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2024-04-16

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通用10篇)

篇1: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一、田红同志综合表现

该同志现年48岁,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专业,理学硕士。现为安徽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全省气象部门业务科技带头人,全国气象灾害评估专家。她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气象业务一线工作,敬业爱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于钻研,注重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发展。她长期从事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制作撰写和把关签发了大量的业务产品和服务材料,在气候预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风险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成果并转化应用,有效提升了气候业务的客观化、定量化水平,为安徽省现代气候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表现优异,业绩突出,她先后荣获安徽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气象局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在近5年考核中,她于2008、2009、2012年获考核优秀,2011、2012年正研考核优秀。

二、田红同志主要事迹

(1)突出业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田红在担任预报员期间,由于对2004年江淮秋旱和2005年淮河夏涝预测准确,连续两年获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2006年获得正研级高工任职资格,开始承担省级气候业务技术把关工作。几年来她审核、修改并签发各类气候业务产品共计400多期,每年我省气候业务质量均通过中国气象局考核。在重大气象服务中她始终坚守一线率先垂范,组织带领业务人员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决策服务中,她利用近几年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牵头编写了《我国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和对策》等一系列决策服务材料,先后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此外,她带领业务人员完成全省风能资源详查评估,并利用详查成果开展技术服务,两年来修改审定风能、核电等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近50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几年来,她所在的安徽省气候中心业务服务成效显著,2006年荣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先后荣获安徽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

(2)注重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丰硕

多年来,田红围绕业务需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在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风险领域形成了系统性的技术成果并实现业务化。如,建立的降尺度模型成为预报员预报月降水的日常工具;主持研发的“安徽省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现为省气候中心的气候预测业务平台,2011年获安徽省气象局预报服务业务系统观摩评比会优秀奖。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作为新时期气象防灾减灾的战略任务加以推进。田红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组织一支队伍迎难而上,开展技术攻关,先后主持中国气象局7个气象灾害风险方面的项目(包括业务试点、新技术推广、行业专项、气候变化专项等),建立了安徽省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解决了多源数据融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气象水文耦合、洪水淹没模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总结归纳了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和技术指南。由于开创了安徽省气象部门的先河,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先后荣获2008年、2011年安徽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奖。风险区划成果荣获201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省市县各级灾害防御规划编制、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山洪防治专项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果建立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标体系也在气候评价业务中应用。风险评估成果用于近两年汛期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形成多期业务产品,提升了气候评估的定量化水平。由于在灾害领域成绩显著,田红被中国气象局遴选为全国气象灾害评估专家,以及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多次应邀参与减灾司组织的“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面)雨量技术指南”编制修改、法规司“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办法”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修改等工作。

(3)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持 田红是年轻同志的领路人,多年来通过业务把关和项目研发等形式,着力培养青年业务人员,通过持续的项目支持,逐步建立起一支省级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创新团队,团队中有2人晋升高级技术职务,1人获安徽省气象部门中青年科技骨干称号。此外,她还作为合作导师先后与南京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作为中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安徽分院的特邀教师,她先后为非气象专业毕业生培训、乡镇信息员培训、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全省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培训以及观测员轮训等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授课,并在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培训中担任讲师。作为省局推荐的专家还多次到党校、中小学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并担任《安徽省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读本》配套教育光盘主讲专家。

多年来,田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第一作者1篇,国内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2篇。主编《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参编《华东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暴雨洪涝预报与风险评估》。她有多篇论文分别获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论文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全省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优秀论文等奖励。

篇2: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田红章先进事迹材料

田红章老师在2013—2014学主要担任我校六(3)班语文教师和学校办公室工作,该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口碑很好的人民教师。

一、爱生如子,教书育人。

田红章老师爱生如子,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他在教语文的同时,积极渗透爱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其最大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田红章老师把人文性就浓缩在一个“爱”字上,可以说爱是情感之源,也是智慧之源,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比如,他所教六(3)班的田林松同学,被教过的老师称为“三无”学生即上课无书、无笔、无本子,考试十几分。但自从田红章老师接任该班语文课教学以来,田林松同学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学期结束就考了59分,虽然是一个很差的分数却体现着巨大的进步。以前上过他的老师都感到惊讶。

田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他还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比如:在漫长的午休时间里,学生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意外伤害,学生生病等,每当这时许多学生都会想到田老师的办公室里去解决问题。

二、热爱学习,堪称楷模。

老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但面对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田老师深知一桶水已永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师的需要,他要为自己打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所以田老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五年间完成了从中师到本科学历的提升。平日里挤出时间博览全书,不仅从政治思想到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还兼收并蓄,如蜜蜂采蜜般对待自己的学习。

另外,田老师为了教好书,他牢牢把握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凭借。他总把深入钻研教材当着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三、开拓创新,追求质量。

田老师总是不断追求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其许多探索是有成效的。比如他在激趣提问、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探索和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正是田老师这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使得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肯定。

篇3:刘连军同志简介

多年来, 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 刘连军同志带领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拼搏, 为开发区社会事业增添了一个又一个亮点, 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 该同志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园丁、辽宁省先进教育工作者、辽宁省控辍保学先进个人、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营口市十大杰出青年、营口市十佳园丁、营口市高中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工作业绩和先进事迹先后多次被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营口日报、营口市电视台报道。

刘连军同志自2000年8月任开发区第一高中校长、总支书记以来, 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师资队伍, 实施名牌、精品战略, 构建科学育人模式, 实现了学校软件建设和硬件设施质的飞跃, 实现了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几年来, 学校获得了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辽宁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示范性高中、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高考升学率连续在地区名列前茅, 考取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的人数逐年上升。

2003年, 因刘连军同志的出色业绩, 被开发区党工委任命为教育文化局副局长、副书记, 同时兼任区一高中校长、党委书记。2005年, 经开发区党工委研究决定, 任命该同志为教育文化体育局局长、书记。2012年任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政府副区长, 同时兼任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自任教育系统领导以来, 刘连军同志胸怀大局, 放弃了娱乐休息时间, 一心扑在工作中,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廉洁自律, 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私为民所谋”的思想。按照全区“建设亿吨大港、打造百万人口新城区”的总体目标, 围绕全区中心工作, 提出并实践“做大做强教育事业, 繁荣壮大文化事业, 全面振兴体育事业”的工作思路, 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几年来, 在刘连军同志领导下, 开发区按照“高标准、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 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创新, 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初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城市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终身化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双高普九”工作先进区、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区、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区、“实验教学”合格县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普及学前教育合格县区、艺术教育先进区、学校体育教育先进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区、依法治教示范区。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基础教育高层论坛、国家级体育教学改革现场会、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辽宁省中学语文年会等国家级、省级的教育教学会议。区一高中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熊岳高中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学校标兵、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辽宁省文明单位;职业中专进入辽宁省标准化职教中心行列;实验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辽宁省模范学校;彩霞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英语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喜人, 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累计1.8万名高中毕业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 2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6人夺得营口地区文理科状元。目前, 教育事业已成为营口开发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篇4: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今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张丽莉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李长春在讲话中说,张丽莉老师胸怀高远、追求进步,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今年“七一”在病房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夙愿。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赞歌。她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照亮了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她潜心钻研、积极进取,以“要做就做到最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身边人,在传递人间真情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李长春指出,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的突出表现,是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代表着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她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教师,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李长春强调,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张丽莉同志的崇高精神,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更好地推动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要以张丽莉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5: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巨晓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谢家坡组,1987年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

巨晓林参加工作23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勤学苦练,成就一个知识型新型工人

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1987年3月,25岁的巨晓林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巨晓林面对集铁路电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看着一张张1 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他没有退却。他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营地熄灯后,他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堆在了他的床头,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跟着他,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为了支持巨晓林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也自觉地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至今,他记了70本23万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巧干会干,成就一个创新型员工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

1989年夏天,在北同蒲铁路工地,巨晓林班组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电杆放进滑轮槽里,十分辛苦。有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2 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一个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心里十分高兴。从那时起,他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去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

在接触网施工中,落锚柱在受力后,时常出现角钢下滑、锚柱倾斜、坠砣不到位等现象。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先在锚柱上安装一个临时下锚角钢,打上临时拉线,将原承力索拆下挂在临时下锚角钢上,用手扳葫芦拉把锚柱强度调好并打好拉线,将原下锚角钢和拉线调整恢复到标准高度,然后再将承力索倒回去,撤掉临时下锚角钢和临时拉线。这是一个费时费力、令人头痛的活儿。巨晓林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摸索出一套新的安装方法,凭着两根铁管、一个滑轮组、几个钢丝绳套子和一组手扳葫芦的配合使用,一组承锚角钢、导线坠砣和拉线锚柱很快就全部调整到设计标准,比传统的施工办法提高工效3倍。由于他善于使用工具特别是手扳葫芦施工作业,为此,工友们送给他一个‚葫芦王‛的雅号。

1998年开始修建的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模式。哈大线是在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也就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3 艺,每次作业,工人都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长、100多公斤重的软横跨安装到铁路两旁的铁塔上,再使用车梯把下部固定绳悬挂到上面,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钟头。照此速度,他们管段的300多组软横跨,50天才能完成。而指挥部给他们的时间却仅有30天。巨晓林没有因为是外国人的技术就却步,他反复试验,对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巧妙地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采用此工艺后,一小时安装了四组,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德国督导季马教授反复检测后,竖起大拇指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3月,巨晓林来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迁曹铁路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疏港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按期完工早日投产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紧,大家都心急如焚!面对困难,巨晓林再一次挺身而出:‚一定要搬掉这个拦路虎,为电气化施工扫清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带着几名工友在工地上进行测量、测算,在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曾经与巨晓林同在一个工班劳动,现已担任项目党工委书记的吴军庄动情地回忆说:‚巨晓林师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工友们没一个不佩服他,好多人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他是工班里的‘小巨人’。‛对此称呼,巨晓林谦虚地说:‚大概是占了姓‘巨’的光吧,我这样的小个子,在工友们眼里倒成了 ‘巨人’‛。

恪尽职守,成就一个敬业型员工

巨晓林说:‚干工程必须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作为一线施工人员,关键是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标准‛。为提高接触网施工工艺和质量,巨晓林所在的一公司接触网六段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实作演练。巨晓林看到接触网附加线断线绑扎中,按传统方法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巨晓林研发了分段环绕‚n‛字形绑扎断线法,现场一个人操作,提高工效两倍以上。

接触网附加线施工,传统的滑轮组挂法容易发生跑线、夹手等安全隐患。巨晓林为了弄明白滑轮组巧分法和巧撑法,他一连几天向工长要求中午留在施工现场看守工具,利用工友们回驻地吃午饭的间隙,他顶着烈日骄阳,一次又一次地把滑轮组拉紧、捣乱、然后又分顺、撑开,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终于摸索出一个人可以分顺滑轮组、两个人可以很轻巧地撑开滑轮组的方法。新的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得作业程序更加流畅,工效提高了两倍。

巨晓林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有一次他去检查基坑开挖5 施工质量,发现有的施工人员用皮尺测量基础坑尺寸时,皮尺有些松弛,他立刻意识到这会造成误差,影响质量。于是,他找来两根直尺,动手制作了一个折叠式的测尺。只要把测尺打开拉直,基础坑的尺寸就会丝毫不差。巨晓林认为,建百年不朽的优质工程,既要掌握高精技术,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心系企业,成就一个主人型员工

巨晓林把情感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汗水融进时间的长河里。凭着一股子钻劲,把一个个技术革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巨晓林的工作和学习,项目部为巨晓林配备了图书柜,聘任他为职工夜校的‚工人导师‛,还为他配备了科研助手和接触网技术指导专家,拨付了技术革新专项经费。

随着我国铁路突飞猛进地跨越式发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一批又一批新工人来到工地,看到新工友学习技术有点吃力,他便萌生了编写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工具书的想法,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以使工友们早日学会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方法,这为他写书打下了基础。他借助专业书籍,对自己的小发明、小窍门进行科学论证,然后拿给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每写出一项新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他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历时三年,他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写出近10万字的书稿,经专家审核,编6 印成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目前,巨晓林的第二部书稿总结了41项施工新方法,正在进行评审,不久即将印发到工友们的手中。

在巨晓林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职工‚学技术,练硬功,永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蔚然成风。一批批大学生、职专生、农民工被招收到电气化队伍中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在20多个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3人成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6人成了‚能工巧匠‛。

为了迎接高速铁路的挑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举办了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很多工友找巨晓林要书,巨晓林在赠书时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做中国高铁建设的领跑人!‛

无私奉献,成就一个文明型员工

已是人到中年的巨晓林,一头乌黑的浓发已经变得稀疏,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双鬓。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他成年累月地吃住在电气化工地,工作忙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他时常感到愧对妻子、孩子和过世的父亲。

有一年腊月廿八,巨晓林怀揣着‚爱企立功标兵‛大红证书高高兴兴地从工地赶回老家,推开家门,妻子、女儿都不在家,桌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他心里一沉,立即跑到母亲那儿去找。母亲说‚小平生病住院了,红红在医院里侍侯着……。‛没7 等母亲说完,他撒腿就往医院跑。

此时,妻子宋小平正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女儿巨江红一只手捧着高中课本,爬在床头睡着了。巨晓林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女儿不无责怪地对他说:‚妈妈不让给你打电话,说你经常是高空作业,怕你干活儿时分心有危险。‛巨晓林望着妻子憔悴蜡黄的脸,心里感到自责和难过。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女儿不得不替母亲分担许多家务,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高考落榜了。为了照顾家,女儿想放弃学业,巨晓林十分不忍,他是多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弥补自己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呀!懂事又刻苦的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经过一年复读,第二年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2000年3月的一天,巨晓林正在哈大线紧张地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调度员跑来转告家里的电话:‚你父亲病重,赶紧回家。‛他收拾了一下工具,跟带工的青年小杜作了交代,便往车站跑。正当小杜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完不成任务时,突然发现巨师傅又返了回来,便迎上去不解地问:‚巨师傅您咋没走啊?‛巨晓林神色凝重地说:‚你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一个接触网基础的成本好几万元,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等干完这点活儿,我再走吧。‛就像往常一样,他依然盯在现场,直到基础浇筑完毕,结果耽误了当晚的火车。谁知第二天再次接到家里电话,竟是‚父亲病逝。‛巨晓林带着愧疚和遗憾,含泪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篇6:王端阳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端阳,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现任联强纺织车间主任。

从部队退伍后,该同志于2011年来到联强纺织这个团队,他常年工作战斗在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工作上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员工,为员工做表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深受员工爱戴,他具有较强的吃苦精神,工作中从不怕苦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通过自己努力克服,按时完成交任务。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长期以来,他一贯坚持以工作为主,一心为工作着想,对工作他从不斤斤计较,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善于开动脑筋,合理安排好本部门的工作。对整经车间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使整经车间呈现出规范整洁、安全顺畅、繁忙有序、优质高效的工作景象!

一、坚持班前例会。让员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调意识,充分利用每天例会进行交流沟通、上传下达、布置工作,做到政令畅通、制度畅通、流程畅通,对少数不胜任岗位的员工,及时教育帮助,限期整改。

二、加强技能培训。运用专业知识和亲身实践,编写岗位说明书,完善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管理人员转变作风、转变方法,安排熟练工对新员工实行“一对

一、面对面、手把手”地技能培训,为提高一线生产员工的劳动技能,他还积极做到对岗位操作人员的传、帮、带的培训,并且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复核抽查和再培训。确保员工技术过硬、效率最高。

三、狠抓质量管理。根据生产产品的质量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层层把关。强化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建立严格有效的工艺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穿综、蒸丝、倒筒、整经各工序的质量考核标准,围绕关键工序和控制参数,寻找改进措施和办法,提高工艺执行率,形成科学高效的管控方案和控制参数。

四、实施绩效考核。积极响应公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发展理念,在节能降耗、规范管理等方面实行改革,先后实施了10项绩效考核。考核出绩效,管理出实效,通过一系列考核管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和员工积极性提高了,整经车间还经常受到公司的公开表彰和考核奖励。

五、规范现场管理。对生产区域进行全面布局、设置、划分、定位,严格实施6S管理,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严、细、实、新”的优秀作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六、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地面卫生责任制》、《设备保养责任制》、《绩效考核责任制》等,对员工明确责任、明确奖惩,严格实行报酬与绩效挂钩的管理模式。

七、团结稳定员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他将职工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关心备至;为了能让专业好、技术强专业骨干重新发挥积极作用,情感留人,工作上帮助员工,生活上体恤员工,因为员工子女上学的事,自己亲自联系学校领导,登门拜访,做了大量工作,保证员工子女顺利入学,为公司稳定了一批技术娴熟的老员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队伍有了动力,大大的提高了员工稳定性。

八、积极主动招工。今年因生产规模扩大,需要较多熟练工,王端阳同志迅速反应,主动作为!通过电话联络、上门拜访等方式,与多名熟练工进行交流谈心,主动到人力资源部领取招工简章,在老家乡村街道等处张贴招工广告,作招工宣传工作。宣传联强发展现状,宣传联强企业文化,成功介绍几名熟练工来联强上班,为工作新年工作作出了贡献。

九、真抓实干抓技术。他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流程,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了解机器性能,在生产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篇7:田红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永城市档案局离休干部丁

同志,现年88岁,1948年参加工作,离休前一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该同志自1992年离休以来,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离休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关心党的事业,时刻关注永城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本市和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余热,深得档案工作者的好评。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坚持理想信念,永葆革命本色,积极当好党的事业的宣传员

该同志离休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他作为一名老党员,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人虽然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依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不顾年纪大且多种疾病缠身,仍能够积极参加市委老干部局和本单位党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做到了思想上不滑坡,政治上不松懈,学习上不落人后。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他都拖着病体去参加纪念活动,并且还撰写多篇诗词文章歌颂党,赞誉共和国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于党和政府对离休干部优厚待遇他始终怀着感恩的深厚感情,经常教育子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中央的重大决策,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次党和国家出台重大的政策法律,他都能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发来的材料认真学习领会精神,还积极主动向周围的群众做宣传。通过坚持不懈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个人的党性修养,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论永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保持革命晚节。

二、善于思索,主动问政,做档案事业稳健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该同志离休离岗一直心系兰台,痴志不改。20多年来,档案局经历了四届领导班子调整,但每次调整时,他作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创始人,都要亲自到单位与新班子成员见面交流,对当前的档案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局里重大活动,在历次《档案法》颁布周年庆祝活动中,他不但积极撰写诗词或纪念文章,而且好向单位要来相干宣传材料,向她的老同志、向公共活动场所的群众和邻居散发,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社会各阶层进一步的认识档案,关注档案事业的发展。身体力行引导教育档案人员弘扬档案人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积极为全市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使档案事业在永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8:武成同志事迹简介

武 成,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63岁,经济师,甘肃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武成同志于1960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县委、农电所、林场任职,自 1989年创建成县矿业公司,1998年组建甘肃小厂坝铅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成州矿冶集团公司后,一直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

武成同志思想大胆解放,具有远见卓识,做事雷厉风行,创新开拓,敢为人先,在经济领域作出了不凡业绩。尤其在1998年至今的几年里,他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一系列体制和管理创新,使企业不断涌现活力,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中,武成同志始终坚持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障抓党建”的战略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近七年共投资5.2亿元,持续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形成铅锌为主体,铅锌锑采选冶生产配套、煤炭和酒店经营,多业并举的小厂坝铅锌矿、成华选矿厂、陇成选矿厂、兰天选矿厂、成州锌业公司5万吨锌冶炼厂、1万吨铅综合加工厂、陇星锑业公司和嘉利煤业公司、金成大厦等九户生产经营企业,具备年采矿33万吨,选矿30万吨,锌冶炼5万吨,铅冶炼1万吨,锑采矿15万吨、锑选矿15万吨、锑冶炼3000吨,煤炭开采22万吨的生产能力。7年间,使公司总资产增长了7.5倍,达到5.9亿元,员工由300余人增加到近2000人,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8人。

武成同志不断创新进取,锐意改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他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创新,改革单一的国有投资体制,引进民营资本建立股份制体制,组建成州锌业公司,激活了资本和十年市县未能建成的陇南锌冶炼厂项目,半年建成铅综合加工厂,三年建成锌冶炼厂,锌冶炼建设规模由1万吨增加到5万吨;同时通过转让收购甘肃锑厂、平凉崇信安利、黄庄煤矿,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妥善安置了800多名职工,很快恢复了生产,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他坚持不懈地进行管理创新,在人才资源、生产调度、安全环保、财务计划、市场营销等方面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对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创立公司科协为平台,积极带动各生产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加科技投入,在深部采矿上创立了独特的方法,用最小、最安全、最环保的成本获利,选矿上多年自主攻关,获得省市多项科技创新奖,实现了难选矿的高回收率,产品质量最优,冶炼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消化再吸收再创新,使锌冶炼一投产,产品质量和环保即达标达优。

篇9: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李培斌,1965年9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山西省阳高县司法局龙泉司法所所长。李培斌同志是基层司法所长的杰出代表,是全省政法系统党员干警的优秀楷模。他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0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臵帮教等工作,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十佳创先争优标兵、山西省十大杰出政法干警、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司法所长、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等荣誉和表彰。2012年8月,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3年,作为全省唯一的基层代表,列席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5年10月15日6时40分,在连续加班加点工作后,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

忠诚使命的好党员

李培斌同志出身贫寒,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父亲是曾担任过村主任的老党员,自小受家庭熏陶和组织培养,与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工作的30多年中,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先后宣讲了28场,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他将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除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宣讲外,还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居委会先后宣讲了58场,在第一时间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农民群众的炕头上、居民的社区里、党员干部的脑海中。在他工作的30多年中,始终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每当群众有困难找到他时,他 1

总是说,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不会不管你们;每当群众对他排忧解难表示感激时,他总是说,我是党和政府派来的,要感谢就感谢党、感谢政府。李培斌同志身上所展现的党性作风,深深感动了当地的人民群众。一次,一对矿区的老夫妇两口子慕名从几十公里外跑来寻求帮助,在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后,年过八旬的老大爷激动地拍着培斌的肩膀说:‚你真是习总书记派来的好干部!‛

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李培斌同志是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他始终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始终践行‚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的人生格言,以自己的‚真爱‛赢得了群众的‚真情‛,以自己的‚真心‛架起了与群众的‚心桥‛。30多年来,他走遍了所在乡镇的每个大街小巷,哪个家庭不和,谁家邻里紧张,他都心中有数,被人称为‚活字典‛。他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理成大事,没有爱就没有调解‛。一次,在下乡路上发现县城大街城墙下搭起一个帐篷,帐篷里地上铺着羊皮褥子,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妇人提着小水壶,拿着干馒头。一打听,才知是龙泉镇的宋大妈因7分地被征用,老人极不满意,所以搭起帐篷准备和开发商打‚持久战‛。知道情形后,李培斌找到开发商反复协商,最终追加补偿了宋大妈征地款,圆满平息了纠纷。龙泉镇景家庙村是李培斌的下乡蹲点村,因为修河坝需要占用河滩地,遭到村民反对,拦住施工队,双方长时间对峙。李培斌及时赶到制止了事态恶化,并说服了村民同意占地修河坝,同时协调水利部门,将全村的地下水管全部换成了新的,新打了四眼机井,使全村水浇地达到了4000亩。在党员进社区帮扶贫困户的活动中,他还自掏腰包,资助县城光荣街居委会的张秀荣、刘斌等人,把党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类似的事数不胜数。李培 2

斌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群众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司法‛。‚有事就找‘李司法’‛,成了阳高县很多群众的口头禅。大同大学教师景志刚专门写诗夸奖培斌同志:‚李(里)外调和解民争,培育龙泉树新风,斌(冰)冻三尺渐消融,大伙心中热肠人。‛

扎根基层的耕耘者

李培斌同志扎根基层工作31年,其中有28年工作在基层司法所。司法所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条件艰苦,李培斌同志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勇于负重,奋力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人人学法,个个懂法,遇事才能依法。‛他组织编写了涉及‚三农‛相关法律、政策的《法律知识简明读本》,免费为乡村两委干部、社区办主任、普法骨干发放。每逢法制宣传日,李培斌都要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普法宣传。妇女节,联系妇联进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宣传;教师节,与教育部门一起进校园宣传《义务教育法》;禁毒日,与公安局一起进行普法图展……。‚做好安臵帮教工作,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心态,更要对他们倾注爱心,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他悉心帮助关怀下,使20多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让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和2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迷途知返......。‚把乡亲们的事办顺当了,基层就稳当了‛。30多年来,他成功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间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使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实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勤学善为的土专家

李培斌同志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勤奋好学,能够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开展了人民调解等工作。在近30年的调解生涯中,他坚持秉公调解、不和稀泥、不拉偏架,不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同,还摸索总结出一套‚人民调解十法‛,即以柔克刚法、以情感染法、亲情促动法等,成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活教材。如今,‚人民调解十法‛已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推广,发挥了积极的效用。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矛盾纠纷复杂多发、调解难度增大的趋势,培斌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考了东北农业大学法律专业并修完学业,带头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顺利实现了由传统调解向依法调解的成功转型。十八大以来,李培斌积极参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亲自担任了3个村的法律顾问,创建了‚党代表法律顾问室‛,卓有成效地化解了许多疑难纠纷,依法处臵了一批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有力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廉洁奉公的践行者

李培斌同志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对群众的利益十分关心,对工作任务十分上心,对自己的地位、利益、名誉却看得很淡,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工作以外的要求。他工作31年,辗转3个乡镇,租房居住了28年。近2年在大队和热心群众的反复鼓动下,才在县城郊外自建了3间砖木结构的平房,总支出6万元,其中向亲戚借款就达5万6,至今尚未清偿完。他没有多少积蓄,妻子无业,全家开支基本上都靠他的工资,而他微薄的工资除帮助更困难的群众外,还拿出不少用于补贴工作开支。近年来,他自筹资金2.48万元建立法律服务中心,在全镇每所小学开办了‚校园法律服务专栏‛,帮助企业、村庄规范法律服务阵地。2012年,省厅给他特配了一辆工作用车,而他考虑司法所经费少,舍不得 4

油钱,只要就近办事就选择步行,总想给公家省费用。当选十八大代表后,不断有人鼓动他说:‚你现在出了名,应该去找领导解决一下妻子工作,你就算不为自己,也该为子女着想一点‛。他坚决拒绝,说:‚党代表不能代表私利,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爹也没给我留下什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在女儿记忆中,爸爸从没为自己过过一个生日,远嫁新疆差点不能参加婚礼。在妻子记忆中,主动给自己买过的礼物,就是今年在县城买的一双18元的促销皮鞋。工作组同志帮忙清理他的遗物时都感动地哭了,在他办公室和家里,除了各种荣誉证书、奖章、奖杯外,还发现了散落的一大堆旧单据,有北京的、太原的,有油票、有出租车票,还有缴纳特殊党费的收据等等,粗略一算上万元。这是一笔永远无法报销的费用,也是培斌同志廉洁自律、无私奉献最真实的写照。

篇10:陈绪明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陈绪明,排市明德小学教师,1993年参加教育工作。十九年如一日,一直以来,该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更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绪明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教育的舞台上演绎了曲曲不朽的传奇。

一、教者,师之本。

教学质量,是教师生存的根本,从踏上讲台那刻起,陈老师就把当一名出色的教师当作他努力的方向。十几年来,他一直任教六年级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他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2011年4月,受排市中心校委派,陈老师参加了由县教研室举办的阳新县小学生习作辅导优质课竞赛,他主讲的《母爱》习作课题深受听课专家好评,荣获此次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同样如此。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他知道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根本,也是必胜的武器。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以学过的知识,在每单元的过关测试上他都煞费苦心,每次检测前他都要先做一遍,其用意一是看题目是否有出入;二是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的导向,以便检测时做到心中有数。测后都有详尽的质量分析,并让学生每次测后都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把错题整理到自己的错题集上,以便在最后的期末复习时有侧重点。一个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仅反映在卷面上的错误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批阅时他做好详实的原始记录,这样就能在矫正课上有的放矢,同时又可作为课上和课下对学困生辅导的依据,尽管这样做会投入很多的精力,为了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完满的完成学业,这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的必然是累累硕果:陈绪明老师所任教的科目曾创下连续十四学期获全镇期末统考第一名的佳绩{阳新报上曾作过报道},他辅导的学生曾多次获得习作、书法、阅读知识等各级各类大奖,他多次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并屡受好评,他撰写的教育论文《让语文教学在质疑中行走》获中国当代教育学会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2011年,他获得“排市镇第一届十佳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

二.德者,师之魂。

育人之道德在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作为班主任,陈老师深知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德最根本的一点是爱学生。爱心,来不得半点虚伪。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父亲般的严厉和母亲般的慈爱应该表现在班主任的眼神中,这一点就是他所追求的。师者,楷模也,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侯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才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爱心,是想学生所想,不断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内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他总是注意去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比如

学期评语,对每一位学生,他总是力求抓住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

他特别重视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功用,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整的文字一样。”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才能发挥其最佳水平。他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学生也乐于接受他。今年毕业生最后一次返校时,学生郑利伟和她的妈妈一起来了,家长见到老师说:“陈老师,你对我们利伟真好,回家总是念叨你。孩子舍不得你,给你写毕业留言时哭了好几次。”说着说着竟也哭了,当时真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想想这就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表达的最真挚的感激之情。老师给学生沉甸甸的爱,学生回报给老师更深更重的爱。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几年的爱心倾注换来捷报频传: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学校的师德考核中,他多次获评优秀等级;在教师评模评先活动中,他多次被镇政府和中心校评为“模范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三、远兮,师之路

上一篇:黑里寨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下一篇:教学体会:尊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