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2024-04-23

沾沾自喜的反义词(共14篇)

篇1: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沾沾自喜的故事讲了什么

沾沾自喜的成语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当政时,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排挤窦婴,窦婴称病回家。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窦婴对皇帝所赐的金银很不在意,平定叛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陈见想让他出任丞相,汉景帝认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罢。

篇2: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志得意满 意气扬扬 洋洋得意 洋洋自得 趾高气扬 自鸣得意 沾沾自满

沾沾自喜详细解释:

【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示例】: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就此满足。

◎茅盾《子夜》五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以下是沾沾自喜的造句:

1、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

2、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3、大师对这些井底之蛙的见解不屑置喙,那些呶呶不休的人还沾沾自喜得很。

4、我失魂落魄,如痴似醉。一忽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忽儿,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5、在“丰厚”与“可持续发展”面前,因“面子”放弃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大有前途的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苦难”的第一步做起,初时为自己“丰厚而体面”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踩在云端,原来脚下是一片软弱的烂泥,直到摔得粉碎碎骨才追悔莫及。

6、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即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7、学问、功夫永无止境,稍有进步便沾沾自喜,那将会一事无成。

8、人类对自己的愿望总是沾沾自喜,有时往往会忘乎所以,即使处于极其幸福的瞬间,也往往不能自拔。

9、文江学海,浩瀚无边,同学们千万不要稍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10、沾沾自喜事故来,时时警惕安全在。

11、人们为自己做出了漂亮的事情而沾沾自喜,但是事情的成功往往是由于侥幸,而不是预先设计好的。

12、不要趟在以前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要谦虚,因为硬盘是会坏的,网络是会断的,作品也是会被抄袭的,只有你的思想和能力别人拿不走。

13、老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其实不过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罢了!

14、学习有了进步时,决不能沾沾自喜,自我陶醉。

15、今年国庆,欣逢经济逐渐复苏,但我们不应因此沾沾自喜,世局的变化,往往是很难预料得到的。

16、喜鹊沾沾自喜,心砰砰跳,金奖章就要挂在脖子上了,投来的将是一双双羡慕的眼光。

17、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

18、他这个人特别骄傲,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19、即使当我面对众人的惊慕与赞许,也不敢沾沾自喜,因为我永远是站在您的肩膀上的。

20、有些人,喜欢听赞扬无度的话,陶醉在那些话里面沾沾自喜。

21、若得胜了邪魔,小心著不要沾沾自喜,发出骄傲。

22、生命重于泰山,你却拿它来开玩笑,你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不想因此丧失了性命,并且丧失了自己的家庭。

23、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24、沾沾自喜时,我牢记竞争对手。

25、每当我因为得了一个优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我说:“不要因为这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的是时候高兴”。

25、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26、小明这次得了一次一百分,便沾沾自喜。

27、然而,那些杂志正为自己没有牵扯进黄氏事件而沾沾自喜,它们是否愿意接受这项建议,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28、好友却为此沾沾自喜,这是他惟一不听从设计师意见的地方。

29、他们意识到不能因为国内市场的成功就沾沾自喜。

篇3:《论语》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言简意赅, 含蓄隽永, 散骈结合, 节奏明快, 读来琅琅上口。反义词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何九盈、蒋绍愚二位先生说:“在古汉语中, 特别是上古汉语中, 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或一起出现于单句, 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而词性总是相同, 语法地位也常常相同, 它们在句子中造成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1)

《论语》中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构词和修辞格运用这三方面。

一、语义表达方面

1. 表示矛盾对立

反义词在表意方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引导人们在事物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论语》反义词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明显。例如:

(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第七)

(2)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泰伯第八)

(3)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颜渊第十二)

(4)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四)

(5)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微子第十八)

(6) 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用”时“行”, “舍”时“藏”, 这是智;天下“有”道时“见”, 无道时“隐”, 这也是智;“爱”的时候想他“生”, “恶”的时候想他“死”, 又想他生又想他死, 这是“惑”, 也就是“不智”;“喻于利”是“小人”, “求诸人”也是“小人”, 当然要做“君子”, 要“喻于义”, 要“求诸己”。“不可谏”的“往者”当然要放下, 要面对“来者”才有意义。《论语》通过反义词揭示了对立矛盾情况下的两种相反行为的优劣, 使人们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2. 表示统一性

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同时, 还存在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可以变成同一性。《论语》中反义词的运用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关系, 引导人们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注意其相同点,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 有若无, 实若虚,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八)

(2)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泰伯第八)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第四)

(5)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上面例句中, “有”和“无”, “虚”和“实”虽然是矛盾对立的, 但在修养极高的“吾友”身上却可以做到相“若”, 也就是无大差别。“贫贱”和“富贵”也是相反的情况, 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也就是国家“有道”时“贫贱”和“无道”时“富贵”都是可耻的。对待父母, 不管“生”时“死”时, 正确的做法就是都要符合礼。“好人”和“恶人”两种相反的行为在“仁人”身上得到统一。大家都“恶”和大家都“好”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 去“察”清楚再下结论。《论语》善于引导人们看到矛盾事物中的相同之处, 这相同之处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3. 表示浑括

“浑括”乃“全”义, 反义词表浑括就是使用成双成对的反义词以表示事物的整体性, 即用代表事物对立双方的反义词概括整体事物, 从而使词语既高度概括又不失具体。如: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2)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微子第十八)

(3)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上面例句中, “进退”用来代表接待宾客的工作。“昼夜”中的昼指白天, “昼夜”表示一整天。“长幼”中“长”指长辈, “幼”指晚辈, “长幼”概括了长晚辈之间的关系, 乃五伦关系之一, 后多用“父子”“兄弟”代表这一伦。“君臣”也用来概括上下级关系, 乃五伦之首。“出—入”概括了人所处的所有场合, 表示所有场合都要做到“孝悌”。

二、构词方面

单音节的反义词经常连用, 时间久了, 就会凝固成一个反义复合词。《论语》处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 但也开始出现了单音节词形成反义复合词的例子。如:

(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 小德出入, 可也。” (子张第十九)

“出入”由原来的表示进出义的两个反义词“出”“入”构成复合词后, 产生了新的意义, 表示“不相符, 有差别”之义。

(2)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尧曰第二十)

“出纳”单独“出”为“拿出”义, “纳”为“纳入”义, 两个反义词构成偏义复词, 表示“拿出去”。

《论语》中的反义词在后世构成复词的有:往—来, 动—静, 得—失, 举—措 (错) , 上—下等。

三、修辞方面

1. 在对偶中使用反义词

对偶修辞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按照意义关系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其中反对就是使用反义词使对偶的两句内容对立而形成反照。《论语》中的这种对偶句, 形式整齐匀称, 反义词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 节律分明, 音节和谐, 极富表现力和语言美。如:

(1) 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 (学而第一)

(2)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3) 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

(4)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

(5)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 在对比中使用反义词

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相互对照。《论语》在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1) 子曰:“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第二)

(3)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十三)

(4)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雍也第六)

(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宪问第十四)

(6)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十四)

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由反义词造成意义的强烈对比, 使事物的差异性更加突出。

3. 在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 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论语》中的排比句中多有使用反义词:

(1)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悖矣。 (泰伯第八)

(2) 亡而为有, 虚而为盈, 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 (述而·第七)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古之狂也肆, 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 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阳货第十七)

(5)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尧曰第二十)

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气势磅礴, 有一气呵成之感, 其中的反义词交叉对举, 表明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使是非显豁, 态度鲜明, 语言清楚明朗, 极具说服力。

反义词在《论语》表意、构词、修辞格等方面的使用, 使语言表达深刻、生动, 体现了反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 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都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摘要: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相当活跃, 表现力比较强的部分。《论语》的语言深刻隽永, 对后代语言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反义词在《论语》中有比较多的运用, 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论语》,反义词,修辞

参考文献

[1]饶尚宽.先秦单音节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 .

[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 1994.

篇4: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舌尖1》不完美,交卷的时候,还有些刻意优雅的铅笔道儿没擦干净——叙事镜头,背景音乐,旁白解说,包含着某种言说不明的阻滞感。但,朴实而独具匠心的章节安排,切入食物本身的独特视角,规避宏大叙事醉心于技术铺陈细节的精致展现,打造出一部纷繁而大气的作品。小家碧玉般回眸的贤淑笑意,使干渴皴裂的心灵得到了足够的滋润——急匆匆的中国,面对一切有弹性的东西,没有抵抗力。

《舌尖1》的获赞,对《舌尖2》是一种勾引与挑逗,《舌尖2》终于没忍住,跑了起来。

《舌尖1》曾经努力恪守的舒缓,让位于《舌尖2》的奔跑。奔跑的节奏,令一切都显得那么匆忙。匆忙的叙事,匆忙的抒情,匆忙的结论,匆忙的食物滑过匆忙的舌头。正如它的宣传海报——硬筷子挑甩着一箸机制切面,操作筷子的那只隐形手的力道定格了这部片子。第8集的拍摄花絮透露了一些暗含的信息:主题先行,调研,找寻符合主题的故事,挖掘故事中有关食物的元素,拍摄,组合,后期处理,交活儿。纪录片所注重的记录内涵以各种名目被颠覆与修改,抄袭BBC的镜头语言被“致敬”一词毫无愧意地辩解,换树作假以保护被摄者名义而简单滑脱。

《舌尖1》所构建起有关人们对食物似有若无的敬重感,被《舌尖2》无情地打碎。更多人物入镜头,零散地抓取,突兀地穿插,集尾交代结果,摒弃了第一季提取公因式总结中心思想的文化演算过程,先有结论,倒推,构架演算。结论,故事,人物,与人物有关的食物,食物成了距离视点最远最虚化的道具。于是,那位陪读妈妈,可以炒一锅似是而非的上海红烧肉,也可以做一个中式汉堡来表达家常;北海的沙蟹汁完全可以让位于街头油锅中煎炸的毛鸡蛋来阐述秘境的效果。

第二季依然爽滑圆润,但那种爽滑圆润是非手工的,机械化流程下萃取的工业凝胶,瞧起来很美。

味蕾与泪腺之间,第一季定位于味蕾,由味蕾而心灵;第二季,丢了味蕾,直接对着心下刀子,之后,再往味蕾方向牵引。纪录片客观冷静的理念被刑剐得体无完肤,《舌尖2》,更像一部杂凑的故事片。

在《舌尖2》这部故事片里,食物退化成了道具,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没有历史。阆中那位太爷爷在溪流中撒网,海滩上的父亲抓跳跳鱼,母女一把一把搂沙蟹入兜子,传达着国人的贪婪。草原上采蘑菇的父女,背背篓刨蕨根的人群,几十里山路跋涉掐蕨菜,表现了人们对自然任意的榨取。高考工厂临考时候肆意撕书抛洒的狂欢,宣扬了学子们面对现实无可复加的不满。山崖上种植玉米的场景,勾勒出耕地面临枯竭的窘境。离家供职富士康的年轻夫妻思念老家的幼儿落泪,少女因父母远行重新钻进制衣厂而落泪,工业化,城市化,一轮一轮挤压着农村,不但要他们的劳力,还要他们的温情。知青的定期聚会与回归故地,是一种类似西餐馆恢复之后,文化人攒钱庄重地偶坐一次的自我定位与自我认知。透过四海为家的养蜂人老谭夫妇,以船为家奔波在东海上讨生活的渔民夫妇,行走在秦岭北麓平原上的职业麦客,能读出的只有孤单,只有明天不可预知的无助。练提琴的小女孩,端着饭碗都要看大师的演奏视频,功利心滴答滴答的读秒声响起来。做挂面的老汉腿脚不利索,老伴儿跪在地上和那一缸面,乡下男尊女卑的板块起了鼓包儿。

《舌尖2》的总顾问蔡澜先生有一段话阐述拍摄理念,老先生说:“(与《舌尖1》相比,《舌尖2》)更注重食物和人的关系,注重亲情。”蔡澜表示,《舌尖》系列,不仅是在展示美食和美食的做法,它其实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抢救。在快餐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饮食背后的文化。“至少是把(传统饮食技法)用片子保留下来,让有心人以后还可以重现。要不然这种东西,一旦这几个人不做,就没了。”

注重宏大叙事文以载道,这是中国文艺的大毛病。一木一石的事情做起来,总也离不开一本正经地装腔。《舌尖1》的成功,在于放下身心,把自己的眼光与食物搁在了同一个平面;《舌尖2》的凌乱,在于根本就没有思考眼光的问题,站在高阜上叉腰下瞰,做作地思想,织造的成品,留给食物的空间不够,美味没有散发,蛮横、自负的味道十足。

《舌尖2》暗合了当下的浮躁,从振频上出奇一致。面对商业的诱惑,艺术又一次失身——对受众人群的预估和见微必须知著的拍摄理念,让这部片子失去了纯粹。给《舌尖上的中国》变成《舌尖上的中国人》掘好了一条屈身猛跑的坑道。

鲁迅怎么说?

鲁迅说: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作粗人,玩什么“荷锄戴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篇5:沾沾自喜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造句

1.成功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任何地方,所以不要沾沾自喜。

2.文江学海,浩瀚无边,同学们不要稍有成就,就沾沾自喜。

3.学习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这会妨碍进步的。

4.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即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5.学问、功夫永无止境,稍有进步便沾沾自喜,那将会一事无成。

6.文江学海,浩瀚无边,同学们千万不要稍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7.老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其实不过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罢了!

8.学习有了进步时,决不能沾沾自喜,自我陶醉。

9.今年国庆,欣逢经济逐渐复苏,但我们不应因此沾沾自喜,世局的变化,往往是很难预料得到的。

10.喜鹊沾沾自喜,心砰砰跳,金奖章就要挂在脖子上了,投来的将是一双双羡慕的眼光。

11.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

12.他这个人特别骄傲,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13.即使当我面对众人的惊慕与赞许,也不敢沾沾自喜,因为我永远是站在您的肩膀上的。

14.有些人,喜欢听赞扬无度的话,陶醉在那些话里面沾沾自喜。

15.若得胜了邪魔,小心著不要沾沾自喜,发出骄傲。

16.生命重于泰山,你却拿它来开玩笑,你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不想因此丧失了性命,并且丧失了自己的家庭。

17.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18.沾沾自喜时,我牢记竞争对手。

19.每当我因为得了一个优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我说:“不要因为这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的是时候高兴”。

20.小明这次得了一次一百分,便沾沾自喜。

21.然而,那些杂志正为自己没有牵扯进黄氏事件而沾沾自喜,它们是否愿意接受这项建议,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22.好友却为此沾沾自喜,这是他惟一不听从设计师意见的地方。

23.他们意识到不能因为国内市场的成功就沾沾自喜。

24.北方局势如此危险,我认为政府毫无理由沾沾自喜。

25.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26.正当我自言自语为自己逃过了一劫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耳边传来了悚人的咝咝咝声。

27.虽然神灵论者为此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应忽视这一缺失的事实。

28.大师对这些井底之蛙的见解不屑置喙,那些呶呶不休的人还沾沾自喜得很。

29.我失魂落魄,如痴似醉。一忽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忽儿,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30.在“丰厚”与“可持续发展”面前,因“面子”放弃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大有前途的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苦难”的第一步做起,初时为自己“丰厚而体面”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踩在云端,原来脚下是一片软弱的烂泥,直到摔得粉碎碎骨才追悔莫及。

31.在失去时要学会坦然去面对,静静等待下次机会的到来;在得到时,不要沾沾自喜,要学会默默留存住这份幸福。

32.那一次,我和妈妈比赛包饺子,爸爸当裁判,姥娘姥爷当拉拉队,很有比赛的气息,我刚学会,所以包的比较慢,我在心里沾沾自喜。

33.好评既可以是发自内心,也可能是礼貌客套。面对潮水般的好评,我们收获着欣喜和感动,但切不可为此而沾沾自喜。

34.敌军误中我军圈套,不知已如鱼游釜中,苟延残喘而已,却依然沾沾自喜。

35.接着,参议员不禁莞尔一笑,他想到自己是在为国献身,颇有点沾沾自喜的样子。

36.我们还聊到了彼此的学习,交流了学习经验,对比了学习进度,你很沾沾自喜但又谦虚地说了自己的近况,我们彼此互相鼓励着。

37.去年他对美国新闻报纸编辑社团说:“在这个行业,我们很多人都毫无原因地沾沾自喜”。

38.有很多的美好生活在向我们招手,但只能去努力奋斗,那就是拼搏有很多的缘分能相遇在一起,但只能相互在心里沾沾自喜,那就是默契。

39.其次,一个人要学会遗忘自己的成绩,有些人稍微做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沾沾自喜,这显然是造成失败的一个原因。

篇6: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

【简拼】zzzx

【近义词】自鸣得意、沾沾自满

【反义词】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英文翻译】pleased with oneself

【谜语】心头乐滋滋

【成语故事】西汉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排挤窦婴,窦婴称病回家。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窦婴对皇帝所赐的金银很不在意,平定叛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陈见想让他出任丞相,汉景帝认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罢。

【成语正音】沾,不能读作“zhàn”。

【成语辩形】沾,不能写作“拈”或“粘”。

【产生年代】古代

篇7: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自喜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了了复惺惺,蓍龟未是灵。

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

身备乡三老,家传子一经。

篇8:英语反义词的用法初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 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 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 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

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honest deception(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1)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2)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

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1)urse: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2)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反话,以表达一些讽刺、调侃之意,有时还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偏偏说成“fatty”或把一个大胖子称做“skinny”,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反义词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大名师的著名讲座,小小的反义词却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摘要: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在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使用在一些固定搭配及谚语中,而且还被大量应用于各种修辞手法中,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对比,促进了语言的精确性、鲜明性和表情性。小小的反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篇9:高通被罚60亿,不值得沾沾自喜

高通在接到发改委的通知后,三天内就交齐了罚款。或许也可以看出,对发改委这一处罚结果,高通还是相当满意的。当时,发改委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时,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高通靠收取专利费盈利的商业模式。14个月的博弈过后,发改委的初衷实现了么?

如果说发改委与高通长达14个月的博弈,除了60亿元人民币的重罚外,还改变了什么?仅有的事实层面的改变,是改变了高通对中国企业的专利授权费用标准,以及取消了专利反授权。具体的,对于在中国销售的,获得高通3G和4G专利授权的设备,高通收取不同比例的专利费。对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此外,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不再按照设备全价收取。

不难看出,除了授权专利费用标准给了一定的折扣外,发改委对高通的重罚并没有其他实质的改变。未来,国内相关企业仍绕不开高通专利费用的梦魇。既便高通专利授权费用如此霸道,中国企业仍无力改变。

在发改委重罚下达后,高通股价不跌反涨,这意味着资本仍看好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从过去一年的市场格局来看,中国将是高通未来几年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相比高通2014年近300亿美元的营收而言,我国芯片企业实力规模仍然较小。近两年收购了展讯和锐迪科两家知名芯片设计企业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同类企业中,除了最大的华为海思、展讯和锐迪科三家,其他厂商销售规模都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芯片在中国众多产业中是最弱之一。

发改委对高通6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是按照中国市场销售额的8%算的。数据显示,高通通过芯片销售和许可费于2013年在全球获得248亿美元的收入,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里,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更高,这缘于小米和一加等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崛起。显而易见,中国已成为高通公司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虽说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4G标准TD-LTE技术,但相关的芯片和通信设备,仍然要向高通交纳一定的专利费,因为涉及了CDMA和WCDMA的专利。由于所有的4G技术标准都向下兼容CDMA和WCDMA制式,这意味着国内无论使用FDD的4G标准,还是自主研发的TD-LTE标准,都需要向高通交纳专利授权费用。

国内4G牌照刚刚发放,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终端和通信设备将会在未来两年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这恰恰是高通的一个大好机遇。虽说华为海思、展讯的芯片销量规模在增长,但无法撼动高通一家独大的地位。

最近几年,高通和微软在欧洲很多国家不断以垄断为由被起诉,事实证明,这种垄断是很难打破的。其实,要想打破高通的垄断地位,还要靠技术创新,单纯靠处罚,其实并不靠谱。

20多年前的移动通信是GSM制式垄断市场,各种技术也都是被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等老牌通信巨头掌控。高通的创始人艾文·雅各布开发出了CDMA技术,艰难地打开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20多年后,高通超越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成为了新的“垄断者”,这一发展史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眼下,华为和中兴等通信设备巨头在专利数量积累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缺乏核心技术,尤其是行业技术标准的积累。未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要想摆脱高通的束缚,只有技术创新这一条路可走。

对于小米和OPPO这些智能手机厂商而言,高通取消了专利反授权条款后,其国际化道路势必受阻。短期来看,发改委要求高通取消专利反授权会让小米和OPPO等手机企业在国际市场难以立足,但长远来看,这是在鼓励国产厂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而不借高通的专利反授权走捷径。

20年的时间,高通在通信领域由一个受制于人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样一个巨变,值得中国企业警醒。如果小米、华为们仍旧不重视技术创新,而是继续依赖高通,结局可想而知。高通从受制于人,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靠的是技术创新。

篇10:沾沾自喜的意思是什么

1、【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2、【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3、【示例】: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篇11: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自喜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

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

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

篇12:沾沾自喜的班主任作文

我们的班主任彭老师是一个爱吹牛的老师。她三十多岁,又高又瘦。她从远处看像一根竹竿,长长的黑发披在肩上,眼睛大如天上的星星。

彭小姐喜欢每天穿不同的衣服。她今天穿裙子,明天穿休闲装,后天穿牛仔裤。我想知道她后天会穿什么。她的头饰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带蝴蝶结,有时带圣甲虫。她的化妆品隐形眼镜每天都是一样的。今天是绿色,明天是蓝色,后天是黄色。她的鞋子也有不同的态度,一年365天都不一样。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路过彭老师办公室,被她莫名其妙叫进来。一股迷人的香味飘了上来。原来彭老师喷的是香水。她犹豫着问:“你觉得我适合一号香水还是五号香水?”我们异口同声地说:“5号好香。”于是她用了5号香水,看起来很开心。

今天的体育课本来是一个体育老师上的,但是体育老师病了。因此,彭先生将代替老师。铃响时,我们早早地在操场上等老师。我们等了很久,彭老师没有来。于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邀请她。我们一起床就看到她在化妆,手里拿着两双化妆品隐形眼镜在对比。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在镜子里看到我们。所以她问:“你们觉得蓝色化妆品隐形眼镜好看,还是黄色的?”我们马上赞道:“都好看!都好看!只要你带的.东西都好看。”

这么一说,彭老师不高兴了,反而生气了,说:“问你们俩谁好看!都好看。不管是蓝色还是黄色。”我们看了看她穿的黑色衣服。这条黑色的裤子非常暗。想了想,我们说:“黄色的太突兀了,蓝色的比较好。”

她看了一眼,自言自语道:“真的很蓝很美!”所以她和我们一起下楼了。我们想知道彭老师去上体育课会是什么样子。这时,彭老师吹了声口哨,叫我们快跑。我一手拿着镜子坐了下来,一直夸我好看。我们都快吐了,彭老师也没叫我们停下来,只是照镜子。下课铃响了,我们跑了一整节课。大家都累了,躺在地上。这节体育课真的让我们记忆深刻!

篇13:沾沾自喜的反义词

一、“上”“下”不平衡的表现

(一) “上”“下”语义范围不平衡

方位词“上”“下”在意义上并不能完全对称重叠, 因为“上”一般有两种方位含义:一种是在参照物上方并与之分离, 例如“楼上”, 在这种情况下, “下”有完全对称的方位含义, 如“楼下”。另一种含义是附着于接触, 例如“脸上”“身上”“门上”等等, 这种情况下, “下”就没有与之对称的语义, “下”只能表示在参照物的下方, 并与之分离。

此外, “上”用在抽象名词后面, “抽象名词+ 上”, 例如“思想上”“观念上”“主观上”“客观上”等等, “上”有各方面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 “上”与“下”的含义不对称, 不能用“下”进行构词。“上”用在某些名词后面, 比如“组织上”“部队上”“地方上”, 表示机构、范围, 这样的情况, 不能用“下”。

但是, 在“在+名词短语+下”格式中, 例如“在这种条件下”“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同学的劝解下”等, 表示条件时, 不能用“上”代替。

总的来说, 上与下的方位含义有对称重叠的部分, 但是又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但是总体上, “上”的语义范围大于“下”的语义范围。

(二) “上”“下”的构词情况不平衡

1. 构词数量不平衡

尤其是作为方位词的上与下, “上”的语义范围比“下”的语义范围大,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 “上”根据某些语义进行构词, 而“下”缺少与“上”相匹配的语义, 所以在构词上就会有所缺失, 这就必然造成了“上”的构词数量要大于“下”的构词数量。

2. 构词情感色彩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上”“下”作为行为动词时的区别上, 与上搭配的多是客观上比较好的情况或者是说话者自身认为较优的情况, 而与下搭配的词多相反, 例如“上城里”“下乡镇”“上厅堂”“下厨房”“上天堂”“下地狱”等等, 人们普遍认为城里优于乡镇, 厅堂优于厨房, 天堂优于地狱, 所以形成了这一系列固定的词语搭配, 上下不能颠倒, 不能互换, 这些词自然地就带有褒贬不同的色彩, 反映出社会大众的集体经验认知。

(三) “上”“下”的用词情况不平衡

上下用词情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上”“下”各自用词频率的差别

“上”的语义范围比“下”要大, 构词数量要多, 运用的范围就会更广, 使用到的频率就会更大, 在同一语料中, “上”出现的次数会多于“下”出现的次数。

2. 用词情感色彩上的区别

外界环境都是客观的, 但是在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 受文化的影响, 客观环境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等级优劣序列, 形成一种共同的社会经验与认知模式, 即“上”与地位高的、情况好的、心理上乐于接受的事物搭配, “下”与地位低的、情况差的、心理上不愿接受的事物搭配。但是这种梯级序列是模糊的、相对的, 不那么精准, 这是因为每个个体自身的心理序列与社会共同体的序列并不完全匹配, 中间存在细微区别, 例如“上饭店”“下饭店”这两个词, 在语用上都能成功构词, 但是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来说, 他们在选词上并不一致, 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怎么好, 认为去饭店吃饭是较优状况的群体来说, 他们在选词时会选择“上”, 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 认为去饭店吃饭是无所谓的选择或者出于卫生健康考虑, 并不认为饭店较优的人来说, 他们在选词时更多地会考虑“下”与之搭配, 所以对于像“饭店”“工厂”“车间”等这类并不带有明显的优劣差别或者并未形成认知共识的的词, 人们会根据自身心理序列进行选词, 所以不能形成固定搭配。

二、“上”“下”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 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心理认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 要想分析语言的特点, 必须深入追究语言背后的独特文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共同认知、思维方式、认知习惯以及价值评判。中国长期处于宗法制的制度框架中, 尊卑有序是儒学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 形成了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 并影响到了语言的各个因素, 尤其在造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君臣”“父子”“男女”“长幼”“夫妻”等这类体现先后尊卑次序的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人的共同心理认知, 或者被称为是“群体意识”或者“群体习惯”[2]。中国古代社会中以上为尊, 以下为卑, 这是一种群体意识, 这种群体意识仍然残留在几千年后人们的潜意识中, 并以此构建社会准则与语言习惯, 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所需和经验去选择词汇形成同一群体中的词汇系统, 但是这种词汇系统的形成必须受到全社会认知模式的制约, 所以“上”一般与好的、心理上乐于接受的状况搭配, “下”与不好的、心理上不愿接受的情况搭配, 这是社会群体意识做出的选择。

(二) 情感因素影响下的频率效应

反义词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以对立对称的形式出现的, 但是在后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 它们各自的隐性含义增加, 各自进行引申、隐喻、联想, 使得它们的语义范围变得不同,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 造词越来越多, 反义词的对称性越来越弱, 就会出现不平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并不是客观的, 认知的结果添加了人们自身的主观想法和情感意愿, 在语言上就表现为, 人们在运用某种语言格式时, 会受到与之搭配的语言结构的情感色彩影响, 例如“上天堂”与“下地狱”, 在人们的情感认知中, 认为天堂是人死后的好去处, 所以会偏向选择“上”, 这是受了人们情感好恶的影响, 反过来讲, “上”与好的事物搭配, “下”与不好的事物搭配, 也就是说“上”具有积极、正面意义, 而“下”带有负面、消极的意义, 人们在选词的过程中, 本能的会趋利避害, 在造词的时候, 会更多地选用“上”进行构词, 这也是人们情感上好恶的选择, 这种选择造成的结果就是“上”的构词数量、使用频率要大于“下”, 并且“上”构成的词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们心理上乐于接受的、情况较优的, 而“下”相反, 根据“语用频率效应”[3]来看, 语用频率越高, 以后造词的数量会越多, 数量越多, 使用频率会越高, 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循环。

三、结语

“上”与“下”的不平衡表现在多个方面, 不论在造词数量、使用频率还是语义范围都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 “上”的地位要压过“下”。造成不平衡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群体认知, 除此之外, 人们情感上的选择以及语用上的运用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只是对“上”“下”这一对反义词进行了研究, 但是希望能从个别观一般, 从特殊推普通, 能对反义词不平衡现象的研究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春波.扼住喉咙的文化心理——论反义词使用的不平衡性[J].青年文学家, 2014 (15) .

篇14:自喜渐不为人知

因为,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在年轻得意忘形遭人嫉恨时,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的时候。

他原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们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要在政治里争那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抒发一段光明磊落的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以吃了,还跟他的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喜欢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时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小孩睡着了,鼻子打呼噜。“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没人理会。我们看他之前的诗,推算着他这时该发脾气了。可他没那么想,而是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以后,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人把他打倒在地还骂骂咧咧:“什么东西,敢碰我!你不知道我是谁?”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却忽然笑起来,回家后写信给马梦得:“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容易得意忘形?因为他是才子,全天下人都要认识他,所以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但落难之后,他的生命里开始有另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的一个味觉应该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白豆腐没有味道的味道,而这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滋味。

你能从苏轼的诗中看出,他得意时,从来没有感到清风徐来,他失意时,却能体会到清风不断。

苏东坡应该感谢他的不断被下放,每一次下放他的诗就会更好一点。因为,他的整个生命,被现实的功利绑住了,只有下放的时候,他才能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夺利,最后将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找回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只有有了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活着,怎样都不会有美感。

“淡”,应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之后,才知道的可贵。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沾沾自喜的反义词】相关文章:

沾沾自喜的近义词有哪些04-08

使用沾沾自喜来造句05-20

上一篇:《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下一篇:喜福会英文读书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