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员工的保密协议

2024-05-11

公司对员工的保密协议(共9篇)

篇1:公司对员工的保密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经协商就甲方公司薪酬体系保密事项达成协议条款如下:

一、涉及甲方的公司薪酬体系文件属于甲方公司的商业机密,乙方受聘于甲方公司任职服务期间工资实行保密制,甲乙双方应共同承担保密义务,负有保密责任。

二、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公司规定的任何成文或着不成文的保密文件、规章、制度等,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公司的任何机密泄露给公司以外的任何其他人。知悉公司机密泄露情况者,应及时向甲方人事部负责人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

三、乙方不得在私人交往或通信中泄露公司机密,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公司机密,不得通过其他方式向第三方传递公司机密信息。

四、乙方不得与公司人事部门以外的第三方讨论、传播、散布、比对薪资。

五、无论乙方以何种形式离职或被甲方辞退,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乙方仍然不得向其在甲方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甲方公司就职人员及其有关亲朋好友披露自己曾在公司就职的公司机密文件内容及工作待遇情况。

六、违约责任约定:

1、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所约定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500万元,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包括因追究该违约责任所产生的合理费用等。

2、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或有关法律规定,甲方按乙方自动离职处理,或者视情况给予降薪、降职甚至作出开除的处分决定。

五、争议解决办法: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纠纷,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交甲方所在地劳动仲裁或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八、本协议为甲、乙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有效期限同甲、乙双方《劳动合同》一致。

甲方(盖章) :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名:

日期: 日期:

篇2:公司对员工的保密协议

甲方:

乙方(员工):

鉴于乙方在甲方工作,并获得甲方支付的相应报酬,双方就乙方在工作期间及离职以后保守甲方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照执行。

一、保密协定

(一)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之处,乙方亦应本着谨慎、诚实的态度,采取任何必要、合理的措施,维护其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信息,以保持其机密性。

(二)乙方承诺,除了履行职务的需要之外,未经甲方同意,不得以泄露、发布、出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甲方其他职员)知悉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他人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信息,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三)双方确认,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因履行职务或者主要是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有关的知识产权均属于甲方享有,乙方对与此相关的商业秘密信息负有保密义务。(需要征询技术中心、信息中心)

(四)乙方因职务上的需要所持有的或保管的一切记录甲方商业秘密信息任何形式的载体,均归甲方所有,而无论这些秘密信息有无商业上的价值。乙方应当于劳动关系解除时,或者甲方提出要求时,返还全部上述记载甲方秘密信息的一切载体。若记录着秘密信息的载体是由乙方自备的,则视为乙方已同意将这些载体物的所有权转让给甲方。甲方应当在乙方返还这些载体时,给予乙方一定经济补偿。

二、保密范围

本协议所称甲方的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无论甲方是否采取保密措施):

(一)经营管理资料(包括公司发展战略、尚在执行的重大投资决策、尚未执行的重大经营决策、尚未执行的重大人事调整决策等);

(二)财务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报表、帐务资金、经营盈亏情况等);

(三)员工薪酬(包括乙方及甲方其他员工的工资、奖金及个人薪资明细等);

(四)招标采购资料(包括货源情报、供货商明细、采购价格等);(需要征询整顿办等部门)

(五)营销资料(包括价格和价格策略、销售报表、客户名单等);(需要征询营销中心等部门)

(六)规划设计资料(包括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图纸等);

(七)其他技术秘密(包括产品成分构成、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模型、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等);(需要征询技术中心等部门)

(八)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检举报告、专案稽查报告等;(需要征询纪检等部门)

(九)其他应保守秘密的资料及信息。

三、保密期限

双方同意,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六个月内,乙方仍对其在甲方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甲方或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有关秘密信息的义务。

(一)本协议中所称的任职期间,指双方建立起劳动关系。

(二)乙方确认,甲方在支付乙方的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乙方在职和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甲方无须在乙方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四、违约责任

若乙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直至追究乙方法律责任。

五、争议解决

因本协议而引起的纠纷,如果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提起诉讼。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七、本协议的修改必须采用双方同意的书面形式。

八、本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条款,具有与劳动合同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身份证号码:

签约日期:

篇3: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思考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直以来, 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制度及员工持股计划在法学语境下, 被作为近义词相互交替使用, 实则不然, 员工持股与员工持股计划实属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 所以在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加以说明。

所谓员工持股, 即公司员工对其通过各种方式 (包括购买、赠与、继承等法律途径) 持有的本公司股票行使股东权利, 并取得股票收益。因股票的持有人即是公司员工, 又是公司股东, 所以被称为员工持股。鉴于员工持股人身份的双重性, 法律一般员工持有股份的比例及转让的比例均有所限制。

员工持股制度与员工持股则不同, 其又称为员工持股计划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缩写为ESOP) , 最早起源泉于美国, 由美国律师兼投资银行家路易斯·凯尔索于1953年最先提出。 (1) 根据美国员工持股协会定义,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让员工持有本企业股票从而分享收益的机制:通过建立信托基金, 拥有企业或股东以股票或现金提供给员工的资产, 并用其来购买企业的股票。 (2) 与员工持股的概念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员工持股侧重于股东身份的双重性, 员工持股计划则更侧重于员工持股制度的管理及操作, 属于一种随着公司企业制度的发展而由法律建构的一种制度。

二、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背景

实行员工持股的目的在于通过承认员工劳动力产权, 使员工获得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资本收益, 从而建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 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 (3)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象的形容员工持股制度, 那就是托尔维克所说的“使人人都参加政府的管理工作, 则是我们可以使人人都能关心祖国命运的最强有力手段, 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 (4) 利益共享、命运与共, 是员工持股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施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国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随后出现滞胀的现象。科技的发展使得财富分配过于集中, 这种分配不公的矛盾给美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危机。企业资金的匮乏, 只能缩小企业规模、减少员工福利及工资待遇, 而员工则要求更大范围的去参加公司的运营管理, 并要求通过获得公司股票所有权及公司利润分成, 去补偿自己工资及福利的损失。 (5) 1967年, 美国律师兼经济学家路易斯·凯尔索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 (简称ESOP) , 这种方式被认为既保护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同时又兼顾了员工的利益, 能很好的缓冲劳资关系, 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6) 按照美国员工持股协会的定义,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使员工成为本企业的股票所有者的员工受益机制:通过建立信托基金, 员工可拥有企业或股东的股票或现金资产, 并用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有学者认为, 我国清朝时期的“票号”、“钱庄”发生了最早的职工股, 分为“身股”和“财股”两种。现代意义上的职工股最早出现于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温州、台州及山东周村等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这种做法在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后, 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成为当时中小企业改制的首选目标, 这是职工持股在我国发展的最早形式。

在我国, 职工持股制度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出现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 市场化速度的提高, 国有企业越来越体现出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一面, 当时国有企业大都响应政策号召重整旗鼓, 但资金缺乏却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发展瓶颈。为了筹措资金, 一些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 把筹措资金的对象瞄准了本企业的职工, 所以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最初是被作为一项解释国有企业治理困境的制度被引进的。但是, 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从当时的一系列行政规章, 如《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意见的紧急通知》、《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国家体改委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关于社会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向职工配售股份的补充规定》等, 都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家监管部门对待员工持股制度上的反复与犹豫, 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说是国家政策的一项产物。

三、现行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规制

(一) 公司法对员工持股问题的规定

依民法和公司法原理, 任何人作为民事主体, 都有权利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进行投资取得公司股东权益的, 在法律并没有限制本公司或企业员工购买本公司和企业股票的时候, 员工有权成为公司的股东, 享有股东权利, 承担股东义务。《公司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情况, 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 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第143条规定, 公司在一般情况上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 但可以收购不超过公司拟发行股份5%的股份奖励给本公司员工。第145条:“上市公司的股票,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市交易。”根据民商法“法无禁止即自由”及文义解释的原理, 可以得出结论: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可以合法的持有本公司的股票, 只是股权的份额和转让会受到法律或公司章程的限制。

(二) 《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规定

2014年6月20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规制。该意见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要求及员工持股计划的监管等四个方面分20条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享。可见员工持股是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上市公司来讲, 《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促进员工持股计划的良性发展, 使员工可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员工通过持股计划获得公司股份, 一方面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 使得员工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去, 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 员工持股计划为上市公司提供一种新的市值管理工具。

(一) 有利于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我国传统上工资和奖金构成收入的主体, 由于工资水平又一直较低, 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工作效率低下。而员工持股计划是为了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来达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的目的。员工持股计划能有效激发上市公司的内在动力, 原因在于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使得员工由单一的劳动者身份转变为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双重角色, 进而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因此能有效挖掘公司成长原动力、提高公司的整体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 有利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中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占较大的比重, 国有股一股独大使企业缺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公司治理理论提出, 股权相对集中时, 大股东对企业实行直接监控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我国目前股权相对集中的前提已经存在, 员工持股则可以成为与国有股制衡的力量。员工持股是由所有员工参与的一项投资行为, 它能保障员工行使决策和监督的职责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不是单纯为了提振股市而采取的措施, 而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制度举措。

(三) 有利于解决利益冲突, 保护中小股东

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补充员工的薪酬收入, 有了这份补充收入, 上市公司就可以适当降低支出, 而将应付一部分薪酬以股票的形式发放给员工, 即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将公司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会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保证中小股东与企业内部人利益达到一致, 有利于减少上市公司圈钱的动机, 进而采取增加分红、回馈投资人的意愿。

其次,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增强了中小股东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影响力, 起到对大股东尤其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从而避免大股东利用各种关联交易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产生, 进而解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最后,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和内部控制问题。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司的股东, 强化了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作用, 使得股份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做到切实保障投资人权益, 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主要宗旨。

摘要:员工持股计划自被我国引进后,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修改后的《公司法》、《证券法》为普通公司员工持股也提供了平台。2014年6月20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系统性规制。“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目前资本市场盛行的关键制度设计之一, 具有和上市公司利益共享、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提高企业绩效等诸多益处。

关键词: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可行性,监管

注释

11 路易期·凯尔索, 帕特里·西亚凯尔索.民主与经济力量——通过双因素经济开展雇员持股计划革命[M].赵曙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1.

22 梁慧瑜.企业员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3.

33 江平, 卞宜民.中国职工持股研究[J].比较法研究, 1999 (3、4) .

44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270.

55 梁慧瑜.企业员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58-59.

篇4:公司养老保险对员工工资的影响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会意义;特征;挤出效应;福利

中图分类号: F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27-2

0 引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地进行改革发展,其中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在改革开放前、1986年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时期以及实现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收取形式是即收即付的形式,当时所收取的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用于当时的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员工的养老金在当时是全部由企业进行缴纳的,员工是不需要承担缴纳比例的。在1986年的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时期,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地增多,而企业和员工所承担的税负也越来越重,因此许多企业是不愿意承担员工的养老保险费用的,也正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当时劳动力的自由性。在实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现结合之后,进一步地提高养老保险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也提高了养老金的统筹层次,有效地降低了养老金之间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地加强对我国养老保险的认识,提高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的影响,本文就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以下的相关探讨。

1 养老保险体制的社会意义

1.1 对于劳动者福利产生的影响

如果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是由员工来进行承担,将会对员工的福利产生影响,员工的福利要大大地下降,特别是针对于工资水平较低的员工来说,扣除养保险的费用后,员工实际收入的工资是非常低的,将会影响到员工的经济收入,进而影响员工的生活水平,不能有效地发挥出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缴纳养老保险也能为员工老年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员工一旦达到退休年龄后,就可以领养养老金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收入来源,进而确保自己的晚年生活,打破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1.2 对于社会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

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当前的社会收入分配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针对于不同工资水平的员工,企业所转嫁缴费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针对于工资较低的员工,企业所转嫁的缴费水平也可能比较低,相反,针对于工资水平较高的员工,企业所帮其缴纳的费用则比较高,这样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实际收入。由于企业所转嫁的缴费能力不同,会导致有钱的会更加有钱、没钱的会更加没钱这样的社会现象出现,对社会的收入分配产生严重的影响,加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正是由于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会相应地降低员工的收入,针对于部分收入水平较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的员工来说,他们是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的。

1.3 对于劳动力成本产生的影响

如果企业帮助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用工成本就越高,将会导致企业缩减工作岗位,降低社会的就业岗位,使得失业的情况更加严重。相反,如果企业帮助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比较低,虽说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也会降低对员工的工资鼓励,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或者是更多的员工来完成工作,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在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对于员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就要科学合理,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养老保险的激励作用。

1.4 对社会保险参与产生激励影响

由于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企业会帮助员工缴纳大部分的养老保险费用,因此会大大地提高员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提高我国社会保险的普及程度。一般情况下,企业为员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是占到总费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比例是较低的,因此能够大大地鼓励员工参与社会保险的购买。

2 养老保险的特征

2.1 不同城市的缴费比例不同

在同一个时段下,不同城市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不同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在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在2007年我国深圳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百分之十,而在2007年,我国上海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百分之二十,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缴费比例差距是非常大的。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就造成了我国各地城市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同,进而影响到各地城市员工的收入水平以及晚年生活,比如缴费比例较低的城市收入水平肯定要比缴费比例较高的城市要高。然而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多少则与员工现在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有着重要的关系,缴纳费用越多,其退休金肯定就越多。

2.2 不同时段相同城市的缴费比例不同

除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时间段下的缴费比例也是不同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也不断地上涨,各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也在不断地调整,例如随着地区工资平均水平的提供,该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可能会上升。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部分城市在刚制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可能会制定较高的缴费比例,因此该地区可能会逐渐地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如果该城市一开始所制定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比较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该城市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可能会随之上升。

3 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的挤出效应

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水平最显著的影响则是挤出效应,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养老保险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养老保险的缴纳对于员工的工资存在的挤出效应。所谓的挤出效应是指当员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断上升的时候,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对下降,这就是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的挤出效应。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每当员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上升百分之一,员工的工资水平则下降百分之零点五,由此可见员工的工资是随着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上升而随之下降的。而企业帮助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上升百分之一,员工的工资水平也会下降百分之零点三,因此不管是增加员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还是增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员工的工资水平都会随之下降。正是由于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的挤出效应,导致部分企业员工是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

按照我国目前百分之二十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来进行计算,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担情况,当企业帮助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后,通过相关的比例计算,企业就会降低员工百分之六点八的工资,如果再加上员工个人缴纳的百分之四的工资,员工一共承担了百分之十点八的缴费比例,而企业所承担的缴费比例则大大地降低。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负担上员工与企业所承担的比例大约是1:3的比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对于员工工资的挤出效应将会更加地明显。

4 养老保险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企业对于员工的应付福利以及员工的工资是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企业对于员工的养老保险的缴费不纳入到企业对于员工的应付福利中。而员工的养老保险缴纳的比例是按照员工的工资来进行计算的,因此推理出如果企业帮助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过大的时候,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就会通过降低员工的工资,增加对员工的应付福利来降低企业帮助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数额。根据相关数据得出,如果当企业增加对员工的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员工的所得福利并没有的得到相应的增长,反而是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增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企业的总支出也并没有出现增加的趋势,反而是出现下降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许多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上还是存在的空账的问题,不同地区间的养老保险转移手续麻烦困难等等。

综上所述,虽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上文的对员工工资所造成的挤出效应,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高养老保险的激励作用,进而更好地保证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黎志刚,吴明琴.中国企业养老保险支出挤出了员工工资吗?[J].经济资料译丛,2014,01:94-98.

[2] 马双,孟宪芮,甘犁.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对员工工资、就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4,03:969-1000.

[3] 左号.分析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对员工工资、就业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5,03:233.

篇5:公司员工保密协议范本

甲方:

XXXX有限公司

乙方: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甲方:X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方: 身份证件号码: 户籍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国家、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双方在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就甲方商业秘密保密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保密的内容

1、技术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产品图纸、生产模具、作业蓝图、工程设计图、生产制造工艺、制造技术、计算机程序、技术数据、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

2、经营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股份构成和投资情况、公司近远期发展战略、经营方针、重要决议、投资方案、投资决策意向、市场分析、产销策略、与公司经济利益关系重大的研究开发项目和计划、经营管理策略;

3、交易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称、客户地址及联系方式、需求信息、定价政策、采购价格、销售价格、进货渠道、客户调查报告、客户成交及商谈的价格;

3、管理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资料、人事资料、工资薪酬资料等。

第二条:保密的范围

1、乙方在劳动合同期前甲方已有的商业秘密;

2、乙方在劳动合同期内甲方所拥有的商业秘密;

3、乙方在劳动合同期前所持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经双方协议乙方同意被甲方应用和生产的;

4、乙方在劳动合同期内职务发明、工作成果、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 第三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的职务发明、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工作、应用和生产条件,并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要求从事经营、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设计与开发,并将生产、经营、设计与开发的成果、资料交于甲方,甲方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

3、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甲方的商业秘密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和撰写论文向第三者公布;

4、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无论因何原因),乙方不得向第三方公开甲方所拥有的未被公众知悉的商业秘密;

5、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无论因何原因),在解除或终止日后二十四个月内,乙方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6、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及终止日后的二十四个月内,员工不得建议,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任何方式试图说服或促使公司或其关联方、股东、客户及商业伙伴的雇员接受其他个人或单位的雇佣,或离开公司或其关联方、股东、客户及商业伙伴;

7、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防止泄露甲方的商业机密;

8、甲方安排乙方任职的涉密岗位,并给予乙方保密津贴。第四条:保密期限

1、劳动合同期内;

2、甲方的专利技术未被公众知悉期内。第五条:违约责任

1、在合同期限内及终止日后的二十四个月内,若乙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甲方可要求其赔偿,赔偿金额相当于因乙方行为造成甲方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若违约责任发生在劳动合同期内,甲方可单方解除与乙方的劳动关系并不予提前通知,更无任何经济补偿金;

2、本协议与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存在直接冲突的,按国家法律规定处理。第六条:免责条款

由于地震、水灾、火灾或政策变化等人力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抗拒的原因,导致甲乙双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协议项下的有关义务时,甲乙双方相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在不可抗力影响消除后的合理时间内,一方或双方应当继续履行本协议。第七条:争议的解决

由于本协议的履行或解释而产生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争议,如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应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其当时有效的仲裁规则和仲裁程序进行最终裁决。若双方对仲裁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当地提起诉讼,并按法院的判决结果执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第八条:其他条款

1、经双方书面确认,任何一方不得变更或修改本协议,国家规定的除外;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4、甲方拥有对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

甲方:(公章)

乙方:

代 表:

右食指印模:

签署日期:

篇6:公司企业员工保密协议

一、协议双方:,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乙方;

二、依据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签订此保密协议。

三、涉及人员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2.与招商、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人事行政、财务经济、工程管理、法务、信息等有关的中层管理人员;

3.涉及公司核心经济信息、业务拓展机密以及重大客户联系的基层管理人员。

4.其它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人员。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防止泄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要求从事经营、招商、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及管理工作,并将招商、经营、开发、营销、管理的成果、资料交甲方,知识产权归甲方,甲方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

3.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甲方的商业秘密用于指定目的以外的用途和撰写论文向第三者公布;

4.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乙方应向甲方移交掌握的商业情报、管理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文件资料、磁带、光盘图纸等,不得向第三方公开甲方所拥有的未被公众知悉的商业秘密;

5.乙方不得协助第三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本公司商业秘密。

五、保密期限

1.劳动合同期内;

2.甲方的相关商业信息未被公众知悉期内;

六、脱密期限

1.乙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个月通知甲方,提前期即为脱密

期限,由甲方采取脱密措施,安排乙方脱离涉密岗位;乙方应完整办妥涉秘资料的交接工作;

2.劳动合同终止双方无意续签的,提出方须以书面形式提前提前期即为脱密期限,由甲方采取脱密措施,安排乙方脱离涉密岗位;乙方应该接受甲方的工作安排并完整办妥涉秘资料的交接工作;

3.劳动合同解除或期满终止后,乙方必须信守本协议,不损害甲方利益。

七、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此协议,给甲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轻微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调离乙方岗位,并予以行政处分;

2.乙方违反此协议,造成甲方重大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解除与乙方劳动合同关系,并追加经济损失赔偿;构成犯罪的,甲方有权依法追究乙方刑事责任。

八、其他

本协议一式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篇7:公司主要岗位员工保密协议

甲方(企业):河南中鼎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因工作需要,接触到甲方的科研、生产、营销和管理上的秘密(统称商业秘密),为明确乙方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一段合理期限内有关的保密事项,甲乙双方就下列条款达成一致:

第一条 商业秘密的内容

本协议提及的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其中技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进度、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指标、数据资料、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经营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采购名单、营销政策、财务资料、法律事务和人力资源信息等。

第二条 职务成果

双方确认,乙方在任职期间,因履行职务或者主要是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非专利技术成果等,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甲方根据情况,可给乙方相应的奖励。

第三条 保密规定

乙方在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保守其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

第四条 保密责任

除履行职务需要外,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泄漏、传播、公布、发表、传授、转让、交换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无权知悉该项秘密的甲方职员)知悉属于甲方或者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第五条 保密期限

乙方的保密义务自到甲方工作时开始,到该商业秘密由甲方公开时止。

无论乙方因何种原因离职(含辞退),在离职之后仍应当保守在甲方工作期间接触、知

—1— 悉的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承担同在甲方工作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乙方自离职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同甲方有竞业关系的企业任职。

第六条 从事第二职业的限制

乙方承诺在甲方任职期间,不从事第二职业。特别是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在与甲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内任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上述企业提供服务。

第七条 秘密信息的载体

乙方因职务上的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有甲方秘密信息的纸质、电子、音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均归甲方所有,无论这些秘密信息有无商业上的价值。乙方应当于离职时,返还属于甲方的全部财物和载有甲方秘密信息的一切载体,不得将这些载体及其复制件擅自保留或交给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 侵权责任

(1)如果乙方不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任职期间自愿接受甲方的罚款、降薪或辞退等处罚;如申请离职或已离职,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万元。

(2)如果因为乙方前款所称的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除承担违约责任外,并承担赔偿甲方损失的责任。

(3)甲方有权追偿乙方因泄密的非法所得。

第九条 争议解决

因本协议而引起的任何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述约定不影响甲方请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理。第十条 生效

本协议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甲方:河南中鼎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字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8:商业接洽始于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 一般是交易双方初步商业接洽后签订的第一个法律文件, 也是公司法务人员和律师最常遇到的法律文件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法律方式约束潜在信息获得一方, 从而使得信息披露一方更加放心披露自身的保密材料和信息以便更好的促进双方商业交易。作为信息获得一方的法务人员和律师, 充分理解保密协议, 可以更好的判断自身公司对外所承担的保密义务, 衡量潜在风险;而作为信息披露一方的法务人员和律师, 充分运用保密协议, 可以更好的保护自身公司的机密信息。在涉外商业接洽中, 保密协议的运用则更为常见, 因为外资企业通常都会要求在谈判开始前就签订保密协议, 以保护商业谈判过程中披露的信息。有了保密协议的法律保护, 谈判双方也会更加容易开诚布公的进行商谈, 提供详尽的数据, 从而更好的促进双方达成商业交易。

一、有效建立保密协议管理机制

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在不同的保密协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信息披露方或者信息接收方, 又或者同时作为信息披露方和信息接收方。在商业接洽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那么起草和审查保密协议时的策略当然也就不同。信息接收方当然希望保密协议涉及的保密信息范围越窄越好, 泄密责任越小越好, 保密时限越短越好。而信息披露方则希望在最大限度内保护保密信息不被泄露。[1]所以作为公司法务人员或律师, 要为自己服务的公司建立不同的策略和保密协议模板:单向接受信息, 单向披露信息以及双向 (既接受信息同时又披露信息) 。另外, 还需要建立公司相关层级领导审批制度, 以保证不论作为信息接收方还是信息披露方, 公司的利益都能得到切实保障。

二、保密信息的定义

信息披露方希望“保密信息”这张网撒得越大越好, 最好涵盖所有形式的信息, 不论是书面的口头的还是电子形式的, 甚至包括信息接收方根据保密信息开发的工作产品 (例如根据信息披露方提供的保密信息制作的分析图表) 。具体的, 可以将“保密信息”定义为由披露方或代表披露方向接收方披露的任何不为公众知晓的任何形式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专有技术、样品、技术、规格、图纸、设计、构思、工艺和测试方法等。而且对于口头披露的保密信息, 应当在口头披露时明确表明为保密信息, 并在披露后短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口头信息接收方发出保密信息的摘要, 同时表明为保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信息披露方务必要求信息接收方收到具体保密信息时进行签收, 以作为日后主张权利的证据。[1]

然而信息接收方则希望在“保密信息”的定义中排除以下内容:1、信息接收方已经掌握的信息;2、社会公众通过一般查询可以获得的信息;3、信息接收方独立开发的信息;4、信息接收方从第三方获得的信息, 且该第三方对该信息不负有保密义务。

所以, 不论是信息披露方还是信息接收方的法务人员或律师, 在起草和审核保密协议时, 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务必要与业务人员一同把关, 研究每个项目中保密信息的内容、性质、重要程度、来源以及使用目的。并据此在与对方的商业谈判中, 划界清楚, 不至于承担不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为今后的商业活动铺平道路。

三、承担保密义务的主体

承担保密义务的主体, 当然是信息接收方。那么是否仅仅是信息接收方这一家公司呢?

作为信息披露方, 通常来说总是会要求保密协议下承担保密义务的主体范围不只包括信息接收方, 还需要包括信息接收方的关联方。若从最有利于信息披露方的角度来定义, “关联方”可以定义为:控制其他法律实体、被其他法律实体控制或与之共同受控于其他法律实体的任何法律实体。如果某一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另一实体足够的投票权从而能够选出另一实体董事会或管理机构的多数成员, 该通过其他方式主导另一实体的管理和事务, 该实体将被视为“控制”另一实体。

作为信息接收方, 则往往坚持只有信息接收方这一主体承担保密协议项下的义务, 而使其关联方免于承担义务。

一般商业谈判中, 双方经过商谈之后的妥协结果通常是这样的:1、若信息接收方的关联方有途径接触保密信息, 则义务主体包括该关联方;2、对于没有途径接触保密信息的关联方, 被排除在义务主体之外;3、义务主体不包括信息接收方的被投资公司。

四、保密信息的使用、披露以及事后处理

保密协议中另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是界定如何使用和披露保密信息以及合作结束后如何处理保密信息。

对于商业接洽中所涉及的保密信息, 必须对其使用目的进行清楚和明确的界定, 比如保密信息仅可用于“评估某项目合作可能性”、“测试某型号产品特性”或“仅限于股权收购谈判”等。从另一侧面, 在某些保密协议中, 还应特别针对不允许的使用, 进行明确排除, 比如保密信息不可用于“同类产品的研制开发”等。

对于保密信息接收方再次披露的限制:

(一) 禁止未经许可向第三方再披露

未经信息披露方事先许可, 信息接收方禁止向第三方披露 (甚至包括其关联公司、外部顾问等) 。如果商业目的的需要, 一定要求信息披露方允许的话, 信息披露方则需要考虑要求该第三方与信息披露方也签订保密协议, 承诺与信息接收方承担连带责任。

(二) 向员工披露的限制

信息接收方必须在“确有必要知道”的前提下向员工披露, 并要求获知信息的员工与信息接收方签有合格的保密协议, 或者在信息接收方企业内部制定保密规章制度和企业政策以确保员工不会将保密信息再次泄露给第三人。

(三) 政府、法律强制要求披露

如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或法院令的要求, 需要信息接收方披露保密信息, 信息接收方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息披露方, 给予信息披露方合理的机会对披露要求提出异议, 以寻求保护令或适当的救济。信息接收方只能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和判决要求披露的保密信息, 且仅限于其被强制要求披露的范围。

那么商业接洽后, 如果未达成商业合作, 那么已经披露的保密信息应当如何处理呢?这在实务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在保密协议中提前界定清楚, 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作为信息披露方, 往往要求信息接收方按照其随时可能发出的指示来返还或者销毁所有载有保密信息的材料, 以及信息接收方基于保密信息开发的工作产品 (例如根据信息披露方提供的保密信息制作的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等) 。

另一方面, 信息接收方则应当力争信息披露方的上述权利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信息披露方应当在要求返还或销毁保密信息时提供书面通知;比如信息接收方需要保留选择返还或是销毁保密信息的权力;比如信息接收方有权保留下列材料:基于保密信息自行开发的工作产品的副本, 应法律规定或合规要求存留的保密信息, 以及电脑备份系统中常规存储的保密信息。

通过上文分析, 可以知道, 保密协议不仅仅局限在公司和员工之间, 更为重要的保密协议其实存在于公司与公司之间。本文认为, 有效建立保密协议管理机制, 清楚定义保密信息, 理清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主体, 以及限制保密信息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 是公司之间保密协议最为重要的四个法律特点。

参考文献

篇9:对公司青年员工成长与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青年员工;成长;管理

青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达、兴旺的希望,青年员工也是企业永葆活力、发展壮大的希望。笔者所在公司45岁以下员工占总员工数一半以上,全部为七零、八零后,最小的是1989年出生,其中近85%是企业系统内部子女,30岁以下的全部为企业系统内部子女,且全是独生子女。关注和帮助青年员工发展和成才,如何让他们人尽其才,使他们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不管是对公司还是青年员工自己都是很重要的。

一、青年员工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青年员工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本单位做了小范围的统计分析,整体上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思维丰富、头脑灵活。但个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大范围不具代表性,一些结论还可能有失偏颇,但这些个别的问题或现象的存在,在一个小单位内,对管理的负面影响就不仅仅是个体,而是影响一片。

1、由于笔者公司30岁以下员工全部是独生子女,个别员工的特点就是“独”,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合作分享。 在单位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吃不得亏,会为扣发2元钱奖金找领导要说法。生活上受长辈过度照顾和过度保护、养尊处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相对不足,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个别还不同程度存在骄娇二气。工作上个别在“要我做”的阶段,没有完成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工作主动性差,就是通俗说的“懒”。

2、由于近85%系企业系统内部子女,家庭经济物质条件相对较稳定优越,青年员工个人负担压力小或基本没有负担,个别人进取心不强,工作中比奉献不足,比享受有余。在系统内部社会关系复杂,有时可能会给单位制度执行及日常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3、笔者单位45岁以下青年员工又以1976年后出生的为主,成长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处于社会整体的进步与上升期,相对于父辈来讲,他们是在顺境中成长的一代人,是社会福利的占有者和享受着。正因如此,个别青年员工经不住工作和情感上的挫折,不能有效接受同事的意见和单位领导的批评。

(二)普遍缺乏个人职业规划

经笔者与员工个别访谈交流,青年员工普遍没有分析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没有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更没有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笔者日常接触的很多青年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近85%的企业系统内部子女是继承上辈的工作性质而传承职业,从小学到大学继而工作都是既定路线,员工个人,没有突破,这既是好事,又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他们大都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从不主动去计划、经营和努力把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认为“人的命,天注定。”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个性类型、学历水平、能力差异以及对成功评价的标准等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一定不会相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别人,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父母朋友不能把既定的职业生涯绘画强加在个人身上,只能帮助其成长从而实现个人规划。要清楚地意识到,职业生涯对自己有限的人生是非常重要,要坚信机会与成功是给予有准备人。

二、青年员工的新特点

1、思想活跃。青年员工特别80后这一代新人,他们生活在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活跃,富有激情,敢说敢做。在他们表现为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不再是人生的重要标准,对不合乎自己意图的意见,对单位的要求以及思想工作虽不当面反对,但往往听不进去甚至出现逆反态度。

2、思维丰富。青年员工成长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网络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思维和表达方式,成天手机不离手,就处于“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庞大信息网络社会之中,使思维方式与过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日趋分散和多向,多视角的想象力更为丰富,个人隐私的要求也更为强烈。

3、关心自我。笔者单位青年员工大全是家庭中的独生“娇子”,从家门、校门到参加工作,长期在一种系统内相对封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形成了不同的个人爱好,甚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习惯于从家庭与企业中获取,追求时尚、享受生活,不讳言对财富的向往。这种个性不可避免地带到生活和工作当中。

三、对青年员工的成长建议

1、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

青年人生活务必有规律,生活方式科学合理,力戒慵懒,力除怠堕,这是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提高个人素质起码的态度和行动。若果一个青年员工上网成瘾、慵懒成性,没有健康的意识形态和工作热忱,是很难在工作中有所表现的。因此,要培养一种好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意识形态,好的思维方式是干好工作的有利条件,昂扬的精神面貌能够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忱。

2、具备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一个人是生活工作在组织中,要知道一个没有组织观念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在一个组织里,要积极为组织出力,如果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连最基础的爱岗敬业精神都没有了,试想组织里面的成员怎么看待你,如果这样的员工多了,集体荣誉又何来?所以具备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是非常重要的。

3、逐步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青年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学校里呆久了,出来对很多事情可能看不惯、想不通,这是正常的,但是要尽快适应社会,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好,老觉得有人在跟他过不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对自己和周围的同事都不利,俗话说“不是社会适应你、而是你要适应社会”。

年轻人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正如哲人所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人也变了,河流也不是那条河了。辩证的看待问题,有好的平和的心态,败不馁胜不骄,自强不息,看得开、识局大,胸怀宽广,这样就是一种良性循环,就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早日成才。

四、对青年员工的管理思考

1、加强对青年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

目前笔者所在企业对员工培训在进行探索,虽然做了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编制了单位的培训矩阵,但培训缺乏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缺乏系统、健全的培训体系,致使培训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笔者认为对员工培训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培训重在系统的技能培训,如全员参与的技能比赛就是很好的举措,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升了员工的信心。培训要可通过由业绩突出的青年员工介绍经验等方式,激励员工相互竞争,既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使员工在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明确奋斗目标。

2、持续关心青年员工的工作与成长。

就笔者公司来说,对于今年新入职的大学生,单位解决有一年的住宿,中午在公司食堂就餐,这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人力管理部门还给大学生一年转正实习期的论文学习交流导师,近几年还将骨干青年员工提拔到基层单位领导岗位。同时,要发挥工会、共青团作用,组织青年联谊活动等有益的集体活动,这让青年员工感受组织的温暖。

3、对青年员工仍然要严格管理。

关注青年员工的发展,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俗话讲“宽是害、严是爱”,该奖得奖、该罚的罚,对青年员工不能放任自留,在关心关爱的同时,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公司内部制度面前不分老中青一视同仁,对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要及时指出,如用指纹打卡机管理劳动纪律等,使青年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

4、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个单位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会建立青年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因此要大力弘扬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宣传这些文化的典范,如中石油的“三老四严”、“铁人精神”,要让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对这个东西产生信仰,深度的认同。要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正气,就是企业文化营造的气场,大家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无疑是轻松愉快的,让他们对公司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核心期刊下一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