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10

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通用6篇)

篇1: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环境,特制定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一、成立控烟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控烟工作实施措施

1、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途径,在教职工中开展在学校室内外区域控烟、戒烟、禁烟教育,使控烟、戒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在校园相关区域设置“禁止吸烟”的禁烟标志,不摆放烟具。

3、每个教职工要做到在校内任何场所不吸烟,并主动劝阻其他教师控烟、戒烟。

发现外来人员在学校吸烟,要积极劝阻制止。

4、任何个人都有责任要求吸烟者停止在校园内吸烟。

5、控烟宣传遍及家庭和社区。

学校要积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学生规劝家长戒烟、禁烟,让家长以身作则为教育学生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做表率。

6、认真落实学校控烟工作精神,找出不足,进行整改。

7、学校控烟工作小组要和红红领巾监督岗一起随时检查。

检查分定期检查、随机检查、日常督查。

对不遵守禁烟规定的组室及相关人员提出劝阻,并认真作好记录。

三、奖惩措施

1、如发现在校园内吸烟者,将通报批评吸烟者本人。

个人在校园内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将处以两百元的奖金。

2、把创建无烟学校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把是否吸烟作为优秀教师评定内容之一。

总之,全校师生要进一步明确控烟、禁烟的意义,为创造良好校园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做出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篇2: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控烟禁烟领导小组

组 长:葛增敏

副 组 长:吴晓进 赵建辉

成 员:各职能办处、专业部负责人

2.学校控烟禁烟工作机构

学校控烟禁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丛开源同志担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设立控烟禁烟管理员,协助部门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二、宣传教育

1.广泛动员发动.充分利用教工大会、国旗下讲话、校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公告栏、电子屏、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场所禁烟条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提高知晓率.

2.开展专题教育.在世界无烟日、教师节、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工会活动、党团活动、专题讲座、课堂等活动载体,对师生开展禁烟教育.讲透吸烟的危害性,普及基本医学知识,让远离烟草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吸烟者争相戒烟成为时尚,劝阻吸烟,拒绝二手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无烟氛围.

3.强化思想建设.认真落实上级控烟禁烟相关通知精神,坚持正面引导,完善管理制度.把控烟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文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与部门考核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控烟禁烟工作.

三、检查整改

本着“明确要求,积极组织、有序推进,落实整改”的精神,做好校园内控烟禁烟工作.

1.在办公室、会议室及相关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张贴)禁烟标志;学校不得将香烟作为接待用品,小卖部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办公室和会议室不得摆放烟灰缸等与吸烟有关的器具.

2.学校在内部管理制度中增加禁(控)烟相关条款;学校导护、值班、值勤班、文明岗要将校园控烟禁烟要求纳入工作内容,加强巡查;全体师生均有责任对本单位禁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进行劝阻.

3.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门卫保安及相关接待人员要做好外来人员的禁烟解释和劝导工作.

4. 学校将履行控烟禁烟职责情况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控烟禁烟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校园的巡查,对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者进行、提醒教育和帮助,对严重违反学校控、禁烟规定的人员,控烟禁烟领导小组有权提请学校取消吸烟者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在控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学校将适时表彰奖励.

篇3: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效果评价

2005年北京市学生烟草使用状况调查显示, 北京市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8.26%, 尝试吸烟率为22.16%[3]。2005-2008年,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组织开展了多项基于校园的青少年控烟活动。为评估北京市中小学校烟草控制活动的效果, 进一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烟草知、信、行情况, 笔者于2008年4月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的分类及其组成作为抽样框架, 抽取其中11个区县, 通过多阶段分层 (按地区、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分层) 随机整群抽样, 共抽取学校87所, 学生16 700名。删去关键变量缺失的308人, 得到有效样本16 392人, 有效率为98.2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 (13.12±3.47) 岁, 其中男生8 249名 (50.32%) , 女生8 143名 (49.68%) ;小学生6 859名 (41.84%) , 普通初中生4 845名 (29.56%) , 普通高中生3 670名 (22.39%) , 职业高中生1 018名 (6.21%) 。

1.2 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以2005年调查问卷为基础, 进行了部分修改, 并加入了被动吸烟与校园无烟环境建设的内容。

问卷主要内容: (1) 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住宿情况等; (2) 吸烟相关行为, 包括尝试吸烟、现在吸烟、主要吸烟场所等; (3) 烟草危害相关知识, 包括知识来源、吸烟所致疾病、烟草有毒成分等; (4) 对吸烟行为的态度, 包括对于父母、教师、同学及自己吸烟的态度等; (5) 烟草暴露情况, 包括居住房间、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内等烟草暴露情况; (6) 校园无烟环境概况, 包括学校的烟草危害课程、控烟活动等; (7) 戒烟相关情况, 包括是否戒烟、戒烟原因、获得戒烟帮助的途径。

1.3 分析指标

包括: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尝试吸烟年龄、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对吸烟者的态度、被动吸烟状况和学校控烟活动情况等。

指标定义:尝试吸烟为到调查时为止, 至少吸过1口烟;现在吸烟为在最近的30 d内, 至少有1 d吸过烟;被动吸烟为不吸烟者每周至少1 d内有15 min以上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调查的不同性别、区域、学校类型间学生的烟草使用状况进行描述, 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各题均以有效回答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1录入, 使用SPSS 14.0进行分析。由于2008年的有效样本学校类型构成比与2005年有所不同, 为避免学校类型的影响, 分析时根据总体分布进行了加权。

2 结果

2.1 烟草使用状况

2.1.1 尝试吸烟率

2008年的调研结果显示,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02%, 其中男生为23.39%, 女生为10.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7.632, P=0.000) 。2008年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不同, 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 尝试吸烟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546.850, P=0.000) 。

由于2008年的学校类型构成与2005年不同, 用整体数据进行标化后, 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为16.93%, 与2005年 (16.22%)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49, P=0.104) 。在不同学校类型间, 职业高中学生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比2005年提高了11.33个百分点,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789, P=0.000) 。其余学校类型尝试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 现在吸烟率

2008年调研结果显示,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7.05%, 其中男生为10.96%, 女生为3.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1.442, P=0.000) 。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 现在吸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用整体标化后, 2008年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6.12%, 高于2005年 (5.33%)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45, P=0.004) 。但在不同类型学校间, 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2008年达到了32.70%, 比2005年提高了8.20个百分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983, P=0.000) 。其余类型学校现在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2.1.3 烟草使用相关情况

在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2 867个有效回答中, 有748个 (26.09%) 回答尝试吸烟年龄为“6岁及以下”, “7~9岁”的占17.16%, 分别排列前2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435, P=0.000) 。此结果与钱玲、田本淳[4,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控烟教育干预活动应注重在低学习阶段开展。

在“近30 d, 您的主要烟草获取途径”的2 614个有效回答中, “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分别占前2位 (34.54%和33.13%)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70, P=0.279) 。

在拒烟教育问题上, 2008年中有64.12%的学生表示获得过教师或家长的拒烟教育, 高于2005年 (60.3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891, P=0.000) 。此次调查中“有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他”的学生比例占5.84%, 与2005年 (5.8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没有买过烟”的学生比例由36.84%上升为50.89%, 说明学校控烟教育有一定效果。

2.2 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

2.2.1 烟草危害知识

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来源前5位分别为电视 (82.9%) 、教师 (69.9%) 、家长 (65.3%) 、宣传画 (56.9%) 、报纸杂志 (56.2%) , 但仍有5.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到或看到过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

有95.7%和91.9%的学生明确表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 但在现在吸烟者中分别只有77.1%和79.0%的学生认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 低于非现在吸烟者的认识率 (97.3%和9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056.115, 288.777, P值均=0.000) 。

在对烟草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认识上, 除“吸烟会影响一个人的肺活量及运动表现”外, 女生对于其他保护因素的正确认知率都高于男生,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2.2.2 对烟草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了解

调查对象正确认识烟草燃烧可产生的有害成分依次为尼古丁 (91.66%) >烟焦油 (79.62.%) >致癌物质苯胺类 (56.52%) >一氧化碳 (50.76%) >放射性物质 (12.85%) 。其认知率均高于2005年,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上对放射性物质的认知率仅12.85%, 说明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见表3。

调查对象对吸烟可致疾病认识依次为肺癌 (88.02%) >气管炎 (65.02%) >冠心病 (33.16%) >高血压 (30.94%) >脑血管病 (28.60%) >胃癌 (23.87%) 。2008年与2005年结果比较显示, 学生的认知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方面增长幅度最大, 可能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广泛关注有关。从整体上看, 除“不知道”项下降外, 其他认知率都高于2005年的结果,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2008年与2005年比较, **P<0.01。

2.3 对吸烟的相关态度

2.3.1 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

在对待父母吸烟的看法上, 2008年的结果中对厌恶、污染家庭环境以及影响学习的肯定率明显高于2005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903, 29.919, P值均=0.000) 。但2008年认为吸烟可解乏、是成人的正常行为的学生比例也高于2005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299, 80.403, P值均=0.000) 。见表4。

在对教师吸烟的看法上, 有40.43%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0.71%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形象不好, 在反对同学吸烟方面2008年的结果不如2005年强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对“吸烟可以有更多朋友”、“是成熟的表现”及“与我无关”等都比2005年更为肯定。见表4。

2.3.2 吸烟与非吸烟学生对吸烟的看法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现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烟草使用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有42.03%的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可以表现成熟”表示肯定, 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9.19%) 。分别有45.57%和40.77%的现在吸烟者表示“既然成人可以吸烟, 青少年就可以吸”和“美好的烟草广告会使自己更想尝试吸烟”, 其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在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吸烟可破坏形象以及学校应帮助戒烟等有利于控烟的方面, 尽管现在吸烟者的赞同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 但他们中仍有超过50%的人同意上述看法。

结果还显示, 有94.17%的学生表示公共交通工具应禁止吸烟, 有87.95%的学生表示公共场所 (如商场、影院、俱乐部、餐馆等) 也应不允许吸烟。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2008年与2005年比较, *P<0.05, **P<0.01。

2.4 学生被动吸烟及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2.4.1 被动吸烟情况

有45.31%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每周至少有1 d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15 min以上, 有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

不同地区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不同, 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30 d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4.59%, 45.24%和49.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25, P=0.002) 。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6个月被动吸烟暴露分别为50.23%, 51.21%和55.84%,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70, P=0.000) 。均为农村学生被动吸烟暴露率最高。

2.4.2 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在对学校控烟活动的调查中, 有93.67%的学生表示学校举办过控烟活动, 对每项活动的肯定情况为:控烟健康教育课 (62.73%) >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 (30.85%) >控烟知识竞赛 (27.36%) >控烟绘画活动 (24.18%) >控烟小品、相声等 (16.59%) 。学生对上述活动的喜爱程度依次为: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健康教育课、控烟知识竞赛。

分别有76.13%和70.83%的学生明确表示学校讲解过控烟法规中关于青少年的部分和学校课程中有关于烟草危害的内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对上述2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6.620, 1430.799, P值均=0.000) 。

在对学校对学生进行戒烟辅导、学校提供烟草危害信息以及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问题的回答上, 同样表现出了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 学生肯定回答率下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的结果普遍低于职高学生, 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除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项外, 其余2项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χ2=85.943, P=0.000;χ2=4.215, P=0.040)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我国在重庆、广东、山东和天津[6]结果较一致。

与2005年的结果相比, 学生尝试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现在吸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现在吸烟率进行不同学校类型间比较发现, 除职业高中外, 其余学校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008年现在吸烟率的上升与职业高中生现在吸烟率的上升有很大关系。在对尝试吸烟率分析时也发现, 2年间职高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结果与杨功焕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回答中, 占第1位的是“6岁及以下”, 学生的烟草主要获取途径主要为“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结果与2005年郭欣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次研究显示, 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上, 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的认识率低于非吸烟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对于烟草危害的正确认知率多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是防止青少年吸烟的有效保护因素之一。同时提示控烟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现在吸烟男生对烟草危害树立正确的认识,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远离烟草。

此次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对烟草的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正确认知均优于2005年王星火等[8]的研究结果,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断, 北京市中小学生对烟草的知识和行为间可能存在分离现象。这也符合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 即首先个体的烟草危害知识提高, 然后信念随之改变、社会氛围也逐渐变化, 最终人群的吸烟行为才会发生变化。

上述结果明确肯定了近3 a来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工作的成绩, 但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 如对放射性物质的正确认知率仅为12.85%。提示学校在开展控烟工作中, 应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并合理利用医药系统的资源, 积极获取医务人员的帮助。有研究显示, 学生对医务人员宣传的烟草有害健康知识的可信程度最高[9]。

在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上, 学生对父母吸烟的否定比2005年更为强烈。同时, 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 如吸烟对异性有吸引力、有助于社交等,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现阶段学生在拒烟信念上仍未达到较好的程度, 北京市学校控烟工作应继续加强, 同时注重对现在吸烟者的针对性, 防止现在吸烟者对非吸烟同伴产生不利影响。

在被动吸烟方面, 分别有45.31%和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和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此结果与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10]的结果相吻合。不同地区学生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结果显示, 农村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率高于城市学生和县镇学生, 与杨功焕等[7]报告的结果类似。城市和农村人群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9.7%和54.0%。提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存在更高的被动吸烟暴露, 控烟工作应注重在该类地区的宣传。

学校控烟活动的数据显示, 北京市对学生人群的控烟活动覆盖率很高, 目前开展的活动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控烟健康教育课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知识竞赛。在众多控烟活动中, 学生们比较喜欢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 如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等。

学生对校园控烟工作的肯定回答率总体上随着学校的上升而递减趋势, 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但普通高中的学生肯定率稍低于职业高中, 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提示控烟力度在高学习阶段以及繁忙学习阶段相对较弱, 而这些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烟草使用的高危人群。

综合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青少年控烟工作应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学校控烟工作。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 理应成为开展青少年预防吸烟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托, 而学校内严格的校纪校规也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控烟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强制力。 (2) 争取家长及社区参与控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的控烟活动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学生吸烟, 而且对家长的吸烟行为也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发展同伴控烟教育。Suzanne等[11]对英国10 730名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 曾不规律吸烟的学生经过1 a的同伴教育后, 每周吸烟率下降了18.2%。由于同伴间文化背景和阅历相同, 彼此易于沟通,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因而干预效果显著。 (4) 获取大众传媒支持。Worden等[12]报告了针对女性青少年的为期4 a的大众传媒干预研究, 结果干预组的吸烟率比对照组的吸烟率低40%, 并且干预效果一直保持了5 a。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宣传以及利用名人效应来传播健康信息, 都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SIR JC, DAVID S.Tobacco:A Global Threat.Macmillan Education2002:7-49.

[2]LIU BQ, PETO R, CHEN ZM, et al.Emerging tobacco hazards inChina 1:Retrospective proportional mortality study of one milliondeaths.BMJ, 1998, 317:1 411-1 422.

[3]郭欣, 曹若湘, 陶立元, 等.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使用情况现状.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5) :417-419.

[4]钱玲, 易厚广, 田本淳, 等.我国六城市小学生烟草与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4) :297-299.

[5]田本淳, 钱玲, 张巍, 等.我国六城市中学生烟草与健康方面的知信行状况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4) :363-366.

[6]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collaborative group.Differences inworldwide tobacco use by gender:Finding from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J Sch Health, 2003, 73:207-215.

[7]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2) :77-83.

[8]王星火, 郭欣, 张檬兮.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5) :402-403.

[9]文孝忠, 陈维清.初中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5) :638-640.

[10]The GYTS Collaborative Group.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expo-sure to second hand smoke among young.Tob Control, 2006, 14 (Sup-pl II) :ii4-ii19.

[11]SUZANNE A.It is good to talk:Adolescent perspectives of an infor-mal, peer-l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moking.Soc Scien Med, 2006, 63:320-334.

篇4:推动控烟工作 预防心血管疾病

是专家,更是控烟大使

据记者此前了解,第二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由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杭州市医学会主办,由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承办。大会秉承前一届论坛重点研讨的烟草通过多重机制危害心血管健康、戒烟的难度及控烟的策略等成功经验,以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为基本,传播最新临床控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

作为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王宁夫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这次大会的主题,他说:“这两届会议的主题都很鲜明。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控烟,包括所有人的控烟宣传教育;第二部分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热点。整个医疗技术,从看病到治病最后转为预防,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第二届大会的主题是控烟和疾病预防,亮点是宣传控烟从青少年或年轻人开始、从病人开始、从医生开始的理念,从原来的大医院培训、在大医院设立戒烟门诊、宣传一些戒烟门诊技巧,转变为面向基层医院,甚至包括社区医院,这样对戒烟宣传范围更广,效果更好。而且现在心血管疾病在全国各阶层,都已经引起了普遍重视,大会也需要紧跟国内学术动向,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王宁夫教授告诉记者,这次与会的专家,很多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控烟大使。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香烟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够、戒烟的毅力不够,不少吸烟者都是等到吸烟严重危害到健康时才开始真正戒烟。资料表明,通过各医院的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可提高数倍。因此,医生也有责任为吸烟者提供医疗援助,一个专业的控烟大使更能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将控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讲得更明白。王宁夫教授说:“科学研究证明,吸烟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修饰。所以,控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可以控制和预防冠心病的早发。正常人群冠心病的发生一般是在55岁以后,往往是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最近临床心内科专家已广泛注意到很多早发的冠心病与吸烟有直接关系,比如说:50岁以下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数是伴随有吸烟的危险因素。从这次会议报告的许多病例来看,很多年轻心梗病人吸烟,是唯一能找出来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戒烟和控烟对降低脑卒中、预防高血压也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控烟要从青少年开始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宁夫教授和记者谈到了吸烟与早发冠心病的因果关系。

“早发冠心病是指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在55岁以下,女性在65岁以下 。约8%的冠心病患者在50岁前得以确诊,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并不低,而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早发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且两者间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特征存在差异,但两者间发病不同是否仍存在一些未知的因素尚不清楚。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家族史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王宁夫教授认为,吸烟已被证实是早发冠心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约70%~90%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对早发冠心病有明确的致病性作用。大量资料证实,戒烟能够降低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加强早发冠心病患者戒烟、控烟的教育,对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关于早发冠心病患者术后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尤其是戒烟情况,仍没有明确的调查研究数据,这一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戒烟方法,指导早发冠心病患者积极戒烟。目前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吸烟的控制情况远远不理想,继续吸烟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再入院率、支架内狭窄有关系。

有研究表明,吸烟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线性正相关。吸烟可以引起内皮功能失调,烟草中的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降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同时尼古丁也可以刺激机体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的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研究发现,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故积极倡导戒烟是男性预防早发冠心病、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循环中组织因子(TF)活性远高于后者,而TF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高表达,这正提示它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吸烟使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减少,吸烟使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吸烟致心外膜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吸烟使白细胞计数升高,而白细胞计数升高与更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吸烟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且被动吸烟的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吸烟者接近。吸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绞痛风险,增加急性非致死性心梗的风险,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梗的风险增加3倍,并与吸烟多少成正比。吸烟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且使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Q波心梗的风险增高。

“总之,吸烟和血脂紊乱是男性PCAD患者发病时间提前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性别和吸烟可能相关的HDL-C和Apoa水平下降,导致男性冠脉保护机制进一步降低。因此,控烟从青少年开始既有临床意义又有社会意义。”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很好地控烟戒烟呢?关于这个问题,王宁夫教授告诉记者,“第一是让吸烟者知道医院有戒烟门诊,了解吸烟有哪些危害,主动向医生寻求帮助。第二是积极控烟,减少吸烟的数量,特别是不要在凌晨和上午这个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吸烟,直接降低吸烟的危害;避免空腹吸烟,减少尼古丁和焦油对胃黏膜的严重刺激;避免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吸烟。第三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等综合措施来帮助吸烟者完成戒烟过程,有效提高戒断成功率。同时,家人和朋友要发挥监督作用,多给戒烟者一些鼓励和支持。因为被动吸烟也会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被动吸烟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增加30%,被动吸烟会增加急性心梗发生风险,使发生非致死性心梗的风险量级增加,所以,戒烟期间尽量避免参加聚会、打牌等社会活动,尽量避免吸二手烟。”

自己戒烟有困难,不妨寻找医疗援助

王宁夫教授1984 本科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93 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工作5年后,又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进修……30多年的教学、临床和科研经历,已经使他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心内科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冠心病药物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心力衰竭诊治、心肺功能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疑难病诊治、心血管重症病人监护和治疗,以及戒烟医疗援助。近年来,王宁夫教授还组织举办过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心血管重症疑难病例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控烟和心血管病学术论坛,并主办了8次关于心肺功能诊断治疗方面的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

作为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谈起控烟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王宁夫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参与举行的学术会议,一方面旨在建立一个大的平台,与国内的专家交流,希望我们的学术活动能够面向更广泛的相关人群;另一方面,作为心内科专家,我觉得心血管疾病的控烟更重要,虽然心血管疾病的控烟起步晚于呼吸科,但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控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比如欧洲发达国家,男性医生吸烟率不到1%,因为欧美国家的很多临床研究都表明,吸烟对男性致心血管、致急性心梗发病率非常高,尤其对小于50岁的年轻人,单纯吸烟就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这些医生知道严重危害后开始戒烟。提倡医生戒烟有很多好处,第一个是对医生自身健康有好处,第二是可以有榜样作用,最后是医生可以起到宣传作用。”

据记者了解,王宁夫教授为了给病人做表率,7年前彻底戒烟,而此前,他已经有了20年的烟龄。和所有的专家一样,王宁夫教授同样也很坚决地认为,医生作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在控烟方面应该是责无旁贷的榜样。因为在这方面,英美等国的医生们已经为全球的医生做出了榜样:有研究表示,在英国,随着医生吸烟比例的下降,民众的吸烟和肺癌发病率开始明显降低;在美国,随着戒烟宣传的加强,其吸烟率和心血管疾病也逐年下降。

“很多烟民以为抽烟的后果只是引起肺癌、气管炎、胃病等,事实上,最新研究显示,对人的寿命影响最大的吸烟危害,其实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会让人少活13年。”王宁夫教授说,控烟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少抽直至戒烟,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如果实在无法戒断,也要改变不良的抽烟方式和习惯。比如,不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吸烟,这样会同时吸入一手烟和二手烟。一支烟不要抽到底,因为香烟尾部的有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前半截。空腹抽烟对气道及胃的伤害最大。上午10点以前抽烟,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有数据显示,比起不抽烟的人,烟民的冠心病发病率要高8倍,且这一疾病的发作要提前10年。按机体老化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引发的心梗、冠心病,往往要到55岁以后才出现,只有极少数有家族史的病人,才会提前发作,但如果长期抽烟,40岁之前发病的几率就大大提高。50岁以内发生心梗的中青年人,90%的人是烟民,其中60%的人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完全是由于吸烟引发了心梗。

众所周知,戒烟不仅可以带来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纤维蛋白原合成速率减低,白细胞计数下降,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比例改善,卒中风险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動脉压、心率下降,动脉顺应性改善,心梗后心律失常所致猝死风险减低,血小板体积减小、血小板环磷酸腺苷反应增强、促使前列腺素E1发生腺苷酸环化,吸烟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减少等短期益处,而且,通过与心血管疾病进展相关的炎症标志分子水平的改善,还可以减少卒中、重复冠脉搭桥术、心梗后反复发生冠脉事件、心梗后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继发心血管疾病、冠脉搭桥术后血运重建术、减少冠脉搭桥术后的死亡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死亡率等风险。所以,大多数烟民都有戒烟的打算,而且都多次试图戒烟,但戒烟对他们而言也的确是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王宁夫教授建议说:“如果病人自己戒烟有困难,不妨寻找医疗援助。一般而言,心理和生理上的戒断,需要三个月。很多人坚持到四五十天又复吸了,其实很可惜。”

新的科研成果促进医疗模式转变

据记者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级心血管重点学科、省市共建心血管病学重点学科、“十一五”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杭州市一类医学重点专科,省级心脏病学继续教育基地。在王宁夫教授的带领下,该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心肺功能运动试验,近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心肺弥散功能运动试验。

谈到该试验的进展情况及主要意义,王宁夫教授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作为重点学科,主要有三个主攻方向,同时也是我们的技术优势:第一是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这个和全国大多数心内科是一致的;第二是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和机械同步化治疗,包括起搏器和其他器械的治疗;第三是我们医院的特色:重症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据记者了解,因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杭州市医疗的中心单位,医疗技术非常突出,尤其在重症疑难疾病的诊断方面很有特色。在读硕士、博士时,心肺功能方面就是王宁夫教授的研究领域,所以作为杭州市医院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心肺功能实验成为了他们科室的技术主攻方向。他主编的心肺功能治疗学,也是全国第一部心肺功能方面的教材,非常受欢迎。心肺功能诊断治疗的核心内容是心肺运动试验,是80年代以后全球实行的新技术,最早在呼吸内科开展比较多,但进展不是很好,特别是心脏病的病人,在心内科做会比较成熟,但很少有心内科医生掌握此项实验,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他们医院心血管内科率先开展了心肺功能的诊断治疗和心肺功能运动的检测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10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包括心肺运动实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新进展新技术、动态讲座,会议第一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中的内容,后两天主要是中国控烟和疾病预防。“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是常规检测再结合科研,已经负责了很多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了许多文章,并撰写了论著。”王宁夫教授补充说。

谈到以其为组长的科研小组开展的《肺弥散功能运动实验及心电图运动实验》,以及心肺弥散功能运动实验测定在冠心病中应用的研究弥补国内空白等话题,王宁夫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这项课题的重要意义及目前的进展情况:“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肺功能运动试验,并连续6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在心肺运动试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心肺弥散功能运动试验,进一步探讨了心衰病人运动时氧气弥散动力学的临床意义。这次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为心衰病人的运动康复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案,对临床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据记者了解,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院外规范化管理是目前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2010年美国ACC会议上,许多高层专家呼吁医生应该与病人形成一对一的伙伴关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咨询、随访,形成一系列规范的院外管理制度和新的医疗模式。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慢性的、渐进性的进展性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持久的院外治疗。已有研究表明,规范化的院外管理可以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降低,医疗经费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王宁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医院与社区心力衰竭病人规范化专病管理”的研究表明,深入探讨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院外冠心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等一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十分重要,特别要注重患者的运动锻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锻炼不仅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篇5:学校控烟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明校园、塔湾学校园建设,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我校积极响应中小学控烟精神,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开展控制吸烟活动。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同时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为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环境,特制订塔湾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一、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生平副组长:张龙

成员: 杨德芳

安生玉

张先清

吴慧英

赵玉兰

张延森

王青玲 年 萍

鄯永壮

马鹏琇

田生慧

李生春

刘芬兰

董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无烟校园”的创建活动,营造学校无烟环境,带动全社会无烟环境的建立,全校力争达到无烟校园的标准。

三、落实措施

1各班级班主任在本班排查,将本班曾经吸烟的同学报送政教处,由学校统一给这些学生做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讲座 2在学生中开展“创建无烟学校”签名活动;

3每个班级开展“吸烟危害健康”主题班会,每个班级设立控烟宣传栏;

4学生中开展“禁烟大家谈”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写出控烟教育心得体会;

5学校在教学楼和住宿楼内设立控烟举报箱,及时掌握学生有无吸烟现象。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宁、清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远离烟害。

7利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等各种途径,在教职工中开展控烟、戒烟、禁烟教育,使控烟、戒烟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提高教职工的控烟能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站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8学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主人,努力共创“无烟学校”新局面。

塔湾学校

2016年3月5日

控烟工作方案

塔湾学校

塔湾学校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明校园、塔湾学校园建设,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我校积极响应中小学控烟精神,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开展控制吸烟活动。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同时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为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环境,特成立塔湾学校控烟领导小组。

一、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生平副组长:张龙

成员: 杨德芳

安生玉

张先清

吴慧英

赵玉兰

张延森

王青玲 年 萍

鄯永壮

马鹏琇

田生慧

李生春

刘芬兰

董娜

塔湾学校

篇6:无烟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大钟高中

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环境,为贯彻落实《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关于加强天津市控制吸烟工作的通知》(津健促委〔2014〕1号)文件要求,全面提升我校控烟工作水平,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有关禁烟控烟的规定,提高师生吸烟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主动禁烟控烟的意识,确实有效地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打造无烟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从而提高全民的禁烟控烟意识。

二、目标和任务:

1.制定控烟禁烟制度,在全校实行禁烟,打造无烟学校。2.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吸烟的老师早日戒烟。

三、成立禁烟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学校禁烟控烟的全面工作,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副组长:尹庆鸿(学校副校长、工会主席)、田有康(学校教学副校长)负责全校教职员工的禁烟控烟工作,协助组长做好考核和奖惩工作。王萃(学校德育副校长)负责全校学生的禁烟控烟工作。指导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开展禁烟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培训。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负责各自处室、年级、班级的禁烟控烟工作。学校设立禁烟控烟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辅导室,具体负责学校禁烟控烟工作的日常督察,着力创建教育特色学校资料收集,档案管理等。

四、控烟工作实施措施

1、学校成立控烟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2、广泛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向师生员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将烟草危害、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吸烟、拒吸二手烟等控烟知识和技能纳入师生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4、积极开展“拒吸第一支烟,争做新一代青少年”签名活动,与全体师生签订控烟责任书。

5、制定控烟奖惩办法和考评记录,控烟成果与文明处室评比挂钩,对在控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师生进行适当奖励,评选出“戒烟榜样”“控烟工作积极分子”等。

6、加强控烟监督检查,设学校控烟巡查员,对吸烟者能够进行劝阻

7、对来访人员,每一位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劝阻其在学校吸烟,制止不文明行为。对来访人员,听之任之,不加劝阻,致使其在禁烟区吸烟,相关人员将受到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处罚。

8、学校控烟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处室主任和年级组长负责监督所辖人员,若有违反,对当事人和直接领导予以大会点名批评,则按相关要求扣除当月奖金。

9、学校小卖部不得销售香烟,若有违反,责令限期整改,屡教不改停业整顿。

总之,全校师生要进一步明确控烟、禁烟的意义,为创造良好校园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做出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烟学校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上一篇:财务经理面试英语介绍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初级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