,因而导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复杂化。

2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且执行力度较弱

目前,有些会计法规前后缺乏照应,存在相互交叉或者矛盾的情况,并且有关法律制度的权威性稍弱,导致了监管部门在某些监管过程中很难界定是否违规违法。同时,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较弱,有些非营利组织不加以重视,并未按照相关会计法律制度的规范条例执行。总体来讲,权威性和公正性不够,导致监管执行的力度较弱。

2.2 内部监管机制薄弱

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多,但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有些非营利组织会计账目不规范,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岗位职权不明确,并且缺乏相应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这就使得相关人员极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引发一系列监管失控问题。

2.3 政府监管分散且效率低

我国政府部门均有权利依法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支出等经济状况,包括检查其会计凭证、账簿、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可靠,会计核算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规章的条款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分工并不是特别明确,包括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多个部门都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政府权责不清导致监管相对分散。

2.4 有效的社會监管缺位

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发挥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完善社会公众公益等许多和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非营利组织提供便利和满足诉求的时候,自身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意识不强。虽然近几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请求公开非营利组织相关财务信息的事件增多,相关财务不透明导致的问题也得以披露,但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管的力度仍然不够,所以更多更大的监管漏洞没能及时修复。

3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

为了让会计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应当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监管法律体系,加快建立与《会计法》配套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一方面规范和约束会计活动,另一方面完善自身监管体系。从而构建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监管体系,在法律中明确会计监管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强化监管的手段与力度,加大对弄虚作假的惩处力度。

3.2 建立常态化及长效性的会计监管机制

会计监管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常态化,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通过日常监管、定期监管及其他监管相结合,时时鞭策非营利组织合理合法地进行业务活动和会计活动,使常态化的监管机制深入人心。

3.3 界定政府监管主体职权,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财政、审计、工商等多个部门应该界定各自监管的主体职权,理清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方向及思路,按照各个部门的核心监管内容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对以前出现交叉监管的内容,应重新划分监管范围,避免因职能重叠导致的“权力真空”及监管失效问题,合理配置资源,并能形成监管合力使非营利组织不至于疲于应对各项同类别的检查,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监管的效率。

3.4 强化社会监督力度,推广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非营利组织传统的社会监管主要是公众监管和媒体监管,而资财投资者、公众和媒体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度与监管力度都不够,获取的信息和资料也都有局限。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多种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将监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深入到每个资财投资者及公众等人的心中,达到人人参与,积极监管的社会监管状态。但是这种监管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常态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建立长效的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引入到社会监管机制中,能够及时发现非营利组织违规违法的会计活动,并予以改正或勒令整改,确保了会计信息的透明、真实、完整而有效,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逐步推广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大大提升非营利组织各项业务活动的合理合规性,对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能起到助推作用。

3.5 提升内部人员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或资财投资者投资,所以其内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投入资金是否能合理合规的使用,所以加强内部人员队伍建设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健康、良性运行有着关键的作用。同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学习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管控公司财务会计信息。

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人员必须明确,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职业基本要求,所以财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并且在业务活动之余也要经常培训加强学习,努力获得中高级等更高层次的职业水平证书,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业务水平,促使组织内部的会计和会计监管规范化发展。同时,尤其要强化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各种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学习,坚决抵制各种金钱诱惑,避免虚假信息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珩.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品,2011(3):307.

[2] 刘佳.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计,2012(5):170-171.

[3] 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80-81.

上一篇:英语面试的三大技巧下一篇:金融企业会计期末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