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024-05-04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共6篇)

篇1: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论王熙凤的形象

【内容摘要】:阐述了王熙凤的形象特征,对其美丽的外貌、出众的口才、极深的心机、干练的作风、毒辣的手段进行分析,并从时代与性格的角度探求王熙凤人生悲剧的成因以及这一形象塑造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王熙凤性格原因悲剧

《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不同的事件,将王熙凤美丽的外貌、出众的口才、极深的心机、干练的作风、毒辣的手段表现得活灵活现。

一、王熙凤形象特征

(一)美丽动人,恍若神妃

王熙凤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曹雪芹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介绍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1](P27)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1](P27)这里曹雪芹通过直接描写,把王熙凤塑造成一个雍容华贵的美人,赋予了她迷人的外表,使她在美女如云的贾府显得那样突出。除了直接描述之外,作者还从侧面烘托凤姐的美貌。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两回中,作者一方面展现了王熙凤的心计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王熙凤的照人光彩。贾瑞正是因为被王熙凤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才会心甘情愿地钻进了王熙凤精心设计的圈套。即使遇到小鬼来拿他,贾瑞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贾瑞抱着“风月宝鉴”,看着里面的可人儿含恨而终时,依然钟情于王熙凤。王熙凤美丽的容貌和毒辣的手段形成强烈反差,以至于让人们在记住了她的狠毒的同时,也记住了她迷人的相貌,而这个让人死了都要爱的美人究竟有多美,作者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伶牙俐齿,巧言善辩

作品中王熙凤那出众的口才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她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谅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1](P27这里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有“一石三鸟”之妙。真应了周瑞家的那句话———“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王熙凤超常的语言才能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一见到刘姥姥便责怪她,怪她不经常来走动。意思是说,我们是亲戚,亲戚之间本来应该多走动的,而你不经常来就是你的不对了。点明了她和刘姥姥的亲戚关系,也拉近了她和刘姥姥之间的距离。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来意心知肚明,在刘姥姥诉说家道艰难走不起亲戚的时候,也不失时机地向对方告艰难:“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罢了„„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1](P66)又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1](P66)王熙凤尽量贬低自己,一方面可以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而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得罪对方。在短短几句话里王熙凤既表现出在年逾半百的穷亲戚面前的谦逊,又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这充分表现出她异乎常人的语言才能。

(三)心思缜密,工于心计

处于贾府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家族中,处处需要防备别人的算计,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她对“老祖宗”极力地巴结奉承,对力拉拢,对下人弹压收买,对触及其根本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王熙凤小月不能管家时,王夫人委托贾探春和李纨代为管理。王熙凤得知探春的能力后,对贾家平辈人进行了一番评价。从中可以看到王熙凤缜密的心思:平时她是非常留心观察人的,在了解了每个人的特点之后,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付他们了。在贾琏偷娶尤二姐这件事上,王熙凤的心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旦得知此事,她马上讯问家童,进而打听到尤二姐的住处。她一方面赶到尤二姐处,甜言蜜语把她骗入府中,另一方面派人打听尤二姐的底细,并指使家奴怂恿张华到官府告状,然后借机大闹宁国府。在贾母面前,她搬弄是非,却又假装好人,骗过了贾母,也骗过了贾琏。最后又借剑杀人,逼死了尤二姐。在整个过程中,她工于心计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四)做事干练,争强好胜

王熙凤自幼就假充男孩子教养,其行事自然与那些闺阁弱女不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听周瑞家的说是王熙凤管理贾家,便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1](P63)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经过历练愈发得到强化。在宁国府,无人敢惹焦大,王熙凤却敢于对贾蓉说:“还不早打发了没这王法的东西!”

[1](P80)协理宁国府时,她对下人说:“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这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 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1](P130)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作者在表现王熙凤做事干练、雷厉风行的同时,也突出了其争强好胜的性格。宁国府办丧事她本可不出头,但她“素日最喜揽办,好卖弄才干”[1](P127), 因此主动请求去宁国府帮忙。在铁槛寺,老尼求王熙凤帮张家退掉守备家的定礼。起初,王熙凤不想管,但一旦老尼以“连这点子手段也无有”的话相激,王熙凤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1](P142)从她的言谈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那争强好胜、喜欢卖弄才干的性格。

(五)两面三刀,阴险毒辣

作者借兴儿之口将王熙凤的这种性格特征表露无遗:“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1](P623)贾瑞起色心时,王熙凤本十分痛恨,但却满脸堆笑,以语言相挑逗。对尤二姐更是甜言蜜语,骗取了她的同情,使尤二姐“认她作是个极好的人”[1](P643),跟她进入了大观园。她指使家奴唆使张华告状,大闹宁国府之后,却说自己用了五百两银子平复了此事。在尤二姐面前,她以姐妹相称,背地里却唆使丫头欺侮二姐,并怂恿秋桐咒骂二姐,使之生不如死。为了得到三千两银子,她勾结官府致使张家的女儿和守备的儿子双双自尽;为了除掉情敌,她又用借刀杀人之计将善良软弱的尤二姐活活逼死;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中,仅仅因为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便说“起这个念头他不得好死”[1](P113)„„如此对待别人的生命,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二、王熙凤人生悲剧的成因及该形象的社会意义

贾府的衰败是整个封建社会走向末世的一个缩影。而这一历史进程是通过一大批人物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王熙凤的悲剧恰恰是其中之一。王熙凤的悲剧与其性格不无关系。她具有极强的个性,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缺乏一般女子的三从四德,也没能为贾家生下一个用以传宗接代的男孩,她不具备封建主子应有的仁慈与宽厚,对下人非打即骂,到处卖弄权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本需依附丈夫才能生存的封建女性想要争取到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是注定要失败的。妇女要求自由平等,渴望展现个人才能,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但实现这些需要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个性与自我的解放需要以推翻整个封建统治秩序为前提,仅靠个人的聪明与手段是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的。王熙凤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既是夫权的反对者也是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她希望凭借几个封建家长的宠爱来维护自己在贾府的权威,她试图通过对别人的伤害来使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她的性格及所处的环境共同决定了她最终只能以悲惨的命运收场,王熙凤代表了当时一类女子的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一方面通过对该人物美丽、泼

辣、伶俐、干练等特征的描写,热情讴歌女性的聪明

才智,发出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另一方面又表现了

对她善于算计、心狠手辣的极大的厌恶,揭露并鞭挞

了其作为封建主子的罪恶本质。但从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个人物命运的深

切同情。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刘勤英.王熙凤人物形象探析[J].希望月报,2007(8).[ 3]房敏.《红楼梦》王熙凤话语的话语语用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篇2: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王熙凤人物分析及简介

中文名:王熙凤

别名:凤辣子

性别:女

国籍:中国

职业:小说人物

地位:金陵十二钗之一

配偶:贾琏

女儿:巧姐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称凤辣子,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人物剖析

王熙凤----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财主的女儿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十分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第一、人物独特性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能够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好处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仅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能够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

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同时也就把王熙凤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众矢之的,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导因。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能够说,在王熙凤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溪之类,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能够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那个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

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目都很具体。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小姐她们根本不理财,那么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所以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能够越出贾府的门墙,能够伸向官府,能够伸向佛门,能够伸向宫廷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状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这方面在《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述,她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怎样样呀,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你看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真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的眼里,像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真是吓得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说

她是“夜叉星”,那么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杀伐决断”就有一股森然的冷气,真是叫人不寒而栗。在那里还能够举出有名的“弄权铁槛寺”。这个情节,老尼求王熙凤办这件事,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人们也常常引用的,就是王熙凤说“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大家经常引用,而且有的人据此认为王熙凤不迷信。的确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气概,就是鬼神难挡,有这样的气魄,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的方面。在那里,并不是说王熙凤不迷信,王熙凤也像一般的妇女一样,她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并不说明她不迷信,是说明她不虔诚,没有顾忌,毫无顾忌,为了到达自我的目的能够不择手段,能够不计后果,所以在这个地方点明了,她是“摆弄权势”,如果说“协理宁国府”的时候是“用权”,权在威随,威重令行,那么在那里就是“弄权”,就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假权营私。“铁槛寺”这一段说她玩弄权术,她府内府外,勾结官府,倚仗权势,在府里欺瞒长上,假借贾琏名义,神不知鬼不觉做成这样一种肮脏交易,贾琏并不明白。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小说里头还点明自此王熙凤胆识愈壮,更加恣意作为起来。可见“弄权”一节正是让人们领教王熙凤手段的一个“案例

”。

她这个辣手到了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的地步。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王熙凤和其他的妇女,和王夫人比起来,她没有什么“妇人之仁”,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她作了事以后,从来不后悔,而且她要斩草除根,如果我们还记得,贾雨村对于明白自我底细的门子,最后是把他远远的充发了;那么王熙凤对那个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最后也是必须要想办法把他治死。从这种地方,我们能够充分领教王熙凤手段之辣,这一点在别的人身上是感受不到的。“辣手”常常是形之于外的,机心则深藏于内,当然这两者是有联系的,尽管“机心”深藏于内,但同样有迹可循。人们常常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能够从王熙凤的日常的表现来看。王熙凤日常的处人当中常常也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有一次,为了大观园诗社的费用,王熙凤李纨姐妹在那里说笑,因为这个诗社要有点花销,王熙凤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她就算“你一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一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通共算起来,一年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就说了一大堆的话,李纨就回她“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这么

一车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虽然也是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王熙凤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王熙凤的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单是把下人的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克扣住不发,而且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齐放出去。

所以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一点没有冤枉她。王夫人屋里的金钏投井以后,丫鬟名额出缺,王熙凤作为管家,这个名额迟迟不补,为什么?她说等着人送礼送够了,因为很多人看上这个缺,觉得这是一个“巧宗儿”,大家都要来谋这个差事,王熙凤就拖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要了五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我也都明白,她跟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是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可见王熙凤的放债、王熙凤的聚敛,那是出了名的。这是她的算计,她的心机用在这方面,其实王熙凤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此刻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折叠第二、人物的复杂性

在处世应对中,感觉王熙凤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十分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那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立刻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她还能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先这样说,此刻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能够,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明白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明白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明白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

,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

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能够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说到机心,《红楼梦》里面还有最著名的关于王熙凤的机心谋略的事件,如果说刚才讲到的是一些普通的人际关系,普通的跟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那么一旦遇到哪件事是王熙凤利害攸关的,是损害到王熙凤的尊严的,危及到她地位的,那么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杀伐决断”表现她的阳而威的一面,那么她的机心谋略则表现她阴而狠的一面。在那里不能不说到,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所谓“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王熙凤这个人对人的优势不只于金钱权势,在心理状态上,她也常常持续一种强者的优胜地位,这是一种重要的优势。那么贾瑞和尤二姐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这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他们的死也是不一样性质的死。但是有一点是类似的,最初他们对王熙凤而言,开初都有某种优势,之后都是在王熙凤的导演下转为劣势,最终

走上绝路。

第三,人物的丰富性

生活在封建的法关系中的王熙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子嗣,即使三妻四妾也是冠冕堂皇,无往而不合于礼。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也要竭力洗刷自我“妒”的名声,构筑“贤良”的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屈服。王熙凤终要受到宗法关系的制约的。王熙凤的屈服,首先表现为有条件的忍让,比方说容下了平儿,成为“通房”丫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儿的善良和忠心,何况目的还是为了“拴爷的心”。其次,表现为对贾琏的施威泼醋作适当节制,王熙凤不是那种泼妇,火候已够即收篷转舵。大闹宁国府是这样,在鲍二家的事件被揭发后,虽则掀动了一场轩然大波,而最终不能不理解贾母的裁决,贾母的裁决显然是偏袒贾琏的,王熙凤尽管争得了面子,而贾琏明显地得到了老太太的袒护。回到房里,贾琏问:“你仔细想想,昨儿谁的不是多?”就是说的王熙凤生日那天,要照一般的想,谁的不是,谁的错?

王熙凤的生日,贾琏不但不来,还跟鲍二家的偷-情,当然是贾琏的错,然而王熙凤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谁的不是多”这个问题,不能指斥和警告贾琏,她只能跑到贾母面前说:“二爷要杀我”,她怎样不把贾琏检举出来呢?不能那样,所以她只能以“二爷要杀我”这个题目来哭闹,最后不得已转移矛头。王熙凤的屈服是把锋芒指向与之争宠的其他女性。打平儿,打鲍二家的,在尤二姐的事件上就更加明显了,更加自觉地转移到与之争宠的女性身上,使她们成为牺牲品;夫妻矛盾转为妻妾矛盾,不能治本就转而治标,把一切的仇恨、一切的怨毒、一切的谋略手段用在治标上头。这就是说的“妒”,成了封建宗法礼教下女性自相摧残的一支毒箭,它予头主要指向没有人身自由的妾和其他地位更卑弱的女子,像小说里尤二姐,鲍二家的,平儿。那么小说所展现的王熙凤和这些人的关系,尤其是王熙凤和尤二姐关系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证明了这一点。她把一切的仇恨、怨毒、心机、谋略都用在了这个上头,比之《金瓶梅》中妻妾间的争风吃醋,《红楼梦》中有关“妒”的描述具有更为高级的形态,也就是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料。

在王熙凤和尤二姐的较量中,个性含意深长的是:第一,王熙凤竭力塑造自我贤良的假象,得悉偷娶秘事后,她主动登门,又主动引见给贾母,以致二姐悦服、长辈欣慰、众人称奇,其目的在摘掉“妒”的帽子,在宗法礼教上占得一个“制高点”;第二,王熙凤又调动一切手段,把尤二姐置于名教罪人的地位,揭发尤二姐“淫奔”的老底,咬定其悔婚再嫁,一女竟事二夫;因此,所谓“借剑杀人”,不单是假手秋桐之流,更是凭借着全部封建宗法的权力和舆-论机制,其操纵运筹的精明熟练,真可叹为观止,到达置人于死地而不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的职责。

王熙凤这个“妒”,从一方面来讲,在其与贾琏的关系上表现为较少从属性;当将其矛头指向其他女性时,尖锐程度到达你死我活,表现形态则由于被官方的道学伦理装裹着,因而是“礼貌”的。这才是王熙凤之妒的重要特征。总之王熙凤这个人物,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她身上居然相对弱化,不仅仅可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王熙凤不仅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一切,当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我们觉得很痛快,扬眉吐气;当其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个性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心寒、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迭合而构成了一个所谓“凤辣子”的中国女性形象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客观评价

对于王熙凤的种种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读者们都常常会在背后辱骂她。但其实她的所作所为还有可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要强的人,这一点书中常有体现。然而她对于某件事情上的做法实在是很毒辣,但仔细一想这是因为什么,就是源于她的要强,源于她的自尊,王熙凤她为了巩固自我的地位不得不这样做。人人所知她是贾府的儿媳,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儿女子孙。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宠爱。对于小小年纪的她,在这一个地位上真所谓是来之不易。因此,她钟爱这个职位,但更重要的是她无法失去这个重要的地位。因为那样的话她不仅仅是缺少了贾母的宠爱,天长日久。对于直性脾气的她会忍受不了贾府众人的欺辱,最后导致逐出贾府的悲惨结局。

所以她不能全算上罪恶滔天。确实,她能够用一种慈善的处理方式来维护她的地位。可这样只用与一般的人,像她这种性格的人就算想到了这一点也无从适用,况且这样的慈善理事的地位提升效果毕竟没有毒辣手法那样的快。在这一点的表现上正贴合于她的性格与属性特点上。

再一点,王熙凤最后的结局也很凄惨不亚于妙玉、迎春等的结局。在这一点上有少部分读者会深表同情,因此再也不忍心说她的.不是了。

在最后的悲惨结局中是根据她一生所做的孽而导致,但这只是一部分。红楼中像黛玉宝钗等人物的死亡中都是听天由命。在上文有说,王熙凤的作为也是有可理解之处的,算不上罪不可赦。因此她短命而死的结局既有一生作孽的来源,又有天意的原因。惜为,惜为,真所谓“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结局推断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能够明白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获罪离家

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我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在大观园执帚扫雪

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

被丈夫休弃

“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

影响关系

我们看王熙凤能够依靠的影响力量

(1)贾母史老太君。

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在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

(2)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之间的关系。

书中表述贾政与王夫人是贾母的次子、次子媳。可贾政、王夫人与老太太住正房。可见贾政与母亲的关系是十分好的,自然贾政的夫人王夫人也最得老太太宠信。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齐,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齐。就能够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王夫人的嫡亲子媳李纨不能与公公、婆婆住正房,反而让堂侄媳妇王熙凤一齐住,更见其关系不一般。

(3)受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相邀请,又是老祖宗、王夫人都点头认可的。

王熙凤前来协理宁府,是理解了宁国府赋予的尚方剑的,自然能够行使有最大的权力。这就不容不得宁国府里的丫环婆子刁奴恶仆们不听。

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务必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你有潜力是一方面,若果搞不好关系,你的潜力就等于没有。潜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潜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就是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直接对着干。

王熙凤的协理是有实效的,是利用当时封建家长制为主体的暂时的人治胜利1、王熙凤平时与侄子贾蓉的夫人秦可卿关系最好,对宁国府的事情十分了解。

宁国府里的事能够说了如指掌,“知彼知己”,王熙凤就能做到这些。她利用了许多信息,掌握了宁国府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弊端。这是协理宁国府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熟悉管理对象的状况。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端。

针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整顿措施。

(1)五大弊端是:

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责,临期推委;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2)整顿措施是:

第一、建立新的规则,打击违规违纪,惩治首犯。

到宁府后,王熙凤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规则。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

王熙凤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定职责并相应授予部分权力,给管事人以管理灵活性。以此克服“事无专责,临期推委;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王熙凤采取相对授权的管理方式,要求部门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第二,重新制定岗位,划定职责范围,罚责明确。

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的弊端,采取了“定岗定责,按责定编,包干到人,职责到人”的措施。王熙凤的管理目标清晰,职责明确,分工细致,岗位适当,编制合理,尤其是部门管理,职责到位,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职责与实效结合起来,误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在管理中保留必须的弹性,作为激励,最突出的是关于大观园里树木、蔬菜种植的“承包”管理,就有很大激励作用。

第三,严格执行规定,项目管理,恩威并施。王熙凤建立新的规则,严格执行,严格管理。王熙凤一到宁府就明确提出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王熙凤对宁府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必须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

为了尽快扭转宁国府管理的混乱的状态,王熙凤亲自早起点名,狠抓新纪律的贯彻执行。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负责迎送亲友客人的一人未到。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并命令拉出去责打二十板子。紧之后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命令“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严格惩罚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时人们也才真正体会到琏二奶奶的利害。从此众人不敢偷闲,兢兢业业,保全执事。在严管同时,又恩威并用,她一方面维护新的规则,严格执法,又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给与鼓励众人。王熙凤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在短暂的宁国府管理实践中,就应说,王熙凤的是相当成功的。然而,这小小的短暂的成功再也挽回不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世风日下的形势下衰败的大局。

局部管理挽救不了整个家族衰败的命运

1、从根本上不可能触动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封建人治的管理本质。这有些像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借富国强兵为名,引进西方近代先进技术、设备,用封建思想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去管理,虽然也有成效,终会失败。

2、像王熙凤这样的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明是一团火,背地里是一把刀。”我们不评论王熙凤的个人品质是怎样构成的,就其自身的品质及问题(缺陷),就决定了它能够成功一时一事,但改变不了整个封建家族的命运。

3、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是一两件成功管理的实践影响得了的。在世风日颓的封建社会末期,人们认同的都是封建的人治管理思想,家族管理只限于一家或一个小范围,不会对社会有更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在痼疾重重的家族管理的成功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好处。

4、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注定是在短时间内协助宁国府贾珍管理一下家务事。但这件事对企业管理者却有深刻启示作用,遇到这种状况,能够借鉴王熙凤的管理形式及相关资料,但有些管理思想是要批判的来加以理解的。

管理之道

《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些文字中,生动刻画出王熙凤这一贾府中的当家管事的女性中豪杰形象。

王熙凤治理的是流,而不是源;是末,不是本;是局部,不是整体。小说《红楼梦》揭示的是封建社会的衰落,透过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落揭示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整个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衰败中的一个小插曲,挽回不了家族整体衰败的命运。

王熙凤攻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王熙凤同身边的其他命妇小姐比,因为缺少更深的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些个性素质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也是难得的。而此时,那些男性主子们则享受着祖宗的荫庇,不务正业,养戏子的,爬灰的。总之,那些公子王孙在温柔乡里,尽享荣华富贵,过着金玉锦衣的奢华生活,成为社会上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寄生虫、浪荡子。

出场方式

(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我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立刻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主角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述人物之前,就先已透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能够这样说话,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先声夺人就能够看出。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之后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一样,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y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那里,前十数句关于王熙凤衣着和外貌的华丽描述,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而“丹凤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心机深沉,无时无刻都在算计别人。

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那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府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会做人,用此刻的话就是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状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之后又为黛玉幼年丧母悲哀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悲哀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我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此刻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王熙凤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跃然纸上!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王熙凤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好处之不可忽视。

王熙凤的聪明不假,确实是聪明的,比如在王熙凤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王熙凤的内姑母)在之前曾找王熙凤要过一端布料,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立刻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状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听王夫人的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喜欢王熙凤了。但是她大部分的聪明是残忍的聪明,是虽然八面玲珑但是人人又恨又怕的聪明,可恶的聪明。

判词诠释

原文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凤”字,点其名。《世说新语·简傲》说: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那里反过来就“凡鸟”说“凤”,目的只是为了隐晦一些。

2、“一从二令三人木”句——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字谜,谜底是“休”字。甲戌本此处有一条侧批曰:“折字法。”(戚序本为“拆字法”)

仔细观察推敲此谜,就会发现,其中的几个关键字中均有“人”字。“从”字(繁体“从”)中有四个“人”(亦有说五“人”);“令”字中有一关键字的先后顺序。但其中的“二”兼有双重功能,既为序数词,又与“令”字具有一种“拆字”关系,“二”、“令”合为“冷”字。因此谜的谜面、谜意突出的是“人”字,故需将“令”字的下半部分“折”去,将“二”、“令”合成“二人”。

将“二人”重新植入谜中,此谜的谜面则成了“一从二人三人木”。去掉“一”、“三”序数词,则成了“从二人休”。至此,此谜的谜底已初露端倪。“二人”即为此谜的谜眼、关键。

何谓“二人”?“仁,亲也,从人二。”(《说文解字。人部》)“亲者,密至也。”(段玉裁注)“仁”,从二从人,原意为二人相揖行礼,二人亲密相耦合为“仁”。将“仁”字再嵌入判词中,则最终的谜底应为:“从仁休”(因“仁”而休)。

其实用拆字法并不可取,采用拆字法应遵循古体字的写法来拆,而按“一从二令三人木”。能够理解为凤姐害死的整个过程。即“一从”理解为“纵容”,即先假同意其夫贾琏娶尤二姐。“二令”即害死二命,指凤姐先用恶毒手段害死尤二姐的胎儿,后又用毒计害死尤二姐,即害死二命,“三入木”即是指死后装入棺木,其意是最后凤姐连自我的命都赔上了。

《山海经·南次三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为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一样,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甲旁:头。)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甲旁: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比目鱼玫瑰佩;(甲旁: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引自红楼梦第三回)

篇3:王熙凤的语言智慧

一、揣摩对方心理,精于使用夸赞语言,巧妙恭维,博得他人好感。比如,贾母喜欢雨天,因为贾宝玉出生在雨天。每当雨天,贾母的心情就好,就让她联想起那样一个特别的雨天。她认为人间最美的天就是雨天。宝玉“抓周”那天也是一个雨天,那天午后不少客人踏雨而来。女人们轮流抱着宝玉。大家比比划划地谈着宝玉如何可人,聪明,有出息……几乎都没人“点”到贾母的心坎上。此时,凤姐进了大厅。她说:“有一句话你们说了、忘了——今天什么日子?”女人们都笑了,因为她们都是为这个日子而来,谁不知道?凤姐望着窗外,说了一句:“雨天”。女人们根本不理解,只是轰轰烈烈地笑。凤姐很不情愿地摇摇头,转过身来望着贾母:“老太太,你说呢?”贾母极开心地笑了。贾母的心事只有凤姐一个人知道。贾母更加喜欢凤姐了。

小说第三回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她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王熙凤这么简简单单两句话,产生了极大的语用效应——既是对林黛玉的赞美,也是对贾母和贾母的三位亲孙女的赞美。“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它一方面夸赞了黛玉的美貌,另一方面则谦虚地说自己的见识少。再看“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王熙凤在此声东击西地赞美了贾母和在场的迎春、探春、惜春。此言的妙处在于,虽然吹捧了黛玉,但没有贬低迎、探、惜三姐妹——因为黛玉的出色是由于像嫡亲的孙女。王熙凤还时时刻刻不忘讨好贾母,即使在赞扬黛玉的时候,其每句话都是同时说给“老祖宗”听的,她善于揣摩贾母的心理,向黛玉表白贾母如何挂念她,在贾母的内心是很需要的,王熙凤要迎合这种需要。如果直白地告诉黛玉贾母是“如何如何地挂念你”之类的话,贾母本人、黛玉以及迎、探、惜三姐妹都免不了尴尬。她只用了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就替贾母完成了内心隐秘的心愿。俗话说得好:“学会了赞美,你就拿到了与人交往的通行证。”王熙凤在这方面真正把语言的交际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二、善于观察和思考,洞察力强,语言是她提高办事效率的有力武器。王熙凤治府理家的管理艺术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曹雪芹曾发出“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感叹。王熙凤是贾府中公认的最得力的掌门人与实权派人物,卓越的口才,有技巧的说话方式,是她在事业上披荆斩棘的利剑。比如,协理宁国府治秦氏之丧过程中,王熙凤声威赫赫,出尽风头。她点花名册分派家人工作,一口气说了四五百言,调遣一百多人,口齿伶俐,有条不紊。甫一上任,即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猛药。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根据这一思路,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责任到人,而且自己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过失不饶,惩一警百。同时,赏罚分明,恩威并施,通过鼓励,使大家感到有奔头。其措施收效显著,宁国府的面貌立刻改变了。王熙凤心机缜密,处事明快。她在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获取大量有用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说话的策略,口才成了她杀伐决断、行令使权的有力武器。

三、性格开朗,语言风趣幽默,新鲜热辣,富有生活气息。小说第四十六回邢夫人要讨鸳鸯,贾母气得乱颤,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吱声,可是凤姐却开口了,她说:“我倒不说老太太的不足,老太太倒寻上我了”,大家很奇怪,怎么贾母还有不足呢?凤姐不慌不忙地说出理由来,“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好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明明是要恭维老太太,却以批评开头,故意制造悬念,吊人胃口,然后在众人的好奇惊讶中亮出答案:发生这种事错不在贾赦和其他人,而是错在老太太调理的鸳鸯太美。正话反说,明贬暗褒,就是要夸老太太会调理人。难怪贾母听了开心得也幽默起来,说要把鸳鸯配给贾琏,凤姐儿谦让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自降身价拿自己和鸳鸯相比,烧糊了的卷子对比出鸳鸯水葱儿似的水灵,进一步描补正话。言说虎子是为了突出将门,夸奖高徒是为了赞美名师。鸳鸯是贾母的首席大丫头,赞鸳鸯就是赞贾母。王熙凤语言诙谐,不仅活跃了气氛,让贾母化怒为喜,而且帮鸳鸯争得了颜面。

王熙凤曾称赞一个叫红玉的小丫头,这小丫头把“爷爷”“奶奶”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王熙凤说:“我就喜欢这样子,我喜欢那个声口简断,不喜欢那个哼哼唧唧。”其实,这也是她本人的说话作风,成为她增强个人自身魅力的砝码。她的语言没有什么书卷气,然而却有一派扑面而来的新鲜热辣的生活气。她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那些风趣生动、雅俗共赏的天才般的口才看似无师自通,实则源于生活和社会。她是贾母的“开心果”“顺心丸”,经常逗得贾母开心得合不拢嘴。只要有凤姐在场,她讲几个笑话,说几段幽默,插科打诨,作怪搞笑,再窘迫的场面,也会烟消云散;再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欢声笑语。

四、言谈得体,善于沟通,语言起到了掌握听众,征服人心的效果。说话是个双向沟通过程,要取得最佳的公关效果,就必须“适言”,即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不同而不同。王熙凤是个当家人,要与各式人等打交道,她把握分寸,做到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小说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根据对方的身份,话说得通情达理,十分得体:“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道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往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对于刘姥姥上门“打秋风”的来意,王熙凤心知肚明。她在自谦的同时又告艰难,而且做法很具人情味:“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日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此番话,符合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炫耀的原则,使得刘姥姥对她只有“千恩万谢”的感激之情。这,完全可以当做一个豪门当家人接见“打秋风”的穷亲戚时的教科书。

篇4: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王熙凤;出场方式;人物形象

《黛玉进贾府》选段是《红楼梦》给予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段,该选段不但是引导中学生了解《红楼梦》的重要情节,还是教师在讲解《红楼梦》时需要拓展的重点。在该选段当中,一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毫不掩饰的向读者显露出来,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整本著作的印象。印象当中红楼梦里的贾府华丽而富贵,府中的人物也气场十足。整篇选段当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贾府二奶奶—王熙凤。相信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经历在她的出场方式上,就是为了让读者们能深深的记住她并分析她。

一、《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叫石头记,里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从兴盛到破败的历程。众人皆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其实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后40回是由其他人续写的,但具体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了,后期由程伟元整理出来并对外公布。《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当中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小说当中也显现出最初的民主主义思想,当时资本主义正在盛行,封建家族的存在已经被资本主义的自由思想渗透,促使人们想要反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和束缚[1]。

二、出场方式不同的王熙凤

(一)王熙凤的干练

中学教师在讲解《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之前,都会先向学生们讲解贾府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在《红楼梦》的开篇几章也有关于荣国府的人物介绍,在开篇的第二回当中,冷子兴简单的介绍了贾府当中的人物分布,并提到了一些比较重要人物的人名。在第二回当中,作者虽然在评价宝玉的文笔上用词较多,但毕竟宝玉算是整部《红楼梦》当中的主线人物。而作者竟然也在这一部分对贾琏夫妇进行了介绍。其中有一段文字专门介绍了王熙凤,书中提到王熙凤的样貌精致且言语干脆,在言谈举止方面都得到称颂,在心机方面更胜男人[2]。书中对王熙凤这样的评价展现出旁人看待王熙凤性格的中肯又表现出了王熙凤高贵干练的人物特点。而在《黛玉进贾府》这一选段当中,王熙凤的出场也充满的了干练的色彩。文中有人在黛玉还没有见到王熙凤时就介绍说凤姐是比较精明能干的。而根据《红楼梦》当中对贾琏的表述,贾琏并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相反,其掌管了荣国府上下的一干事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要对王熙凤退避,可见王熙凤的管家能力是没有人可比的。

(二)王熙凤的放肆

在《黛玉进贾府》这一选段当中,很多《红楼梦》当中较为重要的人物都在这一章节出场。黛玉初进贾府,对于很多长辈都不熟悉,王熙凤就是在贾母等人向黛玉一一介绍在座长辈时出现的。众人正在闲聊,却听到门口传来一阵笑声。在这样的场合里,封建贵族的礼教并不允许有人行为放肆,但王熙凤却从一出场就用笑声来显示出她的放肆和性格爽朗。黛玉只听见“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就能够对这为还未见面的二嫂子留下深刻的印象[3]。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从这一句话就与其他几位区别开来。无论是几位夫人还是迎春等贾府小姐,都一丝不苟的遵循着封建礼教的规范,就连作为长辈的几个舅母在此时也是中规中矩的,只有这一位凤姐不符合大家风范,放肆的发出笑声。黛玉的心中自然会觉得是不是哪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来了,竟然这样的放肆不守礼数。果然,这一位无论是从家世还是样貌都属于上乘的贾二奶奶以其不一样的出场方式让人记住了她。

那么作者又为何耗费笔墨将王熙凤的出场方式写的这样别致呢?首先,王熙凤拥有者同样不一般的显赫家世,娘家的不一般给予她在贾府不一样的待遇[4]。其次,王熙凤拥有非凡的持家能力,在精明能干的背后又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权威使她越发干练吗,而精明又带给她无线的荣宠。作者给王熙凤这一角色加上恃宠而骄的形象,使读者即使在后来《红楼梦》行文复杂的状况下也无法忘记这位放肆的凤辣子。

(三)王熙凤的狠辣

王熙凤并不是《红楼梦》当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人物,甚至有人比较讨厌她的四处逢迎。尽管王熙凤的样貌美丽,能力也非常出众,但其性格当中还是有着致命的缺陷。在《红楼梦》的后半段里,王熙凤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惜巴结王夫人以及贾母,并且凭借二人对其的宠溺欺负别人。王熙凤在《红楼梦》当中让人讨厌的直接原因还在于她利用管理荣国府的职权便利,放高利贷,以至于有人因她的行为死去。尽管在古代的封建家庭当中,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但做人心肠可以歹毒到王熙凤这样地步的还是比较少见的[5]。

在《红楼梦》当中,作者又专门描写王熙凤是如何整治得罪他的贾瑞的,又着重描写了尤二姐因她而死的片段。虽说尤二姐在品行方面失德,但其性格上温柔大方,样貌也美丽,如果不是因为家世的原因,也许不会做出失德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尤二姐并不能为已经掌管贾府事物的王熙凤造成威胁。王熙凤竟然不顾尤二姐已经怀孕的事实,悄然使用狠辣的计谋,最终导致尤二姐失去腹中孩子,自己也选择了吞金自杀。不仅是尤三姐评价她心肠狠毒就连贾府的小厮也私下说贾二奶奶两面三刀。王熙凤还没有出场的时候作者就已经写到了她的狠毒,而尤二姐因为不相信传言所说,最终却被王熙凤用借刀杀人的计策夺取了性命。《红楼梦》越读到最后,越是能够感觉到王熙凤的毒辣,越是想起小说情节当中无辜人的惨死,读者越是憎恨她。作者成功的将王熙凤这一人物从《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当中分离出来,使读者一接触她就无法忘记她。

三、结论

《红楼梦》是笔者儿时的重要阅读刊物,也是中学时期不得不学习的一本著作。作为反映封建礼教最深刻的古典名著,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的教育部门都很看重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王熙凤是《红楼梦》当中的经典人物,了解了王熙凤就相当与对《红楼梦》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身对王熙凤与他人不同的出场方式的分析感受到王熙凤这个人在贾府存在的意义,进而产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并解读出与别人眼中不一样的《红楼梦》。

参考文献:

[1]刘丽红.2000——2010年王熙凤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5(01):11-17.

[2]张海涛,陈恒新.王熙凤形象探析及其典型意义[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06):86-95.

[3]贺晗黎,单学文.上场与缺席:《红楼梦》人物塑造的一种特殊策略[J].红楼梦学刊,2015,02(06):291-304.

[4]罗怀宇.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艺术性:一个中西比较文论的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11(08):88-90.

篇5:《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了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两弯柳叶吊梢眉,一双丹凤三角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就是凤辣子的形象,一个外貌很美的女人,但内心很毒辣,阴险的女人。她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将荣国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另外,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流,真可谓八面玲珑。她很会讨贾母喜欢,正因为如此,所以她在贾府中的权利很大。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wenxue/)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便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宁国府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见请了西府了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她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侍侯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了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个是有了名的烈货,脸酷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走马上任”,并宣布“施政纲领”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她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是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他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她的才能还表现在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跟随她,一切先以凤姐的正面和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意图,但凤姐对这些其实很多时侯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事必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就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了。她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但若平儿没有凤姐,恐怕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她是个“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厉害角色。她凭着伶牙俐齿讨得贾母欢心,在贾母面前谈笑自若。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暗地里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她为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的婚事索要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别人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使得张金哥用麻绳自缢,守备的儿子跳河自尽。她还经常扣住丫鬟小姐的月钱放高利息贷款,逼死了贾琏的奸妇鲍二家的,还借刀杀人让贾琏的小妾尤二姐折磨致病,不堪忍受欺辱,吞金自杀。但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生命。”一辈子争强好胜的“凤辣子”曾经呼风唤雨,最终却难逃众叛亲离的命运,到死也只有一张破席包裹她的尸体。

她的判词就是她的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篇6:浅谈王熙凤的为人处世

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级专接本 赵丽英

摘要: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在整个作品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熙凤“模样极标致”,心机口齿都在众人之上,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协调能力,可谓才貌双全。在百鸟嘀啭的女性世界中,她是一只俊秀杰出的“凤凰”。

关键词:红楼梦; 王熙凤; 为人处世

王熙凤更通行的名字叫凤姐。她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精于为人处世的人。书中曾多次描写凤姐的风趣,时间、地点、对象、情景不一样,都能由她几语添色增辉,如对贾琏说:“国舅老爷大喜”,几分娇媚;钗黛宝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都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凤姐的风趣和幽默是她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缺少的佐味。王熙凤还攻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她会利用潜在的家族当权者的权力和影响。老太太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媳妇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深得老太太的欢心。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必须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我们有能力是一方面,如果搞不好关系,我们的能力就等于没有。能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能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对着干。她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凤姐的精彩出场

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场的言行,彩袖辉煌的衣装,就能说明这个人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的出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她的出

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结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系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魄,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到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见《红楼梦》第三回)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形兼备的活生生的凤姐儿!她的形像,她的神态,她的地位,她的气势,她的性格乃至灵魂,一刹那间全显露出来了。而且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领其神。她那一番精彩地表演,更是八面玲珑,有声有色,令人绝倒。她的眼睛、嘴巴处处在黛玉身上,而她的心思却时时为贾母一人,既讨黛玉的好儿,又向贾母承欢邀宠。她看贾母的眼色,忽悲忽喜,“转悲为喜”,简直是一位超级演员。脂砚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②

凤姐展露给黛玉的华美衣装,不同于他人的言谈举止,使黛玉感觉到她是一个机心深细、才干超群的人。为后文她协理宁国府的出色表现和管理荣国府的非凡能力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凤姐的机心深细

王熙凤是一善于动脑筋、为人处世方面很有机心、虑事深细的人。如:邢夫人为贾赦讨鸳鸯做妾,让凤姐去说和,凤姐觉得此事不妥,但谏而不听,于是随风转舵,用一堆恭维话来奉承邢夫人,其实凤姐的这一套话,是她对愚蠢的邢夫人的捉弄,是她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③性格的生动流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她那“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有防碍。”这是对邢夫人的捉弄。凤姐性格的典型性,也表现在她那随机应变的环节。凤姐之于鸳鸯好比宝钗在滴翠亭之于黛玉,凤姐在讨好邢夫人的同时也不得罪贾母,这也体现了凤姐随机应变的性格。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问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的回答若即若离,一点也不像在存心给别人抹黑:“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却是晴雯生的好。若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到很像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第七十四回)凤姐没把话说死,而把话留给听者去揣测。唯其如此,打击人的力量就更大。这正如鲁迅所说:“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④凤姐的机心还表现在恶毒的一面,如她治贾瑞的手段,应当说对贾瑞这种人是,既可怜又可笑的。可凤姐未免也太毒辣,但整个事件中,贾蔷贾蓉在这成了她的工具,她几乎未曾出面,可见她的计谋之深。到整死尤二姐一段,书中写的更为明白,叫“弄小巧借剑杀人”,她秘布将尤二姐撰入大观园,令丫头虐待,向老太太告状,请医生做手脚,最后让秋桐担罪名,可谓精致周到,还让别人认为她是一个贤良人物(至少将老太太、王夫人蒙得死死的在古鼓中。)。再以后是偷梁换柱主办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这样的主意大概也只有凤姐能够想的出来,还细节到借紫鹃到婚堂。应当说,凤姐行恶的一面,很有女性的特征,将女性的智慧运用的入木三分。足智多谋的凤姐利

用她的机心没有出面就害死了很多人,但凤姐也为贾府做了很多男人无法做到的事,可见她是一个非常有才的女子。

三、凤姐的才干

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的进行塑造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写的,除贾母之外,王熙凤便是贾府最实际的权威人物,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她能在规模庞大、事务繁冗的荣国府取得当家管事、威令众人的地位,是与她高出众人的才干分不开的。王熙凤具有独到的权术机变,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心机,在纵横交错的矛盾之中始终把握最有利于自己的环节,见风驶船,多方应付。

聪明能干,是王熙凤的主体性格之—。曹雪芹用许多笔墨描写她这一性格特点。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的贾府,谈何容易!府内穷奢极侈的生活,挥金如土的耗费,豪奴悍仆的差遣约束等等;外面皇亲国戚的贺吊应酬,亲朋故旧的婚丧嫁娶、喜庆寿诞,侯门府第的送往迎来,繁文缛节等等,这一大摊子庞杂琐碎千头万绪的事,都要由她处理、过问、决断。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脂砚斋曾这样批道:“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⑤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事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如: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有出色的表现。王熙凤首先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极其尖锐的指出,宁国府存在的五大弊端:“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就是宁府的风俗。”此时凤姐虽尚未理事,已能看出她的厉害了。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猛药,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就职演说:“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第十三回)根据这一思路

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管理。加之她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

写到这里,凤姐的干练能力已经表现的相当充分了,然而曹雪芹并未到此止笔,他又用烘云托月之法,进一步突出凤姐:这日伴宿之夕,亲朋满座,尤氏卧于内室,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应承,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也有俱贵怯官的,越显得凤姐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⑥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会让我们感觉有了凤姐,就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⑦的局势。用秦可卿的话说就是“婶婶,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能不过你??”。熙凤同其他的女性相比因为缺少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是难得的,就是贾政、贾珍、贾琏这些“须眉男子”,也是万不及一。秦氏之丧,是贾府的一件大事,也是很难办好的一件事。但善于理家的王熙凤办的很完美。再如刘姥姥进贾府认亲,凤姐对其来历不清楚,就不冒然行事而是让周瑞家的问个明白,讨个示下,然后再定出处理计划,头脑可谓清爽。

凤姐在管理荣国府过程中还表现出超强的察言观色、能说善变的“公关”本事和择人才能。如:在察言观色、能说善变方面,首先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的跟随她,一切以凤姐的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的意图,但凤姐对这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凡事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凤姐对宝玉自然也没得说,要吃什麽莲蓬儿汤,马上可以办到,要读书取钱,也是风行即雨;从小带他去逛宁国府,到稍大时同遭赵姨娘暗算,到最后一起囚禁狱神庙,凤姐和宝玉的命运一直像亲姊弟的命运一样紧紧联系在一起。凤姐对黛玉宝钗也很为是妥帖周到。她看的出二玉间的情谊,她知道黛玉体弱多疑,抄检时先将黛玉按下;她知道宝钗在贾府的影响,给她过生日时费尽心思;她对探春的态度在理家时,表现的最充分;她对李纨基本是敬重,但也只有她能偶尔开这位孀妇的玩笑;她对晴雯袭人等丫头都能在关键时刻考虑得到。同时聪明的凤姐意识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她要站稳脚跟,保住她的地位和权势,她除了稳抓兄弟姐妹这些垫脚石外,她必须靠定“太上皇”

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这“两座山”。于是,她确定了向二房“一边倒”的路线。“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是她的行动宗旨。她在贾母前装乖卖巧,打诨插科,想尽一切点子,使出浑身解数拍贾母的“马屁”,而且瞅的准,拍的好,使贾母感到喜心惬意,浑身舒坦。斗牌,她故意出错,让贾母赢,并逗笑儿让贾母取乐;贾母说她小时候掉进池里,头上磕了个坑,如今倒鼓出来了。她马上就说:这是老太太的福寿多,把那坑装满了;贾母正为贾赦讨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第四十六回)??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如沈慕韩评价:“舌烂莲花迷五色,心藏机械刻三分。”⑧实际上正是这样——由于她受到贾母的宠爱和王夫人的信任,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她在择人方面也很有能力,在这我们仅从两个人来谈:平儿和探春。凤姐的才能还表现在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若凤姐没有探春,恐怕更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大家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虎难下’了。??我正愁没个膀背,??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背,我也不孤不独了。??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凤姐要利用探春转嫁仇恨。脂评认为:“阿凤有才处,全在择人,收纳膀背羽翼,并非一味以才自恃者;可知这方是人才。”⑨何况凤姐自己说的明白,探春料理家务那不徇情的作风,正好符合她转移人们怨恨的需要,也就是代替自己“骑上老虎”。⑩

尽管王熙凤有很多为人不啻的地方,但她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是令众人赞叹的。当我们读了“协理宁国府”一段,会感觉到那贾府上有了一个王熙凤,就形成了“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人是英雄”的局势。她的才干“居金菱十二钗”之首,也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用更多的字数来表现她的才干有多种目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王熙凤突出女子的才干。这表现了曹雪芹的伟大,他不仅提倡“男女平等”还打破了在封建社会流传百年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红楼梦》是女性解放的先声作品。

注释:

①本书有关《红楼梦》引文,系依据人民文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引用《红楼梦》一书文句,只注明回次。

②孙逊:《“脂评”思想艺术价值浅探》《名家解读红楼梦(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811页。

③⑩王朝闻:《论凤姐》,百花文艺学出版社,1980年4月第336、294页。④鲁迅:《捣鬼心传》《鲁迅全集》,第五卷第214-215页。

⑤张毕来:《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89页。

⑥舒芜:《红楼说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56页。

⑦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9月第154页。

⑧《红楼梦学刊》,沈慕韩《红楼百咏》,白花文学出版社1989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迹出版社,1981年7月第59页

参考文献: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 四》,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6月 ?汪道伦 :《红楼品味录》,华艺出版社 1998年8月。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年3月。

?《红楼梦学刊》,白盾《论王熙凤性格的悲剧意义》,白花文学出版社 1982年。

?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04年。

?韩进廉:《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

上一篇:土地确权顶岗实习报告下一篇:嘉善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信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