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读书活动心得

2024-05-23

党员读书活动心得(通用8篇)

篇1:党员读书活动心得

通过近一个月的读书月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时刻跟着党,趄着党指出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以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下面就读书体会如下:

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这话也许只说对了一半。同样的阅读未必有同样的效果。或曰,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关于读书的方法,有几个方面应特别留意。读书需作选择。一位学者把书分为五等:浏览之书、细读之书、熟读之书、再三细读之书、终生相伴之书。英国作家罗思金把书概括为两类:一时之书与永久之书。在他看来,好书应是镂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古人曰:“好学深思”。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拥书城,但所获不多,问题可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没有读懂读透读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经”,讲的是读书的被动和主动。被动读至多不过赏玩而已,主动读就加上了自己的创造。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消遣犹如消费,使用转化为创造。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除了消遣娱乐,我们总应该有一个工作目标和一项事业。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才能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加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是读书滋味长。然而,在这样一个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西窗高卧的闲暇。但无论怎样忙,我们都应该挤出一时半刻,专注而安静地读上几页书。文化的涵养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读书需要兴趣。要做好文学首先要对它有兴趣,懂得并会欣赏文学的美,否则文学与你无关。不感兴趣,不会欣赏,再好的艺术也与你无关。其次,文学素养的提高靠平常的积累、思考,所以耐心、悟性要好。要多写多练,多修改。这样读写结合才不会白读。读作品时要细细品味,切不可马马虎虎。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总之,在今后我一定紧跟党的要求,踏实工作,积极进取,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本职,勇于攀登,为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2:党员读书活动心得

应该说,这些是对每一名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了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但细细想想,在现阶段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一名党员都能认认真真地履行好8项义务和行使好8项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首先就要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开始。在现阶段,保持党员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党员意识。任何一个政党的党员区别于一般民众的显着特点就是全力支持并努力践行这个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牢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词,永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永远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身体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永远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组织观念,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党的宗旨,树立党的形象。

二是增强服务本领。这次先进性教育最终要达到“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作为一名党员,除了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外,更主要的是增强本领,提升素质,团结和带领普通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既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又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真正发挥出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

三是树立党员形象。强化党员意识和增强服务本领强调的是练好内功,如何让普通群众真正地认识党员、信服党员,到自觉地跟着党员同志干,这涉及到每一个党员的外在形象问题。良好的党员形象必须体现在“为民、清廉、勤政、务实”八个字上。这其中,“为民”是前提,解决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绩观的根本问题。“清廉、勤政、务实”是保证,解决的是党员个人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纪律作风问题。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你。

只有树立了牢固的群众观念,才会真正地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就不会搞浮夸虚报的假政绩,不搞徒有虚名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只有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才能把“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是发挥党员作用。作为党员,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群众的榜样,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和平时期,我们远离了战场上的烽火硝烟,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仅仅在平常的工作上做得比普通群众好这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我们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向党保证了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体现高风亮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做到挺身而出?

篇3:深入开展党员“一帮一”帮扶活动

首先, 党员们与高长村村委举行了座谈会, 并现场参观了解了高长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过设立专项的扶贫项目申报帮扶资金, 该村大部分的村道已硬化了水泥路面, 为村里的孩子开办了儿童家园, 建立了生态码头。村委通过引导村民学习、种植百香果林及药用药材等, 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开展“美丽乡村”活动中, 该村在各庄招聘了专门的保洁员, 使得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座谈中, 市散办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柏仔同志高度赞扬了高长村村委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所做出的努力, 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 继续寻求脱贫致富的门路, 争取多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市散办也将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和扶持, 祝愿他们早日克服困难, 走出困境, 发家致富。

随后, 刘柏仔同志代表市散办党支部向高长村委赠送了慰问金和价值2万元的扶贫物品。高长村村委向市散办党支部回赠了“结对帮扶共谋发展”的锦旗。党员们也一对一地向帮扶对象赠送了慰问品, 并与帮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填写了《“一帮一”结对帮扶登记表》和《“一帮一”结对连心卡》, 便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

篇4:党员读书活动心得

自2002年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不仅致力于围绕学科及队伍建设、党员队伍与教学环

境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强传统的党建工作,而且还在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特色进行党组织活动方面下功夫。

结合传播学院的专业特色以及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环境,传播学院党总支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丰富传统的党组织活动。在经过反复论证与讨论后,传播学院办起了网上“党员之家”。开设了“党建研究”、“专题论坛”、“党员心声”、“组织生活”、“党的知识”、“党政要闻”6个固定栏目以及“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一个特色栏目,受到了全院党员师生的欢迎。

1、理论研究板块:“党建研究”。在这个板块中,主要包括党总支围绕课题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的规划以及对工作的总结。力图通过对党建实践的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工作,将传播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互动交流类板块:“专题论坛”与“党员心声”。“专题论坛”是党组织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政策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学院的具体情况,各党支部专门开辟的网上论坛,目的是让党员对一些专题进行讨论、发表心得感想。

“党员心声”是一个党员同志们倾诉与倾听内心感触、困惑等真实感受的园地。

3、组织生活创新与制度建设板块:“组织生活”与“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设置“组织生活”专栏是为了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活跃党内组织生活。网上组织生活会大大提高了传统组织生活会的效率,扩大了参与面,交互性更强。

“传播学院青年党员教师承诺岗”是传播学院党总支发起,为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使先进性教育制度化、长期化的一项具体举措、特色举措。这一栏目将各位青年党员教师的岗位承诺书与岗位格言进行公示,将岗位承诺置于全院师生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下,更有利于在学院的青年教师队伍中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4、党的知识资料库板块:“党的知识”和“党政要闻”。“党的知识”栏目主要是以介绍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状、理论、政策等知识为主的栏目,便于党员随时查阅学习。

“党政要闻”主要是介绍近期内关于党政动态、国际国内要闻为主的板块。其中包括校内资源的链接、各主要地方党建网站的链接以及中国各大严肃新闻网站的链接,包括人民网、新华网、CCTV等权威媒体。

二、网上“党员之家”的功能

传播学院党总支在“党员之家”开办时,明确了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建设“党员之家”,使其作为传统形式的组织生活的重要辅助,发挥其在党建工作中的综合功能,起到起始于网络、又超越网络的现实功效。网络传播具有以往的传统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党的组织生活也有着特殊的促进、活跃作用。从目前来看,基本已实现以下功能:

第一,“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组织生活正常化。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由于其传播的介质是比特(比),而非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迅速、快捷、方便、“高保真”等优点。网络传播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以及实时更新,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在瞬间便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的手中,这一便捷性无疑可以保证组织生活的正常化进行。传播学院是一个建立才4年多的新学院,教师党员们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学生工作任务还相对比较繁重,生活节奏也比较快,难免会有时赶不及、不方便来参加面对面的组织生活,那么,有了网上“党员之家”,就等于有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聚会场所”、有了一个快速传递内部信息的“公共平台”,使得组织生活更加正常化。

第二,“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使组织生活更民主化。网络传播相对于传统的媒介形式而言,其开放的空间色彩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传统媒介中由于存在严格的“把关人”,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受众而言,传播信息是受到限制的。而网络传播却构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宽容的话语空间,只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一定的网络技能,受众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对于我们的组织生活走向更民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在网上“党员之家”中,作为个体存在的党员,发言渠道更畅通了,发言的机会更多了,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党员之家”开办后,让党员们可以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吸引了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所以,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第三,“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使组织生活更双向化。网络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这一特性,可以给组织生活带来新的活力。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都有了更大的主动权,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传播的内容,而且可以能够主动地调阅、评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在改变传统组织生活中的报告人/听讲人的二元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中的听一次会议的单一模式,使组织生活不只是一个单向的传播信息的过程,而是具有即时交互性、每个党员都能随时响应、点评、交换意见的双向传播过程,这就激发了广大普通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参与意识。

第四,“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海量存储特性,使组织生活具有资料库的功能。我们都知道,网络传播相比较于其他传统传播方式的又一大优势在于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贮存和传播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使得读者可以对历史文件随时进行检索阅读。可以说,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存储和检索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也给网络传播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传播学院党总支出于这一考虑,“党员之家”中设置有关党的知识、党政要闻的资料库,改变传统组织生活中发材料易丢失的缺点,使党员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文献、会议报告、学习材料等信息,既方便又不会丢失,还免去携带材料的麻烦,更好地传播关于党建的知识。

第五,“党员之家”利用了网络传播的虚拟社区功能,使党员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近年来,虚拟社区(以BBS为主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网络传播中不可忽视的言论空间了。许多研究者发现,虚拟社区汇聚人们的情感交流,一群人因为共同兴趣、共同话题、相互沟通而形成一个集体,于是社区居民之间就会发展出与真实世界相似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具有人际互动、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归属感或社区认同感等特性。而“认同感”与“情感归属”正是传播学院党总支追求在全院党员中形成的一种“核心情感”——希望党员把党组织真正当成一个家,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友爱互助的场所。一般的虚拟社区中成员彼此可能不了解对方的身份、职业等状况,在网上“党员之家”中设置虚拟社区性质的板块,成员之间互相熟悉了解,可以对凝聚、形成“情感归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传播学院党总支在网上“党员之家”中建立一个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社区——“党员心声”,使社区成员(传播学院党员)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围绕党的建设、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党员日常生活中的感触、困惑等进行倾诉倾听、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已经逐渐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

三、加强管理,克服弊端

在注重发挥以上功能之外,作为“把关人”的传播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还注意到,在利用网络技术更有效地进行党组织生活的同时,必须克服网络传播带来的弊端——比如发言的匿名性、言论的随意性与话题的零散性等等。具体而言,传播学院网上“党员之家”从以下几点出发,以保证和促进网上“党员之家”功能的有效发挥:

1、党组织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避免网上组织生活的话题零散化。网络发言常常帶有随意性的特征,而组织生活要求党员们的发言必须围绕一定的中心主题,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何使这两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呢?传播学院党总支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中找到了解决方法。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进行一定的“议程设置”,根据形势的变化、党员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推出、引导一些讨论话题,使网上组织生活和专题讨论呈现较高质量。

2、推行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把关人”机制,保证网上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与一般的虚拟社区有所不同的是,传播学院网上“党员之家”的成员们都是生活中互相认识的同志。所以,在“党员之家”中,要求参加网上组织生活的党员要事先以该党员的真实姓名在网络会议室进行注册,同时,每位党员以真实姓名参加网上学习和讨论,采取实名制度既可以坦诚交流思想、又可以让组织生活既活泼又严肃。实行支部书记与总支书记对公开发表的稿件的双重“把关人”机制,保证网上组织生活与专题讨论健康进行。

3、结合采用其他网络通讯工具,保证网上组织生活的出勤率。通过网上刊登党内活动信息,发布活动通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更加融洽。但有些不常上网的同志可能会疏漏了网上通知以及网上组织生活的时间。我们拟利用短信群发系统,提前3天发信息通知每位党员,告知网上组织生活的具体时间、主要内容、议题安排和网络会议室密码,这对于确保网上组织生活的出席率和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网上管理,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安全性。首先,在支部内成立专门的网管小组,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对网页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严禁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或涉及党内机密。其次,定期更新内容,保持“党员之家”常青树般的魅力,保持“家”在广大党员心目中强大的吸引力。

课题组成员:徐静华、李同兴、肖?摇洋、张晨阳、何平华、邹建满、方徐坤

篇5:党员读书活动心得

一、《活着》读书心得

梁贵霞

一个老人,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一块土地上,以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我的阅读感觉中,作家余华众多作品中,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相比较,前者仿佛更多些。换句话来说,作家余华小说《活着》中许多人物所经历的通往死亡的道路,之丰富多彩、之残酷无情、之措手不及,令人震憾难止,掩卷难眠——作者以生动的文学细节,全景般地向读者献出着众多被迫提前走向死亡的生命。或许,作家余华的整部小说它只是想证实一句话:人生活着的反面就是人生的死亡。或许,作家余华以生动的众多文学人物的生生死死的经历,只是想证实一个简明扼要的真理:人生在世,活着,至少,比死去好“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人,最重要的是活着。许多人说,要“健康地”活着、要“有道德地”活着、要“有尊严地”活着、要“有价值地”活着……所有的各式各样“活着”的前提条件,其实只有一个:活着。人生百态,各得其所。

二、让激情贯穿政治课教学

——读《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有感

梁杏莲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教学,都需要激情。”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富有激情的教师上课神采飞扬,激情四溢,能用其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身心投入到其所讲述的内容中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心中永远有激情呢?(1)钻研教材,理解到位。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到位,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激情和活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感泉涌,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翔实、更丰厚、更精彩。这样,学生也才能很容易地进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

(2)课堂设计要合理。如果课堂设计不合理,老师纵然激情似海,也可能收效甚或微。如果老师能够抓住主要环节,将激情用在此处,就能将充沛的感情尽情释放,从而震撼学生心灵。

(3)老师要把握好激情的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抑扬顿挫。②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三、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有感

廖丽婷

在教师的生活中,有时只是感觉自己在摸索,但是摸索的方向性不够明确,读了《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之后,我心中顿时有了方向感。

在教学方面,备课方面是个人研究得较多的方面,但是听课一环虽听了但是有效性却不能确定。书里面提到“带着欣赏的心态、思考的脑袋,用研究的眼光去听课”。在记录中,应记录施教者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习者的体验见解,学习者的困惑疑难以及听课人的闪现的灵感。“听课”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在听课中,通过对教学思路,课堂组织的分析,可以反思知道个人的教学。在案例中,我对自己平时的听课记录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不足。

在班主任管理方面,我感悟也比较深。其中戴兵老师的班主任经验里谈到,班级的目标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学会,四个丰收”。“一个中心”——学习,“两个保障”——纪律和安全;“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四个丰收”——(毕业时)思想、记录、学习、健康四丰收。这目标的确很使用。从学生的身份出发,目标性合理。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健全制度,以班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如《班规》、《课堂评比制度》、《操行评比制度》、《安全责任书》、《岗位责任制》等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班主任工作中,较多学生出现情况,所以,教师学会刚柔并济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成长需多方面地完善自我,学习理论,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林丽娴

近日,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 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带着思考去阅读。我也在教学教育中时刻不断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

在阅读中 ,我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特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下:所谓“最好的老师” ,不是与我敬仰的名师相比——他们的人格 ,学识 ,能力乃至天赋 ,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 ,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 坚持不懈 , 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在我看来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 , 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学生如此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 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和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五、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林卫明

《教师最需要什么》,看到这题题目,我也深思,教师最需要什么?

我想教师需要的太多太多了:创新课堂教学,做一个思考者,上课要有激情,锤炼你的课堂语言等等,要说最,或许就是一颗对教育事业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热情,教师自然而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会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但我在教学中最大的体验是:要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作为教师,无论何时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蓬勃向上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在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缺点,以为用放大镜寻找到学生的缺点,谆谆教导,并进行严厉地批评就可以改变学生,使他们优秀起来。对于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的优点,那是会被教师们忽略不计的,他们的“闪光点”往往会被教师们掩藏在他们缺点的背后,根本没有被发现。

我任教的一个班级,学生很调皮,班中学习的风气较差,特别是几个后进生,经常捣乱,可是班中的凝聚力很强。在学校的体操比赛中,他们班获得第一名,趁着这一个机会,我在课堂上好好的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要继续努力。以后凡是他们班有什么成绩我都及时表扬。后来的语文课堂上他们都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在月考中,虽然其他科目的成绩一般,但语文的成绩却又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我们老师要换一种眼光,变一个角度看学生,变换一种教育思维,也许在你的面前就会海宽天空,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六、《蜜蜂的哲学》读书心得

当我第一次读到美国作家约翰·彭伯西 《To Bee or Not to Bee 蜜蜂的哲学》的时候,我的内心就震感了,很多从来就没有想过的问题,一下子全部涌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来,经常问自己:我快乐吗?但答案随着心情不同而不同。当一切顺利,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当烦恼来时,觉得自己很窝囊;当尽心尽力做完事,却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时,觉得自己很无能;当有困难时,没人及时出手相助,又感到很无助,当……《蜜蜂的哲学》这本书,原以为只是一个寓言般的小故事。谁知,多读几遍,越来越吸引我了。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名字,可爱中带着一份哲理。仔细想想小蜜蜂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每天心中带着学生,装满学生,忙忙碌碌,觉得并不十分完美,甚至有时候还要发些小脾气:人家公务员多清闲呀!有时候我不禁在思索: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读后恍然大悟,原来平平常常才是真,能做好简单事就是快乐。真的,其实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之后知道在某个层面上,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且这种完美会悄然绽放。特别是书中的一些非常富有哲理的句子,看后让人深思: 人生就是用自己来照亮别人的一段旅程。

我们每只蜜蜂既是彼此的学生也是彼此的老师。所谓的完美并非世间万物的状态,而是人的心态。快乐不是追求来的,而是随性而得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焦灼不安,又怎么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帆风顺呢?怎么可能一辈子都是坦途而没有迂回呢?夺走你笑容的并不是你的工作,而是你自己的。

是的,人生短暂,岁月匆匆。如果我们时时能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就会增添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拥有平常心,做好简单事是最大的快乐”。真的,其实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的过程中知道在某个层面上,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且这种完美会悄然绽放。

七、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彭春蕊

《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大板块的69个建议来向我们简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编者首先用深刻的教育家名言来引入,然后利用典型的案例来展示,通过透彻的案例分析,使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给读者一种心灵的震撼。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而言,此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

(一)教师必须积极“充电”。

教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真正的学到知识,而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在工作中应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从工作中找出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学会享受工作的快乐这样一来工作起来就不会那么的累了。

(二)宽容是一种美。

宽容是海洋,以磅礴的气度消融着褊狭与嫉恨;宽容是春风,温暖着寸寸心阙;宽容是一种爱,支撑着友情与和谐;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要有宽容之心。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三)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是什么?就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要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以及赏识学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情感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其实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一定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因为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天,老师的赞美就是兴奋剂。可能有些教师认为,有的学生就是调皮捣蛋,找不到可以表扬他的地方。其实不然,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及时给予必要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

八、《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苏 帅 读完《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我感触很深。此书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此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和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还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和社会的推崇……”归根到底,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能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觉到人生的真谛。我觉得我今后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教学教育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更要身正学高,拥有一颗爱心。

1、“身正学高”才能让学生乐学

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此外更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要让学生在学海中扬帆远航,教师就须东风细雨,活水流淌。教书之余,我们要积极参加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努力探索教学的新领域,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此外,还要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适量阅读世界名著、科普书籍、历史读物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我们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篇6:党员读书思廉读书心得

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充满激情,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巨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作为一名企业的基层员工、普通党员,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十九大给我们的社会环境、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作为党员,党的党内规矩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作为公司职员,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的总的规矩包括:

一、党章;

二、党的纪律;

三、国家法律;

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我们要始终保持自己在规矩的许可内行走,不跨越雷池一步,做事讲规矩,讲纪律,从思想和行为上严格的约束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通过系列人物的学习,更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远的如兰考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他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能够做到对党忠诚,“善莫大于作忠。”在面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考验,庸俗风气的考验,各种诱惑算计迎面而来,各种讨好、捧杀接踵而至时,对党的忠诚就如政治上的“定海神针”,能够是他经得起任何考验不致败下阵来。他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想得透、看得淡,工作中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绝不做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他做事有担当,对暴露的问题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绝不是回避推卸,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敢于负责,亲临现场、靠前指挥。

近的如我们公司的梅万荣,在项目部时负责征地拆迁,违反法律规定伙同他人骗取国家征收房屋的补偿款,因涉嫌犯贪污罪被当地司法机关刑事拘留。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权力也不大,在面对外来的诱惑时,思想不坚定,没有处事的原则,毫无抵抗力,不堪一击的被轻易击倒。还有我们的一位财务人员耿新国,在项目上担任财务负责人期间,利用管理财务的职务便利,通过虚列、多列开支,模仿其他人员签字等形式,套取大量项目资金据为己有,最终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两件事的出现绝非偶然,暴露出了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和管理的漏洞。一是犯案人员法纪意识淡薄,导致思想滋生歪门邪道,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二是监管制度不完善,使那些心存邪念的人有机可乘,有空可钻。

在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如何洁身自好,保持自我,严格履职,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思想作风。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致信而深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工作中坚持做到自律,明确“五要五不能”,要政治上清醒,不能方向不明;要勤政廉洁,不能懈怠谋私;要令行禁止,不能自行其是;要一身正气,不能有失形象;要求真务实,不能虚妄浮躁。并不断警示自己,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还要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不断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高觉悟。

要求真务实,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在工作中既要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势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又要突出求真务实的工作,克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保持先进性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特别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责任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使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篇7:党员读书心得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作品会让人醍醐灌顶,有很多人会让人疯狂崇拜,有许多人的文字犹如刺刀,直刺敌人的心脏;有许多人的作品,犹如精神鸦片,一旦喜欢便深陷其中。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让我痴迷的作家。一开始只是看着简单的评论,说王小波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奇葩,而他却‚死于华年‛。他的作品也是在其死后才大方异彩的。

还未能够将王小波的作品读完,便无法去准确把握王小波的思想,王小波那种深处的呐喊。但在读过的几部小说里,如《万寿寺》、《似水流年》、《我的阴阳两界》等等,感受到的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读书感受,其作品恰到好处地点中了身上那几个致命穴位,以致让我痴迷疯狂地喜欢。这个鬼才的才华是无法简单用言语去形容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好马总有驰骋的草原,历史曾经这样是告诉我们。但是历史没有告诉我们,发光的金子是要人鉴赏的,好马也需要伯乐的发现。纵使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纵使你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使有千千万万的纵使,你无法被某个人发掘和包装,你也是躺在沙漠中那一粒,没有人会看出你的与众不同。那王小波在死后才被称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才被称为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这又是何其的悲哀。

如今,很多青年痴迷于 ‚王小波文体‛,无数青年效仿其独特的风格,效仿其写作风格,但似乎这一切也没有意义了。一个属于王小波的时代来了,但那个创作的主体的他也走了。他懵懵懂懂的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带来,除了那份好奇。而现在,其离开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唯一带走的仅仅是不曾为时代理解的桀骜不训,是不被世人认识的暗殇。但是,在读过其作品之后,那深藏在嬉笑怒骂之间,所蕴含的那一抹残留的余韵仍然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沉醉。或许这就是王小波作品独特之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无论是智者还是先觉者,总是孤独的,尤其是像王小波这样才华横溢而有与众不同的智者。突破、创新总是与寂寞为伍,总是与世人的鄙夷相伴的,总是夹杂着悲痛的取舍的,因为你的每一个创新,对立面是一群人,是一个文坛,而你却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我看到了洋溢在汉字里面那种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谐趣--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现代的还是传统的都被完美地融合在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嬉笑怒骂的字里行间中。他操控着每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文字,却赋予文字灵动和飘逸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在幻想和现实的交汇中,作者心中的那一片沙漠边缘的绿洲。

‚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让毫无相同经历的年轻一代喜欢,证明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能够超越时间的东西。这就是所谓‘永恒的主题’,比如爱和美。‛ 每次看到王小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尤其是喜欢他的那种风格,一个个简单文字的拼接中,有人是简单的堆砌,而他却是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用每一份认真和负责,在我们面前建立了一个华丽的城堡,在这个城堡中充满了神秘,我们就是探秘的读者,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感受,都能感受到那种濒临死亡的快感。

一个时代总会有开拓者,王小波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高山仰止,王小波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其作品继续让我感叹和欣赏。他在文字中流露的点点滴滴,看似胡搅蛮缠,油腔滑调却又透露出人性的思考和对精神的释放,让我们看到了自我最简单的模样,每个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如我们的呱呱坠地那样,光着一切来到这个世界,而在小波眼里,我们每个人正是这样一丝不挂的,我们要抛弃一切所谓的礼貌礼仪,繁文缛节,只留下那种最简单最质朴的尊敬和敬仰。在如今的时代,我们都在压抑着自我,做着我们不想做的事情,说着我们不想说的事。当我们的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的时候,我们却依然勉强着自己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我们这样活着是否还有开心可言。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过分在意他人,我们活的是我们自己,我有我的生活准则,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准则,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过的,而不是别人。就像你饿了,而家中正好有一道可口的菜,难道还要膜拜感谢之后,再端起来慢慢品尝吗?为何不直接大口吃,享受那种快感。

也许,自以为读懂了王小波一部分的我们,只是看到王小波先生冰山的一角,我们无法将自己置身于那种与整个世界对抗的勇气和机会,也就无法体会那个作为孤独开拓者的王小波,是如何度过那样一个个寂寞孤独的夜晚,或许他并不孤单,他有自己的作品,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他陶醉于日后这样世人能够读到自己作品,能给世人一点点的启示。一个伟大的先觉者和开拓者已逝,我们能做的是去领会其作品的精髓和思想,或许这是对其最好的缅怀和敬仰。

篇8:大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双岗双责”制度, 全面推行党员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 切实转变在职党员工作作风, 倡导与纳税人零距离沟通与服务, 按照市委、县委组织部门要求, 宽甸地税局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政策宣传、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社区稳定、解决群众困难、弘扬先进文化等等;并根据实际需求, 设定了党建指导、民事调解、治安巡逻、扶贫帮困、就业帮扶等岗位, 表率作用引人瞩目、地税形象彰显突出、税收环境再度优化、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宽甸地税事业蓬勃发展, 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

上一篇:五月再见六月你好朋友圈文案下一篇:2022年优秀毕业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