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讲安全教育

2024-04-26

开学第一讲安全教育(精选5篇)

篇1:开学第一讲安全教育

开学第一讲:安全知识培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新年好!

在这个“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形势下,全国上上下下都重视安全。根据区教体局的安排,开学第一周是安全教育周,开学第一天也是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要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学校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把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多次对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进行过安全教育。今天想借此机会,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对安全知识究竟掌握地怎么样。

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先打招呼:大家好!然后自我介绍:我是几年级几班的谁,第三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简洁,回答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如果其它同学还有补充请举手,上来既不用打招呼,也不用自我介绍,直接说我补充几条,完毕。好

一、第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至少要说出三条

二、第二个问题,在校园安全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至少说出三条

三、第三个问题,在身体的健康和保健方面,应该注意点什么?至少说出四条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老师们了解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水平。我们要掌握地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还很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呀!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开学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视。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你将来长大了,无论是做什么,是工人、还是包工头、是医生、还是军人、是教师、还是公司老板、或者是政府干部,都要在保护好自己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你的家人、你的工人、你的病人、你的员工、你的学生、你的人民的安全。想不想去努力?

好,那就祝愿你们和你们认识的人一生平安;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谢谢大家!

篇2:开学第一讲安全教育

怎样做一个成功的高中生

教育目标:

一、做一个道德上合格的自己:感恩、宽容、爱心、正直

二、做一个精神上合格的自己:勤奋、刻苦、执着、勇敢

三、做一个学识上合格的自己:教养、卓识、远见、能力 内容: 同学们:

你们走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历程,即将开始你们的高中旅程。现在来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是不是觉得曾经那么漫长的小学学期、初中学期,居然现在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当它在你眼前时,你不觉得它有多珍贵,可是当它从你面前溜走了,你又觉得太可惜,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那么,我们的高中,我们还要在三年后再次去留下遗憾吗?显然大家都不愿意。

我们该如何不留遗憾地走过这三年呢?我先来给大家讲个我刚刚送走的上一届同学们的故事吧。唐鑫月、刘复之、黄桥……他们有人没有遗憾地走了,也有人遗憾地走了。

怎样才算不留遗憾?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高中生?

一、做一个道德上合格的自己:感恩、宽容、爱心、正直

到学校来,你们受的应该是人生的全面教育,而不仅仅是学点教材知识,考个大学就叫成功。你们到学校来,首先应该得到的收获是学会怎么做一个人,一个懂得感恩、宽容、爱心、正直的人。

这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体谅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礼貌,理解学校,乐于助人。

视频:怎样做一个子女。

文章:父母,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今天,听到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这个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推荐一篇毕淑敏先生的小短文《孝心无价》,祝天下的父母平安喜乐,儿女的孝心都有着落。

《孝心无价》---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二、做一个精神上合格的自己:勤奋、刻苦、执着、勇敢

一个人出身可以很平凡,智力可以很平庸,这些都是天生的。但我们不能很窝囊,不能因为自己出身很平凡就甘于平凡,不能因为自己智力很平庸就甘于平庸。我们要用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命运的不公。

改变这种不共命运的条件是精神,是意志品质。我概括为勤奋、刻苦、执着、勇敢。

三、做一个学识上合格的自己:教养、卓识、远见、能力

有道德是对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有了道德,你的其他一切才有存在的意义。

篇3:第一讲:重新理解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众行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过教育者或受教育者的角色,如对孩子的拖拉行为提出批评意见,或者要孩子告诉自己这件电器说明书讲的是什么意思。然而,要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却不容易。西方心理学界有“一百个心理学家就有一百个智力定义”的说法,我国教育学界对教育本质的讨论已经持续了30年,足见科学概念的界定过程之漫长和艰难。但是,绝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探讨这一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弄清了当代家庭教育的丰富含义,才能自觉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

一、从历史发展看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

在我国寻找家庭教育概念的源头,恐怕要从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起,许慎在这本书里分别表述了教和育的涵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依据许慎的定义,家庭教育可以被理解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亲等长辈对于子女等后人成长所进行的指导和帮助。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社会里,人们基本上是按照上述定义理解家庭教育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对子女的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家庭教育传统。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工厂生产阶段,生产劳动的需要使得劳动人民子女大批量地进入初等学校学习,同时他们仍然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在资本家等富有阶级家庭的子女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更为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时间和稳定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由专门的教师负责,这就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望尘莫及,这样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和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功能日趋减弱,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技术更新”使人类逐渐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年轻一代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学校教育难以按照每个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等局限性日渐突出。因此,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各种教育互相配合的整体功能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人们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

在美国,通常把家庭教育称作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大都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70年代之后,美国有学者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如莱温认为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如田纳特则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专致于增进成人日常生活技能的效能,包括与他人的关系、因应生活事件以及了解个人的潜能。”①

我国台湾学者的家庭教育概念,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60-70 年代为第一阶段,大多数家庭教育学者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家庭以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强调世代伦理教育,如尹蕴华认为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全培养、情感生活的学习、伦理观念的养成、道德行为的建立以及入学就业通婚成家,一切立身行事的指导都属于家庭教育的范围。第二阶段的家庭教育定义,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黄意舒认为家庭教育已由家庭扩展到社会,是一种人与人或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相互的影响。90年代后期至今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家庭教育的概念由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终身学习的观念,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中的人际间的事,而是由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所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的学习与成长活动。②

我国大陆学者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阐释,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也有很大的变化,最早郑其龙等编著的《家庭教育学》把家庭教育解释为“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80年代末期,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③2000年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指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④

二、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推论其定义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1988年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的灵活性等特点。1993年彭立荣则指出,家庭教育具有人际关系的亲近性与教育的无私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式的反复性和实践的终生性,以及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阶层性和继承性等。上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期《中国教育报》、《中国家庭教育》等报刊曾经对比有过专门的讨论。

2002年黄河清发表的论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则是集中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区别的佳作,文章指出:“家庭教育是私人领域,学校教育是公共机构,这就决定了他们是青少年成长的两种不同的环境,前者是自发的较为自然的环境,后者是有计划的建构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性质与结构的不同,他们在教育的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和教育过程都有区别。”⑤

参照有关学者的论述,笔者把家庭教育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1)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组成来看,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形成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教育则由于家庭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家庭关系。(2)从教育的环境来看,学校教育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专门的教师负责,主要是在校园进行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居住场所展开的,家庭成员经常往返的社区、街道、村落和亲朋好友家中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3)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学校教育明显地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上取决于家长的意志,有些家庭还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4)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学校教育通常是群体性的直接的“显性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家庭教育是个别的零散的,虽然有表扬批评、辅导训练等“显性教育”,但更为普遍的是成年长者的思想行为和家庭生活环境因素对于未成年的幼小心灵的影响,“隐性教育”占主导。(5)从教育的管理体制来看,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管理系统,有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家庭教育是一种民间性质的自由教育,政府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可以提出一些政策和观点指导家庭教育的发展,但难以实施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

在讨论家庭教育特点的时候,还有必要回忆一下家庭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和洛克认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互相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我国社会学家邓伟志则指出:“家庭是人类依照婚姻、血缘关系等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国内外学者对于家庭的功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教育和社会化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成员的交流能够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

概括以上学者的观点,家庭教育就是具有特定家庭关系的人们,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通过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以实现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教育的环境是共同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家庭教育的手段是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

三、家庭教育新定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1.孩子和家长一样都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只有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孩子只有接受家长教育的资格,甚至成为家长抱怨、训斥、打骂的出气筒。当代社会科技发达,先进的传媒工具使孩子和大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接受信息,家长已经没有了在所有领域“抢先”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优势,而且由于孩子没有陈腐观念的束缚,在接受某些知识和技术的时候还可能优于其家长。这样,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充当教育者、指导者、帮助者,或受教育者、受指导者、受帮助者,家长和孩子应当平等地交流和互相学习。当然,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未成年人家里,尤其在幼儿和儿童少年家里,家长还是主要的教育者、指导者、帮助者,主导着家庭生活过程,因此,家长不能放弃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

2.当代家庭教育是融合于家庭日常生活的非正规教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是“正而八经”的专门教育,家长总是“用心”教育孩子,试图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才。当代社会,家庭教育已经不是一种专门的教育了,而是家庭生活对于家庭成员(主要是未成年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虽然可以把家庭教育划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狭义家庭教育, 指家长直接促进子女身心发展的活动,如读书指导、表扬批评、检查学业、培养特长、谈话答问等,这些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家庭教育”;二是广义家庭教育,指家长素质和家庭生活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如家长道德修养、家长文明举止、家庭优美环境、家庭和谐关系等对于孩子的积极影响,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隐性家庭教育”。但是,应当坚决反对脱离家庭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3.促进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即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超人”,而不是普通劳动者,由此也给家庭教育赋予了无法完成的重任,不恰当地“抢夺”了本应该由学校教育承担的工作。我们主张,当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应当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即指导和帮助那些出生后尚不具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儿童学习,获取这些“文化”作为社会人的资格。当然,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家庭应当成为家庭成员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参与新的社会生活的基地和桥梁,不断为家庭成员的成长提供服务。

4.家庭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传统的家庭教育关心的是如何教育,比如家长要向孩子灌输哪些经典作品,制定什么样的家规约束孩子,而不关心孩子怎样接受教育,怎样健康成长。当代家庭教育既关心如何教育——主要是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也关心如何受教育——主要是儿童的学习和交流,当然也包括两代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当代家庭教育充分认识到了现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认识到了电脑和网络给人类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到了在家庭生活中学习与交流的必要性,提倡建立学习型家庭,鼓励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注释:

①②林淑玲主编:《家庭教育学》,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2-13、9-10页。

③赵忠心.《家庭教育学》,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④马和民等:《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5页。

⑤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篇4:初级党课开学第一讲心得

这次学习培训让我意识到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切勿纸上谈兵,而应该真正把握其内涵。在高中的历史政治课上我就已经学习了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但当时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对它们做着机械记忆,认为这只是一些大而不当的空头理论,所以后果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没能意识到其严肃性及其内在合理性。而这次党课上,老师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事例为我们讲解了党的一些重要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核心内涵。这使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党任何理论﹑政策制度的提出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坚持与时俱进的结果,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指导思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理论政策并不是如我以前所想象的在坐而论道,而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指导着实践。为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加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表述乃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少数党员干部曾经为我党﹑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地位权利的不断提升,思想动机产生了扭曲变形,而最终做出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因此端正入党动机应时时牢记在心,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这虽然是第一次我能近距离接触党组织,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这是我想共产党人迈出的第一步,也将影响我的一生。

篇5: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观后感

我们都知道,这场劫难终会过去,此刻再浓烈的情绪也会褪色。然而,我仍然要提醒同学们不要轻易忘记历史教训,不要轻易忘记这次事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我们每天被各种新闻包裹着,深陷巨大网络信息洪流,用不了多久接踵而至的新闻会再次抢夺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情境下,遗忘是最不费力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走这条最容易走的路。

如学有余力,请大家把疫情当作一个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自主搜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数据、分析疫情产生原因、预测疫情带来的社会后续影响,从中了解社会运作、科学防疫、社会经济文化;比如找些经典读物,耐下性子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思考一个良善的社会应当具备哪些价值等等。

上一篇:肠镜检查单下一篇:我相信女儿——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