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个人回家

2024-05-03

第一次个人回家(精选14篇)

篇1:第一次个人回家

在步入中学以来,我从来没有感受过那种久违的无助感和孤独感。每天上下学都有人接送,每天的饮食起居都有人照顾。即使在学校里,也有几个好朋友,这让原本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了安全感,但这次的事情,立马把我打回了原形,又让我变回了那个敏感的我。

这时,我看见了马路对面有一辆车子,我看着像我一个隔壁邻居的,我收好情绪,走了过去。她好像也看见了我,把窗户摇下来,问我妈妈怎么没来接我,我说不知道!她就说,如果妈妈还没来的话,我就搭你回去。然后,她借了我手机,叫我给妈妈打一个电话。我电话打回去的时候妈妈并没有接,我不甘心,又连着打了好几次,可妈妈还是没有接,我放弃了。我把手机还给了她,她说,等下和她一起回去。

我拒绝了,我还要去买本子,而且我那时候身上没有钱,我必须要等妈妈来。她见我这么固执,也没说什么,她借了我五十元,叫我去买本子,然后自己坐车回家。这次我并没有拒绝,买好本子后,我又等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子。终于,公交车终于出现在我的视线之中。我坐在车上,眼泪又流了出来,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多么想在这时看见妈妈呀!可是并没有!这次,我多么失望。

篇2:第一次个人回家

记得在我7岁的那年,妈妈让我第二天独自一个人回家。我一听到就觉得有一种妈妈要放手的感觉,心情特别沮丧,非常难受,惶恐不安在我心头萦绕不去。我心想:万一我在路上遇到拐卖小孩的呢?遇到坏人怎么办?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幕幕可怕的场景。

晚上吃完晚饭上床睡觉,我都无法安心入睡,总是忐忑不安的,一夜都在想着一个人回家的问题。我一夜都无法安然入睡,在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睡了一会儿妈妈就催我起床了,我强打精神,睡眼朦胧地起床洗漱,吃早餐的时候都无精打采的。

一上午我都在恍惚中度过。中午放学,我排着队和小朋友们一起走出校门,刚跨出校门,看着一个个小朋友被家长接走了,而我却要一个人独自回家,我的心里就开始害怕。走了没几步,突然,一只手猛的拍一下我的肩,我的心都到嗓子眼了,扑通扑通地跳。我以为拐卖小孩的坏人拐卖我来了,回头一看是我错了,是我的朋友拍了一下我的肩,吓我一大跳。

他只是问我的家住在哪里而已。我就告诉了他,他说他家也在那边,原来我们是同路,我们刚好一起结伴回家。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刚才的担心和害怕,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篇3: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研究

在工作中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在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 (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 以下简称年终奖) 全年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年终奖及每个月工资应该发放多少才能使全年工资、薪金所得 (包括年终奖) 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最小。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按如下公式计算:

当应纳税所得额大于0时: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免税收入额-法定减除费用额-按规定可扣除的社会保险-按规定可扣除的住房公积金-按规定可扣除的捐赠等其他支出)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按规定可扣除项目金额总和)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应纳税所得额等于0时, 应纳税额=0。

其中, 法定减除费用额指2000元或4800元。假设月应纳税所得额为0时其适用税率为0。月应纳税所得额大于0时其适用税率指其在表1中对应的最高税率。如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时, 其在表1中对应的最高税率为0.15, 故0.15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时的适用税率, 如没有特别说明, 以下适用税率的含义与此相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 纳税人取得年终奖,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并按以下计税办法,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第一,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年终奖, 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奖的当月,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将年终奖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 按上述办法确定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第二,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年终奖, 按上述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 (或等于) 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 (雇员当月取得年终奖-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上述规定, 在发放年终奖的情况下, 年终奖及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金额相当于13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12个月的实际工资及1个月的年终奖) 的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情况下各月的工资发放较为平均时, 各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亦较为平均, 其适用的税率亦较为平均, 故有命题一:在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 (包括年终奖) 全年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若各月按规定可扣除项目金额总和是确定的, 则当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都相等时, 年终奖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是最小的。

二、命题证明

以下对命题一进行证明:

设i为大于0且小于13的整数, 第i月工资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及按规定可扣除项目金额总和分别为ti、yi、si、ai, 其中ai是确定的正数。设年终奖为12f, 年终奖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t0、y0。设年终奖在第z (z为大于0且小于13的整数) 月发放, 第z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为a, 当sz≥az时, a=0;当sz

设当si=sdi且f=fd时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都相等, 这时yi=ydi, y0=yd0, ti=tdi, t0=td0, T=Td。设该相等的适用税率为d, d在表1中对应的速算扣除数为kd。

先用反证法来证明:如果S、ai是确定的数值则d的值是唯一的。

假设d的值不是唯一的, 即d可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值, 任取其中两个不同的值c、e, 不妨设0≤c

当d=0时, ydi=0且yd0=0, 故tdi=0且td0=0, 故Td=0, 由于T≥0, 故Td是T的最小值。

由于i=S 1、A都i是=1确定的数值且d、kd的值亦是唯一的, 故Td的值亦是唯一的。

在si-ai≤0的月份, si≤ai, ti=0, 故si-sdi≤ai-sdi, 因为d>0, 两边同乘d有d (si-sdi) ≤d (ai-sdi) , 即d (si-sdi) ≤-d ydi, 两边同加tdi有tdi+d (si-sdi) ≤tdi-dydi。由d>0有kd≥0且tdi=dydi-kd, 故tdi-d ydi=-kd, 故tdi-d ydi≤0, 故tdi+d (si-sdi) ≤0, 由于ti=0, 故ti≥tdi+d (si-sdi) 。在si-ai>0的月份, yi=si-ai=sdi-ai+ (si-sdi) =ydi+ (si-sdi) 。若si-sdi≥0, 因为月应纳税所得额为ydi时的适用税率为d, 所以在此基础上增加si-sdi的月应纳税所得额时, 该增加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大于或等于d, 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额大于或等于 (si-sdi) d, 由于月应纳税所得额为ydi时对应的应纳税额为tdi, 故ti≥tdi+ (si-sdi) d。若si-sdi<0, 因为月应纳税所得额为ydi时的适用税率为d, 所以在此基础上减少 (sdi-si) 的月应纳税所得额时, 该减少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小于或等于d, 故因此而减少的应纳税额小于或等于 (sdi-si) d, 由于月应纳税所得额为ydi时对应的应纳税额为tdi, 故ti≥tdi- (sdi-si) d, 即ti≥tdi+ (si-sdi) d, 故d>0时所有月份都有ti≥tdi+ (si-sdi) d。

当sz≥az时, a=0, y0=12f=12fd+12 (f-fd) 。因为d>0, 所以yd0=12fd。若12 (f-fd) ≥0, 因为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 fd时的适用税率为d, 所以在此基础上增加12 (f-fd) 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该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大于或等于d, 故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额大于或等于12 (f-fd) d, 由于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 fd时对应的应纳税额为td0, 故t0≥td0+12 (f-fd) d。若12 (f-fd) <0, 因为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 fd时的适用税率为d, 所以在此基础上减少12 (fd-f) 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该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小于或等于d, 故因此而减少的应纳税额小于或等于12 (fd-f) d, 由于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 fd时对应的应纳税额为td0, 故t0≥td0-12 (fd-f) d, 即t0≥td0+12 (f-fd) d。

故当1s2z≥az时, t0≥td0+12 (f-f1d2) d, 故

当d>0且sz0, 故可将第z月的工资额增加az-sz, 其他月份的工资额及年终奖合计减少az-sz, 则变化后年终奖及各月工资全年发放额之和不变。变化前后第z月工资的月应纳税所得额都是0, 故变化前后第z月工资的月应纳税额都是0。变化后其他月份的工资额及年终奖合计减少az-sz, 由于ai是确定的正数, 故变化后其他月份工资的月应纳税所得额及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合计减少数大于或等于0, 变化后其他月份工资的应纳税额及年终奖的应纳税额合计减少数大于或等于0, 故变化后T的值小于或等于变化前T的值, 而变化后第z月的工资额等于az, 故d>0且sz0且sz≥az时T的值, 而d>0且sz≥az时, Td是T的最小值, 故d>0且sz0时, Td是T的最小值。

综上所述, d≥0时Td是T的最小值。又因为d不能小于0, 故命题一成立。

由上述证明可知, 当ti=tdi+ (si-sdi) d且t0=td0+12 (f-fd) d时, T=Td, 即这时T的值是最小的。考虑符合该等条件的其他情形可以得出命题二:在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 (包括年终奖) 全年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若各月按规定可扣除项目金额总和是确定的, 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月应纳税所得额分别适用两个不同的适用税率:d1及d2 (d1、d2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数) , d2减d1等于0.05, 对于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月份增加的任意小的收入ε (ε为正数) 元, 该等月份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为ε元且其适用税率为d2, 同样若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 对于增加的任意小的年终奖ε元, 年终奖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为ε元且其适用税率为d2, 则d2等于年终奖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都相等时的适用税率且年终奖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是最小的。

命题二的证明如下:

设月应纳税所得额大于b1 (b1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且小于或等于b2 (b2是大于0的整数) 时其在表1中对应的适用税率为d2。为讨论方便, 把年终奖视同一个月的工资、薪金, 不妨设为第0月的工资、薪金。设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月份有n (n为大于0且小于13的整数) 个。设第j (j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3的整数) 月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2, 设其月应纳税所得额为w, 若j=0, 则b10, 则b1

若j>0, 将第j月的工资收入减少 (w-b1) /2且将其平均分配到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月份, 其他月份的工资收入不作变动, 故变化前后的工资收入总额不变。

进行上述变化后, 第j月的工资收入减少了 (w-b1) /2, 该月份因此而减少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为 (w-b1) /2, 减少后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为w- (w-b1) /2= (w+b1) /2, 由于b1

由b10可得 (w-b1) / (2n) >0。因为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月份 (包括第0月) 增加任意小的收入ε元时, 该等月份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为ε元且其适用税率为d2, 故变化前该等月份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为b1。进行上述变化后, 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每一月份的工资收入 (第0月时指年终奖) 都增加 (w-b1) / (2n) , 因此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w-b1) / (2n) , 变化后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为b1+ (w-b1) / (2n) 。由于b1

若j=0, 将第j月的工资收入减少 (w/12-b1) /2且将其平均分配到月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为d1的月份, 其他月份的工资收入不作变动, 运用上述证明方法亦可得出与j>0时一样的结论, 故命题2成立。

三、命题应用

由于各月应纳税所得额都等于f时, 各月应纳税所得额及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必相等, 故只要求出各月应纳税所得额都等于f时的月应纳税所得额, 就可以得出各月应纳税所得额及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都相等时的适用税率d, 运用命题一及命题二就可以确定使年终奖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最小的各月应纳税所得额及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的取值范围。当d>0时, 设月应纳税所得额大于b1 (b1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且小于或等于b2 (b2是大于0的整数) 时其在表一中对应的适用税率为d。具体运用步骤如下:

第一, S-A≤0, 则最优工资发放方案为:12f-a≤0且所有月份都有si≤ai。这时年终奖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有最小值0。

第二, S-A>0, 各月应纳税所得额都等于f时有Y=12f+12f=24f, 而, 故24f=S-A, 故f= (S-A) /24, 由表1可确定d、kd、b1及b2, 则最优工资发放方案有两种:一是年终奖的十二分之一及每个月的月应纳税所得额都大于b1且小于或等于b2;二是年终奖的十二分之一及全年每月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中 (共13个数) 有1至12个数为b1, 其余的数都大于b1且小于或等于b2。由命题一的证明可知, 这时年终奖及全年各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之和有最小值 (S-A) d-13kd。

第三, 将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加上每月按规定可扣除项目金额总和就可以得出每月的工资发放额。

参考文献

篇4:第一次独自回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校门外的人渐渐少了,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外,心里不由紧张起来。突然,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独自回家。刚艰难地迈出第一步时,我的身子不禁一颤:路上遇到坏人怎么办?被车子撞了怎么办?……我犹豫了,再也迈不出第二步了。就在我进退两难时,突然想起同班同学曹与知带着病顶着雨自己跑回家的情景,而我既没病,天又不下雨,为什么不能来过放学独自“长征行”呢?我不断给自己鼓劲加油,决定独自回家。

夜色渐浓,一轮明月照着我的回家之路。一路上,要过十多处红绿灯,我提心吊胆地迈着沉重的步子,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生怕一不留神,家人的身影就擦肩而过。不知不觉我已站在第一个十字路口,看着川流不息的汽车从我的眼前一辆一辆飞快地驶过,我紧张极了,心砰砰地跳动着,呼吸也明显变快了许多。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阿姨从我面前走了过去,我突然想起了妈妈曾对我说过的话:绿灯亮了,要和行人一起过马路。我鼓起勇气,随着人群走上斑马线,跟在一个我自认为比较可靠的大姐姐身后,安全地穿过了马路。接下来我也是按照这种办法,终于安全地过了一个又一个红绿灯。快到爸妈的学校了,突然,我发现一个身影似乎紧紧地跟着我,心里不禁一抖,这个影子好怕人啦!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拼命往前跑,拖不动双腿了,还是一步一步往前挪;浑身是汗了,也顾不得停下来擦一擦。就这样,一路小跑终于来到爸妈的学校。

当我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妈妈的面前时,正在找学生谈心的妈妈大吃一惊,看着我脸蛋红红的,累得头上直冒热气,忙让我坐下。“真对不起,今天忙,忘记去接你了!”妈妈歉疚地说,“睿睿长大了!”

时至今日,第一次独自回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只要你有勇气去尝试这个第一次,我相信你会收获不少!

[教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心理变化写得真实而细腻,起到深刻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方式直接展现“我”第一次独自回家的心理变化,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二是运用间接显示法,通过“夕阳西下”“夜色渐浓”等景物描写透露出“我”第一次独自回家的特定心境,通过“颤”“迈”“穿”“拖”等动作的描写,让读者揣摸到隐蔽在“我”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篇5:第一次一个人回家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背上书包,整好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跟着杨老师,来到了接送点,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家长,都等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呢。同学们一看见自己的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只有我还在接送点转悠。

突然,我想起爸爸中午说这几天奶奶要照顾弟弟,而爸爸妈妈要上班,很忙,所以我要自己回家!于是,我走上大路,碰上了一个红绿灯,对面施梓涵的背影若隐若现,我高兴极了,但一抬头发现是红灯,想:“我一定得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我等了一会儿,绿灯亮了,我左看右看,确定没车后,一阵风似的跑过了马路,追上了施梓涵,我们两个一边聊天一边走路,一路上,我看见了很多店,有算命店,有杂货店,有药店…….咦,路边怎么又这么多店,平时奶奶开电瓶车接我时,我怎么没注意到呢?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自言自语道:“糟了,我没有伞,瞧我这记性,真是马大哈!”施梓涵一边撑伞一边说:“周添翼,我们一起撑这把伞吧。”我赶忙钻到她的伞底下,感激地对她说:“施梓涵,谢谢你!”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路口,我终于到家了。我想:“自己回家的感觉也不错嘛,以后我就自己回家好了,这样就可以减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负担了。”

篇6:第一次回家作文

那天帮爸爸看守店子并且晚上自己回家。当收银员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看店后自己回家,还是第一次。

爸爸的店在南山,而我们住在宝安西乡,店与家之间距离很远,从店里出发,需要走路、坐地铁、坐公交、再走路才能回到家。一想到独自回家,心里难免感到害怕。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你九岁了,相信你能自己一个人回去了,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对,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于是我一个人出发了。

其实走路还好,沿着大马路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地铁口。只是当我快到地铁站时,总感觉忐忑不安:我会不会坐过站呢?会不会坐反方向呢?进去地铁站,我按照爸爸交代的方法,找到了正确的坐车方向。上地铁后,我便认真地听地铁广播,生怕坐过了站。一站、两站、三站……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下地铁后,我却忘记了地铁口出,实在是焦急,我努力回想爸爸带我出地铁的情景,终于确定了正确的出口,走到了公交站台。

数分钟后,公交车到了,我坐上公交,正美滋滋地想着回家后干什么,却发现,车子前进的方向与以前完全相反,我连忙跑过去问司机叔叔,原来真不凑巧,这两天公交车改路线了,我们现在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前进着。

当公交车再次停下来时,我连忙下了车。看着外面夜幕降临,路上人群行色匆匆,似乎都在急着往家赶。这时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在眼眶里打着转,我多么想快点回家啊!可糟糕零钱用完了,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在马路旁走来走去,着急没用啊,于是我镇定地告诉自己:“乞讨路费”是目前最佳的出路。

做出决定后,我鼓起勇气走向一位大姐姐,告诉她事情原委后,她非常好心,给了我几个硬币。她还生怕我再次坐反方向,问清楚我家位置后,把我送到站台。

没过多久,公交车来了,我小心翼翼地再次坐上了公交,车子开动的那一刻,我望向窗外,感觉是那么熟悉,最后终于安全地回到家。

篇7:第一次回家作文

我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上学,学校距我家大约有四公里,坐公交车需要坐七站路,从上幼儿园起到现在上四年级每天都是爸爸用电瓶车接送,从没有自己走过。

那是20xx年冬季的一天,早晨在家约好今天期末考试提前放学仍然由爸爸来接我。大约十点半钟语文考试结束了,我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走出了教室,等待着爸爸的到来。先是我的好朋友李方冬一下楼就看到了她的爸爸,只见她扑到爸爸的怀里,跟爸爸说着悄悄话,甜甜蜜蜜地跟着爸爸走了,此时我感到了一点孤单。随后,张天逸和卢怡安也手牵手说着笑着回家了,许多小朋友都陆陆续续回家了,校园里的人越来越少,我越来越担心、烦躁了,不停地在校门口张望、等待!最后终于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爸爸还没来,我越发着急起来,脑子里浮现出一幅幅自己设想的恐惧画面。怎么办?我想打电话但又没带手机,到老师办公室打电话又怕给老师留下丢三落四的印象。自己走,又怕发生危险,何况还没有带钱。不走,就这么等下去?可时间已经不早了,肚子饿得呱呱叫,我真是进退两难啊!看着班级的那个闹钟指针已经指向了一点钟了,校园里空荡荡的,我不能再等了,自己回家吧!想到这,我不顾一切地向78路车站跑去,这是最后的选择。

我真走运,在78路车站遇到了一个同学,四(8)班的,她也坐78路,我胆子顿时大了起来。这时车来了,我紧跟着别人上了车,让人感觉我是那个人的孩子。由于我没带钱,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稍稍蹲下一点点,让人感觉我没有一米三的高度,这样就不需要买票了,一切顺利地上了车。我忐忑不安地和同学说着话,不时担心地瞟着司机叔叔。好在不一会儿就到站了,我急急忙忙下了车,生怕别人逮住我,慌乱中还被绊了一下,差一点摔跤。我很内疚,上车没付钱,于是,我拿出笔在手上记下公交车的车牌号码:苏A.NH953,等到有机会我一定会将车钱还给他。

下了车,还有一段路才能到家,我顺着水西门大街往家的方向走,跟着人流过马路。不一会儿,我就到家了,我按了一下门铃,传来妈妈的声音,我答应着:妈妈,是我,千千。妈妈打开门吃惊地睁大了眼睛,说:千千,你是怎么回来的?爸爸呢?爸爸刚打过电话回来,还在到处找你呢!我把情况简单地跟妈妈说了,妈妈既惊喜又心疼,一下抱着我说:哎呀,我的宝贝女儿,下次可不能这样做了,找个地方打个电话回来,爸爸没空接,我去就是,这样太危险了!我顿时感觉既委屈又自豪!叫了声妈妈,眼泪哗一声就落下来了。

篇8: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国税发[2005]9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先将雇员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 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六次修订, 将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3 500元/月, 并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进行了调整。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1. 避开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的无效区间。

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 (以下简称“年终奖”) 是在除以12个月后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可视为12个月的应税所得, 但是速算扣除数只能使用一次, 意味着12个月的应税所得中只有1个月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其他11个月适用全额累进税率。

例1:年终奖发放18 000元时, 18 000÷12=1 500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8 000×3%=540元;如果年终奖发放18 001元, 18 001÷12=1 500.083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为105, 应纳个人所得税18 001×10%-105=1 695.1元。多得1元奖金, 个人所得税却增加了1 155.1元。

因此, 年终奖的发放存在着“无效区间”, 即在此区间内多发不如少发。无效区间的计算可以通过公式1进行:

公式1:Y- (Y×Tn-Kn) =Rn-1- (Rn-1×Tn-1-Kn-1)

其中, Y表示年终奖“无效区间”的临界点, Tn、Tn-1分别表示第n级和上一级税率, Kn、Kn-1分别表示第n级和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Rn-1表示适用第n-1级税率的年终奖发放上限。

例2:适用0~1 500元税级的年终奖的发放上限为18 000元, 则年终奖的税后收益=18 000- (18 000×3%-0) =17 460 (元) , 即Y- (Y×10%-105) =17 460, 解得Y=19 283.33元, 因此得出年终奖发放的第一个“无效区间”为18 000~19 283.33元。以此类推, 可以计算出年终奖的六个“无效区间”分别为:18 000~19 283.33元、54 000~60 187.5元、108 000~114 600元、420 000~447 500元、660 000~706 538.5元、960 000~1 120 000元。

2. 运用边际税率设计工资与年终奖的最佳组合。

边际税率是指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运用边际税率对员工工资薪金进行纳税筹划, 是将员工的年所得在月度工资和年终奖间进行合理分配, 使员工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额达到最低。在筹划时遵循以下原则:

(1) 税率从低原则, 即员工工资薪金的增加量应安排在边际税率低的区间发放。

(2) 分税级筹划原则, 员工全年工资薪金的增加额应当以税级限额为分段点, 由于月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在税级限额内, 工资薪金增加额的边际税率不变;由于年终奖部分金额适用全额累进税率, 以税级下限为起点, 增加额越大, 边际税率就越低。假设年终奖的税级限额为 (X1, X2) , X2、X1分别是税级的上、下限, 每一税级限额内边际税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公式2进行:

其中:△X表示以X1为起点年终奖的增加额, MRT表示边际税率, 该税级限额适用的税率为T2, 速算扣除数为K2, T1、K1是上一级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由公式2得出在税级限额内年终奖的增加额即△X越大, 边际税率MRT越小。进而我们可以依据新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表计算各税级的最小边际税率, 见表2:

(3) 恰当运用年终奖增加额的临界值原则。在一个税级限额内存在一个年终奖增加额的临界值, 该临界值处, 工资薪金以年终奖形式发放所对应的边际税率等于按月度发放时所承担的边际税率。在该税级内, 工资薪金增加额低于临界值按月度发放较好;否则将工资薪金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更节税。

如表2所示:年终奖在18 000~54 000元税级限额内, 年终奖最大增加额△X为36 000元, 最小边际税率为13.21%。月工资发放额在5 000~8 000元时, 对应的边际税率为10%, 在8 000~12 500元时对应的边际税率为20%, 按照税率从低原则, 工资薪金的发放首先满足月工资在5 000~8 000元内以获得10%的边际税率。由于13.21%<20%, 年终奖的增加额在18 000~54 000元内有一个临界值, 使发放年终奖所适用的边际税率等于20%, 临界值的计算如下:20%=[10%+18 000× (10%-3%) - (105-0) ]÷△X, 得出△X=11 550元。

从全年纳税筹划的角度, 自工资达到8 000元起, 全年工资薪金增加额首先发放于各月份, 以适用20%的税率;当全年工资薪金的增加额达到11 550元时, 该增加额应转入年终奖发放, 使月工资发放回落至8 000元, 年终奖可以获得低于20%的边际税率, 达到节税目的。同理可以得出年终奖在108 000~420 000元税级限额内的临界值为△X=99 000元。

但是, 当年终奖在54000~108000元、420000~660 000元、660 000~960 000元三个税级时, 最小边际税率分别为29.17%、38.02%、45.08%, 高于月工资薪金发放在12 500~38 500元、58 500~83 500元、83 500元以上时所对应的边际税率25%、35%、45%, 因此, 年终奖只在上述三个税级的限额处发放。

按照上述原理, 编制全年工资薪金发放限额表见表3。

例3:李先生全年工资薪金所得为200 000元, 根据表3, 200 000元处于150 000~204 000元的全年发放限额内, 年终奖发放限额为54 000元, 月工资发放额应为12 166.67元[ (200 000-54 000) ÷12]。

李先生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12 166.67-3 500) ×20%-555]×12+ (54 000×10%-105) =19 390 (元)

3. 慎重发放税后奖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中明确规定:雇主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 属于雇员又额外增加了收入, 应将雇主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并入雇员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后, 按照规定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1) 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税款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雇主替雇员定额负担的税款-当月工资薪金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

(2) 雇主为雇员按一定比例负担税款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一步:先计算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2, 根据其商数找出不含税级距对应的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

应纳税所得额= (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当月工资薪金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不含税级距的速算扣除数A×雇主负担比例) ÷ (1-不含税级距的适用税率A×雇主负担比例)

第二步: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12, 根据其商数找出对应的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 据以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

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雇主为雇员负担的税额

因此, 在发放税后年终奖时, 可以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慎重筹划年终奖发放的区间, 否则就会出现雇主为雇员承担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反而导致雇员缴纳更多的个人所得税, 而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雇主为雇员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属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 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参考文献

篇9:遗产 等一个人回家

莫小米

40出头的年纪了,他才第一次来报社,这么主动这么完整地与人说起他爸。

他是他爸的第三个孩子,上有兄姐,下有弟妹。

他是他爸的第三任夫人的孩子。他爸70岁的生命中,一共结过8次婚,生下5个孩子,他们兄弟姐妹5个,全是同父异母所生。

他说他爸年轻时家境好,一表人才,惹女人喜欢是很正常的,没想到到了中年、老年,吸引女人的魅力依旧不减。他爸的最后一次婚姻离他死亡不过三天。第一日举行婚礼,第二日立遗嘱,将房子给了新婚妻子,第三日就咽气了。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少年时代,一定很可怜,很孤单,很痛苦,很受伤害?

他说,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并以此来同情我。但奇怪的是,我受的伤害并没你们想像的多,也许,从懂事那天起我就明白父亲不属于我一个人吧。因此,對父爱我从来也没有奢望,也就无所谓失望、痛苦了。

这个中年男人看起来心态很平和。那么他此番来我这儿诉说家史,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按记者的经验,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这样一个人员结构复杂的家庭,老头子去世后,闹出些纷争是很正常的。

他的回答又一次令我吃惊。他说:我想说的是遗产。是啊,遗产纠纷是最让人头疼的,搞不好还要上法庭。哦,不不,你误解了,房子算什么遗产?钱,也不算。要说老头子留下的遗产,还真有———那就是我们兄弟姐妹5个啊,我们5个同命相连,从小就知道相互照应,像兄弟又像朋友,彼此可珍惜了。而且,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人,到了社会上也特别懂得与人好好相处。你说这份遗产,是不是特别地丰厚啊?

等一个人回家

武向春

有一首歌叫《此情可待》,我喜欢它的优雅和忧伤。也许它所蕴含的意义不是如我想像的那样,也许是我的触觉异常敏锐,但我讨厌我的敏锐,它让我脆弱、心高气傲。

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地在报上发表了一些随笔。24岁那年,我把它们送给某出版社的社长看。虽是第一次谋面,但他对我说:“你的文章太空灵了,只怕你要独自过一辈子,因为没有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世界。”

27岁那年,在酒桌上认识了一个人,他在朋友中颇有半仙之称。我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可他对我说:“你会独身,你永远不会和你心爱的人相守。在72岁那年,你会因忧郁和思念而死去。”此话一出,满桌哄然大笑,谁也没有当真,我也不会当真。那时,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29岁那年,我发觉他们的看法也许是对的。比如说,在我22岁时,我曾爱上异乡的一个男子,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相貌英俊。并且,他家亲切热闹,吃饭的时候围满一个大圆桌。他弟弟有一只小狗,长得猪头猪脑的,遇见生人会惊慌失措地乱跑,而且还不大看路,总是一头撞在门上。我常取笑他弟弟人笨狗也笨。当时的我昏头昏脑,甚至想辞去公职和他结婚。可那时大家都太年轻了,他稍有迟疑,我就马上回到现实中来了。

22岁那年,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可以成为颟顸而又甜蜜的小妇人的机会,可却稍纵即逝。现在想来,我宁愿过那种一贫如洗的日子,头脑简单,快乐。我会有个孩子,我会每天上菜场,攥着一把汗津津的钱去买小菜。冬天的时候,我会晒好些腊肉和香肠,可以吃到来年春天。春天的时候,我摘下最鲜嫩的叶子,腌一坛坛的雪里蕻。

我现在才知道,为何在寒冷的冬夜,街上萧瑟无人,当我偶尔走过城市的平民区时,看到那些简朴的房子,木制的窗子,里面透出昏黄昏黄的灯光,为什么心里总会有涩涩的感觉。我猜想,这户人家的丈夫是不是在露天里摆着夜宵摊,点着风灯,灯在风中摇晃,灯影也憧憧,热气从锅里腾腾地冒出来,而他贫寒的妻子在灯下织着毛衣静静地等他归家。

篇10:第一次独自回家

刚刚走出棋院的大门,抬头一看,大街上灯火通明,刚刚的那份胆怯减少了不少。可是大道走完之后转入了小道,随着道路越来越窄,光线越来越暗,心中的胆怯就逐渐增大了起来。脚步发出的咚咚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的响,似乎每走一步都有人在后面跟着走一步。为了减少害怕,我小心翼翼地尽力把脚步放得轻一点。可是身后有人的想法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回头看,一看什么都没有,没由来地更害怕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起来,脑子开始不停地胡思乱想。之前看的恐怖片里的各种各样的鬼,觉得全部都出现在我身后,有的是红眼长牙、满脸苍白的;有的是高智商僵尸,只有一只奇丑无比却异常恐怖的眼;有的是伸着长长舌头,手伸得直直的僵尸……这使我更加害怕,我不由地奔跑起来。可它们好像也加快了脚步。就在我害怕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那光亮就像是救星,我就不管不顾地一路奔了过去。

回到家后,我把这一切告诉妈妈,妈妈说你仔细回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的可怕?我冷静下来想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夜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胡思乱想。

篇11:第一次独自回家

横穿一条马路时,一辆面包车疾驰而过,吓得我赶紧缩回了迈出的脚,紧接着,又是一辆小轿车擦身而过,滚滚的车流像小河一样川流不息(川流不息的意思就是像河水一样不停息,再加上“像小河一样”就重复了)。我等了好久,心想,总不能一直等下去,车流是不会停止的,。我终于鼓起勇气,抓住一个车少的空隙,小跑着穿过了马路,心里紧张得像揣了一只小鹿,心怦怦直跳。

来到了步行街,这里都是步行的人们,没有疾驰的汽车,我心里轻松多了!我感到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天空比以前更加的得蓝,就连白云都似乎冲着我微笑,我觉得什么都新鲜。街道两旁的商店门口挂着五彩缤纷的小商品,以前爷爷接我的时候总想买这买那的,而今天,我头也不回的地往前走,我很期待妈妈看见我自己顺利到家的开心的眼神,最好还能夸奖我两句,!呵呵,我居然自己笑出了声音,看了看两旁,幸好没有人看见,不然多尴尬呀!

来到第三条马路时,我觉得我已经有了小经验,先左右两边看了看,正好都没有车,我就快速的穿了过去,So easy!我哼着小曲,背着书包,快乐的地朝家走去。

篇12:第一次自己回家

今天我独自回家,为什么独自回家呢?因为今天家里人没有来接我了。

中午放学了,我在校门口等呀等,等呀等,一直等到学校没有人,我就心理说,他们怎么还不来,大概是不接我了吧!我就自己回去吧!我就开始给自己打气,打气,打呀打!打呀打,最后打了一个十足。走出了校门,来到马路上,呀!马路的人、车真多,传来传去的,像骏马在奔跑,我准备过马路了,每当我来到中间马路时,突然从我身边来辆车快撞到我时,我就蹭蹭地跑回马路的台阶上,这样我连续跑了二回,直到第三回我看到车没有了,就飞快地跑到黄线上,又蹭蹭跑到对岸,等过了马路,我才放下心来。我走呀走,走呀走,我跑呀跑,跑呀跑,跑不动了,就又走呀走,我又给自己打气,打呀打,打呀打,打呀打,一直打得信心十足了,我就又喘一口气,开始跑呀跑,跑呀跑,终于跑到家门口,我累了喘呀喘,喘呀喘,到了防盗门处,我不知道家里是多少号了,就随便按了一个,半天也没有人开,正好来了一个小可哥他也要进楼,他按了自己家的门牌号,“叮铃铃”电话铃响了,里面传来一个声音:“快点回家,我打开门了。”果然一拉门,门开了,哥哥先让我进去,然后他才进去。我又蹬蹬爬到六楼,回到家的时候,我大汗淋漓,背心已经湿透了,都可以捏出来水了。

篇13:第一次个人回家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0 引言

对金额较大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按发放月与薪酬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个税”)外,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还可采用优惠计算办法,即每年每人有一次机会可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每年有12个月)后,得到月平均所得,找对应的个税扣税率,计算应缴个税。

1 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当月除一次性外应税工资薪金所得小于费用扣除额即3500元,计算一次性奖金个税时应该考虑扣除其差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税税额=

(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薪所得3500元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当月除一次性外应税工资薪金所得大于费用扣除额即3500元,计算一次性奖金个税时不再考虑其差额。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税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从上述计算公式,结合个税扣税税率表,可以看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税扣缴,在两档相邻税率间,可能存在增长的奖金额不如多纳的个税多。存在“所得不如所缴”的情况。根据现行的七档个税税率表计算,这样奖金额共有六个区间,分别为:

[18001元,19283.33元];

[54001元,60187.50元];

[108001元,114600元];

[420001元,447500元];

[660001元,706538.46元];

[960001元,1120000元]。

当全年一次性奖金额落在上述六个区间,个人税后所得将比上档税率所得要少。且呈现越靠近区间上限,差异越大;期间起始金额越大,差异越大的情况。笔者就此现象,列表说明(表1)。

如一次性奖金落在上述六区间,笔者建议,放弃一部分奖金,使其跨出此区间。这样,单位因应付职工薪酬变小,成本或期间费用变小,利润增加;个人税后也会增加,可谓是两全其美。

现举例如下:

阳光2011年12月30日取得工资收入4600元,其中包含五险一金10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18000元;同单位刘新取得工资收入4300元,其中包含五险一金9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18500元,计算一次性奖金税后所得如下:

阳光为:

刘新为:

上例中,刘新比阳光年终奖多500元,税后所得却少1195元。这就是刘新一次性奖金18500元,落在[18001元,19283.33元]区间所致。笔者建议:将刘新年终奖金调整为18000元,不计薪酬相关的附加计提等因素,单位节约500元,利润总额增加500元,刘新本人多拿1198元。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年终一次性奖金落在“所得不如所缴”六个区间,选择放弃一部分所得,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篇14:回家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然而,小侄女的到来,竟使我从这份得意中醒来。小丫头今年7岁,圆脸,大眼睛,小嘴巴,别提多可爱了。睡完午觉,漂亮的小辫子弄乱了,我自告奋勇地叫她过来梳头。她欣然接受,我也满心欢喜。

曾经幻想多少次,将来如果有一个女儿,每天给她梳好看的辫子,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没想到这个愿望提前实现了。我把她的辫子解开,精心而小心地梳了很久,结果呢?竟然始终梳不好,不是这边掉一绺就是那边鼓起来,还害得小丫头不断喊疼。我一下子慌了,给自己梳那么复杂的发型都可以,这个简简单单的辫子怎么就梳不上呢?可是我都接过来了,总不能让她披散着头发出去吧?情急之下,只好用手拢了几下,终于给扎上了。小丫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很无奈的样子。我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羞愧之余,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母亲。我小的时候,是她每天给我梳头,走在路上,没人不夸我漂亮。

想一想,母亲光为我梳辫子就付出了多少的耐心和精力。她也曾面对毛燥柔软的小孩头发无所适从吧?她也曾因害怕把我弄疼而战战兢兢吧?可是她最终梳得那么好了,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都没有厌烦过。

我渐渐地长高,母亲为我梳头的姿势也发生着变化。最早,是母亲坐在板凳上,我站在她前面;后来,是我们俩个都站着;再后来,是我坐在板凳上,母亲站在我后面。那年我都13岁了,第一天去中学,母亲还为我梳了头发,她说:“记着啊,你13岁时还要妈妈梳头发。”

我确实没有忘记,但只有今天,我才真正可以体会母亲的梳子在我的发丝间留下了多少的爱意。如果我的头发有十万根,那么它所承载的母亲的爱就有十万乘以十三再乘以三百六十五那么多。我无心去计算出那个精确的数字,但我知道,它大得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而且,这仅仅是我的头发所承载的部分……

我要回家去,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上一篇:中华经典诵读手抄报宣传标语下一篇:延世大学第一册(词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