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孔庙导游词

2024-05-02

孔府孔庙导游词(精选9篇)

篇1:孔府孔庙导游词

大家好!女士们!先生们!我叫梅政,大家尽可以叫我梅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去游览世界遗产之一--孔府孔庙孔林。

好了,大家 跟我来吧!现在我们来到了三孔之一--孔府,古代的时候如果左边有石柱,右边也一定有石柱,古代还有两个传说。一是,“古代文化大革命,一些学生拿着一些棍子用力的大下树,还有的大石墓,那一些学生在历史上立下了大罪,是死有余辜的。”二是,“孔府那儿有个石碑已经坏了,缺了一大块。”后来秦始皇说:“谁只要找到了奖十万两。”这个命令一下去,年轻人,老人,孩子,病人,五湖四海地寻找,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小河旁找到了,秦始皇说话算话,立马奖十万两,年轻人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但是还有一小块没有被找到,秦始皇又说:“谁又找到那一小块,再赏十万两。”可是至今还是未有找到。这就是孔府里的两个传说。游客们你们知道吗?

现在游览孔庙。跟我来,我们往这里走!大家请看,扑入眼帘的就是孔庙了。有60米长,140米宽,有大成殿,两庑,一阁,一坛,三祠,两堂,两斋,十七亭等建筑物。孔庙的大成殿是旅游时不可错过的一个建筑物,大成殿绝无仅有,举世无双,金碧辉煌,享誉世界,是美丽的一座建筑物。游客们,2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我们要去参观孔林了,大家可以自由观赏,也可以买些纪念品。

好了,我们现在来到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家族的专用墓地,姓孔的人可以埋进这里,娶进来的媳妇也可以。孔林是一片森林,那里的树木不可计数。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差不多全部都埋在孔林里。

好了,今天我们的孔府,孔庙,孔林的游览结束了,回家后不要忘记你们还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导游。

篇2:孔府孔庙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孔庙,很荣幸和大家在这里相逢。我是你们的导演,我姓吴,口天吴,大家可以叫我小吴或吴导。接下来的美好时光就由我和你们一起度过。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死后的第二年,住宅被改成孔庙。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邸。孔庙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和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始建于宋代,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部事务。它布局匠心,是园林结合的范例。下面我们要去参观孔林了,孔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到那儿要坐20分钟左右的车,大家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孔林到了。孔林又称至圣林,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孔林中的墓碑,除了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希望在孔庙、孔府和孔林的这段时光,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xx。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古树1700余株。孔庙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30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主人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3000多亩,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围墙高3米、厚1.5米,长14.5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我姓赵,是此次行程的导游,我将陪同各位游览孔庙、孔府和孔林。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诞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

现在我们前往孔庙。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南北长约1公里。孔庙大门东墙外面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碑刻,过去,任何官员至此,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孔府即“衍圣公府”,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到曲阜来寻找历史,曲阜欢迎你的到来!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4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我叫艾席文,大家叫我小艾就可以了。如果我有不知之处,请多指教。

孔庙是著名的“三胜”(孔庙、孔林、孔府|)之一,位于山东省曲阜西南部,是后人用来供奉孔子的地方。孔庙占地200多亩,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

进入孔庙大门,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弘道门,它建于明朝337年。往前走就是大中门,大中门是赞扬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从大中门左拐,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1米得石碑,也建于明代,这个传话碑,他有两个特点,一是上面的内容全是用正楷书写的;二是让人最难忘的是碑下面的一个赑屃,叫四不像,因为它有龟壳、虎头、蛇尾,鹰爪。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在巨大的古建筑之一,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两条飞龙,飞腾于彩云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所以叫做“二龙戏珠”。

篇3: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礼乐典籍,“祝宗卜史,备物典册,官司彝器”,“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形成了融东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殁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晋国韩宣子入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发出了“周礼尽在鲁矣”的感叹。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春秋末期,孔子首倡私人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并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峰。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曲阜一直重教向学,学术发达,人才辈出,后世有名者有思想家孔汲(子思)、孟子,文学家孔融、孔尚任,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桂馥。

当然,令曲阜闻名遐迩的,还有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字,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因时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世界2000多座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就被改作庙宇,保存着他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物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祭祀孔子列为国家祀典,孔庙也[扫国家进行维修。

后经多次扩建,唐代已初具规模,有庙门、正殿、两庑、寝殿等建筑。宋天禧五年(1021年)扩大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阁廊庑316间。金明昌五年(1194年)重修,厅堂黉舍门庑增~55400余间。明代经永乐、成化、弘治三朝扩建,奠定了现有规模。

孔庙是推崇孔子、表彰儒学的纪念建筑,主祭孔子外,还以孔子弟子、孟子弟子以及历代的儒家知名人物配享从祀。配享从祀的名称有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以及崇圣祠配祀的先贤先儒。

今孔庙位于曲阜旧城中心,南北全长1300多米、东西最宽处153米,占地14万平方米,现存殿、堂、亭、阁、门、坊等建筑100多座,460余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各代。

孔庙原为孔子故居,今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的吃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树。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庑,分别长166米。

孔庙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有建筑、碑刻、石刻等。

孔庙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侔天地坊,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碑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大成殿、寝殿、奎文阁、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孑L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入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庙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颊、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纲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584石的玉虹楼法帖刻石等。

孔庙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汉画像石有90余块,题材丰富广泛,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明清雕镌石柱共74根,其精品是浮雕龙柱:大成殿前檐10柱,每柱高达6米,最为高大;崇圣祠二柱龙姿矫健,云形活泼,水平最高;另外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石陛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圣迹图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扬州杨芝作画、苏州石工章草上石,共120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

孔庙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石刻以龙柱、石牌坊、云龙陛石、碑首为代表,具有构图匀称、线条流畅、技法娴熟的特点。大成殿、大成门、寝殿都是清朝鼎盛时期的雍正年间所建,动用了朝廷内务府的工匠,工程质量很高。用材尺度大,个别甚至超过皇宫。而斗棋的布置和细部做法形式自由,灵活多变。孔庙主要殿堂门房石柱的运用,带来了檐柱比例的粗壮,使曲阜建筑的外观显得更为浑厚凝重。

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末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

孔林

孔子殁后,埋葬在鲁国都城北墙外沫泗之间,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至今延时2400多年,葬人近80世,林内墓冢累累,多达10万余座。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为满足祭祀的需要,汉代开始建斋厅,设人洒扫,受到国家保护。宋代立石仪,元初刻立墓碑,至顺二年(1331年),“始作周垣,建重门”,明代扩至1800余亩,清代扩至近3000亩,新建7公里余的围墙。

汉代以来孔氏子孙始立墓碑,林内现有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是中国数量最多的碑林。虽然著名的汉碑已移入孔庙,但仍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大家题写的碑文。

孔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林内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干件,最早的是北宋为孔子墓刻制的石仪,明清时孔子长孙衍圣公以及官至一品的族孙普遍仿效,以显示墓主的荣耀。石仪大多造形优美、雕刻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许多是石构。

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至今还保存有子贡手植的楷树。林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柏桧柞槲槐楷各类大树盘根错节,葱茏茂密,2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9000余株。孔林还有各种药用植物130余种,如灵芝、蓍草、半夏、柴胡、香附、野菊、何首乌、太子参等。

因此,孔林不仅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的衙署。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来曲阜祭祀孔子,始封孔子9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主管孔子祀事和守卫孔子林庙。此后代代加封,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历经宋、金、元、明、清而延至民国时期,子孙代代袭封。1935年,国民党政府始改任孔子77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49年国民党去台,使孔德成同去,至今未回故乡。

孔子去世后,子孙一直依庙居住。宋代改封衍圣公后,其官署仍置于孔庙东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创建独立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扩建。后经多次重修扩建,达到占地12公顷,建筑物170余座600余间的规模。

孔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三路布局,九进院落。中路为宗子衍圣公居住,建筑功能区分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前部为宫衙,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地方,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和六厅等建筑。大堂处理公务,二堂会见官员,三堂处理家族事务,六厅是仿照朝廷六部设立的办事机构;后部是内宅,是衍圣公全家生活起居的处所,有前上房、前堂楼和后堂楼等建筑。前上房是礼仪用房,供衍圣公会见近亲或近支族人,举行婚丧寿诞等仪式;最后是花园,有假山、水池、曲桥、水榭、花坞、亭台和花厅,供全家游玩和休憩。

西路前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和花厅等,供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后为花厅,供衍圣公陶情冶性,休憩消闲。

东路名东学,原有供衍圣公读书励志的兰堂、九如堂、宸翰阁、念典堂,现存举行家祭的家庙、慕恩堂以及供次子居住的一贯堂。

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孔子林庙、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孔府因此保存了众多的祭祀礼器。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颁赐的中和韶乐乐舞和商周十供。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亦着意搜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10万余件,涉及中国古代冶炼、雕刻、纺织、绘画等方面,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最驰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孔府建筑物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余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为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

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

修建记事

在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庙奉祀,故居被改为庙宇,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弟子和子孙依时祭祀。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致祭,“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地方官们同时也加意保护。东汉永兴元年(153年)鲁相乙瑛奏准朝廷设百石卒史专司守卫,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敕修饰宅府并造奉祀的礼乐器。魏黄初二年(221年)重修庙宇,“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东晋、刘宋屡加修缮。

但到北魏时,孔庙仍因宅为庙,“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宅大一顷,所居之堂,后世以为庙……庙屋三间。夫子在西,东向;征母在中间,南面;夫人隔东一间,东向”(郦道元《水经注》)。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始塑孔子并十弟子像,北齐、萧梁又加重修,但都没有改变孔庙的规模。

隋以后结束了因宅为庙的历史。隋大业七年(611年)县令陈叔毅重修,“粉壁椒涂,丹楹刻桷”、“圆渊方井,绮窗画壁,寝庙孔硕,灵祠赫奕”,已非孔子故宅旧观。

唐乾封元年(666年)“因庙宇制度卑陋”,高宗命“改制庙宇,更加修造”。唐代已颇具规模,“正庙五间,祀文宣王,南向坐,颜子面西配,闵子以下十哲及曾子东西列坐,皆为塑像。两庑二十余间,祀七十二贤,图绘于壁上。庙后为寝庙,祀亓官夫人。前为庙门,三间,甚壮丽。”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诏命维修孔庙,“鼎新规,革旧制”。天禧五年(1021年)大扩旧制,增广殿庭。此时的孔庙,已成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有殿庭廊庑316间。宋末孔庙遭兵燹,“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

金皇统二年(1142年)、正隆二年(1157年)、大定十九年(1179年)多次重修。明昌二年(1191年)大修,至五年工竣,“凡为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合三百六十余楹”,“殿庑皆以碧瓦为缘,外柱以石,刻以龙文”。金贞祜二年(1214年),孔庙再遭兵火,“殿庭廊庑,灰烬什五”。

元代数次重建,到大德六年(1302年)始恢复孔庙规模,至顺二年(1331年)衍圣公奏准朝廷,周建围墙,四隅添建角楼,仿王宫之制。

明代是孔庙的大发展时期,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数次扩建重修,基本奠定了孔庙的规模。永乐十五年向南扩成现在的范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又展大成殿为九间。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庙毁于雷火,皇帝拨银152600两重建,奠定了孔庙现在的规模。正德八年(1 513年)“移县城卫庙”,形成了孔庙雄踞曲阜城中央的布局。万历年间又于孔庙正门前的城墙上新辟县城的正南门。“重城皋门,以象朝阙”,更加突出了孔庙的地位。

清雍正二年(1724年)雷落大成殿,火烧孔庙中心部位,次年动工重建。雍正对修庙十分重视,“凡殿庑制度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遴选良工,庇材兴造”,特许使用黄色琉璃瓦,采用和玺金龙彩画,提高了孔庙的规格。此次重建,不计瓦件,用银157600两。

曲阜孔庙是最高规格的儒家纪念建筑,自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致祭后,汉明帝、章帝、安帝、北魏孝文帝、唐玄宗、后周太祖、宋真宗、清圣祖、高宗过曲阜也亲自祭祀孔子。清圣祖、高宗甚至亲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每逢皇帝即位、追封孔子等大事,还派遣官员做为皇帝代表专程到曲阜祭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孔庙升为大祀,成为中国最高祭祀规格的庙宇之一。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葬鲁城北泗上”,墓冢封为偃斧形,高四尺,弟子们于冢前以砖瓦砌成祠坛,方六尺,仅与地平,并无祠堂等奉祀用建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陵墓受到重视。东汉永寿三年(157年)鲁国国相韩敕始修孔子墓,墓前祠坛改为石砌,并造神门一间,斋厅三间,墓园始具规模。汉末,林内已有子孙墓葬50余座,“铭碑三所,兽碣俱存”。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拨给鲁郡郡民五户洒扫墓园,禁止在孔林刍牧,添植松柏五百余棵。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元)孝文帝到曲阜拜祭孔子墓,又命起园栽柏,修饰坟垅。

唐咸通四年(863年),拨给林庙五十户供洒扫。

宋景德四年(1007年)诏增二十户守墓。宣和元年(1119年)始为孔子墓刻制石仪,五年立于墓前,有石表、石人各一对,石兽二对。

金代时墓又增加享殿、思堂等建筑。蒙古乃马贞后三年(1244年)51代衍圣公孔元措始为孔子等立墓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54代衍圣公孔思晦以“樵采难禁”,“始作周垣,建重门”。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始建林门木坊,弘治七年(1494年)添建二门城楼。嘉靖元年(1522年)辟成直对县城北门的神道,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林道上又添建了“万古长春”石坊和两座碑亭。

孔子葬后,子孙接冢而葬,墓地日见挟促。历代封建王朝为褒扬圣道,借以宣扬仁义礼治,不时对墓园进行增扩。明代时地已扩至120万平方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奠拜孔子墓,因见坟积墓累,拊葬无隙,淮衍圣公之请,赐田将墓地扩至200万平方米,并赐银新建了八公里多长的围墙。 孔子子孙依庙居住,直到宋代册封为衍圣公,衍圣公的官署仍附设在孔庙内,位置约在今孔庙、孔府的相接处。

明洪武十年(1377年),56代衍圣公孔希学奏请皇帝批准,始将孔庙、孔府分立,建造新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又将衙署东移,使衙署宅第建于一条中轴线上,形成前衙后宅的布局。

明末清初,东西两路陆续添建了部分建筑。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衍圣公奏请皇帝,“发帑兴修”,耗银66400余两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光绪十一年(1885年)内宅遭火,前后堂楼、东西配楼、佛堂楼等七座楼房被焚,次年耗银81300多两按旧式重建。

孔庙、孔林、孔府现在长年对外开放,参观人数众多。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是历代封建王朝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精心设计刻意建造起来的,现存的孔庙、孔林、孔府最后完成于明清两代。明代中叶曲阜建筑达到鼎盛,征调了大批京畿和各王府的能工巧匠汇集曲阜,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根据现有资料,在1911年以前,有记载可查的重大维修活动共有60多次,其它经常性的岁修就无法计算了。

(题图:孔庙鸟瞰)

篇4:游孔府孔庙作文

曲阜是个很安静的地方,里面的房子都是灰色的顶,白色的墙,非常干净。

早上我们去了孔庙。孔庙里的孔子教学生的地方,以前上课都是用一根香,香烧完了一节课就上完了。孔子的学生也都很有名。孔子长的不漂亮,大门牙是分开的,头顶还是凸起的,(但是)他还是我们中国人最尊重的老师。进孔庙的桥叫做二百零一孔桥,为什么要叫二百零一孔桥呢?因为桥的两边是两棵柏树,就是两百,桥下有一个洞,加起来叫做二百零一孔桥。孔庙里柏树很多,有一次乾隆在孔庙里累了,就靠在路边的一棵柏树上休息,后来那棵柏树变弯了,叫龙柏。

孔子的生日是古时候的九月二十七日(农历),(每年的)这一天在孔庙里就会有很多人来(拜祭孔子),会演奏古时候的`乐曲。今年的九月二十七日也会演奏乐曲来纪念孔子。

篇5: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4月25日,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一行50多人游览了位于山东省曲阜的文化圣地——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孔庙、孔林位于被合称为“三孔”。“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宅邸和墓地在内,总占地面积约233万平方米,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

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进入了孔庙。

当我们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之时,更重要的是体验这份真切的文化,感受古人赋予我们的一脉传承的神韵。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松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庙左右对称,布

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分别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金时期,今天的府址在明洪武十年时建设。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80余间。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25,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孔林占地约200多万平方米,神道平直如矢,两侧松柏夹侍,庄严肃穆。进入大林门,高大的围墙将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围成一个封闭的纵深空间,挺拔的松柏,夹峙的红墙间辟出一条狭长的甬道,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耸的二门城楼。过二林门,古

木森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为之一爽。折而向西,过洙水桥,沿路线前行,登墓门,穿甬道,过享殿,入墓园,一代伟人长眠在抔土之中。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地面上还有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4000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千件,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聚众而游,前有导游引路一路讲

解,旁有同行,好不惬意。面对如此文化宝库,不由感慨中国文化之深奥。25来,孔子及其后世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既延续着孔氏香火,又传承、发扬着中华文化。

面对群坊众殿,折射出的是不仅仅一代伟人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历代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文豪到草莽,无不对其肃然景仰,尽管历尽风雨依然傲视人间。

由此我们简单的看到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奥、博大、宽广。不管文化为谁所用,即使暴君,即使明君,即使盛世,即使乱世永远那样繁荣,传递人间最起码,也是最尊贵的神韵。

篇6:描写孔府孔庙孔林的诗句

炎黄的子孙,

永远不会忘记,

这里的红色的城墙,

忘不了,

那里的一草一木,

我爱那,

悠久古老的国土,

我爱孔子的故乡。

曲阜,

因孔子而名扬天下,

孔子,

也因曲阜而永垂不朽!

我恍然大悟:

曲阜,

正因为古朴而显其永恒,

孔子,

也正因为卑微而彰显其崇高。

我们飘然而至,

我们踏歌而去,

来去匆匆,

如云似烟,

正如,

漫漫历史长河的过客,

从什么地方来,

篇7:孔府、孔庙、孔林

记者:孔府、孔庙、孔林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谭明: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 三孔”,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也因此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记者:孔府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拍摄时应当如何入手?

谭明: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孔子嫡孙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在建筑风格上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

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从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规制和特点。有了这些了解,我们针对建筑特点去拍摄就能清晰地再现那些年代的建筑规制。除了大量的建筑,孔府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待遇,不断给以赏赐。从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到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如果允许拍摄,可以用拍摄静物的手法去展现各类文物的风采。

记者:孔庙内的碑刻非常多,数量仅次于西安碑林,孔庙的碑林和西安的有何不同?

谭明:西安碑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过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1087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西安碑林以其广博的收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庙则保存了汉代以来历代的碑刻,且是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收集名家书法刻成的584块“玉虹法帖”石碑等。孔庙碑刻堪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孔庙碑林是以家族为中心历代沿袭扩充发展而来,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记者: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它区别于皇家墓地的地方是什么?

谭明:孔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地面上还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四千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近千件。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76代,旁系子孙已至七78代,从周代至今,从无间断。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它的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正是孔林最突出的特点。

而各朝个代的皇陵最看重的是选择风水宝地,是以风水理论为依据的。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以清代为例,首先,它的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其三,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

记者:去孔府、孔庙、孔林游览的最好的季节和路线是什么?

谭明:去三孔游览,任何季节都不错。当然,每年的4到5月、9到10月气侯较为凉爽,更为适宜。首先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如果下雨,可以游览孔府,因为基本在室内参观。天气若好则孔庙孔林都可以。要是细细地游览我想这三处每处一天基本可以保证。孔林稍远一点,先看神道,再进孔林。最好提前做好功课,了解一下三孔的具体内容,这样游玩起来就会比较从容。

附:三孔景点介绍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现有楼、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和大量文物。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大门: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重光门: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大堂: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场所。厅堂面阔5间,进深3间。

前上房:内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后堂楼: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孔庙:现在的孔庙的规模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十三碑亭:13座碑亭,南八北五,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块,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为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杏坛:相传这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 · 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北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大成殿: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神道: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苍松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时所刻,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洙水桥: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

旅游贴士

门票价格:通票:150元;孔府60元;孔庙90元,孔林40元。

篇8:孔府孔庙导游词

到了景区之后,是需要先到游客服务中心去的,那里有售票点,还有大巴,其实孔府和孔庙距离是很近的,但是和游客中心不再一个地方,不过也不远,只有孔林是比较远的,这里的大巴会在三个景区之间接人,只要凭票就能上去,但是要注意最后一班车的时间,不然就只能自己回来了。

这个天还是比较冷的,但是我们也没耽误,下车就直奔孔府去了,孔府其实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它是孔子的孙子曾经住的地方,当时刘邦来祭拜孔子的时候还顺便封了他的世孙一个爵位,后面其他的皇帝也就跟着不断的对他进行加封,也算是沾了孔子老先生的光。

孔府的建筑风格整体上和皇家园林的风格是差不多的,也是有很多的院子,里面也是分为住宿、活动、祭祀等好几个区域的,在这里居住的一般都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还有点古代那个官府的意思。

后来,随着皇帝们对孔子后人的不断加封,孔府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大,分大门、二门、重光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好几个门,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打算跟着前面的那个导游一起,听一下她对孔府里面所蕴含的文化的解说,也好对我国的大圣人有个更深的了解。

我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这里的后花园,真是没想到孔子的后人生活的这么好,还能有一个那么大的花园,现在是冬天,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颜色的,但是里面还有一些腊梅是盛开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在冬日里,傲然盛开,在这里还有一个亭子,里面还有一些人穿着戏服,看见有游客过来就开始唱戏,没有人的时候就在那里晒太阳,唱的什么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是还挺好听的。

这个花园是在明朝的时候开始修建的,中间还修葺过几次,这里面有山有水有树林还有小桥,夏天的时候特别漂亮,这里面还有乘凉的小亭子,供奉花神的石坛、还有读书的一个小屋子,种类非常的多,这里有一个植物需要隆重的讲一下,就是一棵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柏树,非常的粗,现在只能看到它有很多的树枝,夏天应该都会是叶子吧。

我们从孔府出来,正好门口有车,就赶往孔庙。这里就是进行祭拜孔子的地方,据说很多人在孩子快高考的时候都会来祭拜孔子,保佑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孔庙的建筑风格和孔府差不多,也是非常的大气雄伟,里面有好几个大殿,供奉着先人们。

穿过一个大殿还是一个大殿,除了孔子和后人之外,供奉的基本上就是一个个的神仙,我觉得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杏坛和十三碑亭,杏坛就是当时孔子讲学的地方,十三碑亭在另一个院子里,南边是8个,北边是5个,上面都是刻的一些当时的皇帝在对孔子加封的时候的评价或者是整理孔庙的一些记录,看一下也能够大致了解孔庙修葺的一些过程。

从孔庙出来,我们就坐车去了孔林,这里就是埋葬着孔子及其后人的地方,据说里面的墓越大,说明主人的社会地位就越高,这个一定要跟着讲解走的,不然就只是看几个坟头头,没什么意思,孔林非常的大,很多人都会选择乘坐观光车。

篇9:山东孔府导游词

东西两庑

大成殿两侧是东西两庑。始建于唐代,二十余间,明代成化年间扩建到一百间,其中包括两头的角门。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两次毁于雷火,现存为清雍正时期的建筑。庑88间,连廊带门整整100间,每庑全长163米,两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玉虹楼法帖

东西两庑北部现陈列玉虹楼法帖。玉虹楼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孔继涑整理刻成的。孔继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体实,一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举人,候补中书,工书,是当时刑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照的女婿。求学于张照,一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名重当时,与梁同书齐名,并称南梁北孔。玉虹楼是他的书房号,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称为“玉虹楼法帖”。玉虹楼石刻共584块,拓印装裱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整个玉虹楼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继涑独家刻成,是我国珍贵的书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圣迹殿

孔庙的最后一座殿是圣迹殿。圣迹殿造型古雅,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搜集了有关孔子的画像和文献资料,交由吴郡画工章草补充绘画并刻成石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石刻连环画——“圣迹之图”。圣迹殿是专门为存放《圣迹图》而建造的。《圣迹图》每幅高38厘米,宽60厘米,文图并茂,共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

故宅门

故宅门里是当年孔子的故居原址。虽不引人注目,但却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最初的孔庙就在这里。里面御赞碑亭一间,据说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

孔子家住阙里,故宅门所对的街道即是阙里街,阙指石阙。汉代在此街南首建有石阙两个,元代扩修孔庙时移入孔庙,“里”是指乡里即村庄或街道,因石阙得名阙里。

游客朋友们,孔庙的游览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在讲解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讲解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孔庙,再次光临曲阜,谢谢大家!

上一篇:班干部职责分配下一篇:关注为话题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